导航:首页 > 电器电路 > 类星体电路图

类星体电路图

发布时间:2022-02-17 01:14:04

A. 类星体讲的是什么

关于类星体,还得从1960年说起。在1960年以前,射电天文学家已经记录了天空中几百个发射无线电波的天体,也叫射电源。光学天文学家现在已经成功地识别出这些天体中有一些是银河系内的气体云,另一些是银河系以外的射电星系,但是还有一些射电源却没有找到相对应的光学天体。人们猜想,它们大概也是射电星系,只不过是离我们太遥远了,不容易看见罢了,它们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但是,就在1960年,美国的天文学家利用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眯口径的望远镜观测了一个名叫3C48的射电源,发现它并不是一个射电星系,而是一颗很暗的颜色发蓝的星。不久,又有人发现另一个射电源3C273也对应着一颗暗星。我们知道,一般恒星和射电发射是非常微弱的,而这种“星”却能发射那样强的无线电波,这就很值得认真研究了,用什么手段来观测和研究它呢?天体物理学家们动用了自己手中的强有力的武器,这就是光谱分析。原来每一种原子、分子或者离子,都只能发射或者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把某一个天体发来的光分解成一条条的光谱线,就得到了这个天体按波长排列的光谱,我们根据光谱中各种谱线的波长就能够判断出这个天体中到底包含了哪些元素。科学家们对前面说的那些射电“星”的光谱是一种前所未见的奇异谱线,和过去他们观察过的几十万颗恒星的光谱都不一样。奇怪!难道是组成这些天体的元素跟组成我们地球和一般恒星的元素不一样吗?要是不一样,又该是什么样的新元素呢?这些尚未解开的谜,向当代天文学和物理学的许多基本理论提出了尖锐的挑战。
为了解开这个谱线之谜,1963年,一位名叫施米特的科学家,仔细研究了上面说到的射电源3C273的光谱。他发现其中有4条谱线相互之间的间隔很像氢元素光谱中的4条谱线,只是3C273谱线的波长比正常氢元素谱线的波长要长得多。施米特大胆地设想,让正常氢元素那4条谱线向长波方向移动一段距离,那么,不就正好成了3C273的那4条谱线了吗,而且采用这种办法,其他射电“星”过去根本无法辨认的谱线现在也可以识别出来了,因此他得出这样的认识:这些天体上并没有什么未知的新元素,它们的光谱也就是地球上常见的一些元素的光谱,只不过是这些元素的谱线都向长波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而已。我们知道,人的眼睛可以看见的光分成赤、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其中红光的波长最长,紫光的波长最短,光谱线向长波方向移动,就叫做红移。红移对天文学家来说,并不是什么陌生的东西。一般恒星的光谱线也有红移现象,但是移动的数量很小,而奇怪的是这类射电“星”的谱线的红移量非常大,比一般恒星的红移要大上百倍甚至上千倍,比如:一条波长比紫光还要短的紫外波段谱线,经过这么大的红移以后,波长就变得接近红光了,后来人们又发现了一种虽然并不发射无线电波,但也同样有很大红移现象的天体。这种天体在光学望远镜中看来也像是恒星那样的一个小点,于是天文学家就给上述两种类似于恒星而又毕竟不是恒星的天体起了个总的名称,叫做类星体。到目前为止,测定了红移的数量大小不等的类星体已经有900多个。
类星体的谱线之谜到此看来似乎是被解决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紧接着又出现了另一个更令人困惑不解的红移之谜。这就是类星体那么大的红移现象是怎么产生的?物理学中最常见的一种产生红移现象的效应是多普勒效应。什么是多普勒效应呢?打个比方,当我们坐在快速前进的火车上,如果前方也有一列鸣着汽笛迎面开来的火车,我们会感到对面那列火车的汽笛声比平时听到的尖锐刺耳得多,而当这列火车开过我们身旁以后,汽笛声就一下子低沉下来,这是因为朝着我们运动的声源发出的声波频率会变高,而背离我们而去的声源发出的声波频率会变低,这就叫多普勒效应。