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基本电路理论的目录
第一章电路基本定律和简单电阻电路
§1-l引言
§1-l-2欧姆定律
§1-3基尔霍夫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提出的。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理论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它概括了电路中电流和电压分别遵循的基本规律。它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基尔霍夫定律Kirchhoff laws是电路中电压和电流所遵循的基本规律,是分析和计算较为复杂电路的基础,184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G.R.基尔霍夫(Gustav Robert Kirchhoff,1824~1887)提出。它既可以用于直流电路的分析,也可以用于交流电路的分析,还可以用于含有电子元件的非线性电路的分析。运用基尔霍夫定律进行电路分析时,仅与电路的连接方式有关,而与构成该电路的元器件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无关。基尔霍夫定律包括电流定律(KCL)和电压定律(KVL)。前者应用于电路中的节点而后者应用于电路中的回路。
基尔霍夫定律是求解复杂电路的电学基本定律。从19世纪40年代,由于电气技术发展的十分迅速,电路变得愈来愈复杂。某些电路呈现出网络形状,并且网络中还存在一些由3条或3条以上支路形成的交点(节点)。这种复杂电路不是串、并联电路的公式所能解决的,刚从德国哥尼斯堡大学毕业,年仅21岁的基尔霍夫在他的第1篇论文中提出了适用于这种网络状电路计算的两个定律,即著名的基尔霍夫定律。该定律能够迅速地求解任何复杂电路,从而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阻碍电气技术发展的难题。基尔霍夫定律建立在电荷守恒定律、欧姆定律及电压环路定理的基础之上,在稳恒电流条件下严格成立。当基尔霍夫第一、第二方程组联合使用时,可正确迅速地计算出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值。由于似稳电流(低频交流电)具有的电磁波长远大于电路的尺度,所以它在电路中每一瞬间的电流与电压均能在足够好的程度上满足基尔霍夫定律。因此,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范围亦可扩展到交流电路之中。
§1-4电阻和电源的组合
§1-5用△-Y变换来简化电路
§1-6电源变换
§1-7电压和电流分配
习题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2-l节点分析
节点分析法(node-analysis method)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用未知的节点电压代替未知的支路电压来建立电路方程,以减少联立方程的元数。节点电压是指独立节点对非独立节点的电压。应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建立节点电流方程,然后用节点电压去表示支路电流,最后求解节点电压的方法叫节点分析法。
1、选定参考节点(节点③)和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
并对独立节点(节点①和节点②)分别应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电流方程。
2、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欧姆定律,建立用节点电压和已知的支路电阻来表
示支路电流的支路方程。
3、将支路方程和节点方程相结合,消去节点方程中的支路电流变量,代之以节点电压变量,经移项整理后,获得以两节点电压为变量的节点方程。
§2-2网孔分析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可以提供独立的KVL方程的回路数为b-n+1个,
网孔只是其中的一组。
网孔电流:沿每个网孔边界自行流动的闭合的假想电流。 一般对于M个网孔,自电阻×本网孔电流 + ∑(±)互电阻×相邻
网孔电流 + ∑本网孔中电压升
1、选网孔电流为变量,并标出变量方向(常设为顺时针方向)
2、按照规律,采用观察法列网孔方程
3、解网孔电流
4、由网孔电流计算其它待求量
§2-3钱性和叠加
§2-4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戴维南定理(Thevenin's theorem):含独立电源的线性电阻单口网络N,就端口特性而言,可以等效为一个电压源和电阻串联的单口网络。电压源的电压等于单口网络在负载开路时的电压uoc;电阻R0是单口网络内全部独立电源为零值时所得单口网络N0的等效电阻。
戴维南定理(又译为戴维宁定理)又称等效电压源定律,是由法国科学家L·C·戴维南于1883年提出的一个电学定理。由于早在1853年,亥姆霍兹也提出过本定理,所以又称亥姆霍兹-戴维南定理。其内容是:一个含有独立电压源、独立电流源及电阻的线性网络的两端,就其外部型态而言,在电性上可以用一个独立电压源V和一个松弛二端网络的串联电阻组合来等效。在单频交流系统中,此定理不仅只适用于电阻,也适用于广义的阻抗。
对于含独立源,线性电阻和线性受控源的单口网络(二端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电压源与电阻相串联的单口网络(二端网络)来等效,这个电压源的电压,就是此单口网络(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这个串联电阻就是从此单口网络(二端网络)两端看进去,当网络内部所有独立源均置零以后的等效电阻。
uoc 称为开路电压。Ro称为戴维南等效电阻。在电子电路中,当单口网络视为电源时,常称此电阻为输出电阻,常用Ro表示;当单口网络视为负载时,则称之为输入电阻,并常用Ri表示。电压源uoc和电阻Ro的串联单口网络,常称为戴维南等效电路。
当单口网络的端口电压和电流采用关联参考方向时,其端口电压电流关系方程可表为:U=R0i+uoc
§2-5直流情况下的最大功率传输
最大功率传输(maximum power tramsfer,theorem on)是关于使含源线性阻抗单口网络向可变电阻负载传输最大功率的条件。定理满足时,称为最大功率匹配,此时负载电阻(分量)RL获得的最大功率为:Pmax=Uoc^2/4R0。
