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維修問題 > 車轍怎麼維修

車轍怎麼維修

發布時間:2021-01-08 17:10:26

㈠ 公路該怎麼維護

一、加強路面預防性養護與維修,延長路面使用壽命
加強公路預防性養護,是延長公路使用壽命、保持路面良好使用功能的前提。在日常養護工作中,我們應按照「准確預判、未壞先補」的原則在路面尚未發生破壞或剛出現病害跡象時採取預防性保養措施,將病害消滅在萌芽狀態。針對路面裂縫類病害,應按照「有縫必灌、灌必達標」的原則進行路面灌縫技術措施,防止雨水侵入路面,對路基結構造成破壞。酷暑時節,在路面溫度超過一定限度後,積極對路面進行灑水降溫,可以有效減緩路面車轍的發生,保持路面良好的使用性能,延長路面使用壽命,降低養護成本。通過路面預防性養護,實現高速公路橋頭無跳車、路面無坑槽、基本無裸縫的良好路況,為司乘人員提供舒適的通行環境。
二、保持路基良好,降低路基的發病頻率
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路面的基礎,它與路面共同承擔車輛荷載。路基的強度和穩定性是保證路面結構穩定、路用性能良好的基本條件。
路基絕大部分病害和水的作用有關,所以路基病害的預防和整治主要是搞好排水、防水和治水的工作。日常養護工作中,應及時對淤塞泄水槽、邊溝進行疏通、清理,保障其充分發揮自身的使用功能。汛前對路基薄弱段落及沿線排水設施進行認真、細致的檢查,及時發現各種不安全隱患並處理;加大汛期的巡查力度,及時修復路基水毀、泄水槽損壞、攔水帶缺口等路基病害。加強對攔水帶、收水口、泄水槽、邊溝等集中排水設施的維護維修,是降低路基發病頻率、做好路基預防性養護的具體工作。
三、做好日常橋涵養護,確保橋梁暢通、安全
為了保證橋梁結構經常處於完好的技術狀態,滿足承載能力和通行能力的要求,日常養護中必須做好橋梁的經常性檢查和定期檢查。在平常的日常養護中,要保持橋面干凈、泄水孔疏通、排水設施良好、支座完好無脫空現象、及時修復損壞的橋梁欄桿與伸縮縫、清除錐坡雜草、清理涵洞進、出水口垃圾和堆積物等,確保橋梁暢通、安全。
四、保持設施功能完善,規范作業保障暢通
保持沿線設施功能完善是日常養護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針對護欄板、隔離柵的維修工作,必須嚴格按照維修時限進行作業,嚴格控制維修質量,確保修復後恢復其原來的使用功能。防眩板設施要保持齊全完好、隨損隨修,整體達到整齊劃一的視覺效果。要定期進行主線及互通區的輪廓標擦洗工作,保持其反光效果良好,加強夜間巡查,對檢查出反光效果差的路段增加清洗頻率,對老化或損壞的輪廓標及時進行補裝。標志、標線要齊全醒目,清晰完整,公路各部件設施都要保持充分發揮其使用功能。
在日常的養護維修作業中,要確保做到規范施工、安全施工,落實規范化標准,嚴格按作業流程和作業標准執行,並在施工中確保施工人員的安全,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是使命感為司乘人員保駕護航。
五、加強綠化管護,保持路容靚麗
綠化美化是高速公路養護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是防止水土流失,穩固路基,降低雜訊,保護環境,營造美觀、舒適行車環境的重要因素,也是高速公路一道亮麗的風景。根據樹木生產需要和公路交通的特殊要求,及時採取澆水、施肥、整形修剪、防治病蟲害等技術措施,使綠化物保持良好的生長狀態。對綠化植物進行維護、清除雜物、防止其他原因所造成的損傷,適時進行補缺,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實現其生態功能和景觀效果。

㈡ 車轍是如何形成的急!!!!

