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你是初中还是高中。初中的电路图 只要找到主路和支路。然后运用下定律。。慢慢来,其实很简单 如果是高中的电路图 就比较麻烦了 像我现在大学学的, 就是变换电路什么的,。
记住,。把每一条定律都弄明白 弄懂什么时候用 相信自己,
2. 检查单向电路互感器的极性一般有三种接法;一是差接法二是比较法三是
09检查单项电路互感器的极性一般有3种方法:差接法、 比较法和( ) 101 理想电压源 2 电阻 3 负载 4 功率 5 损耗 6 0 7 有效值 8 中等
3. 为什么在差分方法电路里面,Re的存在会使电压放大能力变差
Re的存在,有了直流电压负反馈,削弱了放大能力。所以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发射极电阻两端并联电容,目的就是需要直流负反馈来稳定工作点,又不需要交流负反馈,获得较高的交流放大倍数。
4. 差动放大电路4种接法的电压放大倍数有什么关系
只要是双出的,电源放大倍数和共射放大电路一致,为βRc//RL/rbe。
单出的,放大倍数为双出的1/2。
5. 时差法测向的基本原理
超声波流量计介绍 即速度差法包括:直接时差法、时差法、相位差法、频差法
超声波流量计的基本原理及类型
超声波在流动的流体中传播时就载上流体流速的信息。因此通过接收到的超声波就可以检测出流体的流速,从而换算成流量。根据检测的方式,可分为传播速度差法、多普勒法、波束偏移法、噪声法及相关法等不同类型的超声波流量计。起声波流量计是近十几年来随着集成电路技术迅速发展才开始应用的一种
非接触式仪表,适于测量不易接触和观察的流体以及大管径流量。它与水位计联动可进行敞开水流的流量测量。使用超声波流量比不用在流体中安装测量元件故不会改变流体的流动状态,不产生附加阻力,仪表的安装及检修均可不影响生产管线运行因而是一种理想的节能型流量计。
众所周知,目前的工业流量测量普遍存在着大管径、大流量测量困难的问题,这是因为一般流量计随着测量管径的增大会带来制造和运输上的困难,造价提高、能损加大、安装不仅这些缺点,超声波流量计均可避免。因为各类超声波流量计均可管外安装、非接触测流,仪表造价基本上与被测管道口径大小无关,而其它类型的流量计随着口径增加,造价大幅度增加,故口径越大超声波流量计比相同功能其它类型流量计的功能价格比越优越。被认为是较好的大管径流量测量仪表,多普勒法超声波流量计可测双相介质的流量,故可用于下水道及排污水等脏污流的测量。在发电厂中,用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计测量水轮机进水量、汽轮机循环水量等大管径流量,比过去的皮脱管流速计方便得多。超声被流量汁也可用于气体测量。管径的适用范围从2cm到5m,从几米宽的明渠、暗渠到500m宽的河流都可适用。
另外,超声测量仪表的流量测量准确度几乎不受被测流体温度、压力、粘度、密度等参数的影响,又可制成非接触及便携式测量仪表,故可解决其它类型仪表所难以测量的强腐蚀性、非导电性、放射性及易燃易爆介质的流量测量问题。另外,鉴于非接触测量特点,再配以合理的电子线路,一台仪表可适应多种管径测量和多种流量范围测量。超声波流量计的适应能力也是其它仪表不可比拟的。超声波流量计具有上述一些优点因此它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向产品系列化、通用化发展,现已制成不同声道的标准型、高温型、防爆型、湿式型仪表以适应不同介质,不同场合和不同管道条件的流量测量。
超声波流量计目前所存在的缺点主要是可测流体的温度范围受超声波换能铝及换能器与管道之间的耦合材料耐温程度的限制,以及高温下被测流体传声速度的原始数据不全。目前我国只能用于测量200℃以下的流体。另外,超声波流量计的测量线路比一般流量计复杂。这是因为,一般工业计量中液体的流速常常是每秒几米,而声波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左右,被测流体流速(流量)变化带给声速的变化量最大也是10-3数量级.若要求测量流速的准确度为1%,则对声速的测量准确度需为10-5~10-6数量级,因此必须有完善的测量线路才能实现,这也正是超声波流量计只有在集成电路技术迅速发展的前题下才能得到实际应用的原因。
超声波流量计由超声波换能器、电子线路及流量显示和累积系统三部分组成。超声波发射换能器将电能转换为超声波能量,并将其发射到被测流体中,接收器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并转换为代表流量的电信号供给显示和积算仪表进行显示和积算。这样就实现了流量的检测和显示。
超声波流量计常用压电换能器。它利用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采用适出的发射电路把电能加到发射换能器的压电元件上,使其产生超声波振劝。超声波以某一角度射入流体中传播,然后由接收换能器接收,并经压电元件变为电能,以便检测。发射换能器利用压电元件的逆压电效应,而接收换能器则是利用压电效应。
