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口罩繩子在裡面還是在外面
口罩有很多種款式,但是繩子一般都是在外面的。
戴口罩的注意事項:
1、一次性地口罩會有正反兩面,顏色比較深的一面就是藍色面朝外地,而顏色比較淺的一面就是朝里邊地,緊貼我們的臉部。此外,口罩區別上下,裡面有金屬條而且摸起來較硬的一邊是上端,配戴時是緊壓著鼻樑的。
2、戴口罩需要洗手,避免不幹凈地手污染口罩。
3、把口罩橫貼在臉部地口鼻之上,用雙手把兩端的繩子掛在耳朵後。
4、雙手一起往上下方向將口罩的皺褶拉開,達到口罩能夠完全覆蓋住口與鼻還有下巴。
5、然後用雙手的食指把鼻樑兩側的金屬條緊壓住,讓口罩上端能夠緊緊地貼住鼻樑。
6、戴好之後就要檢查口罩跟臉部的密合性,可以雙手罩住口罩,避免挪動口罩在臉上的位置。進行快速地吸氣,如果空氣從鼻樑處泄露需要重新調整金屬條地緊壓程度。
口罩對進入肺部的空氣有一定的過濾作用,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時,在粉塵等污染的環境中作業時,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口罩可分為空氣過濾式口罩和供氣式口罩。
口罩濾氣材質
對於好的防護口罩的濾料,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在面具與使用者面部密合良好的情況下過濾效率高,二是呼吸阻力小,三是使用者感覺舒適。防塵類口罩濾料的材質有多種,包括普通織物、動物毛、無紡布等。在國標上非常流行的是一種活性炭氈材料。
紗布口罩的結構與人面部的密合性很差,許多對我們危害極大的細小微粒都會通過口罩與面部的縫隙進入呼吸道到肺部,它的濾料一般多是一些機械織物,這種濾料要達到高的阻塵效率,唯一的方法就是增加厚度,而增加厚度的負面作用就是讓使用者感到呼吸阻力很大,感覺不舒適。而經過靜電處理的無紡布不僅可以阻擋大粉塵顆粒,而且附在其表面的靜電荷可以通過靜電引力將細小粉塵吸附住,達到很高的阻塵效率。而濾料的厚度卻很薄,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呼吸阻力,並感到舒適,從而達到了我們前面所提到的好的濾料的三個必要條件。有了好的濾料,配合科學設計的面具結構,就構成了一個高效優質的口罩了。
❷ 正確使用口罩
常見的口罩有哪些類型?
常見的口罩有以下幾種:
普通棉布口罩、一次性口罩(如:醫用外科口罩)、N95型口罩
一次性口罩(醫用外科口罩)
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呼吸道感染,無法防霾。
醫用外科口罩有三層,從外到內分別是防水層、過濾層、舒適層。舒適層是一層無紡布,佩戴時白色的無紡布朝內,藍色的防水層朝外,有金屬片的一邊朝上,不要戴反,橡皮筋掛上雙耳後捏緊金屬片和鼻子貼合,撫平兩頰,使口罩和面部之間盡量不留縫隙。
購買時要注意,應當選擇外包裝上明確註明「醫用外科口罩」字樣的口罩。
N95型口罩
能有效預防呼吸道感染,可以防霾。
N95型口罩是是 NIOSH(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認證的9種防顆粒物口罩中的一種。「N」的意思是不適合油性的顆粒(炒菜產生的油煙就是油性顆粒物,而人說話或咳嗽產生的飛沫不是油性的);「95」是指,在 NIOSH 標准規定的檢測條件下,過濾效率達到95%。
N95不是特定的產品名稱。只要符合N95標准,並且通過NIOSH審查的產品就可以稱為「N95型口罩」。
N95型口罩的最大特點就是可以預防由患者體液或血液飛濺引起的飛沫傳染。飛沫的大小為直徑1至5微米。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SHA)針對醫療機構規定,暴露在結核病菌下的醫務人員必須佩戴N95標准以上的口罩。
相比較醫用外科口罩,N95型口罩密閉更好。在選用N95型口罩時,盡量選擇不帶呼吸閥的N95型口罩。
普通棉布口罩
它的材質可能為棉布、紗布、毛線、帆布及絨等,由於材質本身不夠緻密,無法起到預防感染目的。
選什麼類型的口罩戴?
以自我防護、降低呼吸道感染風險為目的,佩戴醫用外科口罩、N95型口罩都可以。
如果是去一般露天公共場所、不與病人接觸,可以選擇佩戴醫用外科口罩,不必過度防護,但如果會接觸疑似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則要佩戴N95型口罩。
知識點二
如何正確佩戴口罩?
