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三峽蓄水期和防水期都在什麼時候老師說和一般的水庫不同,請說明一下。
很明顯,一般水庫的功能主要是蓄水,所以在水期主要起到蓄水作用,一方面防洪另一方面蓄水,在乾旱期排水,用於澆灌!
三峽水庫除蓄水外還有發電功能,水量大時,一方面蓄水防洪,但是還要排水發電!乾旱期之前,儲不到足夠的水,因為要排水發電!
曾經三峽在重慶大旱時,為發電大量排水,導致上游地區水源更加不足!
B. 同樣都是防洪,都江堰就被人稱贊,而三峽大壩卻飽受批評呢
水庫地震的震級和震源深度與地殼板塊運動造成的地震有明顯的區別,造成的損害也非常有限。頁岩氣勘探或開采造成的地震也是一樣的道理。水庫會造成地震毋庸置疑,這本來就在學者的研究范圍內,但是說汶川地震是紫坪鋪水庫造成的,或者三峽水庫造成的(許多人的觀念)不是胡說八道是什麼?
古代、現代都有質量好的工程,也有質量差的工程,古代的一些智慧在當時確實是非常難得,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是古代對工程各方面的研究肯定不如現代的系統和深入。所以說沒有可比性。
人工製造的建築對抗自然之力的後果。我們拉長時間線看, 人造建築的壽命就擺在哪,就算你能扛100個核彈,一百年?兩百年?哪怕你再敢吹,你敢說三峽能與日月同壽? 三峽的壽命擺在那。三峽的最終最好的結果就是枯水期人工爆破。但是在壽終正寢前的誰也不能保證萬無一失,一個萬一就是無法承受的災難。
個人認為,三峽批判聲較高的主要原因是人們不懂水利,想當然認為應該按照大眾要求汛期蓄水枯期放水,殊不知三峽汛期只攔蓄了部分洪水。以今年的洪水為例,他們沒看到的是三峽入庫60000的時候可能下泄也就36000,甚至為了和下游錯峰在入庫流量非常大的時候,下泄控制在20000左右,被攔蓄的那一部分是大眾沒有考慮進去的。
人們沒有深入思考的有兩個問題:
1如果沒有三峽,洪水就沒有了嗎?事實是如果沒有三峽,上游來水(包括如今被三峽攔蓄的那一部分)就全都下泄了,再和下游區間來水疊加,下游受災更嚴重。
2大壩自身安全,三峽防洪限制水位145,正常蓄水位175,壩定高程185,防洪限制水位的含義可以查閱資料,也就意味著三峽在汛期調度運行時通常要將庫水位控制在145左右,洪水時期根據來水及下游水文條件確定下泄流量,這個時候,同時還要考慮的因素包括未來可能的水文情勢以及大壩自身安全。事實上,三峽汛期是以防洪為主而非發電,防洪為主不是無條件控制下泄流量。都江堰因無庫,無需蓄水,因此大眾不會去苛責,而本身工程確實是完美的實現了分洪、洪水、排沙等任務;三峽有庫,可以蓄放水,那沒有按照大眾的要求運行,就是不對的。
C. 長江三峽和天氣乾燥不下雨有什麼必然的聯系嗎
三峽工程修建後,在四川盆地的東部形成一個巨大的水體,在蓄水期,由於大壩的高度達到175米,日常蓄水達到135米,熱量使得水庫的水溫增加,水汽蒸發,大氣受熱膨脹上升,四川盆地在近地面形成低壓。高壓容易受低壓的吸引,三峽地區出現一個新的氣壓較低地區,在4-8月份,會吸引位於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壓的西進,從而阻止了夏季風向北移動,不能按照正常的6月左右到達長江中下游地區,反而出現晴朗乾燥的天氣。而雨帶徘徊在兩廣地區。而氣溫較低的11月份後,四川地區出現的低壓區同樣會加大對西伯利亞高壓的吸引,並且改變部分方向,會使得冬季的降雪帶南移
D. 三峽工程為什麼旱季蓄水,雨季泄洪
三峽工程在旱季蓄水是為了防止旱災持續下去,那麼很多地方將無水可用,提前將江水蓄水,以便於用於抗旱,否則江水流失入海也沒有意義;而在雨季泄洪是為了防止雨水在下游集聚成洪水,依靠三峽工程式控制制水量。
E. 水庫什麼季節蓄水什麼季節放水為什麼
降水多的季節,水庫可以蓄水,降水少的季節,水庫又可以放水。
大壩的蓄水和放水會根據氣候靈活調整,如果有些年份氣候比較古怪,在夏天本該有洪水的時候卻一點雨都不下,那麼大壩的工作人員也會想出一些對策,來改善周邊地區人民的生活環境。
