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市場 > 麥金托什最具代表性的傢具是什麼

麥金托什最具代表性的傢具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9-20 10:15:44

A. 麥金托什charles r.mackintosh,1868-1928簡介

麥金托什(Charles R.Mackintosh,1868—1928)是英國格拉斯哥(蘇格蘭首府)一位建築師和設計師。他在英國19世紀後期的設計中獨樹一幟,並對奧地利的設計改革運動維也納「分離派」Secession 產生了重要影響。雖然麥金托什和維也納「分離派」 成員在很多方面都與新藝術運動相呼應,不少設計史家也將他們劃入新藝術的范疇。但與別的新藝術流派相比,他們的設計更接近於現代主義。「青春風格」幾何因素的形式構圖,在他們手中進一步簡化成了直線和方格,這預示著機器美學的出現。

麥金托什於1885年進入格拉斯哥藝術學校學習,畢業後進入一家建築事務所工作。通過沃賽創辦的《工作室》雜志,他接觸了許多激進的藝術家和建築師的作品和思想。他的早期活動深受莫里斯的影響,具有工藝美術運動的特點。他和妻子以及妻妹、妹夫形成了一個名為「格拉斯哥四人」的設計小組,從事傢具及室內裝修設計工作,並參加了1896年在倫敦舉辦的一次工藝美術協會展覽,但他們的第一次公開露面並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1897—1899年間,麥金托什設計了格拉斯哥藝術學校大樓及其主要房間的全部傢具及室內陳設,獲得了極大成功,使他被公認為新藝術運動在英倫三島惟一的傑出人物和19世紀後期最富創造性的建築師、設計師。從外觀上看,這座建築帶有新哥特式簡練、垂直的線條,而室內設計卻反映了新藝術的特點,展示了麥金托什的全部天才。如果說霍爾塔和吉馬德的主旋律是捲曲起伏的「鞭線」,麥金托什的主調則是一種高直、清瘦的莖狀垂直線條,能體現出植物生長垂直向上的活力。1898年,他設計了克萊絲頓小姐(Miss Cranston)為禁酒而開設的一系列茶廳,其裝飾手法以及新穎的傢具賦予了這些茶廳一種商業性的標記,這正是現代工業設計師所應做到的。他還為克萊絲頓小姐設計了著名的希爾住宅,這座住宅的建築和室內設計都頗有影響。麥金托什一生中設計了大量傢具、餐具和其他家用產品,都具有高直的風格,這反映出有時對於形式的追求也會影響到產品的結構與功能。他所設計的著名的椅子一般都是坐起來不舒服的,並常常暴露出實際結構的缺陷,製造方法上也無技術性創新。為了緩和刻板的幾何形式,他常常在油漆的傢具上繪出幾枝程式化了的紅玫瑰花飾。在這一點上,他與工藝美術運動的傳統相距甚遠。

B. 麥金托什的職業生涯是什麼樣的

麥金托什(CharlesR.Mackintosh,1868~1928)被公認為新藝術運動在英國的傑出人物和最富創造性的建築師、設計師,在英國19世紀後期的設計中獨樹一幟。1885年麥金托什進入格拉斯哥藝術學校學習,畢業後進入建築事務所工作。通過《工作室》雜志,他接觸了許多激進的藝術家和建築師的作品和思想。他的早期活動深受莫里斯的影響,具有工藝美術運動的特點。1896年以他為首形成了一個名為「格拉斯哥四人」的設計小組,從事傢具及室內裝飾設計工作。1897~1899年間,麥金托什設計了格拉斯哥藝術學校大樓及其室內陳設和主要傢具,獲得了極大成功。這座建築的外觀帶有新哥特式簡練、垂直的線條,而室內設計卻反映了新藝術的特點,主調是一種高直、清瘦的莖狀線條,能體現出植物生長垂直向上的活力。1898年他設計了一系列茶廳以及新穎傢具,其裝飾手法賦予了這些茶廳一種商業性的標記,他還設計了著名的希爾住宅。麥金托什一生設計的大量傢具、餐具和其他家用產品,都具有高直的風格,這反映出有時對於形式的追求也會影響到產品的結構與功能。他的著名的椅子一般坐上去都不夠舒服,並常常暴露出實際結構的缺陷,製造方法上也無技術性創新。為了緩和刻板的幾何形式,他常常在油漆的傢具上繪出幾枝程式化的紅玫瑰花飾。麥金托什1896年設計的蘇格蘭音樂節海報,也反映了這一典型風格。1900年,他應邀參加了在維也納等地舉行的分離派展覽,獲得了極大的成功,1901年,他在由德國人舉辦的「藝術愛好者之家」設計競賽中獲獎,引起了維也納分離派的更大關注,其影響很自然地從英國轉到了奧地利,他的垂直紋樣的構圖也在他的追隨者中傳播開來,並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C. 高背椅起源於哪個國家

英國
現代流行的高背椅最初設計者是英國的查爾斯·雷尼·麥金托什
他是格拉斯哥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新藝術運動風格代表之一,其作品包含了現代主義特點。他發掘他稱之為「舊的精神」而設計出具有新風格的獨特的建築、室內和產品,麥金托什的風格不是突然產生的,他是英國設計運動和歐洲大陸設計運動的發展成果之一。他是工藝美術時期與現代主義時期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式的人物,在設計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和意義。

