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图示电路原已处于稳态.试用三要素法求开关 S 闭合后的Uc和Ur谢谢
t=0_ 时,Uc(0_)=UR2=Us*R2/(R1+R2+R3);Ur(0_)=Us*R3/(R1+R2+R3);
Uc(0+)=Uc(0_);Ur(t) = -Uc(t);
t=∞ 时,Uc(∞)=0;τ =C*(R2//R3);
代入全响应公式即可
显然的,开关闭合后R2和R3的两端是回两两连接,这就是并答联关系,也因为开关闭合后的短路作用,Us和R1自成回路,Uc和R2//R3自成回路,两个回路的电流各自独立互不影响;
❷ 电路原处于稳态,t=0时开关K闭合,求t>0时i(t)
按三要素法则 t = 0 时,电流源被短路,右边就没了电流流过,所以 IL(0)= 0; t = ∞ 时,电路已版是稳态权, IL*R2 = I2*R3,IL + I2 = Is = 0.9A 则: IL( ∞ ) = Is*R3/(R2+R3);时间长数 T = L/(R2+R3);然后,代入全响应公式就是了;
❸ 电力系统稳态和暂态各指的是什么(请详细点)
稳态和暂态,是由于电路中有电磁振荡。首先一定是交流电路,暂态分析是指电回路接通瞬间,由于答电压跳变,会使电路原本状态发生改变,由0-时的状态变为0+时的状态,在这瞬间的改变是暂态分析的范围。在0+之后,电路中的电压电流会随着时间变化,其变化方式由电路元件决定,当满足一定条件时,时间足够长后,电路中的电压电流会趋近于稳定,这时的分析就是稳态分析了。
❹ 图中,开关原在闭合位置,电路为稳态。t=0开关打开。求t>0时,电感的电流iL
解:t=0-时,开关闭合,电感充满磁场能,相当于短路。
Uab=60×(20∥20)/(20∥20+10)=30(V)。
所以:iL(0-)=Uab/20=30/20=1.5(A)。
t=0+时,根据换路定理,iL(0+)=iL(0-)=1.5A。
t=∞时,电感再次相当于短路。iL(∞)=60/(20+10)=2(A)。
将电压源短路,从电感断开处求得电路等效电阻:R=20+10=30Ω。
所以电路的时间常数:τ=L/R=0.3/30=0.01(s)。
根据三要素法:f(t)=f(∞)+[f(0+)-f(∞)]e^(-t/τ)。
所以:iL(t)=2+(1.5-2)e^(-t/0.01)=2-0.5e^(-100t) (A)。
❺ 电路如图所示,原处于稳态,t=0时开关由1闭合到2。试求t≥0后的电压u(t)
t<0,L短路制,u(0-)=6x(6并3并6)=9v,u(0-)=u(0+)=9v,
t=∞ ,L短路,u(∞)=12x(3并6)/[6+(3并6)]=3v,
t>0,Ro=3+(6并6)=5Ω,τ=L/Ro=3/5 s,
u(t)=u(∞)+[u(0+)-u(∞)e^(-t/τ)=3-6e^(-5t/3) v。
❻ 图示电路原以处于稳态,在t=0时闭合开关S,求闭合后的uc(t)
可以使用来三参数法计算,比较源简单。
电容器初始电压
Uc(0) = 1mA*20kΩ - 10V
=10V
开关S闭合后,电容器上电压为
Uc(∞) = 1mA*[10k//(10k+20k)]*20k/(10k+20k) -10V
=-5V
此时电路的时间常数为
τ =(10k+10k)//20k*10μ
=100ms
=0.1s
所以,S闭合后,电容器两端电压为
Uc(t) = Uc(∞)+[Uc(0)-Uc(∞)]e^(-t/τ)
= -5+[10-(-5)]e^(-t/0.1)
=-5+15e^(-10t) (V)
❼ 图示电路原已处于稳态,t=0时开关s闭合,求iL(0+),uL(0+)
^^^iL(0)=3A,自iL(∞)=20/10+3=5A,τ=L/R=1/[10//(5+5)]=0.2 S,
iL(t)=5+(3-5)e^-t/τ=5-2e^-5t A
uL(t)=LdiL/dt=10e^-5t V
将t=0代入,uL(0)=10V
❽ 计算题: 图示电路原处于稳态。若t=0时将开关S由位置1打向位置2,且在t=5秒时再将开关S由位置
三要素法的式子记不太清了,好像是f(t)=f(inf)+(f(0)-f(inf))*exp(-t/tao),你自己翻一下书肯定找得到的。反正三要素就是初值、稳态值和时间常数。也就是说只要求出这三个东西就解决问题了。
首先t=0时第一个过程,Uc初值显然是-100V,开关打到2那么稳态值是100V,时间常数R*C,这样求出3个要素套公式就得到了t=0-5s的电压波形,把t=5带入到式子里,得到Uc1,那么这个Uc1就是第二个过程的初值,开关又回到1那么稳态值是-100V,时间常数R*C,又得到了3个要素,继续套公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