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pt1000温度传感器的三线接法,要有电路图
三条线接到相应的仪表接线端子上即可啊。不明白看仪表接线说明书啊。
3条线内,一般单独一条线接容温度仪表的第一接线端子,剩下的2条线是内部连接在一起的,随便接到仪表的第二,第三接线端子上即可。
如果接反,则不会显示正常的环境温度。
楼上说的正,负,地是错误的
『贰』 湿度传感器电路图
详见附图,接LED的地方接一个小电机即可(对地)功率不够再加一级放大。你可以试试。
『叁』 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接线原理图,请问这个电路怎么分析
热电阻阻值呈正温度特性,其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例如:Pt100温度传感器在℃时阻值为100Ω, 100℃时阻值为138.51Ω, 200℃时阻值为175.86Ω……
温度每升高1℃,阻值增加0.38Ω左右.只要测出相对于100Ω阻值的增量,就可以得到相对于0℃的温度增量.实际应用中常采用不平衡电桥来检测Pt100阻值增量(见附图一).
图一中,Rt为Pt100温度传感器,它和其余的三个桥臂电阻R组成了一个电桥,R的阻值为100Ω.当测量温度为0℃时,Pt100传感器为100Ω,电桥平衡,通过检流器(表头)的电流为“零”,指示为0℃.当测量温度高于0℃时,Pt100传感器阻值将大于100Ω,电桥不平衡,通过检流器(表头)的电流不为“零”,在表头指示的位置标上被测点的温度值.被测点温度愈高,表头的偏转愈大,表示的温度值就愈大.
如果测点距离仪表(电桥)很远,Pt100传感器和仪表间连接导线的电阻将会影响检测的正确性.从图一中可以看到,接传感器的桥臂在0℃时的阻值不是100Ω,而是(100+2r)Ω.热电阻三线接法可以消除导线电阻的影响.从图二可看到两根导线的电阻被分别接在上下两个桥臂中,导线电阻引起的测量误差被抵消了.
热电阻的四线接法……?不清楚,有这样的接法吗?
『肆』 湿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电路图是什么啊
湿敏元件是最简单的湿度传感器。湿敏元件主要有电阻式、电容式两大类。湿敏电版阻的特点权是在基片上覆盖一层用感湿材料制成的膜,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吸附在感湿膜上时,元件的电阻率和电阻值都发生变化,利用这一特性即可测量湿度。湿敏电容一般是用高分子薄膜电容制成的,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有聚苯乙烯、聚酰亚胺、酪酸醋酸纤维等。当环境湿度发生改变时,湿敏电容的介电常数发生变化,使其电容量也发生变化,其电容变化量与相对湿度成正比。
『伍』 想用温度传感器制作一个最简单能显示是周围温度的装置,具体需要哪些原件,连接电路图怎样的求指教
感温,首先要选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有很多种,有热电偶、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等。感觉环境的话建议用半导体的,制作和校准使用简单一些。半导体的有I2C接口的和频率接口的等等。
另外就是显示了,可以选择数码管或字符LCD显示模块都可以。
最后就是控制了,性价比最好的就是单片机了。这种简单功能,51核的单片机就足够了。
『陆』 简要对比直读式和电容型湿度传感器电路图