車轍是車輛在路面上行駛後留下的車輪永久壓痕。 過去,人類廣泛應用馬車,在泥土路上走,由於土路較軟,車過後路面就有壓痕,雨後,路面有泥水壓痕更深。古人雲:「前面有車,後面有轍。」車走多了,路上留下兩條平行的很深的車轍。 現代路面車轍是路面周期性評價及路面養護中的一個重要指標。路面車轍深度直接反映了車輛行駛的舒適度及路面的安全性和使用期限。路面車轍深度的檢測能為決策者提供重要的信息,使決策者能為路面的維修、養護及翻修等作出優化決策。

㈢ 瀝青路面應該如何維護

1 瀝青路面常見的病害
瀝青路面早期破壞的現象有:車轍、裂縫、坑槽九種。這些病害極具普遍性和嚴重性,為公路工程質量通病之一。
1.1車轍
車轍是指路面上沿行車輪跡產生的縱向帶狀凹槽,深度37.5px以上。車轍是在行車荷載重復作用下,路面產生永久性變形積累形成的帶狀凹槽。車轍降低了路面平整度,當車轍達到一定深度時,由於轍槽內積水,極易發生汽車飄滑而導致交通事故。產生車轍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設計不合理以及車輛嚴重超載導致的。
1.2裂縫
裂縫主要有三種形式:縱向裂縫,橫向裂縫和網裂。瀝青路面產生裂縫後,導致滲水,危害面層和基層。
1.3坑槽
坑槽是常見的瀝青路面早期病害,指路面破壞成坑窪深度大於50px,面積在0.04m2以上。形成坑槽主要是車輛修理或機動車用油滲入路面,污染使瀝青混合料鬆散,經行車碾壓逐步形成坑槽。
1.4脫皮
瀝青路面脫皮是指路面面層層狀脫落,面積0.1m2以上。導致瀝青路面脫皮主要是因為水損害。
1.5鬆散
瀝青路面的鬆散是指路面結合料失去粘結力、集料松動,面積0.1m2以上。
2 瀝青路面常見病害的養護措施
對於瀝青路面早期產生的病害,我們要及時做好維修工作,這樣才將病害對瀝青路面行車安全的影響降到最低點。
2.1車轍的維修
瀝青路車轍的維修,處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2.1.1如果車道表面因車輛行駛推移面產生的車轍。應將出現車轍的面層切削或銑刨清除,然後重鋪瀝青面層。然後採用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或SBS改性瀝青單混合料、或聚乙烯改性瀝青混合料來修補車轍。
2.1.2如果路面受橫向推擠形成的橫向波形車轍,如果已經穩定,可將凸出的部分削除,在波谷部分噴灑或塗刷粘結瀝青並填補瀝青混合料並找平、壓實。
2.1.3如果由於基層強度不足、水穩性能不好,使基層局部下沉而造成的車轍,應先處治基層。將面層和基層完全挖除
2.2裂縫的維修
瀝青路面裂縫產生後,如果在高溫季節全部或大部分可癒合的輕微裂縫,可不加處理。如果在高溫季節肯定是不能癒合的輕微裂縫,要及時進行維修,控制裂縫的進一步擴大,防止導致路面早期破壞,提高公路使用效率。同樣在瀝青路面裂縫的維修時,要嚴格工藝操作和規范要求。
2.2.1灌油修補法。在冬季節,將縱橫裂縫處清掃干凈,用液化氣將縫壁加熱至粘性狀態後,再把瀝青或瀝青砂漿(在低溫潮濕季節宜噴灑乳化瀝青),噴抹到縫中,再勻撒一層2~5mm的乾燥潔凈石屑或粗砂加以保護,最後用輕型壓路機將礦料碾壓。如果是細小的裂縫,則要預先用盤式銑刀進行擴寬,再按上述方法做處理,沿裂縫塗刷少量稠度較低的瀝青。
2.2.2對開裂的瀝青路面進行修補。施工時,先把裂縫的舊跡鑿掉,形成V形槽;再用空壓機吹除V形槽中及其周圍的松動部分和塵土等雜物,然後通過擠壓槍把已經拌和均勻的修補材料灌入裂縫中,使之飽滿。待修補材料凝固後,約一天左右即可開放交通。此外,如果由於土基、基層強度不足或路基翻漿等引起嚴重龜裂,應先處治好基層再重作面層。
2.3坑槽的護理
2.3.1路面的基層完好,僅面層有坑槽時的護理方法。按「圓洞方補」的原則,劃出與路中心線平行或垂直的坑槽修補輪廓線,按長方形或正方形來進行,鑿開坑槽到穩定部分,用空壓機將槽底,槽壁的塵土和松動部分清除干凈,然後在干凈的槽底;槽壁噴灑薄層粘結瀝青,隨即填鋪備好的瀝青混合料。然後手壓路機碾壓,壓時要確保壓實力直接作用在攤鋪後的瀝青混合料上。採用這種方法,不會發生裂縫、裂紋等現象。
2.3.1熱補法修補。採用熱修補養護車,將加熱板加熱坑槽處路面,翻鬆被加熱軟化鋪裝層,噴灑乳化瀝青,加入新的瀝青混合料,然後攪拌攤鋪,壓路機壓實成型。
2.3.3若因基層局部強度不足等使基層破壞而形成坑槽,應將面層和基層完全挖除。
2.4脫皮的維修
2.4.1由於瀝青面層與上封層之間粘結不好,或初期養護不良引起的脫皮,應清除已脫落和已松動的部分,再重新做上封層,所做封層的瀝青用量及礦料粒徑規格應視封層的厚度而定。
2.4.2如瀝青面層層間產生脫皮,應將脫落及松動部分清除,在下層瀝青面上塗刷粘結瀝青,並重作瀝青層。
2.4.3面層與基層之間因粘結不良而產生的脫皮,應先清除掉脫皮、松動的面層,分析粘結不良的原因。
2.5鬆散的維修
2.5.1因嵌縫料散失出現輕微麻面,在瀝青面層不貧油時,可在高溫季節撒適當的嵌縫料,並用掃帚掃勻,使嵌縫料填充到石料的空隙中。
2.5.2大面積麻面就噴灑稠度較高的瀝青,並撒適當 粒徑的嵌縫料,應使麻面部分中部的嵌縫料稍厚,周圍與原路面介面要稍薄定型要整齊,並碾壓成型。
2.5.3因瀝青與酸性石料間的粘附性不良而造成路面鬆散。應將鬆散部分全部挖除後,重作面層。重作面層的礦料不應再使用酸性石料。
總之,瀝青路面在使用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車轍、裂縫、鬆散、坑槽、脫皮等破損病害,若不能及時有效地進行維修,將會進一步使病害加重擴散,加速瀝青路面破壞,影響道路的使用安全性能。北京路得力認為要充分了解使用過程中出現的不同類型的破損病害,應認真調查研究,採取行之有效的技術措施,及時進行維修,以保持路面的完好狀態,提高道路的使用性能。

