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學霸們看看!
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❷ 這首詩怎麼樣 修路軫孤轡,竦石頓飛轅。 遂登千尋首,表裡望丘原。 屯煙擾風穴,積水溺雲根
這是南朝 宋 孝武帝劉駿的《登作樂山》,後世思想家王夫之評價這首詩說:「得之於悲壯而不疏不野,大有英雄之氣。」《文心雕龍·時序》稱「孝武多才,英采雲構」。都說這首詩寫得好。
❸ 宣城市雲根齋文房四寶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安徽省注冊資本:50萬元法定代表:張飛揚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登記狀態:存續登記機關:宣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地址: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竹苑路中國文房四寶交易中心2棟2-1
法定代表人:張飛揚
成立時間:2015-06-25
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4180000015066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竹苑路中國文房四寶交易中心2棟2-1
❹ 題李凝幽居的大意
你隱居的地方鄰居稀少,人跡罕至,只有一條雜草遮掩的小路蜿蜒進入園中。月夜造訪,輕叩柴門,驚動了池邊樹上棲息的鳥兒。走過小橋,眼前是色彩斑斕的原野,座座石山在月光下浮起蒙蒙夜霧。我暫時離去,不久還會重來,一定不負拜訪幽居的期約。
賈島《題李凝幽居》
閑居少鄰並, 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 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 幽期不負言。
「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附近沒有人家為鄰,一切是那麼閑適寧靜,一條長滿青草的小路,通向了龐雜荒蕪的庭院。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月光皎潔,萬籟俱寂,鳥兒棲息在池邊的樹上,一位僧人披一身月色,深夜來訪,敲響了這座庭院的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沒想到主人不在,往回走的路上,過了橋格外引人注目的是風光秀麗的原野景色,夜風輕拂,天上的雲隨風飄移,彷彿山石在移動。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我這只是暫時回去,過一段時間再來,共同歸隱的約定,我是不會失言的。
這詩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一聯著稱。全詩只是抒寫了作者走訪好友李凝未遇這樣一件尋常小事。
首聯「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詩人用很概括的手法,描寫了這一幽居的周圍環境:一條雜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蕪不治的小園;近旁,亦無人家居住。淡淡兩筆,十分概括地寫了一個「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隱士身份。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是歷來傳誦的名句。「推敲」兩字還有這樣的故事:一天,賈島騎在驢上,忽然得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初擬用「推」字,又思改為「敲」字,在驢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勢,不覺一頭撞到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隨即被人押至韓愈面前。賈島便將做詩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說了,韓愈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立馬思之良久,對賈島說:「作『敲』字佳矣。」這樣,兩人竟做起朋友來。這兩句詩,粗看有些費解。難道詩人連夜晚宿在池邊樹上的鳥都能看到嗎?其實,這正見出詩人構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於月光皎潔,萬籟俱寂,因此老僧(或許即指作者)一陣輕微的敲門聲,就驚動了宿鳥,或是引起鳥兒一陣不安的噪動,或是鳥從窩中飛出轉了個圈,又棲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這一瞬即逝的現象,來刻畫環境之幽靜,響中寓靜,有出人意料之勝。倘用「推」字,當然沒有這樣的藝術效果了。
頸聯「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是寫回歸路上所見。過橋是色彩斑斕的原野;晚風輕拂,雲腳飄移,彷彿山石在移動。「石」是不會「移」的,詩人用反說,別具神韻。這一切,又都籠罩著一層潔白如銀的月色,更顯出環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最後兩句是說,我暫時離去,不久當重來,不負共同歸隱的約期。前三聯都是敘事與寫景,最後一聯點出詩人心中幽情,托出詩的主旨。正是這種幽雅的處所,悠閑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嚮往。
詩中的草徑、荒園、宿鳥、池樹、野色、雲根,無一不是尋常所見景物;閑居、敲門、過橋、暫去等等,無一不是尋常的行事。然而詩人偏於尋常處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語言質朴,冥契自然,而又韻味醇厚。
賈島簡介:
賈島(779~843),唐代詩人。字浪仙。范陽(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長安,見張籍。次年春,至洛陽,始謁韓愈,以詩深得賞識。後還俗,屢舉進士不第。文宗時,因誹謗,貶長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蟬》詩「以刺公卿」(《唐詩紀事》)。開成五年(840),遷普州司倉參軍。武宗會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賈島詩在晚唐形成流派,影響頗大。唐代張為《詩人主客圖》列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懷民《中晚唐詩人主客圖》則稱之為「清奇僻苦主」,並列其「入室」、「及門」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孫晟等人十分尊崇賈島,甚至對他的畫像及詩集焚香禮拜,事之如神(《唐才子傳》、《郡齋讀書志》)。賈島著有《長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叢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長江集新校》,用《全唐詩》所收賈詩為底本,參校別本及有關總集、選集,附錄所撰《賈島年譜》、《賈島交友考》以及所輯賈島詩評等,較為完備。
注釋:
①李凝:賈島的友人,生平不詳。②幽居:幽靜雅緻的居處。③鄰並:一起居住的鄰居。④野色:原野上的景色。⑤移石動雲根:山頂雲腳騰挪飄移,彷彿山石在移動。雲根:古人認為雲生在山石上,「石」為雲根。⑥幽期:幽雅的約定。⑦不負言:不違背約定
題李凝幽居
(唐) 賈島
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註解:
幽居:指隱居處.
