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電影為什麼發展如此的慢
想問問你說的發展是指什麼呢?是說中國拍的電影為什麼沒有奧斯卡,戛納那些國際大獎嗎?嗯,我覺得可能和中國的國情有關,就像為什麼中國時至今日還沒有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因為我們的作品不好嗎?我們歷史老師說過不是這樣,是中國的國情很特殊,歷史發展歷程很特別,比如我們特別早進入封建社會什麼的,思想和西方人不同...把這個引意過來電影業的發展可能也和中國的國情有一定關系。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影片本身的深度不夠吧,就拿《無極》來說,完完全全勞民傷財又破壞環境,內涵又沒有,虧這樣的電影還花這么大力氣來宣傳;還有什麼《夜宴》,可憐到只有其中的舞蹈能夠拿來點評點評。其實我覺得還有更可笑的,連周傑倫都來拍電影,拍出來的不能說的秘密情節俗套又沒內容,簡直就是貽笑大方的鬧劇...
不過最近過內興起的一種是小成本國產喜劇,它其中很重要的戲仿手段是吸引觀眾眼球的一個方法,戲仿就是模仿經典電影中的那種情節以達到喜劇的效果,說實話,這種電影也只是能拿來消遣一下,其實也是很膚淺的電影....
還有原因就是導演過分追求票房,然後就可能不擇手段,也不管情節耍寶低俗,這樣拍電影的初衷又怎麼可能讓導演們去好好思考...當然其中可能也有很多原因吧,比如電影公司的製作發行其中的什麼內幕...
如果我們要去拍像好萊塢那種視覺特效、災難、科幻片,我覺得一是技術不夠,而且美國拍攝這種影片絕對是老大,我們當然很難趕上..
但也不是說中國電影就沒有一部好的,只是很少,像歐美的那些文藝片確確實實是很有深度的,如果有中國的導演認認真真的去思考社會,思考人生,沒有利益熏心,沒有票房誘惑,只是純粹希望能反映一些什麼有意義的東西,當然還有那個導演自己有思想深度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我相信一定會拍出值得觀眾去品味的電影。
以上全部是個人愚見,因為我也思考過這個問題,所以就寫這么一大堆希望和樓主探討一下而已,畢竟我的閱歷非常有限,很多東西都還不知道...所以可能說的都亂七八糟...但是初衷純粹是和樓主探討,不是裝懂亂回答。。。。
㈡ 為什麼中國的電影與西方的電影差距那麼大
大家都知道,中國和歐美西方國家的電影有相當大的差距 ,我們經常會看見這樣的評論,看完一個西方大片後,底下會有很多這樣的評論:如果是中國,絕對拍不出來這樣的片子。
為什麼這么說,這是中國的觀眾一種常年來觀影後的一種共同認知。
那為什麼會有這些差距呢,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點:
一,明星的知名度。
歐美的片子里出現的明星基本都是在全球都很有名氣的明星,而中國的明星基本也就是在本土或者華人范圍內有名氣,出了這個圈外,基本就沒有人認識了。
要說中國的明星可能也就成龍,李連傑,章子怡這些稍微在華人圈外有點名氣,但說到歐美的布拉德皮特,李奧納多這些,基本在全世界,沒有幾個不知道。
這種明星效應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明星帶來的票房也是顯而易見的。
比如前陣子小李子2015年主演的《荒野獵人》,就獲得了2016年88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大獎。
奧斯卡這種獎項是全世界電影的盛宴,中國的電影人基本和這種獎項無緣。
二,中國的編劇和西方編劇的差距大。
一部戲的精彩就在於導演和編劇,中國電影的編劇有點參差不齊,和西方一些編劇相比,功力還需要提高。
拿前陣子一部劇《深夜食堂》來說,這部劇是在日本已經有了廣泛的知名度了,很多中國的觀眾也看了,但是中國買了版權以後,自己翻拍後,給人的感覺就是不倫不類。
就是既模仿日本的場景和故事 ,同時又想加上自己的元素 ,結果出了個這么四不像,觀眾看的也非常尷尬。明明是中國版本的戲,為什麼看起來總覺得不像。
三,中國的特效和對待電影的態度差距大。
中國電影的特效製作水準估計一直在學習歐美電影的道路上 。歐美一直再用電腦綠幕,中國一直在搭棚子。
比如《變形金剛》,這裡面的特效估計拿到現在中國的電影來拍也拍不出裡面那種扣人眼球的刺激和緊張。
再說說這種態度,歐美的電影也要追求票房 ,但他們都知道有好的票房前提是要有一個好的故事。
而中國的電影在還沒開拍就在宣傳造勢要產出高的票房 ,一味的追求票房,然後找些出鏡率高的臉面和小鮮肉,加班加點的趕制出來一部影片,這種態度下的影片質量能達到多高,可想而知。
拿我一直耿耿於懷的兩部影片來說 。因為這兩部片子是我同一天看的。兩部都是恐怖片。
一部是《恐怖游輪》,裡面講的故事不斷輪回,那種細思極恐的循環讓觀眾陷入了一種燒腦的恐怖中。
這部影片我不知道導演當初有沒有刻意追求票房,但從影片反應出來的效果,已經當之無愧可以列入全球恐怖片排行榜了。
看了這個的同時我又看了一部《恐怖電影院》,兩部的名字象,都有恐怖兩個字開頭。
但我真心想說,真對不起恐怖這兩個字啊,我都無力吐糟了。
估計有在電影院看的觀眾 十個有九個都睡著了,拍一部恐怖片能把人拍睡著,也是沒有誰了,我已經無力吐糟這部影片了。
當然,這幾年,中國電影也慢慢在改變國人對它的看法。
比如《戰狼2》,一度引起國人的激情,達到了50多個億的票房。
比如《無問西東》,前期遭到了惡意刷票,但很多觀眾看了之後,確實覺得是部好片,通過觀眾的平分,又實打實的把評分刷到了高分。
中國的電影和歐美相比,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作為中國人,我們都希望自己國家的影片在全球范圍引起關注,希望中國電影人能夠真正踏踏實實靜下心來排除票房的因素,拍出一部引以為傲的佳片。
㈢ 為什麼中國電影發展不起來
1.技術
3D電影,科幻電抄影,動畫----很遙遠
2.思想,思維
沒有創意,
諜戰片--- 一窩蜂
皇帝片--- 一坨屎
3.態度
工作態度,舉例:槍的型號,抗日戰爭居然出現---AK47 ???
