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唐代傢具的唐代傢具的歷史背景
隋唐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高峰時期,南北統一,疆域遼闊,經濟發達,中外文化交流頻繁,隋唐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
唐文化是當時(7世紀一9世紀)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化。英國學者威爾斯說:「當西方人的心靈為神學所纏迷而處於蒙昧黑暗之中,中國人的思想卻是開放的、兼收並蓄而好探求的。」唐文化澤被深遠,不僅影響到亞洲文明的發展,而且促進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
隋朝(581-618)結束了魏晉南北朝300多年的長期混亂,但它所取得的穩定局面只持續了37年,傢具方面沒有留下太多的東西,取而代之的是唐王朝的建立。
唐朝(618-907)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時期。當時長安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為繁華、富庶和文明的城市,為世界各國人民嚮往。
唐代傢具的造型和裝飾風格與博大旺盛的大唐國風一脈相承。唐傢具的造型渾圓、豐滿,裝飾清新、華麗,一改前朝的古樸之風,呈現出一代華貴氣派。
唐代傢具的另一特點是新興的月牙凳和承襲前代的腰鼓形墩倍受青睞。隨著城市經濟的興旺,洛陽、長安等大城市的興建,土木工程相當發達,因而刺激了手工業高速發展。城市獨立的手工業作坊的興起和官府作坊的「勞役制」漸變為「工役制」,這是手工業和工藝在唐代發生的重大變化。唐朝的螺錮鑲嵌、木畫、漆繪是唐代工藝的優秀成就。
唐末至五代(907-960)是中國傢具形式變革的過渡時期。人們的起居習慣仍然是席地跪坐、伸足平坐、側身斜坐、盤足迭坐和垂足而坐同時並存,但垂足而坐的方式由上層階級開始逐漸遍及全國,出現了高低型傢具並存的局面,一直到兩宋才完全改變了商、周以來的跪坐習慣及其相關傢具,從而建立垂足而坐的9居古式及相應的高型傢具。
② 紅木傢具的源頭竟然是唐朝,那時的傢具有何特點
學術界關於紅木傢具的起源一直存在著很大的分歧,但從出土文物、墓葬壁畫和文獻記載中我們可以發現, 中國最早出現紅木傢具的朝代是唐朝,也就是說紅木傢具的源頭是唐朝。唐朝傢具的造型特點為整個傢具寬大厚重,傢具的每個的桌腳比較圓潤,具有博大恢宏的氣勢,穩定的感覺。高元珪的座椅,四腳粗大,牢牢地釘在地上,安定牢固;六尊者的禪椅,經桌,更是寬大莊重,周身雕以花飾,極為精美。另外如箱式床榻,高大的立屏,板式腿的大案等,都體現出盛唐時代那種宏偉氣勢。
紅木傢具是指用酸枝、紅木等古典桃花心木製作的傢具,如檀香紫檀、海南黃花梨、金絲楠木等等都屬於紅木的范疇,紅木傢具原材料非常稀有,製作工藝也十分復雜,所以在古代社會中,只有貴族皇親貴族用的起紅木傢具,直到經濟迅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紅木傢具依然價值不菲。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206號墓的螺鈿雙陸木棋盤桌是唐代出土的傢具文物中保存較好的傢具之一,當時唐朝的傢具不流行漆器,所以保存下來十分困難。之所以能保存的那麼好,主要是由於新疆的氣候乾燥,紅木傢具不容易被蟲蟻侵蝕,也不容易被潮濕空氣腐蝕。
③ 重慶大唐傢具銷售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重慶大唐傢具銷售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04月15日,主要經營范圍為(無)生產、銷售:傢具、廚具等。
法定代表人:楊獻忠
成立時間:2003-04-15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00104210206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大渡口區雙山工業園區內
④ 唐朝時期貴族使用的傢具產生了那些變化
一、 高型座具的廣泛出現
唐代《濟瀆廟北海壇祭器雜物銘》碑陰:「繩床十,註:內四椅子。」(文見《金石萃編》卷103),這是椅子名稱早期出現的正式文獻記載,由此可知在唐代貞元年間已有椅子的稱法。這里所說的「繩床十,內四椅子」,其中可分為帶靠背與不帶靠背兩種類型:帶靠背的稱為椅子,不帶靠背的則仍稱為床。這時盡管有了椅子的名稱,但並未廣泛應用,把椅子稱床的依然很多。唐代著名大詩人杜甫在《少年行•七絕》中寫道:「馬上誰家白面郎,臨階下馬坐人床。不通姓名粗豪甚,指點銀瓶索酒嘗。」這首詩描寫一個貴族子弟騎著馬走在街上,隨意走進素不相識的人家,坐在人家客廳的椅凳上,強索人家的酒喝。這里所說的床,雖沒有反映出是否帶靠背的椅子,但可以肯定不會是供睡覺用的卧具。
二、 高型桌案的應運而生
高型桌案的出現是這一時期傢具的特點之一。
由於垂足而坐的習慣漸漸形成,幾案由床上移至地上,高度也相應的有所增加。桌由幾案演變而來,在敦煌85窟的唐代壁畫《屠房圖》中,有屠夫在高型方桌上處理剛宰過的肉渣形象。這里的方桌桌面正達到屠夫的腰上部,正合適站立工作。高桌形式簡潔,桌腿粗壯,桌腿之間沒有橫撐,沒有任何的裝飾工藝。
三、 屏風的逐漸「長高」
據《唐書》載,憲宗曾將「前代君臣事跡寫於六屏」,「宣宗書貞觀政要於屏風,每正色拱手而讀之」。相傳唐太宗李世民設屏風於內宮,屏上記載著為創建唐王朝立下功勛的忠臣名將之姓名,以及群臣的進諫之言。所以這些屏風又具有座右銘的功效。 杜甫詩曰「屏風金孔雀」,李賀詩曰「金鵝屏風蜀山夢」,反映出當時屏風之製作精緻、華美,不惜工本。故白居易有詩雲:「爾不見當今甲第與王宮,織成步障銀屏風。綴珠陷鈿怙雲母,五金七寶玉女相玲瓏。」當然,唐屏風也有不作任何裝飾以示高雅古樸的。白居易曾大贊素屏,作有《素屏謠》:「素屏素屏孰為乎?不文不飾,不丹不青„„素屏素屏,物各有所官,用各有所施;爾今木為骨兮紙為面,舍我草堂欲何之?」這些畫屏、試屏和詠屏,都是文人抒發情感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