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售後服務 > 海爾售後服務組織架構

海爾售後服務組織架構

發布時間:2022-08-10 21:00:51

Ⅰ 海爾售後都有哪些崗位

海爾售後信息員,售後服務經理,海爾售後安裝維修師傅,海爾售後客服,售後工程師
海爾創立於1984年,是一家全球領先的美好生活解決方案服務商。在持續創業創新過程中,海爾集團始終堅持「人的價值第一」的發展主線。海爾集團創始人、名譽主席張瑞敏提出「人單合一」模式。
海爾始終以用戶體驗為中心,踏准時代節拍,從資不抵債、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發展成引領物聯網時代的生態型企業,連續3年作為全球唯一物聯網生態品牌蟬聯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海爾擁有上市公司3家,在全球設立10+N開放式創新體系、29個工業園、122個製造中心、108個營銷中心和24萬+銷售網路,擁有海爾、卡薩帝、Leader、GE Appliances、Fisher&Paykel、AQUA、Candy等七大高端品牌和全球首個場景品牌「三翼鳥」,構建了全球引領的工業互聯網平台卡奧斯COSMOPlat、孵化了日日順供應鏈、盈康一生、海爾生物醫療、海納雲、海創匯等眾多子品牌。

Ⅱ 海爾公司組織結構,為什麼採用這種組織結構

企業組織結構屬於COSO內部控制框架中的控制環境范疇,它直接影響到企業內部控制的貫徹與執行。企業經營規模擴大或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時,出於效率經營的需要,調整組織結構,從而促進內部控制變革。從某種程度上說,企業組織結構的變遷推動了內部控制的健全與發展。

在海爾發展的23年中,為了營造使企業不斷創新的機制,保持企業的高效運作和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其組織結構經過了一系列動態的調整。

起初,海爾實行直線職能制。隨著海爾銷售額的日益擴大,這種職能型組織結構使得公司高層領導者工作繁雜,無暇深入研究和妥善解決生產經營中的戰略性問題。

從1994年開始,海爾開始採用事業部制的組織結構。然而,對於各個事業部來說,事業部制組織結構仍是集權式,不利於事業部的長遠發展。

於是,海爾再次對事業部制進行了調整,建立了事業本部制組織結構,即在事業部的基礎上成立了兩級利潤中心,一級成本中心。集團總部下設集團本部一級利潤中心,本部下設事業部二級利潤中心,工廠為成本中心。在兩級利潤中心,集團本部是很重要的協調部門,重要的利潤職能在二級利潤中心。

隨著企業外部環境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海爾再次調整組織結構即業務流程再造,將事業部下面的職能部門合並。增設海外推進事業總部、海外銷售事業總部等;由集團總部配送財務人員管理各本部財務。

經過業務流程再造後,海爾的每一個本部都是利潤中心,部門與部門之間、上下流程之間、上下公司之間都是市場關系,把海爾的外部市場壓力轉化為內部市場壓力,解決了海爾集團規模擴大後如何繼續保持創新能力的矛盾,並為每個員工提供了個性化創新空間,以滿足客戶個性化需要。

ps:因為圖不能發,在我空間里有海爾的組織結構圖,和相關文章,你可以去看一下,希望能幫助你。

Ⅲ 海爾企業組織結構圖

海爾集團創立於1984年,19年來持續穩定發展,已成為在海內外享有較高美譽的大型國際化企業集團。產品從1984年的單一冰箱發展到擁有白色家電、黑色家電、米色家電在內的96大門類15100多個規格的產品群,並出口到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3年,海爾全球營業額實現806億元。2003年,海爾蟬聯中國最有價值品牌第一名。2004年1月31日,世界五大品牌價值評估機構之一的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個品牌》報告揭曉,中國海爾唯一入選,排在第95位。排行榜上,可口可樂榮登榜首,麥當勞排名第二,諾基亞排名第三。

