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INTER CPU发展历史,及CPU不同时代的U
近几十年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可谓日新月异,尤其是CPU技术的发展。其实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Moore)早在1965年就提出了摩尔定律,其内容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而价格则保持不变。因此可以说,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计算机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两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神速,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摩尔定律仍然有效。下面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历代计算机的CPU,了解一下CPU的发展历史。
1、1971年,第一枚个人电脑CPU:i4004
i4004
1971年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4004。这不但是第一个用于计算器的4位微处理器,也是第一款个人有能力买得起的电脑处理器。4004含有2300个晶体管,功能相当有限,而且速度还很慢,但是它毕竟是划时代的产品。
2、1978年,i8086
i8086
1978年,Intel公司再次领导潮流,首次生产出16位的微处理器,并命名为i8086,同时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i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但在i8087指令集中增加了一些专门用于对数、指数和三角函数等数学计算指令,这就是著名的X86指令集,一直沿用至今。
3、1979年,i8088
i8088
1979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88芯片,它仍旧是属于16位微处理器,内含29000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4.77MHz,地址总线为20位,可使用1MB内存。8088内部数据总线都是16位,外部数据总线是8位,而它的兄弟8086是16位。1981年8088芯片首次用于IBMPC机中,开创了全新的微机时代。也正是从8088开始,PC机(个人电脑)的概念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
4、1979年,i80286
i80286
1982年,INTEL推出了划时代的最新产品i80286芯片,该芯片比8006和8088都有了飞跃的发展,虽然它仍旧是16位结构,但是在CPU的内部含有13.4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其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皆为16位,地址总线24位,可寻址16MB内存。从80286开始,CPU的工作方式也演变出两种来:实模式和保护模式。
5、1985年,i80386
i80386
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芯片,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而且制造工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与80286相比,80386内部内含27.5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2.5MHz,后提高到20MHz,25MHz,33MHz。80386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是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可寻址高达4GB内存。
6、1989年,i80486
i80486
1989年INTEL推出80486芯片,这种芯片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实破了100万个晶体管的界限,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80486的时钟频率从25MHz逐步提高到33MHz、50MHz。80486是将80386和数学协处理器80387以及一个8KB的高速缓存集成在一个芯片内,并且在80X86系列中首次采用了RISC(精简指令集)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令。它还采用了突发总线方式,大大提高了与内存的数据交换速度。由于这些改进,80486的性能比带有80387数学协处理器的80386DX提高了4倍。
