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器电路 > 米世界电路

米世界电路

发布时间:2021-02-21 07:05:46

1. 电子科大模拟电路哪个老师好啊

钟健!人绝对的好!只要你不是特别差 基本都能过的。吴远明名气要大些,但是人比较苛刻。选他的课就必须天天认真听讲咯~

2. 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分析,深入浅出,多谢,分可加!多谢!!!!

一般是把电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单片机处理好后再变成电信号输出回,说白了就是数模/模数答(AD/DA).
模拟电路模拟电路(Analog Circuit):处理模拟信号的电子电路 模拟信号:时间和幅度都连续的信号(连续的含义是在某以取值范围那可以取无穷多个数值)。用数字信号完成对数字量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电路称为数字电路,或数字系统。由于它具有逻辑运算和逻辑处理功能,所以又称数字逻辑电路。
传感器: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3. 世界第一个电子芯片是谁发明的

杰克·基尔比。

集成电路对于离散晶体管有两个主要优势:成本和性能。成本低是由于芯片把所有的组件通过照相平版技术,作为一个单位印刷,而不是在一个时间只制作一个晶体管。

性能高是由于组件快速开关,消耗更低能量,因为组件很小且彼此靠近。2006年,芯片面积从几平方毫米到350 mm²,每mm²可以达到一百万个晶体管。

第一个集成电路雏形是由杰克·基尔比于1958年完成的,其中包括一个双极性晶体管,三个电阻和一个电容器。

(3)米世界电路扩展阅读:

最先进的集成电路是微处理器或多核处理器的核心,可以控制计算机到手机到数字微波炉的一切。虽然设计开发一个复杂集成电路的成本非常高,但是当分散到通常以百万计的产品上,每个集成电路的成本最小化。集成电路的性能很高,因为小尺寸带来短路径,使得低功率逻辑电路可以在快速开关速度应用。

这些年来,集成电路持续向更小的外型尺寸发展,使得每个芯片可以封装更多的电路。这样增加了每单位面积容量,可以降低成本和增加功能,见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数量,每1.5年增加一倍。

总之,随着外形尺寸缩小,几乎所有的指标改善了,单位成本和开关功率消耗下降,速度提高。但是,集成纳米级别设备的IC也存在问题,主要是泄漏电流。因此,对于最终用户的速度和功率消耗增加非常明显,制造商面临使用更好几何学的尖锐挑战。

4. 为什么我国的电路频率是50hz

为什么我国的电源是采用50Hz的,而外国有的国家采用60Hz的电源?我国在制定此标准时是依据什么呢?50Hz和60Hz电源的优点、缺点在哪里?两者对负载的功率有没有影响?另外,机场和飞机上又为什么采用400Hz的电源?

其实50H和60HZ的区别不是很大,没有实质性的问题。不过是发电机的转速略有差别。选择50HZ或60HZ,在一个国家里,总得一致。

应当引起人们关注的倒是,为什么要采用50HZ或60HZ,而不是更高或更低。

在电气系统里,频率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要素,并不是随意确定的。

这一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涉及的方面比较多,从原理上追朔,应当从麦克斯韦发现了经典电磁理论、赫兹为麦克斯韦的理论添上了至关重要的一笔、法拉第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世界上第一台电磁感应发电机、英国工程师瓦特金首先制出了电动机,法国人皮克希制成了发电机、西门子发现了发电机的原理,发明了发电机,这是发电机领域的第一例实际应用等说起。

此后人们发现总结出来的定理为,周期性地改变方向的电流叫做交流电,电流发生1个周期性变化的时间叫做周期,每秒电流发生变化的次数做频率,单位是赫兹(为了纪念赫兹的贡献)。交流电的频率为50(60)赫,电流方向每秒钟发生50(60)个周期性的变化,每秒改变的次数为100(120)次。

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基本原理制成的。如果将电动机线圈两端加两个铜制滑环及分别与滑环接触的两个电刷就成为交流发电机(原理)。发电机是实现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需要原动机拖动。

频率大小的确定与发电机、电动机及变压器等的构造、材料等有关。

50赫的两极发电机的同步转速是3000转/分,而如果频率上升一倍达到100赫,那么同步转速将会是6000转/分。如此高的速度将会给发电机的制造带来很多问题,特别是转子表面的线速度太高,必将大大限制容量的增加。另外,从使用角度看,频率过高,使得电抗增加,电磁损耗大,加剧了无功的数量。譬如以三相电机为例,其电流大大下降,输出功率及转矩也大大下降,实在没有益处。另外,如果采用较低的频率譬如30赫,变压效率低,那么将不利于交流电的变压和传输。