D. 盤點義大利博物館級別的頂級傢具品牌

在北歐風、muji風盛行的當下,我依舊毫不懷疑義大利家居設計獨一無二的至高地位。在繪畫、時裝等藝術設計領域,義大利也時常被與法國做比較,但家居內飾,義大利毫無疑問是,

「the best of the best.」

曾聽說過一個不甚有趣的故事,揶揄無印良品,這個真實的段子是:某年某月某周末,在北京鼓樓的某酒吧,文藝男邂逅文藝女。幾杯Cutty Sark下肚後,移步男青年家加深了解。女青年透過一雙含情醉眼,赫然發現屋裡從床墊到桌椅沙發、香薰機到內褲,清一色無印良品。登時酒也醒了大半,留下一句「只迷MUJI的男人很無趣」,便出門消失在春風沉醉的夜晚。

若此君家中擺設諸如Serralunga打造的Barceloneta、義大利設計師Harry Bertoia的Diamond Chair之類,必然能稱之為有趣。

義大利的國際傢具品牌數量繁多,風格多變。它是現代風格的引領者,設計歷史底蘊深厚。

如此我們便來盤點義大利 最具有設計風格的頂級傢具品牌。

Cassina

自成立以來的80年內所推出的產品,幾乎件件都是能代表各個時代傢具工藝水準的經典之作。

sedie zig zag , cassina

20世紀60年代,Cassina推出經典大師系列,重新生產現代運動中一些領袖人物如勒·柯布西耶、弗蘭克·洛依·賴特所創造的作品,讓他們的作品不再只是在博物館內供人瞻仰,而是將這份美學真實地融入生活。除了呈現經典之作,Cassina也集結了眾多當代設計師如菲利普·斯達克、喜多俊之等的創新作品,兼容多元文化與多樣設計風格。

Distex扶手椅

作為二戰後引領義大利設計界的教父級人物,Gio Ponti便是先鋒前驅,他最著名的作品則有1948年為La Pavoni設計的expresso咖啡機「La Cornuta」,被公認為是意式生活經典代表作之一。1953年為Cassina所設計Distex扶手椅與1957年的超輕椅(Superleggera)更是蔚為經典。

超輕椅(Superleggera)

Gio Ponti作品保有高技術性的生產技法,結合義大利傳統手工技藝,著重以「人」為出發點,強調外觀與功能結合,整體上偏好線條利落、簡約風格的現代感設計。

在當時許多傢具設計都是出自於擁有建築背景的全才藝術家所創作,Cassina為了設計出口傢具,與這些設計師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在1964年後陸續取得如柯比意(Le Corbusier) 、夏洛特‧佩里安(Charlotte Perriand)、查爾斯·雷尼·麥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等設計師的作品授權。

LC系列可稱為工業風先驅,延續柯布西耶在建築上講求人體工學的機能性與簡約的風格,率先將結構外露與柔軟的軟墊結合,如此顛覆人體工學的設計概念,橫跨世紀後仍舊經典迷人。

B&B

自1966年創立至今,B&B為義大利當代家品設計刻下了多項經典,以突破時代界限為目標,B&B融合創意、革新及現代工業技術,創造出聞名於世的「Timeless」系列,直接改變了義大利傢具的發展路向。多年來的傑出設計,讓B&B四度勇奪義大利「Compassod'Oro Awards」,作品包括1972年的Le Bambole、1984年的Sisamo、1986年的Sity、以及於1989年以品牌身份獲殊榮。

Le Bambole

Sisamo

Sity

超時代的前衛設計,使之成為永遠的經典。汲取歷史資源,比如從中國明代傢具獲得靈感。

Cappelini

Cappelini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成為世界當代傢具設計的推動者,它讓設計傢具不再中規中矩,除了實用功能外,還能帶給居家空間更多一點的想像,因此常有人說,家中若擺上一張Cappellini 的設計椅,就像是放上一張實用的藝術作品,Cappellini 的傢具無法使用單一風格描述,有時造型乖張,有時則是材質與技術上的完全突破,也因此Cappellini 旗下的作品,早成為世界上各重要設計博物館典藏作品的常客。

從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到法國篷皮杜文化中心,從波士頓博物館到東京現代藝術館,幾乎全世界的藝術博物館都收藏著Cappelini的設計。

被MOMA 博物館永久典藏的「Wooden Chair」,驚人地以實心條狀的三毛櫸彎曲成形,不僅讓木材也能展現如美人魚般充滿韻律的三度空間美感,從不同角度觀賞,「Wooden Chair」的表情也隨之不同。

常被擔心會坐垮「Wooden Chair」的椅身,但實際上卻極其堅固,脆弱輕盈的外表即源自於消失的結構,而讓纖細的木頭大麴度的彎折,同時更提供結構性的支撐。

有著障眼法的桌子? ORG by Fabio Novembre

人們往往眼見為憑,然而對於義大利設計師 Fabio Novembre 來說,這樣就太無趣了

這張名為「ORG」的桌子,看上去彷彿是由無數支椅腳支撐著,但實際上在眾多椅腳中卻只有四支擁有結構性的作用,其他椅腳就像是深海閻王的觸須一樣能夠自由擺動,就連Giulio Cappellini 都驚嘆道:「整張桌子好像浮了起來。」