雲根:古人認為雲生在山石上,石為雲根.
幽期:歸隱所約的日期.
譯文:
幽閑地住在這里,很少有鄰居往來,只有一條雜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蕪的小園.鳥兒歇宿在池邊的樹上,歸來的僧人正在月下敲響山門.走過小橋呈現出原野迷人的景色,雲腳正在飄動,好像山石在移動.我暫時要離開這里,但不久還要回來,要按照約定的日期與朋友一起隱居,決不食言.
❺ 武夷山市雲根茶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武夷山市雲根茶業有限公司是2009-02-23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武夷山市度假區朝陽小區2層。
武夷山市雲根茶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507826850666348,企業法人蔡萬平,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武夷山市雲根茶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茶葉(紅茶)製作、加工;批發兼零售預包裝食品(含茶葉)兼散裝食品(含茶葉);茶文化交流。(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武夷山市雲根茶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❻ TUMI和rimowa哪個好
TUMI卻是以實力取勝。無論是設計、材質、還是耐用度,我都會選TUMI。尤其是TUMI的彈道尼龍材質,那可是經過上千次的摩擦測試的,絕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❼ 福建省南平地區的政和縣是什麼樣的地方
政和縣
概況
郵編:353600 代碼:350725 區號:0599 拼音:Zhenghe Xian
政和縣位於福建省北部,與浙江省南部相鄰,北緯27°03′-27°32′,東經 118°33′-119°17′。境內東西最大距離7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46千米。總面積173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21.97萬人(2003年末),其中非農業人口3.59萬人。通行閩北方言建甌話。
政和縣地處南平、寧德及浙江麗水三市結合部,東與壽寧、周寧,西與建陽,南與建甌、屏南,北與松溪以及浙江省的慶元等7個縣相鄰。歷史悠久、山川秀麗、地靈人傑、物產豐富的山區農業縣,轄5鎮5鄉3個國有農(茶)場、129個村(居)、1個管委會,22萬人口,土地面積1749平方公里,縣城背靠黃熊山,簡稱熊城。小浦線、建政線以及規劃建設的寧邵高速公路貫穿全境,電力實現全省電網聯網,電信實現交換程式控制化、傳輸數字化,移動、聯通通信覆蓋全縣。境內地勢東高西低,構成「八山一水一分田」地貌,形成獨特的高山、平原「二元」地理氣候。
人文歷史悠久。五代後晉天福六年(公元941年)建關隸鎮,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置關隸縣。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因茶賜名為政和縣,迄今已建縣千年。宋宣和年間,宋代大理學家朱熹在政和創辦「雲根書院」,首開政和文化教育先河,有「先賢過化之鄉」美稱,歷代人才輩出。境內有洞宮山琅環福地、稠嶺佛子岩、錦屏古銀礦遺址、寶岩十景、獎山風光、鎮前和楊源兩地的鯉魚溪等旅遊勝地。洞宮山古人岩圈畫和魏虞真人練丹升天的神話傳說,宋代大儒朱熹及其父朱松曾留下20多首以政和山水風光為內容的詩篇,更引人入勝,留連忘返。
自然資源豐富。政和是中國錐栗之鄉、全國最大的白茶基地,福建省重點林區、茶葉基地縣、茉莉花基地縣。全縣山地面積223萬畝,林木總蓄積量49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71.9%;全縣毛竹林面積38萬畝;錐栗面積14萬畝,規模全國第二;茶葉面積8萬畝,年產茶葉14萬擔,位居全省第五;全縣茉莉花面積已超過6000畝,規模全省第一。礦藏資源已探明的有鐵、銅、鉛鋅、鉬銀、黃金、水晶、硫磺、磷、鉀、明礬、滑石、高嶺土、珍珠岩、大理石、葉臘石等20餘種,共有礦床、礦點和化礦點62處,宋元明三朝曾是全國重要的白銀產地之一;水能資源豐富,水力蘊藏量達16.86萬千瓦,可開發13.4萬千瓦,目前總裝機容量為3.75萬千瓦。