㈣ 瀝青路面該怎麼維護

1、在老化的瀝青路面上噴灑軟化劑,使老化發脆的瀝青重新變軟,多用於貫入式和表面處治路面的再生。

2、將老化了的舊瀝青層挖出,重新軋碎,必要時加入「再生劑」使瀝青質量改進,並加入部分新的集料和瀝青,重新加工回用。可以就地粉碎拌和,也可以集中到工廠拌和,以廠拌熱法加工者質量較好。

3、舊瀝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和回用可節約瀝青、集料和能耗,減少環境污染,已引起各國築路部門的注意和推廣使用。


(4)車轍怎麼維修擴展閱讀

瀝青混合料高溫穩定性:

影響瀝青混合料高溫穩定性的因素可歸納為內在因素和外部條件。內在因素主要反映在材料本身的質量上,如瀝青的用量,瀝青的黏度,礦料的級配,礦料的尺寸、形態以及瀝青混合料攤鋪面積等。

外部條件則主要包括氣候條件和交通條件,當外部條件與材料本身的內在因素結合在一起時就會對瀝青路面產生綜合影響。

瀝青混合料高溫穩定性的改善措施 由於瀝青路面高溫穩定性不足出現的車轍不僅影響行車的舒適性和快速性,而且影響行車的安全性。改善瀝青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應針對下面這些因素採取相應的措施。

