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帝王木的簡介
紅木大家都知道是酸枝、花梨、紫檀。但帝王木金絲楠是不是紅木,我想很多人很難回答這個問題了。為什麼是金絲楠稱之為帝王木,而不是紅木? 因為宮廷的很多傢具都首選金絲楠,所以也叫帝王木。
帝王木金絲楠傢具顏色黃中帶綠,聚光燈才金絲閃耀,輝煌絢爛。金絲楠屬軟木,當你觸摸它會感覺如嬰兒肌膚,溫潤細膩,光潔如玉,而有一縷清幽的楠香,令人心曠神怡。
『貳』 小葉紫檀是紅木嗎
是紅木。紅木樹種中,紫檀為紅木之首。
紫檀堅實厚重,木質細膩,密度較大內,棕眼較小,穩定性優容,紋理漂亮,韌性好,耐雕琢,多產於熱帶、亞熱帶原始森林,以印度小葉紫檀為最優,其餘各類檀木則被歸納在草花梨木類中。紫檀木色呈深紫,歷來為皇室貴族傢具專用木材,價格昂貴,居各木之首,被稱為「帝王之木」。
(2)皇帝用的紅木傢具叫什麼擴展閱讀
小葉紫檀與一般的紫檀木並不相同,作為紫檀中的精品,他的密度更大,棕眼更小。新的時候顏色為紅色,戴上後顏色逐漸加深,紫中帶有花紋,油潤不幹燥,非常具有藝術價值。
小葉紫檀擁有調節氣血、消炎止痛、舒筋活血、安神、鎮心的功效,被更多的人用於配戴,小葉紫檀手串可以說是當下人們選擇的第一標准。長期的佩戴過程中,小葉紫檀刻散發出木氧的物質,長期作用下可起到細胞再生、安神醒腦的功效。
『叄』 老紅木傢具收藏 有哪些類型
談到家,大家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溫馨舒適,那麼如何讓自己的家裡變得溫馨舒適起來呢,傢具的選擇就成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很多人在搬新家的時候,都會想讓自己的家更煥然一新,這時候很多愛好復古的人就會選擇紅木傢具,事實上,這樣的紅木傢具很多已經經歷過時間的積累,成為老紅木傢具,已經被很多古董愛好者收藏起來,今天就跟著小編來鑒賞一下老紅木傢具收藏吧。
什麼是紅木傢具
先讓小編來為你們普及一下什麼是紅木傢具,或者是紅木傢具有哪幾種。一般來說,我們都會用紅木傢具這個詞來統稱所滑拍有這種類型的傢具,事實上,雖然都是紅木,但是實際上也有分很多種不同的木的。而這樣的木也並不是普通的木,而是明清以來的一種稀有的珍貴硬木。
紅木傢具的價值
在古代,這樣的紅木傢具基本是只有大官人才會使用,並且做工是相當精緻的。其中在老紅木傢具中,紫檀木傢具是最珍貴的,常被人成為老紅木中的極品。在明清時代也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到。而紫檀木傢具在近十年來都有被拍賣,成交價由3.3萬到1000萬不等。
老紅木傢具的種類
黃花梨木傢具也是一種受到很多收藏家喜愛的老紅木傢具之一,黃花梨木來自於降香黃檀,這種樹是一般海南才會有,因為它的木頭顏色亮,紋理特別而有名。在古代的時候就已經被用來製作古典傢具。使用黃花梨木製作出來的傢具,自然有一種高雅的中國風味道。在1992年到2005年的牛市裡,黃花梨木傢具的價格是翻了幾十倍價格,相信未來還會有上升的趨勢。
而老紅木中最有代表的就是酸枝木了,目前為止,酸枝木傢具的拍賣價還是很高的,可以說比前面兩種提到的都要高。酸枝木又分成黑酸枝、紅酸枝、白酸枝,為什麼這三種木會那麼有名,主要是因為使用酸枝木製造的傢具,即使經過很幾百年,只需要稍加補漆,就能恢復到最原始的光澤。現在酸枝木傢具中的最優品已經被拍到了21700萬的價格,是相當地震驚人的。
