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售後租回形成融資租賃資產,遞延收益的分攤問題。
1、售後租回形成融資租賃
借 固定資產
未確認融資費用
貸 長期應付款
2、分期付款
借 長期應付款
貸 銀行存款
借 財務費用
貸 未確認融資費用
與遞延收益和加速折舊有什麼關系呢?
2. 售後租回形成經營租賃的,售價大於公允價值和賬面價值,那麼售價與公允價值的差額應該記入遞延收益,
贊同抄你的理解,應該是襲教材有誤,正確的分錄
借:銀行存款 100萬
貸:固定資產清理 95萬
遞延收益 5萬
借:固定資產清理 95萬
貸:固定資產 90萬
營業外收入 5萬
借:遞延收益 1.25萬
貸:管理費用 1.25萬
3. 售後租回中的遞延收益如何核算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根據政府補助准則確認的應在以後期間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回府補助金額。企答業在當期損益遞延稅款益中確認的政府補助,在「營業外收入」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應當按照政府補助的種類進行明細核算。
三、遞延收益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按應收或收到的金額,借記「其他應收款」、「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本科目。在相關的資產的使用壽命內分配遞延收益時,借記本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管理費用」等科目。
(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按應收或收到的金額,借記「其他應收款」、「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在以後期間確認相關費用時,按應予以補償的金額,借記本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用於補償已發生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借記本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管理費用」等科目。
(三)返還政府補助時,按應返還的金額,借記本科目、「營業外支出」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其他應付款」等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應在以後期間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
五、遞延收益是負債類科目,科目編號2401。
4. 售後租回什麼條件下才能確認收入
所謂售後租回是指賣主(即承租人)將一項資產出售後,又將該資產專從買主(即出租人)租回屬,習慣上稱為回租,在售後租回交易中,資產的售價和租金是相互關聯的,是以一攬子方式談判的,是一並計算的,因此,資產的出售和租回是一項交易,也就是說售後租回交易行為實質上是一項融資行為,而不是銷售行為,不確認收入。
5. 售後租回形成經營租賃確認收入嗎
(一)有確鑿證據表明售後租回交易是按照公允價值達成的,售價內與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應容當計入當期損益。 (二)售後租回交易如果不是按照公允價值達成的,售價低於公允價值的差額,應計入當期損益;但若該損失將由低於市價的未來租賃付款額補償時,有關損失應予以遞延(遞延收益),並按與確認租金費用相一致的方法在租賃期內進行分攤;如果售價大於公允價值,其大於公允價值的部分應計入遞延收益,並在租賃期內分攤。
6. 遞延收益是什麼未實現售後租回損益是什麼
遞延收益是指尚待確認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說是暫時未確認的收益,它是權責發生制在收益確認上的運用。與國際會計准則相比較,在中國會計准則和《企業會計制度》中,遞延收益應用的范圍非常有限,主要體現在租賃准則和收入准則的相關內容中。
1.相關法規
2006新《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的第二章《確認和計量》中
第七條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確認為遞延收益,並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配,計入當期損益。但是,按照名義金額計量的政府補助,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第八條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分別下列情況處理:
(一)用於補償企業以後期間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確認為遞延收益,並在確認相關費用的期間,計入當期損益。
(二)用於補償企業已發生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第九條已確認的政府補助需要返還的,應當分別下列情況處理:
(一)存在相關遞延收益的,沖減相關遞延收益賬面余額,超出部分計入當期損益。
(二)不存在相關遞延收益的,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2、會計處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根據政府補助准則確認的應在以後期間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
企業在當期損
遞延稅款
益中確認的政府補助,在「營業外收入」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應當按照政府補助的種類進行明細核算。
三、遞延收益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按應收或收到的金額,借記「其他應收款」、「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本科目。在相關的資產的使用壽命內分配遞延收益時,借記本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管理費用」等科目。
(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按應收或收到的金額,借記「其他應收款」、「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在以後期間確認相關費用時,按應予以補償的金額,借記本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用於補償已發生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借記本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管理費用」等科目。
(三)返還政府補助時,按應返還的金額,借記本科目、「營業外支出」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其他應付款」等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應在以後期間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
五、遞延收益是負債類科目,科目編號2401。
售後租回交易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租賃業務,是指賣主(即承租人)將一項自製或外購的資產出售後,又將該項資產從買主(即出租人)租回,習慣稱之為"回租"。在售後租回方式下,賣主同時是承租人,買主同時是出租人。通過售後租回交易,資產的原所有者(即承租人)在保留對資產的佔有權、使用權和控制權的前提下,將固定資產轉化為貨幣資本,在出售時可取得全部價款的現金,而租金則是分期支付的,從而獲得了所需的資金;而資產的新所有者(即出租人)通過售後租回交易,找了一個風險小、回報有保障的投資機會。
