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衛生間給水管應該做在防水上面嗎
衛生間裝修要先做水管布置,再做防水層。按照房屋裝修施工流程的規矩來講,工人進場水電永遠是第一步。如果防水先做完,那麼後續的水管施工布置,比如開槽、打眼難免會到破壞防水層,從而形成漏水隱患。現在水管材質過關,預埋前都會進行打壓,很少會有水管漏水
② 在給衛生間做防水時,應該怎樣施工
衛生間的陰陽角和水管根部應避開,做成圓弧形和直線型。漏水概率最大的部位主要是陰陽角和水管根部。為了減少漏水的風險,這些部位要重新防水。建議用刷子代替滾刷。筆刷更細致,漏洞更少。第二遍防水和第一遍防水一定要交叉,這樣可以減少漏刷的可能性。防水一般做兩三遍,每次厚度控制在0.5mm左右。門檻處有滲水的可能,塗防水時要格外注意。控制門檻比馬桶高2-3厘米,門檻石要濕貼。最好先貼門檻石,再刷門檻石的側面做防水。基層清潔必須認真對待。除表面有垃圾、浮塵等雜質外,基層鬆散處應及時清除,不平處先用水泥砂漿找平。
但是如果油漆不幹燥,防水膜沒有完全形成,會增加以後滲水的概率,所以這個階段需要業主監督。乾燥時間一般為2-4天,「乾燥」的判斷標準是「必須在不損壞表面膜的情況下在地板上行走」。閉水試驗,又稱蓄水試驗,應在廚房、衛生間、陽台、地下室進行24-48小時,蓄水高度在200毫米以上(陽台按隔牆高度要求降低)。測試前期每小時檢查一次樓下,後期2-3小時檢查一次。如有漏水,應立即停止蓄水試驗,並再次對防水層進行改進。
③ 給水管道如何做防結露
是用防水保溫材料做的。
這些材料主要有:岩棉氈、聚氨酯等,還要有保護層。這些課本上都有詳細說明的。
④ 衛生間地面鋪設有水管怎樣做防水
1、衛生間做防水,四周的牆面上需要確保塗刷的高度不少於30厘米;有淋浴的,在安裝淋浴龍頭與相鄰的牆面上,防水塗料塗刷的高度不能低於150厘米,最好在180厘米左右。
2、防水做好以後,要做閉水試驗。就是把水放到衛生間的地面上,使地面完全淹沒於水中大約3~4厘米,並設定好固定標高(水平面);過24小時以後檢查,如果水平面在設定的標高以下,則說明地面有滲水問題,即防水沒有做好。這樣,就需要重新做防水了。
3、衛生間防水塗料刷好以後還要在上面貼瓷磚的,因此應該使用水泥基防水材料塗刷。水泥基防水材料的優點,是能夠與水泥基層粘合,它的附著力很好,貼上瓷磚以後不會起殼。其它(非水泥基)防水材料則很容易出現起殼的現象,可以導致牆面瓷磚脫落
⑤ 防水套管的做法是什麼
防水套管的安裝:管道在使用前應觀察外觀、灌水和外壁沖水逐根檢查有無裂縫、有無砂眼。檢查所有管件有無裂縫、有無砂眼、管壁是否厚薄均勻。檢查所有承插口是否到位、牢固、密實。
柔性防水套管在加工製作套管前認真熟悉圖紙並分析如何製作安裝預埋套管。根據建築平面圖,結構管面圖以及建築立面圖,來確定套管的長度。再根據給排水平面圖和大樣圖,並參照標准圖集來製作。給排水套管在製作時應注意,安裝後應管口與牆、梁、柱完成面相平。
防水套管使用注意事項
防水套管的安裝位置應盡量避開沉降縫、伸縮縫或二個較近距離的構(建)築物。特殊需要時,必須經由結構工程師選用。當穿牆管的材質和外徑等超出本圖集范圍,應注意對防水套管的結構形式、尺寸及縫隙內採用的填料等進行必要的調整和修正。
剛性方水翼環適用於管道穿牆處不受管道振動和伸縮的構(建)築物,適用於管道穿牆處空間有限或管道安裝先於構(建)築物或管道的更新改造。對於有地震設防要求的地區,如採用剛性防水翼環,應在進入池壁或建築物外牆的管道上就近設置柔性連接。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防水套管
