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超市賣的家電要比商場的便宜
也不是全部,商場出貨量沒有超市大,進價上就有差距
超市薄利多銷,商場要賺取的利潤肯定比超市要大
2. 大型超市裡賣的家電(大的)其目的和意義何在
談大型綜合超市家電經營
大型綜合超市(Great Maket Shopping簡稱GMS或大賣場),是現階段零售領域的主導業態,它以經營生鮮、食品為主,兼營日用品、百貨、服裝和家電,其中家電的經營是最為艱難的。由於GMS追求低成本、高周轉,加上現在的商家熱衷於惡性競爭,相比大型百貨商場和家電專業店來說GMS的家電經營主要存在以下劣勢:
1、品牌形象差:GMS為了保持整體的形象,家電產品一般不允許有廠家的個性化陳列,也不可以突出品牌形象。主要採取比較樸素的陳列方式,其展示、燈光等各方面都達不到廠家的要求。
2、服務體系不完善:GMS強調自由輕松的購物環境,營業人員很少干預顧客的選擇,並且家電售後工作有廠家負責,從服務內容和服務質量上難以和專業店或商場相比。
3、內部重視不足:家電產品利潤低,庫存佔用資金較大,周轉速度相對其他產品慢,再加上市場競爭激烈,經營風險大,易造成積壓。因此在GMS中普遍被經營者冷落,一般來說家電不會占據黃金位置,配備較少的資源如營業面積、專業人才、營銷支持等。大部分抱著:做的好就作,做不好就撤的思想。
這些先天性不足使GMS的家電經營成為冷門,很難在此方面有所作為,現在國內也很少有關於GMS家電經營的成功經驗。本人從事家電經營5年時間,特別是3年GMS家電采購工作的經驗,認為家電定位只要明確,仍可以發揮自身的優勢,並且使其成為賣場經營的中流砥柱之一。
一、彌補經營缺陷
大型綜合超市(GMS)存在的明顯不足就是缺少「服務」載體。雖然GMS有非常先進的服務理念,比如沃爾瑪說顧客永遠是對的。但是除了在收銀台和服務中心,服務很難通過其他途徑傳達給顧客。而家電銷售過程始終貫穿著具體的服務內容(售前、售中、售後服務),因此以家電經營來傳遞整個賣場的服務理念是非常有效的。
GMS一般缺少售後服務部門,但是擁有先進的信息管理系統,我們可以開發專門的顧客管理系統,建立詳細顧客檔案,除了可以分析顧客的購買行為,還可以為顧客提供更為周到的服務。比如:定期電話回訪,對顧客的問題及時聯系廠方解決;聯絡感情,重大節日或顧客生日時寄送賀卡或小禮品,以拉近與顧客的距離;免費提供產品信息,通過郵寄DM讓顧客及時了解營銷動態;組織忠誠顧客參加一些公益性活動等等……,由於GMS經營模式的限制和服務方式與專業店的不同,必須獨辟奇徑,避重就輕,體現GMS的特色。
二、理性經營
國內的家電經營者非常注重競爭對手的行為,習慣於相互廝殺,很少能夠根據實際情況確立自身的競爭優勢。因此談到競爭就是無休止的價格戰或惡意競爭。其實每個經營者都有其獨到的經營理念,也是區別於對手的優勢所在,在經營中始終貫穿才能夠脫穎而出。比如山東濰坊的中百佳樂家超市,家電單店年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在包括三聯家電在內的8家商場中排名第三位,是理性貫徹其經營宗旨的結果。中百佳樂家的經營宗旨是:全面提升家庭生活品質。其家電部具體經營原則確定為:
1、把質量放在第一位,決不因為追求低價而放棄對質量的要求;
2、注重目標顧客的研究,在滿足消費需求的基礎上適當考慮引導消費時尚的概念,所有品牌皆為全國暢銷名牌,如索尼、海爾、西門子、科龍、海信等。所經營的品種不單純追求低價,重在能夠傳遞「全面提升家庭生活品質」這一理念,品種以適應大眾消費為主,適量經營時尚機型。
3、以產品為中心確立競爭優勢,不盲目參加價格戰,價格競爭會喪失企業對經營理念的追求,誤導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把我們自身的優勢埋沒於價格戰的同質化競爭之中。同時在品牌和品種選擇上注意相互間的互補性和差異化,盡量避免出現內部競爭狀態,以形成整體優勢一致對外。