材料方面:

集料:集料應首選高質量的集料,特別是表面兩層瀝青混合料,應採用堅硬、表面粗糙、破催、顆粒接近立方體的集料。

瀝青結合料:有關研究認為,就瀝青對瀝青混合料高溫性能的影響來說,瀝青含量的影響可能比瀝青本身特性的影響更重要,

對於細粒式或中粒式密級配瀝青混合料,適當減少瀝青用量有利於抗車轍,在考慮抗車轍因素時應綜合考慮級配、集料對瀝青的吸收性、集料與瀝青間的粘聚力、混合料的空隙率等。

㈤ 瀝青路面出現車轍應該如何處理

現行基本就兩個方法,加鋪和銑刨重鋪。加鋪可以採用熱料加鋪也可以採用微表形式進行車轍修復。

㈥ 瀝青路面的車轍怎麼處理

鋪點油麻絲

㈦ 瀝青路面的車轍該怎麼保養

車轍是路面結構層及土基在行車重復荷載作用下的補充壓實,以內致結構層材料的側容向位移所產生的累積永久變形。車轍屬變形類,是指路面上沿行車輪跡產生的縱向帶狀凹槽,深度37.5px以上。車轍是在行車荷載重復作用下,路面產生永久性變形積累形成的帶狀凹槽。車轍降低了路面平整度,當車轍達到一定深度時,由於轍槽內積水,極易發生飄滑而導致交通事故。產生車轍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設計不合理以及車輛嚴重超載導致的。影響瀝青路面車轍深度的主要因素是瀝青路面結構和瀝青混凝土本身的內在因素,以及氣候和交通量及交通組成等的外界因素。車轍產生的主要原因有:

(1)瀝青混合料油石比過大;

(2)表面磨損過度:

(3)雨水侵入瀝青混凝土內部;

(4)由於基層含不穩定夾層而導致路面橫向推擠形成波形車轍。

㈧ 砂石路面的路面坑槽和車轍應怎樣修理

修補應根據原路面的結構、層次、級配類型,採用與原路面相一致的混合料進行修補。專如果路面基層損壞,應針對屬損壞原因,先處理基層病害,再修復面層,坑槽修補時氣溫要適宜,在寒冷不宜進行坑槽修補的季節,可採用粘性較好的泥土臨時填補坑槽,防止坑槽擴大,待氣溫適宜時再進行修補。

瀝青路面產生坑槽破損不僅嚴重影響路面的表面功能和使用性能.更對安全有很大的影響。坑槽及時修補的功效,總的來說可以概括為如下幾點:

1、恢復瀝青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功能,恢復行車的、平順性和舒適性。

2、坑槽的破壞減薄了結構層,及時修補能恢復路面的局部強度和承載能力。

3、彌補坑槽破損處原有路面的強度和耐水性的不足,具有明顯的補強作用。

4、改善破損處承受車輛和水等外部荷載的進一步破壞擴展,做到防治結合。

㈨ 怎樣修復瀝青路面的車轍病害方法

常見的病害主要為裂縫、車轍和推移、坑槽和泛油四大類。一、裂 縫裂縫病害有縱向裂縫,橫向裂縫和網裂三種形式,以下將分別介紹。(一)縱向裂縫縱向裂縫一般有兩種:一種主要發生在緊急停車帶或路肩部位,其形狀是沿路肩邊緣向內逐步擴大,呈月牙形,這種裂縫容易使路基發生滑移,危險性很大;另一種是發生在行車道部位,多為縱向條帶狀,裂縫兩端未延伸到路堤邊緣。

縱向裂縫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1)地基原因。有些路段處於丘陵低窪、河谷處,地基土天然含水量較高,在設計及施工時未做處理,在高填土後,由於地基承載能力的差別出現不均勻沉降,造成路面縱向開裂。