革命老區。1929年成立中共政和支部,有建松政蘇維埃政府舊址、仰頭閩東北紅軍會師遺址,素有「紅旗不倒」贊譽。革命軍事領導人楊則仕(1909~1935)、陳貴芳(1918~1986)、黃道、粟裕、黃立貴、吳先喜、曾鏡冰、饒守坤、葉飛等都曾在政和留下戰斗的足跡。
與朱子理學
說來政和的發展和宋朝息息相關。在獲得皇帝賜年號後的第8年,朝廷給政和指派了一個從江西婺源過來的縣尉,這個縣尉當年26歲,他帶著老婆、父親、母親、叔父舉家來到政和,這個人就是朱熹的父親朱松。朱松到政和後,興利除弊,治理有方,尤其興辦教育,政績顯著。朱松先後在政和城內創辦了雲根書院、星溪書院等,並親自授課,首開政和教育先河。
上午和南門小學的同學們就是來到剛剛落成的重修的雲根書院。朱松所建雲根書院,由於年代久遠,風吹雨蝕,早已不復存在,位於縣城北面黃熊山麓的遺址也作了他用。2004年,政和的有識之士通過社會募捐的方式籌集資金,在縣城最高的狀元峰的山腰一風水寶地,重新開始修建雲根書院。當年8月動工,歷時3年時間,今年中秋節圓滿建成。重修的雲根書院仿宋建築風格,體現力學文化,鋼筋水泥結構,飛檐畫棟,古色古香。
書院建築有三大部分,從長長的階梯進到書院門內,首先看到的是天光雲影閣,也就是書院的戲台,戲台對面就是書院的先賢閣,而最高處紅紅琉璃瓦的建築,就是雲根書院最重要的朱子閣了。
在朱子閣的右前方的放生池邊上有一座塑像,塑像高3米,是用一塊完整的花崗石雕刻而成,加上1米多高的底座,使得塑像雄偉又壯觀。塑像左手拿一卷書,右手靠在胸前,一看就知道是朱熹的塑像了。
朱熹的父親朱松在政和任職期滿5年後,調任尤溪縣尉,兩年後舉家從政和遷往尤溪,這時候朱熹已經在母親的肚子里快要臨盆。到達尤溪一個月後的農歷9月15日,偉大的哲學家、教育家朱熹誕生。因此史書上這樣所,朱熹是孕於政和,生於尤溪,長於建甌,游學於建陽武夷。
就在朱松在政和任縣尉期間的1125年,朱熹的祖父朱森去世,原想移棺江西婺源老家安葬,無奈局勢混亂,朱松就將朱森安葬於政和鐵山鎮鳳林村後護國寺邊上。前些年朱森墓經過修整,成為朱子後裔憑吊和人們緬懷的去處。
朱熹還有一位親人安葬在政和,那就是他的祖母。在朱熹5歲那年,年邁的祖母仙逝,安葬於政和星溪鄉富美村龍宮洋頂的山上。
由於朱熹的祖父祖母安葬在政和,朱熹少年時期經常跟隨父親朱松到政和掃墓,憑吊祖父祖母,雲根書院成了少年朱熹最喜歡的地方。
1144年朱熹14歲的時候父親朱松去世,祭掃祖父祖母的人物責無旁貸的落在朱熹的身上,在懷念先人的時候朱熹對第二故鄉政和的感情也在增加,長大後的朱熹,成為雲根書院的常客,每到朱熹來政和,這里的學子都要請朱熹上講台,給大家講授理學知識。所以雲根書院,凝結了朱熹父子兩代人對政和的深厚感情,這也是今天重修雲根書院的意義之所在。
在雲根書院的朱子閣上,懸掛這朱熹、朱熹父親朱松、朱熹爺爺朱森三代人的石刻畫像,陳列著當年政和的地圖和朱松創建的雲根書院的壯觀圖畫,由於剛剛落成,很多朱熹的物品還沒有陳列在閣樓,但是我們進到閣樓,朱熹授課的聲音彷彿就在耳邊回響。
書院中間的建築是先賢閣,專門陳列政和的歷史名人和革命先烈。先賢閣右邊是紀念政和歷史名人的先賢紀念室,裡面展現了開拓政和的五大鼻祖葉延一、許延二、范公蒲、張世豪、顏虯松,還有政和縣各個朝代的進士等歷史名人。先賢閣左邊是革命人物紀念室,張貼有政和第一個共產黨員楊則仕。當然這個展室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名震東南的閩浙贛游擊隊司令陳貴芳,陳貴芳就是陳牯老,國民黨曾經賞銀三千買他的腦袋,可是這個個子小小非常活波的游擊隊長屢次躲過敵人的伏擊,帶領戰士在閩浙贛一帶山區開展游擊戰,取得最後的勝利。解放後任職很多,曾任福州市副市長,86年1月5日去世,當時的省委書記項南寫了一首輓詩:「閩北有個陳牯老,敵賞三千買他腦,坎坷一生仍自若,革命精神永不倒。」對陳貴芳給予高度評價。
【經濟社會概況】
全年完成生產總值10.65億元(現價,下同),比上年增長8.8%;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4.05億元、2.47億元、4.13億元;財政收入4825萬元,其中縣級財政收入3372萬元,同口徑分別增長6.9%、9.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4億元,增長4.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6億元,增長10.4%;農民人均純收入3042元,增長9.3%;城鎮登記失業率為6.1%。工業經濟。全年共引進投資額300萬元以上的生產性項目24個,其中加工型項目18個,能源項目6個,總投資2.93億元,三個園區一期招商目標全面完成,50%項目建成投產。千方百計籌措資金1560萬元,繼續完善鶴林、石屯、鐵山3個園區配套設施,提昇平台承載能力。縣鍋爐廠、富士島、家和竹木等企業增資擴股,華廈水泥、水輪機、新亞竹木等企業產品市場需求旺盛。全年新培育和引進嘉泰木業、天時竹木、七星水利水電等規模以上工業12家,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2.13億元,增長22.75%。引進外資110萬美元,山海協作引資1.68億元,增長32.6%;完成外貿自營出口603萬美元,增長20.6%。