老紅木傢具有哪幾種收藏價值
一、文物價值:老紅木是明、清代特定時代的產物,是不可多得的歷史遺存,代表明、清代傢具材質工藝製作水平,像瓷器、玉器等收藏品一樣,是清代的歷史文物,是其它收藏品所不能替代的,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二、材質價值:明、清代紅木大多來源於東南亞的印度和泰國,俗稱「印紅」「泰紅」。國內對硬木傢具的需求擴大,東南亞的珍貴紅木源源不斷地運進國內。就材質講,印度、泰國紅木是最上乘的,僅次於紫檀,它是紫檀枯竭之後迅速崛起的替代材料,具有類似紫檀的優良品質。材堅而重,質細而密,防腐防蛀,不易變形。製成傢具後經過摩擦氧化,平整如鏡,光彩照人,撫摸之細滑清涼,色澤深老沉靜,具有含蓄而雋永的高貴之美,時間越長包漿越精彩。
三、觀賞價值:老紅木的「癮」是玩出來的,是衫讓盯越玩越上癮的。如果你或和的廳堂或書房裡,有一件光潔的老紅木條案或八仙桌,置上香爐或其它古董,廳堂或書房的效果是很出彩的。它見證著兩百年前的人文歷史,骨子裡透出它的高貴與華美。它的主人觀之舒心,賞之鑒心,撫之開心,愛之傾心。它不僅帶給主人無限愉悅,還顯示出擁有它主人高潔的文化品位。
四、使用價值:用傳統工藝製作的老紅木傢具,是最能作為傳世收藏品留給後代的,它不像瓷器、玉器易碎,也不像書畫懼潮怕腐,用上五六代人是沒有問題的。看一看自由拆裝的榫卯,你就會明白,兩百年過去了,歲月基本沒有留下多少痕跡。
五、投資價值:「保值」、「升值」可以說是很多消費者購買紅木傢具的最大原因之一。物以稀為貴,貨真價實、製作精良的紅木傢具身價頗高,確實具備了投資品必須的稀缺性,此外,針對投資者,專家特別強調,千萬要「量力而行」,把握好自己的資金預算,在預算內選購傢具。另外,材料、藝術、技術三者缺一不可,有一樣不夠完美就會直接影響到整體價值,尤其是材料和藝術,要細細思量二者之間的均衡。
不過也總的來說,我們國家的傳統結晶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很多的古董無論是過去還是到現在,甚至未來都不會被人所超越。而老紅木傢具就更不用說了,它們本身的製造材料就是很名貴的,加上古代人民的技藝精湛,所以價值自然是非常高的。看了小編以上的老紅木傢具收藏介紹,不知道愛好收藏古玩的你有沒有動心呢?
土巴兔在線免費為大家提供「各家裝修報價、1-4家本地裝修公司、3套裝修設計方案」,還有裝修避坑攻略!點擊此鏈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_m_jiare&wb】,就能免費領取哦~
『肆』 紅木傢具為何百年不衰
資源的稀缺性加之中國紅木傢具傳承了中國的文化。保值增值、養生保健、觀賞實用、藝術價值等使得紅木傢具不僅僅是一件傢具,供你使用;也是一件藝術品,供你欣賞;更是一件藏品,具有收藏價值。
「紅木傢具在現在老百姓的概念中是身份與財富的象徵,有句老話講『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所以說在過去,紅木傢具也是個人身份與財富的象徵。古時候,皇帝使用的都是黃花梨和紫檀的,大臣官宦的家只能用紅酸枝和紫檀木,不允許用黃花梨,因為它沾到了一個『黃』字。這也是紅木傢具幾百年來熱度不減的理由。」頤美百馨紅木傢具負責人滕女士介紹,紅木的成材率極低,這是紅木價格飆升的主要原因。