在融資租賃下,承租人應設置"遞延收益--未實現售後租回損益(融資租賃)"科目,以單獨核算的在售後租回交易中售價與資產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無論是售價高於資產賬面價值還是低於資產賬面價值)。
未實現售後租回損益=售價-資產賬面價值(售價可能大於資產賬面價值,可能小於資產賬面價值)
如果是融資租賃,不管售出價格是大於還是小於資產賬面價值,這部分在會計上都屬於沒有實現的,在未來期間,按照實際利率法去分攤未確認的售後租回損益,有點像融資時我們支付利息的味道。
如果是經營租賃,不一定會有未實現售後租回損益,如果是確定按照公允價值成交的,是計入當期損益的。
7. 售後租回時,售價與資產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為什麼要記入遞延收益
售後租回是一種融資行為。
賣主同時也是承租方。賣主在賣掉資產的時候版,拿到的是全額的貨幣,權而租金是分期支付的
對出租方來講,這是風險比較小的投資。
所以,出售與租回,其實是一攬子事,這等於賣主拿資產作抵押借了一筆錢,這里並不是實際意義上的銷售,所以,無論售價高於還是低於賬面價值,均不作損益處理,而是作「遞延」處理。這筆遞延將來調整固定資產的折舊費。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是要提折舊的,你大概也是初學者吧,我完全是按自己的理解描述的,你最好找資料來看一下,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8. 分攤未實現售後租回損益時,借或貸:遞延收益
未實現售後租回損益的的分攤與固定資產的折舊一樣,要看固定資產的用途,生產用的固定資產就用製造費用,管理用的就入管理費用。
9. 「遞延收益」的科目是什麼意思
遞延收益遞延收益是指尚待確認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說是暫時未確認的收益,它是權責發生制在收益確認上的運用。與國際會計准則相比較,在我國會計准則和《企業會計制度》中,遞延收益應用的范圍非常有限,主要體現在租賃准則和收入准則的相關內容中。 遞延收益在租賃業務核算中的體現及運用 在2001年財政部發布並實施的《企業會計准則———租賃》准則中,出租方在核算中增設了「遞延收益———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該科目核算企業由融資租賃業務所產生的應收而尚未收到的融資收益總額。該科目的運用主要體現在下列幾個方面: 1.確認未實現融資收益。出租人在出租資產時,應當確認未實現融資收益,並記入「遞延收益———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未實現融資收益的計算公式為: 未實現融資收益=(最低租賃收款額+未擔保余值)-(最低租賃收款額的現值+未擔保余值的現值) 其會計處理為:借記「應收融資租賃款」科目,貸記「融資租賃資產」科目和「遞延收益———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 2.未實現融資收益的分配。出租人每期收到的租金包括了本金和利息兩部分,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未實現融資收益應當在租賃期內各個期間進行分配,確認為各期的融資收入。出租人每期收到租金時,按收到的租金數額,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應收融資租賃款」科目。同時,根據當期應確認的融資收入金額,借記「遞延收益———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收入———融資收入」科目。 3.未擔保余值損失的確認與恢復。期末,如果出租人的未擔保余值的預計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的,其差額應當確認為當期的損失,借記「遞延收益———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貸記「未擔保余值」科目。如果已確認的未擔保余值損失又得以恢復,應在原已確認的損失金額內轉回,借記「未擔保余值」科目,貸記「遞延收益———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 4.在售後租回業務中,承租人的會計處理。在售後租回業務中,承租人應設置「遞延收益———未實現售後租回損益(融資租賃)」科目,用以核算在售後租回交易中售價與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租賃資產按高於資產賬面價值出售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清理」、「主營業務收入」、「遞延收益———未實現售後租回損益(融資租賃)」等科目;租賃資產按低於資產賬面價值出售時,借記「銀行存款」、「遞延收益———未實現售後租回損益(融資租賃)」等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清理」、「主營業務收入」等科目。 分攤遞延收益時,如果租賃資產是按高於資產賬面價值出售的,應借記「遞延收益———未實現售後租回損益(融資租賃)」科目,貸記「製造費用———折舊費」、「營業費用———折舊費」、「管理費用———折舊費」等科目;如果租賃資產是按低於資產賬面價值出售的,應借記「製造費用———折舊費」、「營業費用———折舊費」、「管理費用———折舊費」等科目,貸記「遞延收益———未實現售後租回損益(融資租賃)」科目。 遞延收益在收入業務核算中的體現及運用 在2001年財政部修訂並實施的《企業會計准則———收入》中,涉及遞延收益核算的內容,主要體現在下列幾個方面: 1.申請入會費和會員費收入。這方面的收入應以所提供服務的性質為依據。如果所收費用只限於取得會員資格,而所有其他服務或商品都要另行收費,則在款項收回不存在任何不確定性時確認為收入。如果所收費用能使會員在會員期內得到各種服務或出版物,或者以低於非會員所負擔的價格購買商品或勞務,則該項收費應在整個受益期內分期確認收入,在這種情況下,尚未確認的收入在「遞延收益」科目核算。如某公司網站於2003年元月份向會員收取會員費,按照協議向會員提供2003年全年的資料查詢服務。則:該公司在收到會員費時,應當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遞延收益」科目;每月末攤銷確認收入時,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科目。 2.特許權費收入。特許權費收入包括提供初始及後續服務、設備和其他有形資產及專門技術等方面的收入。其中屬於提供初始及後續服務的部分,在提供服務時確認為收入;屬於提供設備和其他有形資產的部分,應在這些資產的所有權轉移時,確認為收入。未確認收入的特許權費收入,應在收到時記入「遞延收益」科目。 3.高爾夫球場果嶺券收入。「果嶺券」是高爾夫球場會員消費時的有價憑證。高爾夫球場如果一次性售給會員若干張「果嶺券」,由會員分次消費的,在收到款項時,應借記「現金」等科目,貸記「遞延收益」科目;待提供服務收回「果嶺券」時,將應確認的果嶺券收入轉為當期收入,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等科目;合同期滿,未消費的「果嶺券」應全部確認為收入,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等科目。 4.包括在商品售價內的服務費。如果商品的售價包括可區分在售後一定期限內的服務費的,企業應在商品銷售實現時,按售價扣除該項服務費後的余額確認為商品銷售收入。扣除的服務費遞延至提供服務的期間內確認為收入。 企業銷售商品時,按實際收到或應收的款項,借記「銀行存款」、「應收賬款」等科目,按確認的收入,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科目,按確認的遞延收入,貸記「遞延收益」科目,按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額,貸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科目;在以後各期結轉遞延收入時,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