農業生產。新建無公害茶園666.7公頃,低改茶園533公頃,新種茉莉花40公頃;新造竹林107公頃,留養新竹1037萬根;新種錐栗533公頃,新增投產0.1萬公頃,總產量6000噸,比上年翻番;高山反季節蔬菜面積擴大到0.1萬公頃,發展大棚蔬菜200公頃;5個煙區鄉鎮共種植煙葉237.3公頃,煙葉產量首次超過萬擔;肉兔存欄2.6萬只,山羊存欄3.2萬只。全縣茶業、竹業年產值均突破2億元,茶葉年加工能力達22萬擔,居閩北首位,其中年加工能力上萬擔的企業12家;毛竹加工企業年消耗原竹450萬根,其中年加工能力50萬根以上的企業6家。以錐栗、蔬菜、清水筍加工為主的華美生態項目建成投產,新發展農村合作組織5個,吸收會員450人。
項目開發。9個縣級重點項目、47個鄉鎮責任項目全部啟動,當年投資500萬元以上的項目10個,新辦5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2.67億元。農村公路水泥硬化完成路面鋪設102公里。動工興建水電站13座,總裝機4萬千瓦。通過市場化運作,總投資1.05億元的昌歧洋流域綜合開發正式啟動。舊城改造累計拆遷面積1.2萬平方米,新建面積2.1萬平方米,煙草大樓、金泰大廈、白鴿商貿中心按期交付使用,界溪水庫萬畝灌區右乾渠節水工程改造完成,東平營前片130公頃土地整理項目破土動工。投資285萬元,完成嶺腰、楊源2個鄉鎮和鐵山半源、大紅等20處村級供水工程,受益群眾1.68萬人。完成河道清障5.2公里,水庫除險加固5座。
社會事業。投入資金240萬元,實施省、市科研項目4項,推廣應用科技成果24項,開發新產品22個。投入資金974萬元,完成危改項目11個,消除農村中小學危房面積13220平方米,新建校舍7600平方米;撤並完小13所、教學點5個。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投入使用,鄉鎮衛生院327名員工納入機關社保管理。成功舉辦了首屆全縣運動會。人口出生率7.25‰,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達89.22%,出生人口性別比同比下降3.75個百分點。收儲國有土地8宗,出讓土地使用權37宗、采探礦權8宗,耕地總量連續3年實現占補平衡。發放低保金416萬元、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1042萬元,失業金212萬元,城鎮居民595戶1870人、農村居民3995戶12097人納入低保管理,造福工程搬遷80戶400人。
行嗎?加懸賞吧。
❽ 舟山市洛迦山酒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注冊資本:688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王雲根企業類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登記狀態:存續登記機關:舟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定海分局注冊地址:舟山市定海區環城西路56號、58號
法定代表人:王雲根
成立時間:2012-01-10
注冊資本:688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90200007438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舟山市定海區環城西路56號、58號
❾ 三國演義三顧茅廬原文
三顧茅廬原文
卻說玄德正安排禮物,欲往隆中謁諸葛亮,忽人報:「門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帶,道貌非常,特來相探。」玄德曰:「此莫非即孔明否?」遂整衣出迎。視之,乃司馬徽也。玄德大喜,請入後堂高坐,拜問曰:「備自別仙顏,因軍務倥傯,有失拜訪。今得光降,大慰仰慕之私。」徽曰:「聞徐元直在此,特來一會。」玄德曰:「近因曹操囚其母,似母遣人馳書,喚回許昌去矣。」徽曰:「此中曹操之計矣!吾素聞徐母最賢,雖為操所囚,必不肯馳書召其子;此書必詐也。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玄德驚問其故,徽曰:「徐母高義,必羞見其子也。」玄德曰:「元直臨行,薦南陽諸葛亮,其人若何?」