7、intel奔腾处理器、AMD、Cyrix5X86处理器
IntelPentium
1993年intel推出了全新一代的高性能处理器——奔腾。由于CPU市场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激烈化,INTEL觉得不能再让AMD和其他公司用同样的名字来抢自己的饭碗了,于是提出了商标注册,由于在美国的法律里面是不能用阿拉伯数字注册的,于是INTEL玩了哥花样,用拉丁文去注册商标。奔腾在拉丁文里面就是“五”的意思了。奔腾的内部含有的晶体管数量高达310万个。奔腾最初的起始主频为50Mhz,其后发布了55Mhz、60Mhz、65Mhz、70Mhz、75Mhz然后直接跳到90Mhz、100Mhz、120Mhz、133Mhz,其中最后一款产品是当时人们梦寐以求的,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也只有在拥有它的机器上才可以不用解压卡而直接比较完美的播放VCD。
8、AMDK5、Cyrix6X86、IntelPentiumPRO
Cyrix6X86
IntelPentiumPRO
面对AMD和Cyrix咄咄逼人的气势,Intel在1995年底推出了PentiumPRO,该处理器集成了550万个晶体管,它在几个方面对Pentium进行了改进。在处理方面,PentiumPRO引入了新的指令执行方式,其内部核心是PISC处理器,因而执行速度更快;PentiumPRO具有3个流水线,每个流水线达到14级,指令执行速度明显提高;当时计算机系统的瓶颈之一是主板上的二级高速缓存只能与总线同步工作,PentiumPRO采用将256K二级高速缓存封装在芯片内核与CPU同频运行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由于当时缓存技术还没有成熟,加上当时缓存芯片还非常昂贵,因此尽管PentimuPro性能不错,但远没有达到抛离对手的程度,加上价格十分昂贵,PentimuPro实际上出售的数目非常至少,市场生命也非常的短,PentimuPro可以说是Intel第一个失败的产品。
9、IntelPentiumMMX、AMDK6、Cyrix6X86MX、CyrixM2
IntelPentiumMMX
1997年1月,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MMX芯片,它在X86指令集的基础上加入了57条多媒体指令。这些指令专门用来处理视频、音频和图象数据,使CPU在多媒体操作上具有更强大的处理能力,PentiumMMX还使用了许多新技术。单指令多数据流SIMD技术能够用一个指令并行处理多个数据,缩短了CPU在处理视频、音频、图形和动画时用于运算的时间;流水线从5级增加到6级,一级高速缓存扩充为16K,一个用于数据高速缓存,另一个用于指令高速缓存,因而速度大大加快;PentiumMMX还吸收了其他CPU的优秀处理技术,如分支预测技术和返回堆栈技术,它可以在支持MMX的软件上把速度提高50%。也使人们真正的认识到了多媒体计算机。
10、IntelPentiumII、XEON、Celeron;AMDK6-2、K6-3
IntelPentiumII
1997年5月,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II处理器,它采用SLOT1架构,通过单边插接卡(SEC)与主板相连,SEC卡盒将CPU内核和二级高速缓存封装在一起,二级高速缓存的工作速度是处理器内核工作速度的一半;处理器采用了与PentiumPRO相同的动态执行技术,可以加速软件的执行;通过双重独立总线与系统总线相连,可进行多重数据交换,提高系统性能;PentiumII也包含MMX指令集。Intel此举希望用SLOT1构架的专利将AMD等一棍打死,可没想到Socket7平台在以AMD的K6-2为首的处理器的支持下,走入了另一个春天。
11、IntelPentiumIII、Celeron2;AMDK7Athlon
IntelPentiumIII
1999年2月17日,Intel发布了SLOT1构架PentiumIII处理器,第一批的PentiumIII处理器采用了Katmai内核,主频有450和500Mhz两种,这个内核最大的特点是更新了名为SSE的多媒体指令集,这个指令集在MMX的基础上添加了70条新指令,以增强三维和浮点应用,并且可以兼容以前的所有MMX程序。
不过平心而论,Katmai内核的PentiumIII除了上述的SSE指令集以外,吸引人的地方并不多,它仍然基本保留了PentiumII的架构,采用0.25微米工艺,100Mhz的外频,Slot1的架构,512KB的二级缓存(以CPU的半速运行)因而性能提高的幅度并不大。不过得益于INTEL的品牌效应和强大的广告宣传策略,在PentiumIII刚上市时掀起了很大的热潮,曾经有人以上万元的高价去买第一批的PentiumIII。
IntelPentiumIIICoppermine
面对着AMDK7处理器巨大的挑战和SLOT1平台昂贵的价格,Intel于1999年下半年推出了采用Socket370FC-PGA封装的全新铜矿(Coppermine)核心PentiumIII处理器,处理器使用0.18微米工艺制造,133MHz的前端总线,在性能上大幅超过了老PentiumIII,达到了和K7同级的水平。
IntelCeleron2
