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維修指導書有什麼作用
維修指導書是由維修人員編制的用於指導設備維修的標准要領書。
維修指導書的作用內:
維修指導書等容同於標准作業中的標准順序書、要領書,描述的是某一作業項目的標准作業順序、操作要求、注意事項,是維修技術人員或維修工根據故障修理過程經驗或設備資料整理而成的,用來提供維修指導。維修指導書是實現零故障的一個重要基礎。
② 什麼叫設備管理標准,它包括哪幾方面的內容
以設備的選擇、評價、使用、維修和更新等管理事項為對象而制定的標准內,稱為設備管理容標准。設備管理標准主要包括: ① 設備選擇與評價標准,包括設備壽命標准、設備經濟使用期標准、設備投資回收期標准、設備租賃標准等;② 設備分類及編號標准,包括設備分類標准、設備代號標准、設備編碼標准及設備技術檔案標准等;③ 設備使用、保養與維修標准,包括設備利用指標、設備保養規程、設備檢查規程、設備維修規程等。(引自中國質量標准研究中心網)
③ 技術標准中「設備維修保養技術標准」中應該包括哪些內容知道的說一聲,謝謝。
一、設備的維護保養
通過擦拭、清掃、潤滑、調整等一般方法對設備進行護理,以維持和保護設備的性能和技術狀況,稱為設備維護保養。設備維護保養的要求主要有四項:
(1) 清潔 設備內外整潔,各滑動面、絲杠、齒條、齒輪箱、油孔等處無油污,各部位不漏油、不漏氣,設備周圍的切屑、雜物、臟物要清掃干凈;
(2) 整齊 工具、附件、工件(產品) 要放置整齊,管道、線路要有條理;
(3) 潤滑良好 按時加油或換油,不斷油,無干摩現象,油壓正常,油標明亮,油路暢通,油質符合要求,油槍、油杯、油氈清潔;
(4) 安全 遵守安全操作規程,不超負荷使用設備,設備的安全防護裝置齊全可靠,及時消除不安全因素。
設備的維護保養內容一般包括日常維護、定期維護、定期檢查和精度檢查,設備潤滑和冷卻系統維護也是設備維護保養的一個重要內容。
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是設備維護的基礎工作,必須做到制度化和規范化。對設備的定期維護保養工作要制定工作定額和物資消耗定額,並按定額進行考核,設備定期維護保養工作應納入車間承包責任制的考核內容。設備定期檢查是一種有計劃的預防性檢查,檢查的手段除人的感官以外,還要有一定的檢查工具和儀器,按定期檢查卡執行,定期檢查有人又稱為定期點檢。對機械設備還應進行精度檢查,以確定設備實際精度的優劣程度。
設備維護應按維護規程進行。設備維護規程是對設備日常維護方面的要求和規定,堅持執行設備維護規程,可以延長設備使用壽命,保證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其主要內容應包括:
(1) 設備要達到整齊、清潔、堅固、潤滑、防腐、安全等的作業內容、作業方法、使用的工器具及材料、達到的標准及注意事項;
(2) 日常檢查維護及定期檢查的部位、方法和標准;
(3) 檢查和評定操作工人維護設備程度的內容和方法等。
二、設備的三級保養制
三級保養制度是我國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在總結前蘇聯計劃預修制在我國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完善和發展起來的一種保養修理制,它體現了我國設備維修管理的重心由修理向保養的轉變,反映了我國設備維修管理的進步和以預防為主的維修管理方針的更加明確。三級保養制內容包括: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一級保養和二級保養。三級保養制是以操作者為主對設備進行以保為主、保修並重的強制性維修制度。三級保養制是依靠群眾、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性,實行群管群修,專群結合,搞好設備維護保養的有效辦法。
