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问哪位知道感应器和红绿灯的工作原理和电路图,我想搞个小发明
交通路口红绿灯自动控制器电路图:
如图所示为交通路口红绿灯自动控制电路。该控制器主回要由四块答555(IC2~IC5)和一些阻容元件组成的四级单稳态延时电路首尾相连而成。输入的8V电压经78M05稳压后为555提供VDD=+5V的电源电压。
当刚接通电源时,触发脉冲经IC1(CD4011)门电路和R1、C1延时,再经C2、R22微分后加到IC2②脚,触发IC2输出高电平,进入暂稳态,其暂稳态定时时间长短取决于K1的位置,延时td=1.1RC6,设定时间分别为60秒、45秒、30秒。暂稳态结束时,IC2③脚为低电平,其经C3、R23微分后,下降沿又触发IC3,形成第二级单稳态延时。如此依次触发定时,完成绿色灯亮-黄色灯亮(8秒、10秒、12秒)-红色灯亮(60秒、45秒、30秒)的循环周期。
本电路为控制电路及指挥岗亭内的监控显示部分。若真正用于交通指樱?蛴κ箍刂菩藕湃ゼだ?烫?痰缙鳎?缓笕デ??⒐獾婆莨ぷ鳌?
本控制器通过四级电路首尾相接,依次延时触发,使交通灯依次出现绿-黄-红(色)信号,指挥行人和车辆在十字路I=1有秩序地通行(绿)-提醒注意(黄)-禁止通行(红)。
『贰』 这是一个光感小夜灯。电路很简单,我试着画电路图。但画不出来。有一个光感下元件,就是图上的那个,你应
你说的是这个东西吧 这是个光敏电阻啊 是通过射向光敏电阻的光的强弱 改变阻值的大小
『叁』 数码相机的感光器件CMOS的工作原理,要详细
无论是CCD还是CMOS,它们都采用感光元件作为影像捕获的基本手段,CCD/CMOS感光元件的核心都是一个感光二极管(photodiode),该二极管在接受光线照射之后能够产生输出电流,而电流的强度则与光照的强度对应。但在周边组成上,CCD的感光元件与CMOS的感光元件并不相同,前者的感光元件除了感光二极管之外,包括一个用于控制相邻电荷的存储单元,感光二极管占据了绝大多数面积—换一种说法就是,CCD感光元件中的有效感光面积较大,在同等条件下可接收到较强的光信号,对应的输出电信号也更明晰。而CMOS感光元件的构成就比较复杂,除处于核心地位的感光二极管之外,它还包括放大器与模数转换电路,每个像点的构成为一个感光二极管和三颗晶体管,而感光二极管占据的面积只是整个元件的一小部分,造成CMOS传感器的开口率远低于CCD(开口率:有效感光区域与整个感光元件的面积比值);这样在接受同等光照及元件大小相同的情况下,CMOS感光元件所能捕捉到的光信号就明显小于CCD元件,灵敏度较低;体现在输出结果上,就是CMOS传感器捕捉到的图像内容不如CCD传感器来得丰富,图像细节丢失情况严重且噪声明显,这也是早期CMOS传感器只能用于低端场合的一大原因。CMOS开口率低造成的另一个麻烦在于,它的像素点密度无法做到媲美CCD的地步,因为随着密度的提高,感光元件的比重面积将因此缩小,而CMOS开口率太低,有效感光区域小得可怜,图像细节丢失情况会愈为严重。因此在传感器尺寸相同的前提下,CCD的像素规模总是高于同时期的CMOS传感器,这也是CMOS长期以来都未能进入主流数码相机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
每个感光元件对应图像传感器中的一个像点,由于感光元件只能感应光的强度,无法捕获色彩信息,因此必须在感光元件上方覆盖彩色滤光片。在这方面,不同的传感器厂商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最常用的做法是覆盖RGB红绿蓝三色滤光片,以1:2:1的构成由四个像点构成一个彩色像素(即红蓝滤光片分别覆盖一个像点,剩下的两个像点都覆盖绿色滤光片),采取这种比例的原因是人眼对绿色较为敏感。而索尼的四色CCD技术则将其中的一个绿色滤光片换为翡翠绿色(英文Emerald,有些媒体称为E通道),由此组成新的R、G、B、E四色方案。不管是哪一种技术方案,都要四个像点才能够构成一个彩色像素,这一点大家务必要预先明确。