一棵紅木需要五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成材。紅木砍一棵少一棵,許多珍貴的紅木如今已難覓蹤跡,如我國海南的黃花梨、東南亞的紫檀木等。近年來多數東南亞國家對紅木原材料實行禁止出口,也是導致紅木原材料價格一路狂奔的原因。二十年來,紅木傢具價格翻了近萬倍。近幾年,國內紅木傢具及工藝品的價值年漲幅一般在10%左右。從2006年初開始,紅木行情持續高漲,紅木傢具的價格平均漲幅超過200%,2006年以來,紅木原材料價格以每年平均30%~40%的速度增長,其中,酸枝木的漲幅更是達到了150%~300%。點擊查看原圖 除了資源的稀缺,紅木傢具的價值或者說好處至少有四點:
一是 保值增值
兩位先生在10年前都花1萬元錢買了沙發,其中一位買的是紅木沙發,另一位買的是真皮沙發。10年過後,真皮沙發真是有皮沒毛了。主人只能把它請到垃圾堆里,而紅木沙發不但越用越精,價值也從當年1萬元一路翻翻,直到現在的10萬元。
二是 保健養身
真正的紅木傢具都是天然的,裸著來裸著用,而且好紅木那種淡淡的清香,讓人產生安逸的心情,有助於睡眠,具有很強的養生保健作用。有醫學專家經過試驗得出,酸枝木散熱性、透氣性佳,微微散發的淡香能夠提神,更重要的是它非常牢固,適合製作桌椅。酸枝木對腰椎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酸枝木和香枝木類都有一些淡淡清香,彌漫在空氣中對人的身心十分有益。但是最適合做一些擺設的,還是烏木。它的除味吸味效果很好,能凈化污濁的空氣,對空氣中的重金屬和有毒物質,也有吸附作用。喝茶的茶幾、茶具,以及吃飯的飯碗,一般用雞翅木做的比較好。雞翅木做的茶具,在熱水的刺激下,會揮發出一種很自然的香氣,這種香氣有提神的效果。而雞翅木本身很柔韌,不怕水,所以是做茶具最好的材料。紫檀木被稱為「木中之金」,其木屑反復揉搓之後,會散發出「木氧」,這種物質不僅能夠起到安神醒腦的作用,長期接觸還能夠促進細胞再造,預防皺紋的出現,對皮膚特別好。海南降香黃檀俗稱黃花梨,可降血壓、降血脂、活血化淤、瘦身美體等多種葯療保健功能;它是做床的上好木料,由黃花梨製成的床榻和椅凳等,可以放鬆神經,安神助眠。
三是 觀賞性強
紅木傢具的藝術性首先與雕刻的內容相關,人物、山水、鳥獸和其他綜合類雕刻,難度和技法要求都比較高,在同類型的傢具之中應該是上品。單純從雕刻角度來說,越深、越大、越多、越精細的圖案,耗費心力越大,價值自然就高。 紅木傢具有明、清風格之分。明式風格線條圓潤,簡潔大方,沒有太多復雜的雕刻修飾。清代風格的則多有復雜的紋飾,牡丹、蝙蝠、山水等等這些吉祥如意的圖案。可以堪稱一件藝術品。
四是 實用價值高
紅木不僅適合投資,實用性也非常強,購買之後並不是存在某一個地方,而是在使用中慢慢升值,高端客戶買紫檀、黃花梨產品是投資。而一般消費群體買紅酸枝的產品也可以被看做是投資。」頤美百馨紅木傢具負責人阿文表示,現在的客戶大多是投資和實用兼顧。瀏覽原版雜志
『伍』 紅木傢具的源頭竟然是唐朝,那時的傢具有何特點
學術界關於紅木傢具的起源一直存在著很大的分歧,但從出土文物、墓葬壁畫和文獻記載中我們可以發現, 中國最早出現紅木傢具的朝代是唐朝,也就是說紅木傢具的源頭是唐朝。唐朝傢具的造型特點為整個傢具寬大厚重,傢具的每個的桌腳比較圓潤,具有博大恢宏的氣勢,穩定的感覺。高元珪的座椅,四腳粗大,牢牢地釘在地上,安定牢固;六尊者的禪椅,經桌,更是寬大莊重,周身雕以花飾,極為精美。另外如箱式床榻,高大的立屏,板式腿的大案等,都體現出盛唐時代那種宏偉氣勢。
