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環評是哪個部門審批
環評是發改委、環保局、工商部門等。
項目是生產類的需要做環評,具體流程:
1、先去發改委備案,備案可以在網上備案系統備;
2、備案結束後,找有資質的環評單位做環評;
3、環評單位完成環評報告後拿環評報告去環保局進行審批;
4、環保局基本在7個工作日內出審批意見
5、拿到審批意見後,就可以去工商部門辦營業執照
拓展資料: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環保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分級審批規定》(環境保護部令第5號)等法律法規及制度的要求,按照相關技術導則要求,編制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表)。
通過環境主管部門審批後,作為項目建設環境管理的依據。環境影響評價一般是在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主要是從環保角度對項目的選址、建設過程、建成後的運行過程等的環境可行性進行充分的論證。
它主要是以國家環保法律、法規和標准等的要求,對建設項目從運作初期開始的每一個環節提出有效、可行的環保建議和環境效益的協調和同意,為各級環境管理部門和投資方提供決策依據。
㈡ 環評報告一般在哪個部門審批
法律分析:環評報告一般在發改委、環保局、工商部門審批。項目是生產類的需要做環評,具體流程如下:
1、先去發改委備案,備案可以在網上備案系統備;
2、備案結束後,找有資質的環評單位做環評;
3、環評單位完成環評報告後拿環評報告去環保局進行審批;
4、環保局基本在7個工作日內出審批意見;
5、拿到審批意見後,就可以去工商部門辦營業執照。
法律依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七條 國家根據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程度,按照下列規定對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實行分類管理:
(一)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全面、詳細的評價;
(二)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輕度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或者專項評價;
(三)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很小,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組織專家進行論證和徵求有關部門、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公眾等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並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