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底板卷材防水分外防外貼法和外防內貼法什麼叫「外防外貼法」什麼叫「外防內貼法」
地下工程卷材的鋪貼方法,按其保護牆施工先後順序及卷材鋪設位置,可分為「外防外貼法」和「外防內貼法」兩種,施工時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
外防外貼法是先在墊層上鋪貼底層卷材,四周留出接頭,待底板混凝土和立面混凝土澆築完畢,將立面卷材防水層直接鋪設在防水結構的外牆外表面。
「外防外貼法」具體施工順序如下:
①澆築防水結構底板混凝土墊層,在墊層上抹1∶3水泥砂漿找平層,抹平壓光。
②然後在底板墊層上砌永久性保護牆,保護牆的高度為B+(200~500mm)(B為底板厚度),牆下平鋪油氈條一層。
③在永久性保護牆上砌臨時性保護牆,保護牆的高度為150×(油氈層數+1)。臨時性保護牆應用石灰砂漿砌築。
④在永久性保護牆上和墊層上抹1∶3水泥砂漿找平層,轉角要抹成圓弧形。在臨時性保護牆上抹石灰砂漿做找平層,並刷石灰漿。若用模板代替臨時性保護牆,應在其上塗刷隔離劑。
⑤保護牆找平層基本乾燥後,滿塗冷底子油一道,但臨時性保護牆不塗冷底子油。
⑥ 在墊層及永久性保護牆在鋪貼卷材防水層,轉角處加貼卷材附加層,鋪貼時應先底面、後立面,四周接頭甩槎部位應交叉搭接,並貼於保護牆上,從墊層折向立面的卷材永久性保護牆的接觸部位,應用膠結材料緊密貼嚴,與臨時性保護牆(或圍護結構模板接觸部位)應分層臨時固定在該牆(或模板)上。
⑦油氈鋪貼完畢,在底板墊層和永久性保護牆卷材面上抹熱瀝青或瑪碲脂,並趁熱撒上干凈的熱砂,冷卻後在墊層,永久性保護牆和臨時性保護牆上抹1∶3水泥砂漿,作為卷材防水層的保護層。
⑧澆築防水結構的混凝土底板和牆身混凝土時,保護牆作為牆體外側的模板。
⑨防水結構混凝土澆築完工並檢查驗收後,拆除臨時保護牆,清理出甩槎接頭的卷材,如有破損應進行修補後,再依次分層鋪貼防水結構外表面的防水卷材。此處卷材可錯槎接縫,上層卷材蓋過下層卷材不應小於150mm,接縫處加蓋條。
⑩卷材防水層鋪貼完畢,立即進行滲漏檢驗,有滲漏立即修補,無滲漏時砌永久性保護牆,永久性保護牆每隔5~6m及轉角處應留縫,縫寬不小於20mm,縫內用油氈或瀝青麻絲填塞。保護牆與卷材防水層之間縫隙,隨砌磚隨用1∶3水泥砂漿填滿。
保護牆施工完畢,隨即回填土。
「外防內貼法」是地下工程卷材鋪貼的方法之一。「外防內貼法」是先澆築混凝土墊導,在墊層上將永久性保護牆全部砌好,抹水泥砂漿找平層,將卷材防水層直接鋪貼在墊層和永久性保護牆上的一種卷材施工方法。
「外防內貼法」施工工順序如下:
①做混凝土填層,如保護牆較高,可採取加大永久性保護牆下墊層厚度的做法,必要時可配置加強鋼筋。
②在混凝土墊層上砌永久性保護牆,保護牆厚度採用一磚牆,其下干鋪油氈一層。
③保護牆砌好後,在墊層和保護牆表面抹1∶3水泥砂漿找平層,陰陽角處應抹成鈍角或圓角。
④找平層乾燥後,刷冷底子油1~2遍,冷底子油乾燥後,將卷材防水層直接鋪貼在保護牆和墊層上,鋪貼卷材防水層時應先鋪立面,後鋪平面。鋪貼立面時,應先轉角,後大面。
⑤卷材防水層鋪貼完畢,及時做好保護層,平面上可澆一層30~50mm的細石混凝土或抹一層1∶3水泥砂漿,立面保護層可在卷材表面一道瀝青膠結料,趁熱撒一層熱砂,冷卻後再在其表面抹一層1∶3水泥砂漿保護層,並搓成麻面,以利於與混凝土牆體的黏結。
⑥澆築防水結構的底板和牆體混凝土。
⑦回填土。
㈡ 什麼是卷材防水外防外貼法和外防內貼法
外防外貼法 外防外貼法是待結構邊牆(鋼筋混凝土結構外牆)施工完成後,直接把卷材防水層貼在邊牆上(即地下結構牆迎水面),最後作卷材防水層的保護層. 外防內貼法 外防內貼法是結構邊牆(鋼筋混凝土結構外牆)施工前先砌保護牆,然後將卷材防水層貼在保護牆上,最後澆注邊牆混凝土的方法。 在施工條件受到限制、外防外貼法施工難以實施時 ,不得不採用外防內貼防水施工法。
㈢ 什麼是「外防外貼法」、「外防內貼法」
外防外貼法是將立面卷材防水層直接粘貼在需要做防水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表面上。
外防內貼法是在施工條件受到限制,外防外貼法施工難以實施時,不得不採用的一種防水施工法。因為它的防水效果不如外防外貼施工法。
外防內貼法施工是在墊層護層混凝土邊沿上砌築永久性保護牆,並在平、立面上同時抹砂漿找平層後,完成卷材防水層粘貼,最後進行底板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施工。
(3)卷材防水外貼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外防外貼法的優點是:防水層能與混凝土結構同步沉降,較少受結構沉降變形影響,施工時不易損壞防水層,也便於檢查混凝土結構及卷材的質量,發現問題容易修補。
缺點是工期長、工作面大、土方量大、卷材接頭不易保護,容易影響防水工程質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下室防水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