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來嘔心血也?」玄德曰:「先生何出此言?」徽曰:「孔明與博陵崔州平、潁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與徐元直四人為密友。此四人務於精純,惟孔明獨觀其大略。嘗抱膝長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進可至刺史、郡守。眾問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每常自比管仲、樂毅,其才不可量也。」玄德曰:「何潁川之多賢乎!」徽曰:「昔有殷馗善觀天文,嘗謂群星聚於潁分,其地必多賢士。」時雲長在側曰:「某聞管仲、樂毅乃春秋、戰國名人,功蓋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過?」徽笑曰:「以吾觀之,不當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出之。」雲長問:「那二人?」徽曰:「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眾皆愕然。徽下階相辭欲行,玄德留之不住。徽出門仰天大笑曰:「卧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言罷,飄然而去。玄德嘆曰:「真隱居賢士也!」
次日,玄德同關、張並從人等來隆中。遙望山畔數人,荷鋤耕於田間,而作歌曰:「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榮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陽有隱居,高眠卧不足!」玄德聞歌,勒馬喚農夫問曰:「此歌何人所作?」答曰:「乃卧龍先生所作也。」玄德曰:「卧龍先生住何處?」農夫曰:「自此山之南,一帶高岡,乃卧龍岡也。岡前疏林內茅廬中,即諸葛先生高卧之地。」玄德謝之,策馬前行。不數里,遙望卧龍岡,果然清景異常。後人有古風一篇,單道卧龍居處。詩曰:「襄陽城西二十里,一帶高岡枕流水:高岡屈曲壓雲根,流水潺潺飛石髓;勢若困龍石上蟠,形如單鳳松陰里;柴門半掩閉茅廬,中有高人卧不起。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時籬落野花馨;床頭堆積皆黃卷,座上往來無白丁;叩戶蒼猿時獻果,守門老鶴夜聽經;囊里名琴藏古錦,壁間寶劍掛七星。廬中先生獨幽雅,閑來親自勤耕稼:專待春雷驚夢回,一聲長嘯安天下。」玄德來到庄前,下馬親叩柴門,一童出問。玄德曰:「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劉備,特來拜見先生。」童子曰:「我記不得許多名字。」玄德曰:「你只說劉備來訪。」童子曰:「先生今早少出。」玄德曰:「何處去了?」童子曰:「蹤跡不定,不知何處去了。」玄德曰:「幾時歸?」童子曰:「歸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數日。」玄德惆悵不已。張飛曰:「既不見,自歸去罷了。」玄德曰:「且待片時。」雲長曰:「不如且歸,再使人來探聽。」玄德從其言,囑付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劉備拜訪。」遂上馬,行數里,勒馬回觀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鶴相親,松篁交翠。觀之不已,忽見一人,容貌軒昂,豐姿俊爽,頭戴逍遙巾,身穿皂布袍,杖藜從山僻小路而來。玄德曰:「此必卧龍先生也!」急下馬向前施禮,問曰:「先生非卧龍否?」其人曰:「將軍是誰?」玄德曰:「劉備也。」其人曰:「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也。」玄德曰:「久聞大名,幸得相遇。乞即席地權坐,請教一言。」二人對坐於林間石上,關、張侍立於側。州平曰:「將軍何故欲見孔明?」玄德曰:「方今天下大亂,四方雲擾,欲見孔明,求安邦定國之策耳。」州平笑曰:「公以定亂為主,雖是仁心,但自古以來,治亂無常。自高祖斬蛇起義,誅無道秦,是由亂而入治也;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亂;光武中興,重整基業,復由亂而入治;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復四起:此正由治入亂之時,未可猝定也。將軍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補綴乾坤,恐不易為,徒費心力耳。豈不聞順天者逸,逆天者勞;數之所在,理不得而奪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強之乎?」玄德曰:「先生所言,誠為高見。但備身為漢胄,合當匡扶漢室,何敢委之數與命?」州平曰:「山野之夫,不足與論天下事,適承明問,故妄言之。」玄德曰:「蒙先生見教。但不知孔明往何處去了?」州平曰:「吾亦欲訪之,正不知其何往。」玄德曰:「請先生同至敝縣,若何?」州平曰:「愚性頗樂閑散,無意功名久矣;容他日再見。」言訖,長揖而去。玄德與關、張上馬而行。張飛曰:「孔明又訪不著,卻遇此腐儒,閑談許久!」玄德曰:「此亦隱者之言也。」