在接受光照之后,感光元件产生对应的电流,电流大小与光强对应,因此感光元件直接输出的电信号是模拟的。在CCD传感器中,每一个感光元件都不对此作进一步的处理,而是将它直接输出到下一个感光元件的存储单元,结合该元件生成的模拟信号后再输出给第三个感光元件,依次类推,直到结合最后一个感光元件的信号才能形成统一的输出。由于感光元件生成的电信号实在太微弱了,无法直接进行模数转换工作,因此这些输出数据必须做统一的放大处理—这项任务是由CCD传感器中的放大器专门负责,经放大器处理之后,每个像点的电信号强度都获得同样幅度的增大;但由于CCD本身无法将模拟信号直接转换为数字信号,因此还需要一个专门的模数转换芯片进行处理,最终以二进制数字图像矩阵的形式输出给专门的DSP处理芯片。而对于CMOS传感器,上述工作流程就完全不适用了。CMOS传感器中每一个感光元件都直接整合了放大器和模数转换逻辑,当感光二极管接受光照、产生模拟的电信号之后,电信号首先被该感光元件中的放大器放大,然后直接转换成对应的数字信号。换句话说,在CMOS传感器中,每一个感光元件都可产生最终的数字输出,所得数字信号合并之后被直接送交DSP芯片处理—问题恰恰是发生在这里,CMOS感光元件中的放大器属于模拟器件,无法保证每个像点的放大率都保持严格一致,致使放大后的图像数据无法代表拍摄物体的原貌—体现在最终的输出结果上,就是图像中出现大量的噪声,品质明显低于CCD传感器。
『肆』 如图所示为某自动感光电路,试分析该电路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很简单,有光照时光敏电阻LDR1呈低阻,其与R1的分压即741运放2脚电位升高,当电位高于3脚即电位器P1的设置电位时,741运放6脚输出低电平,三极管截止继电器释放不工作,当无光照时LDR1呈高阻,R1上分压降低,若2脚电位低于3脚电位,741运放6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饱和导通,继电器吸合工作。
『伍』 光敏感应开关的电路功能和工作原理
要知道只有当左边的三极管截止右边的三极管才会导通,那个器件才会导电。
有光的时候光敏电阻减小,左边三极管基极电流增大,集电极电流增大,左边三极管导通,右边三极管基极相当于接地,右边三极管截止,器件不通电。同理分析没有光的时候就可以了。
『陆』 感光 电路
用tcrt5000红外传感器传感器,这个应用电路在元器件手册上说的很明白。
功率电路可以用继电器做,用三极管驱动继电器,用tcrt5000红外传感器驱动三极管,很简单。
『柒』 用感光PCB板做电路的问题。
显影过度了,还有可能就是你的曝光能量过低了
『捌』 感光开关原理
电开关的定义:此种产品以光源为介质、应用光电效应,当光源受物体遮蔽或发生反射、辐射和遮光导致受光量变化来检测对象的有无、大小和明暗,而向产生接点和无接点输出信号的开关元件。光电开关包括几种类型,自身不具备光源,利用被测物体发射的光的变化量进行检测的;利用自然光对光电开关的照射,物体遮蔽自然光产生的关变化量;光电开关自身具备光源,发射的光源对被检测物体反射、吸收、和透射光的变化量进行检测。常用的光源为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等波段的光源,光源的类型有灯泡、LED、激光管等;输出信号有开关量或模拟量和通讯数据信息等。 光电开关的叫法,主要是输出为开关量的开关元件。 光电传感器的叫法,涵盖了输出开关量、模拟量、通讯数据等。 目前市面光电开关的叫法有分光源、检测形式、用途、结构等命名的。 如:利用红外光源的叫红外光电开关、红外线光电开关、红外线光电传感器等。 利用自然光的叫光控开关、光电继电器等。 利用激光为光源的叫激光光电开关、激光光电传感器等。 利用检测形式叫热金属检测器,俗称热检等。 利用用途的叫光电距离传感器、安全光幕传感器等。 利用结构的叫光幕传感器等。 这里就简要举几个例子,还有很多的叫法,在此无法一一介绍。 一、光电开关原理与分类 1:按检测形式的分类 (1)对射式 对射式是由一个发射器与一个接收器相对配置的,发射器发射出的光指向接收器,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组成一个闭合光路,通过对光路的光被遮断或光衰减来进行检测的一种检测形式。这种检测形式作用距离比较长,但需要一个发射器并需要配电;在某些应用场合比如空间狭小,不合适配电的运用上比较麻烦。