现代电力系统的频率即电力系统中的同步发电机产生的正弦基波电压的频率。频率是整个电力系统统一的运行参数,一个电力系统只有一个频率。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欧洲国家电力系统的额定频率为50Hz。美洲地区多数是60Hz。大多数国家规定频率偏差±0.1~0.3Hz之间。在我国,300万kW以上的电力系统频率偏差规定不得超过±0.2Hz;而300万kW以下的小电力系统的频率偏差规定不得超过±0.5Hz。由于大机组的运行对电力系统频率偏差要求比较严格,因此有些国家对电力系统故障运行方式的频率偏差也作了规定,一般规定在±0.5~±1Hz之间。超过允许的频率偏差,大机组将跳闸,这不利于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电力系统内,发电机发出的功率与用电设备及送电设备消耗的功率不平衡,将引起电力系统频率变化。当系统负荷超过或低于发电厂的出力时,系统频率就要降低或升高,发电厂出力的变化同样也将引起系统频率变化。

另外,我国电网的频率变化范围是±1Hz。因为频率调节惯量较大,范围小容易引起电网振荡,作过温控或恒压的人应该理解。在大网并网前,兰州地区的电网频率在50.5Hz以上,上海地区在49.5Hz左右。现在的大网并网有利于电网频率及电压稳定。

载波频率越高,正弦波型越好,电机绕组的谐波越少。但是辐射干扰能量提高,干扰周边电气设备。

5. 电路深度解惑,电路,电学.特斯拉线圈

只给出实物图是不行的,因为我们难以根据实物图看清楚电路的结构。

请给出具体的电路图以及主要元件的参数,比如线圈是如何绕制的、初次级匝数、是否有铁芯(磁芯)?这样才好帮你把关。

而且实话实说,你这一堆东西接的乱七八糟的,看着头疼啊。为什么搞这么多鳄鱼夹呢?现在网上随便拍几块洞洞板,用电烙铁焊一下很简单的。像你这样接电路,不仅乱、容易导致短路或接触不良,还会因分布参数太大影响电路的高频稳定性

你提供的电路确实不算完整,因此看起来令人困惑,后来仔细看了一下,看懂了。下面评价一下这个电路,如图:

来来来,你告诉我,下列知识,哪一个不是所谓的电子专业人士应该烂熟于心的:

1、三极管β值和工作频率的乘积,等于三极管共发射极极限工作频率。实际工作频率越高,β值越小。所谓β=250之类的说法,仅仅针对于低频以及直流工作环境。

2、空心电感计算公式;方波周期、占空比以及高低电平持续时间的计算;电感工作在开关电路中峰值电流的计算公式 Im=U△t/L。

3、空心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磁场的相似性、周边磁感线的分布。

4、工作在正反馈开关(斩波)状态的三极管驱动电流值的设计------βIb>Icm。

5、此类电路的初级线圈电感量的取值原则------既要满足工作频率下峰值电流要求,也要能提供足够功率输送。如何平衡电感量、工作频率、峰值电流和输送功率的取值?

6、此类电路的变压器(无论有无磁芯,初次级间存在一定的互感就可视为变压器),有正激和反激两类工作模式,正常情况下应按反激型来设计。而工作模式还有连续模式和断续模式两种。不要告诉我,一个所谓的专业人士,连正激和反激、连续模式和断续模式都没听说过。。。。。。

7、高频电路,分布参数对电路工作的状态有巨大影响,对于微亨级、兆赫级振荡,一堆数厘米长的电线和鳄鱼夹带来的分布参数,对振荡的稳定性有没有影响?影响有多大?

8、多大的放电气隙需要多高的击穿电压?假设拉弧空气间隙为1mm(再大的间隙此类电路怕是产生不了足够高的电压),一般空气干燥的情况下,需要3kV的击穿电压,你这个原始设计能否提供如此高的电压,有过计算论证吗?如果拉弧气隙远超1mm,需要多高的电压,想过没有?就按照1mm计算好了,空载3kV击穿后电压跌落至500V、电弧电流按照10mA算,放电功率高达5W,而原始电路设计的松散耦合状态,能量传输效率必然很低,初级消耗的电功率必然远大于5W,8050吃得消?12A1A的电源吃得消?还有,就算能提供空载3kV的输出,次级线圈的匝数需要多少?别人用400匝,你就用400匝?此时8050将承受多高的尖峰电压?其25V的BVceo吃得消?