紅木傢具是指用酸枝、紅木等古典桃花心木製作的傢具,如檀香紫檀、海南黃花梨、金絲楠木等等都屬於紅木的范疇,紅木傢具原材料非常稀有,製作工藝也十分復雜,所以在古代社會中,只有貴族皇親貴族用的起紅木傢具,直到經濟迅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紅木傢具依然價值不菲。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206號墓的螺鈿雙陸木棋盤桌是唐代出土的傢具文物中保存較好的傢具之一,當時唐朝的傢具不流行漆器,所以保存下來十分困難。之所以能保存的那麼好,主要是由於新疆的氣候乾燥,紅木傢具不容易被蟲蟻侵蝕,也不容易被潮濕空氣腐蝕。
『陸』 金絲楠木傢具收藏價值高不高
近年來,為何金絲楠木的價格如此之高?很多人反映其市場熱度高,價格被炒上了天。雖然金絲楠木不屬於紅木種類,但是作為皇室專用的木材,必定有它的道理,在歷史上金絲楠木的皇室傢具並不少見。所以可見金絲楠木傢具的珍貴。
金絲楠本身就是一種珍貴的木材,被稱為「中國特有的珍貴木材」,其分類在我國約有34種,常見的樹種有閩楠、白楠、紫楠、楨楠、利川楠等。金絲楠和普通楠木相比,其木材的表面在陽光下金光閃閃,有金絲浮現。是一種具有高貴氣質的木材。其主要產地在雲、貴、川等地,其中以四川小葉楨楠為最佳,古代皇帝所用的金絲楠木主要來自四川,其次是貴州,而楨楠則是金絲楠木中的極品木材。其生長環境也極為苛刻。生活在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這個氣候,一般是在1000米左右的山地,排水良好,土壤偏酸性,生長緩慢,在這種苛刻的條件下,能生存下來的楨楠可以說是珍貴至極了。
『柒』 一種古代傢具 形狀就象靠背椅的上半部 就是靠背那部分 席地而坐時倚靠用的 是什麼東東
椅凳類
明清時期的椅凳形式很多,名稱也很多,椅類有寶椅、交椅、圈椅、官帽椅,靠背椅、玫瑰椅等;凳類則有大方凳、小方凳、長條凳、長方凳、圓凳以及五方、六方、梅花、海棠等式凳,還有各種形式的綉墩。
寶椅
寶椅是一種體形較大的椅子。宮廷中稱之為「寶座」。多陳設在各宮殿的正殿明間,為皇帝和後妃們所專用。有時也放在配殿或客廳陳設,一般仍放在室內中心或顯著位置。這類大椅很少成對,都是單獨陳設。寶椅的造型、結構和羅漢床相比,並沒有什麼區別,只是形體較羅漢床小些。有人說它是由床演變而來的,也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寶座大多以紫檀製作,取材厚重,造型莊重,雕飾精巧,為使用者增添威嚴之感。清式寶座的特點是尺寸大,結構復雜,用料規范,做工精細,裝飾瑰麗。寶座上下內外,或浮雕,或透雕各種吉祥紋飾,顯現出皇家的尊貴和豪華氣派。
紅木嵌癭木席面寶座
民國
高110厘米
估價:RMB 30000
這件寶座通身線條流暢,背板及扶手採用屏風式,中間做成圓形,鑲嵌癭木心,束腰以下花板中間下凹,浮雕夔紋,底棖四面平齊,四足外翻夔紋馬蹄,二節腿的做法顯得更加沉實穩重。席面的運用更是增添了幾分清閑悠雅之氣。
玫瑰椅