【导读】我们说对于湿度相关传感器的应用电路当中,湿敏元件一般有两大类。其中一个是水分子亲和力型湿敏元件,另一个与它直接相反的就是非水分子亲和力型湿敏元件。我们说这种湿敏元件通过大偶极矩的水分子,很好的附着渗透固体表面这个特点,那就是前者。向我们所见到的电阻式或者是电容式湿敏元件,还有毛发湿度计等都属于这一类。非水分子亲和力型湿敏元件与此却不同,它通过一种相互接触产生的物理效应来对湿度进行测量。热敏电阻式还有红外线吸收式湿度传感器都是属于这一类。本文主要通过对比直读式和电容型湿度传感器电路图的方式,来具体的分析这两者的区别,给予使用人员一些参考。
直读式湿度传感器电路图的应用电路
直读式湿度传感器应用电路正如下图所示,氯化锤(吸湿盐类物质)湿敏电阻器RH是新型水分子亲和力型湿敏元件,真空镀膜工艺,梳状金电极被渡在玻璃片上形成一层。在电极上会被涂一层感湿膜,这是利用氯化锤和聚氯乙烯醇等进行配制的。聚氯乙烯醇的特点就是粘合性强,而且又是一种多孔性物质。这种物质与氯化锤进行结合就能很方便的将水分子通过感湿膜来进行吸附以及释放等,以此促进湿敏电阻器电阻值迅速变化。
湿度传感器电路图
湿敏电阻表面涂敷保护膜的原因就是提高抗污染能力。一种配方的湿敏电阻测试范围狭窄,当我们要进行大范围湿度测量时,就需要多个湿敏电阻器组合起来使用。这样的情况下测量范围就能扩展到20%~80%RH。从湿度传感器电路图中看出一般的由VT1、VT2和T1等组成测湿电桥的电源,其振荡频率为250~1000Hz。电桥的输出信号经变压器T2、C3耦合到VT3,经VT3放大后的信号由VD1~VD4桥式整流后输入微安表,指示出由于相对湿度的变化而引起电流的改变。然后通过标定来把湿度刻划相应的微安表表盘上,这样就形成一个既简单又实用的直读式湿度计了。
湿度传感器电路图
电容型湿度传感器电路图的应用电路
我们从湿度传感器电路图来分析,电容型湿度传感器的特点就是具有高分子材料作为基材的湿敏元件来做敏感元件。其特点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具有一种吸湿性还有膨润性。该元件也是水分子亲和力型湿敏元件,我们从湿度传感器电路图中看到它吸湿后,介电常数就会有很大变化。这样的特点就是电容式湿敏元件。
湿度传感器电路图
醋酸纤维素、尼龙和硝酸纤维素等都是属于我们经常看到和接触到的高分子材料。湿敏元件薄膜约5000埃,可以说非常薄。这样一来元件很容易快速吸湿与脱湿,滞后误差减小且响应速度快。
湿度传感器电路图
上面就是我们介绍的两种湿度传感器电路图的对比分析,从电路图中我们知道了它们各自的应用。
『柒』 数字温度传感器电路图
压,
单片机的 10 位 A/D 在满度量程下,最大显示为 1023 字,为了得到 PT100 传感器输出电压在显示 500 字时的单片机 A/D 转换输入电压,必须对传感器的原始输出电压进行放大,计算公式为:(500/1023 * Vcc)/传感器两端电压( mV/℃ ) ,(Vcc=系统供电=5V),可以得到放大倍数为 10.466 。
关于放大倍数的说明:有热心的用户朋友询问,按照 (500/1023 * Vcc)/传感器两端电压不能得到 10.466 的结果,而是得到 11.635的结果。实际上,500 个字的理想值是无法靠电路本身自然得到的,自然得到的数字仅仅为 450 个字,因此,公式中的 500℃ 在实际计算时的取值是 450 而不是 500 。450/1023*5/(0.33442-0.12438)≈10.47 。其实,计算的方法有多种,关键是要按照传感器的 mV/℃ 为依据而不是以被测温度值为依据,我们看看加上非线性校正系数:10.47*1.1117=11.639499 ,这样,热心朋友的计算结果就吻合了。
运算放大器分为两级,后级固定放大 5 倍(原理图中 12K/3K+1=5),前级放大为:10.465922/5=2.0931844 倍,为了防止调整时的元器件及其他偏差,使用了一只精密微调电位器对放大倍数进行细调,可以保证比较准确地调整到所需要的放大倍数(原理图中 10K/(8K2+Rw)+1)。