看到Coppermine核心的奔腾III大受欢迎,Intel开始着手把Celeron处理器也转用了这个核心,在2000年中,推出了Coppermine128核心的Celeron处理器,俗称Celeron2,由于转用了0.18的工艺,Celeron的超频性能又得到了一次飞跃,超频幅度可以达到100%。
12、IntelTualatinPentiumIII、Celeron3;AMDTunderbirdAthlon、Duron
IntelTualatinPentiumIII
Intel改进制造工艺,于2000年发布了0.13微米工艺制造的Tualatin核心PentiumIII-S处理器,最高主频为1400MHz,512KB的全速二级缓存,而且加入了最新的数据预先读取(prefetch)的扩充功能,这项技术在Pentium4处理器上也得到了延续。其后又推出了Tualatin核心的Celeron,二级缓存缩减为256KB,但性能依然十分强劲,可以说是K7最为称职的对手。
13、IntelPentium4、AthlonXP
IntelPentium4
2000年11月,借助Intel强大的宣传攻势,Pentium4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初期的Pentium4(Willamette)使用0.18微米工艺制造,内部集成256KB二级缓存,起始主频就达到了1300MHz,采用Socket423的i850平台搭配RDRAM内存来满足400MHzFSB的带宽需要。虽然人们对Pentium4充满了希望,可产品面市之后,却让人大跌眼镜,20级超长流水线的设计,虽然将频率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性能却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一颗Tualatin核心的Celeron1000MHz处理器的性能都在1500MHz主频的Pentium4之上。但为了不让Tualatin抢占了Pentium4的高端市场,Intel人为的将Tualatin自毁。
IntelPentium4Prescott
随后Intel将Pentium4的产品不断升级,推出了好几个系列的产品。
2001年7月发布了全新改进的Pentium4/Celeron处理器(Northwood),Northwood核心的Pentium4采用0.13微米工艺制造,将二级缓存提升到了512KB,FSB从400MHz提高到533MHz,主频起始1.6G,最高达到了3.2G。
2004年6月Intel又推出了采用Prescott核心的Pentium4处理器,而且逐步向LGA775平台迈进。但相对Pentium4C来说除了在3D性能方面(加入了对SSE3技术的支持)之外,其他性能并没有很大的提升,而且由于采用了并不成熟的0.09微米工艺,导致晶体管在高频率下电流泄漏严重,反而是功耗和发热量提高了不少。
总的来说Pentium4各个型号,包括赛扬D,都有着高频低能,高功耗的缺点,算不上是一款成功的处理器。
14、IntelPentiumM
IntelPentiumM
2003年Intel发布了PentiumM处理器。PentiumM处理器不同于以往利用台式处理器进行改进而来,而是完全为了移动PC设计,强劲的性能配合高级的节电技术,使得PentiumM处理器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特尔将PentiumM处理器结合了855芯片组与Intel802.11PROWiFi无线/Wireless2100网络联机技术,启用了一个全新的名称:Centrino(迅驰)。这样让人们再次看到了以技术为主导的Intel。PentiumM处理器起初的FSB为400MHz,1M的二级缓存,后起推出的Dothan核心将二级缓存升级到了2M。
Intel的Pentium4在AMD的Athlon64面前已经毫无优势可言之时,而Pentium-M的性能大家有目共睹,所以人们更加期待的是Intel能够推出桌面版的Pentium-M来应对。
15、AMDAthlon64、INTELPentium4EM64T
IntelPentium4EM64T
在64位时代,无疑Intel落在了后面,Intel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在2004年推出了Nocona代号Pentium4EM64T,但实际上EM64T也采用的是Prescott核心,只不过增加了对64位数据的处理能力。EM64T技术同AMD的X86-64技术有很多相似之处,Intel借鉴了AMD的设计思路。不过在处理器的一些关键技术上Athlon64/Opteron和EM64T技术的Pentium4还是有很多区别,例如Intel未集成内存控制器等等。
在进入新世纪以来,CPU的频率不断攀升,INTEL的奔腾4尤其明显,Prescott最高主频达到3.8G。但芯片设计工程师发现,受到工艺、材质、发热量等因素的限制,CPU的频率是不可能无止境提升的。但如何继续提高CPU的性能呢?工程师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在一个CPU里集成两个内核。在2005年Intel和AMD相继推出了采用双核心的CPU,计算机CPU进入了双核时代。
16、IntelPentiumD、AMDAthlon64X2
PentiumD
