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家用電器哪些需安裝漏電開關
家用電器都需安裝漏電開關。
安裝漏電保護器可以起到漏電保護版。
權但要注意2點。
1. 當發生人體單相觸電事故時(這種事故在觸電事故中幾率最高),即在漏電保護器負載側接觸一根相線(火線)時它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如果人體對地絕緣,此時觸及一根相線一根零線時,漏電保護器就不能起到保護作用。
2. 由於漏電保護器的作用是防患於未然,電路工作正常時反映不出來它的重要,往往不易引起大家的重視。有的人在漏電保護器動作時不是認真地找原因,而是將漏電保護器短接或拆除,這是極其危險的,也是絕對不允許的。
『貳』 家用漏電保護器多大的合適
家用漏電保護器30mA比較合適,漏電保護器不建議自己安裝,推薦專業電工安裝。版
家庭漏電保護器一權般是根據不同的電壓選擇,大小的電壓不同的電器使用的保護器電壓也是不同的。漏電保護器主要是利用系統剩餘電流反應和動作來斷電的。如果選大了,微電流漏電會不自動斷電,起不到保護作用,時間長了還會造成失火。
(2)哪些家電要裝漏電保護器擴展閱讀:
家用漏電保護器一般的動作電流是30mA,人體的擺脫電流在10mA左右,人體電阻大小不同,一般人體觸電情況不一樣,人體體現出來的電阻不一樣。
漏電保護器(簡稱漏保)和空氣開關(簡稱空開)一樣是斷路器,但是比空開多了一個有漏電保護功能的模塊,不僅電流過大會跳閘,漏電也會跳閘。
漏電就是本來不該帶電的電器外殼帶了電,人碰到很危險,所以一旦發生漏電,要立刻斷電保證人身安全。
『叄』 家用電器裝多少毫安漏電保護器
漏電保護器要根據家電的功率來選擇,一般住宅分成廚房迴路、衛生間插座迴路回、熱水器迴路、空調答迴路、卧室插座迴路,每個迴路大約配20A的空開,漏電保護器一般環境選擇動作電流不超過30mA,動作時間不超過0.1s.,這兩個參數保證了人體如果觸電時,不會使觸電者產生病理性生理危險效應。
在浴室、游泳池等場所漏電保護器的額定動作電流不宜超過10mA。
『肆』 漏電保護器總跳閘而且什麼家用電器都沒插是怎麼回事
漏電保護器總跳閘的主要原因有:
(1)總負載電流大於漏洞保護器的額度工作內電流;
(容2)剩餘(漏)電流大於保護電流(通常為30毫安);
(3)漏電保護器本身故障。
根據你的描述,(1)的可能性不大,(2)和(3)的情況都有可能。
你可更換一個漏電保護器一試:若問題解決了,那就是(3)的情況;若還是同樣問題,那就是(2)的情況,這時須請有經驗的電工師傅,仔細查找電路及各固定電器的漏電情況,直至排除故障。
『伍』 漏保斷路器C10適用於哪些家電
小型斷路器分C型及D型,C = C 曲線,保護常規負載和配電線纜;D = D 曲線,保護起動電流大的沖擊性負荷。
C10 代表為額定電流為10A的小型漏電斷路器
歐姆定律為 R=U/I(直流迴路
『陸』 給家用電器進行分級保護時如何安裝漏電保護器
漏電保護器分三級,家庭式的是30MA動作電流的一級保護,單位式(一棟大樓)式的是版100MA動作電流二級保護,小區式權的500MA動作電流的三級保護。
如果你只是給自己家庭安裝漏報安全點的,買個30ma的,裝在總空開下
『柒』 家電是1500瓦的漏電保護器用十安的好還是32安的好,它們有什麼區別哪個更適合為什麼
1500W的電器最大故障電流不到7A,漏電保護器的選用應根據其供電方式、使用目回的、安裝場所、電壓等答級、被控制迴路的泄漏電流和用電設備的接觸電阻等因素來考慮。一般民用為單相220V的電源供電,應選取二極二線式(2P)或單極二線式,為了確保安全,應優先選用額定漏電動作電流≤30mA的快速動作型(<0.1S)漏電保護器。(1P+N)的漏電保護器。如果是單獨用於上面的1500W電器,選用額定工作電流10A的即可,不能選32A的,否則當用電器出現短路過載等故障時,可能會起不到保護作用。
『捌』 漏電保護器 一個家庭需要安一個還是根據家用電器來算
如果你是樓房,我想裝一個總的就夠了,出問題後用排除法排查原因。如果是樓上樓下,就裝2個上面一個下面一個,出問題後好找。
『玖』 4500w家用電器用多少a漏電保護器
計算電流:Ijs=P/U/cosφ=4500/220/0.85=24A
保護器額定電流(In)等於計算電流(Ijs)乘以1.2系數,In=24×1.2=29A;
選用32A的漏電保護器合適。
『拾』 有了漏電保護器家用電器是否可以不用接地
在有總接線盒中安裝有漏電保護器,家用電器最好也要接地。
漏電保護器的原內理是在兩線容供電系統中,當兩線流過的電流不一致時[此電流一般設定在10~30mA],保護器工作斷開供電以保護電器使用者。
因此從保護的角度考慮,可以不再接地。
但由於各種原因:比如潮濕、電器外殼感應等會造成電器外殼有感應電存在,使用者用手背[敏感部位]碰觸是會有麻酥酥的感覺,這種電流很小不足以致命,但確實不舒服,為此電器接地就是最好的選擇,當然也增加了用電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