(一)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
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一般有日保養和周保養,又稱日例保和周例保。
1.日例保
日例保由設備操作工人當班進行,認真做到班前四件事、班中五注意和班後四件事。
(1) 班前四件事 消化圖樣資料,檢查交接班記錄。擦拭設備,按規定潤滑加油。檢查手柄位置和手動運轉部位是否正確、靈活,安全裝置是否可靠。低速運轉檢查傳動是否正常,潤滑、冷卻是否暢通。
(2) 班中五注意 注意運轉聲音,設備的溫度、壓力、液位、電氣、液壓、氣壓系統,儀表信號,安全保險是否正常。
(3) 班後四件事 關閉開關,所有手柄放到零位。清除鐵屑、臟物,擦凈設備導軌面和滑動面上的油污,並加油。清掃工作場地,整理附件、工具。填寫交接班記錄和運轉台時記錄,辦理交接班手續。
2.周例保
周例保由設備操作工人在每周末進行,保養時間為:一般設備2h,精、大、稀設備4h。
(1) 外觀 擦凈設備導軌、各傳動部位及外露部分,清掃工作場地。達到內外潔凈無死角、無銹蝕,周圍環境整潔。
(2) 操縱傳動 檢查各部位的技術狀況,緊固松動部位,調整配合間隙。檢查互鎖、保險裝置。達到傳動聲音正常、安全可靠。
(3) 液壓潤滑 清洗油線、防塵氈、濾油器,油箱添加油或換油。檢查液壓系統,達到油質清潔,油路暢通,無滲漏,無研傷。
(4) 電氣系統 擦拭電動機、蛇皮管表面,檢查絕緣、接地,達到完整、清潔、可靠。
(二)一級保養
一級保養是以操作工人為主,維修工人協助,按計劃對設備局部拆卸和檢查,清洗規定的部位,疏通油路、管道,更換或清洗油線、毛氈、濾油器,調整設備各部位的配合間隙,緊固設備的各個部位。一級保養所用時間為4-8h,一保完成後應做記錄並註明尚未清除的缺陷,車間機械員組織驗收。一保的范圍應是企業全部在用設備,對重點設備應嚴格執行。一保的主要目的是減少設備磨損,消除隱患、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為完成到下次一保期間的生產任務在設備方面提供保障。
(三) 二級保養
二級保養是以維修工人為主,操作工人參加來完成。二級保養列入設備的檢修計劃,對設備進行部分解體檢查和修理,更換或修復磨損件,清洗、換油、檢查修理電氣部分,使設備的技術狀況全面達到規定設備完好標準的要求。二級保養所用時間為7天左右。
二保完成後,維修工人應詳細填寫檢修記錄,由車間機械員和操作者驗收,驗收單交設備動力科存檔。二保的主要目的是使設備達到完好標准,提高和鞏固設備完好率,延長大修周期。
實行「三級保養制」,必須使操作工人對設備做到「三好」、「四會」、「四項要求」 並遵守「五項紀律」。三級保養制突出了維護保養在設備管理與計劃檢修工作中的地位,把對操作工人「三好」、「四會」的要求更加具體化,提高了操作工人維護設備的知識和技能。三級保養制突破了原蘇聯計劃預修制的有關規定,改進了計劃預修制中的一些缺點、更切合實際。在三級保養制的推行中還學習吸收了軍隊管理武器的一些做法,並強調了群管群修。三級保養制在我國企業取得了好的效果和經驗,由於三級保養制的貫徹實施,有效地提高了企業設備的完好率,降低了設備事故率,延長了設備大修理周期、降低了設備大修理費用,取得了較好的技術經濟效果。
三、精、大、稀設備的使用維護要求