9、找一个电蚊拍,拆开看看人家的电路是怎样设计的,和你这个所谓的“特斯拉线圈”无论原理还是用途,本质上有何区别?------一个用来电蚊蝇有实用价值,一个无非为了满足好奇心或者装逼而已。

10、高频开关电源、传统CRT电视机高压包的变压器,都是有磁芯的。不用磁芯仅仅依靠高频就能实现紧密耦合?早年全世界数百亿台CRT显示器和数千亿开关电源,如果都省略磁芯,会节约多少成本?工程师都是傻子,不懂得省略磁芯?

11、工作在开关状态的场效应管,虽然是电压驱动,但由于输入电容Cgs的存在,也是需要一定电流的,否则会导致开关不良功耗剧增。驱动电流如何计算?

12、趋肤效应听说过?怎么降低这种效应的影响?MJE13005用过?EI磁性功率和磁芯横截面积的关系懂?原副线圈间耦合系数这个概念听说过?耦合系数的定义?

……

……

你告诉我,能瞬间想得到、说出上述这么多专业知识的,真业余吗?

看得出,你是专业的,专业人士用一大堆鳄鱼夹弄了几个月不成功?

当一个如此简单的电路鼓捣几个月都不成功,要不要怀疑一下原始设计的合理性?要不要反思一下自己制作中的不足和错误?要不要进行理论验证和计算分析,要不要改进一下?还是牛角尖一直钻下去?要不要虚心听听别人的意见然后尝试一下?

不要觉得自己在网上回答过几百上千道关于电子类的题目就觉得自己专业了。电子技术包罗万象,搞数电的不见得模电厉害,模电厉害的可能数电一知半解,理论教学很牛逼的实践能力差的人有很多,自认动手能力强的人很多理论知识很匮乏。任何时候都要谦虚好学、热爱钻研,而非钻牛角尖认死理不懂得变通。

6. 比较专业的解释一下高频模拟电路,低频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

首先关于数电和模电:先一句话概括模电 就是处理模拟信号的电路,数电 就是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

由自然界 产生的信号 ,基本是模拟信号(比如我们听到一段声音,看到的一段图像),他是时变信号,这种信号在他的度量连续范围内,可以取得 任意值。

而数字信号也是时变信号,但他在任意时刻只呈现两种离散值(可以定义为"0"和"1",,或者"真"和"假",或者"开","关"等等任意定义)中的 一个值!
然而数字系统的原始输入并不是刚好是 0,1或者 真、假 这样的逻辑输入。而是把真实模拟信号量化。也就是规定一定范围的信号为“0”,规定一段信号的范围为“1”,即 称为划定了门限。
这样把模拟量转化成逻辑量,按一定编码规则记录了真实的模拟信息。
所以数字电路电路的本质其实就是 开关电路 因为用 开和关 就可以表示两个逻辑信号。数电的最基本器件——门电路,就是由开关电路组成的。

所以数电与模电相比的主要优势在:
1.数字系统更易于设计:因为开关电路不必考虑 精确的电流电压大小值,只考虑高低也就是范围。
2.精度高,抗干扰性强:信号数字化保存之后,精度不会损失。比真实模拟信号好保存。
3.可编程性好:模拟电路也可编程,但不用想也知道会多复杂。。。
4.集成度更高:开关电路比 千遍万化的模拟电路更容易集成化,没有那么多电容、电感等元件 ,主要有 CMOS晶体管组成,集成成本低。易于保存。

同样数电有明显缺点:
1.现实世界 主要是模拟量;
2.处理数字信号花费时间:要采样、量化、编码。。。。

经过以上分析已经能够发现一个问题了,那就是
一个数字系统输入是真实模拟信号,同样人在接受数字系统的输出信号 也只能识别经过解码还原出来模拟的信号。
其实这输入和输出的模拟信号也不是真正的原始真实世界的信号 是必须经过加工,处理了的模拟信号。简单说模拟信号也必须满足一定条件才能 进行数模 、模数转换。
所以事实证明 不管数字电路如何先进 ,模拟电路的作用很难,甚至不可能被相应的数字电路所替代!