Fabio 說,他更感興趣的是探索檯面下的事情,藏在這些假桌腳背後人們的真腳,究竟傳達出人類什麼樣的心緒?為再日常不過的物件帶來魔術般的伎倆,也只有 Cappellini 提供的新材質技術,才能完成 Fabio 意欲探索人性的玩心。

cloud書櫃

前衛、創新、無拘無束的 Cappellini重新定義了傢具該有的樣貌。舉例來說,「ORG」是張有著障眼法的桌子、Bouroullec 兄弟的「Cloud」書櫃,則讓空間充滿詩意、而TomDixon「S Chair」的前身,竟然是只繪圖本上的塗鴉。 沒想到經過不斷的突變,最後竟變成一張如雕塑般的懸臂椅。

1987 年「S Chair」誕生,Cappellini 慧眼識英雄,經歷 4 年的合作與嘗試,於 1991 年才得以量產面市,同時更晉升為 MoMA 與 V & A 博物館等設計殿堂的永久收藏之列。

「S Chair」椅身最早的版本是以老師傅純手工編織稻草或是柳條而成,因而整件作品在自然的觸感下,同時也擁有超立體的未來美學。

Cappelini從歷史、地理、世界多元文化中萌發出設計靈感,最後集結出創新的思維,每個創意都是不同元素間對話的表達。著名的「S」椅已成為Cappelini在全世界的設計標志,向人們詮釋著當代藝術的意境。

Casamilano

tokio系列橡木方形現代餐桌

義大利的頂級傢具品牌,源自有悠久歷史傳承(1929年)的家族企業,在品牌創立當年就入選米蘭傢具展,是義大利傳統製造與國際化品牌相結合發展的經典案例。產品注重工藝和細節,但在設計上又結合國際最新設計思潮和手法,被譽為「永不過時的經典」。它的旗下國際大牌設計師雲集,但不同設計師的作品既各有特點,又統一在品牌的市場形象之下。該品牌風格簡約,高級感十足。

pillopipe天鵝絨系列沙發

orlando系列 橡木裝飾櫃

Ceccotti

20世紀50年代末期,Aviero Ceccotti創立生產傢具的Ceccotti公司,在傢具領域,以高水平的手工生產及其獨特性,使品牌特色與義大利高水平傢具畫上等號。

Ceccotti堅持用上等的材質和精確的美學創意去創造使用者的生活美學,不論椅子、桌子或各種類型的傢具,都充分地展現出Ceccotti對產品創造的那份細膩的美學與豐富的情感。

Moroso

品牌義大利Udine工廠的內部

誕生於1952年的Moroso被譽為傢具行業的Sweetheart,她不但擁有高貴優雅的高定品質,還以其大膽的用色和極具創意的設計俘獲大眾的心,其軟體傢具,特別是沙發系列全球聞名。新穎的傑出的設計是Moroso的一大特色,產品風格前衛而復古,用色亮麗、鮮艷,產品造型線條大膽,常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

世界著名的劇場、體育館、酒店、度假區以及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航空公司等都以擁有MOROSO的沙發、座椅為榮。

這是由Nipa Doshi和Jonathan Levien在2008年設計的系列沙發,沙發正面採用純色坐墊配以撞色鑲邊,給人一種簡潔大方的感覺;而靠背的背面則會用金屬色印刷出美麗獨特的圖案。

旗下的設計師都是耳熟能詳的巨星級人物,如Ron Arad, Carlo Colombo, Marc Newson, Patricia Urquiola等,風格從簡約到高調,各自發揮所長。同時,處於對環境保護的考慮,Moroso堅持使用純天然或可循環使用的材料,並保證其生產過程的「干凈,無污染。」

Gluon,by Marc Newson

Double Zero,by David Adjaye

Float,by Nendo

從結構上看,Moroso傢具講究比較簡潔的線條,但線條的組合卻又是超大眾化的;從色彩上看,Moroso基本上都會選擇拋棄鑲金鍍銀,以比較大膽的色塊組合追求視覺上的強烈沖擊。

天馬行空的創造力

Moroso往往具有極強的視覺效果,但卻總是讓人覺得與"奢華"不沾邊,但由於凝聚了大批先鋒派設計師畢生的心血,Moroso傢具在價格上也顯示出了極高的定位。因此又被人稱為"不動聲色的奢華"或"第二眼的奢華"。

Poliform

創立於1942年,風格現代簡約,注重奢華品質和義大利品牌引以為傲的精緻細節。

設計決定品牌↓

細節決定品質↓

旗下Varenna Poliform為專業櫥櫃品牌↓

Minotti

排名前三的沙發品牌。

關鍵特質在於全方位地詮釋「義大利製造」的概念,如今,傳統和科技完美融合在這一理念中:匠人的技藝讓現代機械化生產的產品倍顯精緻,靈巧的雙手為工業化的精密特性注入一絲細膩與情感。

