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舊傢具應該如何翻新在哪裡可以翻新
家裡的物品用久了,難免會出現褪色、磨損、破舊的現象,但是現在物價那麼貴,將舊傢具扔掉買新的成本太高,又有點可惜。如果能翻新這些舊傢具,不僅能節省很大一部分的裝修成本,還能給家居增添創意。那麼,如何改造舊傢具呢?舊傢具如何翻新?
4.用心打磨待膩子粉徹底吹乾後,打磨是消除的牆面或者材料表面上的毛邊,油漬塵土等。根據打磨除去櫥櫃表面的毛邊,舊櫥櫃翻修的漂亮性在較大水平上在於打磨品質的優劣。上漆飾品打磨結束後,看櫥櫃是不是有高低不平的地區,若有就用膩子粉地面找平,再度打磨至整齊情況。隨後是刷乳白色漆料,用軟毛刷把漆料伸開,要靠著刷。
5.用勁要勻稱,順刷,不必往返擀,在相接處留意不必留接痕,刷好後在常溫下當然吹乾就可以。等漆料晾乾後,再將櫥櫃周邊的維護除掉,並將所剩餘的漆料封住口,以後安裝飾品。
傢具翻修常見問題和舊傢具怎樣翻修的難題大夥兒掌握了沒有,傢具使用過一定的時間段後,就算是舊了,也沒必要立即扔了,大夥兒徹底可以挑選翻修的,這樣一來,傢具就又跟新的一樣了,此外大夥兒在翻修的環節中不可以疏忽,一定要留意方式,那樣才能夠更快的去實際操作。
⑵ 古傢具修復及翻新方法
導語:現代社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有著許許多多的對於古典的東西的收藏愛好者,尤其是古傢具,既具有觀賞性,又具有實用性,並且它的收藏價值也比較高,所以呢,深受廣大古董收藏愛好者的喜愛。古董傢具不管如何美觀,也都是經過了歲月的沉澱的,所以難免有一些受損以及掉漆現象等,這就需要用到有關古董傢具翻新以及修復的知識了,現在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翻新以及修復古董傢具的過程。
翻新傢具
製作流程:打開---選料---配料---打磨---拼板---試裝---組裝
1、打開:觀察結構,小心拆開,盡量保持整件傢具的完整性。
2、選料:必須選用同質木材的老料,特殊情況無法滿足時,保證木質紋理相近,才能使用。
3、配料:根據加工要求和每件傢具各部位的承受力,進行配料,要求無裂、無疤節、無腐爛。
4、打磨:傢具整修漆面可直接用角磨機打磨,厚的桐油漆面需用噴燈烤化漆面後進行打磨;薄漆處可直接轉入刮磨車間,用刮刀進行處理,打磨的要求是各部件打白到位,不留死角,不留表漆,油污,深淺一致。
5、拼板:完整可用的板,用鋼刷清板邊,上膠後,拼接。彎板要進行調直:在彎料的四面刷水,用微火烘烤凸起的一面,待烤透後,將凹面向下,放在調直架中,一端固定,另一端用木棍向下頂,一段時間後,即直(勿把木料烤焦,勿用力太猛,把木料折斷)。拼接後的板要求用卡子固定加壓,常溫需保持4-8小時。
6、試裝:試裝同保舊傢具的試裝要求。
7、組裝:組裝要求用特殊膠粉,按原結構組裝,榫卯結構嚴緊,框類的對角線對稱。整件傢具無粉膠,四腳操平。
留皮傢具,留皮即是舊傢具脫漆後保留花皮做簡單處理,保留老傢具的色調和木質效果,留皮殼經過油漆後,仍屬古典傢具。
保舊傢具,保舊是指木工修理後,透白花的部位刮磨,其他舊漆面和裝飾不做處理,必須保證古舊的特徵。
修復傢具
製作流程:選傢具----打開-----配料-----拼板-----試裝-----組裝
1、選傢具:觀察傢具的霉爛程度,確定其能夠保舊後再進行修理。