(一) 四定工作
(1) 定使用人員。按定人定機制度,精、大、稀設備操作工人應選擇本工種中責任心強、技術水平高和實踐經驗豐富者,並盡可能保持較長時間的相對穩定;
(2) 定檢修人員。精、大、稀設備較多的企業,根據本企業條件,可組織精、大、稀設備專業維修或修理組,專門負責對精、大、稀設備的檢查、精度調整、維護、修理;
(3) 定操作規程。精、大、稀設備應分機型逐台編制操作規程,加以顯示並嚴格執行;
(4) 定備品配件。根據各種精、大、稀設備在企業生產中的作用及備件來源情況,確定儲備定額,並優先解決。
(二) 精密設備使用維護要求
(1) 必須嚴格按說明書規定安裝設備;
(2) 對環境有特殊要求的設備(恆溫、恆濕、防震、防塵)企業應採取相應措施,確保設備精度性能:
(3) 設備在日常維護保養中,不許拆卸零部件,發現異常立即停車,不允許帶病運轉;
(4) 嚴格執行設備說明書規定的切削規范,只允許按直接用途進行零件精加工。加工餘量應盡可能小。加工鑄件時,毛坯面應預先噴砂或塗漆;
(5) 非工作時間應加護罩,長時間停歇,應定期進行擦拭,潤滑、空運轉;
(6) 附件和專用工具應有專用櫃架擱置,保持清潔,防止研傷,不得外借。
四、動力設備的使用維護要求
動力設備是企業的關鍵設備,在運行中有高溫、高壓、易燃、有毒等危險因素,是保證安全生產的要害部位,為做到安全連續穩定供應生產上所需要的動能,對動力設備的使用維護應有特殊要求:
(1) 運行操作人員必須事先培訓並經過考試合格;
(2) 必須有完整的技術資料、安全運行技術規程和運行記錄;
(3) 運行人員在值班期間應隨時進行巡迴檢查,不得隨意離開工作崗位;
(4) 在運行過程中遇有不正常情況時,值班人員應根據操作規程緊急處理,並及時報告上級;
(5) 保證各種指示儀表和安全裝置靈敏准確,定期校驗。備用設備完整可靠;
(6) 動力設備不得帶病運轉,任何一處發生故障必須及時消除;
(7) 定期進行預防性試驗和季節性檢查;
(8) 經常對值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嚴格執行安全保衛制度。
五、設備的區域維護
設備的區域維護又稱維修工包機制。維修工人承擔一定生產區域內的設備維修工作,與生產操作工人共同做好日常維護、巡迴檢查、定期維護、計劃修理及故障排除等工作,並負責完成管區內的設備完好率、故障停機率等考核指標。區域維修責任制是加強設備維修為生產服務、調動維修工人積極性和使生產工人主動關心設備保養和維修工作的一種好形式。
設備專業維護主要組織形式是區域維護組。區域維護組全面負責生產區域的設備維護保養和應急修理工作,它的工作任務是:
(1) 負責本區域內設備的維護修理工作,確保完成設備完好率、故障停機率等指標;
(2) 認真執行設備定期點檢和區域巡迴檢查制,指導和督促操作工人做好日常維護和定期維護工作;
(3) 在車間機械員指導下參加設備狀況普查、精度檢查、調整、治漏,開展故障分析和狀態監測等工作。
區域維護組這種設備維護組織形式的優點是:在完成應急修理時有高度機動性,從而可使設備修理停歇時間最短,而且值班鉗工在無人召請時,可以完成各項預防作業和參與計劃修理。
設備維護區域劃分應考慮生產設備分布、設備狀況、技術復雜程度、生產需要和修理鉗工的技術水平等因素。可以根據上述因素將車間設備劃分成若干區域,也可以按設備類型劃分區域維護組。流水生產線的設備應按線劃分維護區域。
區域維護組要編制定期檢查和精度檢查計劃,並規定出每班對設備進行常規檢查時間。為了使這些工作不影響生產,設備的計劃檢查要安排在工廠的非工作日進行,而每班的常規檢查要安排在生產工人的午休時間進行。
六、提高設備維護水平的措施
為提高設備維護水平應使維護工作基本做到三化,即規范化、工藝化、制度化。