除了擁有高水平的技術和技能以外,還運用精益求精的材質和技術解決方案,以此來展現無可挑剔的細節之美。

其他產品也擁有極高的品質,皮具類產品定位極其高端,聽來的段子,他們做沙發的尾料是留給LV做包用的。

Minotti所有產品和風格的特點在於不隨時間流逝的設計感、無以倫比的舒適性、可靠性和使用壽命。



Zanotta

義大利博物館收藏級傢具品牌。

Zanotta是義大利傢具設計的縮影,工業設計界極受矚目的領導品牌之一,長期以來扮演者革新的力量,賦有創意和藝術領導力的品牌。擁有象徵性的外形與工藝技術的創新,展現出超越潮流的新創。追求設計調性但不盲目迎合潮流,特立獨行又不失奢華優雅。擁有眾多改變設計歷史的設計,許多作品已被列入設計史叢書,並被陳列在世界主要美術館內,例如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英國設計美術館、德國柏林美術工藝美術館等。

Aurelio Zanotta 於 1954 年成立這個品牌時,就用精準且大膽的眼光生產製造前衛的設計作品。有些作品今日看來仍然很新潮,如 Piero Gatti、Cesare Paolini 和 Franco Teodoro 的 Sacco(懶骨頭)、Achille Castiglioni 的 Cumano 餐桌…等。

Sacco by Piero Gatti, Cesare Paolini and Franco Teodoro

Joy by Achille Castiglioni 多層可旋轉櫃子 極具實用和設計性

Sciangai by Jonathan De Pas, Donato D』Urbino and Paolo Lomazzi

Blow by Donato D』Urbino, Jonathan De Pas and Paolo Lomazzi

Mezzadro Stool by Achille Castiglioni

Butterfly Coffee Table by Alexander Taylor

Lama 921 by Ludovica + Roberto Palomba

E. 請舉例談談工藝美術運動或包豪斯設計中,藝術家參與設計的產品及其風格特點

摘要 Hill House Chair 希爾住宅高背椅(1902)