关于高频和低频:
首先电路设计的高频和无线电通信里划分的那个高频电磁波(HF波段)是两码事!
为什么电路里要分高频,低频? 因为:

1.高频时半导体元件元件特性会与低频时候发生改变:高频信号下,半导体的PN结形成空间电荷区里,空间电荷因为PN结外加电压变化而快速变化,引起充放电效应明显, 即产生了在低频下可忽视的PN结电容效应,直接导致电路发生了改变,低频电路的晶体管电路模型不再适用。
2.在高频时候,电子元件产生的噪声影响会加剧。高频和低频时的噪声类型也不同。模拟电路里噪声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3.高频产生的电共振效应,即谐振现象,引出了有别于低频的电路设计方式。
4.元件寄生效应:类似PN结电容效应那样 频率搞到一定程度导线之间,导线和电路板之间,以及各元件之间,也会引起电容效应。同时高频产生磁场效应,使得 导线自身、各元件自身会产生寄生电感效应。
5.趋肤效应:当通过导体的电流频率升高,产生交变磁场,由洛伦茨作用产生了阻碍电流变化的感应电场,有磁场分布关系可以知道这个感应电场在导体中心最强,而趋于导体表面减弱。这导致了高频时导体电流只能在导体表面传播,交流电阻变大。
6.高频辐射效应:频率高到一定程度 由于能量辐射到空气中,电流减小,相当于高频电阻增加。

那么究竟什么是高频呢?电路里高于音频(20k)就是高频,他的上限是个什么范围呢?其实他没有确定的范围!
一种看法是 只要还能用集总参数,即 电“路”的方法来分析电路就仍然是高频。
也就是说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我们知道当电路的几何尺寸与信号的波长长度相当时
传统电路的集总参数电路定律(如欧姆定律等)就不再适用了,这时候要用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方法来分析电路。

但是,假如:对于 频率 3GHZ 的微波信号 (波长 = 光速/频率),波长为10毫米 。
如果把电路几何尺寸做的非常小,电路集成在不到10毫米的基片上 ,
使得电路几何尺寸任然可以远小于信号波长
那么我们仍然可以用 “路”的方法来分析电路。

所以"高频"在电路里是个模糊概念。

至于数字电路里 我已经揭示了 数字电路本质是开关电路 ,我们不用频率高低来划分,而用 开关 的速度来划分,即常听到 “高速、低速”数字电路的说法了。
但事实上高速数字电路与模拟高频电路确实存在知识的交叉点。

以上OVER!

补充问题回答:频率当然是电路所处理的信号频率了(电路里信号可以是电压也可以是电流形式,甚至电磁波的形式,具体看什么样的电路啦)

总之电路设计的高频就是20khz以上的信号,至于上限范围是没有确定义,是相对的概念,所以高频的范围很大的。

无线电波里高频 商业划分的 HF波段: 3M-30M HZ 的电磁波

7. 集成电路是什么

一块集成电路,小的只有一二平方毫米,大的不过以平方厘米计。这种小芯片却以其信息含量大、发展迅捷和渗透力强,成为当今信息技术的核心和本世纪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产品。在它问世之初,人们根本没有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小东西,竟会引发一场真正的信息革命。

1948年6月30日,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时隔十年,1958年,美国人基尔比,用硅材料做了三个电阻,一个硅功率晶体管,另用涂敷金属的方法,做了一个电容器。再把它们用很细的金属丝连接起来,安装在一块很小的锗半导体片上。这一发明,为以后日渐精密的集成电路奠定了基础。

从第一块集成电路诞生以来,集成电路平均每三年更新一代,集成度则提高四倍。与此相伴的,是以集成电路为主要元件的其它电子产品,体积相应大大缩减,成本不断降低,从而得到更广泛地普及。

IBM公司新近推出的一种便携式电脑,兼有大哥大和电脑笔记本功能,重量却只有510克。照此下去,不远的将来,钢笔式大哥大、袖珍收音机般的电脑,完全可以实现。

最有希望的新技术,是“纳米技术”。研究如何应用原子、分子现象及其结构信息的高技术。这一技术将把大规模集成电路线条宽度从微米级降到纳米量度,制造出高密度的存储器,并用此制出“纳米计算机”。