之所以不在夏天的時候蓄水,是因為夏天本來就會有好幾波洪峰,從上游流下來的水量是非常巨大的,如果三峽大壩不及時蓄水,很容易造成大壩潰堤,形成嚴重的洪澇災害。而下游地區的人民的人身安全就會受到巨大的威脅。
而在秋冬季節往往三峽大壩沿岸降水比較少,這個時候如果不及時的做好蓄水的工作,就會導致枯水期的冬季無水可用。同時由於秋冬季節的降水比較少,噸位大的船隻在秋冬的時候通行可能會受到一定的阻礙。
在這個時候放出一些秋季蓄水,就可以讓這些大型船隻順利無阻的通行,而在夏季的時候,這些大壩排水的一個主要因素是在排水的同時也把水流中的泥沙排出去。因為夏季降水的時候,暴雨不僅帶來了巨大的水量,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泥沙,如果這些泥沙不及時的排出去,泥沙的淤堵會抬高河床,增加洪水的風險。
F. 三峽為什麼旱季蓄水澇季放水呢
三峽旱季蓄水是為了發電,澇季放水是為了預防洪水沖垮大壩。
G. 三峽工程和今年的旱災有什麼關系,請筒單地說一下
沈國舫是個卵級氣象專家!還頂級氣象專家呢!我面對這樣的評論痛心疾首,磚家說這樣的話,我可以理解,畢竟他們是磚家,是拿了黑錢來糊弄百姓
的磚家,而某些貧民也跟著這么無知,可見中國的教育有多「成功」。把一些有才的教得沒良心;把一
個無知的教到腦殘,還殘得很忠誠;中國的制度也「很好」,可以把一些善良的人才軟禁到自殺。
我現在先告訴你什麼是長江。亞洲第一長河,全長6397千米。它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
冬雪山。長江是世界第三長河,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與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總面積
1808500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5,和黃河一起並稱為「母親河」。
我現在再告訴你什麼是水文。水文指自然界中水的變化、運動等的各種現象。現在一般指研究自然界水
的時空分布、變化規律的一門邊緣學科,以及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一片水域的水文化,絕對不只這片水域面積那麼狹小,長江的水文化也不是長江江流那麼簡單。長江作
為亞洲第一長河,他的影響力絕對不只是你能看得到他的水面所涉及的面積,或者說是所能灌溉的面
積。要談他的影響力,哥先說一下「地下水」這玩意兒。什麼是地下水呢?說的簡單點就是土地下面的
水,說的專業點就是貯存於包氣帶以下地層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地下水是水資
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水量穩定,水質好,是農業灌溉、工礦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
好了,現在我講一下,長江對地下水的影響。
是人都知道長江沿岸的堤壩的基本結構是泥土或泥沙,雖然有一些地段是山石,也有一些地段是混泥土
和石塊,但不管是混泥土還是山石,都只是長江堤壩的滄海一粟。泥土和泥沙有什麼特點呢?玩過泥巴
的都知道,泥巴這玩意兒雖然能建壩攔水,但是泥巴並不能隔絕水,它只能阻礙水蔓延,但絕對不可能
阻止。說的簡單點就是泥巴會滲水的。也就是說長江的水在它流動的過程中,一路向東不停的向長江兩
岸的大地中補充水分,供長江兩岸動物、植物的生長需求,供長江兩岸的土地水汽的蒸發(這個長江兩
岸絕對不是只說長江這條江的兩個岸邊,而是指長江水包括水汽能影響到得地域。以防部分NC人士看不
懂,特此解釋)。而不僅僅是往長江的支流補充水分。
千百年來,長江水一直為祖國大地提供著足夠的水分,讓乾涸的大地能夠不停的吸吮。但是現在三峽這
么一個「偉大」的工程把長江攔腰斬斷(其實沒斷,因為長江還有水流動的),雖然長江依然有水在流
動,但是水平面卻低了很多,這就使得想吸收水分的上層地面吸收不到水分,而太陽依舊高照,地表依
舊會蒸發水分,這個水分哪裡來能?我想它只能從更深的地底吸收了,這樣一來長此以往地下水的水位