F. 急需1600-1930年的各種傢具的情況和分類

相關資料如果需要可以留下郵箱,我發給你哦!
一、文藝復興傢具(15世紀至17世紀)
從15世紀後期開始,文藝復興式建築取代了哥特式建築,由此產生的文藝復興式傢具便在整個歐洲大陸盛行。直至17世紀初,又在此基礎上逐漸演變出一種新的巴洛克式傢具。與此同時,亞洲和非洲一些地區的傢具也已形成各自獨特的風格,如中國的明代傢具。
(1)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1400~1650年),為了適應社會交往和接待增多的需要,傢具靠牆布置,並沿牆布置了半身雕像、繪畫、裝飾品等,強調水平線,使牆面形成構圖的中心。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傢具的特徵是:普遍採用直線式,以古典浮雕圖案為特徵,許多傢具放在矮台座上,椅子上加裝墊子,傢具部件多樣化,除用少量橡木、衫木,絲柏木外,核桃木是唯一所用的,節約使用木材,大型圖案的絲織品用作椅座等的裝飾。
(2)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1400~1600年)的傢具許多是原始的,特徵是:厚重的比例和矩形形式,結構簡單,缺乏運用建築細部的裝飾,有鐵支撐和支架,釘頭處顯露,傢具體形大,富有男性的陽剛氣,色彩鮮明(經常掩飾低級工藝),用壓印圖案或簡單的皮革裝飾(座椅),採用核桃木比松木更多,圖案包括短的鑿紋、幾何形圖案,腿腳是「八」字形式傾斜的,採用鐵和銀的玫瑰花飾、星狀裝飾以及貝殼作為裝飾。
(3)法國文藝復興時期(1485~1643年)的傢具的特徵:厚重。輪廓鮮明的浮雕,由擦亮的橡木或核桃木製成,在後期出現烏木飾面板,椅子有象御座的靠背,直扶手,以及有旋成球狀、螺旋形或欄桿柱形的腿,帶有小圓麵包形或荷蘭式漩渦飾的腳,使用上色木的鑲嵌細工、玳瑁殼、鍍金金屬、珍珠母、象牙,傢具的部分部件用西班牙產的科爾多瓦皮革、天鵝絨、針綉花邊、錦緞及流蘇等裝飾物裝飾,裝飾圖案有橄欖樹枝葉、月桂樹葉、打成漩渦葉箔、阿拉伯式圖案、玫瑰花飾、漩渦花飾、圓雕飾,貝殼,怪物。鷹頭獅身帶翅膀的怪物、棱形物、奇形怪狀的人物圖案,女人像柱,傢具連接處被隱蔽起來。
文藝復興傢具風格:義大利最早將希臘、羅馬古典建築上的檐板、半柱、台座以及其他細部形式移植為傢具的裝飾,而建築的外形也同時影響到傢具造型。
文藝復興式傢具的主要特徵為:外形厚重端莊,線條簡潔嚴謹,立面比例和諧,採用古典建築裝飾等。文藝復興式傢具在歐洲流行了近兩個世紀。總的說來,早期裝飾比較簡練單純,後期漸趨華麗優美。此外,不同的國家也都有各自的特點。如法國採用繁復的雕刻裝飾,顯得富麗豪華(圖6);英國把文藝復興風格與自己傳統的單純剛勁的風格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樸素嚴謹的風格;北歐的文藝復興式傢具發展緩慢,實際上是將哥特式後期的結構方式與文藝復興式裝飾融為一體。
二、巴洛克傢具(17世紀至18世紀初)
(1)法國巴洛克風格亦稱法國路易十四風格,其傢具特徵為:雄偉、帶有誇張的、厚重的古典形式,雅緻優美重於舒適,雖然用了墊子,採用直線和一些圓弧形曲線相結合和矩形、對稱結構的特徵,採用橡木、核桃木及某些歐鍛和梨木,嵌用斑木、鵝掌鍬木等,傢具下部有斜撐,結構牢固,直到後期才取消橫檔;既有雕刻和鑲嵌細工,又有鍍金或部分鍍金或銀、鑲嵌、塗漆、繪畫,在這個時期的發展過程中,原為直腿變為曲線腿,桌面為大理石和嵌石細工,高靠背椅,靠牆布置的帶有精心雕刻的下部斜撐的蝸形腿狹台;裝飾圖案包括嵌有寶石的旭日形飾針,圍繞頭部有射線,在卵形內雙重「L」形,森林之神的假面,「C」「S」形曲線,海豚、人面獅身、獅頭和爪,公羊頭或龜、橄欖葉、菱形花、水果、蝴蝶、矮棕櫚和睡蓮葉不規則分散布置及人類寓言、古代武器等。
(2)英國安尼皇後式(1702~1714年):傢具輕巧優美,做工優良,無強勁線條,並考慮人體尺度,形狀適合人體。椅背、腿、座面邊緣均為曲線,裝有舒適的軟墊,用法國、義大利有著美麗木紋的胡桃木作飾面,常用木材有榆、山毛櫸、紫杉、果木等。
巴洛克風格傢具: 17~18 世紀流行於歐美的一種傢具。巴洛克風格脫胎於文藝復興風格,但與文藝復興式的理智的古典主義相反,而是一種熱情奔放的浪漫主義風格。經歷了文藝復興運動之後,17世紀的義大利建築處於復雜的矛盾之中,一批中小型教堂、城市廣場和花園別墅設計追求新奇復雜的造型,以曲線、弧面為特點,如華麗的破山牆、渦卷飾、人像柱、深深的石膏線,還有扭曲的旋製件、翻轉的雕塑,突出噴泉、水池等動感因素,打破了古典建築與文藝復興建築的「常規」,被稱之為「巴洛克」式的建築裝飾風格。「巴洛克」原是葡萄牙語「Baroque」,意為珠寶商人用來描述珍珠表面光滑、圓潤、凹凸不平、扭曲的特徵。追求動感,誇張尺度,形成了一種極富強烈、奇特的男性化裝飾風格。而與隨後的「洛可可」的女性化的細膩嬌艷風格相對應。