通常,在温度测量电路里,都会有一个“调零”和另一个“调满度”电位器,以方便调整传感器在“零度”及“满度”时的正确显示问题。本电路没有采用两只电位器是因为只要“零度”调整准确了,就可以保证整个工作范围的正确显示,当然也包括满度时的最大显示问题了。
那么,电路中对“零度”是如何处理的呢?它是由单片机程序中把这个“零度”数字直接减掉就是了,在整个工作范围内,程序都会自动减掉“零度”值之后再作为有效数值来使用。
当供电电压发生偏差后,是否会引起传感器输入的变化进而影响准确度呢?供电变化后,必然引起流过传感器的电流发生变化,也就会使传感器输出电压发生变化。可是,以此同时,单片机的供电也是在同步地接受到这种供电变化的,当单片机的 A/D 基准使用供电电压时,就意味着测量基准也在同步同方向发生变化,因此,只要参数选择得当,系统供电的变化在 20% 之内时,就不会影响测量的准确度。(通常单片机系统并不允许供电有过大的变化,这不仅仅是在温度测量电路中的要求。)
从传感器前置放大电路输出的信号,就送入到 HT46R23 的 A/D 转换输入端口(PB0/AN0),由单片机去进行各种必需的处理。首先是进行软件非线性校正,把输入信号按照不同的温度值划分为不同段,再根据其所在的段分别乘以不同的补偿系数,令其与理论值尽量接近,经过非线性校正的数字,才被送去进行显示,比较用户设定的控制值等等。
本电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用户可以在工作范围内,任意设定 3 个超限控制值。当测量显示值大于设定值的时候,对应的控制端口就会输出高电平。利用这个高电平信号,再外接一级三极管驱动继电器的电路,就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在某一个控制端口输出高电平的同时,与之串联的 LED 发光管会同时点亮,以便提示使用者是哪一个设定值在输出控制信号。
电路中的 24C02 是电存储器,可以把使用者设定的控制值可靠地保存起来,即使掉电也不会丢失数据。
电路图中还有 3 只按键,它们分别是“设定”、“加置数”和“减置数”操作按键,用于使用者进行超限值的设置。使用方法如下:
按动一下设定键,屏幕显示“1--”,表示现在进入第一个超限值的设置,三秒后屏幕自动跳转到显示“***”并闪烁(*** 代表原来电存储器里储存的超限数值),然后,按压加数键(或减数键),屏幕上的最低位的数字就会加一(或减一),如果按住按键三秒以上本电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用户可以在工作范围内,任意设定 3 个超限控制值。当测量显示值大于设定值的时候,对应的控制端口就会输出高电平。利用这个高电平信号,再外接一级三极管驱动继电器的电路,就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在某一个控制端口输出高电平的同时,与之串联的 LED 发光管会同时点亮,以便提示使用者是哪一个设定值在输出控制信号。
电路中的 24C02 是电存储器,可以把使用者设定的控制值可靠地保存起来,即使掉电也不会丢失数据。
『捌』 温湿度传感器电路图
说的太笼统了,
传感器几十种,不太可能都提供应用电路。
湿度:
干湿球、毛发、电阻法、版有机膜电权容、氧化铝电容、电解法(五氧化二磷)、露点法、吸附法、色谱法、红外吸收法、核磁共振法,等都可以说是“湿度传感器”
温度:热敏电阻、热电阻、热电偶、热释电、隐丝法、红外辐射法等等都可以称“温度传感器”
对于常用的热电阻、热电偶、湿敏电阻、湿敏电容,网上都可搜到相应的使用电路
仅供参考
『玖』 温度传感器电路图
TA75458是双运算放大器,A1和A2是它的两个运算单元。
2SC1815是NPN型硅三极管。
6.2V那个元件是稳回压二极管,输出电压为6.2伏。答
12V当然是直流了,前面的“+”号就表示电源的正极。
看来你是个门外汉,还是先学学基础知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