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路的稳态是暂态过程的最终状态
电力系统稳态:电力系统正常的,三相对称的运行状态,其运行参量持续在某一平均值附近变化,由于变化很小,可以认定为常数。
电力系统暂态:从一种稳定状态都另一种稳定状态的过渡过程,过渡过程其运行参量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暂态过程有两种,一种是电力系统中转动元件,如发电机和电动机,其暂态过程由于机械转矩或电磁转矩之间不平衡引起的,通常称为机电暂态;另一种是电压器、输电线等原件中,并不牵涉角位移‘角速度等,其暂态过程称为电磁暂态
Ⅱ 什么是暂态过程
在阶跃电压作用下从开始发生变化到逐渐趋于稳态的过程叫做暂态过程
当一个自感与电阻组成LR电路,在0突变到u或u突变到0的阶跃电压的作用下,由于自感的作用,电路中的电流不会瞬间突变;与此类似,电容和电阻组成的RC电路在阶跃电压的作用下,电容上的电压也不会瞬间变化。这些都是暂态过程。
http://ke..com/view/2580588.htm
Ⅲ 电路暂态过程产生的原因
电路暂态过程产生的原因
工程上人们会有这样的概念:电动机从停止状态(一种稳定状态)启动时,其转速是从零逐渐增加,经过一段时间后,最后达到某个转速而稳定运行(另一种稳定转速);当电动机停车时,其转速也是从某稳定转速逐渐减小,经过一段时间后,最后到零。在含有电容和电感的电路中,亦有类似的现象。
如右图所示电路,开关s未闭合图前,电容器未充电,uC=0,i=0uC=0,i=0,电路处于一种稳定状态。将开关S闭合,电容器C开始充电,其两端压由零逐渐升高,电路中有电流i经过,一段时间后,当电容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即uC=EuC=E时,电容器端电压不再升高,与此同时,电路电流i也由最大值下降为零,电容器充电完毕,此时电容器处于另一个稳定状态。电容器的端电压从零增大到E,电流从最大值下降到零的变化过程,都需要一段时间,即电容端电压变化过程是一个渐变过程。如果电路中只有电阻元件,则从一个稳态到另一个稳态是以跃变形式出现的,即不需要时间。
电动机从某一转速下降为零之所以只能渐变,是因为电动机在转动过程中储存的动能不能瞬间耗尽,即表征动能的转速不能跃变。当有电容、电感元件的电路进行换路,也就是接通、切断、短路、电压改变或参数改变时,会使电路中的能量发生变化,而能量的变化是不能跃变的,在电感元件中储存的磁能12Li2C12LiC2在换路时不能跃变,所以电感电路中的电流iLiL不能跃变;
在电容元件中储存的电能12Cu2C12CuC2在换路时不能跃变,所以电容元件的端电压uCuC不能跃变。综上所述,电路的暂态过程是由于储能元件的能量不能跃变而产生的。
Ⅳ 电路产生暂态过程的必要条件
产生暂态过程的必要条件:(1) 电路中含有储能元件 ,这是内因 。储能元件有电感、电容。(2)电路发生换路 ,这是外因。换路是指 电路状态的改变。如:电路接通、切断、 短路、电压改变或参数改变等。
Ⅳ 电路的暂态过程有什么物理意义
暂态过程一般时间很短,但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却很重要。某些电气设备由于开关操作所引起的暂态过程,可能出现比稳态时大数倍至数十倍的电压或电流,从而威胁电气设备和人身安全,因此在设计中要考虑到暂态过程的影响。另外,在电子电路中,暂态过程往往又有各种巧妙的应用。
在含有电容或电感的电路两端,电压发生突变时,电路中的电流从初始值变化到趋于稳定。电路具有暂态过程的特性叫做电磁惯性。暂态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叫做电路的时间常数。时间常数可以表示电路电磁惯性的强弱。
(5)电路的暂态过程扩展阅读:
暂态过程的分类
第一种类型,是指由于大的干扰(如短路和短路切除等)所引起的大幅度的功率、电流和电压等的变化,而同时机组转速却变化不大(相对的说)的过程。这种类型,一般称为“动态稳定”。其实,准确同步和发电机转子围绕同步转速呈较大幅度的摆动等过程,也属于这类范畴。
第二种类型,是指系统中出现极其微小的扰动、机组转子对它的稳定的运行位置稍有偏移、功率、电流、电压特别是机组转速仅有非常微小变化的情况而说的。所谓“静态稳定”问题,就是这种类型。系统中机组的微小振荡或摆动、自动调节装置在正常情况下工作性能的研究和它在系统中稳定工作条件的确立,也属于这类范畴。