巴洛克風格傢具的主要特色是強調力度、變化和動感,沙發華麗的布面與精緻的雕刻互相配合,把高貴的造型與地面鋪飾融為一體,氣質雍容。強調建築繪畫與雕塑以及室內環境等的綜合性,突出誇張、浪漫、激情和非理性、幻覺、幻想的特點。打破均衡,平面多變,強調層次和深度。使用各色大理石、寶石、青銅、金等裝飾華麗、壯觀,突破了文藝復興古典主義的一些程式、原則。
巴洛克風格的住宅和傢具設計具有真實的生活且富有情感,更加適合生活的功能需要和精神需求。巴洛克傢具的最大特色是將富於表現力的裝飾細部相對集中,簡化不必要的部分而強調整體結構,在傢具的總體造型與裝飾風格上與巴洛克建築、室內的陳設、牆壁、門窗嚴格統一,創造了一種建築與傢具和諧一致的總體效果。巴洛克風格傢具造型華麗 渲染奔放熱烈的生活。
巴洛克式傢具,以浪漫主義精神為設計出發點,賦予親切柔和的抒情情調,追求躍動型裝飾樣式,以烘托宏偉、生動、熱情、奔放的藝術效果。巴洛克傢具利用多變的曲面,採用花樣繁多的裝飾,做大面積的雕刻、金箔貼面、描金塗漆處理,並在坐卧類傢具上大量應用面料包覆。繁復的空間組合,與濃重的布局色調,把每一件傢具的抒情色彩表達得十分強烈強烈的舒適感與細膩溫馨的色調處理,把熱情浪漫的藝術效果表達得十分成功。
三、洛可可傢具(18世紀至18世紀中期)
(1)法國路易十五時期的傢具特徵:傢具是嬌柔和雅緻的,符合人體尺度,重點放在曲線上,特別是傢具的腿,無橫檔,傢具比較輕巧,因此容易移動;核桃木、紅木、果木均使用,以及藤料。蒲製品和麥桿;華麗裝飾包括雕刻、鑲嵌、鍍金物、油漆、彩飾、鍍金。初期有許多新傢具引進或大量製造,採用色彩柔和的織物裝飾傢具,圖案包括不對稱的斷開的曲線、花,扭曲的漩渦飾、貝殼、中國裝飾藝術風格、樂器(小提琴、角制號角、鼓)、愛的標志(持弓劍的丘比特)、花環、牧羊人的場面、戰利品飾(戰役象徵的裝飾布置)、花和動物。
(2)英國喬治早期(1714~1750年): 1730年前均為濃厚的巴洛克風格, 1730年後洛可可風格開始大眾化,主要裝飾有細雕刻,鑲嵌裝飾品、鍍金石膏。裝飾圖案有獅頭、假面、鷹頭和展開的翅膀、貝殼、希臘神面具、建築柱頭、裂開的山牆等。
(3)喬治後期及溫莎椅。直到1750年油漆傢具才普及,傢具開始廣泛使用直線和直線形傢具,小尺度,優美的裝飾線條,逐漸變細的直腿,不用橫檔,有些傢具構件過於纖細。
值得一提的是這時在英國的溫莎地區流行的一種椅子,後經由美國改良推廣得以風靡世界,成為英美鄉村傢具的代表之一。
洛可可風格傢具:洛可可(Rococo)時期起源於18世紀的法國,一開始是為了反對宮廷的繁文縟節藝術而興起的。
洛可可Rococo這個字是從法文rocaille 演變而來,原意是一種混合貝殼與小石子製成的室內裝飾物。
洛可可風格宛如中國的明式傢具,以流暢的線條和唯美的造型著稱。相比之下,路易十四時期巴洛克風格的法國古典傢具的特點是雕刻,和當時路易十四國王的英勇善戰有關,在傢具中是通過雕刻體現出力量。
而洛可可風格更加帶有女性的柔美,最明顯的特點就是以芭蕾舞為原型的椅子腿,你可以看到那種秀氣和高雅,那種融於傢具當中的韻律美。而路易十六時期歷經了歷史的變革,所以摒棄了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時期的繁雜,把傢具的曲線變成了直線,只留下了凹槽的設計。
而到了新古典時期,則連凹槽也省去了,留下的就是直線條。歷經了時代的變遷,法國古典傢具受到了政治和經濟發展的影響,然而洛可可風格仍然是最能代表法國古典傢具的一種風格,受到了全世界人們的認可和推崇,也是體現人身份和品位的一種象徵。
洛可可風格的特點是:室內應用明快的色彩和纖巧的裝飾,傢具也非常精緻而偏於繁瑣,不像巴洛克風格那樣色彩強烈,裝飾濃艷。
洛可可裝飾的特點是:細膩柔媚,常常採用不對稱手法,喜歡用弧線和 S形線,尤其愛用貝殼、旋渦、山石作為裝飾題材,卷草舒花,纏綿盤曲,連成一體。天花和牆面有時以弧面相連,轉角處布置壁畫。
為了模仿自然形態,室內建築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對稱形狀,變化萬千,但有時流於矯揉造作。室內牆麵粉刷,愛用嫩綠、粉紅、玫瑰紅等鮮艷的淺色調,線腳大多用金色。室內護壁板有時用木板,有時作成精緻的框格,框內四周有一圈花邊,中間常襯以淺色東方織錦。
洛可可風格反映了法國路易十五時代宮廷貴族的生活趣味,曾風靡歐洲。
四、新古典傢具(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中期)
這個時期的傢具稱為新古典主義傢具,這和我們現代裝修風格中所說的新古典傢具的定義是不同的。新古典主義時期的傢具泛指這一百年裡,對巴洛克、洛可可風格的改良,去除太多無用的奢華虛飾,重新回歸古典的一種歷史傢具風格。
(1)法國路易十六時期的傢具特徵:古典影響占統治地位,傢具更輕、更女性化和細軟,考慮人體舒適的尺度,對稱設計,帶有直線和幾何形式,大多為噴漆的傢具,櫥櫃和五斗櫃是矩形的,在箱盒上的五金吊環飾有四周框架圖案,座椅上裝座墊,直線腿,向下部逐漸變細,箭袋形或細長形,有凹槽,椅靠背是矩形、卵形或圓雕飾,頂點用青銅制,金屬鑲嵌是有節制的,鑲嵌細工及鍍金等裝潢都很精美雅緻,裝飾圖案源於希臘。
