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設備維修內容制定的依據是什麼
1、主要依據采購設備時,廠家出具的設備使用維護說明書。
2、依據國家、行業標准。
3、適用時,依據公司內部自定標准。
Ⅱ 制定戰略規劃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一、目的
1、剖來析企業外部環境自;
2、了解企業內部優勢和劣勢;
3、幫助企業迎接未來的挑戰;
4、提供企業未來明確的目標及方向;
5、使企業每個成員明白企業的目標;
6、擁有完善戰略經營體系的企業比沒有該體系的企業有更高的成功機率。
二、意義
戰略制定是企業基礎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科學化加藝術化的產物,需要不斷完善。在戰略制定過程中必須考慮技術因素所帶來的機會與威脅。技術的進步可以極大地影響到企業的產品、服務、市場、供應商、競爭者和競爭地位。
制定戰略規劃的方式有五種:
第一種是領導層授意,自上而下逐級制定,這種方式在很多企業里都運用;
第二種是自下而上,以事業單位為核心制定;
第三種是領導層建立規劃部門,由規劃部門制定;
第四種是委託負責、守信、權威的咨詢機構制定,負責、守信、權威是一些必要的條件,可能還會有更多的條件,如果咨詢機構不具備這些必要的條件,對企業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第五種是企業與咨詢機構合作制定。
在實際制定規劃的過程中,這五種方式往往是相互結合在一起來操作的。
Ⅲ 什麼叫策略對於一個人的意義何在
每個人都需要理智的去思考人生的策略。選擇是很重要的。
Ⅳ 策略是什麼
策略,指計策;謀略。一般是指:
1、可以實現目標的方案集合;
2、根據形勢發展而制定的行動方針和斗爭方法;
3、有斗爭藝術,能注意方式方法。
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遇到問題,常常是思考一個辦法去解決,不會去制定一個策略來解決。這說明策略是一個宏觀的計劃,辦法只是微觀的計劃。
方法或者辦法,往往只是對一個比較小的目標來制定的,並且不會花費我們太多的時間去施行。而策略,很多時候都是指為了達到一個長遠的目標而制定的方案,這個方案可以是很多個小的方法的集合,也可以只是一個方法。另外策略還有著細致的規劃,明確的步驟。而辦法只是一個簡單的施行過程。
(4)維修策略制定為了什麼擴展閱讀:
引證解釋:
1.謀略;計謀。
「術謀之人以思謨為度,故能成策畧之奇,而不識遵法之良。」出自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接識》。
「將軍專策畧,幕府盛才良。」出自唐 杜甫 《送靈州李判官》詩。
「諸生有何策畧,就此披宣。」出自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
「懷古詩篇進,憂時策畧新。」出自清 孫枝蔚 《贈安肅梁明府木天》詩。
2. 根據形勢發展而制定的行動方針和斗爭方法。
「社會經濟調查,是為了得到正確的階級估量,接著定出正確的斗爭策略。」出自毛澤東《反對本本主義》。
「只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才能為無產階級的斗爭指出正確的方向和正確的戰略策略,把斗爭引向勝利。」出自艾思奇 《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
Ⅳ 什麼是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性
定義: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工作(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 RCM)是基於可靠性分析方法實現維修策略優化的一門技術。其目標是在滿足安全性、環境技術要求和使用工作要求的同時,獲得產品的最小維修資源消耗。通過這項工作,用戶可以找出系統組成中對系統性能影響最大的零部件及其維修工作方式。
區別:應該說RCM屬於可靠性分析(這個可靠性是泛指可靠性工程)的一種方法,常用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包括預計、RBD、FMECA、故障樹、事件樹、Markov、壽命周期費用分析、RCM等等;不知道你說的普通可靠性分析是指的哪一個?