有碗飯吃就行了
4.人才機制:
潛規則的大染缸 把演藝圈 染成 絳紫色
5.文化環境:
老外絕對搞不懂---「代課教師」到底是什麼?
㈣ 為什麼一些知名的電影在國外那麼快上映...在我國那麼慢是由於經濟問題還是個國發展的問題
這里有版權問題,首先要版權持有公司同意在***點首映,在其他國家首映時間是多少多少之類的。
同時還要審查過關。
審查過關還要上頭決定引進播出(要給版權錢的)
㈤ 為什麼最近幾年中國電影越來越難以入圍戛納了呢
說到戛納國際電影節不禁讓國人回想近年來中國入圍戛納的電影,細細看就會發現國產電影入圍戛納似乎是越來越困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狀況的發生呢?
首先我覺得這是中國經濟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的歷史必然性,經濟的發展使得中國的影視業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目前中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在這種經濟形勢之下,人們對於利益的追求遠遠大於其對藝術的追求,目前國內很多拍攝劇組基本上將電影的票房看得比較重要,這樣就忽略了電影本身的藝術感。
其次中國電影事業發展到現在進入了一個瓶頸期,很難會有好作品誕生。在之前的影視界導演比較少,他們基本上對拍攝的電影本身的內涵看的比較重,如今基本上滿大街都是導演,這樣優秀的專業的導演還是十分稀有,再加上如今為了純粹的演繹藝術的人越來越少,很多電影都是經濟利益之下的產物,數量極多但是質量不高,而且不斷地模仿,這樣國內電影發展到現在就進入了一個瓶頸期。
最後就是世界電影市場的沖擊,如今隨著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各國之間文化的交流更加密切,而各國都會產生很多優秀的電影,在這樣大的環境中國產電影想要獲得成功的難度自然就加大了,畢竟整個世界每年的電影產量都是驚人的,要想在這么多的電影之中脫穎而出,除非這部影片真的在各方面都非常優秀。
希望國內的導演們能夠從藝術的角度去拍攝電影,這樣中國電影事業才會有新的突破。
㈥ 為什麼中國電影那麼差
誰說啊?現在都是以外國老為標准,他們的標准就是人性化,就是好片.很多人都不全面回了解中國電影答,不會欣賞我們的優點,找他們的缺點.我認為,我們的電影的不足可以在外國的電影中彌補,但我們有的他們也沒有.我建議你抽時間看中外的電影各10部,對比一下.
㈦ 為什麼中國現在拍攝的電影質量很一般,尤其是劇情很爛
怎麼說了,一部電影的好壞優劣很大程度上是難以判斷的,帶有很主觀的回因素,很多電影結構完答整,故事情節豐富,劇情完美,但是觀影者不買賬,而那些假期檔幾天拍好就上映的電影還非常受到觀眾喜愛,所以,電影製作者很多時候都把時間和資本花在了推廣上,電影本身並不是很優秀。
㈧ 為什麼中國電影的存在感那麼弱
1、花錢大多請演技不好的小鮮肉。
2、劇情略顯庸俗。
3、部分電影偏離了本該回具有答的意義。
4、整體演技低於外國整體演技,原因也是在一些小鮮肉身上,看湯姆·赫蘭德,年僅22歲左右演技就很不錯。
5、表現神情誇張、尷尬等。
純屬個人分析。
㈨ 為什麼國外電影進入國產院線對中國電影的發展不太好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每年引進國外電影大片將增至20部,並允許外資進入電影放映業,這些無疑會對我國電影業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顯然,正如中國電影藝術家協會主辦的重要學術刊物《電影藝術》2000年第二期的首欄標題一樣,"面對WTO增強中國電影的競爭力"已經成為當前中國電影面臨的現實考驗。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正處在轉型和發展的過渡時代,面對著與西方國家完全不同的社會現實和經歷著完全不同的文化體驗,社會關系、人際關系、家庭關系都處在不斷的變動和調整中
㈩ 為什麼說電影事業比較發達的國家的綜合國力比較強
因為電影事業是抄文化產業中重襲要組成一部分,而綜合國力又含有文化產業,像美國是當今世界上文化產業最發達的國家,其產值目前已經佔到CDP的31%;英國文化產業平均發展速度是經濟增長的兩倍,每年的出口額達80億英鎊; 日本文化產業的盈利已超過汽車工業盈利。而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相對滯後,在對外文化貿易方面存在巨大逆差。
(1)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2)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3)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的進程中,我國在文化發展上面臨嚴峻挑戰,文化產業發展相對滯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