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水泵电机过载
先检查是不是电机的问题,若电机正常,再检查水泵轴承有无问题;在电机和泵都正常情况下,适当关闭出口阀门,降低流量可以避免过载;另外,确认是否电机选型不合适。
Ⅱ 水泵过载如何处理
处理方法如下所示:
1、采用机械式自动调压旁通阀
旁通阀安装在罗茨真空泵的出口和入口之间的旁通管路上。
此阀控制泵出入口之间的压差不超过额定值。
当压差达到额定值时,阀门靠压差作用自动打开,使罗茨真空泵出口和入口相通,使出入口之间的压差迅速降低,这时罗茨真空泵在几乎无压差的负荷下工作。
当压差低于额定值时,阀自动关闭,气体通过罗茨真空泵内由前级泵抽走。
带有旁通溢流阀的罗茨真空泵可以与前级泵同时启动,使机组操作简单方便。
2、采用液力联轴器
采用液力联轴器也能防止泵的过载现象发生,使泵可以在高压差下工作。
液力联轴器安装在泵和电动机之间。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液力联轴器由电动机端向泵传递额定力矩。
罗茨真空泵的最大压差由液力联轴器所传递的最大转矩来决定,而液力联轴器可传递的最大转矩由其中的液体量来调节。
当泵在高压差下工作或与前级泵同时启动时,在液体联轴器内部产生了转速差即滑动,只传递一定的力矩,使泵减速工作。
随着抽气的进行,气体负荷减小,罗茨真空泵逐渐加速至额定转速。
3、采用真空电气元件控制泵入口压力
在罗茨真空泵的入口管路处安置真空膜盒继电器或电接点真空压力表等压力敏感元件。
真空系统启动后,当罗茨真空泵入口处压力低于给定值(泵允许启动压力)时,压力敏感元件发出信号,经电气控制系统开启罗茨真空泵(如真空系统中装有罗茨真空泵旁通管路,则同时关闭旁通管路阀门)。
若泵入口压力高于规定值时,则自动关闭罗茨真空泵(或同时打开泵旁通管路阀门),从而保证了罗茨真空泵的可靠运转。
(2)泵电路过载扩展阅读:
水泵过载的原因:
1、如在泵安装时,不能按安装使用说明书正确安装,致使泵产生振动,使泵内机械密封端面贴合不够好,或使端面打开产生故障,使密封泄漏。
2、不锈钢多级离心泵运行时由于排气不充分或其他原因使密封腔内存有气体,运行时在密封腔内压的作用下,使摩擦副瞬间托开造成密封漏水故障。
3、循环系统清洗不干净或过滤不清洁、水质差、有异物、淤泥等,使摩擦面磨损严重也可造成故障。
4、另外在不锈钢多级离心泵运行时由于突然的压力波动,产生脉冲压力或频繁的启动都可能使传动部位,防转部位的薄弱环节产生破坏,造成机械密封故障。
Ⅲ 泵电流过载
轴功率与介质密度成正比,用清水冷态试机,由于清水密度其为1,轴功率在电机额定功率范围内,所以没有问题。
介质换成30%溶液(氢氧化钠和水)以后,由于介质密度为1.3279,轴功率增加了32.9%,超过了电机额定功率,热继电器(90A)启动保护--跳闸就发生了。
问题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泵的问题,即泵的效率不合格;如果泵效率符合国家标准,则将电机更换成75kW电机即可。(根据清水试机的数据,推出30%碱溶液所需要的功率为:79×1.329×1.15÷2=61.1kW)其中1.15为电机余量。
Ⅳ 开启水泵时显示电流过载该如何处理
1、潜水电泵的流量偏大或偏小 潜水泵使用的流量超出使用范围会使潜水泵过载:对离心式潜水泵或混流式潜水泵,流量过大,潜水泵的轴功率增大,会使潜水泵过载;对轴流式潜水泵,流量过小,潜水泵的轴功率增大,会使潜水泵过载。处理方式是适当调整阀门,对离心式潜水泵或混流式潜水泵应减小(对轴流式潜水泵应增大)流量,使潜水泵的流量出在正常的使用范围内,避免潜水泵使用中出现过载。
2、潜水泵中电动机的导轴承磨损、水泵的橡胶轴承磨损、密封环磨损 电动机或水泵的轴承磨损,会使潜水泵在机械上处于不正常工作状态,严重的会损坏潜水泵,使定子绕组烧坏。处理方法是修理或更换损坏的轴承和轴套。
3、潜水泵电动机的止推轴承磨损、水泵的叶轮和下盖板磨损 电动机的止推轴承磨损、水泵的叶轮和下盖板磨损,同样会使潜水泵在机械上处于不正常工作状态,严重的也会损坏潜水泵。处理方法是检查止推轴承磨损的原因,是否因轴伸端机械密封损坏,造成砂粒、杂质等进入电动机内腔而造成止推轴承的过度磨损。如果是机械密封造成的原因,在修理或更换磨损的止推轴承、推力盘和叶轮、下盖板等零部件的同时,应更换轴伸端机械密封。
4、潜水泵转轴弯曲、轴承不同心 转轴弯曲、轴承不同心是一种严重的情况,应立即进行检修:校直弯曲的转轴、更换不合格的轴承,重新装配潜水泵。
Ⅳ 电机和泵的过载原因
过载的原因有多种,有电机的原因,有轴承的原因,也有操作不当的原因.如电机较大功率,最好选用补偿器起动,让起动时间长一点,来克服水泵起动的一些不利因素.