海爾集團堅持全面實施國際化戰略,已建立起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設計網路、製造網路、營銷與服務網路。現有設計中心18個,工業園10個,海外工廠及製造基地22個,營銷網點58800個。在國內市場,海爾冰箱、冷櫃、空調、洗衣機四大主導產品的市場份額均達到30%左右;在海外市場,海爾產品已進入歐洲15家大連鎖店的12家、美國前10大連鎖店。在美國、歐洲初步實現了設計、生產、銷售「三位一體」的本土化目標。海外工廠全線運營。

隨著海爾國際化戰略的推進,海爾與國際著名企業之間也從競爭向多邊競合關系發展,2002年1月8日和2月20日分別與日本三洋公司和台灣聲寶集團建立競合關系,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雙贏發展。

2002年3月4日,海爾在美國紐約中城百老匯購買原格林尼治銀行大廈這座標志性建築作為北美的總部,此舉標志著海爾的三位一體本土化戰略又上升到新的階段,說明海爾已經在美國樹立起本土化的名牌形象。2003年8月20日,海爾霓虹燈廣告在日本東京銀座四丁目這一黃金地段點亮,這是中國企業第一個在東京銀座豎起的廣告牌,也成為中國企業在海外影響力上升的標志。

海爾在海外美譽日漸擴大:據全球權威消費市場調查與分析機構EUROMONITOR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按公司銷量統計,海爾集團目前在全球白色電器製造商中排名第五,按品牌銷量統計,海爾躍升全球第二大白色家電品牌。2003年1月,英國《金融時報》發布了2002年全球最受尊敬企業名單,海爾雄居中國最受尊敬企業第一名。1999年12月7日,英國《金融時報》評出「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業家」,張瑞敏榮居第26位。2003年8月美國《財富》雜志分別選出「美國及美國以外全球25位最傑出商界領袖」,在「美國以外全球25位最傑出商界領袖」中,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排在第19位。

為應對網路經濟和加入WTO的挑戰,海爾從1998年開始實施以市場鏈為紐帶的業務流程再造,以定單信息流為中心帶動物流、資金流的運動,加快了與用戶零距離、產品零庫存和零營運成本「三個零」目標的實現。業務流程再造使海爾在整合內外部資源的基礎上創造新的資源,目前,海爾物流、商流、製造系統等都已在全球范圍內開始社會化運做。2002年海爾創造新的資源,在家居、通訊、軟體、金融等領域大展身手。2003年,海爾獲准主持制定四項國家標准,標志著海爾已經將企業間競爭由技術水平競爭、專利競爭轉向標准上的競爭。

海爾在管理和企業文化上的創新與貢獻也引起世界管理界的關注與高度評價,目前,海爾已有十多個案例分別被收進哈佛大學、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等世界著名學府的MBA案例庫,成為全球商學院的通用教材。

海爾的發展主題是速度、創新、SBU,三萬名海爾人正在努力成為人人自主經營的SBU。

海爾的近期目標是進入世界白色家電製造商前三強,並在此基礎上向該領域的頂峰沖擊。

Ⅳ 海爾公司採用的是哪種組織結構形式

在1985-1994年期間,海爾採取的是直線型的組織結構。公司按部門劃分職能,實行命令式管理,該時期海爾採用的是高大的組織結構形式 ,這種高大型的管理結構在海爾規模較小時以行政集權,效率高的特點使海爾在規模未發展壯大之前為海爾帶來了巨大的效益。但是當海爾產品線逐步多元化、銷售額超過10億元時原有的直線型的組織結構的弊端便顯現出來了。表現為公司缺乏專業化的管理分工,經營管理事務依賴於少數幾個中高層管理者,這就要求企業領導人必須是經營管理全才,但這是很難做到的。加上企業規模不斷的擴大,管理工作量超過了個人能力所能承受的限度,這非常不利於管理者集中精力研究企業管理的重大問題。所以在海爾發展壯大後由於還採取直線型的組織結構,公司的中高層領導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用於公司各部門的協調中,同時公司的不同產品對企業經營的要求也各不相同,這就導致了直線型的管理無法有效的發揮作用。降低了海爾管理和決策的效率。 1994年之後,海爾採取了事業部制,做到了「集中決策,分散經營」,將組織結構扁平化,改革後的組織結構如下圖所示: 這種扁平型的組織結構形式在總體上符合海爾的發展需求,但是在經營中缺乏一定

