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三相电路中只要各相负载的阻值
1.线路的电阻和导线截面有关,但线损显然和很多因数都有关(不仅是电阻).相同电压等级,传送的功率越大,电流越大,线损就越大(I^2*r).
2.对称三相和负载及源都有关,每相负载阻抗相等,仅是对称三相负载,但源可能不对称.
3.R在谐振电路中起阻尼作用,和品质因数Q有关.要调节容性还是感性,需要调节L或C的值.
4.不管电压幅值和频率如何,感抗的电流始终滞后电压90度相位.
(纯电感L的感抗XL=w*L,对于交流相量V,电流在相位上一定是滞后电压90度的,但电流的频率与所加电压相同,幅值由电压幅值决定)
B. 请问一下这两道电路的题目怎么做关于对称三相电路高次谐波的
第一题题目给的太含糊,那一串表达式指的是什么?是否是端口的电压信号?如果是,为什么把直流分量的20、15√2两个值分开写?
不给出各个元件的参数值,怎么计算?
第二题:要使RL无三次谐波电压,就必须使L1、C1的并联电路发生谐振,三次谐波阻抗为∞。ω=2πf=2×3.14×50=314(rad/s),则3ω=3×314=942(rad/s)。
设XL13=3ωL1,Xc13=1/(3ωC1)。发生谐振时,XL13=Xc13,则:
3ωL1=1/(3ωC1),L1=1/(9ω²C1)=1/(9×314²×1/1000000)=1.127(H)。
——最后说一句,这些题目属于电路的谐振、非正弦周期电路的频谱的问题,不属于三相电路的问题。
C. RLC串联谐振电路中,当谐振时,电容两端的电压Uc是否会超过电源电压,为什么
在串联谐振发生时,电容或电感上的电压约等于外加电压的Q倍。电感和电容有能量储存的功能,当电路谐振时,实际是电感和电容不断储存能量再释放能量的过程,当释放能量和原电源能量叠加时电压就会增高。
串联谐振时,电路阻抗达到最小值,电流最大,此时电感电压为jw0LI.电容电压是 I /(jw0C)。w0是谐振频率可见电流变大,他们的电压确实变大了。而且是等幅反相的谐振时,感抗等于容抗,互相抵消,对外相当于纯电阻(阻抗最小),所以电流最大。
(3)三相电路谐振扩展阅读:
三相电路。三相交流电源指能够提供3个频率相同而相位不同的电压或电流的电源,最常用的是三相交流发电机。三相发电机的各相电压的相位互差120°。它们之间各相电压超前或滞后的次序称为相序。三相电动机在正序电压供电时正转,改为负序电压供电时则反转。
使用三相电源时必须注意其相序。一些需要正反转的生产设备可通过改变供电相序来控制三相电动机的正反转。三相电路是一种特殊的交流电路,由三相电源、三相负载和三相输电线路组成。 世界上电力系统电能生产供电方式大都采用三相制。
D. 系统发生分频谐振时,三相电压会有变化吗
发生分频谐振时,三相对地电压依相序次序轮流升高或同时升高,并在(1.2~1.4)倍相电压间做低频摆动,大约每秒一次。
E. 三相电路中,在同一容值电容星形接法或三角形接法时如何计算谐振频率
容抗为电容的倒数,同理推得电容等效为3倍 而不是三分之一,还需努力啊少年
F. 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在负载电路上功率是什么
并联电路,IGBT工作频率只能比谐振频率高,或者相等,工作在容性区或者谐振状态,不能工作在感性区,而且并联谐振电路是不适合用调IGBT工作频率来调功率的,因为谐振功率是最小,离谐振功率增大但是增大的功率其实效率很低的比如你工作频率越高直流电流是大了,到感应器上的电流却并不大。作在容性区也不要偏离太远,保持电压和电流相位差30度电角度内为宜,主要从安全方面考虑的,工作在谐振点上功率因数是最高的,这个是对谐振回路来说的,也就是说谐振回路无功损耗最小,并不是对3相电网,因为并联电路需要接入电抗器,以于三相电网并联谐振电路工作在容性区也是感性负载。串联电路,只能工作在谐振状态或者感性区,不能工作在容性区,那样肯定的炸管,因为采用的是电压源供电,若工作在容性区浪涌电流会非常大,由此造成的在线路漏电感产生的尖峰电压也很高。串联电路可以采用调工作频率来调功,因为它是谐振功率最大,效率又最高,越偏离谐振功率越小。还有一个要讨论的是为什么串联偏离谐振功率越小,而并联正好相反呢。我们可以举两个极端,先说串联,当频率非常之高时,我们串联的电感是否阻抗也会很高呢,那功率自然起不来的。并联的话,当我工作频率也很高时那么我容抗也是越来越小,电流也就大,这也就是并联不适合调电源频率调功率的一个原因。际上串联电源工作到容性区也不容易炸管,虽然其工作状态变得比感性区差了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偏离谐振点功率就小了,即便工作状态不好关系也不大。到是并联电源到感性区后,状态不但不好,其功率也是越来越大。即便是往容性区偏离过大,也会因为反压过高而击穿串联在igbt上的二极管。
G. .电压互感器发生基波谐振的现象是三相电压同时或依次轮流升高是对还是错