Ⅵ 水泵过载是什么原因
1、选型问题:
水泵的扬程富余太多,在设计流量、扬程以外状态下运转如果在选型时参数不正确,使水泵的扬程富余太多,致使水泵的工况点右移,流量增大,可能使电机负荷过大,超过电机的额定电流。
解决的办法应调节水泵的扬程,减少水泵的富余扬程。这就要通过详细的计算,在合理留有余量后去掉多余扬程。
2、水泵厂家生产时质量问题:
泵轴弯曲或转子各部径向跳动过大,回转体与壳体接触泵轴旋转过程中,泵轴或其轴套与导叶套磨擦,叶轮与密封环磨擦,造成运转负荷过大。
解决办法是将泵返厂,将泵解体后对水泵轴及转子径向跳动进行检查,如果是轴弯那么对轴进行较直,如果转子径向跳动过大,那么对产生跳动的零件进行处理,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跳动为止。
3、平衡盘倾斜太大:
这主要是平衡盘轴向跳动太大,水泵在运转时,平衡盘的局部经常与平衡板磨擦,因而增加电动机的功率。
解决的办法必须更换合格的平衡盘,使平衡盘的轴向跳动达到设计的要求,可以现场更换。
4、叶轮间距不均水泵装配质量不好:
多级离心水泵各级叶轮间距不均,结果使个别叶轮与中段或密封环磨擦,使电动机负荷增大。在水泵返厂检修时,如发现个别叶轮磨损严重时,那就是装配时叶轮间距不好的缘故。所以我们必须保证装配质量,在正式组装前,必须把叶轮和轴进行一次预装配,检查和调整其间距,保证间距值在设计要求范围内,保证装配质量。
(6)泵电路过载扩展阅读
水泵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常会出现水泵轴承架轴承室磨损、轴承位磨损、泵体裂纹破裂、水泵气蚀、冲刷磨损等。
出现上述问题后,企业传统解决办法是补焊或刷镀后机加工修复,但两者均存在一定弊端:补焊高温产生的热应力无法完消除,易造成材质损伤,导致部件出现弯曲或断裂;而电刷镀受涂层厚度限制,容易剥落,且以上两种方法都是用金属修复金属,无法改变“硬对硬”的配合关系,在各力综合作用下,仍会造成再次磨损。
当代西方国家针对以上问题多使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修复方法,其具有超强的粘着力,优异的抗压强度等综合性能。应用高分子材料修复,可免拆卸免机加工。
既无补焊热应力影响,修复厚度也不受限制,同时产品所具有的金属材料不具备的退让性,可吸收设备的冲击震动,避免再次磨损的可能,并大大延长设备部件的使用寿命,为企业节省大量的停机时间,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Ⅶ 水泵过载保护怎么办啊
1:检查是否反转
2:检查是否轴承损坏
3:检查水泵电机是否漏电
4:检查三相电源是否缺相,电压过低
5:检查热继电器或电动机保护器是否设置不正确,是否损坏
Ⅷ 水泵指示灯显示过载是什么原因
1、选型问题:水泵的扬程富余太多,在设计流量、扬程以外状态下运转如果在选型时参数不正确,使水泵的扬程富余太多,致使水泵的工况点右移,流量增大,可能使电机负荷过大,超过电机的额定电流。应调节水泵的扬程,减少水泵的富余扬程。这就要通过详细的计算,在合理留有余量后去掉多余扬程。
2、水泵厂家生产时质量问题:泵轴弯曲或转子各部径向跳动过大,回转体与壳体接触泵轴旋转过程中,泵轴或其轴套与导叶套磨擦,叶轮与密封环磨擦,造成运转负荷过大。将泵返厂,将泵解体后对水泵轴及转子径向跳动进行检查。
3、平衡盘倾斜太大:主要是平衡盘轴向跳动太大,水泵在运转时,平衡盘的局部经常与平衡板磨擦,因而增加电动机的功率。用户必须更换合格的平衡盘,使平衡盘的轴向跳动达到设计的要求,可以现场更换。
(8)泵电路过载扩展阅读:
水泵使用注意事项:
1、如果水泵有任何小的故障切记不能让其工作。如果水泵轴的填料完磨损后要及时添加,如果继续使用水泵会漏气。这样带来的直接影响是电机耗能增加进而会损坏叶轮。
2、如果水泵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强烈的震动,这时一定要停下来检查下是什么原因,否则同样会对水泵造成损坏。
3、当水泵底阀漏水时,有些人会用干土填入到水泵进口管里,用水冲到底阀处,这样的做法实在不可取。因为当把干土放入到进水管里当水泵开始工作时这些干土就会进入泵内,这时就会损坏水泵叶轮和轴承,这样做缩短了水泵使用寿命。当底阀漏水时一定要拿去维修,如果很严重那就需要更换新的。
4、水泵使用后一定要注意保养,比如说当水泵用完后要把水泵里的水放干净,最好是能把水管卸下来然后用清水冲洗。
5、水泵上的胶带也要卸下来,然后用水冲洗干净后在光照处晾干,不要把胶带放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水泵的胶带一定不能沾上油污,更不要在胶带上涂一些带粘性的东西。
Ⅸ 消防水泵是否需要过载保护
消防水泵不应装设过载保护切断装置。
消防水泵是灭火救援的重要设备,在消防灭火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按照我们的习惯性思维,凡是重要设备就应设过载保护。但《民规》第8.6.3.5条、第10.2.2.4条(3)条规定:“对于突然停电会导致比因过负荷而造成损失更大的配电线路,不应装设切断电路的过负荷保护电器(如消防水泵的供电线路),但应装设过负荷报警电器”。照此规定,消防水泵不应装设过载保护切断装置。这主要是考虑到火灾发生时,应全力保证消防用水的需要,因为由于水泵过载可能造成的线路、设备损失与火灾损失相比微不足道。但在工程实际中甚至在一些标准施工图集,包括高校现行教材中所介绍的消防水泵电气图上,消防水泵电路仍然加上了过载保护切断电器,这显然不符合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