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家電大全 > 海爾最先做的什麼家電

海爾最先做的什麼家電

發布時間:2021-02-22 14:49:21

『壹』 海爾最先是做什麼起家的

1984年-1989年● 1989年6月,一場政治風波襲來,市場出現寒流,而海爾冰箱在這場風波中,不但沒有降價,反而提價12%,仍然被搶購。海爾以它的高質量和服務贏得了市場。● 1988年12月,海爾冰箱在全國冰箱評比中,以最高分獲得中國電冰箱史上的第一枚金牌,從此奠定了海爾冰箱在中國電冰箱行業的領頭地位● 在1987年世界衛生組織進行的招標中,海爾冰箱戰勝十多個國家的冰箱產品,第一次在國際招標中中標.海爾的發展逐漸引起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注。● 由於產品質量過關,海爾冰箱在北京、天津、沈陽三大城市一炮打響,市場出現搶購現象。● 1986年,原西德駐華大使裴培義先生從北京專程到青島電冰箱總廠考察。工廠緊張有序的工作狀況使裴大使十分佩服年輕的廠長張瑞敏。● 1985年,張瑞敏從消費者的信中發現了產品存在的質量隱患,為了真正喚醒員工的質量意識、市場意識,「砸冰箱」事件成為海爾歷史上強化質量觀念的警鍾。● 張瑞敏分析了當時電冰箱市場品種繁多,競爭激烈的形勢,提出了「起步晚、起點高」的原則,制定了海爾發展的「名牌戰略」。● 1984年12月26日,張瑞敏帶領新的領導班子來到小白幹路上的青島電冰箱總廠。當時的冰箱廠虧空147萬元,產品滯銷,人心渙散。張瑞敏是到農村大隊借錢,才使全廠工人過了一個年。1990年-1995年● 1995年7月,原紅星電器有限公司整體劃歸海爾集團,海爾以「吃休克魚」的方式,通過輸入海爾文化,盤活被兼並企業,使企業規模不斷擴展。● 1995年5月22日,海爾集團東遷至剛落成的海爾工業園,拉開了海爾二次創業——創世界名牌的序幕。● 海爾超級無氟電冰箱參加世界地球日的展覽,成為唯一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環保產品。● 海爾園建設日新月異,新項目邊施工、邊建設、邊投產。● 在海爾園建設過程中,中國的資本市場開始啟動。1993年11月19日,海爾冰箱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 1992年9月,海爾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標志著海爾已成為合格的世界級供應商。● 1992年5月,鄧小平南巡講話發表了,海爾抓住機遇,在青島東部高科技開發區征地800畝,建立了海爾工業園。● 從1984年到1991年,歷時7年,海爾專心致志做冰箱,在管理、技術、人才、資金、企業文化方面有了可以移植的模式,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合並了青島電冰櫃總廠和青島空調器總廠,於1991年12月20日成立海爾集團,進入了多元化發展的戰略階段。● 1991年,在全國首次馳名商標評比中,問世僅僅6年的海爾品牌與那些有著悠久歷史的品牌一起,被評為「全國十大馳名商標」,標志著海爾的名牌戰略已經開始產生積極的效果。

『貳』 海爾什麼時候開始做廚房電器的

看 -直播- 綉 -比B- 的`來!叄* 柒.C伍, 點, 匸-⊙m` 據說世界上第一家超市於1952年首先在美國誕生。開張那天人們尚不知超市為何物,紛紛抱著好奇的心態前往光顧,並把逛超市作為一種時尚。但過不多久,人們逐漸嘗到了超市便利的甜頭,上超市購物又成為人們日常的一種需要。於是乎,超市像雨後春筍似地布遍世界各地。

