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農村家電為什麼那麼貴
可能原因一:農村的銷售競爭沒有城裡的激烈,一般沒有強烈的價格惡性競爭,所以不需要降價。
可能原因二:農村銷售量小,成本無法高度分攤,所以售價不得不高。
可能原因三:騙鄉下人。
Ⅱ 簡述消費的特徵有哪些
消費又分為生產消費和個人消費。前者指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的生產資料和生活勞動的使用和消耗。後者是指人們把生產出來的物質資料和精神產品用於滿足個人生活需要的行為和過程,是「生產過程以外執行生活職能」。它是恢復人們勞動力和勞動力再生產不可少的條件。通常講的消費,是指個人消費。
例如,資本主義生產就是以剝削雇傭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為目的的生產。這就決定了勞動人民的消費被限制在很狹小的范圍內。
勞動人民消費水平的低下又阻礙甚至破壞生產的發展,經濟危機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社會主義制度下,社會生產的目的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這就消除了生產和消費的對抗性矛盾。並且消費也成為推動整個社會生產的發展的強大動力。
費資料的層次劃分考察消費結構必須對消費資料加以科學分類。按照消費資料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及人們消費它們的形式,可作如下層次的劃分:把消費資料分為生存資料、享受資料、發展資料三大類。生存資料是補償勞動者必要勞動消耗所必需的消費資料;
發展資料是勞動力擴大再生產所必需的消費資料;享受資料是提高勞動者生活水平、滿足人們享樂需要的消費資料。在這三大類中,生存資料是消費資料中基礎性層次,其消費需求的彈性最小。
Ⅲ 求農村家電市場環境分析
農村家電市場分析及營銷策略
開拓農村家電市場,必須分析其消費水平、消費環境及消費行為,需要政府和企業從多方面作出努力。 農村市場是全國大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家電產品來說,1996年農村居民每百戶擁有彩色電視機22.9台,洗衣機20.5台,電冰箱7.36台,比城鎮居民的擁有量分別71台、70台和61台。據估算,要使2億戶農民家庭家電產品的普及率達到1995年城鎮居民的水平,需要彩電1.53億台,電冰箱1.28億台,洗衣機1.51億台,收錄機0.93億台,可實現1萬億左右的工業產值。由此可見,城鎮近乎飽和的家電市場在農村蘊育著巨大的市場潛力。 農村家電市場分析 相對城市居民,農村消費者是一個具有個性特點的消費群體。企業開拓農村家電市場,必須分析其消費水平、消費環境及消費行為。 1 農村家電市場消費水平分析 據《中國統計年鑒》,1996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收入1926元,按1985年價格折算為653元,比1985年城鎮人均生活費收入685元僅差32元;1996年末,我國農民儲蓄存款額為7670.7億元,人均年末887元,折算成1984年末價格為276元,接近城鎮居民人均年末存款余額323元的水平;至1996年底,除洗衣機外,農村居民家庭每百戶家用電器的擁有量基本上達到甚至超過1985年每百戶城市居民家庭的擁有量。另外,從現期收入與家用電器的價格比值來看,城鎮居民彩電普及率增長最快的3年(1988———1990年)中,人均收入與彩電價格的比率平均為1∶1.8左右,而1996年農村居民人均年均收入與46厘米彩電平均價格之比為1∶0.96,已經大大高於城鎮普及彩電期限的比值。 但是另一方面,目前我國商品市場具有明顯的層次性。就家電市場來說,西部大部分地區,中部小部分地區,東部少數地區,基本上處於溫飽型消費水平,還不能形成消費家電的熱潮;中部大部分地區,東部和西部部分地區,基本上處於溫飽型到小康的過渡時期,開始消費洗衣機、彩電、冰箱等家用電器;東部部分地區,中西部少數地區開始小康型消費,開始消費大屏幕彩電或家庭影院等高檔家電產品。 綜合以上分析可知,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已基本具備形成消費家電熱潮的實力,但地區的購買力水平呈現明顯的層次性。 