最大功率传输是关于负载与电源相匹配时,负载能获得最大功率的定理。定理分为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两部分,内容如下所示。 工作于正弦稳态的单口网络向一个负载ZL=RL+jXL供电,如果该单口网络可用戴维宁(也叫戴维南)等效电路(其中Zo=Ro+jXo,Ro>0)代替,则在负载阻抗等于含源单口网络输出阻抗的共轭复数(即电阻成份相等,电抗成份只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时,负载可以获得最大平均功率Pmax=Uoc^2/4R0。这种匹配称为共轭匹配,在通信和电子设备的设计中,常常要求满足共轭匹配,以便使负载得到最大功率。
满足最大功率匹配条件(RL=Ro>0)时,Ro吸收功率与RL吸收功率相等,对电压源uoc而言,功率传输效率为h=50%。对单口网络N中的独立源而言,效率可能更低。电力系统要求尽可能提高效率,以便更充分地利用能源,不能采用功率匹配条件。但是在测量、电子与信息工程中,常常着眼于从微弱信号中获得最大功率,而不看重效率的高低。
习题
第三章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3-1运算放大器
运算放大器(简称“运放”)是具有很高放大倍数的电路单元。在实际电路中,通常结合反馈网络共同组成某种功能模块。由于早期应用于模拟计算机中,用以实现数学运算,故得名“运算放大器”。运放是一个从功能的角度命名的电路单元,可以由分立的器件实现,也可以实现在半导体芯片当中。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大部分的运放是以单芯片的形式存在。运放的种类繁多,广泛应用于电子行业当中。
运算放大器最早被设计出来的目的是将电压类比成数字,用来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同时也成为实现模拟计算机(analog computer)的基本建构方块。然而,理想运算放大器的在电路系统设计上的用途却远超过加减乘除的计算。今日的运算放大器,无论是使用晶体管(transistor)或真空管(vacuum tube)、分立式(discrete)元件或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s)元件,运算放大器的效能都已经逐渐接近理想运算放大器的要求。早期的运算放大器是使用真空管设计,现在则多半是集成电路式的元件。但是如果系统对于放大器的需求超出集成电路放大器的需求时,常常会利用分立式元件来实现这些特殊规格的运算放大器。
1960年代晚期,仙童半导体(Fairchild Semiconctor)推出了第一个被广泛使用的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型号为μA709,设计者则是鲍伯·韦勒(Bob Widlar)。但是709很快地被随后而来的新产品μA741取代,741有着更好的性能,更为稳定,也更容易使用。741运算放大器成了微电子工业发展历史上一个独一无二的象征,历经了数十年的演进仍然没有被取代,很多集成电路的制造商至今仍然在生产741。直到今天μA741仍然是各大学电子工程系中讲解运放原理的典型教材。
§3-2含运放电阻电路
§3-3电压跟随器(隔离器)
§3-4模拟加法和减法
习题
第四章电感和电容
§4-l电感器
§4-2电容器
§413电感和电容的组合
§4-4*对偶性
§4-5简单电容运放电路
习题
第五章一阶电路
§5-l单位阶跃激励函数
§5-2无源RL电路
§5-3无源Rc电路
§5-4有源RL电路
§5-5有源RC电路
习题
第六章二阶电路
§6-l无源RLC并联电路
§6-2无源RLC串联电路
§6-3RLC电路的全响应
习题
第七章正弦量和相量
§7-1-正弦量的特征m
§7-2正弦激励函数的强制响应小
§7-3电流与电压的有效值
§7-4复激励函数
§7-5相量
§7-6R、L、C元件上的相量关系
§7-7阻抗
§7-8导纳
习题
第八章正弦电路的稳态分析
§8-l节点、网孔和回路分析
§8-2叠加定理、电源变换和戴维南定理
§8-3相量图
习题
第九章功率与功率因数
§9-1瞬时功率
§9-2平均功率
§9-3视在功率与功率因数
§9-4复功率
§9-5交流情况下的最大功率传输
习题
第十章频率响应
§10-I并联谐振
§10-2串联谐撅
§10-3其它谐振电路
习题
第十一章磁耦合电路
§11-1互感
§11-2线性变压器
§ll-3理想变压器
习题
第十二章三相电路
§12一l三相电压
§12-2三相电路的Y-Y-联接
§12-3三角形(△)联接
§12-4功率表的使用
§12-5三相系统的功率测量
习题
第十三章二端口网络
§13-1导纳参数
§13-2二端口等效网络
§13-3阻抗参数
§13-1混合参数
§13-5传输参数
§13-6二端口网络的联接
§13-7*回转器
§13-8*负阻抗变换器(NIC)
习题
第十四章傅里叶波形分析方法
§14-l傅里叶三角级数
§14-2傅里叶级数的指数形式
§14-3波形对称性的应甩
§14-4线频谱
§14-5波形综合
§14-6有效值和平均功率
§14-7傅里叶级数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14-8傅里叶变换的定义
习题
第十五章拉普拉斯变换法
§15-l拉氏变换定义
§15-2单位冲激函数
§15-3*在时域中的卷积与电路时域响应
§15-4一些简单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
§15-5拉氏变换的几个基本定理
§15-6部分分式法
§15-7求全响应
§15-8传递函数(网络函数)H(s)
§15-9复频率平面
习题
第十六章网络图论
§16-1定义和符号
§16-2关联矩阵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6-3回路矩阵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6-4图的各矩阵间的相互关系
§16-5特勒根定理
习题
第十七章网络矩阵方程
§17-1直接分析法
§17-2节点分析法
§17-3回路分析法
§17-4含受控电源的网络分析
§17-5状态变量和标准状态方程
§17-6标准型状态方程的列写
习题
第十八章简单非线性电路
§18-1非线性元件
§18-2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
§18-3小信号分析法
§18-4将电路分解为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
§18-5伏安特性的组合
§18-6牛顿一拉夫逊法
§18-7一般非线性电阻电路
§18-8状态空闯分析:相平面
§18-9相迹的特性!
