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同一型號的家電卻有兩種價格
質量沒問題,各大廠家都在國家放了100萬的產品質量保證金,有問題,錢由政府幫你貼,由不得廠家不給。價格能不能優惠就看與去年比較是不是真的降價了,好多品牌都是跟風走,同樣的產品都標價2499,與去年比較有些是的確降價了而有些卻通過下鄉抬價了,所以選擇的時候選名牌、大品牌比那些無名氏要絕對安全。家電下鄉剛開始的時候下鄉網有個統計表標明了購買品牌和補貼情況,後面有人投訴說下鄉網顯示購買信息給消費者誤導,影響市場運作被修改、刪除了。當時在網上銷售記錄中,海爾佔有率是50%以上,所以各大廠家都紛紛要求刪除這些信息,我家就是做海爾的,所以比較關注這方面的事。海爾其他產品我不清楚,但是下鄉產品絕對是劃算,去年在我們這海爾就是高端昂貴的代名詞,美菱冰箱比海爾冰箱好賣(農民伯伯比較看中價格)。現在下鄉產品推出後海爾的比美菱的好賣,因為都是一樣的價2499,消費者也有種明顯降價的感覺。
利潤肯定是有,商家賣東西不可能只是為了響應國家政策吧,但是下鄉產品利潤空間不大,畢竟有個限價,沒辦法去抬價,而且購買者不還價又不能展示自己的才能,所以多少優惠點吧,我這條街上兩家賣美菱,出於競爭的關系生意要跑時都是異口同聲的說直接優惠100元,記得海爾總裁說海爾產品利潤是200元,優惠100還能賺100,差不多等於做好事了,說實在的家電產品只賺100元基本等於在保本,甚至在虧本。所以如果只有一家在賣一個品牌的話價格是絕對不會優惠的,就算優惠也只是因為運輸等各方面原因差別少收點錢,例如我這賣個冰箱如果是街上的可以優惠30-40元但是如果是比較遠的村那就沒有優惠。差不多就是這樣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② 為什麼在商場里買的電器,和網上的價格總是相差的那麼大!
成本元素。。。實體店的裝修費用。。。日常稅務付出。。人員工資都是加入進去到商品里的。。。所以網上便宜是實體店沒法來比的。。
③ 為什麼家電價格在各個商場會不同
進貨價格大致相同,因資金實力不同,採取的銷售策略不同,所以價格不同。
④ 為什麼網上的電視機和現實中的價格相差那麼多呢
我給我老爸老媽想買個32-40的非智能電視機在卧室看。
去了我們縣城幾個大的家電回商店,比如海爾專賣店答,國美,蘇寧還有個縣城數一數二的大店,一款32的跟我要1千,還尼瑪是夏新的,海爾有個32的還說你就給800得了,這個可便宜了。
那款800的海爾我兩年前在沈陽鐵西區的大潤發超市裡就見過,那時候才賣729,你TMD兩年後跟我要800?那個夏新就是個雜牌當我不知道?
後來回來上京東看中了一款海爾的,一款熊貓的,一款康佳的,最後599買了個康佳的,希望用的住。
實體店不景氣不是因為租金,而是因為商家良心不正,五行缺德。如果實體店是依靠欺騙人砸冤大頭為目的,實體店不倒閉都沒有天理了。
品牌服裝專賣店為什麼有租金還可以和網上價格一樣?為什麼家電差那麼多?還是那句話缺德!