2、打開:觀察結構後小心拆開,拆卸時,一般追循與原傢具組裝時相反的順序,盡量不損壞原漆,盡量避免動用刨刀。
3、配料:看清傢具本身的木質及損壞程度及部位,實在需要配料,需找到同質,同色,同紋的木料搭配,且要選擇相對色淺的材料。
4、拼板:拼板時拼板面和側面要成九十度角,膠合拼接要經過壓力和一定溫度處理。一般採用卡子固定4-8小時,卸出,停放24-48小時,拼合後的整板要求無縫,平直,外表無膠印,無開裂現象。
5、試裝:將各部位紅木傢具修整後的零件進行初裝。為避免傢具添新料,可根據側板和門子的大小進行縮框。要求:保持原來外觀各部件及框架結構嚴緊、合理。
6、組裝:按傢具原結構進行合理組裝,榫卯結構嚴緊,邊框平直,無膠印,表面光滑,四腳操平。
櫃類、要求門與門之間、門與框之間,縫隙均勻一致,不能超過5mm,抽屜開關自如,四周縫隙不能超過3mm,後背加立撐,底部是托帶的換穿帶以保傢具的耐用。
椅類、要求根據破損情況,拼接按原來的榫卯結構桌類要求子口嚴密,加穿帶。
好啦,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編輯整理的有關於對於古董傢具翻新以及修復的方法步驟的介紹了,相信大家對這一技術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不過不管大家對於這個方法學習的如何,小編還是建議大家如果有古董傢具需要翻新或者修復的話,最好還是去專業的地方找專業修復專家比較好,畢竟古董傢具還是比較名貴的,自己弄壞了也不太好。
⑶ 傳統古舊傢具如何修復
老木匠妙手回春,古舊傢具修復的七個步驟
你知道一件古舊傢具修復成功,需要多少道工序嗎?妙手回春的修復師傅們,如何在保留其古舊神韻的同時,讓古舊傢具煥然一新?關於這些,中木商網陳昌文還要從古舊傢具修復的「六步經」說起。
1.拆解
對於古舊傢具缺損的部分修復應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簡單說,就是找同質同色的老料修補完整。即使在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也要盡量使用木材紋理相近,顏色稍淺的材料代替。如腿足、扶手、角牙等部件,如果還有對稱的另外一半在,就必須按照原樣復制。如果同時缺失,則需要根據整件傢具的形態風格,進行搭配和補充。
膠合前需要注意一點,在刨光粘合的表面,盡量控制紋理方向一致,以消除明顯的粘合縫隙,如不行則需要重新製作。最難修復的是雕刻的部位,圖案缺失後,需用同樣的風格修補,而每個時期,每個地方的工匠手法又不盡相同,即使使用同樣的材質,明眼人也能看出破綻,何況大多雕刻部位的損傷是由於部件過於纖細,一旦局部腐朽或碰撞後,只能保留這種殘缺美。
繼續閱讀:老木匠妙手回春,古舊傢具修復的七個步驟
⑷ 如何修復古舊傢具
1.1記錄
先對古舊傢具照相、進行文字描述,以記錄下傢具破損部位及破損程度。
1.2編制修復計劃
據傢具的破損程度、編制完整的修復計劃,制定相關的技術標准、填寫工藝流程表。
1.3拆解
細觀察傢具結構,在傢具的不同部位標上序號(方便以後安裝),按照與原傢具組裝時相反的順序把傢具拆開。拆卸時要注意保持傢具的完整性,盡量避免破壞漆膜(對於保舊工件要特別注意)或形成新的損傷。
1.4脫漆(保舊工件除外)清洗