超声波流量计换能器的压电元件常做成圆形薄片,沿厚度振动。薄片直径超过厚度的10倍,以保证振动的方向性。压电元件材料多采用锆钛酸铅。为固定压电元件,使超声波以合适的角度射入到流体中,需把元件故人声楔中,构成换能器整体(又称探头)。声楔的材料不仅要求强度高、耐老化,而且要求超声波经声楔后能量损失小即透射系数接近1。常用的声楔材料是有机玻璃,因为它透明,可以观察到声楔中压电元件的组装情况。另外,某些橡胶、塑料及胶木也可作声楔材料。
超声波流量计的电子线路包括发射、接收、信号处理和显示电路。测得的瞬时流量和累积流量值用数字量或模拟量显示。
根据对信号检测的原理,目前超声波流量计大致可分传播速度差法(包括:直接时差法、时差法、相位差法、频差法)波束偏移法、多普勒法、相关法、空间滤波法及噪声法等类型,如图所示。其中以噪声法原理及结构最简单,便于测量和携带,价格便宜但准确度较低,适于在流量测量准确度要求不高的场合使用。由于直接时差法、时差法、频差法和相位差法的基本原理都是通过测量超声波脉冲顺流和逆流传报时速度之差来反映流体的流速的,故又统称为传播速度差法。其中频差法和时差法克服了声速随流体温度变化带来的误差,准确度较高,所以被广泛采用。按照换能器的配置方法不同,传播速度差拨又分为:Z法(透过法)、V法(反射法)、X法(交叉法)等。波束偏移法是利用超声波束在流体中的传播方向随流体流速变化而产生偏移来反映流体流速的,低流速时,灵敏度很低适用性不大.多普勒法是利用声学多普勒原理,通过测量不均匀流体中散射体散射的超声波多普
勒频移来确定流体流量的,适用于含悬浮颗粒、气泡等流体流量测量。相关法是利用相关技术测量流量,原理上,此法的测量准确度与流体中的声速无关,因而与流体温度,浓度等无关,因而测量准确度高,适用范围广。但相关器价格贵,线路比较复杂。在微处理机普及应用后,这个缺点可以克服。噪声法(听音法)是利用管道内流体流动时产生的噪声与流体的流速有关的原理,通过检测噪声表示流速或流量值。其方法简单,设备价格便宜,但准确度低。
以上几种方法各有特点,应根据被测流体性质.流速分布情况、管路安装地点以及对测量准确度的要求等因素进行选择。一般说来由于工业生产中工质的温度常不能保持恒定,故多采用频差法及时差法。只有在管径很大时才采用直接时差法。对换能器安装方法的选择原则一般是:当流体沿管轴平行流动时,选用Z法;当流动方向与管铀不平行或管路安装地点使换能器安装间隔受到限制时,采用V法或X法。当流场分布不均匀而表前直管段又较短时,也可采用多声道(例如双声道或四声道)来克服流速扰动带来的流量测量误差。多普勒法适于测量两相流,可避免常规仪表由悬浮粒或气泡造成的堵塞、磨损、附着而不能运行的弊病,因而得以迅速发展。随着工业的发展及节能工作的开展,煤油混合(COM)、煤水泥合(CWM)燃料的输送和应用以及燃料油加水助燃等节能方法的发展,都为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应用开辟广阔前景。
6. 逐差法原理和推导过程是什么
原理:是针对自变量等量变化,因变量也做等量变化时,所测得有序数据等间隔相减后取其逐差平均值得到的结果。其优点是充分利用了测量数据,具有对数据取平均的效果,可及时发现差错或数据的分布规律,及时纠正或及时总结数据规律。
推导过程:
a=(s4-s1)/3T^2
a=(s5-s2)/3T^2
a=(s6-s3)/3T^2
三式相加得a=(s4+s5+s6-s1-s2-s3)/9T^2。
逐差法是为提高实验数据的利用率,减小了随机误差的影响,另外也可减小实验中仪器误差分量,因此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辗转相除法有时也称作逐差法。
逐差法(辗转相除法、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
两个正整数,以其中较大数减去较小数,并以差值取代原较大数,重复步骤直至所剩两数值相等,即为所求两数的最大公约数。
例如:
259,111 ==>259-111=148
148,111 ==>148-111=37
111,37 ==>111- 37=74
74 ,37 ==> 74- 37=37
37 ,37 ==> 259与111的最大公约数为37
7. 数列做差法的原理以及方法,适用的题型,具体点,
用作差法解题是利用数之间的差存在的规律解题.例:1,2,4,7,11,(); 差:\1/ \2/\3/\4/ \5/ 数之间的差为1,2,3,4.所以11与()差5,所以添16 用作商法解题是利用数之间的商存在的规律解题.例:1,3,15,105,() 差:\3/\5/ \7/ \9/ 商分别为3,5,7.所以()添(945)
8. 差示扫描量热法原理
