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閩南語應該怎麼說
如:
閩南語白話字:bân-lâm-oē;台羅拼音:bân-lâm-uē;閩拼方案:bbánlám wê),在台灣亦稱為 hō-ló-ōe。
閩南語,據傳起源於黃河、洛水流域,在西晉時期、唐朝、北宋遷移至福建盯伍胡南部,發祥於福建泉州。現主要分布地除閩南地區和台灣地區外,還廣泛分布於閩東北地區、浙東南區、及廣東粵東、粵西地區、海南島及東南亞的大部分華人社群。全世界使用閩南語的有7000多萬人。
閩南語文化:
福建的文化大體可分為青山文化和海洋文化。閩南文化雖也有青山文化,但似以海洋文化為主。閩南方言詞彙是記錄閩南文化的符號,是閩南文化的結晶。下面略舉數例:
過番:福建閩南一帶,由於人多地少,據說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因此為了生計,許多百姓就出國謀生。"過番"就是出國的意思。為什麼把"出國"叫"過番"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對"番"字作一下考證。"番"是一個合體象形字,本義獸足。獸足踩一次為"一番"。
另外它還是"蕃"的古字,把九州之外稱作"番國"、"番邦",大概是外域水草豐茂,野獸出沒其中,而少人居住的緣故。由於"過番"而產生了一系列與之有關的詞語,例如:"做大字"(辦護照)、番客(僑客)、番婆(洋老婆)、番囝(外國人)。從外國進來的東西,有許多也把它冠上"番"字。
例如:番薯(甘薯)、番粉(洋麵粉橘早)、番火(火柴)、番茄(西紅柿)、番黍(高粱)等等。如今,閩南已成為了全國著名的僑鄉,僑民遍布世界五大洲,為家鄉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脫草鞋:它是閩南泉州僑鄉的風俗,也叫"洗塵"。意謂親人從海外歸來,長途跋涉,需為之脫掉草鞋,洗拂灰塵。其實歸僑多穿皮鞋,此乃用泉人遠行多履草鞋之意。
來洗塵的親友,或送來豬腿,或送肉包,或送雞鴨美酒。新婚親者則送筵席以表敬意。洋客受禮之後即回贈線丸、針、布匹、雨凱攔傘、手巾、香皂、肥皂、香粉等,還送一封洋銀,叫"送番客物"。
⑵ 閩南語怎麼說
閩南語白話字:bn-lm-oē;台羅拼音:bn-lm-uē;閩拼方案:bbánlám wê),在台灣亦稱為hō-ló-ōe。
在大陸語言學的分類上,屬漢語族中閩語的一種。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中國大陸常被稱為泉州話、漳州笑者話、廈門話、福建話、枯畢河洛話、潮汕話、雷州話、汕尾話、學佬話等;在台灣亦被稱為台灣話、河洛話或福佬話,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為福建話或咱人話。
相關信息
受漢語普通話、英語推廣及大量外來人口的湧入,普通話成為公共語言的一種,閩南三市尤以廈門最為嚴重,同時福建沒升芹西北諸縣則受江西南豐、廣昌等縣影響多講撫廣片贛語,但在本地人和本地人的交往之間,還是以閩南語為主,現閩南三市均有開設閩南語培訓班,方便來閩務工、學習、經商的外地朋友。
隨著母語保護意識的加強及閩南文化的推廣與發揚,開設了廈門衛視、泉州電視台4套等以閩南語為主的電視台,除了製作節目,還引進了諸多台灣地區的閩南語電視劇。在農村地區,本土的戲劇(如歌仔戲、高甲戲、布袋戲、南音等)還是深受民眾喜愛。
⑶ 閩南語聽某翠大富貴是什麼意思
以下供參考
閩南語諧音意悶梁思是
聽(空裂聽)
某(老婆)
翠(嘴)
大富貴(大富貴)
意思是(聽老婆斗罩閉的話就會大富大貴)
⑷ 閩南語「閩南語」怎麼說
閩南語(Manlam ngy),敗遲或稱閩南話(白話字:弊洞Bn-lm-oē;台羅拼音:Bn-lm-uē;閩拼方租枯枯案:Bbánlám wê),在台灣亦稱為 Hō-ló-ō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