傢具拆御後,如果進行翻新處理,可採用不同方法去除舊傢具的漆膜。清洗傢具部件要用熱水浸泡,以便把榫卯等處的膠、泥等污跡清洗掉,如果清洗不幹凈,修復後的牢固程度將受到影響。
2.木工
工件在木工車間內一般要經過選料、配料、加工等程序。
2.1選料
觀察傢具本身的木質、損壞的程度及部位,選用同質、同色木材的老料,特殊情況時,要盡量使用木材花紡、肌量相近,顏色稍淺的材料。
2.2配料
根據加工要求和傢具各部位的受力情況,進行合理配料,要求無裂,無疤節、無腐爛,保證傢具的強度和外觀一致性。
2.3加工
根據傢具零部件的質量及技術要求,對選好的材料進行加工,比如加工各種形式開榫卯結構、打孔、鑽眼、型面曲面加工等。
2.4試裝
將各部位修整後的零件進行初裝,要保持原來外觀各部件以及框架結構的嚴密、合理。
3.雕刻
中國古舊傢具中常用的雕刻手法有線雕、浮雕、透雕等,在操作上分圖稿設計、配花、打坯、修光等工序。
4.打磨
打磨分為木材表面修整和漆面修整,是修復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一般情況下,打磨時間與加工時間基本相當,這樣才能保證配件光潔度、手感等基本與傢具相同。
木質零件表面的修整,過去傳統的打磨多用磨石,打磨前先用刀修整,然後用開水澆一下木胎,使木胎的毛孔顯露,這樣能夠打磨的光滑。現在可按照先粗後細的原則,使用不同號數的砂紙進行打磨。
5.髹飾
傳統傢具的髹飾主要包括制漆、選料、刮灰、配色、髹漆等。通常要經過打磨、著色、打磨、揩漆、復漆、擦蠟等工序。一般情況下,一件硬木傢具在頭道漆後,要再上四到五道面漆,上兩次色,揩漆和復漆一共需要八至十道,由木質的好壞而定,木質好的上面漆和復漆的道數可適當減少。
6.裝配
修復後傢具的裝配主要包括金屬件的安裝、傢具部件裝配,以及最後的總裝配等工序。總裝配時要根據傢具原有結構進行合理組裝,做到榫卯結構嚴密,邊框平直、無膠痕,表面光滑,四腳平衡。
7.檢驗
在整個修復工藝流程中,每道工序均要按照相應的質量、技術標准進行檢驗,最終的成品經過嚴格、全面的質量檢驗後,合格的成品入庫或交付用戶。
⑸ 古董傢具如何翻新,舊傢具怎麼修舊如新,修復老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也越來越關注生活環境的優化問題,如何使我們的家居環境變得更美觀更舒適是大家的共同追求,在我們的家居生活中,傢具使用久了會變舊,但是並不是這些舊的傢具就不能用了,這時候就需要對傢具進行翻新,老傢具翻新是一種常見的做法,那麼老傢具該如何翻新呢?又有什麼使用技巧呢?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解一下老傢具翻新的技巧吧。
一、清洗老傢具
老傢具進門,斷胳臂缺腿,蓬頭垢面,得除去浮塵和積土,有時還有水泥漿、瀝青、化學油漆什麼的。然後用水沖,邊沖邊用特製的刷子刷,積垢深厚的,可以加一點鹼水。洗過的舊傢具得陰干。不然遇水膨脹後,榫頭拆開後就難以復原。在有些負責的店家裡,還會對老傢具進行熏蒸消毒,以去除蟲子與蟲卵。有條件的童鞋可以做一下消除蟲子的工作。
二、舊傢具去漆
一般是用細砂紙輕輕摩擦,如果遇到較硬的部位得就用刀刮。做這個活得膽大心細,稍不留神就會破壞精雕的部分,有時一條纖細的線腳,被磨平了,再怎麼修也回不過神來。
三、整修木器部分(缺胳膊少腿的補齊)