Intel也推出PentiumD处理器,PentiumD也是属于NetBurst架构,由两个单独的CPU核心组成。虽然在产品设计上不如AMD的原生双核心设计,性能也差距明显,但是PentiumD依然提供了不错的多任务处理性能,出色的超频性能以及极具竞争力的价格。PentiumD核心频率从2.66G到3.73G,可以超频至4.26G,是Intel核心频率最高的CPU。
17、IntelCore2、Pentium双核、AMDPhenom(羿龙)
IntelCore2
2006年,INTEL终于放弃了Netburst架构,推出了Core2微架构再一次震动了业界。这一次Intel不再将注意力放在处理器的频率上,而是在处理器的执行效率上。虽然新架构处理器频率不高,但是其性能却足以让其重回处理器性能之王的宝座。
首款Core2Duo处理器拥有1.67亿个晶体管,基于的是65nm工艺,拥有4ML2缓存,前端总线频率为1,066MHz。虽然Core2Duo的低端型号核心频率只有1.86GHz和2.13GHz(E6300E6400),但是性能却极具吸引力。之后Core2生产工艺又提升至45nm,代表产品是Penryn。四核心Penryn的晶体管数量达到了8.2亿,核心频率也达到了3.2GHz。
Pentium双核
2007年INTEL推出了Pentium双核处理器,看到Pentium这个名字你也许会觉得有些奇怪,虽然这个名字会让人有些迷糊,但是Pentium双核处理器基于的是Core架构,而不是早期的Pentium,与PentiumD也没有什么关系。第一款Pentium双核处理器其实是面向笔记本电脑市场推出的,后来推出了桌面版产品。其目的是为了填补Celeron和Core2处理器之间的市场空白。
18、IntelCorei7、AMDPhenomII
Corei7
2008年INTEL推出了Corei7处理器,给AMD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因为Corei7已经成为了Intel阵营新领军人物。Corei7与上一代产品Core2相比有诸多改进,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Corei7是Intel第一款原生4核处理器,并支持超线程技术;第二,采用了全新的LGA1366接口;第三,引入了QPI(快车直接通道)总线技术,同时还在CPU内部集成了三通道DDR3内存控制器。
21、第二代的Corei3/i5/i7
Corei5
2010年6月份,Intel再次发布革命性的处理器——第二代i3/i5/i7。第二代i3/i5/i7全部基于全新的SandyBridge微架构,相比第一代产品主要带来五点重要革新:
1)采用全新32nm的SandyBridge微架构,更低功耗、更强性能。
2)内置高性能GPU(核芯显卡),视频编码、图形性能更强。
3)睿频加速技术2.0,更智能、更高效能。
4)引入全新环形架构,带来更高带宽与更低延迟。
5)全新的AVX、AES指令集,加强浮点运算与加密解密运算。
可能不少朋友不清楚酷睿i3、i5、i7的区别。其实i7定位高端、i5定位中端、i3定位低端,i7、i5是给对系统性能要求较高的玩家准备的,这些玩家一般都会配独显而不会去用集成显卡,因此没有内置显卡;i3是为看高清或对性能要求不高的用户准备的,这些人并不需要多好的显卡,集成足矣,又能节省预算,在以往他们都是用集显的主板,而intel首次在i3当中集成了GPU(显示芯片),而不需要主板集成,可见技术又大大地进步了。
这三款处理器的主要区别如下:
酷睿i7——核心数:4个或6个;线程数:8或12;缓存:8M或12M;支持睿频加速;无内置显卡
酷睿i5——核心数:2个或4个;线程数:4;缓存:4M或8M;支持睿频加速;有内置显卡(i5750系列无显卡)
酷睿i3——核心数:2个;线程数:4;缓存:4M;不支持睿频加速;有内置显卡
什么是睿频加速技术呢?
当启动一个运行程序后,处理器会自动加速到合适的频率,而原来的运行速度会提升10%~20%以保证程序流畅运行;应对复杂应用时,处理器可自动提高运行主频以提速,轻松进行对性能要求更高的多任务处理;当进行工作任务切换时,如果只有内存和硬盘在进行主要的工作,处理器会立刻处于节电状态。这样既保证了能源的有效利用,又使程序速度大幅提升。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某个游戏或软件只用到一个核心,TurboBoost技术就会自动关闭其他三个核心,把运行游戏或软件的那个核心的频率提高,也就是自动超频。
结束语:
从INTEL最初发布i4004CPU到现在已经经历了40年,CPU的制造工艺和性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CPU厂商之间的技术竞争才促使了CPU性能的不断攀升,我们应该向那些设计制造处理器的伟大工程师们致以最高的敬意,此刻没有不同品牌间的门户之争,只有对技术的共同追求,是竞争催生了一代代的优秀产品,让摩尔定律持续有效。
个人收藏,来源于网络。
⑵ 富友支付支持哪些支付方式
富友支付不错,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重点软件企业、上海市软件企业100强、上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单位。2019年荣获阿里巴巴跨境峰会“1688跨境专供优秀服务商”奖,单日交易笔数超1000万笔。
⑶ 龙湖光年|点赞合肥,高新区再获殊荣!