N95型口罩
醫用外科口罩
《世衛組織關於衛生保健中的預防和控制感染流行和大流行性急性呼吸道疾病的臨時指南》,給到了4個建議:
1. 用口罩仔細遮蓋口鼻並系牢,盡可能減少面部與口罩之間的空隙;
2. 在使用時避免觸摸口罩——在觸摸用過的口罩後,例如,要取下口罩時,用肥皂水或酒精潔手液洗手;
3. 在口罩受潮或沾染濕氣後,換上新的清潔並乾燥的口罩;
4. 不要重復使用一次性口罩,一次性口罩在每次使用後應丟棄並在取下後立即處置。
知識點三
特殊人群如何佩戴口罩?
孕婦佩戴防護口罩,應注意結合自身條件,選擇舒適性比較好的產品。佩戴前應向專業醫師咨詢,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況適合。
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身體狀況各異,如心肺疾病患者佩戴後,會造成不適感,甚至會加重原有病情,這些人應尋求醫生的專業指導。
兒童處在生長發育階段,其臉型小,建議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兒童防護口罩。
知識點四
口罩多久需要更換一次?
為了防止感染,有些人可能一天到晚都戴著醫用口罩,但這樣會使鼻粘膜變的脆弱,失去鼻腔的原有生理功能,降低抵抗力,因此,在人口密度不高較通風的場所,可以不用佩戴口罩。
需要提醒的是,任何類型的口罩,防護的效果都是有時效的,必須定期更換,建議每隔2至4小時更換一次口罩。若口罩被污染,應第一時間更換。
醫用口罩不用時折好放在自封袋保存。不建議口罩摘下來直接塞口袋裡或包里,這樣容易造成醫用口罩二次污染,一定要疊好放入清潔的自封袋中,並且將接觸口鼻的一面朝里折好。
知識點五
怎樣正確地脫下口罩?
脫下口罩前,須先洗手。
脫下綁帶式口罩時,應先解開頸後的綁帶, 然後解開頭頂的綁帶;脫下掛耳式的口罩時, 把口罩的橡筋從雙耳除下,並應盡量避免觸摸口罩向外部份,因這部份可能已沾染病菌。
將脫下的口罩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然後立即洗手。
❸ 口罩的使用方法作文
正確戴口罩的步驟如下:
1.戴口罩前,先洗凈手,洗凈臉。
2.先區分口罩的正反面,一般來說顏色深的朝外,顏色淺的一面貼近面部.有金屬條的一側在上。
3.頭帶拉伸開之後用手捧著口罩正中間的位置,然後將鼻夾的位置靠近鼻樑佩戴,將兩端繩子掛在耳廓上,固定好。
4.將金屬條從內向外按壓,與鼻子貼合。
5.將口罩的褶皺部分拉平,罩住口鼻、下巴。
6.最後還要檢查一下口罩的氣密性,捂住口鼻來呼氣,如果覺得有氣從內部漏出來的話,再進行適當的調整。
口罩可以分為三類,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N95口罩)、普通棉紗口罩。醫用外科口罩一般有三層,從外到內分別是防水層、過濾層、舒適層,舒適層是一層紗布,醫用外科口罩可以阻擋70%的病原菌。N95口罩可以阻擋95%的病原菌。
我們在摘掉口罩時,有幾點注意事項要提醒大家:
✘(正常防護情況下)不要觸碰口罩的外表面,因為可能會感染自己。
✘(自己是病人)不要觸碰口罩的內表面,因為可能會感染別人。
✘不要觸碰別人使用過的口罩,因為可能會交叉感染。
✘不要直接放到包里、兜里等處,因為可能存在持續感染風險。
使用後的口罩處理:
近段時間里,大量沾滿唾液、細菌甚至病毒的一次性口罩將會出現在城市的各個垃圾桶,而使用過的口罩確實可能攜帶大量微生物,如病毒、口腔細菌等。這些微生物不僅可能源於外界,通過吸氣,吸附在口罩的外表面,也有可能因為使用者本身攜帶細菌、病毒,通過呼氣,吸附在口罩的內表面。因此,使用過的口罩是可能存在很大感染風險的。
對於存在發熱、咳嗽、咳痰、打噴嚏等症狀的市民,或接觸過此類人群的市民,推薦將口罩先丟至垃圾桶,再使用5%的84消毒液按照1:99配比後,撒至口罩上進行處理。如無消毒液,也可使用密封袋、保鮮袋,將口罩密封後丟入垃圾桶。
在處理完口罩後,記得進行手衛生哦!