缺損的部分得找同樣的材質補完整,斷胳膊缺腿的還好補,最難的就是浮雕的部位,比如仕女,蝙蝠什麼的,得以同樣的風格修補好。而每個時期,每個地方的工匠手法又不盡相同,修理的工匠心裡得有譜,得虛心與前輩匠人對話,也不能逞技而壞了原件。不然的話,內行人上眼就看出破綻了。
四、選購金屬配件
配銅活。有些箱櫃的銅活壞了,也得按原來的式樣做一個,如吊牌、面葉、活頁、套腳、包角、牛鼻環子等都是中國傳統傢具不可忽視的飾件。從製作工藝上分鏤空、鏨花、打毛、做舊等,連點點斑斑的綠銹也做得出,很有滄桑感。
五、打磨傢具表面
去漆之後就是精打磨,以便上蠟或上漆。木質好的老傢具修復,按收藏界的原則應該是盡可能地保留原來的模樣,所以負責的店家在接洽客人時會從藝術鑒賞和老傢具保護等方面勸說客人,最好在傢具表面燙蠟,使木質的肌理紋路畢現無遺,這種樸素的美是最最耐看的。比如柏木和櫸木,經過打磨後,用不了多久就會出現包漿,光潔度不比硬木傢具差。
六、重新上漆做漆面
做漆面的意思不是簡單地刷漆,而是盡可能保留原有漆面,只不過收拾干凈而已。不可避免地要上漆,也是有限地進行,比如描金櫃的花飾磨淡了,漆皮起殼了,有些顧客要求維持原狀,有些顧客會要求補一下,那些小面積修補,不會走失原韻,是可以的。有些老傢具還是用披麻帶灰工藝做漆面的,如今這種工藝很少有人會做,就得請高手來復原,如果用化學漆一刷,一臉賊光,這件老傢具的價值就會大大降低。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老傢具翻新的介紹和小知識啦,謝相信大家在看完之後都會對老傢具翻新有新的了解和認識,其實老傢具翻新的操作並不復雜,以上內容可供大家作為參考,進行老傢具的翻新,使我們的傢具煥然一新,增加美觀度,這些生活小常識都是非常簡單操作的,大家可以多在生活中運用起來,為我們的生活創造更好的感受體驗。
⑹ 紅木傢具維修工藝
你好,傳統的硬木傢具一般表面沒有漆層,只是燙蠟。 空氣濕度太低硬木傢具會收縮,過高會膨脹。
榫卯結構沒有損壞沒關系的,一般硬木傢具生產時就有升縮層,像你所說的現象,只是表皮乾裂的話,開裂以後讓工廠工人從新維護一下,可以恢復成新的一樣。
以後擺放要注意,不要放在過於潮濕或者過於乾燥的地方,比如靠近火爐暖氣等高溫高熱處,或潮濕地下室等地方,以免產生霉變及乾裂等。
有什麼維修狀況可以找紅木傢具廠維修,看具體情況郵寄維修材料或者上門服務, 千禧龍紅木傢具廠也有負責維修修復的!可以去問問!
⑺ 老舊傢具翻新得多少錢
傢具使用時間長或者是要使用發展不恰當、維修不及時等等,都會導致它們的外表受到損傷,繼而可能使得傢具自身的使用功能也不太理想,那麼如何可以盡可能採取較少的費用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呢?相信小編覺得介紹的傢具翻新維修操作就是一個不錯的建議,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有必要參考專業人士的建議,注意多方面的細節部分,比如下面舉例的就是具有借鑒和參考意義的內容。
一、傢具翻新維修注意事項
1.古舊傢具的拆散
拆散古舊傢具需要技術和經驗。首先要仔細觀察傢具破損的情況,來決定是不拆散、局部拆散,還是全部拆散,一般以少拆為好。對決定要拆散的部位,則要仔細觀察傢具所用的榫卯結構,還要在各個部件上標好序號,以保證能按原樣安裝。這些准備工作完成之後,用熱水浸泡榫卯處,泡透後再把傢具輕輕拆開。不傷及榫卯結構是最重要的。
