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 三极管触发电路求解!!!!!!!!!!!!
建议你先改善下实验;
1)将两个100K的电阻改为50K(680K也改为50K);
2)取一段短路线,一端固定在NPN管的发射极上,另一端则悬空;
加电后,如果LED亮了,就用短路线悬空的一端去接触NPN管的基极,此时LED会灭,移开短路线后就应该不会亮了,这里要求触发信号,在常态时必须为0电平,而触发电平大于1.4V。
2. 触发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触发电路是具有一些稳态的或非稳态的电路,其中至少有一个是稳态的,并设计成在施加一适当脉冲时即能启动所需的转变。
概述
晶闸管最重要的特征是正向导通的可控性。当晶闸管的阳极与阴极间加上正向电压时,在阴极与控制极之间加上合适的触发电压与电流,晶闸管就断态转为通态。
向晶闸管供给触发电压、电流的电路,叫做触发电路。触发信号可以用交流电压、直流电压或者用短暂的脉冲电压,通常多采用脉冲电压作为触发信号
触发要求
为保证能够可靠地触发,晶闸管对触发电路有一定的要求:
1、触发信号应有足够的触发电压和触发电流。触发电压和触发电流应能使合格元件都能可靠地触发。由于同一型号的晶闸管其触发电压、触发电流并不一样,同一元件在不同的温度下的触发电压与电流也不一样,为了保证每个晶闸管都能可靠触发,所设计的触发电路产生的触发电压和电流都应该较大。一般要求触发电压在2V以上、10V以下。
2、触发脉冲的波形应有一定的宽度,一般在10us以上(最好能有20us~50us),才能保证晶闸管可靠触发,这是由于晶闸管从截止状态到完全导通需要一段时间。如果负载是大电感,电流上升速度比较慢,触发脉冲的宽度还应该进一步增大,有时要达到1ms。否则如果脉冲太短,在脉冲终止时,主回路电流还不能上升到晶闸管的维持电流以上,晶闸管就会重新关断,不能导通。
3、触发脉冲前沿要陡,不能平缓上升,前沿最好能在10us以内。否则将会因温度、电压等因素的变化而造成晶闸管的触发时间不一致,导致不准确。
4、触发电路的干扰电压应小于晶闸管的触发电压,一般在不要求晶闸管触发时,触发电路所产生的脉冲电压应小于0.15V~0.2V。
5、触发脉冲必须与电源电压同步,即必须同频率并保持一定的相位关系。脉冲发出的时间应该能够平稳地前后移动,移相范围要足够大
3. 什么叫触发线路
触发电路是具有一些稳态的或非稳态的电路,其中至少有一个是稳态的,并设内计成在施加一适当容脉冲时即能启动所需的转变。就是电力电子里给 全控器件 施加触发脉冲的电路,触发电路的作用在,触发脉冲何时输出是由电脑控制的,触发电路可以将电脑发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再施加到 全控桥上,就是功率放大的作用
4. 求最简单触发开关电路
最简单的电路应该是《555集成电路组成的“双稳态单键开关电路”》,你搜索一下就能找到!
不过,我试验过这个电路,在关闭状态下有5mA左右的电流。
5. 可控硅触发电路的触发方式有哪些
可控硅的4种触发方式:
1、强电触发: 采用MOC3061、MOC3021等高压光耦,从可控硅的A极引入触发电压,这种专触发不需要属其他触发电源,电路非常简单,主要元器件工作在400V强脉冲环境,可靠性最差。 采用触发二极管(DB3)电路与这种结构相似。
2、变压器隔离触发: 这是工业上最常用结构,优点是强弱电隔离触发波形好,缺点是长脉冲触发时变压器体积太大,成本高电路复杂。元器件工作在100V脉冲环境,可靠性一般。
3、隔离电源直流触发: 图片上的这种触发结构,缺点是功耗较大,发热量大。优点是强弱隔离触发电流大,低频长脉冲、高频脉冲串等都适用,电路简单成本低,元器件工作在20V脉冲环境。可靠性好。这种机构的移相触发器经半年多实际使用(10kw变压器负载,镀铝机蒸发舟加热),极少出现烧保险丝和烧可控硅现象,原来是采用变压器触发结构,经常烧保险丝,可控硅也有损坏。
4、其过零触发控制方式由于对电网无污染 ,在许多调功设备中都采用这种触发方式。可控硅作为大功率电子器件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
6. 什么是触发电路
就是电力电子里给 全控器件 施加触发脉冲的电路,触发电路的作用在
,触发脉冲何时输出是由电脑控制的,触发电路可以将电脑发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再施加到 全控桥上,就是功率放大的作用
7. 求一个触发电路,越简单越好
这个是三极管RC廷时电路,开关不按下时,电源通过电阻R给电容C充电导通Q1三极管,集电回极电流减小答Q3截止,按下开关在松开,Q2导通电容C经过Q2放电Uc下降并拉低Q1基极电流Q1截止集电极为高电平Q3导通LED亮,过一段时间后电源再给电容充电再次导通Q1,Q3截止LED不亮。(改变电阻R值就可以改变电容充电常数)
8. 触发电路的基本要求
触发电路对其 产生的要求: 1)触发信号可为直流、交流或脉冲电压. 2)触发信号应有足够的功率(触发电压和触发电流) . 3)触发脉冲应有一定的宽度,脉冲的前沿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