三人回至新野,過了數日,玄德使人探聽孔明。回報曰:「卧龍先生已回矣。」玄德便教備馬。張飛曰:「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喚來便了。」玄德叱曰:「汝豈不聞孟子雲:欲見賢而不以其道,猶欲其入而閉之門也。孔明當世大賢,豈可召乎!」遂上馬再往訪孔明。關、張亦乘馬相隨。時值隆冬,天氣嚴寒,彤雲密布。行無數里,忽然朔風凜凜,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銀妝。張飛曰:「天寒地凍,尚不用兵,豈宜遠見無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風雪。」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輩怕冷,可先回去。」飛曰:「死且不怕,豈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勞神思。」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隨同去。」將近茅廬,忽聞路傍酒店中有人作歌。玄德立馬聽之。其歌曰:「壯士功名尚未成,嗚呼久不遇陽春!君不見東海者叟辭荊榛,後車遂與文王親;八百諸侯不期會,白魚入舟涉孟津;牧野一戰血流杵,鷹揚偉烈冠武臣。又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楫芒碭隆準公;高談王霸驚人耳,輟洗延坐欽英風;東下齊城七十二,天下無人能繼蹤。二人功跡尚如此,至今誰肯論英雄?」歇罷,又有一人擊桌而歌。其歌曰:「吾皇提劍清寰海,創業垂基四百載;桓靈季業火德衰,奸臣賊子調鼎鼐。青蛇飛下御座傍,又見妖虹降玉堂;群盜四方如蟻聚,奸雄百輩皆鷹揚,吾儕長嘯空拍手,悶來村店飲村酒;獨善其身盡日安,何須千古名不朽!」
二人歌罷,撫掌大笑。玄德曰:「卧龍其在此間乎!」遂下馬入店。見二人憑桌對飲:上首者白面長須,下首者清奇古貌。玄德揖而問曰:「二公誰是卧龍先生?」長須者曰:「公何人?欲尋卧龍何干?」玄德曰:「某乃劉備也。欲訪先生,求濟世安民之術。」長須者曰:「我等非卧龍,皆卧龍之友也:吾乃潁川石廣元,此位是汝南孟公威。」玄德喜曰:「備久聞二公大名,幸得邂逅。今有隨行馬匹在此,敢請二公同往卧龍莊上一談。」廣元曰:「吾等皆山野慵懶之徒,不省治國安民之事,不勞下問。明公請自上馬,尋訪卧龍。」
玄德乃辭二人,上馬投卧龍岡來。到庄前下馬,扣門問童子曰:「先生今日在庄否?」童子曰:「現在堂上讀書。」玄德大喜,遂跟童子而入。至中門,只見門上大書一聯雲:「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玄德正看間,忽聞吟詠之聲,乃立於門側窺之,見草堂之上,一少年擁爐抱膝,歌曰:「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
玄德待其歌罷,上草堂施禮曰:「備久慕先生,無緣拜會。昨因徐元直稱薦,敬至仙庄,不遇空回。今特冒風雪而來。得瞻道貌,實為萬幸,」那少年慌忙答禮曰:「將軍莫非劉豫州,欲見家兄否?」玄德驚訝曰:「先生又非卧龍耶?」少年曰:「某乃卧龍之弟諸葛均也。愚兄弟三人:長兄諸葛瑾,現在江東孫仲謀處為幕賓;孔明乃二家兄。」玄德曰:「卧龍今在家否?」均曰:「昨為崔州平相約,出外閑游去矣。」玄德曰:「何處閑游?」均曰:「或駕小舟游於江湖之中,或訪僧道於山嶺之上,或尋朋友於村落之間,或樂琴棋於洞府之內:往來莫測,不知去所。」玄德曰:「劉備直如此緣分淺薄,兩番不遇大賢!」均曰:「少坐獻茶。」張飛曰:「那先生既不在,請哥哥上馬。」玄德曰:「我既到此間,如何無一語而回?」因問諸葛均曰:「聞令兄卧龍先生熟諳韜略,日看兵書,可得聞乎?」均曰:「不知。」張飛曰:「問他則甚!風雪甚緊,不如早歸。」玄德叱止之。均曰:「家兄不在,不敢久留車騎;容日卻來回禮。」玄德曰:「豈敢望先生枉駕。數日之後,備當再至。願借紙筆作一書,留達令兄,以表劉備殷勤之意。」均遂進文房四寶。玄德呵開凍筆,拂展雲箋,寫書曰:「備久慕高名,兩次晉謁,不遇空回,惆悵何似!竊念備漢朝苗裔,濫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綱紀崩摧,群雄亂國,惡黨欺君,備心膽俱裂。