玫瑰椅在宋代名畫中曾有所見,明代更為常見,是一種造型別致的椅子。它的椅背通常低於其他各式椅子,和扶手的高度相差無幾。背靠窗檯平設數椅,不致高出窗檯;配合桌案陳設時,不高出桌沿,正是由於這種與眾不同的特點,使並不十分實用的玫瑰椅頗為流行。玫瑰椅多用花梨木或雞翅木製作,一般不用紫檀木。利用花梨木獨具的色彩、紋理和椅子本身別致的造型巧妙結合,更令人賞心悅目。「玫瑰」二字,一般指很美的玉石。單就「瑰」字講,一曰「美石」,另一曰「奇偉」,即珍貴的意思,《後漢書·班固傳·西都賦》載:「因瑰材而究奇,抗應龍之虹梁」,以「瑰」謂奇異之物。從風格、特點和造型來看,玫瑰椅的確獨具匠心。這種椅子的四腿及靠背扶手全部採用圓形直材,確實較其他椅式新穎、別致,達到了珍奇、美麗的效果。用「玫瑰」二字稱呼椅子,當是對這種傢具的高度贊美。
黃花梨透雕靠背玫瑰椅
清
100.7×60.3×45.9厘米
估價:RMB 248100~413500
成交價:RMB296480
此玫瑰椅造型獨特,樣式新穎別致,雕刻精湛。
交椅和圈椅
交椅,亦稱胡床,原為中國古代馬上民族的用具,通常被認為是從席地而坐向椅坐的轉變。交椅的結構是前後兩腿交叉,交結點做軸,上橫梁穿繩代座,可以摺合,上面安一栲栳圈兒。椅圈一般由三至五節榫接而成,下由八根木棒交結而成,交結關節處,多以金屬件固定。整個造型,從側面看似多個三角形組成,線條纖巧活潑,但不失其穩重。因其兩腿交叉的特點,遂稱交椅。明清兩代通常把帶靠背椅圈的稱交椅,不帶椅圈的稱「交杌」,也稱「馬扎兒」。交椅可以折疊,攜帶和存放十分方便,它們不僅在室內使用,外出時還可攜帶。宋、元、明乃至清代,皇室貴族或官紳大戶外出巡遊、狩獵,都帶著這種椅子,以便於主人可隨時隨地坐下來休息,這也是交椅同時又被稱為「行椅」和「獵椅」的由來。
圈椅是由交椅發展而來的。交椅的椅圈後背與扶手一順而下,就坐時,肘部、臂膀一並得到支撐,很舒適,頗受人們喜愛。後來逐漸發展為專門在室內使用的圈椅。它和交椅所不同的是不用交叉腿,而採用四足,以木板作面,和平常椅子的底盤無大區別。只是椅面以上部分還保留著交椅的形態。這種椅子大多成對陳設,單獨擺放的不多。圈椅的椅圈因是弧形,所以用圓材較為協調。圈椅大多採用光素手法,只在背板正中浮雕一組簡單的紋飾,但都很淺。背板都做成「S」形曲線,是根據人體脊椎骨的曲線製成的,為明式傢具科學性的一個典型例證。
明代中後期,有的椅圈在盡頭扶手處的雲頭外透雕一組花紋,既美化了傢具,又起到格外加固的作用。明代人們對這種椅式極為推崇,因此當時多把它稱為「太師椅」。更有一種圈椅的靠背板高出椅圈,並稍向後卷,可以搭腦。也有的圈椅椅圈從背板向兩側延伸通過邊柱後,但不延伸下來。這樣就成了沒有扶手的半圈椅了,這種椅子造型奇特,可謂新鮮別致。
清 黃花梨鑲銅交椅
106.6×73.7×62厘米
估價:RMB 1600000~2000000
成交價:RMB2053440
交椅是帝王貴族們的用具,是身份的象徵,所以我國也有「第一把交椅」的說法,暗指某人是最為重要的角色。此交椅僅以幾根必要的線形構成,並無一多餘部件,造型簡練;黃花梨木質地,上包鑲銅片,新穎別致;扶手出頭與腳踏角卷花紋的雕飾、靠背板的鑲邊裝飾和透雕圖案的運用,則為造型粗獷豪爽的交椅平添幾許風情。
黃花梨圈椅(一對)
明
60×47×99厘米
估價:RMB 100000~120000
圈椅是明式傢具典型的式樣,椅圈自搭腦處順延而下成扶手,背板呈「S」形,飾以小浮雕,椅面之下設壺門券口,底棖採用「步步高」棖法,這些都是典型的明式特徵,是實用性與科學性的統一。
官帽椅和靠背椅