(2)路基施工原因。如果土基施工時天氣乾燥,局部路堤填料土塊粉碎不足,路基壓實不均勻,暗埋式構造處因構造物長度限制,路基邊緣不能超寬碾壓,致使路基邊緣壓實度不夠,或者混合料攤鋪時縱向施工搭接質量不好,都會造成縱向裂縫。

(3)水的滲透破壞。中央分隔帶、路表、邊坡等滲水,使局部路基受水浸泡後承載力值降低,在動靜荷載的作用下,路基滑動產生裂縫,另外填料若為弱膨脹土,如施工中未做處理,滲水後含水量變化,也會導致裂縫產生。

(二)橫向裂縫

橫向裂縫是與路面中線近於垂直的裂縫,裂縫起初大多出現於路面兩側的硬路肩,逐漸發展而貫通全路幅。貫通裂縫沿路面大致呈均勻分布。

  1. 橫向裂縫通常不是由於荷載作用引起的。

  2. 其成因主要有三個:

  3. (1)材料收縮引起橫向裂縫。一方面在基層成型過程中,因基層材料失水收縮而形成規則的橫向裂縫,另一方面基層材料因溫度驟降而發生低溫收縮開裂。這兩種收縮變形使面層底面承受拉力,當拉力超過瀝青面層的抗拉強度時就使瀝青面層底部拉裂,並隨著溫濕的循環變化及行車荷載的反復作用而導致瀝青面層低面裂縫。

  4. (2)瀝青及混凝土的溫縮引起的裂縫。因瀝青是一種對溫度變化比較敏感的粘彈性材料,溫度下降時,瀝青混合料逐漸變硬變脆,並發生收縮變形.當收縮拉應力超過瀝青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時,瀝青路面表面就會被拉裂,並逐步向下發展,形成上寬下窄的橫向裂縫,這種溫縮裂縫在北方溫差較大地區初冬一般寬度為3~5mm,到嚴冬可加寬到10mm,最寬達到20mm,而到春季則又縮回。

  5. (3)差異沉降引起的橫向裂縫。在軟土地基與非軟土地基交界處、軟土地基處理方法變化處或構造物台背與路段交接處,因地基或路基與構造物差異沉降導致基層開裂,並反射到瀝青面層,形成橫向裂縫。

  6. 因為溫度變化引起的瀝青面層本身收縮是造成橫向裂縫的重要原因,所以自由瀝青含量越多裂縫越多,選用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瀝青技術要求的瀝青,控制瀝青用量,精選礦料,准確組成級配,或使用纖維等添加劑,均可有效減少裂縫。另外還應設計合理的路面結構並且精心施工。

  7. (三)網 裂

  8. 網裂是相互交錯的疲勞裂縫,形成一系列多邊形小塊組成的網狀開裂,它的初始形態是沿輪跡帶出現單條或多條平行的縱縫,而後,在縱縫間出現橫向和斜向連接縫,形成縫網。

  9. 網裂主要是由於路面的整體強度不足而引起的。一個原因可能是路面結構設計不合理,路基路面壓實度不足,路面材料配合不當或未拌和均勻等使瀝青與石料粘結性差;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由於路面出現橫向或縱向裂縫後未及時封填,致使水分滲入下層,使基層表面被泡軟,在汽車荷載反復作用下,粉漿通過面層裂縫及空隙被壓到表面產生唧漿,基層表面被逐步淘空,產生網裂。另外,瀝青老化和汽車嚴重超載,使基層產生疲勞破壞也是導致瀝青面層形成網裂的重要原因。

  10. 二、坑 槽

  11. 路面上出現的坑槽,是龜裂、鬆散等其它損壞進一步發展的結果。

  12. (一)坑槽的形成可歸結為水損害和油損害兩個主要方面

  13. 1.水損害形成坑槽是瀝青路面早期破壞的最常見的現象之一。在開始階段,雨水由瀝青路面大空隙或破損處滲入,停留在基層表面上,在行車荷載反復作用下動水沖刷半剛性基層的細料並逐漸形成灰漿,使瀝青面層與基層脫開,灰漿被行車荷載擠壓,通過面層裂縫或面層混合料中的空隙唧到表面。在產生唧漿的位置,瀝青面層產生網裂,接著一些碎裂的小塊面層或基層材料被車輪帶走,而逐步形成坑洞,並不斷的擴大,最後形成坑槽。

