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開一家小米售後都賺什麼錢
智能手機最容易損壞的就是屏幕,售後大多數是掙換屏幕的錢,還有就是換主板很多人的手機容易掉水裡,導致主板短路來維修。
2. 小米公司是怎麼賺錢的,說的具體點,
小米公司營銷模式:
小米之所以能以如此之低的售價獲取如此高額的利潤,可能源自其成本低廉但卻行之有效的營銷策略。
老牌競爭對手都花費了巨額資金投放電視廣告和其他傳統廣告,但小米的營銷卻主要集中於社交媒體和互聯網論壇,那裡有很多用戶發表評論、宣洩不滿、表達訴求。在中國,小米過去幾年一直在通過網路渠道銷售手機,並且實現了不俗的增長,主要依靠的就是6億多網民之間的口口相傳。
由於經常與用戶在線互動,而且會根據用戶的反饋調整軟體和功能,幫助小米建立了忠實的用戶基礎。分析師認為,這項戰略不僅有效地保留了用戶,而且幫助該公司節省大筆營銷開支。
文件顯示,小米去年的銷售和營銷費用為8.76億人民幣,約占總營收的3.2%。該公司2012年的銷售和營銷費用為4.16億元人民幣,約占營收的3.9%。
在看到小米在營銷上取得的成功後,很多中國手機廠商紛紛開始側重網路營銷,利用社交媒體與用戶互動。
這份文件還提供了一些與小米創收渠道有關的細節。文件顯示,盡管該公司銷售智能手機應用以及其他軟體和服務,但其去年仍有高達94%的營收源自手機銷售。移動游戲等服務的營收佔比只有1%。
「小米表現十分優異,實現了出貨量與利潤的同步增長。」美國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分析師尼爾·茅斯頓(Neil Mawston)說。不過,分析師還是認為,目前並不清楚小米能否保持利潤率,因為中國市場已經十分擁擠,甚至趨於飽和。
海外擴張
由於在本土面臨激烈的競爭,小米已經開始向海外擴張,在印度等新興市場銷售智能手機。
盡管增勢迅猛,但小米仍將在國際化擴張中面臨很多障礙。在美國等成熟市場,智能手機廠商必須要獲得足夠的知識產權才能避免遭到專利訴訟。因此,分析師認為,除非能夠找到擴充專利組合的方案,否則小米將面臨擴張困境。
知情人士表示,為了籌集海外擴張資金,小米目前正在展開新一輪股權融資,並有望獲得遠高於前幾輪的估值。小米2013年8月宣布以100億美元的估值完成第四輪融資,較2012年6月的40億美元估值增長一倍多。
小米創立於2010年,它的創始人雷軍經常被很多中國媒體拿來與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做比。該公司誕生僅僅一年時,就成功為其產品營造了輿論聲勢,並推出了名為米聊的社交網路應用,在兩個月內吸引了700萬用戶。當小米2011年末推出首款智能手機小米1時,首批10萬部出貨量不到3小時即宣告售罄。
除了銷售智能手機外,小米還會對部分服務收費。該公司擁有自己的應用商店,並提供游戲、社交網路和雲存儲等一整套智能手機服務。他們還提供電影等娛樂內容。小米還通過其在線商店銷售手機套和玩偶等配件。
3. 小米授權店賺錢嗎
問小米的產品利潤都是相對比較低的基本上都是一問,小米的產品利潤都是相對比較低的,基本上都是一個走量的。但是小米授權店的話應該是賺錢還是能賺到的,但是要發財那就不行了。
4. 承包小米售後能賺到錢嗎
還行。
小米手機每年的銷售量都很多的,售後量也是很大的,也多勞多得。,也差不多,輕松的也不賺錢。
5. 小米手機的盈利方式
小米的運營模式是與傳統手機廠商如中興、華為、酷派、聯想完全不同的。小米採取的是輕資產運營模式,自己負責研發、設計、售後服務等,生產、物流配送環節全部都是外包。小米採用外包的形式減少了固定成本的投入和攤銷,甩開最重、最積壓資金的部分。
在產品研發和設計上,正如前文提到的,小米用戶的參與度是非常高的,整個過程可以說是由小米研發人員和用戶共同完成的。這也是與傳統手機廠商完全不同。
在存貨和供應鏈管理上,小米借鑒了「按需定製」的戴爾模式的供應鏈管理,力圖實現零庫存,按需定製。每周二中午12點,小米官網都會放出一批手機產品,具體型號和數量提前在論壇發布,這數字是由小米倉儲中心反饋的庫存數據決定的。
這個預約數字是小米重要的生產計劃制定指標之一,基於這個指標以及當周銷售額、網路指數、論壇帖子數量等等,小米會計算出三個月之後的產量和開放購買的數量,並製作出相應的生產計劃表。之後就是根據計劃表進行零部件的采購,如向夏普采購屏幕、向高通采購晶元、向索尼采購攝像頭等等,共計采購600多種元器件,最後再由英華達和富士康代工生產。
小米的銷售方式也與傳統手機廠商不同,小米以電商渠道為主,除了自己的電商網站小米網以外,小米也在京東、淘寶等電商平台上銷售。小米手機1推出的時候,其物流和配送是由凡客誠品全資自建的配送公司如風達負責,之後順豐、申通、圓通、郵政等也成為了小米的第三方配送公司。線下方面,小米沒有自己的線下店,主要是借力電信運營商的線下渠道。2012年小米總銷售量的70%是通過電商渠道完成的,運營商渠道佔30%。
2.商業模式和盈利來源
在思考小米的商業模式時,小米團隊認為在這個智能設備時代,比拼的已不單單是硬體性能、硬體配置,還要講研究軟體的用戶體驗,包括軟硬體結合的流暢配合,以及它後面的互聯網模式和互聯網服務等未來各種增值服務。
