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蘇京大戰的起因是什麼和蘇京大戰的結果
在電商大節618來臨之際,關於蘇寧勒令商家禁用京東物流,否則直接關店消息,在互聯網上廣泛傳播。從截圖上看,蘇寧員工直接告訴所有商家,「各位,禁止使用京東的物流發我司銷售訂單,一旦發現後期按照規定則中心宣傳其他銷售渠道進行處罰,每次處罰24分,望周知」。
這並不是蘇寧和京東之間的第一次電商大戰了,此前蘇寧與阿里聯姻,就被說是孤立行業老二京東的行徑。
蘇寧老總張近東當初曾豪言:「如果京東的增速比蘇寧易購快,我就把蘇寧送給他。」但是現在京東的市值已是蘇寧的四倍了。
當初遠遠落後的京東是如何反超蘇寧的呢?
最早的電商大戰發生在國美和蘇寧之間,但是2008年11月黃光裕被拘後,國美對蘇寧的威肋基本解除,可以說之後是蘇寧發展的大好時期。
經過幾年的發展,到2011年了,蘇寧的營收、凈利潤分別達到938.9億和48.2億。同期國美營收、凈利潤分別為598億和18.4億。
而那個時候阿里和京東還沒資格被蘇寧視為「對手」。2011財年阿里營收、凈利潤分別為119億和16.1億;當年自營收入佔比99%的京東,營收看起來高些,2011財年達211億,但卻虧損了12.8億。
但是到了2012財年,蘇寧營收同比增幅僅為4.76%,扣非凈利潤則大跌45.6%至25.15億,2013年扣非凈利潤跌到3.07億,2014年、2015年、2016年扣非凈虧損均超過11億。
這是為什麼呢?
2012年上半年,蘇寧易購實現銷售額52.8億,為完成全年200億的銷售目標,蘇寧易購三管齊下:一是垂直並購,最大的一樁是收購母嬰電商「紅孩子」;二是品類擴張,圖書、百貨、酒水、食品等;三是開放平台招商。
2012年8月,京東挑起價格戰「未來三年大家電零毛利,保證比國美、蘇寧便宜10%以上」,蘇寧的回應則是「價格必然低於京東,價差雙倍賠付」。
張近東和劉強東上演的這場「雙東戲」,賺足了國人眼球,讓「上網買電器」這一概念深入人心。只可惜,最終真正的受益者只有京東一家。
仔細看一下,蘇寧的毛利潤率幾乎沒變,扣非凈利潤卻下降45.6%,通過比對發現,在營收增長不到5%的情況下,2012年「廣告促銷費用」同比增幅32.6%;「租賃及倉儲費」同比增長24.6%;「其它費用」增幅36.3%;「人員費用」增幅14.6%,這四項費用合計共增加了23.1億元,剛好與扣非凈利潤下降數額相當。
2. 京東國美蘇寧為什麼突然開始打價格戰了
事情的起因是:
6月18日是京東的店慶日,京東做活動,而蘇寧易購卻在6.18做0元購活動,搶了京東的風頭,所以京東在蘇寧易購店慶日還擊。國美為了蹭熱度,插上了一腳。
蘇寧易購雖然在做0元購活動,實際上很多商品都提高了價格,參加活動的商品很少,好東西都限制不能用返的券。
京東後來直接發放滿2000-300、滿3000-500的大家電優惠券,滿200-40、滿300-70的百貨優惠券。
(2)京東為什麼打家電價格戰擴展閱讀:
價格戰的起因:
在營銷實踐中,企業採用競爭性的降價而發起或參與價格戰,多半是由於生產企業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佔領市場,進步企業的價格競爭能力;有些企業有時則是為了盤活資金以用於開發新產品而處理庫存積存產品,有些則是為了進步行業的進進壁壘。
另外一些企業則是由於同類產品發起了價格戰,為了鞏固自己已有的市場而不得不被動、盲目跟進,卷進價格戰中。
價格戰的意義
1,價格戰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是市場營銷的重要組成部分。
2,價格戰可迅速促進市場擴容,進步社會購買力和擴大內需。
3,價格戰可淘汰一批劣質產品生產商及謀求短期利益者,制止重復投資,使社會資源得到公道的整合與利用。
4,價格戰可以使消費者直接得益。用更少的代價,盡享現代化的生活品質。
5,價格戰可以提升民族品牌搏擊海外市場的競爭力。
6,價格戰加快產品創新與營銷實踐的升級。
7,價格戰促使中國企業優化治理水平和人力資源素質。
3. 京東現在為什麼打價格戰
如果京東告訴你,他們在打價格戰,那麼不要相信,起碼不要深信。
他們目前的優勢並在所謂風投能有多大,而是對其他競爭對手的傾軋和爭奪,獲得更多優勢利益。價格戰的目的並不是把競爭對手打死為目的,傷人八百自損一千,這不是價格戰,這是自殺,京東虧與不虧恐怕只有他們自己知道。短期實施價格戰,贏取更大市場份額,這有可能,目前淘寶天貓等等都在變著法增加賣家的運營成本,而運營成本的增加自然會體現到商品價格的普遍上漲,相對而言京東很多商品的價格只要不漲,就已有相對優勢;
以較小的犧牲換取難以估量的口碑,這也是價格戰手段。比如廉價商品如圖書等等,很容易成為優選目標,這種犧牲都是看得見的,但是換取到的是京東在打價格戰,在被同行圍毆,而買東西
