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打算买个碳金500W电源内部的DC-DC的电路有什么作用
由于使用了DC2DC输出设计,碳金500W在交叉负载中的表现十分理想,没有一路电压偏离超标的,重视稳定性的用户最看重这点 运行起来格外平稳。
㈡ 请问这个是什么对应的电路图符号引脚分别表示什么
这个是精密可调电位器。
用于分压的可变电阻器。在裸露的电阻体上,紧压着一至两个可移金属触点。触点位置确定电阻体任一端与触点间的阻值。按材料分线绕、炭膜、实芯式电位器;按输出与输入电压比与旋转角度的关系分直线式电位器(呈线性关系)、函数电位器(呈曲线关系)。主要参数为阻值、容差、额定功率。广泛用于电子设备,在音响和接收机中作音量控制用。
电位器是一种可调的电子元件。它是由一个电阻体和一个转动或滑动系统组成。
当电阻体的两个固定触电之间外加一个电压时,通过转动或滑动系统改变触点在电阻体上的位置,在动触点与固定触点之间便可得到一个与动触点位置成一定关系的电压。 它大多是用作分压器,这是电位器是一个四端元件。电位器基本上就是滑动变阻器,有几种样式,一般用在音箱音量开关和激光头功率大小调节 电位器是一种可调的电子元件。它是由一个电阻体和一个转动或滑动系统组成。当电阻体的两个固定触电之间外加一个电压时,通过转动或滑动系统改变触点在电阻体上的位置,在动触点与固定触点之间便可得到一个与动触点位置成一定关系的电压。
初中电学实验中常用的滑动变阻器就是一种常见的线绕电位器。
电位器的作用
电位器的作用——调节电压(含直流电压与信号电压)和电流的大小。
电位器的结构特点
电位器的结构特点——电位器的电阻体有两个固定端,通过手动调节转轴或滑柄,改变动触点在电阻体上的位置,则改变了动触点与任一个固定端之间的电阻值,从而改变了电压与电流的大小。
微调电位器
片状微调电位器
片状微调电位器又称为片状半可调电阻器,是一种常用的调整元件,在电子电路中主要用于频率、放大增益、确定分压比或基准电压的调整等。它们的主要特性参数见表。
电位器的其他特性参数:
1、符合度
符合度又叫符合性,它是指电位器的实际输出函数特性和所要求的理论函数特性之间的符合程度。它用实际特性和理论特性之间的最大偏差对外加总电压的百分数表示,可以代表电位器的精度。
2、分辨力
分辨力决定于电位器的理论精度。对于线绕电位器和线性电位器来说,分辨力是用动触点在绕组上每移动一匝所引起的电阻变化量与总电阻的百分比表示。对于具有函数特性的电位器来说,由于绕组上每一匝的电阻不同,故分辨力是个变量。此时,电位器的分辨力一般是指函数特性曲线上斜率最大一段的平均分辨力。
3、滑动噪声
滑动噪声是电位器特有的噪声。在改变电阻值时,由于电位器电阻分配不当、转动系统配合不当以及电位器存在接触电阻等原因,会使动触点在电阻体表面移动时,输出端除有有用信号外,还伴有随着信号起伏不定的噪声。
对于线绕电位器来说,除了上述的动触点与绕组之目的接触噪声外,还有分辨力噪声和短接噪声。分辨力噪声是由电阻变化的阶梯性所引起的,而短接噪声则是当动触点在绕组上移动而短接相邻线匝时产生的,它与流过绕组的电流、线匝的电阻以及动触点与绕组间的接触电阻成正比。
4、电位器的机械寿命
电位器的机械寿命也称磨损寿命,常用机械耐久性表示。机械耐久性是指电位器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动触点可靠运动的总次数,常用 "周"表示。机械寿命与电位器的种类、结构、材料及制作工艺有关,差异相当大。
除了上述的特性参数外,电位器还有额定功率、阻值允许偏差、最大工作电压、额定工作电压、绝缘电压、温度参数、噪声电动势及高频特性等参数,这些参数的意义与电阻器相应特性参数的意义相同。
旋转电位器使用注意事项
1. 电位器之电阻体大多采用多碳酸类的合成树脂制成,应避免与以下物品接触:氨水,其它胺类,碱水溶液,芳香族碳氢化合物,酮类,脂类的碳氢化合物,强烈化学品(酸碱值过高)等,否则会影响其性能。
2. 电位器之端子在焊接时应避免使用水容性助焊剂,否则将助长金属氧化与材料发霉;避免使用劣质焊剂,焊锡不良可能造成上锡困难,导致接触不良或者断路。
