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液壓折邊機只上不下(就是折邊口上去了下不來。)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要怎麼解決請高手賜教、
估計是電磁滑閥卡滯了。用個小圓棒捅控制上下電磁閥的電磁鐵,看能否推動,若推不動就可以確認是閥芯卡住了,更換閥或修理。希望能幫到你。
② 折彎機怎麼修理
折彎機是一種能夠對薄板進行折彎的機器,其結構主要包括支架、工作台和夾緊板,工作台置於支架上,工作台由底座和壓板構成,底座通過鉸鏈與夾緊板相連,底座由座殼、線圈和蓋板組成,線圈置於座殼的凹陷內,凹陷頂部覆有蓋板。使用時由導線對線圈通電,通電後對壓板產生引力,從而實現對壓板和底座之間薄板的夾持。由於採用了電磁力夾持,使得壓板可以做成多種工件要求,而且可對有側壁的工件進行加工,操作上也十分簡便。
保養與維護
在進行機床保養或擦機前,應將上模對准下模後放下關機,直至工作完畢,如需進行開機或其它操作,應將模式選擇在手動,並確保安全。其保養內容如下:
1、液壓油路
1)每周檢查油箱油位,如進行液壓系統維修後也應檢查,油位低於油窗應加註液壓油;
2)本機所用液壓油為ISO HM46或MOBIL DTE25;
3)新機工作2000小時後應換油,以後每工作4000~6000小時後應換油,每次換油,應清洗油箱;
4)系統油溫應在35℃~60℃之間,不得超過70℃,如過高會導致油質及配件的變質損壞。
2、過濾器
1)每次換油時,過濾器應更換或徹底清洗;
2)機床有相關報警或油質不幹凈等其它過濾器異常,應更換;
3)油箱上的空氣過濾器,每3個月進行檢查清洗,最好1年更換。
3、液壓部件
1)每月清潔液壓部件(基板、閥、電機、泵、油管等),防止臟物進入系統,不能使用清潔劑;
2)新機使用一個月後,檢查各油管彎曲處有無變形,如有異常應予更換,使用兩個月後,應緊固所有配件的連接處,進行此項工作時應關機,系統無壓力。
③ 如何維護液壓折彎機的保養
在停止機床頤養或擦機前,應將上模對准下模後放下關機,直至工作終了,如需停止開機或其它操作,應將形式選擇在手動,並確保平安。
其頤養內容如下:
1、液壓油路
a.每周檢查油箱油位,如停止液壓系統維修後也應檢查,油位低於油窗應加註液壓油;
b.所用液壓油為ISO HM46或MOBIL DTE25;
c.新機工作2000小時後應換油,以後每工作4000~6000小時後應換油,每次換油,應清洗油箱;
d.系統油溫應在35℃~60℃之間,不得超越70℃,如過高會招致油質及配件的蛻變損壞。
2、過濾器
a.每次換油時,過濾器應改換或徹底清洗;
b.機床有相關報警或油質不潔凈等其它過濾器異常,應改換;
c.油箱上的空氣過濾器,每3個月停止檢查清洗,最好1年改換。
3、液壓部件
a.每月清潔液壓部件(基板、閥、電機、泵、油管等),避免臟物進入系統,不能運用清潔劑;
b.新機運用一個月後,檢查各油管彎曲處有無變形,如有異常應予改換,運用兩個月後,應緊固一切配件的銜接處,停止此項工作時應關機,系統無壓力。
④ 液壓折彎機常見故障
折彎機滑塊只能下來,回程上不去
分多種情況:
1)回程沒有壓力,折彎機滑塊上不去。
1:電路問題。
2:調壓閥卡死。
2)回程有壓力,折彎機滑塊上不去。
1:壓力小,調大壓力。
2:換向閥卡死
3)回程壓力很大,折彎機滑塊緩慢上升。
1:液控閥卡死。
2:控制大液控的油路壓力過低。