雖有匡濟之誠,實乏經綸之策。仰望先生仁慈忠義,慨然展呂望之大才,施子房之鴻略,天下幸甚!社稷幸甚!先此布達,再容齋戒薰沐,特拜尊顏,面傾鄙悃。統希鑒原。」玄德寫罷,遞與諸葛均收了,拜辭出門。均送出,玄德再三殷勤致意而別。方上馬欲行,忽見童子招手籬外,叫曰:「老先生來也。」玄德視之,見小橋之西,一人暖帽遮頭,狐裘蔽體,騎著一驢,後隨一青衣小童,攜一葫蘆酒,踏雪而來;轉過小橋,口吟詩一首。詩曰:「一夜北風寒,萬里彤雲厚。長空雪亂飄,改盡江山舊。仰面觀火虛,疑是玉龍斗。紛紛鱗甲飛,頃刻遍宇宙。騎驢過小橋,獨嘆梅花瘦!」玄德聞歌曰:「此真卧龍矣!」滾鞍下馬,向前施禮曰:「先生冒寒不易!劉備等候久矣!」那人慌忙下驢答禮。
諸葛均在後曰:「此非卧龍家兄,乃家兄岳父黃承彥也。」玄德曰:「適間所吟之句,極其高妙。」承彥曰:「老夫在小婿家觀《梁父吟》,記得這一篇;適過小橋,偶見籬落間梅花,故感而誦之。不期為尊客所聞。」玄德曰:「曾見令婿否?」承彥曰:「便是老夫也來看他。」玄德聞言,辭別承彥,上馬而歸。正值風雪又大,回望卧龍岡,悒怏不已。後人有詩單道玄德風雪訪孔明。詩曰:「一天風雪訪賢良,不遇空回意感傷。凍合溪橋山石滑,寒侵鞍馬路途長。當頭片片梨花落,撲面紛紛柳絮狂。回首停鞭遙望處,爛銀堆滿卧龍岡。」
玄德回新野之後,光陰荏苒,又早新春。乃令卜者揲蓍,選擇吉期,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龍岡謁孔明。關、張聞之不悅,遂一齊入諫玄德。正是:高賢未服英雄志,屈節偏生傑士疑。
卻說玄德訪孔明兩次不遇,欲再往訪之。關公曰:「兄長兩次親往拜謁,其禮太過矣。想諸葛亮有虛名而無實學,故避而不敢見。兄何惑於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齊桓公欲見東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況吾欲見大賢耶?」張飛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為大賢;今番不須哥哥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縛將來!」玄德叱曰:「汝豈不聞周文王謁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賢,汝何太無禮!今番汝休去,我自與雲長去。」飛曰:「既兩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後!」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禮。」飛應諾。
於是三人乘馬引從者往隆中。離草廬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馬步行,正遇諸葛均。玄德忙施禮,問曰:「令兄在庄否?」均曰:「昨暮方歸。將軍今日可與相見。」言罷,飄然自去。玄德曰:「今番僥幸得見先生矣!」張飛曰:「此人無禮!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玄德曰:「彼各有事,豈可相強。」三人來到庄前叩門,童子開門出問。玄德曰:「有勞仙童轉報:劉備專來拜見先生。」童子曰:「今日先生雖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晝寢未醒。」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報。」分付關、張二人,只在門首等著。玄德徐步而入,見先生仰卧於草堂幾席之上。玄德拱立階下。半晌,先生未醒。關、張在外立久,不見動靜,入見玄德猶然侍立。張飛大怒,謂雲長曰:「這先生如何傲慢!見我哥哥侍立階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後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雲長再三勸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門外等候。望堂上時,見先生翻身將起,忽又朝里壁睡著。童子欲報。玄德曰:「且勿驚動。」又立了一個時辰,孔明才醒,口吟詩曰:「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孔明吟罷,翻身問童子曰:「有俗客來否?」童子曰:「劉皇叔在此,立候多時。」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報!尚容更衣。」