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路板组装问题
贴片元件抄除外,首先根据元袭件外形对应元件符号,(如:电阻,可在网络搜索“电阻”就能得到它的全部资料)陌生的电子元件上网输入元件上的字样可得到它的资料,电子元件分有极性与无极性,有源与无源元件,不同元件正负区分不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脚旁边是个扁的,电解电容有个“-”标号。最好有专业师傅,简单的你可以懂,如整流、耦合复杂的关系到数控电路,与非门,没有师傅你能懂你就是天才。
② 电路板安装注意事项
注意安装的位置和摆放的螺丝孔结构.然后接口的接线的对应位置同时如果有地线的也要接好地.最后检查一遍有没有漏接线.
③ 灯泡如何安装到电路板
焊接灯泡的触点就可以安装到电路板上,还可以买个灯泡坐安装线路板上使用。
④ 求助,电路板如何接线
)印刷电路中不允许有交叉电路,对于可能交叉的线条,可以用“钻”、“绕”两种办法解决。即,让某引线从别的电阻、电容、三极管脚下的空隙处“钻”过去,或从可能交叉的某条引线的一端“绕”过去,在特殊情况下如何电路很复杂,为简化设计也允许用导线跨接,解决交叉电路问题。
印刷电路板元件之间的接线安排方式介绍
(2)电阻、二极管、管状电容器等元件有“立式”,“卧式”两种安装方式。立式指的是元件体垂直于电路板安装、焊接,其优点是节省空间,卧式指的是元件体平行并紧贴于电路板安装,焊接,其优点是元件安装的机械强度较好。这两种不同的安装元件,印刷电路板上的元件孔距是不一样的。
(3)同一级电路的接地点应尽量靠近,并且本级电路的电源滤波电容也应接在该级接地点上。特别是本级晶体管基极、发射极的接地点不能离得太远,否则因两个接地点间的铜箔太长会引起干扰与自激,采用这样“一点接地法”的电路,工作较稳定,不易自激。
(4)总地线必须严格按高频-中频-低频一级级地按弱电到强电的顺序排列原则,切不可随便翻来复去乱接,级与级间宁肯可接线长点,也要遵守这一规定。特别是变频头、再生头、调频头的接地线安排要求更为严格,如有不当就会产生自激以致无法工作。
调频头等高频电路常采用大面积包围式地线,以保证有良好的屏蔽效果。
(5)强电流引线(公共地线,功放电源引线等)应尽可能宽些,以降低布线电阻及其电压降,可减小寄生耦合而产生的自激。
(6)阻抗高的走线尽量短,阻抗低的走线可长一些,因为阻抗高的走线容易发笛和吸收信号,引起电路不稳定。电源线、地线、无反馈元件的基极走线、发射极引线等均属低阻抗走线,射极跟随器的基极走线、收录机两个声道的地线必须分开,各自成一路,一直到功效末端再合起来,如两路地线连来连去,极易产生串音,使分离度下降。
⑤ 怎么自己电路板
这是什么问题、?制造打成自己了?
如果你的问题是怎么知道电路板的话 那么你这问题还真够广的
电路板分FPC(软板)和PCB(硬板) 硬板不怎么熟悉 应该也跟软板差不多
软板的制造流程给你说一下吧 希望你有用- -
1:开料(铜箔和辅料)
2:钻孔(钻铜箔及少数需要钻的辅料)
3: 沉镀铜(钻通孔镀铜 含物理室测孔铜)
4: 线路(曝光 显影 蚀刻(蚀刻后测试阻抗))
5:贴合(覆盖膜 PI 屏蔽膜)
6:压制固化 (辅料与铜箔的结合)
7:阻焊 (保护线路)
8:冲孔(开定位孔)
9:沉金(物理室测镍金厚)(我们公司这个需外发)
10:丝印(印字符 LOGO之类的)
11:测试(电测或者飞针测试 测开短路)
12:组装(贴一些补强之类的 如热固胶 3M胶 钢片 FR4等)
13:冲切(冲外形等 看需要,有些是需要冲成单PCS 有些只用冲掉外框等)
14:FQC FQA 包装(包装外发)
15:SMT(表面安装技术,俗称打键,在线路板上安装上元器件 IC等)(我们公司需外发SMT 所以需过2次品质 具体问题具体处理)
16:IQC FQA
17:包装出货
⑥ 电路板怎么固定
电路板固定方法:
打螺丝,这是最常见的,比如手机大多数家电都是用这种方法。
用胶粘,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节省安装成本的玩具上。
用机壳卡住固定,这种方式成本最低,但是有明显的缺陷。
⑦ 三极管能贴电路板安装吗为什么……
能哦。这样安装接线更短,有利于提高信噪比。现在的帖片三极管就是直接安装在电路板上,还省电路板,安装密度又大。
⑧ 买来的电路板只有孔,怎么把电路安装在电路板上
貌似拿东西叫基板。仔细看有的不是只有孔而是两个点或三个点为一组想通的。如果是单个的那就用电子元件的引脚相接,注意交叉点要走另一面避免短路。实在不能绕开的话就用导线做个跳线吧。。
⑨ 电路板之间怎么固定
你是想做多层电路板么?如果是的话,那就得专业的压合机器。没有自己我觉得也可以,低压的情况下可以用导热硅胶,注意不是硅脂。它可以耐120度以上高温不改变特性,而且热传导性好,但强度一般。要器件都焊接完毕后再胶合。个人经验,仅做参考!
那就需要在两块板之间加一个绝缘板,然后两块板之间可以用电板弹簧卡。型号就自己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