智利是較早出現超市的拉美國家之一。1957年, 在聖地亞哥目前的老富人區PROVIDENCIA 和RICARDO LEON兩條大街的交匯處出現了智利首家超市"ALMAC", 這家所謂的超市,以現代人的目光看來, 只不過是一家店面既小商品也不豐富的原始超市而已。現而今,智利已有大小超市668家。其中佔地10000平方米左右的大超市有36家,建築總面積32.4萬平方米。首都大區佔了21家(LIDER 11家,JUMBO 5家,CARREFOUR 5家), 其他大區15家; 小於10000平方米的有632家,建築總面積80.88萬平方米。 首都大區佔有178家, 其他大區454家。 2002年超市銷售總額為43.44億美元, 為當年全國GDP的7%, 佔了全國零售額的60%。

像其他國家一樣,智利的超市業也經歷了從無到有. 從小到大的演變、發展過程。具體說來,1960年至1070年間為演變期。在這時期,零星、單個的超市逐漸向合作、連鎖的方向發展,在首都聖地亞哥的一些超市還開始進行初步的改造。與此同時,在聖市出現了第一家大型超市-JUMB; 1980年-1990年為發展期,超市開始向各大區發展; 90年代為鞏固期。在這時期,智利超市業趁國家經濟發展之際,獲到巨大發展,超市年均增長 20.42%,實際增長10.86%(減去倒閉超市後的凈增長)。大型超市也隨之迅速增加,並且向阿根廷、秘魯、烏拉圭等周邊國家進軍。與此同時,各大區超市業的發展態勢也十分強勁; 進入21世紀後,智利的超市業方興未艾,一是每年都在增加投資建新店,2001年新增投資3億美元,2002年4.2億美元, 今年估計為2.5億美元。二是超市越建越大,為數不少的超市"巨無霸"正在聖地亞哥周圍拔起。現有超市的兼並風也在暗地裡進行著。因此,大超市在全國零售業中的佔有率正在逐年擴大:2002年為 72.11%, 今年首季增加到了74.78%,預計2003年超市實際增長率將為6%-7%。

像其他西方國家一樣,在拉美國家中超市正在占據越來越多的零售業市場。2002年,智利超市銷售佔全國零售額的比例高達59%(預計2003年將超過60%),與阿根廷並駕齊驅,居拉美各國之首,墨西哥次之,為49%,巴西和哥倫比亞位居第三,為46%。在激烈的競爭中,傳統的百貨商店正在逐年丟失市場份額:1994年,百貨商店和售貨亭佔全國零售業銷售總額的百分比還高達33%,到2002年已猛跌至22%。飯店、酒吧、冷飲店和食品店的銷售比例從1997年的14%降到了2002年的9%。只有葯店的銷售比例有所增長,從1997年佔6%提高到了2002年的10%。

智利很大一部分的超市、特別是大型超市的業主為外國跨國公司,D&S、LIDER、JUMBO、CARREFOUR等世界大型超市連鎖店集團在智各地均有分連鎖店,並且在智超市中占據了最大的市場份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隨著智利對外洽簽越來越多的自由貿易協定,將為這類超市集團在智業務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

在消費習慣方面,79%的智利居民日常主要到超市進行采購。逛超市的主要是婦女,佔了60%,與其他地方一樣,往往問得多,實際購買的少。超市促銷產品特別受消費者光顧。越來越多的顧客喜歡用現金購買,用信用卡的正在減少,近年來用信用卡到超市購物的顧客人數減少了30%。智利人購物雖然也看重品牌,但更看重價格。在購買品牌商品時,大多專注一種自己喜歡和用慣了的品牌,很少有變動。

隨著對外交流的擴大,智利超市中進口貨也在逐年增多,15年前進口貨所佔比例僅為0.75%, 目前已增加到10%。

在智利超市的貨架上不乏中國商品,其中紡紡織品、服裝、五金、廚房用具、鞋類、箱包佔了很大份額。雖然大多商品為外國品牌的定牌貨,但令人高興的是,像"海爾"這樣的家電名牌產品已在近年進入智利超市和大百貨店。相信隨著我價廉質優的品牌商品越來越多地被智利人民所了解,將有更多的中國名牌商品出現在智利超市的貨架上。

