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設備保養維修管理制度
3.術語和定義
設備使用規程
指根據設備的性能參數和生產工藝的要求,制訂正確使用方法,它是生產活動中,操作者必須執行的法規。
4.總則
4.1各部應正確使用設備,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
4.2避免設備的不正常磨損或損壞,防止人身、設備事故的發生,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和大修周期,降低備件消耗,減少維修費用,是確保生產正常進行的關鍵之一。
4.3各級領導和生產操作者,必須嚴格按照設備使用規程,正確使用設備。
5.設備使用規程的編制
5.1設備使用規程應根據設備的性能參數和生產工藝的要求,制訂正確使用方法,它是生產活動中,操作者必須執行的法規。為此,認真編制好設備使用規程,是保證安全運行的前提。
5.2每種設備都必須有具體的使用規程。
6.設備使用規程的內容,必須包括以下部分:
6.1設備的性能參數。
6.2交接班制度。
7.操作者應具備和做到以下四點:
7.1操作前的准備工作;
7.2操作順序;
7.3緊急狀態的處理;
7.4在使用過程中設備與人身安全注意事項。
8.操作前的准備工作:
8.1操作者必須經專業培訓,持有操作證。凡新上崗的和尚未取得操作證的人員,必須在持有操作證的操作者的指導下方可操作。
8.2設備啟動前,必須按使用規程的規定進行檢查。
8.3進行必要的試操作時,必須觀察上下工序和觀察設備區域內是否有人工作或置放物件。
9.操作順序
必須先發出啟動設備的警告信號,然後按設備使用規程規定的動作程序進行操作,設備在啟動和運轉過程中,應注意檢查(觀察)是否有不正常的現象。
10.緊急狀態的處理
當設備在啟動過程或運行中,發現異常情況時,為保證人身和設備安全,必須要當機立斷的立即停車。
11.使用過程中的設備與人身安全注意事項:
11.1非本機操作者未經批准,不得使用本機。
11.2任何人未經批准不得隨意取消或改變安全裝置。
11.3任何人未經批准不得亂割亂焊和改變設備結構。
11.4關鍵要害崗位,實行兩人操作確認制(即一人操作一人在旁監護),避免出現操作失誤,導致重大人身和設備事故的發生。
11.5必須嚴格執行交接制度,交班的操作人員應詳細向接班的工作人員交待本班設備運行情況和尚未處理的設備故障,並填好交接班記錄,雙方在交接班記錄上簽字。
11.6設備在運行中發現故障,凡在本班可以處理的,不得交下一班處理,本班無法完全處理,未完成部分可以交給下一班,接班人員應接著處理完成,並詳細檢查,一切正常後,方可開車。
11.7設備的運行部位或運轉區域內檢修,必須在停車後設備處於靜止狀態下進行。
11.8設備在啟動和運行中,應對周圍環境進行監視,注意前後工序的銜接與配合,注意儀表指示變化。
11.9必須保持設備區域內的文明衛生,每班工作人員應每日對設備進行擦試及區域內的打掃工作,以保持設備和區域的整潔。
12.設備使用規程的制訂和審批
12.1主管設備副總經理召集公司設備、工藝、安全有關人員會議,布置制訂使用規程的工作,有關生產工藝操作內容由技術研發部編寫;安全部分由安全人員編寫;設備管理員負責匯總編寫工作。
12.2主管設備副總經理負責召開使用規程的會審,設備、工藝、安全主管工作人員參加。
13.設備使用規程的修改
13.1生產工藝改變時必須經技術副總經理的審核批准,以文字形式提前一周內通知機修組組長,設備管理員根據修改工藝,對原規程進行修改。
13.2操作人員如發現規程有誤或不完善之處,應向機修組反映,並報設備管理員,設備管理員應及時深入現場了解情況,進行修改和完善。