  14. 2.車輛修理或機動車用油滲入路面,污染使瀝青混合料鬆散,經行車碾壓逐步形成坑槽。預防坑槽損害,首先要選用粘附性和抗老化性強的瀝青,恰當採用集料,合理設計混合料級配; 其次要嚴格控制混合料的出廠、攤鋪、碾壓及終了溫度,確保壓實度達到規范要求,確保瀝青面層的厚度和平整度;再次要確保路表排水暢通,以預防為主,對裂縫、小面積鬆散、沉陷等作用及時科學的維修,避免其迅速發展為坑槽。

  15. 三、車轍和推移

  16. 車轍是在行車荷載重復作用下,路面產生永久性變形積累形成的帶狀凹槽。車轍和推移降低了路面平整度,當車轍達到一定深度時,由於轍槽內積水,極易發生汽車飄滑而導致交通事故。

  17. (一)車轍和推移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下

  18. 1.行車荷載的影響。車輛按規定正常在行車道行駛,使得高速公路的交通渠化現象非常突出,隨著車輛荷載作用次數增加,行車道車輛輪跡處進一步壓實並逐漸形成不同程度的車槽。

  19. 2.基層施工質量差。因基層的厚度不足或因基層材料、施工、養生不當導致基層整體強度不足,由於荷載作用超過路面各層的強度,使得路表變形過大而形成轍槽和推移。

  20. 3.瀝青面層高溫穩定性差。由於瀝青混合料是一種彈塑性材料,如瀝青、礦料的選材不當或混合料組成不當會導致瀝青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差、抗塑性變形能力低,在高溫條件下,車輪碾壓反復作用,荷載應力超過瀝青混合料的穩定極限,使流動變形不斷積累形成車轍和推移。

  21. 四、泛 油

  22. 瀝青混合料中的瀝青在天氣炎熱時向上遷移到路面表面,而在冷天時又不存在逆過程,因而瀝青積聚在路面表面,形成一層有光澤的瀝青膜的現象為泛油。

  23. (一)泛油的成因如下

  24. 1.混合料組成設計不當。混合料中瀝青用量過多或空隙率過小,在車輛荷載反復作用下,多餘瀝青由下部泛到路表形成泛油。

  25. 2.混合料拌和控制不嚴。細料含量過少,混合料比表面積較小,則瀝青用量相對較多,也易出現泛油。

  26. 3.粘層油用量不當。噴灑過多或灑布不均勻也會局部出現泛油。

  27. 4.施工質量差。攤鋪時混合料產生離析,局部細料過分集中,也易泛油。

  28. 5.水破壞。雨水滲入使下層瀝青與石料剝離,在水作用下瀝青膜剝落,上泛引起表層泛油。

㈩ 怎樣修復瀝青路面的車轍病害

常見的病害主要為裂縫、車轍和推移、坑槽和泛油四大類。

一、裂 縫

裂縫病害有縱向裂縫,橫向裂縫和網裂三種形式,以下將分別介紹。

(一)縱向裂縫

縱向裂縫一般有兩種:一種主要發生在緊急停車帶或路肩部位,其形狀是沿路肩邊緣向內逐步擴大,呈月牙形,這種裂縫容易使路基發生滑移,危險性很大;另一種是發生在行車道部位,多為縱向條帶狀,裂縫兩端未延伸到路堤邊緣。

  1. 縱向裂縫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2. (1)地基原因。有些路段處於丘陵低窪、河谷處,地基土天然含水量較高,在設計及施工時未做處理,在高填土後,由於地基承載能力的差別出現不均勻沉降,造成路面縱向開裂。