2 農村家電市場消費環境分析 隨著農村小城鎮建設和鄉鎮企業的發展,新一輪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政策的落實,政府對農村水利、能源、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增加和農村電網的投資改造,農村的消費環境將不斷得到改善。但與城市相比,農村家電市場的消費環境差,已成為制約農村家電市場進一步擴展的瓶頸因素。主要表現在:(1)農村的基礎設施落後,有些地區電價過高或供電不穩定,有些地區接收不到電視信號或電視收視不清;(2)農村商業網點奇缺,沒有建立起與農村市場特點相適應的營銷體系;(3)由於銷售網點小而散,管理難度大,企業在農村的售後服務更為缺乏,普遍存在著修家電難的狀況;(4)農村市場消費者獲取產品方面的信息不足,廠家傳播信息的媒體選擇不當或形式不適合農民消費特點。 3 農村家電市場消費行為分析 農村居民的消費行為與城市居民相比具有明顯的特點:一是對產品的購買一般要求經濟實惠、經久耐用、價格適中、使用方便;二是農民消費具有明顯的時間性,一般在節日或家庭喜事時購買家電比較多;三是農民積累性消費的特點突出;四是農民消費具有可誘導性;五是農民消費的趨同性和從眾心理突出。目前大多數家電企業一直把產品生產、開發和銷售重點定位在城市,造成產品性能、價格定位、產品分配、促銷措施等不適應廣大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如彩電行業,生產企業針對城市居民消費行為的變化進行了好幾次的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換代,卻沒有幾家企業願意去研究彩電的市場細分,從而調整產品結構和產品性能,生產直接導向農村居民的、符合農民消費行為特點的電視機。 開拓農村家電市場的營銷策略 開拓農村家電市場,需要政府和企業從多方面作出努力。從企業營銷的角度來看,可以採用以下一些策略。 1 企業應以市場為導向,把握農民需求的變化,針對農村市場的特點,加大產品開發力度,提供質量穩定、價格適中的家電產品。目前,大多數家電企業的產品性能和價格定位一味側重城市居民的消費水平,如各種名牌彩電很受農家歡迎,但因價格過高,功能過多過雜,不適應農村的消費水平和使用習慣。因此,家電企業必須真正樹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營銷觀念,視農村居民為理性消費者,詳細研究農村市場的特點,開發出適銷對路的產品。比如彩電企業在開發適應城市市場需求的大屏幕、多種功能產品的同時,也應對現有產品進行改進,即簡化功能,增強抗變壓性,增設配套室外天線等,以適應農村市場的需要。 2 深入進行市場研究,運用市場細分技術,選准目標市場,有針對性地從事各種營銷活動。由於我國農村地域廣闊,不同地區、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費者具有不同的消費特點,所以任何一個企業都不能以整體農村市場作為目標市場,而只能根據自己的產品特點,通過科學的市場細分,找准所要服務的顧客群,針對目標市場的特點從事產品開發、定價、分配、促銷等營銷活動,以增強營銷活動的有效性。比如家電企業在廣告媒體的選擇,廣告內容的設計和表現等方面,應增強與農村居民消費特點的融合性。 3 積極建立健全農村營銷網路,運用一些行之有效的促銷方法開拓農村市場。根據不同地區的消費潛力,廠家可以運用多種形式來建立健全農村營銷網路,如設立經銷部門,與城市名店合作開設經營機構,與鄉鎮的或縣城的商業機構聯辦經營機構或委託它們代理經營。也可以利用目前已經開展的「大型商場異地聯保、聯修、聯換」渠道,民工在打工城市買單交貨,家鄉憑單提貨。為了促進農民的消費,企業可以使用一些行之有效的促銷辦法,諸如展覽會、演示會、廣告、分期付款銷售等。企業也可以通過縣電視台、廣播電台、報刊等,開辦專欄,固定播出時間,向農村居民傳播商品信息,以指導和促進消費。 4 加強售後服務。由於農村消費者分布比較分散,企業廣泛設立售後服務網點的成本太大,所以一個縣可以選擇一至兩個比較合理的地點設立售後服務網點,主要從事家電的安裝、調試和維修等。從事售後服務的工作人員必須具有顧客導向意識,吃苦耐勞,只有這樣才能勝任農村的售後服務工作。 企業活力<1998.12> 吳本東
Ⅳ 中國農村家電市場未來發展趨勢
農村家電市場巨大,但要根據實際情況,農民是收入水平,農村的消費水平,以及農村的消費觀念看不是個簡單的問題啊。比如電視,假如正是秋忙的時候,他即使有電視也沒時間看