14.設備使用規程的貫徹
14.1認真貫徹執行設備使用規程,發揮其應有作用,保障人身和設備運行安全。因此各級領導必須認真學習和貫徹實施。
14.2製造部必須組織全部員工學習貫徹執行設備使用規程,考核合格率達100%。
14.3新設備使用前,必須由設備機修組組織學習使用規程,考核合格,方可上崗操作。
14.4新工人、學員及調換崗位的人員進入崗位前,必須經學習和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單獨操作設備。
14.5機修組人員應經常或定期地深入製造部檢查規程執行情況,發現有違章操作現象,及時制止和列入對製造部或崗位的考核。
② 設備維修的基本原則是什麼堅持與什麼
設備維修的基本原則:以預防為主,堅持日常保養與計劃維修並重,使設備經常處於良好狀態。
設備維護的原則:
1、設備維護工作應貫徹預防為主的原則 ,應把設備故障消滅在萌芽狀態,其主要任務是防止連接件松動和不正常的磨損,監督操作者按設備使用規程的規定正確使用設備,防止設備事故的發生,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和檢修周期,保證設備的安全運行,良好的服務於生產。
2、認真執行設備使用與維護相結合和設備誰使用誰維護的原則。單人使用的設備實行專責制。主要設備(空壓站、水泵房、電極殼製作車間設備)實行包機制(包使用、包維護、包檢修)、機長負責制,設備使用實行定人、定機、定職責。
3、堅持使用和維護相結合原則,操作人員在設備日常維護工作中做到三好(管好、用好、維護好),四會(會使用、會保養、會檢查、會排除故障),三懂(懂構造、懂原理、懂性能)。各種設備操作者(司機),必須經過培訓,達到本設備操作的技術等級要求,經考試合格後,取得操作證方能上崗。
4、要嚴格執行日常保養(維護)和定期保養(維修)制度。日常保養:操作者每班照例進行保養,包括班前的檢查;班中注意檢查設備運轉是否正常;班後清掃、維護,發現隱患,及時排除。
5、堅持合理規劃、科學維護的原則,設備維護工作重點,體現在提高維修工作質量、減少故障停機時間、提高設備作業率。要做到這些就必須做到合理規劃,預防性計劃檢修,同時注意採用科學的維護方法,以達到效率的最大化。
③ 設備檢修作業必須遵守哪些規定
檢修前的安全要求
(1)、外來檢修施工單位應具有國家規定的相應資質,並在其等級許可范圍內開展檢修施工業務。
(2)、在簽訂設備檢修合同時,應同時簽訂安全管理協議。
(3)、根據設備檢修項目的要求,檢修施工單位應制定設備檢修方案,檢修方案應經設備使用單位審核。 檢修方案中應有安全技術措施,並明確檢修項目安全負責人。檢修施工單位應指定專人負責整個檢修作業過程的具體安全工作。
(4)、檢修前,設備使用單位應對參加檢修作業的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A 有關檢修作業的安全規章制度。
B 檢修作業現場和檢修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因素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及相應對策。
C 檢修作業過程中所使用的個體防護器具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項。
D 相關事故案例和經驗、教訓。
(5)、檢修現場應根據 GB——2894 的規定設立相應的安全標志。
(6)、檢修項目負責人應組織檢修作業人員到現場進行檢修方案交底。
(7)、檢修前施工單位要做到檢修組織落實、檢修人員落實和檢修安全措施落實。