4、注重營銷活動的長遠影響和連續性,以逐漸滲透目標顧客為原則,戒驕戒躁。所有活動強調服務理念的傳遞能力和顧客的參與能力,讓顧客獲得真正的實惠,但是避開過多的價格炒作,賦予活動一定的特殊意義,依此為主線貫穿整個活動,不做欺騙消費者或嘩眾取寵的行為,通過營銷活動與顧客進行溝通。不僅使顧客對GMS達到更深層次的認可,還使競爭對手難以簡單模仿,突出我們的競爭優勢。
三、轉化劣勢
大型綜合超市(GMS)經營的劣勢是客觀存在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家電的經營,但是我們也可以利用所處的特殊環境,將劣勢轉化為競爭對手所沒有的優勢:
1、良好的展示是家電銷售的一個前提條件,是家電企業CIS的一種表現形式,但是GMS的陳列正好缺少這一點,基本上以簡單樸素為原則,很難突出品牌的個性。不過這也是GMS的優勢所在,統一陳列弱化了品牌的商業炒作帶給消費者的心理壓力,整齊化一的布局給消費者提供了寬敞輕松的購物環境,消費者可以在這樣的環境里更加隨意的選擇商品,心理始終處於鬆弛狀態,對事物的接受能力提高,排斥性減弱。只要我們通過適當的陳列、促銷、價格等刺激來引起消費者的購買興趣,使消費者從內心產生一種購買慾望,將遠遠超過強行推銷所帶來的效果,從而實現更大量的產品銷售。
2、場地限制決定了家電經營更加看重單品在單位面積上的產出,品牌選擇更加慎重,並且在品種上要精挑細選。我們可以利用大賣場連鎖經營的規模優勢,向廠家定製特供單品,將營銷的大部分資源投放到這些與競爭對手明顯差異的產品上去,即避免了無謂的價格競爭,又成為自身的經營特色,保持了適當的利潤。
3、因為缺少內部資源和支持,因此更加註重與廠家的配合協作,相對於競爭對手來說更容易獲得廠方的青睞。在此過程中通過相互學習,相互引導,相互支持發揮出更大的潛力,從而克服家電經營在大賣場中的困難。
四、突出自身優勢
大型綜合超市(GMS)作為零售領域的龍頭老大,有其自身的優勢,家電經營也要充分利用並加以發揮。
1、POS系統提供更加精確的數據分析,便於我們更加科學合理的掌握消費規律和預測消費趨勢。更加有效的管理庫存和銷售數據,使我們的經營成本降到最低水平。
2、客流量大是GMS明顯的優勢,我們只要能夠合理布局,做好品種選擇,適當強調與整體相協調的突出陳列,就可以產生足夠的吸引力促成消費者購買。
3、GMS注重培養目標顧客的忠誠度,顧客在此過程中養成了良好的購買習慣,他們對GMS產生了一定程度上的依賴感,廉價便利是消費者的整體感受,家電產品只要努力完善自我,與整體的經營理念相協調,就能夠依靠整體優勢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大型綜合超市經營家電不同於經營其他商品,更加註重經營定位於整體定位的協調統一,經營者需要更冷靜的思考和一顆平常心,盲目做大或盲目跟隨競爭對手都是不可取的,我們必須要在經營中鍛造自身的優勢,為家電產品在賣場中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
3. 為什麼感覺多數大型超市裡商品的擺放都比較類似
超市物品擺放是有一定的科學性在裡面的。大型超市甚至有專門的部門來做這些統計,並且做成課件來做公司內部教學的,我就教過。一些課件我還保留著呢。國內超市,多數模仿的是家樂福,其次是沃爾瑪。即使是國外超市,大多也是模仿的這兩家。有些超市會根據自己的店面設置,來稍微修改一下,但是大體都是兩種模式。家樂福模式:進門就是家電,然後要麼是服裝,要麼就是百貨,然後是床上用品,浴室用品(有些是擺在百貨末端),化妝用品,干貨,旁邊是海產,生鮮,蔬菜,水果排成一排,然後在某個邊上擺著冰櫃等等,最末端收銀線。有條件的還會在干貨或者冰櫃對面擺現做熟食。如果有二樓的話,從化妝品起,包括收銀都在二樓。根據店面的面積、形狀,小的順序會略有變化,但是大概順序不會變。沃爾瑪模式:最開始是服裝,家電(家電多是貼一側邊長趟的擺開),百貨,然後是服裝中的鞋帽,床上用品,然後是小百貨,化妝品,生鮮海產冷凍會貼邊,然後是熟食蔬菜等等,然後是收銀線。如果是二層的話,收銀線在一樓(很有意思,這跟家樂福是相反的),生熟食在收銀附近,其餘的按照動線布置。不過國內較少模仿沃爾瑪,因為沃爾瑪的動線布置對場地要求很高。