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黃鶴樓首次整修在哪一年
中國四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2003年1月24日綁上了腳手架。武漢市黃鶴樓公園管理處負責專人稱,該樓正在屬進行建成 18年來的首次大規模整修。黃鶴樓歷史上曾因年久失修多次毀於大火,現今的黃鶴樓是參照歷史資料於 1985年建成的。為讓黃鶴樓「永葆青春」,管理處自籌資金 30餘萬元進行整修。
Ⅱ 黃鶴樓是何時重建的
黃鶴樓最後復一次重建是制在1985年。
黃鶴樓始建於公元223年,曾作為「軍事樓」,後演變成為觀賞樓。可惜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
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建好,又毀於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此後近百年未曾重修。
1981年10月黃鶴樓重建工程正式動工,1985年6月11日,黃鶴樓建成對外開放。
據了解,黃鶴樓非常具有傳奇色彩,在兵荒馬亂的戰爭年代被毀了許多次!它有1800年歷史,期間興廢建毀達20餘次。據說在最後一次食毀於光緒十年間的一場大火。
Ⅲ 黃鶴樓現在還在修嗎
黃鶴樓曾被毀多次,自三國時建成以來,屢建屢毀,光明清就毀了7次,光緒年間就毀了一次後來清政府就沒建過,原來高3層樓的黃鶴樓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間建成,有5層樓高,更加雄偉,除地址變化外,基本沒什麼變化。 巍峨聳立於武昌蛇山的黃鶴樓,享有「天下絕景」之稱,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傳說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孫權為實現「以武治國而昌」(「武昌」的名稱由來於此),築城為守,建樓以瞭望。至唐朝,其軍事性質逐漸演變為著名的名勝景點,歷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覽,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唐代詩人崔顥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已成為千古絕唱,更使黃鶴樓名聲大噪。而李白的《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更是為武漢「江城」的美譽奠定了基礎。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黃鶴樓已具規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於是,宴必於是」。然而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最後一座「清樓」建於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毀於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此後近百年未曾重 修。 1957年建武漢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佔用了黃鶴樓舊址,如今重建的黃鶴樓在距舊址約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嶺上。1981年10月,黃鶴樓重修工程破土開工,1985年6月落成,主樓以清同治樓為藍本,但更高大雄偉。運用現代建築技術施工,鋼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結構。飛檐5層,攢尖樓頂,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層邊寬30米,頂層邊寬18米,全樓各層布置有大型壁畫、楹聯、文物等。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築,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登樓遠眺,「極目楚天舒」,不盡長江滾滾來,三鎮風光盡收眼底。 黃鶴樓的形制自創建以來,各朝皆不相同,但都顯得高古雄渾,極富個性。與岳陽樓、滕王閣相比,黃鶴樓的平面設計為四邊套八邊形,謂之「四面八方」。這些數字透露出古建築文化中數目的象徵和倫理表意功能。從樓的縱向看各層排檐與樓名直接有關,形如黃鶴,展翅欲飛。整座樓的雄渾之中又不失精巧,富於變化的韻味和美感。 黃鶴樓,原址在武昌蛇山黃鶴樓磯頭,相傳始建於公元223年。歷史上黃鶴樓屢建屢毀,其最後的一次被毀是1884年。1957年建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佔用了黃鶴樓舊址,1981年重建黃鶴樓時,選址在距舊址約1000米的蛇山峰嶺上。武漢是「百湖之市」,如果把長江、漢水、東湖、南湖以及星羅棋布的湖看成是連綿的水域的話,城市陸地則是點綴在水面上的浮島,武漢就是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在這個壯闊的水面上,有一條中脊顯得格外突出。從西向東,依次分布著梅子山、龜山、蛇山、洪山、珞珈山、磨山、喻家山等,這一連串的山脊宛如巨龍卧波,武漢城區第一峰喻家山是龍頭,在月湖裡躺著的梅子山則是龍尾。這是武漢的地理龍脈。黃鶴樓恰好位於巨龍的腰上。騎龍在天,乘勢而為,黃鶴樓的這種選址似乎透露出某種玄機。
Ⅳ 黃鶴樓什麼時候修建的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東吳黃武二年(223年)。
交通路線:電車1路、電車4路,版公交權10、61、64、108、401、402、411、413、584等路到黃鶴樓站下,或軌道交通二號線在螃蟹甲站換乘108路到黃鶴樓站下。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志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台並稱「武漢三大名勝」。唐代詩人崔顥在此題下《黃鶴樓》一詩,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使得黃鶴樓自古以來聞名遐邇。
Ⅳ 問道黃鶴樓維修到幾點
官網沒公告維護,應該一會兒就可以進入游戲了。
Ⅵ 黃鶴樓是什麼時候重修的
你好!現在的黃鶴樓是1981年10月重建開工,1985年6月落成!望採納~
Ⅶ 有誰知道黃鶴樓第一次修整是什麼時候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以後各代屢毀屢建。僅明清兩代,就被毀7次,重建和維專修了10次,因有屬「國運昌則樓運盛」之說。清光緒十年(1884年),黃鶴樓為一場大火焚毀。至1985年,新建的黃鶴樓又屹立在長江之濱。
2003-02-20
記者昨日從黃鶴樓公園管理處了解到,修整4塊匾額的總費用為三十多萬元,平均計算,匾上的15個字每個字將用2萬元。
據介紹,此次整修的匾額是懸於黃鶴樓主樓上的「黃鶴樓」、「楚天極目」、「南維高拱」和「北斗平臨」4塊匾額。這是該樓開樓18年來的第一次「整容術」。修匾看似「小手 術」,但因匾太重,不能卸下來整修,只能搭架在空中操作,所以非常繁瑣,整個工序有72道,約需3個月才能完工。
Ⅷ 現存的黃鶴樓首次進行整修是在哪一年
2003年2月
Ⅸ 武漢的黃鶴樓是什麼時候做的,維修過幾次
黃鶴樓故址第一層來大廳源的正面牆壁,是一幅表現「白雲黃鶴」為主題的巨大陶瓷壁畫。四周空間陳列歷代有關黃鶴樓的重要文獻、著名詩詞的景印本,以及歷代黃鶴樓繪畫的復製品。2至5層的大廳都有其不同的主題,在布局、裝飾、陳列上都各有特色。走出五層大廳的外走廊,舉目四望,視野開闊。這里高出江面近90米,大江兩岸的景色,歷歷在望,令人心曠神怡。黃鶴樓所在的蛇山一帶辟為黃鶴樓公園。種植了許多花草樹木,還有一些牌坊、軒、亭、廊等建築。有一個詩碑廊,收藏著許多刻有歷代著名詩人作品的石,蛇山一帶的古代景點都將陸續修復。城市武漢的一個標志。
Ⅹ 黃鶴樓是什麼時候重建的
1957年建武漢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佔用了黃鶴樓舊址,如今重建的黃鶴樓在距舊址約回1千米左右的蛇山答峰嶺上。1981年10月,黃鶴樓重修工程破土開工,1985年6月落成,主樓以清同治樓為藍本,但更高大雄偉。運用現代建築技術施工,鋼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結構。飛檐5層,攢尖樓頂,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層邊寬30米,頂層邊寬18米,全樓各層布置有大型壁畫、楹聯、文物等。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築,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登樓遠眺,「極目楚天舒」,不盡長江滾滾來,三鎮風光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