1>可能目前電子企業用得較多的是預計,這種分析的目的是在產品設計初期預計產品的故障率、MTBF等可靠性參數指標,從而給設計人員提供參考,設計時重點關注預計結果較差的部件。
但是預計的結果參考價值很有限,所得數值只能告訴你產品的故障率是在這個數量級上面,而且對於機械零部件和企業自產元器件(如果沒有送去做可靠性試驗測數據的話),缺乏足夠的數據,完全無法預計。
2>RBD——可靠性框圖(可靠性建模)也可以計算故障率,但是與預計不同的是可以考慮零部件並聯模型、貯存備份等情況,而預計是把產品看做一個大串聯系統。
3>FMECA——故障模式影響及危害性分析,用於找出產品可能的故障模式和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其本質就是填表,幫助設計人員一步步分析產品可能發生的故障有哪些,並分別標注每個故障模式的嚴酷度。
4>故障樹——聊這個之前我想提一下可靠性分析要達到什麼目的:我們做可靠性工作就是要提高產品的可靠性,減少產品發生故障的概率,那麼,這就要有一個過程;哲學里邊有個方法論還是什麼來著,告訴我們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過程是「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可靠性工作也是如此。
前面FMECA解決了故障「是什麼」,那麼故障樹分析就是要分析故障原因,解決「為什麼」的問題,找到引起故障發生的原因,並分析找到其中對產品影響最大的那些故障來源,這樣設計師就可以針對這些重要的、關鍵的故障做改進。
5>事件樹、Markov,一般是配合故障樹使用,進行系統PSA、PRA分析,針對關鍵部件進行Markov分析。
6>壽命周期費用分析(Life Cycle Cost,LCC),主要是考慮錢,是計算整個系統或產品從方案醞釀到使用直至報廢的時間歷程中全部費用的方法。
7>RCM——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性分析,樓主關心的分析方法,在其定義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它的目的是制定維修策略,這個策略必須能夠滿足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要求,而且所消耗的維修資源(人力、時間、備品備件等)最小。
呵呵,今天很閑,瞎扯了很多,都是原創哦,跟很多正在做可靠性工作的軍工單位交流過,絕非轉載,希望能幫到你。
Ⅵ 配電設備檢修採用的策略主要有哪些
1.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不斷的提升,人們對電力的需求越來越大,所以這也給電力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電氣設備的運行狀態也成了工作中人們十分關注的一個因素,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一定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去選擇更加科學合理的檢修策略,此外在這一過程中還要制定一個相對比較全面也比較完善的檢修制度,從而也為電氣設備檢修奠定良好的基礎。
2、檢修依據
2.1檢修的科學性通常我們所說的檢修的科學性主要要看將設備置於特定環境同時其也能夠充分的滿足可靠性要求的時候,檢修的成本和運行的成本要達到最低的水平。首先是將設備保持在特定運行工況通常就是指在這種運行工況的條件下,設備的運行狀態和自身的功能都可以充分的滿足相關的標准和要求。其次是設備在特定狀態下的可靠性為設備的大規模檢修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據,設備在運行當中的可靠性通常就是藉助這類設備或者是類似設備非正常運行的實例和設備處於不良運行狀態的時候做出的預計。如果設備自身的可靠性預計過高,就會使得設備在運行的過程中更容易出現一些安全方面的事故,如果對設備可靠性估計相對較低,就會使得設備在檢修的過程中需要消耗非常高的成本,而且設備如果頻繁的進行檢修也會對設備自身的可靠性造成較為不利的影響。