(8)、臨時用電應辦理用電手續,並按規定安裝和架設。
(9)檢修項目負責人應與加油站負責人共同檢查,確認設備、工藝處理等滿足檢修安全要求。
(10)、應對檢修作業使用的腳手架、起重機械、電氣焊用具、手持電動工具等各種工器具進行檢查;手 持式、移動式電氣工器具應配有漏電保護裝置。凡不符合作業安全要求的工器具不得使用。
(11)、對檢修設備上的電器電源,應採取可靠的斷電措施,確認無電後在電源開關處設置安全警示標牌或加鎖。
(12)、對檢修作業使用的氣體防護器材、消防器材、通信設備、照明設備等應安排專人檢查,並保證完好。
(13)、對檢修現場的梯子、欄桿、平台、箅子板、蓋板等進行檢查,確保安全。
(14)、對有腐蝕性介質的檢修場所應備有人員應急用沖洗水源和相應防護用品。
(15)、對檢修現場存在的可能危及安全的坑、井、溝、孔洞等應採取有效防護措施,設置警告標志,夜 間應設警示紅燈。
(16)、應將檢修現場影響檢修安全的物品清理干凈。
(17)、應檢查、清理檢修現場的消防通道、行車通道,保證暢通。
(18)、需夜間檢修的作業場所,應設滿足要求的照明裝置。
3 檢修作業中的安全要求
(1)、參加檢修作業的人員應按規定正確穿戴勞動保護用品。
(2)、檢修作業人員應遵守本工種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3)、從事特種作業的檢修人員應持有特種作業操作證。
(4)、多工種、多層次交叉作業時,應統一協調,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5)、夜間檢修作業及特殊天氣的檢修作業,須安排專人進行安全監護。
④ 在進行機械設備維修時各應做好哪些相應安全措施
1、嚴格遵守各項安全規章制度,開展日常工作、臨時任務、應急搶險;嚴禁簡化作業程序,降低作業標准,違章作業。
2、工作期間必須按規定著裝,正確佩戴、使用勞動保護用品。作業前應穿戴工作服及其他防護用品、用具,在潮濕地方或與天作業時,要穿絕緣鞋,並做好防護措施。嚴禁穿高、中跟鞋。
3、所有作業人員必須持有效的特種作業操作證上崗。
4、電器設備的調試,調試人員必須確認運轉設備不會對附近的人員、設備造成傷害,並經監護人員檢查下達指令後,才可對設備進行啟動。
5、順序啟動設備,必須電器聯鎖控制裝置。電器維修調試解鎖作業施工後,必須確認電器聯鎖裝置恢復;設備故障檢修時,維修人員必須有電器維修人員進行協作予以解鎖或恢復聯鎖,其他人員嚴禁私自進行聯鎖裝置的解鎖或鎖閉,防止聯動運行造成維修人員的傷害。
6、電動機械設備的高速運轉部分,應確保運轉良好,安全防護裝置能起到保護作用。設備運行時嚴禁手摸,以及用其他物體進行接觸;運轉設備周圍不得有閑雜人員及雜物。
7、機械的走行部位必須安裝安全罩方可使用,啟動機械前,應清除機械內部雜物,檢查各部件有無異常,發現異常應立即處理。
8、機械檢修,必須在停止設備運行的前提下進行,並拉斷機械的動力電源,設專人防護;嚴禁在機械運行時進行機械設備的檢修。
9、設備檢修前,除確認設備斷電、專人監護後,應清除機械上方和內部的垃圾、廢物、高溫物體等,防止維修過程中掉落傷人;清除下方積水、拆除密閉裝置,保證維修作業點空氣暢通無有害氣體聚集或形成有害氣體。
10、機械設備的調試或運行應做好安全監護、疏散無關人員,按照機械設備啟動順序進行啟動;對於大型電動機的啟動應做好升速調整,防止突然加速造成飛車,變頻器控制的設備應緩慢加速;停車後再次啟動應根據電動機容量,進行啟停間隔時間的控制,防止頻繁啟動造成電動機過熱及過流燒損。