(2)法國帝政時期(1804~1815年):傢具帶有剛健曲線和雄偉的比例,體量厚重,裝飾包括厚重的平木板、青銅支座,鑲嵌寶石、銀、淺浮雕、鍍金,廣泛使用漩渦式曲線以及少量的裝飾線條,傢具外觀對稱統一,採用暗銷的膠粘結構。1810年前一直使用紅木,後採用橡木、山毛櫸、楓木、檸檬木等。
(3)英國攝政時期(18ll~1830年):設計的舒適為主要標准,形式、線條、結構、表面裝飾都很簡單,許多部件是矩形的,以紅木、黑、黃檀為主要木材。裝飾包括小雕刻、小凸線、雕鏤合金、黃銅嵌帶、獅足,採用小腳輪,櫃門上採用金屬線格。
(4)維多利亞時期(1830~1901年)是19世紀混亂風格的代表,不加區別地綜合歷史上的傢具形式。圖案花紋包括古典、洛可可、哥特式、文藝復興、東方的土耳其等十分混雜。設計趨於退化。1880年後,傢具由機器製作,採用了新材料和新技術,如金屬管材、鑄鐵、彎曲木、層壓木板。椅子裝有螺旋彈簧,裝飾包括鑲嵌、油漆、鍍金、雕刻等。採用紅木、橡木,青龍木、烏木等。構件厚重,傢具有舒適的曲線及圓角。
新古典主義傢具風格: 法國的新古典風格傢具成熟於路易十六時期,因此又稱為路易十六式傢具。它很快被傳播到義大利、德國和西班牙等國。新古典式傢具的特徵是以削瘦的直線為造型的基調,追求整體比例的諧調,不作過分的細部雕飾,表現出了注重理性、講究節制、結構清晰和脈絡嚴謹的古典主義精神。傢具多採用由上而下、逐漸收縮的方形或圓形的腳,櫃體的邊框部分則多用桃花心木等名貴木材作菱形或錐形的鑲嵌貼面裝飾。
維多利亞傢具風格: 19世紀混亂風格的代表,不加區別地綜合歷史上的傢具形式。圖案花紋包括古典、洛可可、哥特式、文藝復興、東方的土耳其等十分混雜。設計趨於退化。1880年後,傢具由機器製作,採用了新材料和新技術,如金屬管材、鑄鐵、彎曲木、層壓木板。椅子裝有螺旋彈簧,裝飾包括鑲嵌、油漆、鍍金、雕刻等。採用紅木、橡木,青龍木、烏木等。構件厚重,傢具有舒適的曲線及圓角。也許正是各種風格的混雜借鑒,才得以在這個時期也出現了一種高靠背舒適的椅子,帶有維多利亞時期的生活印記,稱之為維多利亞椅,而沿用至今。
五、現代風格傢具
(1)新藝術運動風格
時間:流行於19世紀末和20 世紀初的一種建築、美術及實用藝術的風格。
地點:以比利時為中心,風靡歐洲大陸。
特點:體現了現代建築室內設計中簡化與凈化的傾向。
代表人物:霍爾塔和維爾德。
新藝術是與先前的歷史風格的決裂,這種風格體現了一種懷舊的趨勢和折中主義的混亂局面。新藝術又拒絕了西方藝術的另一種趨勢——自然主義。新藝術的擁護者熱衷於表現華美、精緻的裝飾。新藝術運動的藝術家們實際上又是崇拜自然的,只是他們崇拜的是熱烈而旺盛的自然活力,這種活力是難以用復制其表面形式來傳達的。
新藝術最典型的紋樣都是從自然草木中抽象出來的,多是流動的形態和蜿蜒交織的線條,充滿了內在活力。
霍爾塔在室內設計中喜歡用葡萄蔓般相互纏繞和螺旋扭曲的線條,這種起伏有力的線條成了比利時新藝術的代表性特徵,被稱為「比利時線條」或「鞭線」,霍爾塔設計的布魯塞爾都靈路12號住宅是新藝術風格的經典作品。
另一位法國新藝術代表人物是吉馬德,吉馬德最有影響的作品是為巴黎地鐵所作的設計,被稱為地鐵風格。「地鐵風格」與「比利時線條」頗為相似,所有地鐵入口的欄桿、燈柱等全部採用了起伏捲曲的植物紋樣。 吉馬德設計的咖啡幾是典型的新藝術設計作品與新藝術相關的一個流派是維也納分離派,它的代表人物是麥金托什,麥金托什是英國格拉斯哥的一位建築師和設計師,他和妻子以及妻妹、妹夫形成著名的「格拉斯哥四人」的設計小組,從事傢具及室內裝修設計。
如果說霍爾塔和吉馬德的主旋律是捲曲起伏的「鞭線」,則麥金托什的主調是一種高直、清瘦的莖狀垂直線條,能體現植物生長垂直向上的活力。麥金托什一生設計了大量的傢具、餐具和其他家用產品,它們都具有高直式的風格,是哥特式和新藝術的一種交融。維也納分離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霍夫曼,霍夫曼深受麥金托什的影響,喜歡規整的垂直構圖,並逐漸演變成了方網格的形式,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由此獲得了「棋盤霍夫曼」的雅稱。
新藝術運動十分強調整體藝術環境,即人類視覺環境中的任何人為因素都應精心設計,以獲得和諧一致的效果。新藝術在本質上仍是一場裝飾運動,但它用抽象的自然花紋與曲線,脫掉了守舊、折衷的外衣,是現代設計簡化和凈化過程中的重要步驟之一。特別是維也納分離派的直線和方格預示著機器美學的出現,為設計走向現代主義創造了十分重要的條件。
(2)現代主義
隨著新藝術運動、立體主義、風格派、構成派等現代流派的產生和發展,導致了機器美學的產生,所謂「機器美學」,就是用凈化了的幾何形來象徵機器的效率和理性,反映工業時代的本質特點。其中,風格派的蒙特里安和里特維爾德的設計對現代設計影響較大。
蒙特里安的油畫典型地體現了風格派的視覺語言,他認為,繪畫是由線條和顏色構成的,所以,線條和顏色是繪畫的本質,應該允許獨立存在。只有最簡單的幾何形式和最純粹的色彩組成的構圖才是最普遍的永恆繪畫。在他的作品裡僅用三原色色塊以及非彩色的黑、白、灰色。