也就越來越低,地表也就也就越來越干,也就慢慢的沙化。與此同時,好不容易下點雨水,地面還沒來
得及吸收就向水位更低的長江流去,再流入大海。這樣一來,原本是長江為長江沿岸供水變成了長江沿
岸為長江供水,原本肥沃的土地變得乾涸。這樣一來地表每年蒸發的水分就會就急劇下降,也就導致了
長江沿岸雨水不足。至於這個雨水不足我想應該不用解釋,實在不懂的自己去查一下「雨」形成的原
因。長此以往,周而復始,長江流域就發生了旱災,其實就這么簡單。
說了三峽的下游,現在說一下三峽的上游。
上游跟下游恰恰相反,以前因為水量適中或輕度缺水,所以長江的上游地區,也就是西南地方一般都會
輕度乾旱,遇到年份不好會偶爾嚴重點。但現在托三峽的福,西南方向存貯了大量的水分,而西南的地
表,尤其是西南邊長江以北的地方都是沙土地貌,而不是泥土地面。估計又有NC人士會問:沙土與泥土
有什麼區別呢?我其他的區別不講只說兩點點,一是,沙土吸水能力遠遠強於泥土。另一點是,沙土在
保護水分方面遠遠不及泥土,換句話說就是沙土能很快的吸收水分,但水分一旦進入沙地也會很快的被
蒸發。也就是說西南地區不論是天上的還是地下的水分都會嚴重超出歷史。所以西南地區(三峽上游)
在旱季的時候能發生洪水;所以東南地區在雨季能發生旱災。對於這一點,我很自豪,因為我是個人,
我發現人竟然能逆天,能突然改變千百年來基本穩定的自然氣候,對於這一點,我很悲哀,因為我是一
個人,我覺得人類竟然不顧自然的規律(應該是某些愚昧的LD,和某些貪婪的分子),為了私人的利
益,違反了自然的法則。
「偉大」的三峽不僅僅是改變自然界中水分,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三峽水庫的大壩高度有185米,蓄水高
有175米,水庫長600多公里。這是什麼概念,這么多的水的重量是多少。雖然不能精確的計算,但你可
以大概的做個估計。四川,一個處在亞洲板塊邊緣的省份,三峽,一個建在四川附近的絕世水庫。無疑
突然改變了板塊的重力分布,無疑加重了板塊邊緣的重力。都玩過敲敲邊,都聽過杠桿原理,伽利略說
給我一個支點,給我一個足夠長的杠桿,我能撬起整個地球。伽利略的力量有多大,三峽水庫的重力有
多大,我不願意比較。我只想說在一個運動的物體邊緣,你給他再加一個動力,他會運動的更快(如有
不明白的回去問一下初中物理老師什麼是加速度,及加速度的形成和作用)。對於地震相信大家都知
道,是因為兩個大陸板塊撞擊而產生的。而對於撞擊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其他因素不變得情況下,物體
的運動速度越快,撞擊越猛,震動越劇烈(不理解的自己去開一下碰碰車多的不想解釋)。
總是所述:不要再跟我說,汶川發生的中國有地震記錄以來最大的地震與三峽無關;也不要跟我說,舟
曲一個千年乾旱之地卻發生了巨大的泥石流,而跟三峽無關;更不要跟我說,西南地方去年旱季的洪
澇,今年的南方雨季的旱災跟三峽無關。
我不想說,三峽你有多偉大。因為你的偉大讓我恐懼,傳說中你可以讓北京人吃上長江水,你可以提供
中國50%的用電,你可以為長江沿岸防洪,也可以為長江沿岸抗旱。我只想說三峽:北京人至今還沒喝
上長江水;我只想說:中國現階段只有3%的用電來自三峽;我還想說:三峽你曾經在洪水泛濫的時候說
要保護大壩安全,加強大壩泄洪量增加了洪水災情,你曾經在乾旱季節說為了保證發電用水,減少了大
壩的排水量,讓原本乾涸的土地變得乾枯。
三峽我想對你說,你勞民傷財富裕了十三萬人,卻禍國殃民傷害了十三億人。
H. 三峽大壩對長江下游的乾旱有關系嗎
三峽大壩對長江下游的乾旱,沒有關系,理論上來說反而會緩解長江下游的乾旱,因為長江三峽能夠大量蓄水在宇繼續水在旱季把水排出緩解下旱情
I. 三峽水庫 " 為什麼採用冬蓄夏排反季節蓄水模式
因為三峽上游地區屬季風性氣候,冬春降雨偏少,雨季集中在夏季,而三峽本身是有庫容極限的,為保證發電和大壩安全,同時考慮旱災和水災的特殊情況,冬春明顯要多蓄水,夏季明顯要計劃放水!
J. "三峽大壩旱季蓄水澇季放水嗎
不是。雨季前放水,雨季蓄水
降雨前放水,降水時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