2.清除舊傢具上的污垢
清除舊傢具上的污垢也很重要,這是保證古舊傢具翻新質量的關鍵工序之一。榫卯結合處一定會殘存鰾膠,要用刷子和熱水沖刷,將鰾膠清洗干凈,再用刨刃或刮刀輕刮榫頭的表面,直至見新木茬為止,這樣可增加鰾膠的粘合力。另外,要仔細清理卯眼,特別要查看卯眼中是否有殘留的木屑,避免傢具部件再次受到損害。清洗過的傢具部件要乾燥後才能試裝配。
試組裝時最難處理的是榫卯松動,因為紅木傢具在使用許多年後會出現榫卯松動,由於紅木傢具全部採用暗榫,不便於採用加木楔進行加固。一般是在試組裝時確定空隙的大小,在榫頭的一面或兩面用魚鰾膠粘一層棉布解決。如有個別傢具部件殘損厲害或缺失,要選擇同樣的舊木料,按舊傢具部件的規格大小,製作出來待用。後配的傢具部件,要用銼草和光葉子仔細打磨後才能使用。
二、老舊傢具翻新得多少錢
傢具翻新主要看是什麼樣的舊傢具。
1、如果是實木傢具,要先打磨,重新批膩子,再噴木器漆(也叫聚酯漆),需要調色的,可以用色漿;
2、如果是高密板傢具,建議購買彩貼膜翻新,經濟實惠,效果好實木價格價格在3500左右一套。密度板價格在2300左右。
以上價格來源於網路,僅供參考,具體價格以購買時為准。
我們由此可以得知,傢具翻新維修不僅可以從外觀方面進行操作,以便於提高傢具的裝飾美觀效果,而且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具體情況及需求改良傢具的功能設計,使得它真正能夠為大家服務,除此之外,這方面的操作注意事項以及具體的費用也是值得學習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結合自己的情況以及上文介紹舉例的專業知識入手了解和分析。
⑻ 有懂傢具修復的隨便說說
一、古舊民間傢具的選材 以山西為代表的北方,較多使用榆木、槐木、核桃木;以蘇州為代表的長江地區,較多使用櫸木、楠木、樟木、柏木、樺木、杉木;以廣州為代表的珠江地區,還較多的使用各種果木。 各種常用材質的紋理 一般古舊民間傢具使用的榆木是白榆,山西、河北、京津等地的民間傢具都以硬闊葉材榆木為主要材料;核桃木是晉作傢具的上乘用材;楠木中的紫楠(別名金絲楠),木紋里有金絲閃爍,一般在橫端面比較明顯,是楠木中的精品,一般癭木也多為楠木癭子;樟木是箱、匣、櫃、櫥等傢具的優選材料,北京地區也用來製作桌椅幾案類傢具;櫸木製作的民間傢具造型為純明式,製作手法也與黃花梨傢具一樣。 二、古舊民間傢具損壞的原因 楊中強先生認為造成古舊傢具損壞主要是自然因素,包括溫濕度、紫外線、紅外線等造成的老化,以及黴菌、害蟲造成的腐朽。對此筆者有不同看法。 1)造成無法修復的自然損害因素一般單純溫濕度導致的損傷是相對輕微的,而光線照射造成的木材乾裂、翹曲和變形不僅是無法避免也是修復中無法根除的。只能充分利用留下的痕跡,去營造高古的感覺。 古代,木材在製作傢具之前都經過了充分的自然乾燥,即使通過水路運輸、到達溫濕度和大氣含水率變化大的異地,也不會發生明顯的翹曲和開裂。由於古時地面多鋪磚石,潮氣會順著傢具腿足部位端面的導孔和縫隙滲入,從而導致傢具的腿部掉蠟泛白(一般紫檀黃花梨等硬木傢具的腿足部位顏色會更深),除非使用現代木材的漂洗和蒸煮技術,一般無法徹底改善,所以常常在修復中通過做漆和燙蠟等表面處理方法,來藉以加強傢具的年代感。 因此,這部分自然因素造成的損傷是有益的。 