2.2檢修的合法性檢修的合法性通常要看兩個方面,一個是法規責任,一個是經濟責任。首先,檢修的法規責任就是指檢修過程中所有的操作都必須要充分的符合相關法律的標准和要求。當前我國設備的質量在不斷的提升,同時設備的類型和品種也有了非常大的轉變,以往制定的一些法規已經無法很好的順應當前的發展狀況,但是因為供電企業在運行的過程中必須要對生產的安全負責,所以必須要嚴格的遵守相關的法律規范和法律制度。其次,檢修的經濟責任就是指檢修的過程中,所有的操作都必須要嚴格按照製造商提供的供貨合同和產品使用說明書的規定進行執行,而如果生產的過程中可以完全的滿足這些規定的時候,出現了任何問題,其責任應該由生產廠家承擔。因為產品使用說明書和供貨合同在實際的生產中具有一定的約束性,所以如果規程類的規定和產品說明書上的要求有差別的時候,就應該將產品的說明書和供貨合同當做是最重要的依據,將對應的規程當做重要參考。
3、檢修制度
3.1預防性試驗檢修制度首先,預防性試驗檢修主要是對設備進行定期的檢查,同時還要採取有效的措施對設備進行全面的維修和養護,這樣就可以有效的消除設備在運行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其次,預防性試驗就是按照國家相關標準的要求對設備進行檢驗,這之中檢修制度的試驗周期通常都是根據規程的最高標准去操作。再次,為了可以十分有效的避免在一個預防性試驗周期當中出現設備漏檢的現象,預防性試驗設備必須要在實際的操作和試驗當中制定一個更加科學合理的預防性試驗計劃,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還要在這一過程中將試驗計劃表和試驗報告同時保存起來,這樣就可以在檢查的時候為查閱提供方便。第四是預防性試驗應該安排在雷雨季節還沒有來臨的時候,但是對於預防性試驗周期長於一年的設備和項目。在實際的工作中可以按照減少停電損失當做重要的原則和為工作提供便利的目的選擇適當的實際去進行預試,不一定非要在雷雨季節之前進行。而對於那些試驗周期在一年之內的設備和試驗項目,必須要將預試環節安排在雷雨季節來臨之前。第五是檢修單位在工作中對自己管轄之內的設備一定要根據實際的情況制定一個相對較為科學合理的檢導則。第六是對於設備的年度檢修應該堅持一年進行一次,而其中具體的項目和實施的內容必須要啊那好預檢導則來操作和實施。最後一點就是設備小修周期和項目本身一定要嚴格的按照產品使用說明書的要求對其進行處理和執行,如果在這一過程中沒有對其進行明確的說明,就應該按照預檢導則當中規定的周期上限來執行。
3.2大修制度
3.2.1大修周期首先,大修的周期一定要參照產品的使用說明書來規劃和執行。其次是大修的周期可以按照設備運行的狀態和其實際的健康水平進行適當的調整和轉變。在對設備的實際情況進行診斷和分析之後,對大修的周期和方式進行適當的篩選,從而為設備的大修提供更好的條件。其次,一定要重視設備的帶電檢測工作,要充分的了解設備的運行狀況和設備絕緣和局部放電等情況,帶電監測的過程中不能完全的具備預防性試驗的功能,但是採取這種方式可以十分有效的延長試驗性檢驗的周期,帶電監測設備在運行的過程中要具備自檢功能,同時在精度上也要充分的滿足相關的標准和要求,安裝的過程中不能太過繁瑣,同時還要對投資的效益進行科學的預測。再次是3)每年夏季高峰負荷情況,對設備進行一次紅外線成像檢查,重點檢查變電設備和線夾(包括線路),對運行時間超過5年的壓接頭,每兩年檢查一次。最後是統計系統動作的次數和開關開斷的容量,同時還要將其逐步的納入到帶電監測數據採集工作當中。
3.2.3設備健康狀況分析和大修設備健康狀況分析包括設備健康狀況診斷結果,年度檢查和小修所發現的問題,設備運行可靠性等進行綜合分析。危及電網和設備安全運行,急需檢修特定缺陷時,及時安排特殊項目大修,必要時可以安排以特殊項目大修為主的設備大修。根據設備健康狀況分析,制訂和調整設備大修計劃表。1)依據設備健康狀況分析,發現設備不能滿足廠商保證的第一次大修周期時,安排大修,並通知廠商調查產品質量問題。2)設備大修計劃周期原則上不少於廠商保證的檢修周期,經設備健康狀況分析運行良好時,應延長大修周期。3)設備大修必須有目的,即有設備健康診斷分析結果,並根據診斷分析情況安排檢修,一般不允許進行檢查性大修(查找重大缺陷除外)。4)對一些設備部件使用壽命有科學規定,到期必須更換的,安排定期大修。
Ⅶ 制定設備維修操作程序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目的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便於問責,以其提高效率。
二、清晰反映設備的所有資料,按照流程走,提高效率。
三、便於考核
四、問題還是較為籠統,回答不了太具體的!