3:控制油換向閥卡死,或不換向。
4:電磁閥閥芯裝反
4)能上升下降工進不加壓或時間長才能加壓
1:電路問題,電磁閥不得電
2:大液控閥彈簧,閥芯損壞
3:吊缸螺絲脫落
5)機床下滑
1:電路問題
2:油缸密封圈損壞。不鎖油
3:鎖緊裝置油路泄露,損壞。(小液控,節流閥,等等,依機床液壓系統而定)
6)機床下降慢或抖動
1:油缸內拉毛,損壞。或油缸內螺母螺絲卡死
2:軌道磨損,或不垂直
小液控等閥芯損壞
⑤ 哪位有油缸從折彎機上拆卸的視頻
這是WE型折彎來機,先把機器滑塊放到源最下 面,拆掉吊油缸的螺絲,把油缸活塞升到最上點,關機。然後用叉車托油缸底部,拆掉油缸連接油管和螺絲,用叉車取下油缸放地上。將上面的蝸輪箱先卸下,把油缸大螺母旋開, 用大錘把活塞敲出來 就可以 了。
⑥ 液壓折邊機上刀下後卡死不動。用手扳動機器前頂部平衡軸很費勁。用電
液壓卡軸在做既能實行卡緊木段的直線運動,又能實行帶動木段旋轉的旋轉運動。刀床可實現的主要運動:實行進給運動的直線運動。旋切機的進給運動和主運動分別由刀床和液壓卡軸兩部分完成。
⑦ 全自動上膠折邊機怎麼維修
1、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r\n2、每次開機前按潤滑圖表要求定時、定點、定量加潤滑油,油應清潔無沉澱。
\r\n3、機床必須經常保持清潔,未油漆的部分防銹油脂。
\r\n4、電動機軸承內的潤滑漾油要定期更換加註,並經常檢查電器部分工作是否正常安全可靠。
\r\n5、定期檢查上膠折邊機的三角皮帶、手柄、旋鈕、按鍵是否損壞,磨損嚴重的應及時更換,並報備件補充。
\r\n6、定期檢查修理開關、保險、手柄、保證其工作可靠。
\r\n7、每天下班前10分鍾,對機床加油潤滑及擦洗清潔機床。
\r\n8、嚴禁非指定人員操作該設備,平常必須做到人離機停。
\r\n液壓擺式全自動上膠折邊機由於是圓弧運動,而圓弧刀片製作又相當困難,一般是用刀片之後做墊鐵補償,所以所得出的間隙並不精確,剪出來的板料也不是很理想,因為是弧形運動,其刀片也不能做成矩形,而應做成銳角,所以刀片的受力情況也不理想,刀片損傷也較厲害。
⑧ 如何解決折彎機故障,折彎機液壓油問題,折彎機漏油
常見故障分析及解決方法 折彎機常見故障分析
一.機械類折彎機
故障一:滑塊與導軌的導向間隙太大,發出不正常的響聲。
此類故障是由於導軌使用時間長,被磨損導致間隙增大。需要檢查導軌壓板磨損程度,視磨損程度來確定是否更換導軌壓板,重新調整至符合要求間隙。
故障二:後檔料傳動失效。後檔料傳動失效是因為傳動軸與同步帶輪的鍵條脫離或者同步皮帶滑脫。
此類故障需要重新裝配好鍵條及同步皮帶,並檢查電氣部分。
故障三:後檔料橫梁直線導軌與模具中心線平行度偏差太大.此類故障需要松開「X」軸同步皮帶,重新調整至平行度公差范圍內,重新裝置上同步皮帶。
故障四:油缸與滑塊連接松動,引起折彎角度不準或機器不能找到參考點。
此類故障需要重新檢查扭緊滑塊與油缸連接螺母.
二.液壓類折彎機
故障一:液壓系統無壓力。
1、比例溢流閥的電磁線圈是否得電,比例電磁線圈電壓是否符合要求,如上述原因,請檢查相關電氣原因。
2、檢查插裝閥是否卡死或主閥芯是否被卡死,以及阻尼小孔堵塞,如果是上述原因,請拆卸溢流閥清洗干凈,重新裝上。
3、三相電源調相,導致電機反轉。
故障二:滑塊快速轉慢速,時間停頓過長。
1、檢查油箱油麵是否過低,充液口未被淹住,快進時油缸上腔充液吸空引起充液不足。整理提供!