如果純粹的自然因素導致的損壞已經造成了嚴重的後果,比如長時間無人使用、加上蟲蠹或者洪水浸泡造成的腐朽,這樣的傷害在現今的技藝下是無法修復的。或者說,原件的品相不好,沒有修復的價值。 至於一些有害氣體,臭氧(Q3),二氧化硫(SQ2)、硫化氫(H2S)、氮氧化物(NOX)、氯氣(Cl2)等,則完全是按照現今的環境狀況來考慮可能存在的對古舊傢具造成損傷的潛在威脅。如何充分利用這些「有害因素」來作舊,似乎是更有價值的研究課題。 2)可以修復的物理損害因素 目前,可以修復的都是一些因使用和存放不當等人為因素導致的物理損傷。如重物壓迫導致的板材翹曲變形和開裂,碰撞導致的角牙缺失和圓材方材斷裂,摩擦導致的表面刮痕。一般有眼力的收藏者會喜歡買進這種傢具殘件,經專業修復翻新後,能達到枯木回春起死回生的奇效。比如,櫃類傢具中各種板材常見的S型扭曲,就是使用中由於重物壓迫應力不均造成的,尤其是空氣溫濕度高的環境下更會嚴重。一般使用蒸煮後冷壓陰乾的辦法使木材內部消除應力,從新變得平整,其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吸取了現代木材加工工業中的有益經驗。北京地區的一些古傢具名店就從事此種修復。 由於嚴重的物理傷害常常造成無法挽回的惡果,比如沖擊造成的折斷,一般就不再稱為修復,而是使用這些古舊民間傢具的古舊木料從新製作,變成完好的古舊傢具。 三、古舊民間傢具修復的工藝流程 古舊傢具的修復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從進廠到完成修復,需要很多道工序和嚴格的質量檢驗。為了保存其古舊的神韻,大多需要以精湛的傳統手工藝為主要修復手段。而為了達到修復的效果常借鑒現代化的木材加工工藝。 1)拆解 首先需要仔細觀察傢具的結構,在不同部件上標好序號以方便後來安裝,按照與原傢具組裝時相反的順序把傢具拆開。保持傢具的完整性並盡量避免破壞漆膜和形成新的損傷。部分古舊民間傢具製作時採用的結構和手法特殊,俗稱「絕戶活」,導致拆裝不可逆,此時盡量不要進行拆卸,而保持原狀。 2)清洗 除去浮塵和積土可用大功率吹風機吹,不能使用濕布擦,在看清部件本身面目前盲目地使用濕布擦拭會造成無法預料的傷害。有時部件上還會有水泥漿、瀝青、化學油漆等現代垃圾之類的黏著物,對此盡量不使用化學葯劑清除,應使用物理手段清除,如精細的刀刮和打磨。在決定不保留原有漆面後,使用水洗,邊沖洗邊用特製的刷子刷,積垢深厚的,可以加一點食用鹼調制的鹼水。榫卯等處的膠、泥等污跡需要熱水浸泡才能清洗干凈。洗過的古舊傢具需陰干一周以上,否則遇水膨脹後,拆開後的榫頭就難以復原。然後視具體情況進行熏蒸消毒,以去除蟲子與蟲卵。 3)去漆(保舊工件除外) 一般是用細砂紙輕輕打磨,較硬的部位使用刀刮。去漆時不能破壞原有的精雕部分,比如桌案類傢具腿部常見的「一炷香」線腳,經過長時間的自然風化,十分脆弱,一旦磨掉,除非線腳改制別樣,否則就成為永久損壞。 4)木工整修 缺損的部分必須找同質同色的老料修補完整,即使情況特殊也要盡量使用木材紋理相近,顏色稍淺的材料代替。如腿足、扶手、角牙等部件,如果還有對稱的另外一半在,就必須按照原樣復制。如果同時缺失,則需要根據整件傢具的形態風格,進行搭配和補充。比如圈椅背板上常用的掛牙是最不易保存下來的部分,其長度方向就是其紋理縱向延伸的方向,而在其寬度方向上,由於縱向木質纖維之間的結合力弱,而掛牙一般又很薄,通常不會超過五六毫米厚,很容易因纖維分離而斷裂,只能選用同樣材質的老材進行粘貼。