Ⅳ 農村的特點有哪些
農村同城市相比有其特點:
①人口稀少,居民點分散在農業生產的環境之中,具有田園風光;
②家族聚居的現象較為明顯;
③工業、商業、金融、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的發展水平較低。鴉片戰爭以前,中國農村處於封建社會末期。沿海地區已先後和數量不等地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在農村中占統治地位的仍然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農經營的自然經濟;
④地方習俗較濃厚。多數農村有本地的一些約定熟成的習慣風俗;
⑤交通不發達,相對城市的交通來說,農村的道路多為泥濘的鄉間小路。
農村,不同於城市、城鎮而從事農業的農民聚居地。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的勞動者聚居的地方。 相對於城市的稱謂,指農業區,有集鎮、村落,以農業產業(自然經濟和第一產業)為主,包括各種農場(包括畜牧和水產養殖場)、林場(林業生產區)、園藝和蔬菜生產等。跟人口集中的城鎮比較,農村地區人口呈散落居住。在進入工業化社會之前,社會中大部分的人口居住在農村。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的農業人口居住的地區,是同城市相對應的區域,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觀和社會經濟條件,也叫鄉村。
Ⅵ 農村消費市場特點
第一,農村消費市場存在多層次的消費結構和消費行為。中國的農村市場也並不是同步發展的,一些農村較為富裕,一些農村相對貧窮,這使得農村市場之間也存在消費的級差,比如,西部地區的農村消費者相對來說收入就要低一些,而一些沿海的農村,以及東部的省份農村的收入相對就高,而在一些省份內部的不同地理區域之間的農村發達程度也不同。這種因為基礎設施、地理區域、收入差別帶來的差異導致了農村消費市場也就出現了多個層次的消費結構,比如有貧困型消費者,現階段還缺乏消費的自由;有溫飽向小康過渡的消費者,其基本生活消費品已有保障,對消費品的需求已由數量增長型擴張過渡到質量提高階段;還有一些小康型消費者消費傾向與消費結構已經接近於小城鎮的水平,消費結構升級的慾望強烈;甚至還有少數富裕型消費者,其消費結構與城市已經基本接近,熱點已轉向中檔和較高檔次的產品。對於企業來說,農村市場是一個新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中,先進入哪些市場,分析不同市場的消費者偏好,將農村市場作為一個總體市場來尋找地理區域、生活方式、消費行為和偏好的細分和定位,才能夠更好的挖掘農村市場的潛力。第二,農村市場有明顯的淡旺季,對大型的耐用消費品的購買較為集中。農村市場由於平時忙於農業生產和外出打工,很多農村消費者平時只是購買日常的消費品,對於一些穿的和用的商品,特別是大件的耐用消費品的購買,主要集中在春節期間,在這段時間內,很多農民往往會將一年的大部分收入集中進行消費。對於企業來說,需要針對農村市場的消費和購買特徵來制定營銷計劃,並在春節前後採取促銷和營銷,將能夠滿足農村市場的需求。第三,農村市場的渠道體系不完善,對於城鄉連鎖的銷售渠道存在巨大需求。現在很多產品很難進入農村市場,原因在於物流和配送體系,以及商業零售終端較少,對於很多連鎖企業,以及工商企業來說,根據農村特點,建立城鄉一體的零售連鎖集團,在廣泛的農村建立銷售網點和服務網點,將能夠增強農村消費者購買的方便性。第四,適合農村需求的產品還有很大的空白。農村市場與城市的消費市場之間的差別很大,消費偏好也不完全一樣,而在很多消費領域,都有消費的空白點,比如各個服裝品牌在嚴重飽和的都市消費市場中競爭激烈,但是農村消費者卻因為買不到中意的衣服而發愁,鄉鎮的集貿市場的衣服價格便宜但是質量卻很難保證,進城買來的衣服質量好但價格卻很貴;而一些產品在農村的使用也受到很多地理因素以及文化因素的影響,比如山區電視信號弱,電視機如果靈敏度不夠高就很難受到歡迎,農村的消費者很難短時間內掌握很多復雜的操作技術,企業就需要考慮開發操作簡單的產品。而對於家電和手機、家用車這一類商品,則要加強售後服務。第五,農村消費市場品牌意識需要培育,品牌進入存在空間。