Ⅷ 什麼叫策略就是解決問題
策略,指計策;謀略。一般是指:
1. 可以實現目標的方案集合;
2. 根據形勢發展而制定的行動方針和斗爭方法;
3. 有斗爭藝術,能注意方式方法。
估計沒人不知道。那麼咱們以定投為例,筆者不止一次提出,現在是定投指數基金的好時機。而且還給出兩種定投策略:
1、根據點數定投;
2、每月固定定投;
這兩種策略都可以很好的應對當下的行情。這就是策略,不斷的降低成本,收集籌碼。待到牛市一飛沖天之時,收獲利潤。放棄短期的利潤,而追求長久盈利。有好多統計都表面定投指數基金可達12%的年化收益,可謂懶人賺錢不二選擇。
對於直接在股票市場上操作的小夥伴來說,比如止損位設在哪裡,止盈位設在哪裡,進場點設在哪裡
利用策略規則去克服人性弱點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金融市場是一個人性的放大器,想要盈利必須克服諸多人性弱點!
策略非唯一,你也可以自己設計,但務必請以風險為考量。換句話說,你的策略必須經的起市場的考驗,且不可讓自己承受過大的風險。那些會弄到斷頭,會賠的一踏胡塗的最大問題,都是在策略。至於看錯行情,每個人都會。
而「策略的目的在讓我們可以控制風險,而不是獲取最大利潤」。底部在哪?這問題事實上根本就不重要,也不用知道,也沒人知道。專心在自己的買賣點上,何時可加碼、何時該停損、如果漲上去該如何做等等...這才是最實際的
Ⅸ 檢修策略的檢修分類中有哪幾類檢修,主要區別是什麼
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不斷的提升,人們對電力的需求越來越大,
所以這回也給電力系統提出答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電氣設備的運行狀態也成了工作中人們十分關注的一個因素,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一定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去選擇更加科學合理的檢修策略,
此外在這一過程中還要制定一個相對比較全面也比較完善的檢修制度,從而也為電氣設備檢修奠定良好的基礎。
Ⅹ 如何制定一個合理的策略
企業與員工雙方關系的核心在於分配體系的建立。一個公正的分配製度體系不但能夠不斷地造就人才,能夠使優秀的人才脫穎而出,能夠吸納到更多的外部人才,能夠使人才產生出高績效,而且也能夠使那些不是人才的轉化為企業所需要的人才。本文就為我們介紹了如何制定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以期激活企業內部活力,促進企業與員工共謀發展,從而構建和諧共贏的勞動關系。制定薪酬體系的四個關鍵要素 在薪酬制度設計中,關注績效的實質是關注任職者的貢獻度。有些人雖然在非常重要的職位上任職,但是其績效產生達不到該職位的要求,也不能得到該職位所對應的薪酬。 在薪酬管理中強調績效的作用,是分配製度的重要轉變,即由給「人」發工資變為給「事」發工資。 給「人」發工資,是依據人的自然要素來決定薪酬水平。人的自然要素包括工齡、學歷、職稱、性別等,這些東西最大一個特點就是不可激勵。所以企業需要給「事」發工資,給「事」發工資就是給產生「績效」的員工以回報,從而激勵員工產生更高的績效。 素質和價值觀 設計薪酬制度時要充分關注員工的素質和價值觀,這是進行長期激勵的基礎。為了建立穩定和諧的勞動關系,企業需要對那些認同公司核心價值觀,並且具備良好綜合素質的員工給予長期激勵計劃,以激勵他們長期為企業貢獻績效,並在未來為企業持續創造價值。 市場要素 在職位、績效、素質和價值觀要素的基礎上,企業設計薪酬制度還需要關注市場要素,即考察某些職位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以及薪酬水平狀況。如果某些職位人才短缺或者任職者需要特殊的專業化技能,企業往往會據此制定特殊的薪酬戰略,以獲取和留住關鍵職位的員工。