11、機械設備故障和事故搶險:發生人身傷害及其他事故時,應按各項應急處置預案進行人員和設備搶險,並按有關規定立即上報段調度值班室、主管副段長、段長,以及安全教育科、勞人科、技術科等職能部門,進行搶險配合;搶險時應先切斷機械電源,停止設備運轉,有計劃、有組織地採取安全措施進行搶險操作,嚴禁盲目搶救,防止出現新的事故和傷害,將事故擴大。
⑤ 設備維修計劃的實施,應注意抓好那些環節
1、設備維修體制環節
維修體制結構不完善,可能造成對設備維修管理不到位、不全面。未明確維修各相關崗位的職責及協調配合關系,導致組織分工不明確,影響設備的有效管理。
2、設備維修准備環節
設備維修備件准備管理不到位,可能導致備件質量不合格,規格型號對不上,影響設備維修。未合理分析設備故障原因,以致不能合理判斷設備維修類型,從而影響最佳的維修時間。企業不能及時的調用設備維修相關的人力、工具設備等資源,耽誤設備維修,延誤生產。
3、設備維修實施環節
設備維修人員不能正確判斷分析設備故障,盲目大拆大卸造成時間、資源的浪費,更可能造成故障不能得到解決並引發新的問題。設備維修標准不全面,使設備維修存在很多的漏洞,可能導致設備質量不能保證。設備維修方式不合理,維修指導思想落後,預防維修、狀態等先進的維修方式沒有得到很好的應用。
(5)維修設備應嚴格執行什麼制度擴展閱讀:
安全注意事項
1、檢修工作時按規定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
2、檢修設備時必須嚴格執行「斷電掛牌」制度。
3、檢修設備前必須進行放空處理。
4、在防爆區域進行檢修時,注意防火防爆,安全使用防爆工具。
5、拆卸設備時,拆卸力量應均勻,避免用力過大而造成碰傷等現象。
⑥ 維修電力設備,保證的安全措施有哪些
維修電力設備是的安全措施如下:
1、嚴格貫徹執行《煤礦安全規程》電力部分的規定。
2、所有的機電工都必須經過嚴格的技術培訓和安全培訓,合格後持證上崗,無證人員嚴禁上崗。
3、機電工要隨身攜帶完好的電力工具和儀表,電壓等級符合要求。
4、每班工作前都必須認真聽取前一班對各設備的運行情況的匯報,了解掌握工作面所有設備的現有狀態。 5、維修電力設備時必須佩戴絕緣保護用具,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停送電要有專人負責,檢修開關所控制設備時,此開關要停電並懸掛「有人工作,不準送電」牌,並有專人看管,嚴格執行礦井下停送電管理規定。只有在周圍20米范圍以內的瓦斯濃度低於1%時,才准打開電力設備,並且在切斷電後用同等級電筆測試,確認無誤後,進行放電,而後才可進行全面的維修,維修完確實無誤後,才可送電。
6、嚴禁帶電移動、拆接、搬遷和檢修電力設備及線路。
7、所有電纜不準有明火接頭、破口、漏電現象,電纜如出現破口,應採用與熱補有同等效能的冷補後,才允許送電。
8、所有電力設備嚴禁明火操作,電力設備檢修時,對防爆面要妥善保護,不得砸壞,保證防爆面的光潔度和防爆性能,並塗防銹漆油或凡士林油,要適量均勻。
9、檢修控制合時,所控制的開關必須打到「斷」的位置,機組斷開隔離刀閘手把,並摘掉離合器。
10、在對機組檢修時,機組內部電控組件,需專人檢查,嚴禁隨便打開電控箱。
11、對機組試驗時,在機組的控制面板處,機組的前後截割電機方向機頭、機尾各站一人進行開機、停機的操作,試驗前,要首先對機組周圍進行安全檢查,確認無誤後,方可進行操作。
12、在對機組電源系統檢修時,首先把冷卻系統的水放完,方可進行檢修,以免冷卻水流入電力系統。
13、在檢修電力設備時,要同時檢查電力設備的完好和隔爆性能,做到每台設備達到完好標准和防爆要求。 14、任何一種繼電保護裝置失靈時,電力設備不得投入運行。