『叄』 海爾是什麼時候開始生產的

海爾集團是在1984年引進德國利勃海爾電冰箱生產技術成立的青島電冰箱總廠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國家特大型企業。

經過短短15年的時間,海爾集團從一個虧空147萬元的集體小廠迅速成長為擁有白色家電、黑色家電和米色家電的中國家電第一品牌,到1999年海爾產品包括58大門類9200多個品種,企業銷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1.6%的速度高速、持續、穩定增長,1999年,集團 工業銷售收入實現215億元。1997年8月,海爾被國家經貿委確定為中國六家首批技術創新試點企業之一,重點扶持沖擊世界500強。

以「先難後易」的戰略,堅持打海爾品牌出口,海爾現已在海外發展了62個經銷商,36000多個經銷點,產品批量出口到歐美、中東、東南亞等世界十大經濟區域共90個國家和地區,1999年,海爾品牌出口創匯1.38億美元。目前已在海外設廠5個,在建的有8個,向國際化大企業的目標邁進。1999年4月,三位一體的美國海爾宣告成立 ,海爾在國際化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一、海爾集團的發展過程

海爾集團公司的前身青島冰箱廠是於1984年在引進德國利勃海爾電冰箱生產技術的基礎上成立的。在此之前,冰箱廠是一個虧損147萬元的集體小廠,當時人們的質量意識還相當淡漠。1985年4月,冰箱廠當眾砸毀了有嚴重質量問題的76台冰箱,極大地提高了工人們的質量意識,這樣做的結果是1988年榮獲國家質量獎,1990年獲電冰箱行業唯一的國家質量管理獎。到1991年,連續五年被全國消費者評為"最受歡迎的輕工產品電冰箱類"第一名,這時的冰箱廠,無論是品牌的知名度還是在產品質量、服務質量上,都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

1991年12月份,以青島電冰箱廠為核心企業,以空調器廠、冷櫃廠為緊密層企業,經過改制,組建了海爾集團公司。海爾集團通過技術開發、精細化管理、資本運營、兼並控股及國際化,使集團公司迅速成長為96年在全國500強中名列30位的大型企業集團,92年到96年五年間,海爾集團銷售收入從8億元飆升至61.6億元,97年1-8月份銷售收入達66億元。目前海爾集團產品包括電冰箱、冷櫃、空調器等13個門類5000餘個規模品種,並批量出口到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海爾商標在96年的無形資產價值達到77億,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家電第一名牌。

二、資本運營的兩種方式

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史蒂格勒曾說過:縱觀世界上著名的大企業、大公司、沒有一家不同在某個時候以某種方式通過資本運顴發展起來的,也沒有哪一家是單純依靠企業自身利潤的積累發展起來的。海爾集團發展如此迅猛,完全得益於有效的資本運營模式,抓住有利時機,實現了低成本的資本擴張,其中最顯著的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股權融資,發行海爾冰箱股票,募集社會資金;二是以無形資產兼並有形資產,進行兼並重組,實現高效率的規模擴張。