3. 电位器之端子在焊接时若焊接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对电位器的损坏。插脚式端子焊接时应在235℃±5℃,3秒钟内完成,焊接应离电位器本体1.5MM以上,焊接时勿使用焊锡流穿线路板;焊线式端子焊接时应在350℃±10℃,3秒钟内完成。且端子应避免重压,否则易造成接触不良。
4、焊接时,松香(助焊剂)进入印刷机板之高度调整恰当,应避免助焊剂侵入电位器内部,否则将造成电刷与电阻体接触不良,产生INT,杂音不良现象。
5、 电位器最好应用于电压调整结构,且接线方式宜选择“1”脚接地;应避免使用电流调整式结构,因为电阻与接触片间的接触电阻不利于大电流的通过。
6、电位器表面应避免结露或有水滴存在,避免在潮湿地方使用,以防止绝缘劣化或造成短路。
7、安装“旋转型”电位器在固定螺母时,强度不宜过紧(一般紧固扭力最大宜在7KGF.CM),以避免破坏螺牙或转动不良等; 安装“铁壳直滑式”电位器时,避免使用过长螺钉,否则有可能妨碍滑柄的运动,甚至直接损坏电位器本身。
8、在电位器套上旋钮的过程中,所用推力不能过大(不能超过《规格书》中轴的推拉力的参数指标),否则将可能造成对电位器的损坏。
9、电位器回转操作力(旋转或滑动)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轻,随温度降低而变紧。若电位器在低温环境下使用时需说明,以便采用特制的耐低温油脂。
10 、电位器的轴或滑柄使用设计时应尽量越短越好。轴或滑柄长度越短手感越好且稳定。反之越长晃动越大,手感易发生变化。
11、电位器碳膜的功率能承受周围的温度为70℃,当使用温度高于70℃时可能会丧失其功率。
㈢ 如何制作一个完整电路版
一、蜡纸腐蚀法
1、制作敷铜板
按照印版图的尺寸裁切敷铜板,使其与实际电路图的大小一致,并使敷铜板保持清洁。
2、将电路印在敷铜板上
将蜡纸平铺在钢板上,用笔将印版图按照1:1的比例刻在蜡纸上,将蜡纸上的印版图根据电路板尺寸剪裁,并将其平放在敷铜板上。用少量油漆与滑石粉调成稀稠合适的材料,用毛刷蘸取印调好的材料,均匀地涂蜡纸上,反复几遍,即可将电路印在印制板上(敷铜板)。
注:可反复使用,适用于少量PCB板制作。
3、腐蚀敷铜板
将敷铜板放入三氯化铁液体中腐蚀。
4、清洗印制板
将腐蚀好的印制板反复用水清洗。用香蕉水擦掉油漆,再清洗几次,使印制板清洁,不留腐蚀液。抹上一层松香溶液待干后钻孔。
二、胶带腐蚀法
此法是用预先制好的类似不干胶材料制成的各种符号(点、圆盘等)贴在电路板上。
1、绘制印版图
用点表示焊盘,线路用单线表示,保证位置、尺寸准确。
2、制作敷铜板
按照印版图的尺寸裁切敷铜板,并使敷铜板铜箔面保持清洁。
3、将印版图印在敷铜板上
首先,可用复写纸将印版图复制在敷铜板上,根据所用元器件的实际大小粘贴不同内外径的焊盘(即印刷电路板上用来焊接电子元器件的圆孔);其次,根据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决定采用不同宽度的胶带(大电流采用宽胶带,小电流窄胶带即可),按照印版图将胶带粘贴在敷铜板上(代表电路中元器件之间的连线);用软一点的小锤,如光滑的橡胶、塑料等敲打图贴,使之与铜箔充分粘连。重点敲击线条转弯处、搭接处。天冷时,最好用取暖器使表面加温以加强粘连效果。
注:焊盘规格:D373(外径:2.79毫米,内径:0.79毫米),D266(外径:2.00,内径:0.80),D237(外径:3.50,内径:1.50)等几种,最好购买纸基材料做的(黑色),塑基(红色)材料尽量不用。胶带常用规格有0.3、0.9 、1.8、 2.3、 3.7等几种,单位均为毫米。
4、腐蚀、清洗敷铜板
将粘有胶带的敷铜板放入三氯化铁液体中腐蚀。腐蚀完后应及时取出用水冲洗干净。
在焊盘处用钻头打孔,用细砂纸打亮铜箔,再涂上松香酒精溶液,凉干则制作完毕了。
三、激光打印法
传统的印刷电路板制作方法皆采用抗腐蚀材料(如胶带、蜡纸等)粘在敷铜板表面以代表电路连线,然后用腐蚀液将敷铜板上不需要的铜片腐蚀掉。一般的工业用法是采用丝网印刷,或者照相法。