6月9日于南京召开的2021世界半导体大会上,合肥高新区入选“2020-2021中国十大集成电路高质量发展特色园区”,也是我省获得该荣誉的园区。
⑷ 芯片有多紧缺该上台领奖了,上汽英飞凌老总还忙着打电话调货
常旌:这个必须用。我想跟大家说一下,虽然我们是国际公司,但是我们还是比较乐观的,因为我们的策略实际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个产业链越深度融合,越彼此之间互不干预。我们这几年时间,亚洲这样的时候,所以我们自己设计的芯片,70%产业链是在中国。我们委托别人定制的芯片已经在中国开始分批生产。
为什么这么做呢?就是要把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血水融在一起的公司,分不开离不开,再怎么分也分不出来,你是中国的,你是美国的,你的DNA是混血儿,这是我的想法,所以我已经做了很好的尝试。
国际化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产业链分工是非常细的。但是这种政治的压力,大家的态度是有犹豫的。这就是刚才我们说的,0.01%的部分是最先进的工艺。像刚刚说到的5纳米,这可能要靠国家战略投资来保证安全。
0.99%的里面,像我们一样,让大家去深度融合,变成混血儿,整个产业链全部融合在一起。国际的资本变成中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另外我们这样的国际公司也跟国内的芯片企业深入融合,无论是制造,无论是设计,无论是测试,整个一起把它变成一个多种混血儿,这样的话会产生安全感。
实际上王总一直在很好的尝试,国际巨头和国内汽车巨头合在一起生出个孩子,你说他是姓欧还是姓中,他是混血儿,免疫力比较高,地球村。
王学合(主持人):你这个分析很全面,很系统,的确是这样。现在我们为了满足怎么样的要求或者国产化替代,各种方法都应该有,因为落后就要想各种招儿。(相关阅读:《汽车芯痛:“关键芯片没一片是国产”》《"缺芯停产"真假调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⑸ 中国信息化创新应用发展峰会怎么样
就业去向
该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
企业需求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据推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此类人才仍将供不应求.
据调查,现阶段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要量十分巨大,“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对缓解当前该类人才的供需矛盾是非常必要的.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的热点.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 ;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未来展望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要是电学方面;要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设计.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要喜欢钻研思考,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比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
中国IT行业起步至今有十年,很年轻.新鲜的事物、朝阳的产业总是备受注目.正是这个原因,计算机专业迅速成为高校的热门专业,不少同学削尖又再削尖了脑袋往这个象牙塔里的象牙顶钻,或为兴趣,或为谋生掌握一门技能,或为前途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比前几年的计算机专业的火爆,近年来对这个专业的选择渐趋于了理性和客观.学生和家长考虑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更利于个人长远自我发展的出发点.
职业方向的选择,想来是更多应届毕业生就业时所想的事情,常看到论坛上不少临近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发出迷茫、困惑的感叹,不知道是否应该将计算机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太多太多关于这个行业的言论,媒体频频爆出的各类关于IT从业者身心受到莫大伤害的大小新闻,IT从业者工作很苦很累,繁琐枯燥的程式、技术心理与现实状态的脱节、加班很普遍、这一行更新很快,业余时间也是常用来学习新的专业技术,没有节假日、没有空余时间,不能陪亲人朋友,工作的性质使生活多了一些单调,生活仿佛学生时代一般的两点一线.远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绚丽多彩:张扬的个性源自技能的自信,时尚现代的生活方式由于富余的回报,“办公室政治”的远离,“自由”的思虑空间….,只是现在看来,现实来的更多一些了吧.
更重要的是,这个行业,似乎有则潜在的规律:职业生涯短暂.所以身未老心先行,思虑着“希望的路”到底应该怎样转弯,IT管理、IT销售、或者横下一条心从头来过去创业、或者干脆转行….,到底干什么,仍旧在徘徊中、在迷茫,之前几年的代码人生似乎恍然被抹去一概不计,只留下空落落的一些什么回忆.