一般來說,液壓折彎機產生漏油的原因有設計、製造方面的問題,也有設備維護、保養等方面的問題。在實際中漏油情況是很復雜的,往往是各種原因和種種情況的綜合,但液壓折彎機液壓系統中漏油,大部分是由密封失效引起的。
1 、管路質量差
液壓折彎機液壓系統中使用的管路種類很多,包括鋼管、紫銅管、橡膠管、尼龍管和塑料管等。如果在液壓折彎機液壓系統中使用了劣質的管路,由於其承壓能力低、使用壽命短,使用不久就會出現漏油現象。硬管質量差主要表現為管壁厚薄不均,使承壓能力下降;劣質軟管主要是橡膠質量差,鋼絲層拉力不足,編織不緊,使承壓能力降低,故在壓力油沖擊下易產生管路損壞而漏油。因此,購買液壓管時,須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符合壓力要求和使用壽命的管子。
2 、管路安裝不符合要求
硬管安裝時,應按規定彎曲半徑彎曲硬管,否則會使管路產生不同的彎曲內應力,在油壓的作用下逐漸產生滲漏。硬管彎曲半徑過小,會導致管路外側管壁變薄,內側管壁存在皺紋,使管路在彎曲處產生很大的內應力,致使強度大大減弱。軟管安裝時,若彎曲半徑不符合要求或軟管扭曲等,皆會引起軟管破損而漏油。當液壓軟管安裝不符合要求時,軟管受到輕微扭轉,就有可能使其強度降低和松脫接頭,在軟管的接頭處易出現鼓泡現象。當軟管在安裝或使用過程中受到過分的扭曲時,軟管在高壓的作用下易損壞。軟管受扭轉後,加強層結構改變,編織鋼絲間的間隙增加,降低了軟管的耐壓強度,在高壓作用下易破裂而漏油。
在安裝軟管時,如果軟管受到過分的拉伸變形,各層分離,降低了耐壓強度。軟管在高壓作用下,會發生長度方向的收縮或伸長,一般伸縮量為常態下的 +2% ~ -4%。若軟管在安裝時選得太短,工作時就受到很大的拉伸作用,嚴重時出現破裂或松脫等故障;另外,軟管的跨度太大,則軟管自重和油液重量也會給軟管一個較大的拉伸力,嚴重時也會發生上述故障。
在低溫條件下,液壓軟管的彎曲或修配不符合要求,會使液壓軟管的外表面上出現裂紋而漏油。軟管外表出現裂紋的現象,一般在嚴寒的冬季較為常見,特別在嚴寒的冬季或低溫狀態下液壓軟管彎曲。在使用過程中,如果一旦發現軟管外表有裂紋,就要及時觀察軟管內膠是否出現裂紋,如果軟管內膠也出現裂紋,應立即更換軟管。
3 、管路接頭漏油
液壓折彎機液壓系統漏油發生在管路接頭處最為多見。其根本原因是接頭密封不良,封油壓力低於液壓油峰值壓力,此時將其拆洗並重新擰緊即可解決。
4 、橡膠密封圈破損漏油
(1)密封面之間的間隙過大。在有相對運動的密封面之間,都留有一定的間隙。工作中,橡膠密封圈在液壓油壓力的作用下,有一部分被擠入間隙。當工作壓力一定時,密封面之間的間隙擴大,橡膠密封圈被擠入的部分就增加,所承受的剪力也就增大,也就越容易被撕裂。
(2)工作壓力過大和油壓脈動的影響。如果工作壓力過大,將使橡膠密封圈擠入間隙部分增多,從而加劇了對橡膠圈的磨削和切割作用。油壓脈動的加劇,將使橡膠圈被切割的頻率增加,使橡膠圈產生疲勞裂紋。
(3)工作溫度的影響。工作溫度過高,橡膠將變軟,彈性變差,不僅使密封圈與密封面之間的接觸壓力減小,密封性變差,而且又因其強度下降、易於變形,而容易損壞。溫度升高還會加速橡膠密封圈的老化,使它的彈性及強度進一步下降。工作溫度過低,橡膠變硬發脆,在外力作用下就容易產生裂紋,尤其在剪力作用下易現掉塊現象,以致破裂。
(4)密封面不光滑。密封面的光潔度對橡膠密封圈的使用壽命影響很大。密封面越粗糙,橡膠圈的磨損就越快。
(5)材質、尺寸精度不合要求。橡膠密封圈的橡膠材料不同,其特性也不同,有的不耐熱、有的不耐油、有的不耐寒等。如果在使用時互相混用,就會使橡膠圈因處於不利的環境中工作而提前破損。橡膠密封圈與密封面間的配合精度也應達到一定標准,過盈量太大或太小,都會使密封性變差。
5 、由液壓折彎機液壓系統污染引起的漏油