这里介绍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PCB制作方法,只需使用一台旧激光打印机,一个家用电熨斗和一张热转印纸,就可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一块印刷电路板的制作。
这一方法是基于热转移原理,激光打印机墨盒的碳粉中含有黑色塑料微粒,在打印机硒鼓静电的吸引下,在硒鼓上形成高精度的图形和文字(印版图),当静电消失后,高精度的图形和文字便转移到打印纸上,这里使用的是经过特殊处理的热转印纸,具有耐高温不粘连的特性。
当温度达到180度时,在高温和压力的作用下,热转印纸对融化的墨粉吸附力急剧下降,使融化的墨粉完全吸附在敷铜板上,敷铜板冷却后,形成紧固的有图形的保护层,经过腐蚀后,印刷电路板便制作成功了。
这种方法制作精度高,成本低。制作一块110mmx170mm单面电路板的制板费仅相当于半张热转印纸的成本(0.5~0.75元)。
具体制作过程如下:
1、打印印版图
用激光打印机将画好的印版图打印在热转印纸上,注意在打印前后,不要用手或其他东西碰热转印纸上的印版图位置。
2、将电路印在敷铜板上
将热转印纸的印有印版图部分剪下,四边留些空白,面朝下覆盖在平坦、干净的敷铜板上(可用砂纸打磨敷铜板),用家用电熨斗(非蒸汽式)熨烫贴有热转印纸的敷铜板,可多烫几次,使融化的墨粉完全吸附在敷铜板上。
3、揭去热转印纸
有两种方法:湿揭法和干揭法。
湿揭法:将贴有热转印纸的敷铜板放入热水中浸泡5-10分钟,可揭去一层热转印纸,再泡10多分钟,再揭去热转印纸,如板上粘有剩余的纸,可用牙刷或拇指擦去。
干揭法:敷铜板冷却后揭去热转印纸。
4、腐蚀、清洗敷铜板
将揭去热转印纸的敷铜板放入三氯化铁液体中腐蚀,腐蚀完后取出用“Laquer Thinner”(一种稀释剂)冲洗,并用纸巾迅速擦去墨粉,印刷电路板便制作成功了。
小技巧: 建议使用惠普(HP)打印机和硒鼓,质量较好。
打印纸可选用喷墨打印机用来打印相片的相片纸,绘图纸等,请自行试验选定最合适的纸张。
熨烫时,最好将熨斗覆盖整个敷铜板上的电路部分,用力熨烫纸的背面至少1.5分钟,可站在高处熨烫。当印版图透过纸张显现出来时,说明印版图已经印在敷铜板上了。
如果在擦去打印纸的同时,将一些墨粉也擦掉了,用防腐材料填上即可。
也可使用照片过塑机代替熨斗。将打印好的热转印纸覆盖在敷铜板上,送入照片过塑机(调到180.5~200℃)来回压几次,使融化的墨粉完全吸附在敷铜板上。
四、即时贴腐蚀法
将即时贴(或包装用的宽透明胶带)粘在敷铜板的铜箔上,然后在贴面上绘制好印版图,再用刻刀刻透贴面层,形成所需电路,揭去非电路部分,最后用三氯化铁腐蚀敷铜板即可。
腐蚀温度可在55度左右进行,腐蚀速度较快。腐蚀好的电路板用清水冲洗干净,揭去电路上的即时贴,打好孔,擦干净涂上松香酒精溶液以备使用。
五、手工及绘图仪直接描绘法
这种方法利用绘图仪的绘图笔在敷铜板上直接画印版图,有手画和绘图仪自动画两种做法,下面分别介绍。
1、手画法
调制绘图液 在三份无水酒精中,放入一份漆片(即虫胶,化工原料店有售),并适当搅拌,待其全部溶解后,滴上几滴医用紫药水(龙胆紫),使其呈现一定的颜色,搅拌均匀后,绘图液便制成了。
绘制印版图 用细砂纸把敷铜板打亮,然后采用绘图仪器中的鸭嘴笔(或圆规上用来画图形的墨水鸭嘴笔),在敷铜板上描绘印版图,由于鸭嘴笔上有调整笔划粗细的螺母,可通过调节笔划粗细去改变电路图中连线的粗细,也可借用直尺、三角尺描绘出很细的直线。此法描绘出的线条光滑、均匀,无边缘锯齿。
在绘制过程中,如果发现绘出的连线向周围浸润,则说明绘图液浓度太小,可以加一点漆片;若是绘制时拖不开笔,则说明绘图液太稠了,需滴上几滴无水酒精。
如果发现描错了,只要用一小棍(如火柴杆),做一个小棉签,蘸上一点无水酒精,即可方便地擦掉,然后重新描绘即可。 此外,可以在敷铜板的空白处写上相应的说明文字。
腐蚀电路板 将画好的电路板(敷铜板)放入三氯化铁溶液中腐蚀,腐蚀完成后,用棉球蘸上无水酒精,就可以将板子上的绘图液擦掉,晾干后,涂上松香水即可。
注:由于酒精挥发快,配制好的绘图液应密封保存在瓶中(如墨水瓶),用完后盖紧瓶盖,若在下次使用时,发现浓度变稠了,只要加上适量无水酒精即可。
2、绘图仪自动画法
可采用惠普公司的HP7440A型号绘图仪,关键是改装绘图仪的绘图笔,下面是一个参考实例。