光波和声波一样,也有多普勒效应。当一个天体朝着我们运动的时候,它发的光的频率在我们看来就会变高,光的波长会变短,这就是紫移;相反当天体离开我们而去的时候,它发的光的频率变低,波长变长,这就是红移。20世纪以来的天文观测发现,数以亿计的河外星系的谱线都表现出红移,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表明这些星系都在离开我们而去。按照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在1929年总结出来的规律,红移越大,星系与我们距离越远,同时星系的运行速度也越高。如果类星体的巨大红移也和河外星系一样遵循哈勃定律的话,那就表明它们都要到极其遥远的地方。根据哈勃定律,可以估计出它们都远在几十亿光年甚至上百亿光年之外,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接收到的类星体的光是它们在几十亿年甚至上百亿年前发出的。要知道太阳系的年龄只不过50亿年左右,人类的历史只有二三百万年,这就是说,在太阳系形成之前,这些光线就已经从类星体发出,踏上了漫长的旅程。当这些光线在茫茫宇宙中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一刻不停地前进的时候,我们的太阳诞生了,我们的地球诞生了,直到这些光线已经走完了它们路程的99%以上时,地球上才开始出现最初的人类;这说明类星体离我们非常遥远,而且还在继续以极高的速度背离我们向更远的远方奔去。如果类星体真是那样遥远,那么新的难题又产生了,因为它们离我们那么远,还能用望远镜看到,那它们的亮度该有多大呀!科学家们的计算已经表明,一个类星体发的光要比二个普通星系发的光还要强上百倍!更为离奇的是,类星体的直径比普通星系小得多,只有普通星系的上万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
为什么在类星体那样小的体积内竟然能产生那么大的能量呢?这又是一个紧接着而来的能源之谜。这是一个使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们更感兴趣也更伤脑筋的难解之谜,于是产生了许多假说。有人设想它们的能量来源于超新星爆发,丽类星体内每天都有一个超新星爆发;有的人猜测它们的能量来源于正反物质的湮灭;有人假定类星体中心有一个巨大的黑洞等等。说法很多,但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看来要想一下子解决这些疑难问题是不大可能的,这需要科学家们进行长期的辛勤的探索,现在已经找到一些看来比较有希望的途径,比如:对在类星体这个总名称下的大量天体,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辐射特性等等进行分类研究。我国的天体物理工作者,正是沿着这个途径在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另外。把类星体和其他一些和它相似的天体联系起来研究,也可能是一条可取的途径。类星体的存在反映宇宙的剧变,同样,这个“家族”的各个成员本身也可能产生混乱的剧变。如果这只是测量一颗类星体光谱特殊红移的问题,那么对宇宙学家来说,这个问题就很简单,即使他们对解答的含义还可能会有争执。但是事实上许多类星体光谱都显示出几种稍有差异的红移,不是在发射谱线上,而是在吸收谱线上。这个差异很重要,亮的发射谱线来自炽热的受激气体,而暗的吸收谱线则是冷气体处在光源和观察者之间时发出的,因此,原则上你可以指望在类星体所发出的光中看到任何一种红移吸收谱线,这种吸收谱线是类星体的光被处于我们同类星体之间任何距离上的冷气体云所吸收而产生的,但现在看来这不是合理的解释。在类星体光谱上所看到的吸收谱线型式表明,吸收云实际上同类星体有关联,这——点可揭示出这些高能天体结构方面的许多情况。