遂轉入後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漢室末胄、涿郡愚夫,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昨兩次晉謁,不得一見,已書賤名於文幾,未審得入覽否?」孔明曰:「南陽野人,疏懶性成,屢蒙將軍枉臨,不勝愧赧。」二人敘禮畢,分賓主而坐,童子獻茶。茶罷,孔明曰:「昨觀書意,足見將軍憂民憂國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誤下問。」玄德曰:「司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語,豈虛談哉?望先生不棄鄙賤,曲賜教誨。」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談天下事?二公謬舉矣。將軍奈何舍美玉而求頑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經世奇才,豈可空老於林泉之下?願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開備愚魯而賜教。」孔明笑曰:「願聞將軍之志。」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備不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迄無所就。惟先生開其愚而拯其厄,實為萬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傑並起。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今劉璋暗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大業可成,漢室可興矣。此亮所以為將軍謀者也。惟將軍圖之。」言罷,命童子取出畫一軸,掛於中堂,指謂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圖也。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後即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也。」玄德聞言,避席拱手謝曰:「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雲霧而睹青天。但荊州劉表、益州劉璋,皆漢室宗親,備安忍奪之?」孔明曰:「亮夜觀天象,劉表不久人世;劉璋非立業之主:久後必歸將軍。」玄德聞言,頓首拜謝。只這一席話,乃孔明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真萬古之人不及也!後人有詩贊曰:「豫州當日嘆孤窮,何幸南陽有卧龍!欲識他年分鼎處,先生笑指畫圖中。」玄德拜請孔明曰:「備雖名微德薄,願先生不棄鄙賤,出山相助。備當拱聽明誨。」孔明曰:「亮久樂耕鋤,懶於應世,不能奉命。」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蒼生何!」言畢,淚沾袍袖,衣襟盡濕。孔明見其意甚誠,乃曰:「將軍既不相棄,願效犬馬之勞。」玄德大喜,遂命關、張入,拜獻金麻禮物。孔明固辭不受。玄德曰:「此非聘大賢之禮,但表劉備寸心耳。」孔明方受。於是玄德等在庄中共宿一宵。
次日,諸葛均回,孔明囑付曰:「吾受劉皇叔三顧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於此,勿得荒蕪田畝。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隱。」後人有詩嘆曰:「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丁寧後,星落秋風五丈原。」又有古風一篇曰:「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碭白蛇夜流血;平秦滅楚入咸陽,二百年前幾斷絕。大哉光武興洛陽,傳至桓靈又崩裂;獻帝遷都幸許昌,紛紛四海生豪傑:曹操專權得天時,江東孫氏開鴻業;孤窮玄德走天下,獨居新野愁民厄。南陽卧龍有大志,腹內雄兵分正奇;只因徐庶臨行語,茅廬三顧心相知。先生爾時年三九,收拾琴書離隴畝;先取荊州後取川,大展經綸補天手;縱橫舌上鼓風雷,談笑胸中換星斗;龍驤虎視安乾坤,萬古千秋名不朽!」玄德等三人別了諸葛均,與孔明同歸新野。
玄德待孔明如師,食則同桌,寢則同榻,終日共論天下之事,孔明曰:「曹操於冀州作玄武池以練水軍,必有侵江南之意。可密令人過江探聽虛實。」玄德從之,使人往江東探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