习题
第十九章*电路设计
§19-I设计过程
§19-2简单的无源和有源低通滤波器
§19-3带通电路
第二十章*开关电容电路
§20-1MOS开关
§20-2模拟运算
§20-3一阶滤波器
第二十一章分布参数电路
§2l-1引言
§21-2传输线分布参数电路的交流稳态运算
§21-3无损耗分布参数电路
§21-4有损耗传输线的两种特定情况
§21-5有限长传输线的分布参数电路
§21-6有限长无损耗传输线
§21-7终端接任意阻抗的无损耗传输线
习题
附录部分习题答案
参考书目
注:打星号(*)的章节在教学时可以选用。
② 初三物理第十五到十六章知识点
第五章《电流 电路》知识点归纳
一、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二、两种电荷:
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3、基本性质: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三、验电器
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电荷量(电荷)
1、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 2、电荷的单位:库仑(C)简称库; 五、元电荷: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把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e=1.60×10-19
C;
4、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 六、摩擦起电
1、原因: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2、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七、导体和绝缘体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 3、金属导体靠自由电子导电,酸碱盐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 4、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八、电流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能够供电的装置叫电源。
3、规定: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4、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九、电路: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1、电源:提供持续电流,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2、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电灯、电风扇等) 3、导线:输送电能的; 4、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十、电路的工作状态
1、通路:处处连同的电路; 2、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3、短路:用导线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连同;(不允许发生) 十一、电路图及元件符号:
1、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常用的符号如下:
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是长方形;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十二、串联和并联 串联
并联
连接方式 首尾顺次相连 首首、尾尾并列相连
电流路径 只有一条路径 至少两条路径 用电器关系 相互影响 相互不影响
开关作用
控制全部
干路控制全部支路控制支路
十三、电路的连接方法
1、 线路简其捷、不能出现交叉;2、连出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3、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直至回到电源的负极;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连接时找准分支点和汇合点。5、在连接电路前应将开关断开; 十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
2、单位: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µA)1A=1000mA 1mA=1000µA 十五、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符号A
1、电流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流表的使用
(1)先要三“看清”:看清量程、指针是否指在临刻度线上,正负接线柱 (2)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3)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4)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注: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 3、电流表的读数
(1)明确所选量程(0-3A和0-0.6A)(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
4、电流表接入电路时,如果指针迅速偏到最右端(所选量程太小)如果指针向左偏转(正负接线柱接反)如果指针偏转角度很小(所选量程太大)
5、使用电流表之前如果指针不在零刻度线上,就进行调零。 十六、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I1+I2+„„+In)
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 I2=„„In )
六章《电压 电阻》知识点归纳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也就是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闭合的。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V 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符号: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和分度值。 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④ 电压表可以直接连在电源两端,此时电压表测得是电源电压
危害:1.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2.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4.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
电流表
电压表
异
符号
连接方式
串联 并联 直接连接电源 不能 能 量 程 分度值
内阻
很小,几乎为零 相当于短路 很大 相当于开路 同 使用前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分度值;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不能超过量程
(五)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
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流表短路;②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 3.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
“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除了两表同时短路外,最大的可能是主电路断路导致无电流。 二、电阻
(一)定义及符号 :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符号:_______. (二)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三)影响因素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就是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与_______有关。 4.结论理解:
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也就是与电压、电流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四)分类
1.定值电阻:电路符号:。(阻值大小保持不变的电阻)。
2.变阻器:电路符号
⑴滑动变阻器: 结构示意图:
。
变阻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从而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使用方法:选、串、接、调。① 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②串联在控制电路中;③接法:“一上一下”;④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
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1.5A”字样,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或变阻范围为0~50Ω。1.5A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
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
③ 电路的同名书籍
《电路》 作者: 邱关源主编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经销:蓝色畅想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版次:1979年2月第1版 1982年第2版 1988年第3版