如图1a: 图1a ②发射器与接收器一体化,光传输为直流方式的非调制信号,主要小型缝隙光电开关,如U型、C型的槽型光电开关。如图1b: 图1b (2)直接反射式 这种方式是把发射器与接收器构为一体,发射器发射的光直接照射到被检测物上,根据反射光的变化情况来进行检测的。可以说是近似人的眼睛的一种检测器。与对射式相比作用距离比较短,只需要单线配电即可,属于通用检测器。如图2: 图2 (3)镜面反射式 ①这种方式是把发射器与接收器构为一体,光电开关对置反角矩阵射镜,发射器的光被反射镜后反馈回接收器,光电开关与角矩阵反射镜(多棱镜)形成闭合光路,通过对光路的光被遮断或光衰减来进行检测的一种检测形式,这种检测形式作用距离比对射式短,比直接反射式较长。只需要单线配电即可,由于采用反射镜光轴的调整比对射式容易;反射镜由多棱镜角矩阵板或微晶玻璃颗粒反射膜等。如图3a: 图3a ② 具有M.S.R功能的反射器式光电开关,如果被检测物是平面而且有光泽,则会产生误动作,欲解决此问题,可采用M.S.R功能,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基于角矩阵反射器能使偏振光方向改变90°,采用互相垂直的偏振光膜片放在双镜头前,所以使用角矩阵反射器,光路闭合。如果是平面镜或反光率比较的物体(如:玻璃瓶等)不能改变偏振方向,由它阻挡而产生的反射光不能进入受光器,因此它可以很容易被检测到,从而解决了由它表面反射而它引起的误动作问题。如图3b: 图3b (4)辐射光检测形式 通过对被检测物体辐射出的光进行检测的形式。如用于钢铁行业的对加热的铁辐射出的红外线进行检测的光电开关。如图4: 图4 (5)限定反射式 这种方式是把发射器与接收器构为一体,发射器与接收器形成一个角度,发射光轴与接收光轴交叉区域灵敏度最佳。如图5: 图5 (6)夹角式 这种方式是把发射器与接收器构为一体,发射器与接收器形成一个角度,发射光聚焦点与接收光聚焦交叉区域检测物体,用于精细检测,如标记检测等。如图6: 图6 (7)同轴检测式(单镜头) 这种方式是把发射器与接收器构为一体,发射光通过镀膜的半透明镜片45°折射后通过镜头聚焦发射出去,接收光线通过聚焦镜头入射到接收器,主要用于标志检测。目前主流的颜色传感器、标志传感器大多采用这样方式。如图7: 图7 (8)光导纤维式 光导纤维简称光纤,目前光纤式光电开关的光纤基本是两种,一种塑料光纤,价位比较低,普通检测使用;另一种玻璃光纤,价位比较高,一些检测精度比较高的场合。 ①:对射式,把光纤套入发射器,把光纤套入接收器,光纤检测头相对安置。如图8a: 图8a ②:直接反射式,发射器与接收器构为一体,把光纤套入发射器与接收器(光纤放大器),光纤头为两根光纤并行,直接检测物体。如图8b: 图8b ③:同轴反射,发射器与接收器构为一体,把光纤套入发射器与接收器(光纤放大器)。光纤头为两根光纤并为一根的形式,发射光纤在中间,接受光纤围着其圆周排列。可以直接反射与镜面反射,取决于光纤放大器的光学结构。如图8c: 图8c 2:按检测方法的分类 (1)光量法 目前大多数光电开关用来检测物体有无的均为光量方式,既光源受物体遮蔽或发生反射、辐射和遮光导致受光量变化来检测对象的有无。 (2)三角测距法 光量方式容易受到物体表面的光洁度、粗糙度、颜色所影响,因此在一些要求比较高的场合就需要采用距离法检测。 (3)激光测量法 由激光器对被测目标发射一个光信号, 然后接受目标反射回来的光信号,通过测量光信号往返经过的时间, 计算出目标的距离。 3:按光源种类的分类 光源目前采用的大多是发光二极管(LED),根据不同使用目的的区别使用。 (1)白炽灯式(可见光) 用于需要白光的标志检测器,由于寿命与抗震性能,现在使用比较少。 (2)发光二极管(LED)式(可见光、近红外光) 具有调制容易、寿命长、小型、功耗小、抗震等优点是光电开关理想的光源,可用于各种用途。 (3)荧光式(可见光) 主要用于需要长度的光电系统(图像传感器等) (4)紫外光式(不可见光) 通过照射紫外线用于检测发生可见光的物体(荧光整理疵点、食品中的异物等)。 (5)气体激光式(可见光) 光束比较强,用于探伤系统、条形码系统、及强光衰减大的场合,如蒸汽、烟雾、火焰等场合。 (6)半导体激光式(红光、近红外光) 具有较强的透射率和容易调制的特性,用于如蒸汽、烟雾、火焰等场合钢铁行业与安防。 