❹ 口罩都有哪幾種
口罩的種類如下:
1.棉布口罩
棉布口罩是日常中使用的較為廣泛的一種口罩,特別是在秋冬季,乾燥冷冽的寒風容易傷害人們臉上的皮膚,帶上棉布口罩可以起到保暖作用。棉布口罩主要填充物是棉花,有十分良好的透氣性,但防塵防菌的效果幾乎是沒有的,所以人多的地方或者醫院就診時盡量不要採用佩戴這種口罩。織物口罩每次用後清洗再使用,其他口罩都是一次性使用,不能重復佩戴。
2.防塵口罩
防塵口罩一般會做成杯形,能夠有效的貼合在口鼻部位,從而達到防塵的效果。這種口罩可以有效減少甚至防止粉塵進入人體呼吸器官,多用於工廠加工等場所。
3.活性炭口罩
活性炭口罩可以有效過濾細菌、病毒,吸附臭味、甲醛和輕微毒氣。缺點是這種口罩的透氣性實在不大好,不適合長期或職業防護使用。
4.醫用外科口罩
外科口罩一般用於醫療門診、實驗室、手術室等高要求環境,為醫護人員工作時所佩戴的口罩。安全系數相對較高,對病毒細菌有著很高的過濾效果。醫用外科口罩有3層,從外到內分別是防水層、過濾層、舒適層。舒適層是一層無紡布,佩戴是白色的無紡布朝內,藍色的防水層朝外,有金屬片的一邊朝上,不要戴反。帶好之後捏一下鼻子上面的金屬條,保證嚴密隔離。
5.N95及以上型口罩
「N95」是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所(NIOSH)制定的標准,不是特定的產品名稱。只要符合N95標准,通過審查的產品就可以稱為「N95型口罩」。N95口罩的最大特點就是可以預防由患者體液或血液飛濺引起的飛沫傳染。飛沫的大小為直徑1至5微米。
N95口罩分為醫用N95口罩以及工業防塵N95口罩。 防塵口罩n95級別是防非油性顆粒,但也有醫用防護口罩認證的,因為過濾等級是一樣的,主要是阻隔的物質不一樣,一般防塵口罩n95對於0.075微米以上的細微顆粒物有著95%的過濾效率,而且因為冠狀病毒並不是自己飄在空氣中的,是通過患者的飛沫被帶出的,普通醫用外科口罩都能有效過濾掉絕大部分的病毒。所以,防塵口罩只要符合95或者90的標准就完全沒問題,也是能防病毒的,能滿足大多數人的日常防護需求,但醫護人員是不能用的,雖然能防病毒,但比醫用n95口罩肯定差一些,因為醫用n95口罩的防護等級是最高的。
❺ 口罩該怎麼選
口罩挑選方法如下:
1、第一,我們從包裝上來看,我們先分民用口罩和醫用口罩。這兩者的區別還是比較大的。民用口罩主要的功能是用來防塵,以及保暖。所以有條件的話,我們還是首選醫用口罩。
❻ 從戴口罩方式看人格!你知道戴口罩的正確方式么
口罩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的重要防線。隨著對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方式的深入了解,戴口罩已成為大家外出的標准。你不僅要正確戴口罩,而且要正確戴口罩。只有保證面膜的正確使用和處置,口罩才能發揮應有的功效。口罩使用不當不僅不能隔離病毒,而且增加了病毒傳播的風險。清潔雙手,保持干凈。拿起口罩,水平貼在臉上、鼻子上和嘴上。把面具兩端的繩子掛在耳朵上。口罩內的金屬條應在上鼻樑處。同時用雙手上下拉口罩的褶皺,用雙手中指按壓口罩上方鼻樑兩側的金屬條,確保口罩能完全覆蓋口鼻和下巴。
醫用外科口罩由外到內分為防水層、過濾層和舒適層三層。舒適層是一層無紡布。穿著時,白色無紡布向內,藍色防水層朝外,有金屬片的一面朝上。不要反戴。將橡皮筋掛在耳朵上後,將金屬片緊緊捏緊,使鼻子貼合,使面頰光滑,使面膜與臉部盡量沒有縫隙。購買時注意選擇外包裝上有明顯醫用外科口罩字樣的口罩。為了自我保護和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風險,可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如果你去公共場所,不與病人接觸,你可以選擇戴醫用外科口罩而不過度保護。但是,如果您要接觸疑似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則應佩戴N95口罩。
❼ 口罩的正確戴法
口罩的正確戴法是藍色的在外面。
一般來說,不同顏色的口罩都是有顏色那一面在外,比如藍色、粉色、紫色等那面朝外,顏色為白色那一面朝里,緊貼我們的臉部。不僅如此,口罩還分上下,內有金屬條摸起來較硬的一邊是上端,配戴時是緊貼鼻樑的。
一般藍色的醫用口罩由口罩面體和拉緊帶組成,其中口罩面體分為內、中、外三層,內層為親膚材質,中層為隔離過濾層,外層為特殊材料抑菌層。