1993年國家發展資本市場,海爾集團抓住這個機遇,積極籌備冰箱公司上市,93年11月份海爾冰箱股票上市,募集資金3.69億元,96年通過配股又募集資金1.43億元,這些資金先後用於擴大冰箱產量及相關項目上,得到了最有效的運用。股票的上市也使企業面臨了新的壓力,由過去僅面對用戶、員工,轉變為要面對股東、員工、用戶。股東要求企業每年給他較高的利潤回報,員工要求工作環境不斷改善,工資待遇不斷提高,這樣一來,企業上市後面臨的壓力比上市前大的多,為使壓力轉化為動力,必須形成一個股民、員工、用戶互動的價值鏈,從而保證資產質量的不斷提高。上市三年多,海爾通過改制,使企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冰箱產量是由上市時93年的30多萬台,猛增到96年的151萬台,增長了5倍,企業利潤總額也由93年的8187萬元,增長到96年的20065萬元,增長了2. 5倍,員工的工作環境、工資收入也得到了極大改善和提高,公司股本由93年上市的1.7億元擴張為96年末的3.26億,而公司每股收益卻由上市時的0.41元,增長為96年的0.55元,公司在三年的時間里,股本翻一番,而每股收益不但沒有稀釋,反而有提高,也就是說企業在不斷擴容的同時,資本利潤率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從根本上保證了股民的權益。通過股票上市從而轉變企業的機制,形成股民、員工、用戶互動的價值鏈,這是我們在資本市場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除了成功地利用資本市場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外,公司在企業兼並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功。在這方面,海爾提出了"吃休克魚"的思路。所謂休克魚是指硬體條件很好,管理卻滯後的企業,由於經營不善落到了市場的後面,一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把握住市場就能重新站起來。在國內現行體制下,活魚不讓吃,吃死魚會鬧肚子,因此只有吃休克魚,而海爾擅長的就是管理,還有手中的王牌價值77.36億元的海爾品牌,這樣就找到了海爾與"休克魚"的結合點。在資本運營的實踐中海爾集團堅持"吃休克魚"的策略,十三年來共兼並了虧損總額5. 5億元的十四家企業,盤活了14.2億元資產。

從青島電冰箱總廠發展到現在,隨著企業制度的完善,管理的深化,海爾集團在企業兼並及盤活資產方面,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1988-1990年)主要是投入資金,全盤改造。青島電冰箱總廠通過與德國利勃海爾合資,引進了先進技術,生產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時,狠抓產品質量,大力開拓國內市場。到1985年6月,生產出我國第一台四星級是冰箱,1988年榮獲中國冰箱史上第一枚金牌。經過幾年的艱苦奮斗,電冰箱總廠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都有所提高。在這各背景下,開始考慮由原來的單一產品經營向多種產品經營轉變。1988年電冰箱總廠兼並了當時的青島電鍍廠,改造為微波電器廠,通過賂微波電器廠注入資金引進生產設備,經營管理和企業效益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第二階段(1991-1994年)主要是投入資金,輸入管理,擴大規模,提高水平。

在這期間,青島電冰箱總廠無論是在器牌的知名度還是產品質量、服務質量上,都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經多年探索後首創的OEC管理獲得了三位副總理的肯定,被國家經貿委向全國推廣,各地企業紛紛競相學習,一時傳為佳話。但從全國范圍來看,其規模還相當小,年產電冰箱共有30萬台,而要在中國家電市場獲得發展並逐步走上國際市場,必須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為了壯大實力,實現強強聯合,電冰箱總廠1991年兼並了原青島空調器廠和青島冷櫃廠,通過投入資金,狠抓企業管理和海爾文化,依託海爾的品牌和服務網路,經濟效益得到了可喜的提高,92年到96年,冷櫃、空調的產量分別提高了4倍14倍。

第二階段兼並方式與第一階段相比,除了投入資金外,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將海爾的企業文化與OEC管理體系移植到被兼並企業中,創造出一個具有活力的新機制,使企業迅速進入良性發展階段。