一般公司拿不到沃爾瑪那樣方方正正的場地。上面說到了一個名詞:動線。所謂動線,就是顧客最常走的那條通道,這條主通道最好能夠讓顧客不由自主的走遍商場一圈——但是不能讓顧客發現商場在給顧客繞迷宮玩。 這樣顧客會抱怨的。像宜家那種做法,就太過了。如果去深圳的沃爾瑪或者家樂福(一些社區店就不算了),你會發覺,你即使不想走遍賣場,可是你想去結款的時候,還是走了一個遍。動線可以人為的引導,最高明的引導就是讓顧客沒有發現自己在順著超市希望的那條路走,比如蛇口沃爾瑪。動線兩側的商品擺放也是有講究,一般是垂直於動線方向擺放,讓顧客在過的時候一眼看到兩側通道里有什麼(像我這號的,閉著眼都知道有什麼了)。動線最好不要有獨立的貨架擋著造成顧客分流,不過可以藉助實體牆(或者造一個牆)來使顧客轉向。通道商品的擺放也是有講究:黃金線上擺最好賣的規格,底下擺大包裝規格或者不好賣的商品上面擺稍微貴一點或者小小包裝量的商品。價格高的擺在動線遠端,價格低的擺在動線近端。這里要說一句:這只是籠統的講,如果要詳細說明,每個分類都有自己的擺放特點,比如沐浴露和洗衣粉洗衣液,雖然類似,但是詳細規則不一樣, 不能一概而論。這里介紹了這么多沃爾瑪家樂福的商品擺放,實際上都是沒切題。下面這句,才真正回答了LZ的問題:國內各大超市管理層百分之八十都是家樂福沃爾瑪跳槽過去的呀.你還能指望他們能擺出什麼其他的花樣來??
4. 超市為何這樣擺設
超市陳列及布局的確很有學問,但要一下說清楚還是不容易.就簡單說一下吧.
其實布局方法有很多種,根據各賣場的大小、樓層等情況不同會有所區別。現在各大型超市的理念也有所不同.比較多的布局方法是這樣的:
大型賣場
一樓///入口// 家電/百貨/日化//// 二樓 副食/小食品/沖調/酒水///收銀
生鮮區的位置主要是根據賣場形狀決定的。如果有精品區的話一般不會離收銀台太遠。
總的來說就是先生活用品後食品,因為食品相對吸引力較大,所以放在後面(出口)。目的就是強制顧客經過百貨區。
小型超市
出入口
精品櫃 收銀台
日雜 洗化 沖調 酒水
紙品 洗化 小食品 副食
以上分類不全,因為若細分就太多了,所以只寫了幾個主要的。
總之小型超市就是貴重的在前、快周轉品在前。
陳列上多採用縱向陳列。貨架分熱區(也就是快周轉區)溫區、冷區。
2米以下貨架是這樣分的:
溫區
熱區
熱區
熱區
溫區
冷區
1.7米貨架無頂上溫區。
5. 為什麼超市裡的家電比家電賣場的家電價格相差很大
估計兩款電視的型號有所區別,型號不同相應的技術指標也會有所不同,如果完版全一致的話權就是進貨渠道有區別,再有電器賣場的商品都是可以議價的,比如國美除了優惠外還可以跟銷售談談贈品的問題,要看你的砍價本領了。
6. 超市為什麼經常調整貨架上的商品的擺放位置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商品擺放位置固定的話,再次光顧超市時,可減少找尋商品的時間。但從商場來說,長期擺放一定的固定貨架,容易失去消費者對其他物品的關注程度,並且有一種陳舊的感覺。 所以在商品在貨架上擺放一段時間後,調整貨架的位置,使顧客在重新尋找需要的物品時,受到其他物品的吸引,也可以對對商場的變化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是貨架物品擺放改變過於頻繁的話,容易引起顧客反感,認為商場混亂不堪,產生反感的心理。所以有些超市三五個月變一次貨架商品的擺放位置,有的則一年一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7. 請問超市的家電部門怎麼經營會有特色又能賣東西,有什麼不同於專業賣場的地方
專業賣場主要給與大家的感覺是信賴,質量有保證,專業,售後服務好,因為他們主要就是以賣家電為主,超市的家電多以中低價位的為主,一個檔次方面就比不上專業的賣場,所以在消費層次上也是比不上的,其實要經營好超市家電,要從自己的產品,人員和供應商,規模方面做調整,一般超市的家電規模都很小,
如果可以的話盡量比專業賣場的價格稍微便宜一點,但不能太便宜,要不人家以為是維修過或是有什麼缺陷的.