1999年6月第4版 2006年3月第5版
开本:787×960 1/16
印张:36.75
印次:2011年5月第14次印刷
字数:690 000
定价:50.90元 电路/邱关源,罗先觉主编. --5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2011.5 重印)
ISBN 978 - 7 - 04 - 019671 - 9
Ⅰ. 电… Ⅱ. ①邱…②罗… Ⅲ. 电路 - 高等学校 - 教材 Ⅳ. TM1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6)第049675号 本书为第5版,主要目标是适应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以及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形式。
全书共分18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电路定律、含有运放的电阻电路、储能元件、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相量法、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频率响应、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二端口网络、非线性电路、均匀传输线。
附录:磁路和铁心线圈、Pspice简介、MATLAB 1、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的内容从 “第1章 电路模型与电路定律” 调整到“一阶电路”之前。
2、在《电路(第四版)》,“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作为两章介绍。这次修订,将两章合并为一章。这样,对于换路、动态电路、过渡过程、初始条件确定等内容的介绍更合理,避免了一些重复,且有利于组织教学。
3、将“拉普拉斯变换”和“网络函数”合并为一章。其主要原因是,原“网络函数”一章内容较少,并且该章不能脱离“拉普拉斯变换”。 1、增加了“绪论”,介绍了一些电学科学家和他们对电路理论的贡献;对电路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一些重要分析方法产生的历史背景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2、在“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一章中,增加了“耦合电感的功率”一节。
3、“电路的频率响应”单独作为一章介绍 。除了谐振的内容外,增加了网络函数、电路的频率响应、波特图和滤波器等内容。
4、考虑到 MATLAB 的普及,增加了“附录C MATLAB 简介 ”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电路模型是实际电路抽象而成,它近似地反映实际电路的电气特性。电路模型由一些理想电路元件用理想导线连接而成。用不同特性的电路元件按照不同的方式连接就构成不同特性的电路。
电路模型近似地描述实际电路的电气特性。根据实际电路的不同工作条件以及对模型精确度的不同要求,应当用不同的电路模型模拟同一实际电路。
这种抽象的电路模型中的元件均为理想元件。
基尔霍夫电路定律是集总电路的基本定律,它包括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指出: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一节点,所有流出节点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代数和是根据流入还是流出节点判断的.流出为+,流入为-.对节点,I1+I2+...+In=0.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指出: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一回路,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上式计算是要指定一个回路绕行方向,支路电压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一致,取+.反之,取-.
U1+U2+...+Un=0
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第四章 电路定理
电路定理包括电压源等效(戴维南定理),和电流源等效(诺顿定理)两个定理。其中,电压源等效定理在电路故障诊断中应用较多,其内容是:任何一个线性的有源二端网络对外电路而言,可以用一个电压源来等效代替。其中: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E(或源电压Vo)的数值,等于该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等效电压源的内阻Ro等于该有源二端网络“除源”后的等效电阻值。
第五章 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第六章 储能元件
储能元件
在交流电路中,平均功率为0,也就是无功率消耗,无能量的消耗,只有能量的转换.所以称为储能元件.
最常见的储能元件是电容和电感.及化学电池
含有储能元件的电路,从一种稳态变换到另一种稳态必须要一段时间,这个变换过程就是电路的过渡过程.产生过渡过程的原因是能量不能跃变. 电路换路时的初始值可由换路定律来确定.
电容存储的是电荷。
电感存储的是磁通引起的材料极化能,空心电感的能量主要存储在电感线圈自身的材料里,有芯电感的能量主要存储在磁性材料里。
第七章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第八章 相量法
相量法(phaser method),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便捷方法。它用称为相量的复数代表正弦量,将描述正
弦稳态电路的微分(积分)方程变换成复数代数方程,从而简化了电路的分析和计算。该法自1893年由德国人C.P.施泰因梅茨提出后,得到广泛应用。相量可在复平面上用一个矢量来表示。)。它在任何时刻在虚轴上的投影即为正弦量在该时刻的瞬时值。引入相量后,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加、减运算可以转化为两个相应相量的加、减运算。相量的加、减运算既可通过复数运算进行,也可在相量图上按矢量加、减法则进行。正弦量与它的相量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求出了相量就不难写出原来需要求的正弦量。
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第十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第十一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第十二章 三相电路
三相电路。三相交流电源指能够提供3个频率相同而相位不同的电压或电流的电源,最常用的是三相交流发电机。三相发电机的各相电压的相位互差120°。它们之间各相电压超前或滞后的次序称为相序。三相电动机在正序电压供电时正转,改为负序电压供电时则反转。因此,使用三相电源时必须注意其相序。一些需要正反转的生产设备可通过改变供电相序来控制三相电动机的正反转。 三相电路是一种特殊的交流电路,由三相电源、三相负载和三相输电线路组成。 世界上电力系统电能生产供电方式大都采用三相制。
第十三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
第十四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第十五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第十六章 二端口网络
二端口网络有无源和有源、线性和非线性、时不变和时变之分,它既可能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网络,也可能是相当简单的网络。变压器、放大器等的电路模型都可归结为双口网络。在电路图上,二端口网络可统一表达成图中所示形式。表达4个端口变量之间关系的方程称为二端口网络方程。同一个二端口网络可以有6组不同形式的方程。其矩阵形式与多端网络的约束关系类似。6组方程右端变量前的4个系数称为二端口网络的参数,共6组,分别称为短路导纳参数 、开路阻抗参数、第一类混合参数、第二类混合参数、传输参数和反向传输参数。6组参数都可用来表征二端口网络。对于一个网络究竟选用哪一组参数,视具体情况而定。
电子电路中会经常遇到二端口网络的相互连接。它们之间的连接有5种方式,分别为串联、并联、串-并联、并-串联和级联。这样连接而成的网络仍为二端口网络。例如,电力系统中用于模拟远距离输电线的链型电路就是一些二端口网络级联而成的
第十七章 非线性电路
第十八章 均匀传输线
附录A 磁路和铁芯线圈
附录B PSpice简介
附录C MATLAB简介
部分习题答案
索引
参考书目
④ 求电路第五版答案 邱关源版 第十章 十二章 十六章答案 急求
给你发过去了
⑤ 电学物理知识
第十四章 探究电路一、电阻和变阻器1、电阻(1)定义: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用字母R表示。(2)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Ω)。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就是1Ω。比较大的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1MΩ=1000kΩ,1kΩ=1000Ω。(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此外,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2、变阻器实验室常用的变阻器有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1)滑动变阻器: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电阻线)制成(结合实物弄清它的构造)。它的原理是靠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它的作用是可以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2)电阻箱:一种能够表示出阻值的变阻器。二、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公式:I-U/R,式中的I、U、R的单位分别为A、V、Ω。