现已知道有几十颗类星体所显示的吸收红移略小于它们相应的发射红移,说明这些类星体被冷物质(冷物质可能是类星体核心处发生剧烈变化时喷出的)包围着,甚至对少数略大于相应发射红移的吸收红移也能作出解释,只要我们设想一下由类星体的核心处喷出的气体现在正往回落到类星体上,因而移动的速度比类星体单纯的宇宙速度稍快,但对那些吸收性红移远小于发射性红移的类星体又会作何解释呢?有些情况下,在一颗类星体的光谱中可能发现许多完全不同的吸收红移,对这些情况最简单的解释是,在连续的剧烈辐射爆发中从类星体核心向外喷出了几个气体壳。在有些情况下,这种气体壳必须以光速的一半或大于一半的速度向外移动才能解释在一个天体内吸收红移与发射红移间的巨大差异,这就要求有很大的能量,即使是壳内的气体仅占整个类星体质量很小的一部分。这一点同观测其他天体内剧烈高能辐射爆发的结果很符合,有助于天文学家搞清楚类星体与宇宙中其他天体间的关系。
作为一种探测宇宙的手段,类星体所提供的范围的概念可以通过将红移转换成速度来表示(下文中凡“红移”一词未附说明者均指发射谱线红移)。红移为2相当于光速一半的速度,观测天文学家正在加紧证认第一颗红移为4的类星体。
在报道证认了3C273后刚好10年,《自然》杂志上另一篇报告宣布类星体0H471的发射红移为34。现在还知道有其他一对类星体具有这样大的红移,对这些红移的多普勒解释就是:这些类星体目前正在以大于90%的光速从我们这里退行。换言之,目前我们所看见的来自这些类星体的光是很久以前离开它们的,因而目前我们所看到的类星体实际上是宇宙很古老年代里的类星体。下面我们将会看到,这一点对于宇宙学来说是很激动人心的事。但从新天文学在首次发现射电星系以后的发展这个角度来看,其直接重要性却在于能找到这些天体及其重复的高能辐射爆发迹像同其他天文现象之间的联系。
整个60年代里,天文学家发现了大量奇异的天体:像天鹅座A一类的射电星系,在这个星系里巨大的爆发似乎曾喷出高能粒子,其他星系似乎也经历过巨大的中心爆发,留下了从它们的中心向外倾注的可见物质流,最近有证据表明甚至我们自己的银河系在遥远的过去也曾经历过某种类似的灾变性事件。从我们银河系这样的表面看来,普通的星系到混乱的塞佛特星系以及N型活动星系,这些活动星系的多样化向许多天文学家表明,星系的种类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他们不说有许多种类的星系,每一种都发生各种特殊的变化,而宁愿选取以下两种理论之一:或者说在某些星系中所观测到的活动性是星系演化发展的一部分,活动星系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处于像我们自己的银河系那样的星系的早期阶段,或者说任何星系在它生命期中的任何时候都可能陷入这样一个辐射爆发中,甚至是陷入一连串这样的辐射爆发中。
这些理论立即为类星体提供了一种解释:这些类星体或者处于星系演化的最早阶段,或者我们所看到的类星体只不过是整个星系中正在爆发的明亮中心区。这样一种爆发是如此明亮,很可能使周围星系在对比之下看不见。这种见解看来是目前最好的一种见解。
在有关宇宙学和星系构造的方面,有时候有这样的谈法:有多少理论家,就有多少种理论,至少关于细节部分的理论大概如此,因此我将选用1973年海尔天文台杰罗姆克里斯琴所发表的一篇著作,作为我们当前对类星体的了解程度的一个例子。许多天文学家对这篇论述的一些细节可能会有异议,但大体来说对类星体作了似乎合理的描述。
克里斯琴从塞佛特活动星系、N星系和类星体之间的类似性着手探讨。这些天体具有类似的光谱,它们全部属于同一种颜色;它们的变化方式大同小异,并且全部显现出大范围的活动性——没有任何“典型的”塞佛特星系、N星系或类星体。克里斯琴提出:类星体是“蛋”,由这只“蛋”生出塞佛特星系这只“小鸡”,再发育成N星系这只“母鸡”,这种提法似乎不完全令人满意,没有证据证明类星体本身正在从一种“类星体似”的状态演化成一种更“塞佛特星系”似的状态。这当然是人们可能争议的一点,但看来以遵循克里斯琴的下列看法更为合理,即类星体实际上是在星系中心发生的剧烈事件,塞佛特星系与N星系已是这种活动性的明显例子,所需要的只是类星体事件须亮到足以遮蔽周围星系的光,并在照相底片上产生类星体的图像,这就是克里斯琴提出的理论,他用类星体照片来验证,希望它们能显现类星体周围的星系的迹象。