規范化就是使維護內容統一,哪些部位該清洗、哪些零件該調整、哪些裝置該檢查,要根據各企業情況按客觀規律加以統一考慮和規定。
工藝化就是根據不同設備制訂各項維護工藝規程,按規程進行維護。
制度化就是根據不同設備不同工作條件,規定不同維護周期和維護時間,並嚴格執行。
對定期維護工作,要制定工時定額和物質消耗定額並要按定額進行考核。
設備維護工作應結合企業生產經濟承包責任制進行考核。同時,企業還應發動群眾開展專群結合的設備維護工作,進行自檢、互檢,開展設備大檢查
參考資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6588801007ysv.html
④ 設備維修標准化崗位人員應該做到哪些
設備維修標准化抄是對工廠和人襲員實施的管理系統
一做到安全防範措施如個人勞動防護用品的佩戴和使用,作業場地與工作環境的安全性,安全措施的管理等
維修人員操作人員標准化是:拉閘,掛牌,上鎖,取鑰匙
電工人員標准化是:拉閘,取保險,掛牌,上鎖,取鑰匙,現場驗電
夜間操作時,維修和電工必須相互合作,一個人操作,一個人監護,並保證充分的照明
設備維修的流程包括:開始,出現設備故障,申請維修,檢修,調試,開機生產,記錄,結束
大概就是這樣,希望能看到,幫到你。
⑤ 設備管理的四大標準是什麼
設備點檢管理四大標准由維修技術標准、點檢標准、給油脂標准和維修作業標准等四項標准組成。簡稱「四大標准」。四大標準的建立和完善,是點檢定修的制度保證體系,是點檢定修活動的科學依據,它將點檢工作沿著科學的軌道向前推進。
一.維修技術標准
維修技術標準是根據設備設計製造的原始數據制訂的維修基準,它是四大標準的基礎,也是編制另外三個標準的技術依據。維修技術標准包括通用標准和專用標准兩類。
1.維修技術標準的編制依據
⑴設備使用說明書及有關技術資料、圖紙;
⑵同類設備或使用性質類似設備的維修
技術管理值;
⑶實際經驗。
2.維修技術標準的內容
⑴對象設備或裝置的簡明示意圖;
⑵作為管理對象的零部件的技術性能、構造、材質等;
⑶作為管理對象的零部件的維修特性;
⑷設定主要更換件的維修技術管理值,包括零部件的圖面尺寸、裝配間隙、允許減損量的范圍或劣化極限容許值,以及使用的標准等;
⑸其他對該零部件所限制的項目內容,最關鍵的是維修技術管理值的確定。
二、點檢標准
在點檢標准中,詳細規定了點檢作業的基本事項,使所有的檢查點都做到了「五定」。點檢標准包括通用標准和專用標准兩類。
1.點檢標準的作用
點檢標準是對設備進行預防性檢查的依據,是編制點檢計劃的基礎。
2.點檢標準的編制依據
⑴維修技術標准;
⑵設備使用說明書和有關技術資料、圖紙;
⑶同類設備的實績資料;
⑷實際經驗。
3.點檢標準的主要內容
點檢標准以表格的形式對點檢對象設備進行了「五定」。其主要內容包括:定點點檢部位、點檢項目、點檢內容;定法點檢方法、設備點檢狀態;點檢結果的判斷基準;定標點檢周期;定期點檢分工。
三、給油脂標准
給油脂標准中規定了潤滑作業的基本事項,包括了「潤滑五定」(定點、定質、定量、定時、定人)的全部內容。給油脂標準是設備潤滑工作的依據
1.給油脂標準的編制依據
⑴維修技術標准;
⑵設備使用說明書和有關技術資料、圖紙
⑶同類設備的實績資料
⑷實際經驗
2.給油脂標準的主要內容
⑴給油脂部位
⑵給油脂方式;
⑶油脂品種牌號
⑷給油脂點數
⑸給油脂量與周期
⑹油脂更換量及周期;
⑺給油脂作業的分工
四、維修作業標准
1.維修作業標準是檢修責任單位進行檢修作業的基準,也是確定修理工時及修理費用的依據
⑴提高檢修作業質量和縮短檢修作業時間
⑵避免或減少檢修作業事故的發生
⑶提高檢修作業管理水平
2.編制維修作業標準的條件
⑴明確檢修作業目的
