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甘谷縣醫保局電話是什麼
甘谷縣醫療保障局
0938-5636111
甘谷縣醫療保障事務服務中心
0938-5624702
0938-5623961
拓展資料:
甘谷縣,隸屬甘肅省天水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上游。行政區域面積1573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全縣常住人口506801人(第七次人口普查) 。截至2020年,甘谷縣下轄13鎮、2鄉。
醫療保障局,為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不斷提高醫療保障水平,確保醫保資金合理使用、安全可控,統籌推進醫療、醫保、醫葯「三醫聯動」改革,更好保障病有所醫,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出,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職責,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職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葯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管理職責,民政部的醫療救助職責整合,組建國家醫療保障局,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醫療保障局。
國家醫療保障局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醫療保障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和加強黨對醫療保障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根據《甘肅省機構改革方案》,新組建的省醫療保障局整合了省人社廳的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職責,省衛生和計生委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職責,省發改委的葯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管理職責,葯品和醫療耗材采購和監督管理審批 ,省民政廳的醫療救助等各相關職責,作為省政府直屬機構。
2018年11月1日下午,新組建的省醫療保障局在蘭州掛牌成立,同時召開幹部大會宣布新的領導班子。
甘肅省醫療保障局,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職責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職責,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葯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管理職責,葯品和醫療耗材采購和監督管理審批職責 ,省民政廳的醫療救助職責等整合,組建省醫療保障局,作為省政府直屬機構,機構規格為廳級。
Ⅱ 甘谷禮辛神泉村的電信網誰維修
您好
如果您的電信寬頻出現故障,您可以直接撥打10000號報修,報修後工作人員會上門為您處理的。
Ⅲ 甘谷縣依維柯電話是多少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07
Ⅳ 甘谷縣醫保局電話
甘谷縣醫保局的電話號碼為:0938-2735141。
查詢醫保辦理情況的方法:
1、操作環境:MacBook,macOS(10.15.7)系統,Google瀏覽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通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通過輸入自己的社保編碼、密碼、驗證碼查詢。
2、通過去當地社保局以及撥打社保局服務電話12333這兩種方法查詢。
3、攜帶身份證、醫保卡或者社保卡到當地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業務辦理大廳查詢。
拓展資料:醫療保險
醫療保險,是指以保險合同約定的醫療行為的發生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為被保險人接受診療期間的醫療費用支出提供保障的保險。醫療保險具有社會保險的強制性、互濟性、社會性等基本特徵。醫療保險同其他類型的保險一樣,也是以合同的方式預先向受疾病威脅的人收取醫療保險費,建立醫療保險基金;當被保險人患病並去醫療機構就診而發生醫療費用後,由醫療保險機構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
醫保報銷范圍:
1、醫保卡的報銷是只限於在指定醫院因疾病和部分意外所造成的住院以上的醫療費用。
報銷公式為:(總費用-門檻費-自費-超支費用)*(75+年齡*0.2)%,正常情況下,實際報銷比例在20~60%不等。
自費葯是不予報銷的,乙類葯品報銷80%,床位費有限額,按規定的一些檢查費和診療費也不能報銷。
2、醫保卡的報銷額度是當地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4倍(1年內的累計值)。
3、醫保卡里的錢可用於指定葯店買葯和支付門急診費用,但不屬於報銷范疇,因為醫保卡里的錢就是醫保個人賬戶的錢。
4、大病保險報銷
參保人員患大病後,在市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符合本市醫保規定的個人自付部分,納入居民大病保險支付范圍,由大病保險資金報銷50%。即,報銷金額=自付部分×50%。
Ⅳ 甘谷縣民政局
甘谷縣民政局是縣政府主管全縣社會行政事務的綜合職能部門,承擔著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城鄉醫療救助、敬老院建設、救災救濟、災後重建、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雙擁、優撫安置、老齡、民間組織管理、婚姻登記、區劃、地名、邊界、殯葬管理、慈善、收養登記、福利彩票、社會捐助等工作任務。