4:按光源调制种类的分类 (1)直流光式 使发射器的光线为不变的直流光,包括白炽灯和用直流驱动的发光二极管。这种方式有线路简单、响应速度快的特点,但是抗光干扰比较弱,目前仅在较短的距离检测中使用。 (2)调制式 ①、脉冲调制式 使发射器发的出光线为具有一定频率的脉冲波,一般称为调制光,采用这种方式除了可以获得峰值很高的光脉冲功率外,还可以对接收器输出采用具有频率选择的交流放大器进行放大,从而减少周围光线和电气噪声的影响,这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的一种方式。 ②机械旋转调制式 对光源用棱镜或转盘孔旋转后,提取脉冲信号,如用于区域检测和热金属辐射的扫描检测等。 ③、扫描式 将多个发射器与接收器组合,通过同步信号逐一扫描,防止相互干扰。如用于光幕传感器。 5:按供电种类的分类 (1)直流式 采用直流电压供电的形式,一般大多采用12-24V(10-30V)的直流电压的供电。 (2)交流式 采用交流电压供电,电压范围为90-240V交流电,满足110VAC与220VAC场合的供电 (3)直流交流混合式 直流电压与交流电压都可以直接接入同一个供电回路的形式,直流电压范围12-240V,交流电压范围24-240V,此形式适应性比较灵活,不需要考虑配电的问题。 6:按输出种类的分类 (1)三极管NPN输出 (2)三极管PNP输出 (3)三极管NPN与PNP混合输出 (4)固态隔离无触点输出 (5)继电器触点输出 (6)可控硅输出 (7)模拟电压 (8)模拟电流 (9)数据信号 7:按结构种类的分类 (1)内藏放大器式 即把发光、感光元件和放大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开关驱动电路装配在一个壳体里,接通直流电源就可以获取ON-OFF开关输出,不需要专用放大器,抗噪音能力强,寿命长,电缆线可延长等优点,是主流的一种光电开关。 (2)放大器分离式 这是种早期采用比较多的方式,发光、感光元件装在探头内,用屏蔽线与专用放大器(光电开关主体)连接。主要是探头可以安装在比较狭小的空间对比较小的物体进行检测,但是有抗噪声能力的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内藏放大器式的光电开关的体积越来越小;这种形式采用相对较少,尤其是光纤传感器的发展。 (3)光纤式 这种光电开关是放大器分离式与内藏放大器式结合的产品,通过光纤才传输光信号,光电开关主体上套上光纤线,另一头光纤探头可以对被检测物体进行检测,其优点光纤探头比较小,可以检测比较微小的物体,光纤线传输的只是光信号,所以不用考虑放大器分离式那样需要考虑抗噪声能力的问题。 (4)自控式 这种光电开关是具有一定功能性的。把发光、感光元件和放大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开关驱动电路、电源、继电器等都装配在一起,接上交流或直流电源就可以工作。同时还具有其他一些功能如动作信号的延时、光电开关的信号灵敏度调节等。
『玖』 求光感开关的工作原理及电路图
光感开关的工作原理光感开关可以将脉冲拉低一次.光电开关工作电压为20V.主板上PCELL插件从右到左顺序依次为1空-2RM信号-3+20V-4GND.若有物体经过,2脚的20V拉低到0V,在万用表上不反应到0V,只能看到电压跳到5V附近.经过D1降压送到HC04.HC04是 施密特触发器,有反向和调整功能.信号经D1二极管降压到HC04-1脚进,2脚连3脚,4脚出到LVC4225A的3脚此时芯片也是同相和保护CPU的,假如信号电平电压超过8V,温度超过80度,该芯片就保护不了工作.信号从21 脚送到CPU的23脚.脉冲电平拉低一次就成0V即前面提到的几个脚末工作时为5V的高电平,一经物体经过,则这型脚的电平降为0V,可依次测量判断.注:带延时光感式插钥取电开关——适用于宾馆客房。 电路图: http://circuit.eeworld.com.cn/dianlu/9082384559.gif
『拾』 光感控制电路
电阻和光感传感器串联中间抽头给三极管,三极管放大后控制灯珠或者你可以用三极管控制继电器,一个三极管能量不够就用两个,两级放大然后控制继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