改装绘图笔 将原始的绘图仪上的绘图笔的两端切掉一部分,这样便得到一根中间有定位环的短一点的绘图笔,定位环是笔架用来固定笔的部分。将笔架上用来固定笔的圆孔用锉刀锉大些,使得切短后的绘图笔可以通过。将签字笔(felt tipped pen)切短,盖上笔帽,把它挤入切短后的绘图笔中,定位环的位置距笔尖约35mm。
绘制电路图 将改装后的绘图笔装好,将打磨干净的敷铜板放在一张A4大小的胶片上,置于绘图笔的下方,便可使用绘图仪自动打印印版图了。
将打印好的电路板进行腐蚀后,冲洗干净,涂上松香即可
㈣ 常见电路图实例分析
热释红外电路原理的分析: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原理特性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和热电偶都是基于热电效应原理的热电型红外传感器。不同的是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热电系数远远高于热电偶,其内部的热电元由高热电系数的铁钛酸铅汞陶瓷以及钽酸锂、硫酸三甘铁等配合滤光镜片窗口组成,其极化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抑制因自身温度变化而产生的干扰 该传感器在工艺上将两个特征一致的热电元反向串联或接成差动平衡电路方式,因而能以非接触式检测出物体放出的红外线能量变化 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在结构上引入场效应管的目的在于完成阻抗变换。由于热电元输出的是电荷信号,并不能直接使用 因而需要用电阻将其转换为电压形式 该电阻阻抗高达104MΩ,故引入的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应接成共漏形式 即源极跟随器 来完成阻抗变换。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由传感探测元、干涉滤光片和场效应管匹配器三部分组成。设计时应将高热电材料制成一定厚度的薄片, 并在它的两面镀上金属电极,然后加电对其进行极化,这样便制成了热释电探测元。由于加电极化的电压是有极性的,因此极化后的探测元也是有正、负极性的。
图1是一个双探测元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使用时D端接电源正极,G端接电源负极,S端为信号输出。该传感器将两个极性相反、特性一致的探测元串接在一起,目的是消除因环境和自身变化引起的干扰。它利用两个极性相反、大小相等的干扰信号在内部相互抵消的原理来使传感器得到补偿。对于辐射至传感器的红外辐射,热释电传感器通过安装在传感器前面的菲涅尔透镜将其聚焦后加至两个探测元上,从而使传感器输出电压信号。
制造热释电红外探测元的高热电材料是一种广谱材料,它的探测波长范围为0.2~20μm。为了对某一波长范围的红外辐射有较高的敏感度,该传感器在窗口上加装了一块干涉滤波片。这种滤波片除了允许某些波长范围的红外辐射通过外,还能将灯光、阳光和其它红外辐射拒之门外。
3 被动式红外报警器的结构原理
3.1 结构
被动式红外报警器主要由光学系统、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信号滤波和放大、信号处理和报警电路等几部分组成。其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图中, 菲涅尔透镜可以将人体辐射的红外线聚焦到热释电红外探测元上,同时也产生交替变化的红外辐射高灵敏区和盲区,以适应热释电探测元要求信号不断变化的特性;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是报警器设计中的核心器件,它可以把人体的红外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供信号处理部分使用;信号处理主要是把传感器输出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延迟、比较,为报警功能的实现打下基础。图3所示的是将待测目标、菲涅尔透镜、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相结合使用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3.2 工作原理