農村消費者受到收入的影響,比較看重價格,在很多消費領域品牌意識並不強,於是一些價格低廉的假冒偽劣食品、以次充好的農資產品就乘機進入,針對這樣的市場特點,企業要利用這樣的機會培育農村消費者的品牌意識,特別對於那些在城市消費者心目中家喻戶曉的品牌來說,推出一些適合農村市場的品類和產品線將可以逐步的培育農村的品牌意識,同時在未來的市場中贏得商機。農村消費的現狀充分顯示出農村消費市場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只要農民收入能穩步增長,農村購買力較快增加,農村消費市場就會隨之不斷擴大,在農民收入增加和農村市場建設的基礎上,廣大農村地區的消費潛力將不斷發揮出來,形成持續有力的內部需求,作為很多企業來說,市場向農村滲透是遲早的事情,早抓住農村市場商機,就能夠早一步抓住未來的市場。
Ⅶ 一般消費者的消費特徵有哪些
消費者市場的特徵如下:
1.非盈利性。消費者購買商品是為了獲得某種使用價值,滿足自身的生活消費的需求,而不是為了盈利去轉手銷售。
2.非專業性。消費者一般缺乏專門的商品知識和專業知識。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往往容易受商家,廠家廣告宣傳,促銷方式,商品包裝和服務態度的影響。
3.層次性。由於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不同,所處社會階級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會表現出一定的層次性。
4.替代性。消費品中除了少數商品不可替代外,大多數商品都可以找到替代品或者互換使用的商品,因此消費者市場的商品具有層次性。
5.廣泛性。消費者市場上不僅購買者人數眾多且分布地域廣。從城市到農村,從國內到國外,消費者無處不在。
6.流行性。消費需求不僅受消費者內在因素影響,也會受到時尚,環境,價值觀等外在因素影響。時代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也隨之不同,因此消費者市場的商品具有流行性。
Ⅷ 消費需求有哪些特點
(1)驅動性 當某種需要萌生後,便產生一種心理緊張感和不適感,這種緊張感便成為一種內驅力,驅動人們尋求滿足新需求的目標和對策,迫使人們去從事各種購買活動,以滿足這種需求。這一特點在沖動型消費者中表現得最為突出。 (2)多樣性 由於消費者存在著生理、心理、經濟、文化、民族、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因此消費需求也存在著千差萬別,即使是同一款服裝,不同的消費者對其規格、花色、質量等方面有不同的需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的審美觀念逐漸向個性化發展,更要求服裝市場的多樣性。靠單一款式造成火爆消費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3)選擇性 人們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已經形成的需求經驗使消費者對需求的內容能夠進行選擇。消費者將根據自身的消費經驗、個人愛好、文化修養、經濟收入等情況,重新選擇自己的消費需求。服裝商品可選擇性的提高也對服裝店員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時尚性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物質文明的高度進步,使得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也在不斷地變化和更新。服裝是時尚的商品,它隨著流行而變化。消費者購買服裝時,首先會考慮它的時尚性。當基本的功能性完全被滿足後,款式的時尚與否將成為購買的主要因素。 (5)連續性消費需求的連續性也稱為周期性、無限性等,是指消費需求不斷地「出現一滿足一再出現一再滿足」周而復始地循環狀態。人們的需求永無止境,是由於人們生存的需要永遠不會完全被滿足,因而就促使人們不斷地進行活動以滿足它。一旦舊的需求得到滿足,就會產生更新的更高級的需求,達到目標的消費者會為自己確定更高的目標。店員通過觀察顧客身上的著裝品質,就會考慮是否要提出讓顧客更換新裝的建議。 (6)滿足性消費需求的滿足是相對的,而永不滿足才是絕對的。需求的滿足性是指需求在某一具體階段中所達到的滿足標准。