第三階段(1995年至今),此階段的兼並方式主要是以無形資產盤活有形資產,以海爾名牌及OEC管理體系移值到被兼並企業中,轉換機制,實現精神變物質。

這一階段的典型案例是海爾集團兼並原青島紅星電器公司。該公司原來在青島是與青島電冰箱廠齊名的企業,其生產的琴島夏普洗衣機是國內三大名牌洗衣機之一,但由於該企業管理不善,企業缺乏凝聚力,致使企業效益連年滑坡,至1995年企業狀況相當糟糕:總資產為4億元,而總負債達5億多,資不抵債1.33億,負債率高達140%多。當青島市政府決定將紅星電器公司整體劃歸海爾集團的消息一公布,很多人都持懷疑態度,"這么大的包袱背得動嗎?"而海爾集團接管紅星電器公司後,將它改組為海爾洗衣機總公司,在輸入成套管理模式的基礎上,以對人的管理為重中之重,把海爾的"名牌戰略"、"用戶永遠是對的"、"真誠到永遠"、"向服務要市場"、"賣信譽不是賣產品"、"高標准、業績化、零缺陷"、"創造市場"、"人人是人才"一系列企業經營理念貫注於員工身心,由此來統一企業的思想,鍛造員工的意志,重鑄企業的靈魂,這些理念象一隻無形的手將原來的幾乎潰不成軍的職工隊伍凝聚起來,並提升到一種有序、自律、迅捷的作業狀態,使其勃發出強大的生命張力,使企業獲得了超常發展:三個月扭虧,第五個月贏利150萬元,第二年一次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榮獲中國洗衣機"十佳品牌"、消費者購物首選品牌、開箱合格率等8項第一;市場佔有率到1996年底,在全國百家大商場的份額已上升到22%,1997年上半年又上升到28. 31%,比第二名高出5個百分點。國際市場佔有率更是遙遙領先於國內其他名牌,全自動洗衣機出口日本數量已佔到全國出口總量的95%,占日本進口總量的61%……在此基礎上,97年5月兼並後的洗衣機公司以品牌作為投資控股兼並了廣東順德洗衣機廠,組建了順德海爾電器公司,並在兩個月之內恢復生產,創造出了讓"可怕"的順德人都連稱可怕的海爾速度;97年9月又與杭州西湖公司合作,利用海爾無形資產的價值,沒有投入一分錢,控股組建了杭州海爾電器公司,研製開發出海爾牌系列彩電。

由此可以看出,在現代化生產運營中,無形資產管理及企業的培養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通過企業兼並、重組使海爾的產品種類迅速提高,整體競爭力大大增強。海爾集團資本運營的模式就是"吃休克魚",兼並一個企業時主要考慮兼並之後能否帶來效益,而不以該企業的財務報表為依據,為了休克魚的復甦,有時需要付出資金,但如果可以很快在一個領域里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這樣就值得做。兼並紅星電器公司時,它虧損了近2億元,但比起重新建廠還是很劃算,而且紅星的設備、銷售網路還比較完善,這樣只要把經營管理抓好,整個企業很快就能上去。當時,海爾派去的第一個部門,不是財務,不是科研,而是海爾企業文化中心。他們深入紅星員工,耐心講述"敬業報國,追求卓越"的海爾精神,講述OEC管理的深刻內涵,這就是海爾企業文化,其精髓就是"先造人才,再造名牌","造物先造人",正是用這種獨特的企業文化無形資產來盤活有形資產,海爾由此創造了中國大企業集團資本運營里程上的新思路,新模式。

三、海爾的成功之處

海爾集團在十年多的時間里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特別是在資本市場及企業兼並重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歸納起來,不外乎兩點:

1、進入資本市場的目的。海爾公司是1993年通過冰箱股票上市才進入到資本市場的,進入資本市場後,我們深深感到進入這一領域,其目的不應簡單地為了籌集資金,而應通過改制使企業的資本利潤率不斷提高,從而保證公司整個資產的保值、增值、使股民的利益從根本上得到保證。

2、在企業兼並重組方面,我們成功之處在於有成功的企業文化和成熟的可擴大推廣的海爾管理模式。海爾通過向被兼並企業注入海爾企業文化和管理模式,從根本上改變員工的思想,把海爾企業精神"敬業報國,追求卓越"以及"迅速反應,馬上行動"的工作作風灌輸到每個員工心裡,使整個企業的精神風貌有一個質的飛躍,使企業形成一種凝聚力。也就是說,海爾進行企業兼並重組,並不是把幾個企業簡單相加,而是通過向被兼並方輸入海爾文化,轉變觀念,轉換機制,實現精神變物質,從而提高"聯合艦隊"的整體戰鬥力。