2、串联电路的特点(1)I=I1=I2=……=In(2)U=U1+U2+……+Un(3)R=R1=R2=……=Rn(4)U1/Un=R1/Rn3、并联电路的特点(1)I=I1+I2+……+In(2)U=U1=U2=……=Un(3)1/R=1/R1+1/R2+……+1/Rn(4)I1/In=Rn/R1三、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原理:R=U/I由此可知,如果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通过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又使我们认识到滑动变阻器的另一个作用,就是滑动变阻器可以用来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四、电阻的串联和并联1、电阻的串联: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2、电阻的并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五、家庭用电1、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用电器等组成。2、进户线:火线和零线。通常用试电笔来别火线和零线,使用试电笔时手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测试时,如果试电笔的氖管发光,那么试电笔笔尖接触的是火线。3、电能表用来测量用户消耗的电能。4、闸刀开关控制整个电路。5、在家庭电路中,保险丝的作用是电流过大时熔化,切断电路。6、三孔插座的一个孔接零线,另一个孔接火线,中间那个孔接地线。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一定要接地。7、白炽灯的原理:电流的热效应。8、家庭电路发生触电事故都是由于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连通造成的。9、触电方式有两种:① 单线触电,即是站在地上的人接触到火线;② 双线触电,即站在绝缘体上的人的两部分(如左手和右手)同时分别接触火线和零线。10、安全用电原则: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不要靠近高压带电体。第十五章 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一、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1、电功的概念:电流通过导体时可以做功。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2、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根据欧姆定律,基本公式还可推导出公式W=(U2/R)t与W=I2Rt(只适用纯电阻电路)由电功率的定义又推导出:W=Pt3、单位:焦耳:1J=1N·m=1V·A·s=1W·t千瓦时(度):1度=1kW·h=1000W×3600s=3.6×106J4、电能表:(俗称电度表)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电能)的仪表,它表盘上的单位是度。电能表的计数器上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二、电流做功的快慢——电功率(P)1、电功率的概念: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它是反映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公式:定义式:P=W/t 电功率计算公式:P=UI推导公式:P=I2R,P=U2/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3、单位:瓦特:1W=1J/s=1V·A千瓦:1kW=1000W4、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当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等于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时,其电功率等于它的额定功率,此时用电器正常工作。当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小于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时,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就小于它的额定功率,该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当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大于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时,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就大于它的额定功率,该用电器也不能正常工作,并容易损坏。决定用电器工作状况的是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它的大小将随着它两端的实际电压的改变而改变。三、测量电功率实验原理:P=UI补充:焦耳定律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焦耳定律。用公式可表示为:Q=I2Rt第十六章 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一、磁是什么1、磁体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体还具有指向性。2、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指向南北方向。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将静止后指北的磁极叫做北极(N极),指南的磁极叫做南极(S极)。3、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5、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其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6、磁场具有方向性,在磁场中某点,磁体北极所受磁场作用力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7、磁感线(1)概念:为了形象而又方便地描述磁场分布情况而引入的假想曲线。(2)磁感线的特点:①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北极发出回到南极;② 是在空中不相交的闭合曲线;③ 磁感线分布的疏密可反映磁场的强弱。8、地磁场(1)地球周围存在着地磁场,由于地磁场的存在,磁体才有指向性。(2)地磁南、北极分别在地理北、南极附近。小磁针静止时磁针两极是沿描述地磁场的磁感线指向地磁极,而不是指向地理南、北极,这样磁针指向与正南北方向稍有偏差。二、电流的磁场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方向与通电导体中的电流方向有关。2、电流的磁效应:任何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其周围空间均会产生磁场,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磁体,其外部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磁极极性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有关,这一关系可由右手螺旋定则判断。4、电磁铁(1)电磁铁:插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2)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3)电磁铁的特点: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通入电流的大小及电磁铁的外形及匝数有关,磁极极性与通入的电流方向有关,有无磁性可由通断电流控制。三、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导体中的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2、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电导体(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到力转动。3、直流电动机的能量转化: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4、电动机的优点:控制方便,效率高、污染小。第十七章</B> 电从哪里来一、电能的产生1、电池:化学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①化学电池(干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②蓄电池:充电时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时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③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④燃料电池: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2、发电机: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①火力发电: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②水力发电:将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③核能发电:将铀原子核裂变时释放的核能转化为电能。二、怎样产生感应电流1、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在电磁感应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电路闭合。(2)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3.影响感应电流方向方向的因素:与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4、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动圈式话筒、动圈式扬声器。