⑵掌握檢修項目內容和作業工序
⑶熟悉設備結構和作業環境
⑷具有施工實踐經驗
3.維修作業標準的主要內容
修理項目的作業區域、設備名稱、作業名稱、作業標准、作業條件、作業工時、作業人員、使用工器具、保護用具、備件材料的要求、作業網路圖、作業順序說明、作業要素(項目)、作業內容、技術要點、安全要點、維修程序圖等。
4.編制維修作業標準的難點和關鍵是「作業網路圖的繪制」。編制時首先抓住施工中工期最長的工序項目,圍繞主工序找出副工序,盡量採用平行作業,以擴大施工面,縮短工期
⑥ 機械設備維修的標準是什麼
機械有四大標准,維修標准就是根據機械的傳動和結構的穩定性等方面在不同程度的失效情況下所確定的
⑦ 設備維修的內容都包括哪些內容
設備維修是指通過修復或更換磨損零件,調整精度,排除故障,恢復設備原有功能而進行的技術活動,其主要作用在於恢復設備精度,性能,提高效率,延長使用壽命,保持生產能力。設備維修的基本內容包括:設備維護保養、設備檢查和設備修理。
一、設備維護保養
設備維護保養的內容是保持設備清潔、整齊、潤滑良好、安全運行,包括及時緊固松動的緊固件,調整活動部分的間隙等。簡言之,即「清潔、潤滑、緊固、調整、防腐」十字作業法。實踐證明,設備的壽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維護保養的好壞。維護保養依工作量大小和難易程度分為日常保養、一級保養、二級保養、三級保養等。
日常保養,又稱例行保養。其主要內容是:進行清潔、潤滑、緊固易松動的零件,檢查零件、部件的完整。這類保養的項目和部位較少,大多數在設備的外部。
一級保養,主要內容是:普遍地進行擰緊、清潔、潤滑、緊固,還要部分地進行調整。日常保養和一級保養一般由操作工人承擔。
二級保養。主要內容包括內部清潔、潤滑、局部解體檢查和調整。
三級保養。主要是對設備主體部分進行解體檢查和調整工作,必要時對達到規定磨損限度的零件加以更換。此外,還要對主要零部件的磨損情況進行測量、鑒定和記錄。二級保養、三級保養在操作工人參加下,一般由專職保養維修工人承擔。
在各類維護保養中,日常保養是基礎。保養的類別和內容,要針對不同設備的特點加以規定,不僅要考慮到設備的生產工藝、結構復雜程度、規模大小等具體情況和特點,同時要考慮到不同工業企業內部長期形成的維修習慣。
二、設備檢查
設備檢查,是指對設備的運行情況、工作精度、磨損或腐蝕程度進行測量和校驗。通過檢查全面掌握機器設備的技術狀況和磨損情況,及時查明和消除設備的隱患,有目的地做好修理前的准備工作,以提高修理質量,縮短修理時間。
檢查按時間間隔分為日常檢查和定期檢查。日常檢查由設備操作人員執行,同日常保養結合起來,目的是及時發現不正常的技術狀況,進行必要的維護保養工作。定期檢查是按照計劃,在操作者參加下,定期由專職維修工執行。目的是通過檢查,全面准確地掌握零件磨損的實際情況,以便確定是否有進行修理的必要。
檢查按技術功能,可分為機能檢查和精度檢查。機能檢查是指對設備的各項機能進行檢查與測定,如是否漏油、漏水、漏氣,防塵密閉性如何,零件耐高溫、高速、高壓的性能如何等。精度檢查是指對設備的實際加工精度進行檢查和測定,以便確定設備精度的優劣程度,為設備驗收、修理和更新提供依據。
三、設備修理
設備修理,是指修復由於日常的或不正常的原因而造成的設備損壞和精度劣化。通過修理更換磨損、老化、腐蝕的零部件,可以使設備性能得到恢復。設備的修理和維護保養是設備維修的不同方面,二者由於工作內容與作用的區別是不能相互替代的,應把二者同時做好,以便相互配合、相互補充。
1、設備修理的種類。根據修理范圍的大小、修理間隔期長短、修理費用多少,設備修理可分為小修理、中修理和大修理三類。