系统的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当系统遭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扰动,从而激发起铁磁共振现象。由于对地电容和互感器的参数不同,可能产生三种频率的共振:基波共振、高次谐波共振和分频谐波共振。各种共振的表现形式如下:
基波共振。系统二相对地电压升高,一相对地电压降低。中性点对地电压(可由互感器辅助绕组测得电压)略高于相电压,类似单相接地,或者是二相对地电压降低,一相对地电压升高,中性点有电压,以前者为常见。
分频谐波共振,三相电压同时升高,中性点有电压,这时电压互感器一次电流可达正常额定电流的30~50倍以致更高。中性点电压频率大多数低于1/2工频。
高次谐波共振,三相电压同时升高,中性点有较高电压,频率主要是三次谐波。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励磁电感L1=L2=L3=L0,故各相对地导纳Y1=Y2=Y3=Y0,三相对地负荷是平衡的,电网的中性点处于零电位,即不发生位移现象。
但是,当电网发生冲击扰动时,如开关突然合闸,或线路中发生瞬间弧光接地现象等,都可能使一相或两相对地电压瞬间升高。如果由于扰动导致A相对地电压瞬间升高,这使得A相互感器的励磁电流突然增大而发生饱和,其等值励磁电感L1相应减小,以致Y1≠Y0,这样,三相对地负荷变成不平衡了,中性点就发生位移电压。如果有关参数配合得当,对地三相回路中的自振频率接近于电源频率,这就产生了严重的串联谐振现象,中性点的位移电压(零序电压)急剧上升。
三相导线的对地电压UA、UB、UC等于各相电源电势与移位电压的向量和,当移位电压较低时向量迭加的结果可能使一相对地电压升高,另外两相则降低;也可能使两相对地电压升高,另一相降低。一般以后者为常见,这就是基波谐振的表现形式。
电压互感器的一组二次侧绕组往往接成开口三角形式,当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时,电力网的零序电压(即中性点位移电压)就按比例关系感应至开口三角绕组的两端,使信号装置发出接地指示。显然在发生上述铁磁谐振现象时,位移电压同样会反映至开口三角绕组的两端,从而发生虚幻接地信号,造成值班人员的错觉。
由模拟试验中得出,分次谐波谐振时过电压并不高,而电压互感器电流极大,可达额定电流的30~50倍,所以常常使电压互感器因过热而爆炸。基波谐振时过电流并不大,而过电压较高。高次谐波谐振时,一般电流不大,过电压很高,经常使设备绝缘损坏。
三次谐波电压的产生可以认为是由电压互感器的激磁饱和所引起的。如中性点绝缘的电源对三相非线性电感供电。由于未构成三次谐波电流的通路,故各相中出现三次谐波电压,并在辅助绕组开口三角处产生各相三次谐波电压合成电压。当不大的对地电容与互感器并联形成振荡回路,其振荡回路的固有频率为适当数值时将引起甚高的三次谐波过电压。三次谐波共振的发生,需要足够高的运行电压,因为电压低时互感器饱和甚微,它所含的三次谐波将极校基频情况下的电压升高,是因为随铁心电感饱和程度不同,合成导纳可能呈电容性或电感性。回路中电流变化时,合成导纳的数值和相位将显著变化,显然随三相线路各相中电压电流数值不同,各相合成导纳的数值和相位差别将很大,因而引起中性点位移,并使某些相电压升高。
在分次谐波谐振时,三相电压同时升高;在基波谐振时,两相电压升高,一相电压降低;在三次谐波谐振时三相电压同时升高。
为了消除这种谐波过电压,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系统中,可采取下列措施:
1选用励磁特性较好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或只使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2在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开口三角形中,加装R≤0.4Xm的电阻(Xm为互感器在线电压下单相换算到辅助绕组的励磁电抗),或当中性点位移电压超过一定值时,用零序电压继电器将电阻投入1min,然后再自动切除。
3在选择消弧线圈安装位置时,应尽量避免电力网的一部分失去消弧线圈运行的可能。
4采取临时的倒闸措施,如投入事先规定的某些线路或设备等。
5中性点瞬间改为电阻接地。
我局在刘家岭、茶山坳、松柏变电站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开口三角线圈两侧加装了灯泡,用以消除电感、电容中的交换能量,破坏谐振的条件,达到了消除铁磁谐振的目的。
H. 电路问题三相电路 串联谐振问题
三相电是三个幅度和频率相等的正弦交流电,只是相位角差120°。串联谐振是说电容与电感串联连接,并且输入信号的频率等于它的固有谐振频率{f=1/(2π√LC)},电路中产生较强的电流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