因此,市場因素是薪酬制度設計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調整要素。.設計薪酬激勵體系的策略 2 在薪酬制度設計中,除了要關注職位、績效、素質和價值觀、市場等幾個基本要素外,還需要採取一些有效的策略以提高薪酬制度對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雙方的激勵。 薪酬戰略明確化。 根據我們的研究,發現世界領先企業的薪酬體系有一個共性,即都有明確的薪酬戰略,並且薪酬戰略與公司的經營戰略、企業文化保持高度的一致,大多數的企業都制定了2-5年的薪酬戰略目標。薪酬戰略目標的明確化有利於企業為員工制定長期的激勵計劃,有利於增強員工對企業的認同,並能夠給員工長期的職業安全感。 薪酬政策透明化。 薪酬是回報,更是激勵。薪酬制度的活力在於員工能夠看到自己的表現得到准確和公正的評價。讓員工了解企業的薪酬政策,有利於提升企業對員工的吸引力。 很多企業在薪酬政策上採取保密行為,不讓員工知道薪酬到底是依據什麼制定的,員工無從了解企業在激勵什麼、鼓勵什麼、回報什麼,薪酬政策對員工的激勵作用就會大大減弱。我們認為,不僅不能對薪酬政策進行保密,相反更應該宣傳,讓薪酬政策透明化,從而讓員工看到企業對自己的期望,並據此調整自己的行為。薪酬政策的透明化不僅可以正確地引導員工的行為,而且還可以減少訴訟和糾紛的發生,以利於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雙方建立互信的機制。 薪酬激勵長期化。 中國很多企業對員工缺乏長期激勵計劃。一些企業熱衷於制定短期激勵計劃,但是短期激勵計劃雖然有助於提升企業的吸引力,但是不利於長期地穩定優秀員工,因為企業沒有長期激勵措施,員工不可能有長期的行為。世界一流的企業大都針對員工實施了員工持股和股票期權計劃。所以,我們認為企業應該從長期激勵的角度出發,給員工適度地開放股權。 中國一些優秀的企業有一個共性,就是公司的所有者或者公司的創業者把股權大量地開放給員工,甚至有的老闆在公司的股權不到5%。這種長期激勵方式實現了企業與員工的共贏,員工在分享公司的成功和利益的同時也承擔了公司的經營風險。 福利待遇貨幣化、社會化。 從世界一流企業的福利政策來看,福利應逐漸走向社會化和貨幣化,從而使企業把主要的激勵政策和組織績效結合起來,提升企業的持續競爭優勢。總之,唯有創建內部活力的機制和薪酬分配體系,勞動關系雙方才能夠實現利益的共享;也唯有不斷地提高效率和效益,勞動關系雙方才可能有真正的和諧。 績效要素 由於職位設計往往來自組織的戰略,所以,這種薪酬制度有非常明確的戰略導向。在一些組織里,不是根據職位確定工資,而是根據行政級別或職務高低確定薪酬,結果導致員工為了提高自己的行政級別,爭先恐後地擠在獨木橋上,最終削弱了組織的競爭力。 職位是薪酬管理的基本單位。以職位為基本單位制定薪酬制度的核心是,根據「職位價值」確定職位的薪酬水平。通過職位評價確定職位價值,然後提出職位的任職資格並據此來決定任職者。職位薪酬制度是以「職位價值」而不是以「人」來確定薪酬水平。 1 在盡力做到公平的基礎上,我們在設計薪酬制度時,仍需要關注以下四個關鍵要素並據此制定有利於勞動關系雙方的薪酬策略。 員工對公平的感知通常包括三個方面:內部公平、外部公平和分配公平。所謂內部公平,就是要明確不同職位對公司發展的價值大小,以價值評價結果為依據,對職位的薪酬水平進行確定;所謂外部公平,就是與外部勞動力市場相比較,公司的薪酬水平要保持競爭力,以吸引優秀人才;所謂分配公平,就是要對員工的價值創造給以回報,將員工的績效和薪酬結合。 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雙方共贏的基礎是利益的合理分配,因此,通過設計科學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能夠在勞動關系雙方利益分配之間建立共享的機制,這種利益共享機制的核心是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