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本·斯蒂勒的電影白日夢想家的內容概括
劇情簡介:
沃爾特米提是一位美國生活周刊的底片室總管,他日復一日做著同樣的工作,生活回平淡無答味。但他常常做白日夢,幻想自己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他喜歡上了一個女同事,卻苦於不敢表白。他總是幻想自己成了她的英雄,贏得她的傾慕,可現實生活卻依舊一團糟。這次公司要倒閉了,他們要做最後一刊,而公司總裁,一個真正的冒險家,寄來的底片里卻沒有他信上所說要用做封面的那張。為了找到這個冒險家,米提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他去了格陵蘭,從直升飛機上跳入冰冷的海水中,險些被鯊魚吃了,被救後又隨船去了冰島,跑到了冒險家要拍照的那座將噴發的火山,卻又一次錯過,在火山噴發前一刻他被人搭救。他回去後因為兩手空空而被解僱,但他又有了新的線索,他決定繼續追尋下去,不止為了他自己不再被主管羞辱,還為了生活周刊「LIFE」的宗旨。他來到了未受管制的阿富汗地區,後又登上了喜馬拉雅山,在一座高峰上,他終於見到了那個冒險家,他正在拍雪豹。經過交談後他得知,底片並不是沒寄來,而是在作為生日禮物的那個皮夾的暗層里。回去後,他交了照片並鼓起勇氣向他的女神表了白。而那張封面,竟是總裁為了紀念他這類老員工而抓拍的他的照片。
❷ 《白日夢想家》觀後感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時常做白日夢的中年男人在追求愛情,事業和夢想的過程中經歷的一系列挫折和困難,然後不斷成長和回歸內在自我的過程。
男主角每一次的白日夢都是幻想自己成為一名敢於冒險的英雄,不斷在腦海里上演英雄救美或者拯救眾生的美好浪漫的劇情。可以看出這個男人的內在對這樣的自我形象有非常強烈的渴望,但是一直都沒有嘗試去把他活出來。但是由於一次工司結構的調整以及領導的更換,加上生活開支的壓力,他不得不做出一些嘗試去改變目前的困境,當然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源自於他對自己所從事工作的熱愛。也正是因為這份熱愛,他才專業領域展現出自己的專業精神和責任心,也正是因為這份專業精神和責任心才被同樣有專業精神熱愛自己事業的攝影大師「尚恩」看中,然後才有了後面一系列看似啼笑皆非卻又觸動人心的劇情。我覺得整部影片帶給我的感受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做白日夢也是有其積極意義的。我們通常會把愛做白日夢的人看作神經病,覺得他們不正常,但是白日夢其實跟夢想很像,只是前者可能更多在形式上表現於一些不切實際的「超現實性」,而後者則是基於現實世界的。但是兩者都有一個相同的內在核心,就是:希望與勇氣。有夢想的人就會有希望和勇氣,有了希望和勇氣就才會有實現夢想的可能性。就像周星弛在電影《少林足球》中說到的:人如果沒有夢想,跟咸魚有什麼區別?愛做白日夢的人內心始終是有著希望的,也是有勇氣去感受和實現美好的。正如影片中的男主角,最後也真的是活出了自已內在的勇氣,敢於追求和冒險。
第二,任何來到我們生命中的人和事都是有意義的,也可以說都是來幫助我們成長的。雖然來了一個新上司,而且跟自己還很不對付,雖然掉了一張很重要的底片,而且還很難去找到,這個男主角起初是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還有一部分也是為了贏得女主角的芳心哈哈)而去努力尋找那張丟失的底片,但是在尋找的過程中他所收獲的東西遠遠超過了保住飯碗的意義。當然,在前期他雖然經歷了許多冒險,但還是沒有找到,不僅沒找到底片還看到了女主角與前夫又在一起的場景,於是很黯然的離開了。當我看到他放下滑板默默離開的那一幕時就想到了周梵老師在第一次課上說的「提前隔離」這種表現恐懼的方式。他因為害怕被女主角當面拒絕,所以放棄了知道真相的機會。
經歷了千難萬險後愛情的幻想破滅了,照片也還是沒有找回,但是當他回家後又有了峰迴路轉的一線希望,有了前期冒險的經驗,這一次的決定相當堅決和勇敢。所以即使後來他知道自己要被解僱也能很坦然地接受,也能很坦然地對上司表達中自己的不滿。雖然一開始是為了工作,後來經過努力工作還是丟了,但是所有努力的過程都讓他有了相當大的突破,也能很真實地向女主角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最終也收獲了愛情。