三、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1、发电机原理: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2、发电机的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3、电能的输送:采用高压输电,减小电能损失。4、高压触电: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5、高压触电防护:远离高压带电体。第十八章 走进信息时代一、感受信息1、电报:莫尔斯发明,采用短和长的脉冲代表字母,使信息以电码的形式沿电缆传送出去。2、电话的结构:由话筒、键盘和听筒组成。3、电话的原理:话筒把声音信号变成电信号,听筒把电信号变成声音信号。二、让信息“飞”起来1、电磁波的产生:迅速变化的电流会产生电磁波。2、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排列):γ射线、χ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3、相关应用举例4、波的特征:(1)波速(C):波的传播快慢。C=3×108m/s(2)波长(λ):相邻波峰(或波谷)的距离。(3)频率(ν):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1KHz=103HZ ,1MHz=106Hz(4)关系式:C=λν5、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在传递信息中作为载体。三、踏上信息高速公路1、信息高速公路:是指可以交流各种信息的大容量、高速度的通信网络。2、光纤通信:以激光为载波,在光导纤维里传播。3、光纤通信的特点:信息传输量大、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损耗小。4、现代通信网络:(1)卫星通信:用卫星做中继站,3颗卫星可覆盖全球。(2)微波通信:建立很多中继站。(3)移动通信:移动信号用微波信号与电话网络联系。5、因特网:英文名称Internet ,又称为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第十九章 材料世界一、我们周围的材料1、金属材料: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制成的材料。2、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玻璃、金刚石、半导体是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3、有机高分子材料:指以有机高分子为基础构成的材料。4、复合材料:将优缺点能互补的材料复合在一起,制造出的性能优良的新材料。5、合金不是复合材料。6、材料的物理性质:(1)弹性:材料受力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材料又自动回复到原状。(2)硬度:描述材料的坚硬程度。(3)延展度:材料具有的可以锻打成片、拉成丝的性质。7、材料与社会发展:如何合理地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二、半导体1、材料的导电性分类:(1)导体:容易导电(2)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3)绝缘体:不容易导电。2、半导体二极管:单向导电性。3、半导体三极管:放大电信号。4、半导体的应用:(1)太阳能电池 (2)条形码扫描器 (3)微处理器 (4)机器人三、探索新材料1、超导材料:电阻为零的材料。2、超导材料的应用:远距离输电、超导磁悬浮、增加磁性。3、纳米材料特点:空间尺度小,硬度高、强度大。4、纳米材料的应用:使计算机运行速度加快,芯片体积减小。制造纳米机器人。
⑥ 高中物理的电路类型
以下是重点
第十一章 电场
一、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二、电场强度 电场线
三、电势差 电势
四、电容器 电容
第十二章 恒定电流
一、欧姆定律
二、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第十三章 磁场
二、磁场的方向 磁感线
三、安培力 磁感应强度
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第十四章 电磁感应
一、磁通量
二、电磁感应现象
三、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四、右手定则
第十五章 交变电流
一、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三、变压器
四、电能的输送
第十六章 电磁波
一、电磁场和电磁波
二、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⑦ 新课程学习与测评的物理第十六章的试题
第一,你的问题覆盖面太广,初三物理上的公式归纳,我想学过的都知道有多少,你还要推导过程,不易答
第二,初三物理公式的推导过程,怀疑是你们老师留给你们的作业,我们要替你答,无疑是养成中国少年的懒惰和对网络的依赖性,影响你们以后对解决事物的能力。
鉴于以上两点,在你写明白原因之前,我们拒绝为你作答~~
------------补充-----------------
-------------------------------------------
以下资料全部来自网上,整理了一下给你,在此感谢提供资料的各位网友
-------------------------------------------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³ kg/m³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
比热 c 焦/(千克°C) J/(kg°C)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安全电压 不高于36伏
-------------------------------------------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
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
)。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
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 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的单位:焦耳; t的单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 U=2f时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光路图 应用
u>2f f<v<2f 倒缩小实 照相机
f<u<2f v>2f 倒放大实 幻灯机
u<f 放大正虚 放大镜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九、热学: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 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 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 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
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十、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 电路有通路、断路(
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一、电流定律
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Q=It
电流单位:安培(A) 1安培=1000毫安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 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
⒋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
① I=I1=I2 ② U=U1+U2 ③ R=R1+R2 ④ U1/R1=U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解:由于P=3瓦,U=6伏
∴I=P/U=3瓦/6伏=0.5安
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 如右图,
因此U2=U-U1=8伏-6伏=2伏
∴R2=U2/I=2伏/0.5安=4欧。答:(略)
⒍并联电路特点:
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 ④I1R1=I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并联:电阻较大的通过的电流较小,通过电流较大的导体电阻小。
例:如图R2=6欧,K断开时安培表的示数为0.4安,K闭合时,A表示数为1.2安。求:①R1阻值 ②电源电压 ③总电阻
已知:I=1.2安 I1=0.4安 R2=6欧
求:R1;U;R
解:∵R1、R2并联
∴I2=I-I1=1.2安-0.4安=0.8安
根据欧姆定律U2=I2R2=0.8安×6欧=4.8伏
又∵R1、R2并联 ∴U=U1=U2=4.8伏
∴R1=U1/I1=4.8伏/0.4安=12欧
∴R=U/I=4.8伏/1.2安=4欧 (或利用公式 计算总电阻) 答:(略)
十二、电能
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作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 W=UIt=U2t/R=I2Rt W=Pt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⒉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电功,表示电流作功的快慢。【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电流作功快。】
公式:P=W/t P=UI (P=U2/R P=I2R) 单位:W焦 U伏特 I安培 t秒 Q库 P瓦特
⒊电能表(瓦时计):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1度电=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耳
例:1度电可使二只“220V、40W”电灯工作几小时?
