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防水卷材 > 古代沒有防水布怎麼辦

古代沒有防水布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2-08-12 13:12:27

Ⅰ 古代沒有玻璃,古人是如何遮風擋雨的

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總會出現這樣一個經典鏡頭,人們為了偷看,都會用舌頭舔下手指,隨後再拿手指戳破窗戶紙,偷偷觀察裡面的動靜。這似乎是古人用來偷窺的一種最佳方式。

玻璃工藝傳入中國較晚,因此在觀眾心中留下了一個固有印象:古代的窗戶都是紙糊的。紙張是一種非常脆弱的物品,用它來糊窗戶,既不能保證人們的隱私,遮風擋雨更是一件難事。在古代沒有玻璃的情況下,古人是如何給屋內遮風擋雨,保暖採光的呢?

明瓦

當然這種紙確實還是很容易被捅破的,不過對於普通人家而已,他們一般很少被人偷窺隱私,但是大戶人家就不同了。為了保護隱私,避免出現“捅破窗戶紙”的情況出現,備受歡迎的“明瓦”出現了,它更像是玻璃窗戶的替代。

這是一種天然雲母,蚌殼等製成的半透明材料,打磨的平整光滑以後在鑲嵌於木格窗戶上,其美觀程度和採光程度都要遠勝於油紙,同時又增加了窗戶的密閉性,起到了保護隱私的作用。至今還有不少的古老建築,都依稀可尋古雅精緻的明瓦。其實古代窗戶紙的發展,至今都體現著中國古人的智慧。

Ⅱ 古代穿的鞋子都是布鞋嗎,下雨的時候怎麼辦

古代穿的鞋子自然不止是只有布鞋,事實上從遠古時期,就有了獸皮裹腳,也就是現代皮鞋的雛形,這樣的鞋子自然可以防水。古代鞋子的材質眾多,大體來說分為以下幾類:絲鞋、木屐、布鞋、皮鞋。布鞋自然是不能防水的,但是在外面抹上一層油脂的話,就可以防水。而木屐、皮鞋都是可以防水的。

所以說,古代下雨天必須外出的人也得看自家的經濟條件,經濟實力好的人,不但有好的防水鞋,就算是鞋子弄濕或者是弄臟,人家也不在乎。要是經濟實力不好的人,但是又有必須外出的任務,那就只能濕鞋了。

Ⅲ 古代沒有用布做的傘嗎,那他們是用什麼做的呢

古代有用布做的傘,那是用絹布做的,傘做完後再刷上桐油以防水!還有用紙做的油紙傘!這都南方做喲油紙傘,油絹傘最好!有傘上畫上畫!很漂亮!

Ⅳ 現代下雨有雨衣,古代沒有雨衣的時候他們穿什麼

「襏襫」,先秦時出現的原始雨衣
襏襫,就是後來通稱的「蓑衣」。三國時吳國學者韋昭釋之為「蓑襞衣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服器部》「故蓑衣」說得更具體:「蓑草結衣,御雨之具。」清郝懿行《證俗文》亦稱:「案襏襫,農家以御雨,即今蓑衣。」襏襫是什麼材料製作的?據宋羅願《爾雅翼》:「襏襫以莎草為之,今人作笠,亦多編筍皮及箬葉為之;其台為衣,編之若甲,毿毿而垂,故雨順注而下。」莎草即苔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為實心,呈三棱形;葉片為線形,表皮寬而光滑,防水性能強。用莎草編的襏襫又稱「莎衣」,有很好的泄水、御雨效果。

「油衣」,絹絲製作的高級雨衣
《四民月令》:「以竿掛油衣,勿襞藏」
在古代,高級一點的雨衣不用莎草、蒲葵一類來製作,而是用絹絲製作,外塗油脂,所以被稱為「油衣」,後期塗刷桐油,甚至油漆。油衣避水性極好,與現代雨衣功能十分接近。
油衣起源於何時?據《左傳·哀公二十七年》,當年,陳成子率齊軍途中遇到大雨:「成子衣制,杖戈,立於阪上。」晉人杜預就此條注稱:「制者,雨衣也。」
「笠」,古人使用最廣的遮雨帽
《詩經·無羊》:「爾牧來思,何蓑何笠」
與現代雨衣不一樣,古人穿的雨衣不帶帽子,故雨天出行還要戴「笠」一類雨帽。清蒲松齡《日用俗字·庄農章》即稱:「蒲笠蓑衣防備雨。」「笠」又稱「笠帽」,形狀有方圓之分。材料與製作蓑衣差不多,用草編織的叫「草笠」,用蒲葵編的叫「蒲笠」,另外還有「竹笠」、「棕笠」、「藤笠」、「氈笠」等,都因製作材料得名。
油靴,唐代出現的防雨鞋
《酌中志》:「或雨雪之日,油靴則不禁也」
古人雨天出行除了身上披的、頭上戴的,腳上還要有穿的,稱為「油靴」。油靴在隋唐時已出現,宋元時開始流行。南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紀勝·諸行》便提到當年都城臨安街頭有賣油靴的商鋪:「都下市肆,名家馳譽者……彭家油靴、南瓦宣家台衣、張家圓子、候潮門顧四笛、大瓦子丘家篳篥之類。」