  3. (2)路基施工原因。如果土基施工時天氣乾燥,局部路堤填料土塊粉碎不足,路基壓實不均勻,暗埋式構造處因構造物長度限制,路基邊緣不能超寬碾壓,致使路基邊緣壓實度不夠,或者混合料攤鋪時縱向施工搭接質量不好,都會造成縱向裂縫。

  4. (3)水的滲透破壞。中央分隔帶、路表、邊坡等滲水,使局部路基受水浸泡後承載力值降低,在動靜荷載的作用下,路基滑動產生裂縫,另外填料若為弱膨脹土,如施工中未做處理,滲水後含水量變化,也會導致裂縫產生。

  5. (二)橫向裂縫

  6. 橫向裂縫是與路面中線近於垂直的裂縫,裂縫起初大多出現於路面兩側的硬路肩,逐漸發展而貫通全路幅。貫通裂縫沿路面大致呈均勻分布。

  7. 1.橫向裂縫通常不是由於荷載作用引起的。

  8. 其成因主要有三個:

  9. (1)材料收縮引起橫向裂縫。一方面在基層成型過程中,因基層材料失水收縮而形成規則的橫向裂縫,另一方面基層材料因溫度驟降而發生低溫收縮開裂。這兩種收縮變形使面層底面承受拉力,當拉力超過瀝青面層的抗拉強度時就使瀝青面層底部拉裂,並隨著溫濕的循環變化及行車荷載的反復作用而導致瀝青面層低面裂縫。

  10. (2)瀝青及混凝土的溫縮引起的裂縫。因瀝青是一種對溫度變化比較敏感的粘彈性材料,溫度下降時,瀝青混合料逐漸變硬變脆,並發生收縮變形.當收縮拉應力超過瀝青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時,瀝青路面表面就會被拉裂,並逐步向下發展,形成上寬下窄的橫向裂縫,這種溫縮裂縫在北方溫差較大地區初冬一般寬度為3~5mm,到嚴冬可加寬到10mm,最寬達到20mm,而到春季則又縮回。

  11. (3)差異沉降引起的橫向裂縫。在軟土地基與非軟土地基交界處、軟土地基處理方法變化處或構造物台背與路段交接處,因地基或路基與構造物差異沉降導致基層開裂,並反射到瀝青面層,形成橫向裂縫。

  12. 因為溫度變化引起的瀝青面層本身收縮是造成橫向裂縫的重要原因,所以自由瀝青含量越多裂縫越多,選用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瀝青技術要求的瀝青,控制瀝青用量,精選礦料,准確組成級配,或使用纖維等添加劑,均可有效減少裂縫。另外還應設計合理的路面結構並且精心施工。

  13. (三)網 裂

  14. 網裂是相互交錯的疲勞裂縫,形成一系列多邊形小塊組成的網狀開裂,它的初始形態是沿輪跡帶出現單條或多條平行的縱縫,而後,在縱縫間出現橫向和斜向連接縫,形成縫網。

  15. 網裂主要是由於路面的整體強度不足而引起的。一個原因可能是路面結構設計不合理,路基路面壓實度不足,路面材料配合不當或未拌和均勻等使瀝青與石料粘結性差;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由於路面出現橫向或縱向裂縫後未及時封填,致使水分滲入下層,使基層表面被泡軟,在汽車荷載反復作用下,粉漿通過面層裂縫及空隙被壓到表面產生唧漿,基層表面被逐步淘空,產生網裂。另外,瀝青老化和汽車嚴重超載,使基層產生疲勞破壞也是導致瀝青面層形成網裂的重要原因。

  16. 二、坑 槽

  17. 路面上出現的坑槽,是龜裂、鬆散等其它損壞進一步發展的結果。

  18. (一)坑槽的形成可歸結為水損害和油損害兩個主要方面

  19. 1.水損害形成坑槽是瀝青路面早期破壞的最常見的現象之一。在開始階段,雨水由瀝青路面大空隙或破損處滲入,停留在基層表面上,在行車荷載反復作用下動水沖刷半剛性基層的細料並逐漸形成灰漿,使瀝青面層與基層脫開,灰漿被行車荷載擠壓,通過面層裂縫或面層混合料中的空隙唧到表面。在產生唧漿的位置,瀝青面層產生網裂,接著一些碎裂的小塊面層或基層材料被車輪帶走,而逐步形成坑洞,並不斷的擴大,最後形成坑槽。