解 t=W/P=1千瓦时/(2×40瓦)=1000瓦时/80瓦=12.5小时
十三、磁
1.磁体、磁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的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一个对其它磁体发生作用的区域。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体周围磁场用磁感线来表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3.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螺线管两端极性的关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
----------------------------------------------------
还有一位初三物理老师整理的物理必考公式(课改区的)
速度:v=s/t
密度:ρ=m/v
重力:G=mg
压强:p=F/s(液体压强公式不直接考)
浮力:F浮=G排=ρ液gV排
漂浮悬浮时:F浮=G物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功:W=FS
功率:P=W/t=Fv
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h/Fs=G/Fn(n为滑轮组的股数)
热量:Q=cm△t
热值:Q=mq
欧姆定律:I=U/R
焦耳定律:Q=(I^2)Rt=[(U^2)/R]t=UIt=Pt(后三个公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电功:W=UIt=Pt=(I^2)Rt=[(U^2)/R]t(后2个公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电功率:P=UI=W/t=(I^2)R=(U^2)/R
---------希望对你有用--------------------------------
⑧ 汽车电路图大全
书 名: 国产汽车电控元件位置与电 路图大全(5)
作者:栾琪文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6月1日
ISBN: 9787111326182
开本: 16开
定价: 128.00元
编辑本段
内容简介
根据汽车维修工作的实际需要,栾琪文主编的《国产汽车电控元件位置与电路图大全5》精选了2007~2008年新车型最常见的电控元件位置与电路图,包括发动机、自动变速器、ABS、安全气囊、防盗系统、定速巡航系统等典型的电路图,涉及上海大众朗逸、一汽大众迈腾、一汽奥迪A6L、广州本田2008款新雅阁、东风日产逍客、上海通用林荫大道、一汽丰田卡罗拉轿车等国内市场上的主流新车型。《国产汽车电控元件位置与电路图大全5》的特点是资料新,车型全,实用性强,内容准确、可靠,知识含量大,可满足维修人员维修车辆的需要,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汽车维修资料。
编辑本段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一汽大众奥迪A6L轿车1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1
第二节 底盘电路图46
第三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56
第四节 电控元件位置图74
第二章 一汽大众奥迪A4轿车76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76
第二节 底盘电路图83
第三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88
第四节 电控元件位置图92
第三章 斯柯达明锐轿车101
第四章 上海大众劲情/劲取轿车112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112
第二节 底盘电路图126
第三节 空调系统电路图137
第四节 控制元件位置图142
第五章 上海大众朗逸轿车145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145
第二节 底盘电路图149
第三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153
第六章 一汽大众迈腾轿车160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160
第二节 底盘电路图186
第三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197
第四节 电控元件位置图210
第七章 一汽大众新宝来轿车235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235
第二节 底盘电路图255
第三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264
第四节 电控元件位置图280
第八章 广州本田2008款雅阁轿车315
第一节 动力系统电路图315
第二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321
第九章 东风本田新CR?V汽车332
第一节 ABS、EPS及ACC系统电路图332
第二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334
第十章 东风日产逍客轿车343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343
第二节 底盘电路图347
第三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350
第十一章 东风日产新天籁轿车354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354
第二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359
第十二章 上海通用别克林荫大道轿车363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363
第二节 底盘电路图376
第三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383
第四节 电控元件位置图389
第十三章 上海通用新乐骋轿车397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397
第二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405
第十四章 上海通用新君威轿车407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407
第二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411
第十五章 上海通用君越混合动力轿车413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413
第二节 底盘电路图429
第三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435
第四节 电控元件位置图444
第十六章 奇瑞开瑞多功能轿车446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446
第二节 ABS系统电路图447
第三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448
第十七章 奇瑞A3轿车453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453
第二节 ABS系统电路图455
第三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456
第十八章 北京现代伊兰特悦动轿车463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463
第二节 底盘电路图467
第三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472
第十九章 一汽马自达2轿车475
第一节 动力系统电路图475
第二节 底盘电路图477
第三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485
第二十章 一汽丰田新威驰轿车488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488
第二节 底盘电路图491
第三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495
第四节 电控元件位置图512
第二十一章 一汽丰田卡罗拉轿车525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525
第二节 底盘电路图532
第三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537
第四节 电控元件位置图545
第二十二章 一汽丰田兰德酷路泽越野车562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562
第二节 悬架系统电路图568
第三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569
第二十三章 广汽丰田雅力士轿车572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572
第二节 底盘电路图573
第三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580