消費需求的相對滿足程度,取決於消費者的消費水平。人們的消費需求是伴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狀況的改變、審美觀念的提高等因素而得到相對滿足的。這種相對的滿足阻礙了新的消費,服裝店的各種促銷活動就是希望通過刺激慾望而不斷拉。 (7)發展性消費需求的形成與發展是與社會生產力的高低密切相關的。需求的變化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進步而改變的,需求由低級到高級,由物質到精神,由簡單到復雜不斷發展變化。消費的個性化,也是消費需求發展的必然傾向,消費內容越豐富,消費需求的層次性變化越大,需求的層次越高,消費選擇性越強,就越能促進消費生活的個性化。需求是永無止境的,是無限發展的。發展也使商業競爭不斷升級。 (8)目標性人們的需求總是包括一定的內容或某種具體的事物,離開了具體事物和具體內容,就不會產生需求。但對於特定需求來說,又有著十分明確的對象目標。消費者的需求都具有一定的對象目標,不會憑空臆想出需求對象。服裝店為了滿足消費需要,會想方設法地幫助顧客尋找所需求的對象。 (9)競爭性在某一時期,消費者會存在多種需求,但只有最強烈、最迫切的需求才能轉化為動機,成為行動的主要支配力量。因此,消費者的各種需求之間,存在一種競爭,競爭也會要求獲得滿足。例如,在經濟條件有限的情況下,一個家庭購置衣物時,對老人、兒童、妻子、丈夫會產生一定的需求競爭,競爭的結果就是一種決定,即刻就會轉化為購買行為。 (10)伸縮性服裝的時尚性強,可選擇性強,帶給消費者需求的伸縮性較大,消費者購買服裝在量與質等方面往往隨購買力的變化、流行趨勢、價格因素的變化而有所不同。伸縮性還表現在「可買可不買」的思維過程中。
Ⅸ 鄉鎮市場的消費有哪些特性
注重產品的原始功能
分析和研究任何市場的起點是對大眾消費進行解構,發現其消費行為的邏輯。簡單地說就是搞明白大眾對產品的認知和接受方式。與城市復雜的消費動機不同,鄉鎮市場的需求還相當單純的,並沒有上升情感和價值認同的高度,消費是以產品功能為中心的——圍繞功能來消費的產品。鄉鎮市場的消費者非常注重產品的功能,高度關注產品對自己有什麼好處,能解決什麼問題。而且對功能的關注相當原始——只關注產品的核心功能。對漂亮包裝花色品種等次要因素不太關注,對概念炒作、品牌情感、品牌附加值更不感冒,獨到的產品真情特色才能引起顧客對產品的熱愛。對功能的關注表現為對產品承諾非常在意,需要你說到做到,一旦承諾不能兌現,產品質量有任何閃失,顧客就會喪失對產品信任,馬上就會離你而去,且永不回頭。鄉鎮市場消費者對功能的判定以自己的親身感受和好用為標准,這基於顧客對產品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通常與企業對產品理解和願望有很大的偏差,由於其生活經驗和文化素養的影響,加上知識、技能缺乏,鄉鎮市場的消費者喜歡簡單易操作的產品,不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理解產品,新產品、復雜產品常使他們產生混亂,產生恐懼感。很多城裡的暢銷產品在鄉鎮市場不受歡迎,原因是消費者弄不懂產品。這一點我有切身體會:生活在農村的父親很喜歡看電視,兩年前我送他一台背投,直到現在父親還再抱怨我,說我給他買電視不好,因為他不會用。
認知到這個特點會讓我們對鄉鎮市場前景感樂觀,因為在營銷有了很多選擇:第一、給產品做減法,減去無關緊要的花色品種,減掉附加值和概念炒作,突出產品的真情特色,並證明顧客能得到什麼好處;第二、將產品傻瓜化,減少產品的復雜性,不要讓消費者產生混亂,讓產品簡單易操作;第三、勇於對產品做出承諾和保證並兌現,實現承諾,第四、讓你的產品說明簡單易懂。這是屢試不爽的鄉鎮市場營銷的黃金法則,記得那位飼料大王吧,用「加入二兩希望精一天可長一兩斤」的功能和承諾就打開了財富之門。
實惠第一