Ⅳ 海爾部門知多少海爾的內部組織結構圖

80年代,海爾同其他企業一樣,實行的是「工廠制」。集團成立後,1996年開始實行「事業部制」,集團由總部、事業本部、事業部、分廠四層次組成,分別承擔戰略決策和投資中心、專業化經營發展中心、利潤中心、成本中心職能。

事業部———由集權向分權制轉化的一種改革

事業部制是一種分權運作的形式,首創於20年代的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和杜邦公司。它是在總公司領導下設立多個事業部,各事業部有各自獨立的產品和市場,實行獨立核算。事業部內部在經營管理上則擁有自主性和獨立性。這種組織結構形式最突出的特點是「集中決策,分散經營」,即總公司集中決策,事業部獨立經營。這是在組織領導方式上由集權向分權制轉化的一種改革。

海爾的事業部制,外面一般認為是學習或模仿日本的體制。實際上,它更多地學習參考了美國GE的管理體制。海爾在很多方面帶有明顯的GE痕跡。

美國GE的組織機構變遷經過了3個階段:一是60年代的分權運作,促進了主業的增長和經營的多樣化;二是70年代根據公司總財源的分配來安排下屬單位的戰略需求,讓各下屬公司建立戰略事業單位,使全公司擴大了規模、增加了產品的種類並使利潤持續不斷地增長;三是到80年代進入戰略經營管理時期,對前兩個階段的組織模式不斷進行修正。

張瑞敏認為這種高度分權對市場銷售具有有效刺激,但又發現,這種個體戶式的拼殺,會造成各事業部之間盲目競爭,競相重復使用內外資源,於大局不利,有可能形成單位銷售額上升而集團整體投資回報率不高的局面,不利於集團重點扶持未來有發展前途的產業。因此,海爾對分權的大小、多少有自己戰略性的考慮。對「夕陽型」的產品盡可能分權劃小經營單位,讓其隨行就市;而對「朝陽型」的產業,如未來的數字化家電,則要集中人力和財力,做大規模,確保競爭力。

果然,GE後來發現,公司的銷售額大幅度增長了,但每股的紅利並沒有隨著增長,與此同時,公司的投資回報率也下降了。

從超事業部到脫毛衣

1972年起任GE董事長的雷金納德·瓊斯於1978年再次改組了公司的體制,實行「執行部制」,也就是「超事業部制」。這種體制就是在各個事業部上再建立一些「超事業部」,來統轄和協調各事業部的活動,也就是在事業部的上面又多了一級管理。在改組後的體制中,董事長瓊斯和兩名副董事長組成最高領導機構執行局,專管長期戰略計劃,負責和政府打交道,以及研究稅制等問題。執行局下面設5個「執行部」,每個執行部由一名副總裁負責。執行部下共設有9個總部(實為集團),50個事業部,49個戰略事業單位。各事業部的日常事務,以至有關市場、產品、技術、顧客等方面的戰略決策,以前都必須向公司最高領導機構報告,而現在則分別向各執行部報告就行了。

張瑞敏說,海爾的事業本部有些像GE1978年實行的「超事業部制」,它管了不少事業部,事業部下又管了不少項目和經營單位。像GE的5個執行部歸副總裁領導一樣,海爾的幾位副總裁也分別領導著幾大事業本部,總裁只管橫向的幾大中心,如財務中心、規模發展中心、資產運營中心、
有序的非平衡結構

在企業的運作方式上,海爾集團採取「聯合艦隊」的運行機制。集團總部作為「旗艦」以「計劃經濟」的方式協調下屬企業。下屬企業在集團內部是事業本部,對外則是獨立法人,獨立進入市場經營,發展「市場經濟」,但在企業文化、人事調配、項目投資、財務預決算、技術開發、質量認證及管理、市場網路及服務等方面須聽從集團的統一協調。用海爾人人都熟悉的話說,各公司可以「各自為戰」,不能「各自為政」。張瑞敏說,集團所要求的,你必須執行,有問題我來負責、我來訂正。你可以提出建議,但絕不許陽奉陰違。