Ⅳ 古代沒有衛生巾,女子在生理期是如何做到防漏的呢

事實上,在古代沒有衛生巾的時候,大多數婦女用月事布來解決生理問題。這種月事布話最初是用一些粗布包裹在一根木棍的表面,然後月性被夾在兩腿之間以防止廢血流出。然後每次到了一定程度,就把布去掉,換上,重新使用。

這種方法被廣泛應用於普通人,不僅不衛生,而且有些妨礙行走。但是沒辦法。最經濟實惠。難怪古代的女人那麼容易得病,年紀輕輕就得了絕症。在這樣的衛生條件下,婦科病的概率增加。

這樣不僅不衛生,打掃起來也麻煩。更重要的是,“月事布”的吸附效果並不理想。所以古人想到了更好的辦法。

Ⅵ 古代的窗戶都是用紙糊的,要是下雨天淋壞了怎麼辦

因為古人用來糊窗的紙是一種韌皮紙,這種紙張製作完之後會直接放在油里浸泡一下,吸了油的韌皮紙遇上雨水的話,其實並不會被水淋濕,反而還會有擋雨的作用。在早期的時候,古人在修建房屋的時候,其實是沒有窗戶的,等到後來古人意識到採光問題之後,才想到要開鑿出窗口。

對於古裝電視劇中一捅就破的窗戶紙,其實只是情節需要的關系。如果古人的窗戶紙真的容易捅破的話,那麼對於古人來說,成本也太大了,而且也經不起風雨的沖刷。等到晚清時期,玻璃傳入清朝之後,那時候的玻璃造價是非常高的,所以只有達官貴人家中才會使用玻璃製品。

而對於一般老百姓來說,還是會繼續使用這種韌皮紙製成的窗戶紙。這樣不僅實惠,而且也是很耐用的。

Ⅶ 古代沒有玻璃,窗戶上都是貼紙,遇到風雨怎麼辦呢

我們經常看古裝劇可以發現,古代的房子很多時候是用貼紙糊上去的,而且遇到刺客偷襲,可能很容易就被破壞了。但是,更多人關心的是既然窗戶是用貼紙糊上去的,那萬一下雨了,他們怎麼辦呢?

先補充一下,根據歷史記載,古代人並不是沒有玻璃的,但是這個玻璃不是我們現代安裝的玻璃,而是叫做琉璃,它們大多用來製作工藝品。下面,我們還是回到正題哈哈~

後來,隨著工業的發展,玻璃也變得比較普遍了,價格也降低了,於是人們開始用玻璃代替油紙了。但是還是有小部分地區保留著油紙的習俗,他們在油紙上面加了一層麻布,甚至還有地方編制了蘆葦的簾子,進行雙重保險。

Ⅷ 古代的房屋窗戶都是紙糊的,遇到刮風下雨怎麼辦

當開始生產的紙確實在刮風下雨的時候容易破,不過後來憑借著古人們的智慧,研製出來了能防水防雨的油紙,大概就和油紙傘是一種材料,這樣下雨天就不會漏雨了。

我們都了解造紙術是漢朝的蔡倫所發明的,但在發明初期,由於技術還不夠成熟,紙張的造價還很昂貴,只有少數人才用的起,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紙張才被大規模被的使用,這是尋常平民百姓也能用得上紙張了,再後來,由於造紙數的進步,專門生產了一種有韌性的紙,專門用來糊窗戶。

因為,紙窗最有優勢的一個地方就是紙大規模量產後,紙的價格是最便宜,尋常百姓都可以負擔得起,而且紙窗在功能上也不遜色與傳統的紗窗、錦窗、絲窗,在紙張量產的唐宋時代,就有專門再生產紙窗的工坊,常常會大量生產一種韌性極強不易破裂的韌皮紙專門用於糊窗,而且還會根據需求生產能防水、比一般紙窗硬度更強、透光更好的油紙窗。

所以在古代,只要不遇上狂風大暴雨,正常人家的紙窗就夠用,也不存在手指頭一捅就破了的場景。


閱讀全文

與古代沒有防水布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農用三輪車全面維修視頻 瀏覽:406
合肥家用電器質量監督中心怎麼樣 瀏覽:956
動態電路包括 瀏覽:424
商丘vivo售後服務維修中心地址 瀏覽:964
南皮二手傢具 瀏覽:379
亳州大眾維修電話 瀏覽:414
家用電器行業調查報告 瀏覽:232
濁度電路 瀏覽:642
電路圖衣服 瀏覽:742
國家電視塔在哪裡 瀏覽:709
揚中供電維修電話 瀏覽:849
淘寶家用電器為什麼那麼便宜 瀏覽:927
電路中的電位 瀏覽:678
智能家居重慶 瀏覽:195
銀川二手傢具市場地址 瀏覽:809
撫順西鐵城售後維修點 瀏覽:45
蚌埠聯想筆記本維修電話是多少 瀏覽:530
Y電路分析 瀏覽:723
西門子家電臨汾專賣店怎麼樣 瀏覽:338
煙台三站oppo維修電話是多少 瀏覽: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