鄉鎮消費批量大價格低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秘密。可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近年鄉鎮的人均收入有很大的提高,可支配的收入也大大增加,但是購買力並滿沒有太大的提高。專家預測鄉鎮市場的井噴效應遲遲沒有出現,這讓很多人看不懂,於是很多人簡單認定鄉鎮消費是價格型。對價格高度敏感是鄉鎮消費的一大特徵,但這只是表象,在價格敏感的背後是厚重的文化!在鄉鎮傳統文化依然根深蒂固,勤儉持家是作為一種傳統文化,更作為一種美德在鄉鎮得到繼承和發揚,在勤儉持家文化的薰陶下形成朴實的消費文化——節儉,實惠第一。實惠第一在消費行為上可分為產品層面和價格層面。價格層面的實惠是!喜歡貨比三家,精於計價還價,對價格高度敏感,把價格進行量化和細化;實惠在產品層面上講就是好用耐用,注重性價比,不願意為概念炒作、漂亮包裝、花色、品牌附加值等次要因素掏腰包,這就是城市營銷邏輯在鄉鎮市場不得人心的原因。實惠主要以貨幣作為量化工具和標准,為了實惠可以犧牲便利性,明白這個道理你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一個鄉鎮消費者多跑兩三公里路,為的是去買便宜兩角錢一包的洗衣粉。
掌握實惠第一的消費原則,你就會發現很多簡單的營銷手段在鄉鎮市場能產生巨大的銷售力,經過市場的檢驗證明以方法在鄉鎮市場簡單可行。第一,作產品減法,除掉包裝花色等漂亮外衣,簡化功能,盡量把產品成本降低;第二,提供產品價格穩定的保證,堅持定價策略不要隨改變產品價格,不要讓顧客認為你的產品還可以計價還價;第三,削減促銷預算,促銷環節不要玩花招,直接降低零售價格、耐用適用的贈品最能吸引鄉鎮市場的消費者。相信很多企業都研究和學習過娃哈哈,通常認為娃哈哈的成功是擁有一張無堅不摧的銷售網,但是忽略了一個更重要因素,在鄉鎮市場娃哈哈的產品比對手便宜五毛錢。
社會認同
馬斯洛的動機理論認為人的需求是多層次的,但首先要使自己最重要的需求得到滿足。鄉鎮消費雖然比較單純,仍然符合這個原理,有兩個特別重要的需求:第一個、產品功能,它滿足顧客最本的生理需求,即產品功能要解決顧客的實際問題;第二個、社會需要,即獲得社會認同,鄉鎮市場的消費者購買產品與城市場消費者有很大不同,他們不是為了自我實現或彰顯個性,購買理由是使用這個產品別人怎麼看、怎麼想。與其親朋好友保持一致,與特定圈子的生活方式相適應,是鄉鎮消費行為的判定標准確。因此鄉鎮消費從眾思想嚴重、隨大流、保守、對新產品接受時間長、是鄉鎮市場的主流消費文化,這種文化十分強大,違背它就會認為是離經叛道,不被這個特定的圈了接受,會受到很大的壓力。因此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鄉鎮的年青一進城就會變得相當時尚和前衛,但是回到鄉鎮又會變得比較保守。
社會認同的原理則在營銷上可以發揮獨特作用,給操盤鄉鎮市場指出了一條捷徑:一、樹立榜樣,從鄉鎮市場找到消費領袖,說服他使用你的產品,並以此作為有力的證據,當看到親朋好友都在使用你的產品時,再堅強的消費者也會動搖;二、用認同的影響力,用鄉鎮的消費者為你的產品說話,充分利用消費者證言和口碑。還記得三株嗎?這是一個非善於利用認同原理的營銷高手,把鄉鎮消費者的證言編成小報,結果一張傳單掃天下,創造了一個營銷神話,這就是認同的力量。
不信廣告
操盤過鄉鎮市場的人都曾面對一個共同的難題——如何與消費者溝通。鄉鎮媒體不多,競爭也不激烈,媒體廣告曝光率高,落地也不錯,但是廣告卻很難使產品深入人心,效果出奇的差,以告產品作為傳播手段的品牌在鄉鎮難覓芳蹤,這又讓很多人困惑。這是不了解廣告在鄉鎮市場的影響力,也不了解鄉鎮市場的消費文化和生活態度。鄉鎮市場的消費者相當單純質朴,他們認定「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死理,認為一個好產品應該別人說好而不是自己說好,所以廣告這種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溝通方式很難與他們的心靈產生共鳴。別一方面他們明白「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廣告費最終還是他們買單,這除了增加消費成本,實在沒有什麼好處,與實惠第一的理想相違背,所做廣告的產品很難深入人心。所以鄉鎮市場消費者給廣告送了一個氣死廣告人的稱呼「狗皮膏葯」,對廣告的態度由此可見一斑。
鄉鎮市場消費者不信廣告信什麼?功效!對產品的信任建立在對產品的親身和親友的口碑的基礎這之上。明白這個特點就會發現低成本營銷在鄉鎮市場成為一種可能。1、注意潛移默化的影響,不用硬廣告向消費者推銷產品;2、注重口碑,鼓勵老顧客介紹新顧客;3、提供產品小樣讓消費者試用親身體驗產品,只要有產品真情特色物美價廉,消費者自然會回頭。近年走「農村包圍城市」路線走得非常成功的奇強,在開發鄉鎮市場時不正是運用贈送產品小樣這一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