促銷員方面時候專業,是否有自信,銷售一個品牌,對自己的東西都沒自信,就算在好的東西在他手上一樣是垃圾
供應商是否給到最好和最大的支持,現在的消費者就是,其實已經想買了,但就是因為一些小贈品的問題讓他去了其它的店,就算其它的店送的是一樣的東西或是也沒有東西送,但顧客就不會在回頭
以上是個人意見
8. 超市賣的家電型號為什麼電器商場都沒有有人說超市賣的電器都是淘汰的廉價貨,對嗎
不能說超市賣的電器就都是被淘汰的廉價貨,當然不排除廉價貨甚至假貨的可能性,但同時,產品廠家本身也存在這樣一種操作模式,即不同的產品供應不同的渠道,這是一種銷售策略。
9. 家電在超市賣得注意什麼
有很多人因為方便,在去超市的時候就把小型的家用電器購買了。如果是知名品牌的產品也還好些。如果是一些沒有聽說過的品牌就盡量不要購買。
因為超市的審查要比家電連鎖店的『門檻』低得多。有很多產品因為在家電超市裡的上架費用高或產品質量檢測方面不能通過,所以紛紛把目光轉向大型的超市,因為超市不是以小家電產品為主。他們的上架費用要低很多。而且質量把關也沒有那麼嚴格。這樣的小家電超市售出後,他們是沒有責任的。如出現任何問題你只能找產品的廠家。
例如:北京一位李女士在超市裡花98元買了一個電水壺,用了不到兩個月,出現問題,她找到超市,銷售人員告訴她超市不負責任,只能去廠家指定地點維修。而且北京只有這一個維修地點在木樨園。他花了兩個多小時的車程到達維修地點後,維修人員告訴她,要更換零件的錢就要六十元。勸她還不如添些錢再買一個呢。李女士只好放棄維修。(這是實情,我在家電超市時,當事人親口敘述)
還有的一些品牌產品,因為有些瑕疵(有殘,但是也能使用)家電連鎖店不通過,廠家認為返廠重新加工的成本大,進而轉入超市銷售。當然不是所有的都是這樣的。只是給大家提個醒而已。
還有就是國美電器將要收購大中電器了,國美電器通過其附屬公司天津咨詢出資36億元,以委託貸款的形式給獨立第三方聖管理公司完成了對大中電器的全部股權收購,國美電器實為大中電器的管理和經營者。在收購完成後,大中電器的管理者為國美附屬公司天津咨詢。 收購大中電器後,國美在北京將擁有100家以上的門店,是蘇寧的兩倍。
這樣全國大的家電連鎖商就只有國美和蘇寧了。哎,他們壟斷了家電行業,也不知道對我們是好是壞。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以後兩家的競爭會愈加激烈。這點對我們消費者是有利的。
10. 超市有些東西很貴又沒什麼人買,為什麼還堅持擺在超市裡賣
這種現象其實也挺常見的,其實有好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就是超市要打造一個各類商品都很齊全的形象,而不是只有低端貨的廉價超市,那麼肯定會擺放這些很貴的商品。
另一方面就是這些品牌都是給超市交了入場費的,哪怕貨物賣不掉,超市也不會虧本,再說這些標價很貴的東西利潤也很高,只要賣掉一件都能賺不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