近年來有的國有企業不太景氣,不能說不與企業沒有良好的管理模式以及企業文化有關,使企業沒有凝聚力,從經營機制上看,國有企業的經營機制還沒有真正得到轉換,有些公司上市的目的只是著眼於籌資,而不是保證企業資本利潤率的逐步提高。我們認為,國企改革在逐漸理順產權關系的同時,逐步轉換經營機制,使企業資產不斷增值,這才是國有企業改革的出路所在。
回答者:天空之城四 - 助理 二級 11-5 12:41

海爾集團公司的前身青島冰箱廠是於1984年在引進德國利勃海爾電冰箱生產技術的基礎上成立的。在此之前,冰箱廠是一個虧損147萬元的集體小廠,當時人們的質量意識還相當淡漠。1985年4月,冰箱廠當眾砸毀了有嚴重質量問題的76台冰箱,極大地提高了工人們的質量意識,這樣做的結果是1988年榮獲國家質量獎,1990年獲電冰箱行業唯一的國家質量管理獎。到1991年,連續五年被全國消費者評為"最受歡迎的輕工產品電冰箱類"第一名,這時的冰箱廠,無論是品牌的知名度還是在產品質量、服務質量上,都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

1991年12月份,以青島電冰箱廠為核心企業,以空調器廠、冷櫃廠為緊密層企業,經過改制,組建了海爾集團公司。海爾集團通過技術開發、精細化管理、資本運營、兼並控股及國際化,使集團公司迅速成長為96年在全國500強中名列30位的大型企業集團,92年到96年五年間,海爾集團銷售收入從8億元飆升至61.6億元,97年1-8月份銷售收入達66億元。目前海爾集團產品包括電冰箱、冷櫃、空調器等13個門類5000餘個規模品種,並批量出口到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海爾商標在96年的無形資產價值達到77億,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家電第一名牌。

『肆』 海爾最早是生產什麼產品的

海爾最早生產的產品呢是冰箱冰櫃系列。記得海爾之所以出名的是當年他們的回總裁接答受海爾之後。海爾的品質很差。受到了方方面面的質疑和退貨,他拿起了大斧頭,砸了很多質量不好的冰箱。從此呢樹立海爾品牌的一個形象就是高品質品質好了一個形象。品質不好是堅決不出廠的。從那天起,啊,經過新聞的一個報道和炒作,海爾的品牌逐漸地稱為我們國內家電領軍品牌。

『伍』 海爾最先是做什麼起家的

1984年-1989年
● 1989年6月,一場政治風波襲來,市場出現寒流,而海爾冰箱在這場風波中,不但沒有降價,反而提價12%,仍然被搶購。海爾以它的高質量和服務贏得了市場。
● 1988年12月,海爾冰箱在全國冰箱評比中,以最高分獲得中國電冰箱史上的第一枚金牌,從此奠定了海爾冰箱在中國電冰箱行業的領頭地位
● 在1987年世界衛生組織進行的招標中,海爾冰箱戰勝十多個國家的冰箱產品,第一次在國際招標中中標!海爾的發展逐漸引起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注。
● 由於產品質量過關,海爾冰箱在北京、天津、沈陽三大城市一炮打響,市場出現搶購現象。
● 1986年,原西德駐華大使裴培義先生從北京專程到青島電冰箱總廠考察。工廠緊張有序的工作狀況使裴大使十分佩服年輕的廠長張瑞敏。
● 1985年,張瑞敏從消費者的信中發現了產品存在的質量隱患,為了真正喚醒員工的質量意識、市場意識,「砸冰箱」事件成為海爾歷史上強化質量觀念的警鍾。
● 張瑞敏分析了當時電冰箱市場品種繁多,競爭激烈的形勢,提出了「起步晚、起點高」的原則,制定了海爾發展的「名牌戰略」。
● 1984年12月26日,張瑞敏帶領新的領導班子來到小白幹路上的青島電冰箱總廠。當時的冰箱廠虧空147萬元,產品滯銷,人心渙散。張瑞敏是到農村大隊借錢,才使全廠工人過了一個年。
1990年-1995年
● 1995年7月,原紅星電器有限公司整體劃歸海爾集團,海爾以「吃休克魚」的方式,通過輸入海爾文化,盤活被兼並企業,使企業規模不斷擴展。
● 1995年5月22日,海爾集團東遷至剛落成的海爾工業園,拉開了海爾二次創業——創世界名牌的序幕。
● 海爾超級無氟電冰箱參加世界地球日的展覽,成為唯一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環保產品。
● 海爾園建設日新月異,新項目邊施工、邊建設、邊投產。
● 在海爾園建設過程中,中國的資本市場開始啟動。1993年11月19日,海爾冰箱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
● 1992年9月,海爾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標志著海爾已成為合格的世界級供應商。
● 1992年5月,鄧小平南巡講話發表了,海爾抓住機遇,在青島東部高科技開發區征地800畝,建立了海爾工業園。
● 從1984年到1991年,歷時7年,海爾專心致志做冰箱,在管理、技術、人才、資金、企業文化方面有了可以移植的模式,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合並了青島電冰櫃總廠和青島空調器總廠,於1991年12月20日成立海爾集團,進入了多元化發展的戰略階段。
● 1991年,在全國首次馳名商標評比中,問世僅僅6年的海爾品牌與那些有著悠久歷史的品牌一起,被評為「全國十大馳名商標」,標志著海爾的名牌戰略已經開始產生積極的效果。