还有计算机的女生,动手能力欠缺,生理的原因、生活家庭的压力等等,就业似乎远不及男生,有着先天的劣势,包括情绪化、大局观,还有对技术的热忱度等.
太多太多的关于这个行业的不好,很多很多前辈的好心建议,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心中埋下了不安的种子,是否应该继续选择这一行,或者职业道路应该就此转弯?选择这一行,似乎意味着选择这种生理和心理的苦难历程,接受这个行业的历练.
退出呢,却是心有不甘,想一想几年来刻苦努力,一张张用铅笔写满程序的稿纸,课堂上的目不转睛,作业时的冥思苦想,少了一些浪漫无边的时间,为的就是将来能多一份自信去呈交一份专业、厚重的职业简历.谁愿意一心的努力最后化作东流的水.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着各自的光鲜和灰暗,只是行外的人不了解.对于刚刚迈进校园的我们,对于已经迈入社会的学长学姐,对于不同岗位上的每一位前辈,举步从来都是维艰的,辉煌的铸就更是循序渐进,我们不可以只看到行业光鲜靓丽的外表,而忽视背后拖起它成长的艰难,两种极端的落差当然巨大,从这样的角度去观察,显然有违客观.而对于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筑建也是一样,它的雏形,它的打造、它的铸就、它的丰裕、它的厚实,是靠一砖一瓦一步一步累砌而起的.
到底是做一个“入门的,不想入门的,想入门而没有入门的”IT人,答案自在各人心中.
可以说电子信息工程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学科,是不能随意轻视任何一门课程.干一行、爱一行,既然选择了它,就要对它有始有终.
⑹ 21badrs是什么集成块
21brought是什么集成块我觉得应该是它的一个合成集成化的普通中。
⑺ 安博教育参加中国集成电路白皮书发布会是在什么时候有知道的吗,说一下
好像是的呢,他们说在北京教育峰会上获奖了
⑻ 性价比高的芯片哪里有卖的
可以去芯查查移动端商城看看,好多人都是在那里买芯片的,说是很好。
⑼ 海归回国创业国家有没什么优惠政策
有补贴的,详情你可以进海角网海归创业服务中心官网,各地的优惠补助政策
⑽ 中国十大城市是哪几个
1、北京
北京“国家中心城市指数”居中国第一位,并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第四位。2017年,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230元,住户存款总额和人均住户存款均居全国第一。北京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183家,数量居全国第一。地区生产总值为28000.4亿元。
2、上海
上海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上海GDP居中国城市第一位,亚洲城市第二位。上海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全球人口规模和面积最大的都会区之一,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第六位。上海“国家中心城市指数”居中国第二,住户存款总额和人均住户存款均居全国第二。
3、深圳
深圳是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深圳水陆空铁口岸俱全,是中国拥有口岸数量最多、出入境人员最多、车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是中国人均GPD最高的城市。
4、广州
广州是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国际商贸中心、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被全球权威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
每年在广州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吸引了大量客商以及大量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广州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8700多家,总量居全国前三。广州集结了全省80%的高校、70%的科技人员,在校大学生总量居全国第一。
5、天津
天津是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还是北京通往东北和上海方向的重要铁路枢纽。
6、苏州
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江苏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苏州人均生产总值为16.27万元,是中国人均GPD最高的城市之一。2018年12月,苏州入选2018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第1名,创新力最强的30个城市第3名。
7、成都
成都是特大城市,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孕育了金沙遗址、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等众多名胜古迹,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先后获世界最佳新兴商务城市、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国家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城市、中国城市综合实力十强、中国十大创业城市等称号。成都作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会展经济发展迅速。
8、重庆
重庆是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共建成了“二环十射”高速公路网和“一枢纽八干线”铁路网。重庆经济建设基本形成大农业、大工业、大交通、大流通并存的格局,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
9、杭州
杭州是国际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是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数字电视试点城市和国家软件产业化基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2018年被评为中国最佳营商环境城市。
10、武汉
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