膠合前需刨光粘合的表面,控制紋理方向一致,以消除明顯的粘合縫隙,如不行則需要從新製作。最難修復的是雕刻的部位,圖案缺失後,需用同樣的風格修補,而每個時期,每個地方的工匠手法又不盡相同,即使使用同樣的材質,明眼人也能看出破綻,何況大多雕刻部位的損傷是由於部件過於纖細,一旦局部腐朽或碰撞後,只能保留這種殘缺美。 5)精打磨 畢現無遺的木質肌理和紋路,是最耐看的樸素美。打磨去除木材表面的毛刺,就是為了表現自然的「包漿」效果。包漿是指,優質木材長時間使用後,表面形成的一層溫潤如玉的亮光,越用越亮,這種歲月的痕跡,就稱為包漿。 按收藏界的修復原則應該是盡可能地保留原有的包漿並盡快形成新的包漿效果,所以最好在傢具表面燙蠟,比如柏木和櫸木,經過打磨後燙蠟,用不了多久就會出現「包漿」,光潔度並不比硬木傢具差。 傳統打磨用的是挫草,也就是節節草,學名叫做木則草,我國東北很多地方都有出產。用這種草泡水之後,可慢慢地磨出木頭的光彩來。現代一般使用鋼絲棉、高號數細砂紙(800號以上)、各種動物毛發(動物棕毛越硬越好)由粗到細多次打磨,之後再打蠟擦油,一般使用蜂蠟,越原始的蠟效果越好。 6)做漆面或髹飾 做漆面並不是簡單地刷漆,而是盡可能保留原有漆面,大多數清水木色的古舊民間傢具擦蠟即可。這是古舊民間傢具修復工藝中的獨特之處。也有需要從新罩漆的,一般情況下,頭道漆後,要再上四到五道面漆,上兩次色,揩漆和復漆一共需要八至十道,木質好的上面漆和復漆的道數可適當減少。漆膜同樣需要打磨,效果最好的是使用人的頭發反復摩擦。漆面打磨的總體要求是不留死角、不留油污、色澤均勻一致。 四、古舊民間傢具修復的特點 古舊民間傢具因其量大而顯得良莠不齊,並不一定每件都是精品,同時能夠滿足材質、結構、造型、雕刻、裝飾這五美的要求。可是每件傢具都有其最閃亮的優點,這些在同類傢具中比較明顯的個性,如:雕刻精、打磨細、結構好、造型美、材料整和花紋多等特點就應在修復中得到突出。這是古舊民間傢具修復的一般原則。 1)明式傢具的修復特點 用紫檀黃花梨等珍稀硬木製成的名貴高古傢具修復時,如果外觀狀態良好,應該較多的保留包漿;如果狀態殘破,除了在腿足、頂底、後身等隱蔽處保留少量自然風化的痕跡外,要適度復原其始制之初的精美工藝,並彰顯其名貴木材特有的美麗紋理和質地,在保障結構牢固端正的前提下,對榫卯肩口的嚴密程度不強求極致,適度鬆散正是傢具年份高古的佐證。 2)古舊民間傢具的修復特點 古舊民間傢具,木質的華美精細最受世人歡迎。在修理過程中,對其外表的過度風化,過度破損、過度使用的不良之「舊」要盡力清除。對破散的結構也要盡力修復,達到嚴密工整,還其精美的本來面貌。僅在足底背板等處留下驗「舊」的殘損。 對於漆木古舊民間傢具,需要針對漆膜情況區別對待。 a.漆皮已大部分或完全脫盡的柴木傢具,常常糙筋必現,除必要的結構修補外,可以因勢利導充分表現肌理的風化之舊,提升其所蘊含的時空之美。 b.對於漆皮尚好的擦漆罩油類傢具,良性磨損較多,破「舊」中往往帶有濃厚的人情味,其漆木的斑駁相間,正是其人文價值的所在。以山西大漆傢具為代表的古舊民間傢具,黑色糙漆的各種髹飾漆膜被摩殘後,形成蛇腹狀斷紋(斷紋參看故宮博物院藏的雕填龍紋一封書式櫃)和牛毛狀的細小斷紋(斷紋參看上海博物館藏的黑漆炕幾),是收藏者求之不得的高古雅趣,對此切不可脫漆打磨。清潔污垢,修整結構的同時,需要對其年久失光的漆色進行封護潤澤,以再現民間傢具親切實用的樸素美。 