(1)小修理。小修理通常只需修復、更換部分磨損較快和使用期限等於或小於修理間隔期的零件,調整設備的局部結構,以保證設備能正常運轉到計劃修理時間。小修理的特點是:修理次數多,工作量小,每次修理時間短,修理費用計入生產費用。小修理一般在生產現場由車間專職維修工人執行。
(2)中修理。中修理是對設備進行部分解體、修理或更換部分主要零件與基準件,或修理使用期限等於或小於修理間隔期的零件;同時要檢查整個機械繫統,緊固所有機件,消除擴大的間隙,校正設備的基準,以保證機器設備能恢復和達到應有的標准和技術要求。中修理的特點是:修理次數較多,工作量不很大,每次修理時間較短,修理費用計入生產費用。中修理的大部分項目由車間的專職維修工在生產車間現場進行,個別要求高的項目可由機修車間承擔,修理後要組織檢查驗收並辦理送修和承修單位交接手續。
(3)大修理。大修理是指通過更換,恢復其主要零部件,恢復設備原有精度、性能和生產效率而進行的全面修理。大修理的特點是:修理次數少,工作量大,每次修理時間較長,修理費用由大修理基金支付。設備大修後,質量管理部門和設備管理部門應組織使用和承修單位有關人員共同檢查驗收,合格後送修單位與承修單位辦理交接手續。
2、設備修理的方法
常用的設備修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一些:
(1)標准修理法,又稱強制修理法,是指根據設備零件的使用壽命,預先編制具體的修理計劃,明確規定設備的修理日期、類別和內容。設備運轉到規定的期限,不管其技術狀況好壞,任務輕重,都必須按照規定的作業范圍和要求進行修理。此方法有利於做好修理前准備工作,有效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轉,但有時會造成過度修理,增加了修理費用。
(2)定期修理法,是指根據零件的使用壽命、生產類型、工件條件和有關定額資料,事先規定出各類計劃修理的固定順序、計劃修理間隔期及其修理工作量。在修理前通常根據設備狀態來確定修理內容。此方法有利於做好修理前准備工作,有利於採用先進修理技術,減少修理費用。
(3)檢查後修理法,是指根據設備零部件的磨損資料,事先只規定檢查次數和時間,而每次修理的具體期限、類別和內容均由檢查後的結果來決定。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但由於修理計劃性較差,檢查時有可能由於對設備狀況的主觀判斷誤差引起零件的過度磨損或故障。
⑧ 什麼是設備維修作業標准以及設備維修的技術標准
第六條汽車維修業戶必須有明確的質量負責人和質量檢驗員,質量檢驗員必須經過當地專汽車維修行屬業管理部門培訓、考核並取得汽車維修檢驗員證,方可上崗。
第七條汽車維修業戶必須做好質量管理的基礎工作,建立健全並嚴格遵守與企業維修類別相適應的技術管理、計量管理和質量檢驗等規章制度。
第八條汽車維修業戶在維修生產中必須遵守以下法規和標准:
(一)國務院發布的《工業產品質量責任條例》的有關規定;
(二)國家標准局發布的各項汽車修理技術條件,以及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機動車允許雜訊及測量方法和汽、柴油車排放標准及測量方法等;
(三)交通部第13號令發布的《汽車運輸業車輛技術管理規定》;
(四)交通部頒發的有關汽車修理技術標准(
⑨ 設備修理質量標準是什麼制定設備大修質量標準的原則有哪些