這種高效醫用口罩疏水透氣性強,對微小帶病毒氣溶膠或有害微塵的過濾效果顯著但不能有效過濾PM10和PM2.5,總體過濾效果良好,所用材料無毒無害佩帶舒適。
(7)如何區分口罩防水層與舒適層擴展閱讀:
口罩這樣戴等於「白戴」
錯誤一:一個口罩連續戴
一個口罩一戴就是兩三天,這是不對的。因為口罩在戴上一段時間之後,外面會沾滿很多空氣中的灰塵、細菌等污染物,而內面則會沾上帶有細菌、病毒等的水汽和唾液等,如果口罩連續戴幾天不清洗或者翻過來佩戴,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不利人體健康。
正確做法:最好是多准備幾個口罩,一天一換。
錯誤二:口罩戴過後揣包里
摘下口罩後,很多人都喜歡隨手揣在口袋或包里,殊不知口袋和手提包里經常放置錢物,很容易導致口罩沾染病原微生物,等再戴時反而容易致病。
正確做法:准備一個干凈的塑料袋,每次口罩戴過後將口罩的裡面向內對折後放入塑料袋內裝好,再放入口袋或手包里。
❽ 如何辨別一次性口罩真假
辨別方法:
1,看產品注冊號:
通常較為正規的醫用外科口罩外包裝上都會標注產品注冊號,編號規則通常為:X械注准(X是各個省份的簡稱,如鄂、浙、粵之類的)+注冊年份+264(表示屬於二類醫療器械64分類)+編號。
可通過上網,進入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的網站來辨別。 查詢結果如果顯示是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那麼就可以放心使用,若不含「醫用外科」字樣,像寫著「一次性無紡布醫用口罩」、「一次性醫用口罩」、「普通醫用口罩」等不含外科字樣的,都不屬於官方推薦的醫用外科口罩之內,醫用不代表外科醫用。
2.看生產標准:
(KN95/N95)生產標準是GB19083—2010,醫用外科口罩標准號是:YY0469-2011,而其他防霧霾標準是GB2626—2006,一般是工業級防護口罩用它防止飛沫也夠。 如果口罩的生產標准不符合以上的標准,那麼就說明口罩是假貨。
3.看厚度:
一次性醫用口罩是有三層的,從外到內分別是防水層、過濾層、舒適層,而且分白色面和藍色面。而假口罩用料是比較薄的,有些只有薄薄的一層,非常透光,並且沒有分藍白兩面。
4.聞氣味:
真口罩在出廠前都要經過嚴格的消毒處理,而且一般沒有其他異味。但是如果是劣質的假冒產品或者回收二次利用的產品,一般會帶有比較濃的刺激性氣味。
口罩的真與假關繫到我們的生命健康,我們在購買一次性口罩時應該擦亮我們的眼睛,避免購買到劣質冒牌貨。另外,無論是購買國內口罩,還是代購國外口罩,一定要從可信賴的渠道購買。
❾ 一次口罩的吸水層和防水層怎麼區別
正戴和反戴是沒有區別的。口罩的最外層和最里層材料一樣,都是紡粘布,主要起到阻隔污染物的作用。之所以要做成不同的顏色,是因為外層的藍色或綠色比較耐臟,和手術室的環境比較融合。對於口罩來說,真正起關鍵作用的是中間的一層熔噴布,它纖維密度大,孔隙很小,過濾效果可達95%以上。因此從防護效果來說,正戴和反戴沒太大差別。
❿ 一次性醫用口罩真假怎麼看 真假口罩辨別方法介紹
1、看產品注冊號:
通常較為正規的醫用外科口罩外包裝上都會標注產品注冊號,編號規則通常為:X械注准(X是各個省份的簡稱,如鄂、浙、粵之類的)+注冊年份+264(表示屬於二類醫療器械64分類)+編號。
可通過上網,進入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的網站來辨別。查詢結果如果顯示是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那麼就可以放心使用,若不含「醫用外科」字樣,像寫著「一次性無紡布醫用口罩」、「一次性醫用口罩」、「普通醫用口罩」等不含外科字樣的,都不屬於官方推薦的醫用外科口罩之內,醫用不代表外科醫用。
2、看生產標准:
(KN95/N95)生產標準是GB19083—2010,醫用外科口罩標准號是:YY0469—2011,而其他防霧霾標準是GB2626—2006,一般是工業級防護口罩用它防止飛沫也夠。如果口罩的生產標准不符合以上的標准,那麼就說明口罩是假貨。
3、看厚度:
一次性醫用口罩是有三層的,從外到內分別是防水層、過濾層、舒適層,而且分白色面和藍色面。而假口罩用料是比較薄的,有些只有薄薄的一層,非常透光,並且沒有分藍白兩面。
4、聞氣味:
真口罩在出廠前都要經過嚴格的消毒處理,而且一般沒有其他異味。但是如果是劣質的假冒產品或者回收二次利用的產品,一般會帶有比較濃的刺激性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