在该探测技术中,所谓“被动”是指探测器本身不发出任何形式的能量,只是靠接收自然界能量或能量变化来完成探测目的。被动红外报警器的特点是能够响应入侵者在所防范区域内移动时所引起的红外辐射变化,并能使监控报警器产生报警信号,从而完成报警功能。图4所示是该报警器的工作电路原理图。
当人体辐射的红外线通过菲涅尔透镜被聚焦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探测元上时,电路中的传感器将输出电压信号,然后使该信号先通过一个由C1、C2、R1、R2组成的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的上限截止频率为16Hz,下限截止频率为0.16Hz。由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输出的探测信号电压十分微弱(通常仅有1mV左右),而且是一个变化的信号,同时菲涅尔透镜的作用又使输出信号电压呈脉冲形式(脉冲电压的频率由被测物体的移动速度决定,通常为0.1~10Hz左右),所以应对热释红外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放大。本设计运用集成运算放大器LM324来进行两级放大,以使其获得足够的增益。
当传感器探测到人体辐射的红外线信号并经放大后送给窗口比较器时,若信号幅度超过窗口比较器的上下限,系统将输出高电平信号;无异常情况时则输出低电平信号。在该比较器中,R9、R10、R11用做参考电压,两个运算放大器用做比较,两个二极管的主要作用是使输出更稳定。窗口比较器的上下限电压 即参考电压 分别为3.8V和1.2V。将这个高低电平变化的信号 上升沿信号 作为单稳电路HEF4538B的触发信号,并让其输出一个脉宽大约为10s的高电平信号。再用这一脉宽信号作为报警电路KD9561的输入控制信号,来使电路产生10s的报警信号,最后用三极管VT1和VT2再一次对电信号进行放大,以便有足够大的电流来驱动喇叭使其连续发出10s的报警声。
4 结束语
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设计的监控报警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经过多次测试,该系统工作情况稳定。
图4
热释电红外报警器只能安装在室内,其误报率与安装的位置和方式有极大的关系。正确的安装应满足下列条件:
(1)报警器应离地面2.0~2.2米。
(2)报警器应远离空调、冰箱、火炉等空气、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的地方。
(3)报警器探测范围内不得有隔屏、家具、大型盆景或其他隔离物。
(4)报警器不要直对窗口,否则窗外的热气流扰动和人员走动会引起误报,有条件的话最好把窗帘拉上。另外,报警器也不要安装在有强气流活动的地方。
热释电红外控制开关
本例介绍一款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一种由高热电系数材料、阻抗匹配用场效应晶体管的滤光镜片等组成的新型敏感元件)和专用集成电路制作的热释电红外线控制开关,它在检测到人体发射的红外传感器信号后接通,使负载 (报警器或照明灯、排风扇等)通电工作。
电路工作原理
该热释电红外控制开关电路由热释红外传感器 (PIR)、热释电红外控制电路、光控电路和控制执行电路组成,如图3-66所示。
热释电红外控制电路由集成电路lC(SS0001)和电阻器RZ-R9、电容器Cl-C8组成。SS0001是热释电红外控制专用集成电路,其内部由输入放大器、双向限幅器、状态控制器、延时定时器、锁存定时器和基准电源等电路组成,如图3-67所示。