DSC的基本原理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输给物质和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DSC和DTA仪器装置相似,所不同的是在试样和参比物容器下装有两组补偿加热丝,当试样在加热过程中由于热效应与参比物之间出现温差ΔT时,通过差热放大电路和差动热量补偿放大器,使流入补偿电热丝的电流发生变化,当试样吸热时,补偿放大器使试样一边的电流立即增大;反之,当试样放热时则使参比物一边的电流增大,直到两边热量平衡,温差ΔT消失为止。换句话说,试样在热反应时发生的热量变化,由于及时输入电功率而得到补偿,所以实际记录的是试样和参比物下面两只电热补偿的热功率之差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果升温速率恒定,记录的也就是热功率之差随温度T的变化 关系
9. 差量法的原理是什么
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某种差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成比例关系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差量法。 例如: 将硝酸铜和铜的混合物在空气中灼烧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为止,冷却后称其质量与原混合物质量相同,问Cu的质量分数? 解题思路: 2Cu+O2=2CuO 2Cu(NO3)2=2CuO+4NO2+O2 由于质量相同可以知道: Cu得到的氧气质量=Cu(NO3)2失去的NO2+O2的质量 所以 Cu得到16g Cu(NO3)2失去108g 所以Cu和Cu(NO3)2的物质的量之比就是27:4 所以Cu%=27×64/(27×64+4×188)=69.67%
10. 电路中的节点法
我详细地讲一下吧。
节点法是最基本的电路分析法之一,另一个是网孔分析,一般的电路书籍都会讲到(初中电路为什么没讲到我就不知道了)。应该将这是一个最基本方法,不是技巧(我们的教材往往喜欢故弄玄虚,讲这技巧那技巧的)。
应用此法,可以很方便地直接求出各元件的端电压,进而就出各支路电流。
节点法,全称节点电压法,此法的应用本身是十分简单的,但要先知道一个定律,就是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英文KCL),即对于电路中的任何节点,流入其中的总电流等于流出它的总电流。这个都是简单的代数关系,不用害怕,就是A+B=C+D这么简单,要轻松地接受它。
至于什么是节点,也很简单,就是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元件相连接的点(看图,a,b,c,d点)。
有了这些知识,应用节点法就很简单,其步骤如下(看图):
1)找出公共节点,设其电压为0。公共节点的选取一般选连接的元件最多的那个点,初中的话,一般就是电源负极了,如图中的d点。
2)选了公共节点后,就设其他的节点电压依次为v1,v2,v3,...。
3)标出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流方向。这个是可以任意去标的,想怎么标就怎么标,但是要注意了,标了之后,如果最后计算的结果是正值,那么实际电流方向就是你标的那个方向;如果是负值,那就是反方向。所以,一般习惯性的是从电源正极往负极方向标箭头(你不这样标,也没关系的,反正要看最后的计算结果)。图中我按习惯标了I1,I2,I3,I4,I5
4)标了电流方向,就用KCL定律了,对每一个节点应用KCL,图中有三个节点a,b,c要用,d点不用,它是公共节点。
对节点a:V1=12V
对节点b:(v1-v2)/2=(v2-v3)/2+v2/2
对节点c:(v2-v3)/2+(v1-v3)/2=v3/2
三个方程,三个未知数,正好可以解出v1,v2,v3。
解出来之后,你就可以计算各个电流了,这个根据需要了,但你直接得出的是各个节点的电压值。
数学上是很简单的,但要真正理解这种方法,是需要花点心思想一想的。这种方法应付初中的任何电路难题,都搓搓有余了。
PS-关于公共点:公共点设的电压为0,这并不意味着其实际电压为0,只是为了计算方便。聪明的你,也许看出了,解出来的各个点的电压值是相对于公共节点d的差值,是个相对值,这是数学上的处理方法。假如你解出来v2=6V(我没有去解方程,只是假设),而公共节点实际电压为10V,那么b点实际电压就是16V,明白了吧(这种情况是可能的,因为这个电路可能是一个大电路的一部分,而d点可能是大电路中的一个点而已)。这个方法的巧妙之处就是通过设一个公共0电压,简化了计算。
但无论如何,各个元件中的电流是不变的,因为计算电流时,是要用到元件两端的电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