⑤ 為什麼超市裡的家電比家電賣場的家電價格相差很大
估計兩款電視的型號有所區別,型號不同相應的技術指標也會有所不同,如果完版全一致的話權就是進貨渠道有區別,再有電器賣場的商品都是可以議價的,比如國美除了優惠外還可以跟銷售談談贈品的問題,要看你的砍價本領了。
⑥ 為什麼實體店與網上一模一樣的家電,價格卻相差好幾千
前天的時候,我去我們這里的商場逛街,看上一款大衣,價格是內1498,感覺非常適合我,但是容感覺價格偏貴,回家在淘寶上搜索,一模一樣的,連標牌都一樣,價格858,價格相差這么多,但是東西是一樣的。
首先,你想想,我去商場買東西,實體店裡的東西需要怎麼的售賣。
第一進貨,就算廠子里進貨,發貨也是需要運費的;第二租金,商場的商鋪租金現在都很不便宜;第三人力,商場里的導購也是要用錢的。第四稅收,商場的商鋪也是需要納稅的。
以上的四個成本也許不盡齊全,但是也能明了。
現在看看淘寶上相同的東西,可能淘寶店就開在廠子旁邊,甚至很多都是工廠自己開的。這就節省了運費,與二次成本。
網上的店鋪只需要交上押金就能有個頁面,節省了租金;同時現在也沒有相關的稅收。
好了這些成本都沒有,我為什麼不標價便宜點,反正都是賺一百五十塊,我可以多賣些。
你所謂的家電,其實也是一個道理的。
⑦ 為什麼網上買電器的價格相差的那麼多
大家電屬於耐用消費品,不會經常汰換。所以更應關注品質。
LG的品牌決定了他的產品不會差到哪去(前提是正品),至於價格差異大,有以下幾方面因素決定:
1.營運成本差異,上面有朋友提到了,不多重復。「羊毛出在羊身上」是真理,高價里含有產品成本、工廠利潤、中間商利潤、廣告費等。所謂低價只是去除或削減了中間商的利潤。
2.樣機和原包裝機器價格可以相差30%-70%,比如原包裝機器售價是100,樣機根據殘損程度售價在30-70之間。
3.淘汰品和新型號功能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價格可能相差20%左右。如A型號投放市場多年,長期競爭及價格戰導致該型號無利潤維持,廠家就會推出B型號再來一個周期,而A和B可能只是顏色的差別,外觀的差別等。但價格的差別就會很大。並且淘汰品若不低價售出而返廠的話,就成了「廢品」了,連材料成本都無法折現,所以會以各種手段降價出清。
至於LG的品牌和產品,還是不錯的。基本質量能有保障,售後也比較有口碑。
但個人覺得LG的冰箱採用的壓縮機與國內品牌的壓縮機無大差異,技術原理完全一致,類似於流水線下來時看是貼「LG」還是貼「新飛」而已(不是在貶低LG,只是想說明OEM貼牌的事實)。
洗衣機更沒什麼技術含量了,一般家用的話,市場上隨手的正牌貨都能滿足了。
空調和電視建議你還是選擇國產品牌的,格力空調在國外的實力就像我們看SONY的數碼產品一樣,屬於行業全球領先了。電視機國產的也不錯的,平板的實力派有創維、康佳等,技術售後服務都非常成熟到位,液晶的實力派有長虹、上廣電等,其實液晶的壽命只有5-8年,加上技術每天都在更新,現在買貴的絕對不劃算。夏普的當然好,但價格是國產的1.3-1.6倍啊。
產品本身區別並不大,只是「媳婦是別人的好」心態在作怪而已。
⑧ 為什麼同一型號的家電卻有兩種價格
質量沒問題,各大廠家都在國家放了100萬的產品質量保證金,有問題,錢由政府幫你貼,由不得廠家不給。價格能不能優惠就看與去年比較是不是真的降價了,好多品牌都是跟風走,同樣的產品都標價2499,與去年比較有些是的確降價了而有些卻通過下鄉抬價了,所以選擇的時候選名牌、大品牌比那些無名氏要絕對安全。家電下鄉剛開始的時候下鄉網有個統計表標明了購買品牌和補貼情況,後面有人投訴說下鄉網顯示購買信息給消費者誤導,影響市場運作被修改、刪除了。當時在網上銷售記錄中,海爾佔有率是50%以上,所以各大廠家都紛紛要求刪除這些信息,我家就是做海爾的,所以比較關注這方面的事。海爾其他產品我不清楚,但是下鄉產品絕對是劃算,去年在我們這海爾就是高端昂貴的代名詞,美菱冰箱比海爾冰箱好賣(農民伯伯比較看中價格)。現在下鄉產品推出後海爾的比美菱的好賣,因為都是一樣的價2499,消費者也有種明顯降價的感覺。
利潤肯定是有,商家賣東西不可能只是為了響應國家政策吧,但是下鄉產品利潤空間不大,畢竟有個限價,沒辦法去抬價,而且購買者不還價又不能展示自己的才能,所以多少優惠點吧,我這條街上兩家賣美菱,出於競爭的關系生意要跑時都是異口同聲的說直接優惠100元,記得海爾總裁說海爾產品利潤是200元,優惠100還能賺100,差不多等於做好事了,說實在的家電產品只賺100元基本等於在保本,甚至在虧本。所以如果只有一家在賣一個品牌的話價格是絕對不會優惠的,就算優惠也只是因為運輸等各方面原因差別少收點錢,例如我這賣個冰箱如果是街上的可以優惠30-40元但是如果是比較遠的村那就沒有優惠。差不多就是這樣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⑨ 為什麼淘寶上的冰箱和家電商場價格差那麼多,特別是美的冰箱......關鍵是人家開的票是全國聯保
兄弟你想多了,現在網店根本不接觸到實物,它只起一個下單平台,下單後直接從你最近的廠家倉庫發貨,全國統一售後哪來的山寨家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