8. 求简单的手机无线充电器电路图或原理图和原理分析

1、电磁感应式

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

2、磁场共振

由能量发送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组成,当两个装置调整到相同频率,或者说在一个特定的频率上共振,它们就可以交换彼此的能量,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物理教授Marin Soljacic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该技术点亮了两米外的一盏60瓦灯泡,并将其取名为WiTricity。

该实验中使用的线圈直径达到50cm,还无法实现商用化,如果要缩小线圈尺寸,接收功率自然也会下降。

3、无线电波式

这是发展较为成熟的技术,类似于早期使用的矿石收音机,主要有微波发射装置和微波接收装置组成,可以捕捉到从墙壁弹回的无线电波能量,在随负载作出调整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直流电压。此种方式只需一个安装在墙身插头的发送器,以及可以安装在任何低电压产品的“蚊型”接收器。



(8)米世界电路扩展阅读

无线手机无线充电器技术参数

输入工作电压:交流110V~240V;接收输入电压:4.2V;接收电流:180mA;充电时间:在机充4-5小时,电池直接放板上充3-4小时。

功能及特点

1、采用了优异先进的识别控制技术,能够微耗待机、电池充饱自动关机、自动饱和指示,无接收器自动停止工作等全部智能化无线控制功能。

2、使用简单、方便,不需更改手机内部器件,不需外置适配器(影响手机外观),只需配上用户相应机型的无线充电电池便可工作。

9. 手机无线充电器 求电路图和原理!

手机无线充是比较新颖的充电方式,其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将普通的变压器主次级分开来达到无线的目的。当然,无线充的工作平率比较高,甚至可以抛弃铁心直接线圈之间就可以达到能量传递的作用。图纸到是有不少,不过不会发图片,给你讲个最简单的无线充。普通的555时基电路频率设计成1.8KM待用,用0.8的漆包线在直径5毫米的圆柱体上绕11圈9层脱胎制作两个备用,电源使用19V开关电源(记住,一定要开关电源),制作一个充电电路(自己随意了,我是用原手机万能充将输入去掉改造的)。将其中一个自绕的线圈接在充电电路中,555输出脚(第三脚)接一输出管(自己随意了,但是要高频功率管)输出管链接自绕线圈,将连接好的两个线圈靠近(大概1厘米左右就有很充足的充电电流了)接通电源即可无线充的了!此电路效率很低,因为只有半波峰高频所以损耗比较大,不过原理相当简单,很容易制作。改进版只需将一块555改成567双时基集成电路就可以做成全玄波无线充了,效率会高很多,不过最根本的损耗却解决不了!一般商业化的产品也存在这样的缺陷,所以我个人认为无线充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比如距离,日本一些科研机构已经研制出15--20厘米的无线充,但是损耗还是无法解决。老美已经利用相控微波来解决距离问题,主要的损耗问题他们认为可以利用群接受的方法来抵消,不过貌似还是没有解决,不过老美的远距离微波送电却达到了惊人的147公里无线相对低损送电,一座500千瓦的无线微波送电站可以向远在140公里的地方(绝对环境,空间站)利用117个接受装置成功的得到了497千瓦的电能。

10. 模拟电路工程师,将来的前景有么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前景很大。现在电子电器越来越多,在开发过程中少不了都要运用到电路的模拟和仿真,所以这个行业应该是可以的!

阅读全文

与米世界电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道路维修售后服务承诺保障 浏览:558
卷材防水搭接部位是什么 浏览:671
家居外貌控 浏览:139
金华龙腾家居 浏览:749
坡屋面防水选用什么材料 浏览:138
木头门贴什么防水 浏览:945
显卡返厂维修后保修多久 浏览:801
怎么去除新家具的胶味 浏览:927
汽车售后维修流程 浏览:322
宝安哪里有二手家电市场 浏览:588
沃尔沃卡车全国维修点 浏览:745
国家电网考试怎么分类 浏览:242
奶奶衣柜怎么翻新 浏览:684
24v迷你电动车充电器维修 浏览:974
劳力士售后维修福五中心 浏览:598
如何维修超声波清洗机发生器故障 浏览:723
荔湾区电器维修点 浏览:517
实木拼花家具怎么去跟客户讲 浏览:291
cav维修点 浏览:585
家具厂女孩怎么样 浏览: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