第二十四章 克莱斯勒铂锐轿车582
第二十五章 大捷龙轿车592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592
第二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601
第二十六章 沃尔沃轿车605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605
第二节 起动系统电路图610
第二十七章 吉利远景轿车612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612
第二节 ABS系统电路图615
第三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616
第二十八章 比亚迪F6轿车622
第一节 ABS系统电路图622
第二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623
第二十九章 华晨骏捷FRV轿车634
第一节 底盘电路图634
第二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637
第三十章 华晨尊驰1.8T轿车644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644
第二节 自动变速器电路图648
第三十一章 东风风行MPV650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650
第二节 ABS系统电路图655
第三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656
第三十二章 江淮宾悦轿车664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664
第二节 数据传输接口电路图670
第三十三章 标致206轿车673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673
第二节 底盘电路图678
第三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680
第三十四章 东南V3菱悦轿车682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682
第二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687
第三十五章 东风悦达起亚狮跑轿车692
第一节 底盘电路图692
第二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696
第三十六章 一汽HQ3轿车701
第三十七章 陆风新风尚MPV706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706
第二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709
第三十八章 荣威550轿车713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713
第二节 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电路图716
第三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717
第三十九章 荣威750 1.8T轿车721
第一节 发动机电路图721
第二节 电气系统电路图723
⑨ 物理学 第三版 刘克哲 张承琚编写 第十三章:电路和磁路习题答案!急急急!!!
基本信息书名:物理学(下卷)第三版原价:25.10元作者:刘克哲,张承琚编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7-1ISBN:9787040165616字数:440000页码:367版次:3装帧:平装开本:16开商品重量:编辑推荐内容提要本书是在其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原书是“面向21课程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以该书为主讲教材的“物理学”课程被评为2004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本次修订根据教育部2004年制定的《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讨论稿)》,从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和要求出发,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近代物理内容融合到教材中,使物理学近代发展的新成果与物理学基本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增添了有关天体和字宙方面的知识。同时,为便于教学,本书保持了原教材的深入浅出、紧贴教学实践和符合教学规律等特点,并适当降低了难度。与本书配套的有《物理学(第三版)学习指导书》、《物理学(第三版)电子教案》及网络虚拟课堂,通过书后所配学习卡上的账号、密码即可进入虚拟课堂学习。全书共计20章,分上、下两卷出版,本书为下卷。 本书可供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和工科院校的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120~140学时的基础物理课程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其他高等学校的相应专业选用,并可供中学物理教师进修、自学使用。目录第十二章 电磁感应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12-1 电磁感应及其基本规律 一、电磁感应现象 二、电磁感应定律 三、感应电动势 12-2互感和自感 一、互感现象 二、自感现象 12-3涡流和趋肤效应 一、涡流 二、趋肤效应 12-4磁场的能量 12-5超导体的电磁特性 一、超导体的主要电磁特性 二、对超导体主要电磁特性的解释 12-6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一、位移电流一 二、麦克斯韦方程组 12-7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一、从电磁振荡到电磁波 二、偶极振子发射的电磁波 三、赫兹实验 四、电磁波的波谱 12-8电磁波理论 12-9 电磁场的能量和动量 一、电磁场的能量密度和能流密度 二、电磁场的动量和光压 习题第十三章 电路和磁路 13-1 基尔霍夫定律 一、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二、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三、注意几个问题 13-2 交流电和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一、交流电的类型 二、描述简谐交流电的特征量 三、单元件的阻抗和相位差 13-3 交流电路的矢量图解法 一、串联电路 二、并联电路 13-4交流电路的复数解法 一、交流电简谐量与复数的对应关系 二、元件和电路的复阻抗 三、交流电路的基尔霍夫方程组及其复数形式 13-5 交流电的功率 一、瞬时功率和有功功率 二、视在功率和无功功率 三、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13-6串联共振电路 一、串联共振现象 二、串联共振电路的品质因数(Q值) 三、串联共振电路的频率选择性 13-7磁路和磁路定律 一、在磁介质分界面上磁感应线的折射 二、磁路的概念 三、磁路定律 习题第十四章光学 14-1 几何光学中的基本定律和原理 一、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二、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三、全反射 四、光的可逆性原理第十五章波与粒子第十六章量子力学基础第十七章电子的自旋和原子的壳层结构第十八章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概述第十九章原子核和粒子第二十章天体和宇宙习题答案附录主要参考资料作者介绍文摘序言
⑩ 谁有电工的培训课件啊
如果不能请把e-mail留下,我发给你: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第十二章: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
第十五章: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
第十六章:基本放大电路
第十七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第十八章:正弦波振荡电路
第十九章,ppt的格式。我是教育网,所以很容易打开,不知道你能否顺利下载。
第一章:三相交流电路
第五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第六章:电路的暂态分析
第七章:磁路与铁心线圈
第八章:交流电动机
第十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三章:正弦交流电路
第四章.hit://pe.hit.e.cn/courseonline/index.htm,
以下是课件的目录.e.htm" target="_blank">http.cn/courseonline/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