官帽椅分為南官帽椅和四齣頭式官帽椅兩種。南官帽椅從造型上看,不如四齣頭式大方,但南官帽椅在裝飾手法上比較容易發揮,可以採用多種形式裝飾椅背及扶手;用材可方可圓,可曲可直。它的特點是在椅背立柱和搭腦相接處做出軟圓角,由立柱作榫頭,橫梁作榫窩,橫梁壓在立柱上。「S」形椅背多採用邊框鑲板做法,中分數格,或鏤雕一透孔如意雲頭,或浮雕一組簡單圖案,美觀而大方。通常成堂或成對陳設使用,很少單支。
四齣頭式官帽椅,即椅背搭腦和扶手的前拐角處不是做成軟圓角,而是搭腦和扶手的橫梁通過立柱後,又微向後方和兩側彎曲,形成一條自然而流暢的曲線。盡頭磨成圓頭,給人以柔潤、圓滑的感覺。這種四齣頭式椅,大多用黃花梨木製成。背板多為「S」形,且多用一塊整板製成。樸素大方的造型和清晰美麗的紋理色彩,形成俊逸高潔的風格和特點。明清兩代均有官帽椅,但製作上有所不同,主要表現在搭腦、靠背及扶手的區別。清代官帽椅的搭腦多用羅鍋棖形或花形,靠背、扶手大多有花飾,與明代簡潔樸素的風格截然不同。
靠背椅的造型特點是有靠背無扶手,並且靠背搭腦不出頭。靠背有不同形式,也有稱其為「一統碑式」椅子的。這種椅子體形較官帽椅略小,椅背上橫梁兩頭與官帽椅的形式相似。也分兩種形式:一種做成軟圓角;一種是橫梁長出兩柱,又微向上翹,猶如挑燈的燈竿,因而又有「燈掛椅」之稱。在用材和裝飾上,硬木、雜木、彩漆描金、填漆描金、各色素漆和攢竹等做法皆有之,特點是輕巧靈活、使用方便。
屏背椅
其靠背猶如一座座屏,故名。靠背上往往鑲嵌大理石,或鏤空雕成瓶、葉、碗等圖案,再嵌以瓷片,頗具特色,為清式傢具中特有品種。
黃花梨四齣頭官帽椅(一對)
明
60×45.5×117厘米
估價:RMB 70000~80000
四齣頭官帽椅在明式傢具中較為常見,背板在製成曲線的同時採用攢框鑲板的做法,邊上設雕花牙子,下設光腳,與整體的簡潔通透協調一致。底部前棖加寬形成腳踏,給人以自然舒適的感覺。
紅木高靠背椅(四件)
民國
52×43×105厘米
估價:RMB 50000~70000
這組類似「一統碑式」的靠背椅,雕刻精細,背板玲瓏清秀,束腰下的花板雕刻更為細致,椅腿製成舒展的三彎腿,足部獅爪,應是清式風格受西方風格影響的作品。此為其中兩件。
杌凳
杌凳是不帶靠背的坐具。僅就杌凳而言,大體可分為方、圓兩種形式,而以方凳種類最多。在各種形式的凳子中,又分為有束腰和無束腰兩類。有束腰的都用方料,一般不用圓料;無束腰的則方料、圓料都有。有束腰的可以做出曲腿,如鼓腿膨牙、三彎腿等;而無束腰的都用直腿。有束腰的足端都做出內翻或外翻馬蹄,而無束腰的腿足不論是方還是圓,足端都不做任何裝飾。
凳面的板心,也有許多花樣。有影木心者,有各色硬木者,有木框漆心的,還有藤心、席心、大理石心等,用材和製作都很講究。凳子又有長方式和長條式的。長方式常見,多以一板為面,四腿側腳明顯,俗稱四劈八叉,只供一人使用。亦有板面較長,可坐二至三人的,則稱「長條凳」或「板凳」;長條凳還有「春凳」,形如炕幾,可容二人並坐,因坐面較寬,不坐時也可用以放器物。
明清時期的圓凳,又稱為圓杌,三足、四足、五足、六足均有。做法與方凳相同,直腿、曲腿都有。明代圓凳一般束腰,凳面為圓形、梅花形或海棠形,下帶圓環形托泥,托泥下有四足,也有六足、八足,使其更堅實牢固。做工細致,形制優美。清代時無束腰的都採用腿的頂端作榫,直接承托坐面的做法;有束腰則主要靠牙板和束腰承托坐面。它和方凳還有一點不同,方凳都用四足,而圓凳不受角的限制,最少可用三足,多者可用六足。
早期的凳