『陸』 海爾剛開始是做什麼電器開始的

海爾剛開始是做冰箱開始的。
1985年,海爾創業剛起步時,電冰箱生產技術從德國利版勃海爾公司權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生產出亞洲第一代「四星級」電冰箱,當時雙方簽訂的合同規定,為體現雙方合作,海爾可在德國商標上加註廠址在青島,於是海爾引進「琴島——利勃海爾」作為公司的商標。
1991年企業名稱確定改為「青島琴島海爾集團公司」,產品商標也同時改為「琴島海爾」,實現企業名稱與產品商標的統一,同時導入CIS理念,推出以「大海上冉冉升起的太陽」為設計理念的新標志,中英文組合標志「琴島海爾」,「海爾藍」為企業專用顏色,形成了集團CI的雛形。
1993年5月,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決定將第二代識別的中文標志去掉,直接將企業名稱簡化為「海爾集團」,把英文Haier作為主識別文字標志,集商標標志、企業簡稱於一身,設計了英文「Haier」 作為標識。

『柒』 海爾經營的六大家電品類是什麼

海爾經營的六大家電使用情況可以聯系官方售後進行指導。

『捌』 海爾電器最早什麼家電起家

海爾集團的發展過程海爾集團公司的前身青島冰箱廠是於1984年在引進德國利勃海爾電版冰箱生產權技術的基礎上成立的。1991年12月份,以青島電冰箱廠為核心企業,以空調器廠、冷櫃廠為緊密層企業,經過改制,組建了海爾集團公司。1993年國家發展資本市場,海爾集團抓住這個機遇,積極籌備冰箱公司上市,93年11月份海爾冰箱股票上市,募集資金3。69億元,96年通過配股又募集資金1。43億元,這些資金先後用於擴大冰箱產量及相關項目上,得到了最有效的運用。

海爾集團發展如此迅猛,完全得益於有效的資本運營模式,抓住有利時機,實現了低成本的資本擴張,其中最顯著的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股權融資,發行海爾冰箱股票,募集社會資金;二是以無形資產兼並有形資產,進行兼並重組,實現高效率的規模擴張

『玖』 海爾最初是生產什麼的,現在都生產那些東西,一共有多少種

海爾集團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電製造商,也是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之首。旗下擁有240多家法人單位,在全球30多個國家建立本土化的設計中心、製造基地和貿易公司,全球員工總數超過五萬人,重點發展科技、工業、貿易、金融四大支柱產業,2005年,海爾全球營業額實現1039億元(128億美元)