  20. 2.車輛修理或機動車用油滲入路面,污染使瀝青混合料鬆散,經行車碾壓逐步形成坑槽。預防坑槽損害,首先要選用粘附性和抗老化性強的瀝青,恰當採用集料,合理設計混合料級配; 其次要嚴格控制混合料的出廠、攤鋪、碾壓及終了溫度,確保壓實度達到規范要求,確保瀝青面層的厚度和平整度;再次要確保路表排水暢通,以預防為主,對裂縫、小面積鬆散、沉陷等作用及時科學的維修,避免其迅速發展為坑槽。

  21. 三、車轍和推移

  22. 車轍是在行車荷載重復作用下,路面產生永久性變形積累形成的帶狀凹槽。車轍和推移降低了路面平整度,當車轍達到一定深度時,由於轍槽內積水,極易發生汽車飄滑而導致交通事故。

  23. (一)車轍和推移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下

  24. 1.行車荷載的影響。車輛按規定正常在行車道行駛,使得高速公路的交通渠化現象非常突出,隨著車輛荷載作用次數增加,行車道車輛輪跡處進一步壓實並逐漸形成不同程度的車槽。

  25. 2.基層施工質量差。因基層的厚度不足或因基層材料、施工、養生不當導致基層整體強度不足,由於荷載作用超過路面各層的強度,使得路表變形過大而形成轍槽和推移。

  26. 3.瀝青面層高溫穩定性差。由於瀝青混合料是一種彈塑性材料,如瀝青、礦料的選材不當或混合料組成不當會導致瀝青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差、抗塑性變形能力低,在高溫條件下,車輪碾壓反復作用,荷載應力超過瀝青混合料的穩定極限,使流動變形不斷積累形成車轍和推移。

  27. 四、泛 油

  28. 瀝青混合料中的瀝青在天氣炎熱時向上遷移到路面表面,而在冷天時又不存在逆過程,因而瀝青積聚在路面表面,形成一層有光澤的瀝青膜的現象為泛油。

  29. (一)泛油的成因如下

  30. 1.混合料組成設計不當。混合料中瀝青用量過多或空隙率過小,在車輛荷載反復作用下,多餘瀝青由下部泛到路表形成泛油。

  31. 2.混合料拌和控制不嚴。細料含量過少,混合料比表面積較小,則瀝青用量相對較多,也易出現泛油。

  32. 3.粘層油用量不當。噴灑過多或灑布不均勻也會局部出現泛油。

  33. 4.施工質量差。攤鋪時混合料產生離析,局部細料過分集中,也易泛油。

  34. 5.水破壞。雨水滲入使下層瀝青與石料剝離,在水作用下瀝青膜剝落,上泛引起表層泛油。

閱讀全文

與車轍怎麼維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家電店過年為什麼不放假 瀏覽:181
防水貼紙貼到什麼程度 瀏覽:756
哪裡維修節氣門 瀏覽:200
酒店維修房如何操作流程 瀏覽:490
傢具表面光太亮怎麼處理 瀏覽:35
傢具光面好嗎 瀏覽:136
黃石松下電器維修部的電話 瀏覽:513
道路維修售後服務承諾保障 瀏覽:558
卷材防水搭接部位是什麼 瀏覽:671
家居外貌控 瀏覽:139
金華龍騰家居 瀏覽:749
坡屋面防水選用什麼材料 瀏覽:138
木頭門貼什麼防水 瀏覽:945
顯卡返廠維修後保修多久 瀏覽:801
怎麼去除新傢具的膠味 瀏覽:927
汽車售後維修流程 瀏覽:322
寶安哪裡有二手家電市場 瀏覽:588
沃爾沃卡車全國維修點 瀏覽:745
國家電網考試怎麼分類 瀏覽:242
奶奶衣櫃怎麼翻新 瀏覽: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