光控电路由光敏电阻器RG、电阻器Rl和IC第9脚内电路组成。
控制执行电路由电阻器RlO、晶体管V、二极管VD和继电器K组成。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应与非涅尔透镜配合使用,才能提高其灵敏度。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未检测到人体红外线信号时,IC的2脚输出低电平,V处于截止状态,K不吸合,负载电路不工作。
当有人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有效检测区域内活动时,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将接收到人体发出的红外信号,并将其转变成微弱的脉冲电压信号,此电压信号经lC内电路放大、鉴幅处理及定时控制后,从2脚输出控制高电平,使V导通,K吸合,负载电路通电工作。
在白天,光敏电阻器RG受光照射而呈低阻状态,IC的9脚 (触发禁止端)被锁定为低电平,使IC的2脚恒定输出低电平。夜晚,RG因无光照射而呈高阻状态,IC的g脚恢复为高电平,热释电红外控制开关又迸人警戒状态。若想该热释电红外控制开关白天、晚上均工作,可将RG去掉或在Rl两端并接一只小开关。
元器件选择
Rl-RlO选用1/4W碳膜电阻器或金属膜电阻器。
RG选用亮阻小于2OkΩ、暗阻大于2MΩ的光敏电阻器。
Cl、C2和C6均选用耐压值为16V的铝电解电容器;C3-C5、C7和C8均选用独石电容器或涤纶电容器。
VD选用IN4007型硅整流二极管。
V选用S9013或C8050、58050、3DG8050型硅NPN晶体管。
IC选用SS0001或BISS0001型热释电红外传感控制集成电路。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可选用AMNl或陀28、SDO2等型号,配用Q-lA或CE-024型菲涅尔透镜。
K选用4098型直流继电器
㈤ 碳电极电路,可以用光纤激光机雕刻出或切割出吗具体的原理是如何的
碳电极电路,利用光纤激光切割机进行切割的话,精度估计达不到,您的意思应该是利用激光打标机来进行表面刻画吧,这一块,可以具体咨询下【楚天激光】,网络上搜索下楚天激光,可以在线具体咨询下。
㈥ 要一种简单的电路,白天灯亮,晚上灯灭,12v电压,越简单越好!
最简单就是选择一个24小时时间继电器,设定12小时计时,继电器触点控制一个12v灯电源。
㈦ 电话的电源电路图
最基础的电话机电路图如图所示:
基本结构
电话机是通过电信号双向传输话音的终端设备。历史上对电话机的改进和发明包括:碳粉话筒,电话人工交换板,拨号盘,自动电话交换机,程控电话交换机,双音多频拨号,语音数字采样等。新技术包括,ISDN,DSL,模拟移动电话和数字移动电话机等。
基本按键
电话电源线、电话线、收线开关、受话器、增音按钮、送话器、本机号码片、铃声及免提喇叭、记忆代码键、记忆号码片、数字按键、记忆取出键、记忆储存键、重拨键、工作指示灯、免提键、R键、免提送话器、铃声调节开关、P/T开关、免提接收音量调节旋钮。
工作原理
电话通信是通过声能与电能相互转换、并利用“电”这个媒介来传输语言的一种通信技术。两个用户要进行通信,最简单的形式就是将两部电话机用一对线路连接起来。
当发话者拿起电话机对着送话器讲话时,声带的振动激励空气振动,形成声波。
声波作用于送话器上,使之产生电流,称为话音电流。
话音电流沿着线路传送到对方电话机的受话器内。
而受话器作用与送话器刚好相反--把电流转化为声波,通过空气传至人的耳朵中。
这样,就完成了最简单的通话过程。
发展历史