这类研究的问题是,一颗像类星体的明亮天体在照相底片上曝光的面积要比该天体的实像大,一个亮光点显现为一个小点。一颗类星体图像的大小只取决于它的亮度,因为它是一个点光源,然而一个星系的图像既取决于星系的亮度,还取决于星系的体积除以它的距离,因此在选定什么样的类星体来考察其周围的星系的痕迹,需要某种技巧。
大多数对类星体的认证是采用天文学家的标准天图——帕洛玛巡天星图来进行的,这是一套用48英寸(1英寸=254厘米)施密特望远镜拍摄的照片。但克里斯琴采用了用加英寸巨型望远镜拍摄的照片,这台望远镜可揭示较暗淡的天体。只有在已指明哪些是重要光源之后才能这样做,因为删英寸的望远镜用来进行普通的巡天观测是过于贵重的一种研究工具,因此克里斯琴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施密特望远镜拍摄的原始照片而决不能够取代它。
结果证明,当用十分大的望远镜观察类星体时,它们看上去确实是与一隐晦的星系联系在一起,克里斯琴进行研究的时候,用加英寸的望远镜只拍摄了26颗类星体,但所有那些应当显示出一个隐晦的星系迹象的类星体都显现出星系迹象了。同样重要的是,根据哈勃红移定律,所研究的26颗类星体中有14颗由于距离太远,应当看不见任何星系,即便是星系存在,而克里斯琴没有发现同这14颗类星体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一个星系的迹象,这样一种反证对于证实这理论极为重要。克里斯琴的结论是:他取得的观测结果同所有类星体都发生在巨大星系核心内的理论是一致的。
1974年,才发表的某些新证据给克里斯琴的结论增添了很大份量。经过几年的集中研究后,天文学家用200英寸的望远镜发现了一颗特殊天体——蝎虎座BL,它似乎是嵌置在一们艮普通的巨大星系的中心。自从60年代中期发现以来,它一直使天文学家作难。虽然从照相底片上看,它恰如一颗类星体,但它的光谱是无特色的,既无亮线又无暗线,因此测不出它的红移,任何人都只能指出它或许是一颗正以极高的速度向我们飞来的红移类星体。这样就真正打乱宇宙学者的设想,用现时的见解来解释类星体在膨胀宇宙中的红移似乎不是非常贴切的。但现在秘密已经揭穿,加利福尼亚的研究小组通过遮住明亮中心天体蝎座BL本身的图像,拍成了包围它的较暗的星系的照片。这些,照片显示出一个小的红移,可以根据它算出至该星系和蝎虎座趾的距离。
根据蝎虎座BL的亮度和这一红移测量数业已证明,蝎虎座BL天体正在发射同遥远的类星体一样多的能量,如果这些类星体所处的距离的确是它们的红移所反映出来的距离,则说明这是一种非常大的能量,目前还不确切知道这种能量是从哪些里来的,然而假如附近的蝎虎座BL能量如此,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说明别的类星体不可能如此。同样,假如蝎虎座BL是处于星系的中心,那么也就毫无理由怀疑克里斯琴关于所有类星体都处于巨大星系的核心的断言。
这似乎就是目前最好的学说。当然,在宣称对类星体已经了解以前,还有大量研究工作要作。是什么引起这些星系爆发?向它们提供动力的能量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还有一些争议,认为某些甚至全部红移或许不服从哈勃定律,这些争议目前还不能完全排除,而且有可能提出某种迄今还不曾设想的学说对这些天体作出比以往任何一种假说更好的解释,然而按照目前(即3C273发现之后的第二个10年开始时)的情况来看,类星体似乎是产生于宇宙的冷却。但类星体毕竟不是供我们无法去认识宇审的自行其是的天体,倒反而是星系活动性和可变性的另一个表现形式。的确50年代以来所发现的射电星系很可能是类星体活动性的遗迹。最亮的和最遥远的类星体提供给宇宙学家一个探测可观察到的宇宙边缘的工具,不断改进类星体观测以及明显相关联的活动星系表明了宇宙变化性与活动性究竟有多大。到60年代中期,天文学家对于有关我们的宇宙的概念可能需要根据新天文学作重大修正的这个问题,也许比过去任何时候有思想准备。但即使如此,却没有一个人能为随之而来的一个使人震惊的发现有思想准备,这个发现不是宇宙边缘某种莫名其妙天体,而是我们自己的天文后院,即我们自己的银河系内一个前所未见的现象!

