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來地鐵站是這樣設計防洪水漫灌的
每年雨季,都能看到報導全國各地汛情的新聞,上周看到上面這張照片上被水淹的公交車站台剛好就在地鐵站附近,於是我有些好奇地想,萬一這種道路過水深度已達到半個垃圾桶高度的情況,洪水會不會進入地鐵站廳,於是我上網查找地鐵站有關防洪水設計的資料,弄明白了地鐵站在防水設計上至少有5道防關卡。
第一道防線:地鐵站入口地面須高出周邊地面60 厘米
地鐵的出入口會設計數個向上的台階(通常為3、4步),因此地鐵站出入口會高出周邊60厘米以上,形成防水的第一道安全防線。
第二道防線:地鐵站出入口處設置防水板
為防止雨水有可能進入車站,地鐵站出入口都會設置防水板,這個全鋁合金材質的擋板會一道道地扣在地鐵出入口的凹槽里,形成第二道安全防線。
第三道防線:在最後一級台階下口處設置集水坑 如果雨勢太大,地面的積水漫過了出入口,防水板也擋不住,倒灌到地下的站廳,在最後一級台階下方有一個2米見方,深2.5米左右的集水坑,集水坑裡面再設置抽水泵,然後通過管道與市政雨水管相接。
即使出現歷史性特大暴雨,致使前三道防線全被突破的話,地鐵地下站廳還有一套排水系統防止出現特殊情況。
第四道防線:地下站廳內設有8 個地漏
挨著地鐵站廳牆根,每隔30至40米設置一個地漏,漫進站廳的水會順著地漏的下水孔和管道回送到車站兩端的泵房,泵房6米見方,設有一個面積在20平方米左右,深2.5至3米的集水井,井內設有有抽水泵,以將匯流到井裡的水排到市政雨水管道。
第五道防線:地鐵隧道內,站廳之間設有地下抽水泵房
如果短時間內雨水暴漲,倒灌入站台層和隧道內,前四道防線都已無法及時疏導洪水時,怎麼辦呢?為防備這種極端情況,地鐵的地下隧道中,在兩個站點之間隧道的最低點處,都會設置地下區間抽水泵房。流進隧道的水會沿著隧道兩邊的排水溝流進區間泵房裡。區間泵房和車站泵房一樣,也有一個深2.5至3米的集水井,通過抽水泵把水先排到車站泵房裡,再通過車站泵房輸到市政雨水管道里。
了解到上面這些地鐵站層層關卡的防洪設計後,我的心情終於不再是剛看到被淹公交車站台那麼小焦慮了。
2. 地鐵屏蔽門夾人夾物處理流程
地鐵屏蔽門夾人夾物處理流程如下:
立即按壓緊急停車按鈕:
報告地鐵控制中心:
組織救援:
疏散乘客:
配合警方處理:
後續關注與處理:
注意:作為乘客,在乘坐地鐵時,應時刻保持警惕,注意觀察屏蔽門和列車的運行狀態,避免在倒計時結束後搶先上下車,以確保自身安全。
3. 地鐵是如何實現給排水的
地鐵管道里有排水系統,並且每一個地鐵站下邊都有對應的排水系統。
1、利用在站台附近的水池將其集中存放,水池只作為緩沖,有螺旋泵,將所有的污水泵上去,並泵入城市排污管道內。這些污水是分開存放的,廁所的是廁所,普通排污的是普通排污。
2、類似防洪堤的排水系統,當防洪使用的時候, 外水位高於內水位了,就很難實現自然方式依靠重力排水,然後也是使用同樣的螺旋泵,將水以及其他污物一同泵上去,饒過堤壩送出。
(3)地鐵站台防水怎麼做的流程視頻擴展閱讀:
一、地鐵的優點:
1、節省土地:由於一般大都市的市區地皮價值高昂,將鐵路建於地底,可以節省地面空間,令地面地皮可以作其他用途。
2、減少噪音:鐵路建於地底,可以減少地面的噪音。
3、減少干擾:由於地鐵的行駛路線不與其他運輸系統(如地面道路)重疊、交叉,因此行車受到的 交通干擾較少,可節省大量通勤時間。
二、排水系統排水方式:
1、進水口接泄水管直接下排方式:
該種排水方式是較為簡單的高架橋橋面排水方式,適用於橋下無車輛通行的情況。橋面雨水通過橋面橫縱坡匯集到雨水口,雨水口接橫向排水管道(空心板時)或豎向排水管道(連續梁時)將雨水直接沖淋到橋下。
2、進水口接排水管和落水管沿橋墩下排方式:
該種排水方式是在進水口接泄水管直接下排方式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定的排水管和落水管,橋面雨水通過排水管道排至橋下排水溝或排水口內,適用於橋下有車輛通行的情況。
3、防撞欄桿外加排水槽的排水方式:
對於橋下有車輛通行的情況,為保證排水系統的維護和清通工作的便利,常在高架橋防撞牆外現澆一條排水槽,斷面尺寸一般取30cmx SO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