第三种类型,是指功率变化大、转速变化也大的情况而说的,像机组的起动和制动,系统中同步机的异步运行、再同步、自同步以及非同步重合闸等,都属于这类过程。
Ⅵ 电路分析,一阶线性电路的暂态过程
解:t<0时,电路处于稳态,电容相当于开路。
此时,Is=2A电流源与R1=30Ω、R2=10Ω串联构成回路,所以R2两端电压为:U=Is×R2=2×10=20(V)。即电容串联电压源Us的电压为U=20V。
所以:Uc(0-)=U-Us=20-10=10(V)。
根据换路定理,Uc(0-)=Uc(0+)=10V,即t=0+时,电容相当于一个10V的电压源。t=0+时的等效电路如下:
t=∞时,电流源外部总电阻为:R=R3∥(R1+R2)=10∥(30+10)=8(Ω),因而电流源两端电压为:U=Is×R=2×8=16(V),所以:i(∞)=U/(R1+R2)=16/(30+10)=0.4(A)。
R2两端电压为:U2=i(∞)×R2=0.4×10=4(V),因而Uc(∞)=U2-Us=4-10=-6(V)。
再将电路中的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从电容断开处,可以得到电路的等效电阻为:Req=R2∥(R1+R3)=10∥(30+10)=8(Ω)。所以电路的时间常数为:τ=RC(因为没有给出电容C的值,无法计算时间常数τ,在下面的式子中只能用τ来表示)。
根据三要素法:f(t)=f(∞)+[f(0+)-f(∞)]e^(-t/τ),有:
Uc(t)=-6+(10+6)e^(-t/τ)=-6+16e^(-t/τ) V;
I(t)=0.4+(2-0.4)e^(-t/τ)=0.4+1.6e^(-t/τ) A。
Ⅶ rlc电路的暂态过程
如果RLC电源是直流电源, 那么电容两端的电压经过暂态过程后, 进入到稳态过程。
在暂态过程中, 电容两端的电压应该不会超过电源电压。
公式,暂态过程 R*i(t)+L*di/dt + U(电容)=U(电源电压)。
刚开始的时候, 以为电感会对电流起到一个阻碍作用, 而且电阻也会分压。 所以暂态过程当中, 电容电压不会超过电源电压
到稳态的时候, 电容是隔直流的, 电容电压也就等于电源电压。
Ⅷ 电路中瞬态过程和暂态过程有什么区别
瞬态:瞬间的一个状态,电路(系统)正常启动后,人为给电路一个激励信号或者是外部的干扰信号对电路施加的影响等等,电路(系统)都会在一定时间内作出相应的响应,这个在一定时间内作出的响应即电路的瞬态响应过程。像在电源电路中,就要求其各瞬态响应(保护功能、负载)要越快越好...
暂态:暂时的一个状态,从电路(系统)启动后 到 最后的稳定状态 之间的这个过程......
Ⅸ 什么是暂态电路
RLC电路的暂态过程就是当电源接通或断开的瞬间,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非稳定的变化过程,即形成电路充电或放电的瞬间变化过程。这瞬态变化快慢是由电路内各元件量值和特性决定的,描述瞬态变化快慢的特性参数就是放电电路的时间常量或半衰期。
暂态过程一般时间很短,但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却很重要。某些电气设备由于开关操作所引起的暂态过程,可能出现比稳态时大数倍至数十倍的电压或电流,从而威胁电气设备和人身安全,因此在设计中要考虑到暂态过程的影响。另外,在电子电路中,暂态过程往往又有各种巧妙的应用。
(9)电路的暂态过程扩展阅读
通常,根据引起机电暂态过程的干扰的大小程度和过程的进行情况,可以把机电暂态过程概括地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指由于大的干扰(如短路和短路切除等)所引起的大幅度的功率、电流和电压等的变化,而同时机组转速却变化不大(相对的说)的过程。这种类型,一般称为“动态稳定”。其实,准确同步和发电机转子围绕同步转速呈较大幅度的摆动等过程,也属于这类范畴。
第二种类型,是指系统中出现极其微小的扰动、机组转子对它的稳定的运行位置稍有偏移、功率、电流、电压特别是机组转速仅有非常微小变化的情况而说的。所谓“静态稳定”问题,就是这种类型。系统中机组的微小振荡或摆动、自动调节装置在正常情况下工作性能的研究和它在系统中稳定工作条件的确立,也属于这类范畴。
第三种类型,是指功率变化大、转速变化也大的情况而说的,像机组的起动和制动,系统中同步机的异步运行、再同步、自同步以及非同步重合闸等,都属于这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