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单片机外围电路中晶振的问题(一个晶振和2个小电容)请问晶振是怎样与单片机内部电路配合得到时钟的
你问的应该是晶体而不是晶振,自己网络一下区别吧。 晶振是一个对晶体完整的封装,只要上电就会自动产生激励。根据你的描述来看,应该是晶体接入单片机的XTAI,XTAO的,是上电后单片机产生激励后得到时钟,使用晶体需要小心起振条件的满足。
B. 有源晶振电路和无源晶振电路有什么区别,怎么外接电路
晶振在电路中就相当于人的一个心脏,晶振为电路提供了一个时钟信号内。
有源晶振比较贵容,但是有源晶振自身就能震动。
而无论是无源晶振,还是有源晶振,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所在,若考虑产品成本,建议可以选择无源晶振电路;若考虑产品性能,建议选择有源晶振电路,省时方便也能保证产品性能。
无源晶振最高精度为5ppm,而有源晶振的精度则可以达到0.1ppm。精度越高,频率稳定性也更好。
有源晶振在稳定性上要胜过无源晶振,但也有自身小小的缺陷,有源晶振的信号电平是固定,所以需要选择好合适输出电平,灵活性较差。
有源晶振一般4个脚,一个电源,一个接地,一个信号输出端,一个NC(空脚)
有个点标记的为1脚,按逆时针(管脚向下)分别为2、3、4。
无源晶振有2个引脚,需要借助于外部的时钟电路(接到主IC内部的震荡电路)才能产生振荡信号,自身无法振荡.
C. 是不是外围电路有晶振的都是单片机
有一些有晶振及微调电容的IC不一定是单片机,如很简单的时钟芯片DS1302,就有用到一个晶振。晶振只是用来作振荡器的,为IC提供精确的时钟。
D. 射频板需要换个20MHz的晶振,20MHz的晶振都有什么,最好和V14.318的外围电路通用,麻烦大家了。
用复20MHz晶振替换14.31818MHz晶振后有一点点制小问题需要注意(根据电路不同,仅供参考):
一、在电路中,一般晶体的一端都会加有一个负载电容。也就是说,电路的输出频率为晶体的FL值。FL=Fr+CL×Ts。FL为晶体的负载谐振频率,Fr为晶体谐振频率,CL为晶体一端的负载电容(pF),Ts为晶体的牵引量(ppm/pF)。换句话,你原来14.31818MHz晶振的负载电容是多少,你还得定制相同负载电容的20MHz晶振。如果不是,你电路的输出频率就会有偏差。解决办法,在电路中找到这个电容,用可变电容替换,调整电容值,直到电路输出你所要的频率。
二、通常的射频放大器都会加装选频网络。即一个LC的并联电路。它与电路之间的关系为:F=1/2×π×√LC。F为放大器频率。原来的选频网络为14.31818MHz,20MHz频率通过这个选频网络会被抑制,输出幅度会明显偏低。解决方法:找到LC选频电路,将电容卸下,用可变电容替换,调整可变电容,直至输出端接的示波器幅度最大。
最后要说明,即然你的分少,就不用给了。我个人的一点点意见送给你做参考。
E. 1MHz晶振产生1MHz的方波,外围电路参数怎么取
那又怎么用晶振产生正弦波呢?我用MULTISIM仿真过,每次搭出来的电路频率都跟晶振频率差很多 我就不知道怎么回事了。。。。还有 晶振有没有集成器件,可以直接用来产生波形的
F. 关于有源晶振外接电路
你图中的电感电容都是起到滤波的作用,与你的晶振无关。电解电容一般取几个u的,另外的小电容一般0.1u或者更小。
G. 单片机的外围电路有哪些
一般来说,复位电路和晶振电路必需有,叫最小系统。
实际上现在多数单片机为了应用方便、降低成本,这两样都可以不要。
H. 晶振在常规电路中的外围电路是什么样的
外围电路基本就是一个振荡器电路,
晶振
在电路中为电路选择一个稳定的振荡频率。
I. 单片机的基本外围电路
电源电路,给单片机提供稳定的电源
时钟电路,用晶振和电容给单片机提供稳定的时钟基准信号
复位电路,按键和电容搭建成单片机复位电路,用于复位
J. 一个无源晶振和外围电路(如图)组成的振荡电路,就能发挥类似有源晶振的功能吗
电路原理是对的,集电极静态电位约2.5V,振荡后可以输出完整的波形。但是电路结回构过答于简单,能否自激起振,振荡是否稳定,试试才知道。一般电路在发射极有直流负反馈电阻稳定工作点,晶体负载有微调电容调整谐振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