到2014年,真正將「軟體+硬體+互聯網服務」融合好的也僅有蘋果。小米力圖學習蘋果,將小米的商業模式簡化為「軟體+硬體+互聯網服務」鐵人三項。即從應用軟體到系統層面再到最後的硬體,試圖在一個大的安卓生態系統中構建一個由小米手機、MIUI、小米盒子、商城、雲服務和開發者組成的生態圈。
然而,雷軍認為,小米與蘋果的不同在於,小米並非圍繞硬體盈利進行運營布局,而是由硬體延展向軟體、服務盈利,不追究依賴硬體利潤。即採用「Free+Premium」的模式,先通過不賺錢或賺錢很少的硬體圈住大量用戶,在通過提供收費軟體、增值服務。配件等方式變現。
但想要僅憑軟體盈利並非易事,生態系統的建立亦非朝夕之間。以擁有非常健康生態系統的蘋果為例,其2013財年的軟體服務和其他音樂相關產品及服務的收入只佔該財年總營收的9.4%,配件收入佔3.3%,剩下的87.3%都是由各種硬體設備貢獻的。何況,相比蘋果IOS,安卓平台上能賺錢的開發者甚少。小米想要憑借軟體和互聯網服務盈利,還尚待時日。
截止2014年,小米盈利的主要來源還是硬體。以小米手機1為例,最初定價是按照銷售30萬台來計算成本,在進行了費用攤銷後,確實沒有什麼利潤空間。然而,當銷售超過30萬後,采購成本隨之下降,費用攤銷也已完成,這是基本可達到盈虧平衡。
此外,根據摩爾定律,元器件的成本在不斷下降,手機定價時是成本價,經過一個季度降點價,在經過一個季度再降點價,企業就能獲得一個合理的利潤。何況,在新品問世初期,小米通常會採取飢餓營銷策略,並不會大規模量產,而等到大規模用戶能購買到產品時,元器件的成本早比定價時又下降了不少。
這種盈利模式關鍵在於拉長產品的生命周期,因為生命周期被拉長,摩爾定律才能開始發揮作用,企業才能因為邊際成本的遞減而擁有充足的調價空間,從而保證盈利。因此,小米會在後期適當提高手機的性能,在保證正常利潤的情況下,將手機的性價比保持在同等價位中最高的水平。
6. 小米售後就是坑人的!賣手機賺錢,今售後維修更賺錢!
你第一時間拔掉電池就一點事情都沒有了
換個屏幕430的話你還是被坑了,加人工廢費也才兩百多
7. 說說小米的商業模式
8. 小米靠什麼賺錢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10年3月3日[1],是一家專注於智能硬體和電子產品研發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同時也是一家專注於高端智能手機、互聯網電視以及智能家居生態鏈建設的創新型科技企業。[2]
為發燒而生」是小米的產品概念。小米公司創造了用互聯網模式開發手機操作系統、發燒友參與開發改進的模式。小米還是繼蘋果、三星、華為之後第四家擁有手機晶元自研能力的科技公司。
「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是小米公司的願景。小米公司應用了互聯網開發模式開發產品的模式,用極客精神做產品,用互聯網模式幹掉中間環節,致力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用來自中國的優質科技產品。[2]
小米已經建成了全球最大消費類IoT物聯網平台,連接超過1億台智能設備,MIUI月活躍用戶達到1.9億。[3]
小米系投資的公司接近400家,覆蓋智能硬體、生活消費用品、教育、游戲、社交網路、文化娛樂、醫療健康、汽車交通、金融等領域。[3]
2018年2月,Google 聯合 WPP 和凱度華通明略發布的《2018 年中國出海品牌 50 強報告》顯示,小米在中國出海品牌中排名第四,僅次於聯想、華為和阿里巴巴。[4]
小米已進入74個國家,2017年底,在15個國家處於市場前5位。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已超過30%,遙遙領先,成為第一名。[5]
2018年7月9日,正式登陸香港交易所主板[5]。
小米2018年出貨量1.2億台以上,佔比8.7%,排名全球第四、中國廠商第二,逆勢上揚32.2%。[6]
公司名稱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7]
外文名稱
MI
總部地點
北京市海淀區清河中街68號 華潤五彩城寫字樓[8]
成立時間
2010年3月
經營范圍
電器,數碼產品及軟體
公司類型
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口號
探索黑科技,小米為發燒而生[9]
年營業額
1146億元(2017年)[5]
員工數
約14000人(2017年)[10]
董事長兼CEO
雷軍
總裁
林斌
市值
4309.64億[11]
股票代碼
01810[11]
企業類型
民營企業
工商信息
經營狀態
成立日期
注冊資本
法定代表人
公司類型
開業
2010年03月03日
185000 萬元人民幣
雷軍
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9. 小米手機為什麼賣那麼便宜,高通處理器又貴,他們賺什麼錢
嗨!
小米手機每一個元器件都選用高通、夏普、三星、LG等國際一流供貨商。從觸屏組件、相機組件到電路板、屏幕、機身材料,每一個細節都力爭做到最好。之所以會如此便宜,是因為我們採取了網路直銷的方式,砍掉了所有中間渠道的成本,才能將性價比如此之高的手機展現在大家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