液壓折彎機液壓系統的污染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產生的途徑主要有:液壓折彎機液壓系統及元件在加工、裝配、試驗、儲存及運輸過程中,型砂、切屑、磨料、焊渣、銹片、灰塵、纖維、橡膠碎片等有害物質,在液壓折彎機液壓系統整機裝配前後均未能徹底清除和清洗,使之潛伏在系統中;在工作過程中,風沙、灰塵、水分等經過加油口等處進入到系統中;當液壓油的工作溫度超過一定值時,油液會氧化變質。
液壓折彎機液壓系統的污染,會導致液壓元件磨損加劇,密封性能下降,容積效率降低,產生內泄外漏。液壓元件運動副的配合間隙一般在 5~15μm,對於閥類元件來說,當污染顆粒進入運動副之間時,相互作用劃傷表面,並切削出新的磨粒,加劇磨損,使配合間隙擴大,導致內漏或閥內串油;對泵類元件來說,污染顆粒會使相對運動部分(柱塞泵的柱塞和缸孔、缸體、配流盤;葉片泵的葉片頂端和定子內表面等)磨損加劇,引起配合間隙增大,泄漏量增加,從而導致泵的容積效率降低;對於液壓缸來說,污染顆粒會加速密封裝置的磨損,使泄漏量明顯加大,導致功率降低,同時還會使缸筒或活塞桿拉傷而報廢;對於液壓導管來說,污染顆粒會使導管內壁的磨損加劇,甚至劃傷內壁,特別是當液體的流速高且不穩定(流速快和壓力脈動大)時,會導致導管內壁的材料受沖擊而剝落,最終將導致導管破裂而漏油。
當液壓油中含有水時,會促使液壓油形成乳化液,降低液壓油的潤滑和防腐作用,加速液壓元件及液壓導管內壁的磨損和腐蝕。當液壓油中含有大量氣泡時,在高壓區氣泡將受到壓縮,周圍的油液便高速流向原來由氣泡所佔據的空間,引起強烈的液壓沖擊,在高壓液體混合物的沖擊下,液壓元件及液壓導管內壁受腐蝕而剝落。以上這些情況最終都會使液壓元件及液壓導管損壞產生內外泄漏。
此外,液壓元件及液壓管路的外表面經常會沾上水分、油泥和塵土,如果保護層破壞,就很容易產生腐蝕,導致液壓元件及液壓導管強度下降,直至從高壓、高溫、應力集中處或在液壓導管的彎曲、扭曲嚴重處出現漏油現象。
6 、由油溫過高引起的漏油
液壓折彎機液壓系統的溫度一般維持在 35~60℃最為合適,最高不應超過 80℃。在正常的油溫下,液壓油各種性能良好。油溫過高,會使液壓油黏度下降,潤滑油膜變薄並易損壞,潤滑性能變差,機械磨損加劇,容積效率降低,從而導致液壓油內泄漏增加;同時泄漏和磨損又引起系統溫度升高,而系統溫度升高,又會加重泄漏和磨損,甚至造成惡性循環,使液壓元件很快失效;油溫過高,將加速橡膠密封圈的老化,使密封性能隨之降低,最終將導緻密封件的失效而漏油;油溫過高,將加速橡膠軟油管的老化,嚴重時使油管變硬和出現龜裂,這樣的油管在高溫、高壓的作用下,最終將導致爆破而漏油。因此,應控制系統油溫,使之保持在正常范圍。
⑨ 想知道一些液壓折彎機的一些常見問題和解決方案
液壓缸在使用的過程中主要出現以下幾個問題:
液壓缸的密封件失效:密封件老化破損更換新的密封件就行。
液壓缸的活塞「損傷」:電鍍廠重新鍍鉻研磨修復。
液壓缸缸筒受損:修復的的幾率和成本高,可重新訂制新的液壓缸筒。
液壓油污染程度高:要及時更換或過濾液壓油。
⑩ 液壓折邊機怎麼維護保養
在進行機床保養或擦機前,應將上模對准下模後放下關機,直至工作完畢,如需進行開機或其它操作,應將模式選擇在手動,並確保安全。其保養內容如下:
1、液壓油路
1)每周檢查油箱油位,如進行液壓系統維修後也應檢查,油位低於油窗應加註液壓油;
2)新機工作2000小時後應換油,以後每工作4000~6000小時後應換油,每次換油,應清洗油箱;
3)系統油溫應在35℃~60℃之間,不得超過70℃,如過高會導致油質及配件的變質損壞。
2、過濾器
1)每次換油時,過濾器應更換或徹底清洗;
2)機床有相關報警或油質不幹凈等其它過濾器異常,應更換;
3)油箱上的空氣過濾器,每3個月進行檢查清洗,1年更換。
3、液壓部件
1)每月清潔液壓部件(基板、閥、電機、泵、油管等),防止臟物進入系統,不能使用清潔劑;
2)新機使用一個月後,檢查各油管彎曲處有無變形,如有異常應予更換,使用兩個月後,應緊固所有配件的連接處,進行此項工作時應關機,系統無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