海爾集團在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確立的名牌戰略指導下,先後實施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和國際化戰略,2005年12月26日,創業21周年之際,海爾啟動第四個發展戰略階段--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海爾品牌在世界范圍的美譽度大幅提升。1993年,海爾品牌成為首批中國馳名商標;2005年,海爾品牌價值高達702億元,自2002年以來,海爾品牌價值連續四年蟬聯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榜首。海爾品牌旗下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機、熱水器、電腦、手機、家居集成等16個主導產品被評為中國名牌,其中海爾冰箱、洗衣機還被國家質檢總局評為首批中國世界名牌,2005年8月30日,海爾被英國《金融時報》評為"中國十大世界級品牌"之首。海爾已躋身世界級品牌行列。其影響力正隨著全球市場的擴張而快速上升。

海爾有9種產品在中國市場位居行業之首,3種產品在世界市場佔有率居行業前三位,在智能家居集成、網路家電、數字化、大規模集成電路、新材料等技術領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在國際市場彰顯出發展實力。"創新驅動"型的海爾集團致力於向全球消費者提供滿足需求的解決方案,實現企業與用戶之間的雙贏。目前,海爾累計申請專利6189項(其中發明專利819項),擁有軟體著作權589項。在自主知識產權基礎上,海爾還主持或參與了近百項國家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其中,海爾熱水器防電牆技術、海爾洗衣機雙動力技術還被納入IEC國際標准提案,這證明海爾的創新能力已達世界級水平。

在創新實踐中,海爾探索實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場鏈"管理及"人單合一"發展模式均引起國際管理界高度關注,目前,已有美國哈佛大學、南加州大學、瑞士IMD國際管理學院、法國的歐洲管理學院、日本神戶大學等商學院專門對此進行案例研究,海爾"市場鏈"管理還被納入歐盟案例庫。海爾"人單合一"發展模式為解決全球商業的庫存和逾期應收提供創新思維,被國際管理界譽為"號准全球商業脈搏"的管理模式。

面對新的全球化競爭條件,海爾確立全球化品牌戰略、啟動"創造資源、美譽全球"的企業精神和"人單合一、速決速勝"的工作作風,挑戰自我、挑戰明天,為創出中國人自己的世界名牌而持續創新!

『拾』 海爾做什麼起家

海爾集團是在來1984年引進德自國利勃海爾電冰箱生產技術成立的青島電冰箱總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國家特大型企業。海爾集團在總裁張瑞敏提出的「名牌戰略」思想指導下,通過技術開發,精細化管理、資本運營,兼並控股及國際化,使一個虧空147萬元的集體小廠迅速成長為中國家電第一名牌。創業初期,只有一個產品,全廠職工不到800人,現在海爾擁有42大門類8600餘規格品種的名牌產品群,職工2萬多人。海爾從引進冰箱技術起步,現在依靠成熟的技術和雄厚的實力在東南亞、歐洲等地設廠,並實現成套家電技術向歐洲發達國家出口的歷史性突破。

閱讀全文

與海爾最先做的什麼家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水管家電清洗設備市場上有多少家 瀏覽:116
保電路接法 瀏覽:272
京東碎屏險拿到哪裡去維修 瀏覽:556
贛縣家電維修 瀏覽:565
手錶保修什麼 瀏覽:316
米兔手錶保修期怎麼查 瀏覽:868
傢具進場安裝在哪裡 瀏覽:436
電路改造公司 瀏覽:570
倉庫叉車維修進什麼科目 瀏覽:850
巴基斯坦人喜歡什麼小家電 瀏覽:210
虛電路特點 瀏覽:529
金牌廚衛電器維修官方首頁 瀏覽:897
維修轎車發動機的工具設備有哪些 瀏覽:340
銳霸穿線機拆機維修視頻 瀏覽:331
防水膠粘在衣服上如何洗掉 瀏覽:476
什麼是家電維修掃描儀 瀏覽:311
小錢如何在迷你世界中製造傢具 瀏覽:560
電子城電器維修 瀏覽:249
現代組合傢具 瀏覽:243
洛陽聯合家電維修 瀏覽: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