16、所有電力設備都必須滿足防爆要求,並達到完好標准後,方可投入運行。 16、在控制台移動時,要及時打好接地板,接好接地線,接地板電阻值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掛好盤好電纜、水線,現場保持整潔。
17、需要更換電纜或重新做電纜頭時,首先要停電並且閉鎖開關必須對所更換的,電纜進行絕緣搖測,在做頭完畢後,檢查電纜的接線絕緣阻值,必須達到煤礦機電完好標准。
18、對移動電纜每日進行一次搖測,電機每周搖測一次,固定電纜及開關要求每半月進行一次絕緣的搖測,並記錄在案。 19、電纜的接線符合完好標准,同時屏蔽線要可靠接地,決不允許接線松動,發熱和損壞芯線,接線柱損壞要及時更換,接線完畢檢查確認無誤後才可運行。
20、電纜的敷設和吊掛,要執行煤礦井下電力安全規程的規定,電纜吊掛要整齊,嚴禁用鐵絲吊掛、吊掛間距不得大於3米。
21、拆接移動電纜時,要先停止連接電力設備的電源,電纜頭要保護好,嚴防進水、受潮或在水中浸泡。
22、每更換一次電纜、開關、電機都要注意校對相應供電線路的相序,要檢查電機的轉向。
23、電纜連接器的高度應略高於電纜的高度,以免電纜上的水滴沿電纜滲入連接器。
24、照明不得無故缺少和隨意取下,不得任意移動和臨時吊掛,照明系統完全接好後方可送電,照明燈發生故障應及時更換,不得將故障的照明燈繼續連在系統中,不得帶電拆裝照明燈及接線。
25、操作6KV機構及3.3KV機構必須穿合格的絕緣膠鞋,戴絕緣手套,並有專人監護。
26、檢修電力設備至少必須兩人以上,一人操作,一人監護。停送電嚴格執行礦《井下聽送電管理規定》。
⑦ 安全措施和檢修要求安全措施
檢修、維修安全措施
【1】(一)加強檢修工作的組織領導,做到安全組織、安全任務、安全責任、安全措施「四落實」。 (二)檢修項目負責人對檢修工作安全負全面責任,對檢修工作實行統一指揮調度,確保 檢修過程的安全。 (三)找出檢修過程中可能存在和出現的不安全因素,提前採取預防措施。 (四)從事動火作業,應先通過動火三級審批後方可實行。 (五)一切檢修應嚴格執行企業檢修安全技術規程。 (六)在易燃、易爆區域的生產車間臨時檢修時,要使用防爆器械,或採取其它防爆措施, 嚴防產生火花。 (七)焊接作業要注意防火、防爆工作。動火作業前,對動火點周圍易燃、易爆物應清理 干凈。如附近溝池可能存在可燃氣體、液體,應採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八)非公司指定人員禁止從事焊接作業。 (九)進入設備內之前,必須將該設備與其它設備隔絕,並進行清洗、置換等有效處理。 (十)嚴禁在作業設備內外投擲工具和器材。禁止用氧氣或富氧空氣吹風。 (十一)在設備內動火作業,除執行本規定中有關動火的規定外,動焊人員離開時,不得 將焊(割)具留在設備內。 (十二)作業完工後,經檢修人、安全員與生產部門負責人共同檢查,確認無誤,檢修人 員方可封閉設備。
【2】一、參加檢修各工種,應嚴格遵照各工種安全操作規程操作,較大的 維護項目,必須由項目負責人統一指揮,設安全負責人,監督檢查,互相配合。
二、設備在檢修時,必須嚴格執行"停電掛牌"制度,檢修人員如因工作需要進入設備內部時,必須設專人在外監護。
三、檢修前必須檢查所用的工具是否可靠、良好,嚴禁超負荷、帶病違章作業。檢修前,應認真檢查工作現場,確認沒有安全隱患後方可作業。
四、檢修完畢後,檢修負責人應清理現場和清點人員,不能將雜物和工具遺留在設備內,待有關人員全部撤離檢修設備並檢查確認無錯後,方可通知送氣。否則不得送氣。
五、檢修工在使用手錘、電焊、氣焊、氣割等專用工具時,應嚴格遵照各工具的操作規程,以免發生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