c.對於披麻掛灰、描金彩繪的大漆傢具,其價值全在漆藝繪畫。一旦絲麻脫落腐朽,很難簡單修補。為照顧其整體觀感的完整性,可對其殘損較大的局部漆皮進行補漆補色,對已失金褪色的漆畫,原則上不應去描補,描繪越多,破壞越大;補畫越多,欺世越重。而且殘缺美的意境會留給人更多的想像空間,因此大漆傢具要求「修舊如舊」。 古舊民間傢具的修復工藝因其自身材料、結構造型、雕刻裝飾、製作手法的特點,不能用古舊傢具修復的工藝一言蔽之,兩者各有側重。但是不論哪種古舊傢具在動手修復前,都要弄清其類型﹑特性及用途,並對其時代背景、材料性能、榫卯結構、髹飾工藝等十分熟悉,修復後盡量保證材料相同,結構和造型一致、製作手法協調。同時要遵循古物修復的可逆性原則,即修復失敗時能夠恢復到原狀。 幫到你了嗎
⑼ 如何修復老傢具
老傢具因其量大而顯得良莠不齊,並不一定每件都是精品,同時能夠滿足材質、結構、造型、雕刻、裝飾這五美的要求。可是每件傢具都有其最閃亮的優點,這些在同類傢具中比較明顯的個性,如:雕刻精、打磨細、結構好、造型美、材料整和花紋多等特點就應在修復中得到突出。這是老傢具修復的一般方法。 明式傢具的修復方法 用紫檀黃花梨等珍稀硬木製成的名貴高古傢具修復時,如果外觀狀態良好,應該較多的保留包漿;如果狀態殘破,除了在腿足、頂底、後身等隱蔽處保留少量自然風化的痕跡外,要適度復原其始制之初的精美工藝,並彰顯其名貴木材特有的美麗紋理和質地,在保障結構牢固端正的前提下,對榫卯肩口的嚴密程度不強求極致,適度鬆散正是傢具年份高古的佐證。 老民間傢具的修復方法 老民間傢具,木質的華美精細最受世人歡迎。在修理過程中,對其外表的過度風化,過度破損、過度使用的不良之「舊」要盡力清除。對破散的結構也要盡力修復,達到嚴密工整,還其精美的本來面貌。僅在足底背板等處留下驗「舊」的殘損。 對於漆木老民間傢具,需要針對漆膜情況區別對待。 a.漆皮已大部分或完全脫盡的柴木傢具,常常糙筋必現,除必要的結構修補外,可以因勢利導充分表現肌理的風化之舊,提升其所蘊含的時空之美。 b.對於漆皮尚好的擦漆罩油類傢具,良性磨損較多,破「舊」中往往帶有濃厚的人情味,其漆木的斑駁相間,正是其人文價值的所在。以山西大漆傢具為代表的古舊民間傢具,黑色糙漆的各種髹飾漆膜被摩殘後,形成蛇腹狀斷紋(斷紋參看故宮博物院藏的雕填龍紋一封書式櫃)和牛毛狀的細小斷紋(斷紋參看上海博物館藏的黑漆炕幾),是收藏者求之不得的高古雅趣,對此切不可脫漆打磨。清潔污垢,修整結構的同時,需要對其年久失光的漆色進行封護潤澤,以再現民間傢具親切實用的樸素美。 c.對於披麻掛灰、描金彩繪的大漆傢具,其價值全在漆藝繪畫。一旦絲麻脫落腐朽,很難簡單修補。為照顧其整體觀感的完整性,可對其殘損較大的局部漆皮進行補漆補色,對已失金褪色的漆畫,原則上不應去描補,描繪越多,破壞越大;補畫越多,欺世越重。而且殘缺美的意境會留給人更多的想像空間,因此大漆傢具要求「修舊如舊」。 老民間傢具的修復工藝因其自身材料、結構造型、雕刻裝飾、製作手法的特點,不能用古舊傢具修復的工藝一言蔽之,兩者各有側重。但是不論哪種古舊傢具在動手修復前,都要弄清其類型﹑特性及用途,並對其時代背景、材料性能、榫卯結構、髹飾工藝等十分熟悉,修復後盡量保證材料相同,結構和造型一致、製作手法協調。同時要遵循古物修復的可逆性原則,即修復失敗時能夠恢復到原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