⑥ 安裝管道防水措施有哪些
1 需防水部位的設防範圍
廁浴間、廚房防水范圍應包括全部地面及高出地面250mm以上的四周泛水;噴淋區牆面防水不低於1800 mm;其它有可能經常濺到水的部位,應向外延伸250 mm,如洗臉台、拖把盆等的周圍;廚房的蒸籠間、開水間應進行全部地面、牆體、頂面防水、防潮處理。
2 防水材料的選用原則
(1)小面積及復雜部位宜選用塗料類或剛性類防水材料;
(2)防水層外表通常需進行粉刷或鋪貼其它飾面材料,因此,選用的防水材料應考慮與飾面層的粘結性能:
(3)防水部位均在人們活動的場所范圍內,所以,要求防水材料在使用過程中不得有超量的有害成分揮發,必須達到國家對室內裝飾材料的環保標准要求;
(4)防水材料的選用要考慮多方面因素,根據需要設防的地方以及這些地方中不同的部位和做法可參考有關資料。
3 建築室內防水構造設計
(1)常用地面防水構造方案
廁浴間等需防水設防的部位,設計時應避開建築物結構變形縫位置。地面經常沖洗或有可能長期潮濕的衛生間、廚房間的牆體,應設置高出地面200mm以上現澆混凝土泛水。裝配式結構的衛生間、廚房等需防水的區域,其地面應採用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常用地面防水構造分柔性防水和剛性防水,其中剛性防水構造方案做法由樓地面往上依次為:現澆混凝土樓地面→水泥砂漿找平找坡→剛性防水材料→地面磚和地面及粘結層。柔性防水構造方案做法由樓地面往上依次為:現澆混凝土樓地面→水泥砂漿找平找坡→柔性防水塗料(表面撒砂粒)→水泥砂漿保護層→地面磚和地面。
在地面防水施工中要注意在下水口、穿樓板管道四周加強防水處理,防水材料宜選用合成高分子塗料與密封材料。防水層應翻上牆面250 mm,如牆根沒有混凝土泛水時,應先做一道加強層,材料宜選用塗料與剛性防水材料。室內防水中出現問題最多的地方是管道與樓地面結構板之間。穿樓板的管道不論是埋置防水套管或無套管直接穿過混凝土樓板,其周圍的混凝土均為二次澆搗。二次澆搗的混凝土與原混凝土之間總存在施工縫,而且新澆混凝土與套管或管道之間的連接面又是一個很容易滲漏的部位。因此,在做防水施工時,在管道四周一定范圍內應用防水塗料(最好用加筋布)進行加強處理,同時塗料需翻高到管體一定高度。
(2)常用牆面防水構造方案
牆面防水可根據需要設置防水范圍,不一定整個牆面都做防水層,需要做防水層的牆面,可在一定高度以下進行防水處理,其他牆面可不做。常用牆面防水構造也分為柔性防水和剛性防水。其中剛性防水方案依次為:砌牆→刮糙層→剛性防水層→牆面磚;或者依次為:砌牆→刮糙層→牆面磚專用防水砂漿(或防水乾粉砂漿粘貼)。柔性防水方案依次為:砌牆→刮糙層→剛性防水層→有機防水塗料(表面需撒砂粒或界面劑)→牆面磚。
牆面(立面)防水主要考慮防水層與飾面層之間的關系,建議優先選用剛性防水材料。如果是塗料防水,應在防水層最後一道施工完畢後,在其表面撒上砂粒,以增強防水層與面層的粘結性,並注意防水層不要做得太高。如果牆面用卷材作防水層,那麼其表面除了設置丙綸絲或其他經表面處理的防水層外,還應在防水層的表面釘上鋼絲網後才能進行粉刷和飾面處理。
(3)頂面防潮宜用剛性防水材料直接粉刷在結構樓板底面,外面再進行飾麵粉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