「凳」字,最早並不是指我們今天所說的坐具凳子,而是專指蹬具。把無靠背坐具稱為凳子,是後來的事了。《釋名·釋床帳》說:「榻凳施於大床之前,小榻之上,所以蹬床也。」顯然是一種上床的用具,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見的腳踏。腳踏,也稱腳凳。關於腳凳,明代史書有很多記載。《魯班經》一書中就介紹有各種腳凳。尤其《長物志》與《遵生八箋》二書中還介紹一種奇特的腳凳,與養生、健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成為當時備受推崇的健身傢具。《長物志》說:「腳凳,以木製滾凳,長二尺,闊六寸,高如常式,中分一檔,內口空,中車圓木二根,兩頭留軸轉動,以腳踹軸,滾動往來。蓋湧泉穴精氣所生,以運動為妙。竹踏凳方面大者,亦可用。」
古代傢具價值確定
清代前期製作的傢具,與明代傢具在造型風格、結構、做工及用材等各方面相當一致,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國內的一些傢具研究權威,把明代與清代前期製作的傢具統稱為「明式傢具」,在價值的確定上,兩者基本上被一視同仁。清代前期的傢具之所以可以與明代傢具相媲美,主要是它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這也說明了古代傢具的歷史並不是鑒定其價值的惟一標准。傢具造型藝術的優劣,是決定傢具價值的重要因素。王世襄先生對傢具的造型藝術標准做了高度概括,從而把對傢具造型的形容規范化、具體化,使得相互間的聯系一目瞭然。他提出的傢具十六品是簡練,淳樸、厚拙、凝重、雄偉、圓渾、沉穆、縟華,文綺、妍秀、勁挺、柔婉、空靈,玲瓏,典雅、清新;八病是繁瑣、贅復、臃腫、滯郁,纖巧,悖謬、失位,俚俗。製作工藝的水平是衡量古代傢具價值的又一把尺子,主要可從結構的合理性、榫卯的精密程度、雕刻的功夫等方面去考察。古代傢具的入眼處,往往是引人注目的雕刻部分。雕工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傢具價值的高低。古代傢具上的雕刻,一般分為透雕、平面實雕和立體雕3種。雕工的優劣,首先看形態是否逼真,立體感是否強烈,層次是否分明;再看雕孔是否光滑,有無銼痕,根腳是否干凈,底子是否平整。總的來說,在評價傢具的雕飾時,除考慮工藝的難易和操作的精確度外,關鍵是要看整體是否具有動人的質感和傳神的韻味。
黃花梨方凳(一對)
明
64×64×55厘米
估價:RMB 500000~700000
此對方凳採用了較多的裝飾手法。牙條、腿足邊緣起陰線,足端做出雲紋馬蹄,牙條下的附加花牙不同常見角牙,雖雕飾較繁,而年代則較早。
雞翅木拐子方凳(四件)
清
46×46×47.5厘米
估價:RMB 12000~15000
此組方凳莊重典雅,四腿與凳面平齊,牙板和底棖採用兩劈料做法,足部雕刻回紋,空靈的牙板格內加裝拐子紋裝飾,不但不繁,反而增添了幾許華麗,加上難得的雞翅木紋理,不失為古典傢具中的上品。
紅木理石面鼓凳(一對)
清初
45×33厘米
估價:RMB 50000~60000
成交價:RMB200000
鼓凳是明清傢具中較常見的造型,這對鼓凳光素的上下牙板做成對稱的披肩式造型,四腿的壯實與雙線海棠形裝飾欞格形成對比,使人覺得既穩重又清秀。
紅木嵌瓷板方凳(一對)
清
高48厘米
估價:RMB 36000
此對精緻的方凳面部製成可活動式側沿打窪,腿部內側起線,二節腿的做法顯得很壯實,足部外翻葉形馬蹄,鑲嵌鬥彩瓷板,體現了設計製作者的綜合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