B. 类星体有核和核外的什么构成

类星体是活动星系核的一类。活动星系核中心是一个超大质量黑洞,黑洞之外是吸积盘,再外面是产生宽发射线的宽线区,围绕宽线区的是尘埃环,最外面的是窄线区,部分还有垂直于吸积盘的由高电离气体组成的喷流。

C. 类星体到底是甚么

类星体是类似恒星天体的简称,又称为似星体、魁霎或类星射电源,与脉冲星、微波背景辐射和星际有机分子一道并称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长期以来,它总是让天文学家感到困惑不解。

类星体是迄今为止人类所观测到的最遥远的天体,距离地球至少100亿光年。类星体是一种在极其遥远距离外观测到的高光度和和强射电的天体。类星体比星系小很多,但是释放的能量却是星系的千倍以上,类星体的超常亮度使其光能在100亿光年以外的距离处被观测到。据推测,在100亿年前,类星体比现在数量更多,光度更大。

D. 类星体是如何产生的

星系碰撞创造了类星体

研究人员将视线深入到由宇宙气体和尘埃构成的浓密云团后面,这时他们认为终于确定了类星体的起源。类星体是宇宙间最为明亮、最具威力的天体。通过对200多个远方的星系进行x射线和红外线观测,结合在可见光状态下拍摄的图像,结果显示当两个星系互相碰撞,其中心的黑洞融合在一起的时候,类星体就形成了。这些新观测还表明,早期宇宙中的类星体更为常见,这一点是始料不及的。

天文学家们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了类星体,类星体是“类似恒星的天体”之缩略语。类星体仅仅相当于我们太阳系的大小,可是它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照亮整个星系,可以燃烧1亿年。

然而几十年来,天文学家们不明白是什么创造了这些宇宙明灯。最明显的怀疑目标就是超大质量的黑洞,它们几乎稳居在所有星系的中心,可以吞噬大量的物质,它们能够产生巨大的粒子和能量射流。但是很多星系包括银河系在内,都拥有超大质量的黑洞,然而并没有产生类星体。

或许,较为年轻的类星体隐匿起来了!至少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天文学家们就开始那样认为了。当时,他们注意到一些星系的核心被巨大的尘埃云团所遮掩,但所释放出的射线似乎跟类星体一样,散发出的能量水平也近似于类星体。

为了观察到尘埃后面的情况,檀香山夏威夷大学的天文学家伊齐基尔特雷斯特及同事,首先从哈勃太空望远镜拍下的10万张图像中选择了大约200张图像。然后,他们将钱德拉太空望远镜和斯必泽太空望远镜对准这些星系被遮挡的核心,这两个望远镜分别可以在x射线和红外线状态下进行拍摄。

这些目标星系的距离范围延伸到大约110亿光年之外――返回到宇宙仅有27亿岁的时候。不久前,研究小组在《科学》杂志在线版上报道说,这些新的观测显示,每个星系中都有隐藏的类星体。通过研究哈勃太空望远镜拍下的图像显示出来的星系形状,天文学家们发现类星体全部产生于两个巨型星系及其中心黑洞的合并。

综合考虑,这些资料描绘了类星体形成的画面。“突然间,这一切变得很有道理。”耶鲁大学的天文学家、研究论文的合作者普里亚姆瓦达那塔拉印说。她解释说,当两个大型星系合并之时,它们的超大质量黑洞也结合在一起。新形成的黑洞质量相当于几十亿个太阳,开始吞噬附近的一切。在长达1亿年的时间里,这种活动被星系合并激起的尘埃所遮蔽。但是,黑洞最终吞噬了足够的尘埃,从两极爆发出高能而明亮的粒子射流,射流破尘而出,进入太空。再过1亿年之后,类星体耗尽自己的燃料,逐渐变暗,成为质量大约相当于10亿个太阳的普通黑洞。

在早期宇宙中,

星系碰撞以及因此而形成类星体的情况发生得更加频繁,因为当时星系之间的距离要接近得多。伊齐基尔特雷斯特表示,多年来天文学家们一直不相信被遮挡的类星体是很普遍的。他说:“现在看来,它们随处可见。”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天文学家艾米巴杰说,这些发现为类星体的形成和演化方面提供了深刻的认识。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的天文学家克里斯托佛雷诺补充说,被遮挡的类星体是星系合并的副产品,这个观念已经存在了好长时间。“然而,通过那些被遮挡的类星体总是能够跟踪到星系的合并,”他说,“这意味着被遮挡的类星体不会拥有多少其他的形成机制。”

E. 什么是类星体

类星体是一种光度极高、距离我们极远的奇异天体。在分光观测中,它的谱线具有很大的红移,又不像恒星,因此称为类星体。

它们的大小不到一光年,而光度却比直径约为10万光年的巨星系还大一千倍!璀璨的光芒使我们即使远在100 亿光年之外还能观测到它们。

类星体由体积很小、质量很大的核和核外的广延气晕构成。核心辐射出巨大的能量,激发气晕中气体,产生连续光谱上叠加的强且宽的发射线。多数天文学家相信,这种异常巨大的能量来源是由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吸积周围物质释放的引力能提供的。