电话机是美国人A. G. 贝尔于1876年发明的。他用两根导线连接两个结构完全相同、在电磁铁上装有振动膜片的送话器和受话器,首先实现两端通话。但通话距离短、效率低。1878年出现了炭精送话器,使电话机送话器效率大大提高。受话器结构也有改进。最早的电话机是磁石电话机,靠自备电池供电,用手摇发电机发送呼叫信号。1880年出现共电式电话机,改由共电交换机集中供电,省去手播发电机和干电池。1891年出现了旋转拨号盘式自动电话机,它可以发出直流拨号脉冲,控制自动交换机动作,选择被叫用户,自动完成交换功能。从而把电话通信推向一个新阶段。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出现了按键式全电子电话机。除脉冲发号方式外,又出现了双音多频(DTMF)发号方式。随着程控交换机的发展,双音频按键电话机已逐步普及。电子电话机电路正在向集成化迈进,话机专用集成电路已广泛用于话机电路各组成部分。各种多功能电话机和特种用途电话机也应运而生。到90年代初,已有了将拨号、通话、振铃三种功能集于一块集成电路上的电话机。随着话音识别技术的发展,直接用话音“拨号”的新型电话机也正在出现。
最初的电话机(终端)是由微型发电机和电池构成的磁石式电话机,打电话时,使用者用手摇微型发电机发出电信号呼叫对方,对方启机后构成通话回路。后来,1877年爱迪生(T.E.Edison)发明了碳素送话器和诱导线路后通话距离延长了。同一年又发明了共电式电话机。1891年终于发展到A.B.Strowger发明了自动式电话机。
基本功能
电话机设置在电话通信起点和终点的用户侧,是电话网的用户终端设备。现代的电话机能够方便地实现终端用户之间的呼叫和通话,是经过一百多年来许多人的研究和无数次的改进而形成的。尽管它们的式样千差万别,但一般都有如下基本功能:
1、声电互换
因为要进行快速的、远距离的通信,不能直接传送声音,而必须先把声音变成电信号(即以电作为载体),
到对方后再把电信号还原成为声音。
2、摘机识别
当主叫方拿起电话机时,交换机应有能知道“有人要打电话”的功能,以便交换机做好接续准备。
3、发送信号
自动电话机正是通过发送拨号信号来指挥电话交换机的工作,并进而建立两个电话机之间的连接的。
4、响铃
即在对方来电话时,电话机能以铃声告诉主人:“有人来电话了。”
5、电接续
电话机中,实现这五大功能的部件依次是:送受话器、叉簧、拨号盘(或按键盘)、电话铃和电话回路。
主要分类
有线电话
电话机具有将终端的音波转换为电子信号,通过电话线传送到远距离的对方,同时将对方传送来的电子信号再生为语音(音波),使其通话的功能,以及发送可从多个对方中选择的信号(拨号脉冲),告知对方的呼叫音等功能。电话机由将语音转换为电流发送到电话线的送话机、将对方传送来的电流还原为语音的受话机、呼叫对方的拨号或按钮、发送呼叫音的铃声、将这些连接在电话线上执行其功能的线路网等组成。送话机内有装满碳素颗粒的小箱子,其前方有薄硬铝合金振动板。振动板根据语音振动,振动碳素颗粒,碳素颗粒传导电流,随着颗粒的接触程度,电阻发生变化,生成语音电流。受话机接受对方的语音电流后,在线圈上生成语音电流引起的磁力,振动铁振动板,发出声音。
无线电话
无线环路-无绳电话 电
电话子母机
话子母机数字无绳电话
模拟无绳电话
移动电话手机
小灵通(无线电话)
智能电话
随着IT技术的不断的飞速发展,嵌入式终端设备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本世纪初出现了一种带个人数据助理(PDA)的电话机“智能电话”。
智能电话除了有完整的固定电话功能外,通常还具有大容量的名片管理功能、来去电管理功能、防止电话骚扰(电话防火墙)功能、企业集团电话名片(内部名片)管理功能,以及辅助办公的许多功能,比如:日程安排、便笺、日历、计算器等功能。早期的智能电话通过拨号上网,具有一定的信息交换能力,实现了发送短信、接收文字信息的功能。随着固网智能电话在中国近十年的发展,其处理能力加强,逐渐的增加了智能手机(Smartphone)具有的功能。
智能电话已有通过因特网上网的能力及较强的多媒的体功能。可以进行网络浏览、音视频的播放、具有电子书、电子相框等功能。同时智能电话在辅助办公、辅助营销、娱乐等方面的功能也有了大大的加强。在对传统固定电话颠覆的基础上,实现了更多的商务功能和PDA功能。
使用环境
使用条件
环境温度:-10°C~40°C
相对湿度:45~95%
大气压力:860~1060mbar
环境噪声:≤60dB(A)
技术性能
1、工作频率:300~3400HZ
2、脉冲通断比:1.6±0.2∶1
3、双音频拨号频偏:≤±1.5%
4、双音频信号电平:①低频群:-9±3dB;②高频群:-7±3dB;③频率组合中高频分量比低频分量高2±1dB