第三,什麼是真正的欣賞?當男主角把尚恩送給他的錢包扔進垃圾桶的那一刻我對他是有評判的,覺得他完全不珍惜來自這個偉大的攝影師贈送的禮物。沒想到影片最後經歷了千千辛萬苦的男主角被尚恩親口告之「底片就在那個錢夾里」,這個結果真的太諷刺了,有點像那個短片小說《麥琪的禮物》哈哈。當時的畫面也很意味深長了,當尚恩知道錢包被扔了之後很難過的說了句:這太讓人傷心了!尚恩是一個活得既真實可愛又勇敢的人(他覺得把最珍貴的底片藏在那個錢包里會更很有情調,我看到這里時就笑了,覺得這個老男人實在太可愛了哈哈),也正因為這樣他才能不斷挑戰極限隨心有欲地去拍攝,盡情地享受生活。他真的到了一種「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男主角問他什麼時候才按下快門去拍攝那隻雪豹,尚恩的回答是:有時候我不會,如果是我個人喜歡的時刻。我不喜歡相機要我分心。我只想沉浸在那個時刻,對,享受那當下,享受現在。
我看到這段對白的場景時有一種想流淚的沖動,尚恩真的是活成了「神」一樣的存在,我非常欣賞他的這種生活狀態:既敢於挑戰極限又能夠活在當下,所有的一切都遵從本心,純粹得像個孩子一樣。
相比之下,男主角看上去是很崇拜尚恩的作品,但似乎也僅停留在「作品」上,以至於在整個追隨尚恩腳步的過程中他都沒有去真正去感受去欣賞這個活生生的人。當然,在他聽完尚恩的那段觸動人心的回答後,我想他的內在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第四,關於信任。男主角在洛杉磯因為非法攜帶而被捕入獄,需要一個當地人來替他保釋,他想到了一直跟他電話聯系補充資料的社交網站的工作人員,一個素未謀面,而且有從來沒有為對方創造經濟價值的人,在前一天他還告訴對方自己失業了,連平台的年費都沒辦法支付了。結果那個人就因為這一通電話就來了,看到這里,我還是很感動的。當然,這裡面除了對他的信任之外,還有好奇,對他描述的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冒險經歷好奇。這既是信任的力量也是冒險的力量。
最後,我特別喜歡生活雜志的理念,附錄在此,以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❸ 如何評價《白日夢想家》這部電影,有哪些亮點和槽點
電影《白日夢想家》是由本·斯蒂勒執導的奇幻劇情片。本·斯蒂勒,克里斯汀·韋格,西恩·潘領銜主演。影片於2013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影片講述了本·斯蒂勒所飾演的男主角穿行在現實和自己的白日夢里,最終踏上一場真正的人生大冒險, 並與女主角克里斯汀·韋格展開一場絕妙的浪漫奇緣。
讓我們再次看回這部電影吧,它的妙處就在於,沒有試圖提煉出任何真理。Life不是一個漂浮的能指,它是現實的不斷發生,是無數的無力,是無數的瑣碎。可這是我們唯一真正擁有的東西。我們的生活是瑣碎無力,但也許你我都有一個幫我們收集每個瑣碎的母親呢。
❹ 《白日夢想家》觀後感
《白日夢想家》觀後感
白日夢想家這部電影告訴我們有夢就要去追求,有夢就要去勇敢的實現!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白日夢想家》觀後感,歡迎閱讀!
《白日夢想家》觀後感1
電影講述的是主人翁在一家名為《生活》的雜志社工作,與一位自由攝影師長期合作,在雜志社即將關門准備出最後一期雜志時,該攝影師給該雜志寄了一組照片並送主人翁一個錢包,中間一張,是生活最美好的詮釋照,攝影師強烈要求把該照片作為最後一期雜志的封面圖,但主人翁拿到照片後發現那張照片不見了。
於是富有想像力和擁有一顆冒險心的主人翁開始尋找這位不知下一步會在哪裡落腳的攝影師。他出發了,最後找到了照片,照片就在被他扔掉的攝影師送的錢包里,而照片,正是主人翁自己。
有很多感人的細節吧,就如,他想給自己心怡的女生發起問候,但是卻在電腦前猶豫再三,最後終於鼓起勇氣發起問候時,發現自己的問候語發送不了,那個時候,他開始著急。我想,在生活中也正是這樣,有些時候我們知道事情辦不成後,反而有一種必須要辦成的氣勢,所以他開始聯系工作人員。
第二個暖心的細節是,他踏上尋找攝影師的道路後,還不忘記自己心怡女同事的兒子愛玩滑板,在路上跟一群孩子做了交易,要了那群孩子的一個很好看的滑板。而當拿到女同事家後,發現他家裡有一個男人,那個時候他驚慌失措,感覺,自己又自作多情了,只能默默地把滑板放在樓梯處。然後,一路失落地回家了。
但其實那個只是在維修家電的一個師傅,和女同事沒有任何關系。真的生活中有的時候就是這樣,如果你身邊沒有一個伴,那麼我想盡我最大的努力呵護你,因為我愛你,但如果你身邊有個伴,無論我多麼愛你,我還是會選擇在角落裡祝福你幸福,祈禱你快樂。
《白日夢想家》觀後感2
盛夏的午後,滾燙得冒氣的陽光從樹上傾瀉下來,投影在地上是一片一片被剪碎的樹葉的影子。知了的聲音格外刺耳。中學時代的午休時刻就是這樣開始的,然而閃爍在腦海里的是白日夢般的畫面:我們的幻想、我們的期待、我們的夢想在白天陽光下發酵。相隔多年,還記得那些年做過的白日夢嗎?