局內設5個職能股室,即辦公室、優撫安置股、救災救濟股、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股、綜合事務股。
所屬事業單位有:甘谷縣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正科級)、甘谷縣雙擁領導小組辦公室(正科級)、甘谷縣民間組織管理辦公室(副科級)、甘谷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辦公室(副科級)、甘谷縣慈善協會(正科級)。
下屬事業單位有:甘谷縣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站、甘谷縣殯葬管理所、甘谷縣革命烈士紀念館(與殯葬管理所合署辦公)、甘谷縣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甘谷縣中心敬老院 、甘谷縣老年活動中心。
全局現有正式幹部職工46人,其中副科級以上幹部9人(黨委書記、局長1人,黨委副書記、副局長1人,副局長2人,專職副主任3人,副科級幹部1人,主任科員1人;一般幹部職工37人)。
地址:甘谷大像山鎮西關南巷口 郵編: 741200 電話: 0938-5621加277
Ⅵ 甘谷縣有vivo的售後嗎
在甘谷縣目前還沒有設立售後服務中心,這是天水市的售後服務中心地址、工作時間及聯系電話:。
Ⅶ 急!甘谷火車站的電話是多少
你可以撥打0938114進行詢問火車站的電話
Ⅷ 甘谷縣人社局退休人員認證開始了沒
各地區的生存認證的辦法和時間有一定差異,可以電話咨詢社保服務電話:12333。
有的省市規定退休者生日當月進行認證,可順延2個月。有的省市規定每年5月1日至6月30日(法定節假日除外),每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1:30,下午3:00-5:30。
一般情況下,年審時需要攜帶身份證,者退休證。有的省市製作有用於年審的小冊子,也要帶上。
Ⅸ 甘谷醫保局的電話是什麼
甘谷醫保局的聯系方式為0938-5624702,甘谷醫保局貫徹執行國家、省、市關於醫療保險、生育保險、醫療救助等醫療保障制度的法律法規、政策、規劃和標准。擬定全縣醫療保險、生育保險、醫療救助地方性經辦政策、規章制度、經辦程序,並組織實施、宣傳和監督檢查。組織實施全縣醫療保障籌資和待遇相關政策,配合稅務部門及時完成全縣醫療、生育保險籌資工作,完善補充醫療保險制度,建立健全與籌資水平相適應的待遇調整機制,組織實施全縣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改革。
拓展資料
一、甘谷醫保局關於醫保問題的態度
各定點醫葯機構要嚴格遵守醫保服務協議規定,堅決禁止出現掛床住院、降低入院標准、重復檢查、治療等違規行為,全面禁止定點零售葯店出現套換葯品、刷卡取現、虛報、瞞報、偽造、篡改葯品信息等騙取基金的違規行為,做到誠信經營,努力提供質優價廉的就醫購葯服務;要牢固樹立法治意識、誠信意識,自覺築牢思想防線,嚴格遵守法律法規、政策規定和協議約定,堅守法律底線、政策紅線,遠離違法違規高壓線。醫療保障部門要結合打擊欺詐騙取醫保基金專項行動、醫療亂象整治行動及醫保健康扶貧等工作,進一步加大對定點醫葯機構醫保服務協議執行情況監管,規范醫保服務行為,確保醫保基金安全運行。要切實加強部門聯合執法的監管力度,對醫保違法行為實行「零容忍」,重拳出擊、嚴厲打擊,通過違約懲處、行政處罰、司法打擊等多種手段,確保醫保基金的安全。
二、甘谷醫保局的工作內容
1、貫徹執行全省城鄉統一的葯品、醫用耗材、醫療服務項目、醫療服務設施等醫保目錄和支付標准,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制定醫保目錄准入談判規則並組織實施。
2、貫徹執行並監督管理全縣葯品、醫用耗材價格和醫療服務項目醫療服務設施收費等政策,建立醫保支付醫葯服務價格合理確定和動態調整機制,推動建立市場主導的社會醫葯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價格信息監測和信息發布制度。
醫保局的電話
甘谷醫保局的聯系方式為0938-5624702,甘谷醫保局貫徹執行國家、省、市關於醫療保險、生育保險、醫療救助等醫療保障制度的法律法規、政策、規劃和標准。擬定全縣醫療保險、生育保險、醫療救助地方性經辦政策、規章制度、經辦程序,並組織實施、宣傳和監督檢查。組織實施全縣醫療保障籌資和待遇相關政策,配合稅務部門及時完成全縣醫療、生育保險籌資工作,完善補充醫療保險制度,建立健全與籌資水平相適應的待遇調整機制,組織實施全縣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改革。
拓展資料
一、甘谷醫保局關於醫保問題的態度
各定點醫葯機構要嚴格遵守醫保服務協議規定,堅決禁止出現掛床住院、降低入院標准、重復檢查、治療等違規行為,全面禁止定點零售葯店出現套換葯品、刷卡取現、虛報、瞞報、偽造、篡改葯品信息等騙取基金的違規行為,做到誠信經營,努力提供質優價廉的就醫購葯服務;要牢固樹立法治意識、誠信意識,自覺築牢思想防線,嚴格遵守法律法規、政策規定和協議約定,堅守法律底線、政策紅線,遠離違法違規高壓線。醫療保障部門要結合打擊欺詐騙取醫保基金專項行動、醫療亂象整治行動及醫保健康扶貧等工作,進一步加大對定點醫葯機構醫保服務協議執行情況監管,規范醫保服務行為,確保醫保基金安全運行。要切實加強部門聯合執法的監管力度,對醫保違法行為實行「零容忍」,重拳出擊、嚴厲打擊,通過違約懲處、行政處罰、司法打擊等多種手段,確保醫保基金的安全。
二、甘谷醫保局的工作內容
1、貫徹執行全省城鄉統一的葯品、醫用耗材、醫療服務項目、醫療服務設施等醫保目錄和支付標准,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制定醫保目錄准入談判規則並組織實施。
2、貫徹執行並監督管理全縣葯品、醫用耗材價格和醫療服務項目醫療服務設施收費等政策,建立醫保支付醫葯服務價格合理確定和動態調整機制,推動建立市場主導的社會醫葯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價格信息監測和信息發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