從本質上說,海爾的組織結構經歷了從直線職能式結構到矩陣結構再到市場鏈結構的三次大變遷。直線職能式結構就像一個金字塔,下面是最普通的員工,最上面是廠長、總經理。它的好處就是比較容易地控制到終端。直線職能在企業小的時候,「一竿子抓到底」,反應非常快。但企業大了這樣就不行了。最大的弱點就是對市場反應太慢。為了克服這一問題,海爾改用矩陣結構。橫坐標是職能部門,包括計劃、財務、供應、采購;縱坐標就是不同的項目。對職能部門來講,橫縱坐標相互的接點就是要抓的工作。這種組織形式的企業發展多元化的階段可以比較迅速地動員所有的力量來推進新項目。

Ⅵ 海爾的組織結構類型是什麼 及海爾集團為什麼要採用這種組織結構

「海爾」現行事業部制的組織結構。

事業部制,又稱部門化結構或分權組織,它是在公司統一領導下,按產品、地區或市場不同建立事業部或分公司。各事業部分別進行產品設計、采購、生產和銷售活動。

原因:事業部既是在總公司控制下的利潤中心,又是產品生產責任單位和市場銷售責任單位,具有自己的產品和獨立的市場。由於各事業部均設置相應的職能部門,相對來說,效率更高。

(6)海爾售後服務組織架構擴展閱讀:

事業部制的歷史和發展

事業部制最早是由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總裁斯隆於1924年提出的,故有「斯隆模型」之稱,也叫「聯邦分權化」,是一種高度(層)集權下的分權管理體制。

它適用於規模龐大,品種繁多,技術復雜的大型企業,是國外較大的聯合公司所採用的一種組織形式,近幾年我國一些大型企業集團或公司也引進了這種組織結構形式。

事業部制是分級管理、分級核算、自負盈虧的一種形式,即一個公司按地區或按產品類別分成若干個事業部。

從產品的設計,原料采購,成本核算,產品製造,一直到產品銷售,均由事業部及所屬工廠負責,實行單獨核算,獨立經營,公司總部只保留人事決策,預算控制和監督大權,並通過利潤等指標對事業部進行控制。

也有的事業部只負責指揮和組織生產,不負責采購和銷售,實行生產和供銷分立,但這種事業部正在被產品事業部所取代。還有的事業部則按區域來劃分。這里就產品事業部和區域事業部做些簡單的介紹。

產品事業部

按照產品或產品系列組織業務活動,在經營多種產品的大型企業中早已顯得日益重要。

產品部門化主要是以企業所生產的產品為基礎,將生產某一產品有關的活動,完全置於同一產品部門內,再在產品部門內細分職能部門,進行生產該產品的工作。這種結構形態,在設計中往往將一些共用的職能集中,由上級委派以輔導各產品部門,做到資源共享。

產品部門化的優點是:

①有利於採用專業化設備,並能使個人的技術和專業化知識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②每一個產品部都是一個利潤中心,部門經理承擔利潤責任,這有利於總經理評價各部門的政績;

③在同一產品部門內有關的職能活動協調比較容易,比完全採用職能部門管理來得更有彈性;

④容易適應企業的擴展與業務多元化要求。

產品部門化的缺點是:

①需要更多的具有全面管理才能的人才,而這類人才往往不易得到;

②每一個產品分部都有一定的獨立權力,高層管理人員有時會難以控制;

③對總部的各職能部門,例如人事、財務等,產品分部往往不會善加利用,以至總部一些服務不能獲得充分的利用。

區域事業部制

(又稱區域部門化)

對於在地理上分散的企業來說,按地區劃分部門是一種比較普遍的方法。其原則是把某個地區或區域內的業務工作集中起來,委派一位經理來主管其事。按地區劃分部門,特別適用於規模大的公司,尤其是跨國公司。

這種組織結構形態,在設計上往往設有中央服務部門,如采購、人事、財務、廣告等,向各區域提供專業性的服務。

部門化的優點是:

①責任到區域,每一個區域都是一個利潤中心,每一區域部門的主管都要負責該地區的業務盈虧;

②放權到區域,每一個區域有其特殊的市場需求與問題,總部放手讓區域人員處理,會比較妥善、實際;