設備修理質量標准,是衡量設備整機技術狀態的標准,包括修後應達到的設備精度專、性能指標、屬外觀質量及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技術要求。它是檢驗和評定設備修理質量的主要依據。 制定設備大修理質量標準的原則如下: 1)以出廠標准為基礎。 2)修後的設備性能和精度應滿足產品工藝要求,並有足夠的精度儲備。如產品工藝不需要設備原有的某項性能或精度,可以不列入修理標准或修後免檢;如設備原有的某項性能或精度不能滿足產品工藝要求或精度儲備不足,在確認可通過採取技術措施(如局部改造、採取提高精度、修理工藝)解決的情況下,可在修理質量標准中提高性能和精度指標。 3)對有些磨損嚴重、巳難以修復到出廠精度標準的機床設備,如由於某種原因需大修時,可按出廠標准適當降低精度,但仍應滿足修後加工產品和工藝要求。 4)達到環境保護法和勞動安全法的規定要求。
⑩ 設備維修技術管理有哪些工作內容及作用
設備維修技術管理是為了正確使用和及時維修設備以充分發揮其效能,收集編制並組織貫徹各種維修技術文件,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以及其猹為提高企業維修技術水平所進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
設備維修技術管理的基本工作內容如下:
(1)技術資料的管理
技術資料的內容包括:設備說明書、設備易損件圖冊、設備製造圖冊、修理工藝資料、修理工藝裝備圖樣資料、設備改造有關資料、設備維修技術信息等。所有的技術資料均應分類編號,建立賬冊卡片,並由技術資料室統一管理。技術資料室應建立技術資料借閱、查閱的管理辦法。使這些資料能在設備維修工作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修理圖冊的編制
設備修理圖冊(含表格)是設備維修專用技術資料的匯編,它包括:
1)設備主要特性示意圖,傳動路線示意圖,軸承位置圖,電氣、液壓、潤滑系統圖等。
2)整機、部件、組件裝配圖。
3)備件、易損件圖樣。
4)標准件明細表,外購件明細表。
5)有色金屬、復合材料及代用品明細表。
(3)工藝規程和技術條件
主要內容有:
1)修理工藝規程,包括整機、部件和組件的拆卸、裝配工藝和修復工藝,零件修理工藝,工藝裝置和非標准設備的明細表和圖樣等。
2)配件製造的工藝規程,包括工藝裝置的明細表和圖樣等。
3)各種技術條件,包括零件分解鑒定技術條件等,裝配技術條件以及試驗技術條件等。維修的技術管理工作,除了上面介紹的內容以外,還有零件修復及合理選擇代用零件以及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應用等項工作。
設備維修技術管理的任務:
設備維修技術管理是提高設備維修技術和設備經濟效益的重要保證。其主要任務是:
1)採用最適宜的維修技術,努力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提高維修水平和工作效率。
2)制定合理可行的技術方案,確保設備維修和改進工作質量,縮短停修時間,降低維修費用。
3)制定各種維修技術標准和規范,積累設備技術資料,建立設備維修技術檔案。
4)為設備的技術改造及新設備的選型提供可行性分析方案。
設備維修技術管理的作用:
維修技術管理是點檢制、定修制等其他各制的技術支撐,特別是點檢制的四大支柱之一,為點檢的順利推進和開展,奠定了技術基礎,明確了進行點檢作業、維護保養及檢修質量的四大標准即:維修技術標准——機、電、儀三大專業使用標准;點檢標准——機、電、儀三大專業使用標准;給油脂標准——各種設備使用的專用標准和油脂使用標准;維修作業標准一一各種專業設備和專項項目的檢修標准化工時工序表。為點檢作業管理、定日年修工程管理等,規定了相應的標准化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