距離中學時代很多年後看到這部影片,竟感到一種告別時間很久的熟悉。影片的故事就如其名字那樣:影片主人公名叫沃爾特·米蒂,他是一名雜志社的相片管理員,過著再平庸也不過的生活。沃爾特生性膽怯,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做白日夢,幻想自己成為英雄,到處經歷各種冒險。某天,為了尋找一卷遺失的底片,沃爾特意外踏上一場真正的'冒險之旅,他必須跨出他平淡無奇的屌絲生活,克服內心的恐懼,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其實我們都是沃爾特,只不過我們遲遲不敢將夢想付諸行動。我們只不過是膽小的沃爾特,但是不知道我們會不會有勇敢的那一天。
尼采有一句話說:「對待生命你不防大膽冒險一點,因為你好歹要是去它。」
生活的安全地帶是不是有太多的吸引之處?才讓那麼多的人自願放棄自己的夢想。生命總歸要結束的,但是活在其中,只不過期望在終結時候在離世之時不要有遺憾。但是,可悲地是,我們往往在生命快要終結之時才想起自己有很多想做當又沒有做的事情。
影片是在風光旖旎的北歐之旅中告訴我們:請對生命大膽冒險一點。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不真實的,因為他們只將外界的景象當成真實,壓抑了自己內心的世界。他們模糊了外界和內心之間的真實的界限。沃爾特·米蒂的故事給大多數人帶來一劑興奮,它雖治癒不了一輩子的精神自我安慰,但用一種極端的方式提示我們,對每個人而言,真正的職責只有一個:找到自我。
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有些人終其一生也沒有做到,也只是活在渾渾噩噩的瑣碎之中。在其中抱怨和後悔,但是始終也沒有邁出一步。有時候,我們僅僅需要勇敢一點而已。
生活的殘酷在於它會磨碎所有人對於它的耐心和熱情,並且逐漸變得暴躁、抑鬱、庸俗從而忘記生活對於生命的真正意義。影片中,沃爾特快要失去工作,鋼琴也要買掉,和同事的各種不愉快,種種這些都和我們生活里的雞毛瑣碎是一樣的。我們沒有辦法拒絕,只有用一種漂浮在生活上空的姿態去迎接以至於不搞砸自己的生活。
無論影片之中的風景是如何美,無論主人公最後是否會找到他想要的,無論這個世界會變成怎麼樣,我們依舊還是我們。這就是電影和現實之間的距離。
《白日夢想家》觀後感3
夢想,就是讓你燃盡一生,卻又漫天傾落的星斗。
男主沃特是一名在《生活》雜志社工作了十六年的膠片經理。人至中年,他早已沒什麼對世界的一腔熱血。他在《生活》雜志社工作,也僅僅是為了生活。
他毫無特點,平庸的像芸芸眾生里的每一個人。清醒的知道夢想總是空談,於是從未努力走向那註定失敗的結局。於是他喜歡白日做夢,依靠想像彌補生活的殘缺,沉溺在現實與幻象的漩渦深處。
在公司被收購後,他為了找到攝影大師尚恩拍攝的膠片作為最後一期雜志封面,踏上了如同白日做夢的征程。跳上直升機,去探尋一個個雄偉瑰麗的自然之景,逃離機械重復毫無新意的現實。
沃特簡單平凡的像每一個人,每一個拼盡全力追尋夢想卻被現實狠狠擊倒在地的我們。誰年輕時沒有波瀾壯闊的夢想,但一腔孤勇也葬送在了生活殘酷的碾壓下。沃特又不同於我們,他邁出了空想家們不敢邁出的那一步,他背上行囊,拋棄太多的顧慮猶豫,走向從未體驗過的精彩,觸摸到了夢想這綺麗脆弱的珍寶。
我們總是想有故事可講,卻發現這庸庸碌碌的一輩子也沒什麼可講。追逐夢想,如飛蛾撲火,也許會粉身碎骨燃燒殆盡,但你擁抱到了漫天為你傾落的星斗。
故事的最後,沃特找到膠卷,《生活》最後一期封面是沃特對著天空沉思,白日夢想家,醒在了一個柔軟的現實。
「這才是生活該有的模樣」。
;❺ 《白日夢想家》表達了怎樣的思想內涵
《白日夢想家》表達的意義是:「生活的意義在於去感受生活本身」。
也許我們可以停下步履匆匆的腳步,靜靜的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不是非要盲從整個世界對於成功的定義,你究竟想要什麼,想要為自己的人生填充什麼樣的內容,在垂垂老矣的生命最後時刻,你會有什麼遺憾,你是否想重頭來過。