③有利於地區內部協調;

④對區域內顧客比較了解,有利於服務與溝通;

⑤每一個區域主管,都要擔負一切管理職能的活動,這對培養通才管理人員大有好處。

其缺點是:

①隨著地區的增加,需要更多具有全面管理能力的人員,而這類人員往往不易得到;

②每一個區域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加上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往往是「天高皇帝遠」,總部難以控制;

③由於總部與各區域是天各一方,難以維持集中的經濟服務工作。

Ⅶ 海爾是如何組織生產並開展服務的

通過學習、消化,海爾突破了內部技術瓶頸,並進行模仿創新,推出了亞洲第一台4星級電冰箱。此後,海爾進入其他的家電領域時,也採用同樣的做法,如1993年與義大利梅洛尼公司合資,生產滾筒式全自動洗衣機。

中期至今合作創新、自主創新。在實現了產品的多樣化以後,海爾走上了合作創新、自主創新之路。海爾集團聯合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和地區的28傢具備一流技術水平的公司建成了海爾中央研究院,擁有環境、電磁兼容等10個國際一流水平的超前技術實驗室和11個超前技術研究所

(7)海爾售後服務組織架構擴展閱讀

創業伊始,海爾提出「真誠到永遠」的理念,以高質量、高品質實現企業對用戶的誠信承諾。1985年,海爾通過「砸冰箱」砸出了質量意識,1988年,海爾冰箱斬獲中國電冰箱史上的第一枚金牌。產品的高質量,成為海爾創業的基石。

90年代,在看到一位海爾用戶丟失空調的報道後,海爾推出了「送裝一體」的星級服務,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在海外,依託對本土用戶需求的精準把握,海爾以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樹立起中國家電的國際化名牌。

進入互聯網時代,海爾探索從傳統的科層制企業轉型成為共創共贏的創業平台,其目的是通過組織變革讓每個人直面用戶,讓每個創客能夠與「用戶零距離」,打造出互聯網時代的誠信品牌。

Ⅷ 海爾的組織結構和組織結構需要改進的地方

1、海爾的售後團隊工作壓力需要進一步的輸導;
2、維修人員和售後服務人員的獎罰機制需要更好的優化。

Ⅸ 海爾集團內部有哪些職能部門

內部的部門很多,在青島總部分很多事業部,也就是說每一種產品就有一個事業部,如冰箱事業部、空調事業部等,在各個事業部裡面有相應的財務、物流、售後、人力等。各分公司也是一樣,只是所有事業部都歸銷售部管,然後也有財務、物流、售後、人力等。

Ⅹ 海爾售後服務體系

用戶產品壞----撥4006......----下單到售後----售後工程師電話聯系你問明情況上門服務----售後工程師上門檢內測維修試容機----售後工程師回網點結單----電話中心回訪用戶----用戶反應剛修好又被老鼠把電源線咬斷了----罰售後工程師200元......

閱讀全文

與海爾售後服務組織架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家居少婦迅雷下載 瀏覽:966
西寧最大的家電市場在哪裡 瀏覽:79
傢具木工板材怎麼選 瀏覽:52
蚌埠市房屋維修基金怎麼收取 瀏覽:505
漆面翻新劑怎麼用 瀏覽:759
天貓上的旗艦店怎麼聯系賣家電話 瀏覽:233
湛江霞山華為維修點在哪裡 瀏覽:468
設備維修費普通企業可以開嗎 瀏覽:201
公用設備維修費誰出 瀏覽:587
電器維修啊 瀏覽:8
鞍山板式傢具 瀏覽:728
米加小鎮傢具用品二樓怎麼裝修 瀏覽:267
青州市聯想手機維修點 瀏覽:854
家電維修門面選址 瀏覽:127
康師傅礦泉水廠家電話多少 瀏覽:854
田佰濤筆記本維修教程視頻 瀏覽:894
龍江全車翻新怎麼選 瀏覽:715
長城顯示器電源板維修視頻 瀏覽:148
新會紅尚紅紅木傢具怎麼樣 瀏覽:824
空調官網維修電話號碼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