到1993年底,已经确认了10000多个类星体。

F. 类星体是宇宙中最致命的星体吗 分享几个图!还问:类星体是接近宇宙边缘的最近星体吗是不是距离很远!

类星体是类似恒星天体的简称,又称为似星体、魁霎或类星射电源,与脉冲星、微波背景辐射和星际有机分子一道并称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它是迄今为止人类所观测到的最遥远的天体,距离地球至少100亿光年。类星体是一种在极其遥远距离外观测到的高光度和和强射电的天体。所以是目前已知最接近宇宙边缘的天体。
类星体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它比正常星系亮1000倍。对能量如此大的物体,类星体却不可思议地小。与直径大约为10万光年的星系相比,类星体的直径大约为1 光天。一般天文学家相信有可能是物质被牵引到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中,因而释放大量能量(喷发激烈射线)所致。这些遥远的类星体被认为是在早期星系尚未演化至较稳定的阶段时,当物质被导入主星系中心的黑洞增添“燃料”而被“点亮”。 所以它只是能量巨大,比其他天体明亮,并不是最致命的星体。最致命的星体是黑洞,它会吞噬周围的天体,任何物质一旦进入黑洞,就别想再出来。

G. 类星体是什么

类星体是类似恒星天体的简称,又称为似星体、魁霎或类星射电源,与脉冲星、微波背景辐射和星际有机分子一道并称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长期以来,它总是让天文学家感到困惑不解。
类星体由体积很小、质量很大的核和核外的广延气晕构成。核心辐射出巨大的能量,激发气晕中气体,产生连续光谱上叠加的强且宽的发射线。多数天文学家相信,这种异常巨大的能量来源是由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吸积周围物质释放的引力能提供的。

H. 什么是类星体为何类星体会持续发出剧烈的光亮

顾名思义,类星体是与星星相似的天体,但不是星星,因为它与星星相似。类星体也被称为“相似恒星”、“类星体”或“恒星词典源”,与脉冲星、微波背景辐射和星际有机分子一起,成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从照片上看,类星体不是恒星,因为它没有恒星规则的球形结构和自转。它的光谱与行星上的星云相似,但不是行星上的星云。它可以像银河系一样发射无线电波,但与银河系相差18000里。天文学家为了定义这个神秘的天体,把它命名为“类星体”。

大部分星系或所有星系,其中心脏有超质量黑洞(SMBH)。围绕黑洞旋转是要确认的圆形物质,被黑洞强大的重力吸引。旋转的圆盘中的物质将以相对论的速度加速。在加速的过程中,它的温度上升并开始发光。绝对蓝星是我们所知道的最持久的发光体。类星体是最强的绝对蓝星。宇航员们观察过从无线电波到伽马射线的剧烈电磁辐射穿过整个光谱。新的研究集中在类星体的能源上。研究了最强的放射线——伽马射线,发现放射线的来源不限于中心地区大小。尚未确定的原版也在这里。伽马射线的辐射也来自等离子体,等离子体有数千个光,从中心区域向外发散。

I. 想寻找到类星体,使用引力透镜的话效果会好吗

光的路径因质量而弯曲,这是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所预言的效应。当一个大质量的星系或星团沿着我们的视线向一个更遥远的星系靠近时,它的物质就会充当一个透镜,以成像该物体发出的光。所谓的强引力透镜效应会产生高度扭曲、放大和经常是多个图像的单一来源(强透镜效应与弱透镜效应不同,弱透镜效应导致背景星系的轻微变形)。类星体是在其核心周围有大量黑洞的星系,大量的能量被辐射出来,超过了整个主星系的其他部分。



在最初的54个候选星系中发现了两个,光谱证实了它们是引力透镜类星体,一个有4个子图像,另一个有2个,每个子图像的光都已经向我们传播了大约100亿年。这两种情况下的图像也显示了透镜星系的痕迹,这是透镜效应的一个重要验证,尽管这些星系太过微弱,无法测量它们的距离。科学家们还发现了另外7个可能是双重类星体的天体,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这些结果。

阅读全文

与类星体电路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旧房翻新怎么做才不变色 浏览:830
巨野家具哪里有处理的 浏览:106
12v锂电池充电电路 浏览:933
金山区家具哪里有 浏览:50
单火线取电电路图 浏览:806
洗衣机脱水桶皮碗维修视频 浏览:269
莱岸家具 浏览:211
苹果7指纹坏了维修多少钱 浏览:971
水杨木家具 浏览:77
delsey售后维修地点 浏览:89
苹果手机翻新怎么办理 浏览:432
东成电锤不冲击的维修视频 浏览:992
海棠实木家具4门多少钱 浏览:876
上海买家电哪里买 浏览:16
哪些地图可以搜到商家电话号码 浏览:239
太太乐晾衣架维修电话 浏览:577
超高速电路 浏览:502
武汉神州热水器维修点 浏览:382
不清除底浆怎么翻新地板砖 浏览:691
怎么检测海淘硬盘是否翻新 浏览: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