影片介紹:
該影片線索設計十分精巧,通過職場的明線和主人公感情的暗線,讓整個故事脈絡清晰明了,且主角改變的動機鮮明,邏輯嚴密。
明線圍繞工作展開,背負著全家生活重擔的沃華特必須找尋到丟失的底片,以此為線索,沿著探險攝影師肖恩的腳步,踏上了奇幻的人生旅程。在各種挑戰極限的冒險經歷里尋找自我,飛檐走壁,探山聽海。
暗線圍繞感情展開,愛情上為了追求夢中情人謝麗爾,沃華特注冊了交友網站,但由於必填的生活經歷極其空白,使得他發出的邀約總是被拒絕,而在後續的冒險之旅中,找到生命真諦的他再也不是當初乏味的大叔,得到了謝麗爾的青睞。
親情上,他為母親的嘮叨和瑣碎而心煩,想要逃離,而之後多虧母親保存自己物品的習慣,才最終找回錢包里的底片,讓他理解了母親無聲無息、潤物無聲的愛。
❻ 電影推薦|付諸實踐,一切皆有可能——《白日夢想家》
《白日夢想家》是由本·斯蒂勒執導的奇幻劇情片。本·斯蒂勒,克里斯汀·韋格,西恩·潘領銜主演。該影片講述了本·斯蒂勒所飾演的男主角穿行在現實和自己的白日夢里,最終踏上一場真正的人生大冒險, 並與女主角克里斯汀·韋格展開一場絕妙的浪漫奇緣。
劇中的男主角剛開始是公司里的一個小職員,雖然在公司呆了很多年,卻因為從事著不起眼的相片管理員工作而被人看不起。男主角生性膽怯,卻很喜歡幻想,在他的幻想中,自己是一個英雄,而幻想終究是幻想,還是得接受平庸的現實。某天,一卷遺失的相機底片打破了這一切,男主角踏上了一段冒險之旅,克服了自己內心的恐懼,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其實這部電影的男主就像生活中的我們,內心有著一個「英雄」夢,卻因為各種原因而不得不臣服於現實。我想說的是,夢想之所以美好,不就在於它給予我們無限的希望嗎。
行動起來,將對夢想的渴望轉化為無限動力,一切皆有可能。
❼ 《白日夢想家》表達了什麼
表達夢想並不遙遠,只要你勇敢去追,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白日夢想家》是一部故事結構並不復雜但充滿正能量的電影,具有濃郁的喜劇色彩和日常生活氣息,通過荒誕的喜劇情節引發觀眾的思考。本文將從影片的敘事結構、情感表達、表現手法這個三個方面來分析這部影片的與眾不同和帶給我們的啟迪。
《白日夢想家》中的愛情線帶有濃烈的奇幻氛圍,導演在影片中不斷穿插沃特想像中的畫面,增強了影片的喜劇效果,更體現了影片的浪漫色彩。
正是沃特的無厘頭的想像,推動了他和謝莉爾的愛情,讓影片中的愛情線變得曲折離奇,在歡笑和誤會之中展現了愛情的多姿多彩,讓觀眾在欣賞影片的同時對愛情有了更深的感悟。
影片評價
看似沒有高潮的平直方法,令你感受到這個男人的人生主調,這便是一部好萊塢電影給你的感覺,你明知道這是以一個最大的白日夢來掩蓋你平常發的小白夢,你仍然覺得感動。
❽ 《白日夢想家》要表達什麼
《白日夢想家》要表達的是:一旦面對自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愛情也就不再觸手難及,因為生活永遠比夢想更精彩,愛情鳥不會錯過一個活得精彩的人生贏家。
經典語錄:
1、開拓視野,沖破艱險,洞悉所有,貼近生活,尋找真愛,感受彼此。這就是人生的目的。
2、美好的事物不要輕易驚擾。
3、你打算什麼時候拍照。有時候,我不拍。有時我喜歡那個時刻,我指我自己。我不喜歡為了拍照而被干涉。所以,我留在那一刻。
4、我的心只有硬幣那麼大,但它依舊完整的存在著。
5、夢想是擋不住的動力,教我學會如何不放棄。
6、無論這里發生過多少腥風血雨,今天的我們也只能閑庭信步了。
7、有時候我不拍,如果我喜歡一個時刻,我是我說我個人很喜歡時,我不喜歡相機讓我分心。我只想沉浸在那個時刻,對,享受那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