5、振铃声级:≥70dB(A)
6、电声性能:
①在0公里时,客观发送参考当量≥+3;在3公里时,客观发送参考当量≤+15;在5公里时,客观发送参考当量≤+15。
②在0公里时,客观接收参考当量≥-5;在3公里时,客观接收参考当量≤+2;在5公里时,客观接收掺考当量≤+2。
③在0公里时,客观侧音参考当量≥+3;在3公里时,客观侧音参考当量≥+10;在5公里时,客观侧音参考当量≥+10。
㈧ 谁有电子灭鼠器电路图
本文中的红外电子灭鼠器电路采用直流,适合野外使用,又可以在家使用,很方便,这是一种利用红外探测组件探测老鼠的活动(具有视觉功能)的电子灭鼠器,它在平时处于监控状态,一旦有老鼠进人其有效灭鼠区域内时,他会立即产生直流高压将老鼠击毙;同时,他还发出警示信号,提醒使用者及时清除死鼠。
电路工作原理:该电子灭鼠器电路由红外探测组件、电子开关、高频振荡电路、高压发生电路、声音告警电路及电源部分组成。
电子开关由晶体管V1和有关外围元件组成。
高压发生电路由场效应晶体管VF、升压变压器T2、二极管VD5与VD6等组成。
高频振荡器由IC2与有关外围元件组成,其工作频率为15kHz。
声音告警电路由晶体管V2与V3、电阻器R5、电容器C4和扬声器BL等组成。
IC1为主动式红外探测组件,内含编码、调制、驱动、红外发射电路及红外接收、译码、识别、解码、输出等单元电路。
接通电源后,在有效灭鼠区域内无老鼠时,IC1的输出端(CP端)输出高电平,电子开关管V1截止,高频振荡器、声音告警电路和高压发生器均不工作。当有老鼠进人有效灭鼠区域时,IC1发出的红外光被老鼠反射后,又被IC1接收并处理,使IC1的输出端变为低电平,使V1饱和导通,高频振荡器振荡工作,从IC2的3脚输出高频脉冲信号,该信号经VP放大、T2升压后,产生约15kV脉冲高压(该电压经VD6整流后得到约20kV的直流高压)将老鼠击毙。V1导通的同时触发声音告警电路,驱动扬声器BL发出响亮的告警声。
元器件选择:R1~R8均选用1/4W碳膜电阻器。
C1和C2均选用耐压值为16V的铝电解电容器,C3和C4均选用独石电容器,C5选用耐压值大于200V的高频瓷介电容器;C6选用耐压值大于25kV的高压瓷介电容器。
VD5选用耐压值大于400V的硅阻尼二极管;VD6选用18kV的高压整流硅堆。
V1选用59012型硅PNP型晶体管;V2选用59013型硅NPN型晶体管;V3选用C8550型硅PNP型晶体管。
VF选用5A、400V的单栅N沟道场效应管。
IC1选用LH-4型红外探测组件;IC2选用NE555型时基集成电路。
T1选用5W、二次电压为9V的电源变压器;T2可使用36cm(14in)黑白电视机一体化行输出变压器(VD6是”内部的高压整流硅堆)。
安装调试及使用电子灭鼠器电路安装完毕后,应放置在老鼠经常出没的地方,避开易燃易爆物晶。LH-4红外探测组件的收发端应对准空旷的作用区域,高压裸线距地面3-6cm为宜。
调整红外探测组件的灵敏度时,应断开IC2的4脚与V1集电极之间的连线,调节LH-4后盖调节孔内的可变电阻器,使其检测距离0.1~5m之间为宜,调整时可根据声音告警电路工作与否来判断,然后恢复迕线即可。
清除死鼠时,应首先关断电源,并用带绝缘手柄的金属杆将高压裸线对地短路放电,以免遭受电击。
电子灭鼠器电路图如下所示:
㈨ NP-3型点测碳氧比能谱测井仪器控制电路是
NP-1型、NP-2型点测碳氧比能谱测井仪器在现场未取得地质资料,有下列原因:地面直接往井下仪器供交流电,电缆上电磁干扰大;井下电路卡双道,即“碳能区”、“氧能区”,地面记录双道计数,无多道分析器。120kV高压电源输出高压低,中子产额低,工作10~20min就出故障。
NP-3型点测碳氧比能谱测井仪器中子管已由热阴极改为冷阴极商品靶φ60mm×230mm玻璃壳中子管。它是γ射线能谱点测仪器,信号模拟线性传输,地面采用同步门技术,井下仪器向地面传送同步信号,地面才能测量出非弹性散射γ射线能谱。其控制电路原理如图2-2-7、图2-2-8、图2-2-9所示。
㈩ 如何检测碳膜电路的好坏
用万用表欧姆档测电路两端,正常情况下阻值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