的人更感興趣的是得到一個印象---京東便宜。。實際上,就幾個東西便宜,其他貴上天了。
至於上市,那是市場效應越好,收益越佳,步伐越快。打上一段無傷筋骨,又能轟動的價格戰,無疑又要大書一場財富神話。
京東目前的勢力還是單打獨斗形態,這種狀態導致他們中短期內不可能有超越淘寶天貓的可能,何況淘寶還有無比龐大的集市店鋪。京東如有膽力創建一種基於淘寶天貓和集市店鋪之間的形態,當會大大加強競爭優勢。完全模仿淘寶,會被甩得越來越遠;只有不同不模仿,或更加創意的區做這件事,才有可能象當年淘寶戰勝易趣一樣,趕上今天的淘寶。
4. 可以用政治經濟學來分析京東蘇寧國美的價格戰嗎
1.政治經濟學恐怕是解釋的不充分,但是用經濟學理論和市場營銷的理論是可以解釋的。
2.首先,家電市場是一個相對來說的完全競爭市場,京東和蘇寧都是這個行業里的領導者,各自有著很大的市場份額。價格戰,無非就是通過降低銷售價格,壓縮利潤值,實現薄利多銷。這里涉及的最顯著的經濟學原理就是需求的價格彈性。也就是說,價格的下降可以有效帶動客戶的需求量,但價格彈性>1時,說明產品是富有彈性的,價格戰起到了作用。
3.但是,這樣的行為屬於市場的自發行為,價格戰容易擾亂市場秩序,給其他經營者,尤其是小型的市場跟隨者帶來損失。因為中小經營者沒有雄厚的議價空間,市場領導者的價格下調,就會將它們擠出行業外。這種情況下,對於供貨商家也是不利的,中小經營者倒閉,意味著供貨商的渠道減少了。
4.所以,價格戰只是一個營銷的噱頭,說得在直白一點,就是「炒作」,不會持續下去的。首先,政府不會允許這種擾亂價格體系的行為,是必要進行宏觀調控;供貨商不會允許這種行為,因為他要保證自己渠道的數量,以及對分銷商的責任;第三,京東和蘇寧也不可能長期堅持價格戰,因為損失是顯而易見的,雙方想在短時間內打垮對方都是不現實的。
5. 京東與蘇寧價格戰 消費者是否是真正的受益者 這次商戰的原因 目的是什麼
如果是本身就有消費需求的消費者的話,也許會有一些利益。
但是,每一次商家的價格大戰,都是一種促進消費的手段。某些消費者看到了有優惠的活動就會有了想要消費的慾望,事實上這些商品是否自己真的需要就無從得知了=-=
價格戰並沒有人們想像中那麼激烈。作為價格戰的挑起者,京東價格變動最為明顯。一千多元的冰箱,京東幾乎是以半小時為單位進行降價,幅度為20元。
但,商家們同款電器的差價並不大。
所以說受益者真的是我們消費者么?
電商這種價格戰勢必將成本轉嫁給家電廠商。其中三星夏普索尼都不願承擔這一部分成本,理由是過於龐大。
這互相掐架當中。。兩個電商網站的訪問量都達到了歷史最高,增長十分明顯。
雖然這當中並不存在所謂欺詐行為,但是一切沒有消費者利益的價格戰都是耍流氓=-=消費者在價格戰中起到的作用真心就是群眾演員。得到的都是蠅頭小利罷了。
除了電商網站,A股市場也被大大刺激。自從微博宣戰後,蘇寧電器股價尾盤收跌7.11%。8.15後跌幅一度達到5%。但到了中午,蘇寧稱對於公司的前景強烈信心,蘇寧電器集團在未來的三個月內,對公司股票進行增持,總金額合計不超過十億元。。。從這以後,股價一度飆升至漲停、
直到這幾天=-=價格戰可以說告了一段落、、但是20日,京東商城拉響了第二輪價格戰。問題是並沒有引起像以前那麼多關注。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價格戰神馬的,都是促銷手段、
畢竟這過程中,各商家的訂單量都砸迅速飆升,利益可想而知~
6. 分析京東發動價格戰的主要戰術是什麼
和其它電商合夥起來騙消費者的,先利用媒體,做出要和其它電商血戰的架勢,讓消費者信以為真。蘇寧這邊也做出回應,給人感覺好像雙方真的在打價格戰。
其實真正的戰術就是和其它電商協商好,我進這個型號的商品,你就不要進了,你進的型號,我們京東就不進貨,大家相互避開,當然了,我們雙方還要同時進某一種貨,拿這種貨做噱頭,你降一塊錢,我也跟著降,再次給別人一種打價格戰的錯覺,從而帶動其它產品的銷量。
戰術上是好的,但是戰略上其實是失敗的,讓人覺得他們其實不可信。
7. 京東為什麼和蘇寧國美沖突,他們三家生產電器嗎,
賣同樣一件產品的商家嚴格來說都是競爭者,網店的好處在於少了很多房租的問題,這讓很多消費者都認為網店的商品便宜一些,事實上的確便宜了,僅僅是一點點,但是網店的售後服務很有問題。。蘇寧和國美現實中有實體店,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網站,也提供網上購物。降低價格吸引消費者也是一種競爭手段。所以他們打價格戰也是沒什麼意外的,只是消費者還是要認清事實
,我們現在賣商品,很多就在於售後的問題,而不簡簡單單的買了一件商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