而里特維爾德的貢獻在於:他把風格派藝術由平面推廣到了三度空間,通過使用簡潔的基本形和三原色創造出了優美而功能性的建築與傢具。他的作品有紅/藍椅和烏德勒支住宅。機器美學的產生為設計走向現代主義提供了理論條件。而現代主義是在德國的格羅皮烏斯、密斯和法國的柯布西耶的積極推動下發展起來的。
1919 年4月,格羅皮烏斯在德國魏瑪籌建國立建築學校,簡稱「包豪斯」。「包豪斯」一詞是格羅皮烏斯生造出來的,由德語的「建造」和「房屋」兩詞的詞根構成。包豪斯學校由魏瑪藝術學校和工藝學校合並而成,其目的是培養新型設計人才。
密斯是包豪斯第三任校長,他的名言是「少就是多」。1929年他設計了巴塞羅那世界博覽會德國會館,同時設計了巴塞羅那椅,它們成了現代建築和設計的里程碑。1932年德國納粹關閉了包豪斯,包豪斯的學生和老師離開了德國,把包豪斯的思想帶到了其他國家,特別是美國。在德國,包豪斯的產品並未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包豪斯的影響不在於它的實際成就,而在於它的精神。包豪斯的思想在一段時間內被奉為現代主義的經典。但是,包豪斯的局限性也逐漸為人們所認識到,如:為了追求新的、工業時代的表現形式,在設計中過分強調抽象的幾何圖形。
「立方體就是上帝」,無論什麼產品,什麼材料都採用幾何造型,從而走向形式主義的道路,有時甚至破壞了產品的使用功能。嚴格的幾何形體和對工業材料的追求使產品具有一種冷漠感,缺少應有的人情味。包豪斯積極倡導為普通大眾的設計,但是由於包豪斯的設計美學抽象而深奧,因而曲高和寡,只能為少數知識分子和富有階層所欣賞。對包豪斯批評最多的是所謂「國際式」風格。各國、各民族的歷史文脈被忽視了,加之一些設計師曲解了包豪斯的精髓,以抄襲代替創造,形成了千人一面的「國際式」風格。以平屋頂、白牆面、統長窗為特徵的方盒子式建築風行世界各地,對於各國的建築文化傳統產生了巨大沖擊,因而受到廣泛的批評。
包豪斯很注重功能,先後提出了「形式追隨功能」、「功能第一、形式第二」、「房子是住人的機器」和「那裡功能不變,那裡形式不變」等口號,從而走向極端功能主義的道路,並忽視了人們對美感的需求,這也是人們批判包豪斯的一個原因。
無論對包豪斯有多少保留意見,它的巨大影響是無可爭議的。集合在格羅皮烏斯旗下的精英都具有鮮明的個性,但又發展了一種強烈的共性。他們懷著堅定的信念,在各自工作或任教的地方傳播包豪斯思想,並使其發揚光大。
(3)高技術風格
時間:1960年至1980年。
地點:歐美各國。
特點:高技術風格不僅在設計中採用高新技術,而且在美學上鼓吹表現新技術。
高技術風格源於20—30年代的機器美學,這種美學直接反映了當時以機械為代表的技術特徵。不少電子產品模仿軍用通訊機器風格,即所謂的「游擊隊」風格。高技術風格的發展與50年代末以來以電子工業為代表的高科技迅速發展分不開的。
高技術派的代表作是巴黎的蓬皮杜國家藝術與文化中心,由英國的皮阿諾和羅傑斯設計。蓬皮杜藝術與文化中心不僅直率地表現了結構,而且連設備也全部暴露。在它的東立面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各種「管道」,紅色的為交通通道,綠色的為供水系統,蘭色的為空調系統,黃色的為供電系統。在西立面上是幾條有機玻璃的巨龍。一條由地層蜿蜒向上的是自動扶梯,幾條水平方向的是走廊。
高技術風格在室內設計、傢具設計上主要特徵是直接利用那些為工廠、實驗室生產的產品或材料來象徵高度發達的工業技術。如:外科醫生用的手推車、倉庫用的金屬支架、礦井用的安全燈等都紛紛進入居家環境。
高技術風格由於過度重視技術和時代的體現,把裝飾壓到最低限度,因而顯得冷漠而缺乏人情味,所以常常遭到非議。
(4)後現代主義
時間:1965年以後。
地點:歐美各國。
後現代主義是旨在反抗現代主義的一場運動,它廣泛地體現於文學、哲學、批評領域、建築及設計領域中。文丘里出版了《建築的復雜性與矛盾性》一書,這本書成了後現代主義最早的宣言。針對現代主義「少就是多」的信條,提出了「少就是乏味」的口號,鼓吹一種雜亂的、復雜的、含混的、折衷的、象徵主義和歷史主義的建築。
他把賭城中光怪陸離、五光十色的世俗建築與設計奉為流行文化的傑出代表。
後現代主義的主要特徵有三點:文脈主義、引喻主義和裝飾主義。後現代主義在設計界最有影響的組織是義大利的「孟菲斯」設計師集團。「孟菲斯」反對一切固有觀念,反對將生活鑄成固定模式。「孟菲斯」對功能有自己的全新解釋。他們認為功能的含義不只是物質上的,也是文化上的、精神上的。產品不僅要有使用價值,更要有一種文化內涵,使設計成為某一文化系統的隱喻或符號。「孟菲斯」的設計都盡力去表現各種富於個性化的文化內涵,從天真滑稽直到怪誕、離奇等不同情趣。在色彩上常常故意打破配色規律,喜歡用一些明快、風趣、彩度高的明亮色調,特別是粉紅、粉綠等艷俗的色彩。

G. 世界上最著名的五位傢具設計大師是誰

1.世界傢具設計大師--勒·柯布西耶(20世紀最著名的)

勒·柯布西耶於1887年10月6日出生在瑞士小鎮 Chaux-des-Fonds,查爾斯·愛德華·珍妮特是他出生時的姓名。1920年,在他還是一名藝術家的初期,他就意識到自己的一生即將從事建築而非嚴肅的藝術,因此,他更名為勒·柯布西耶。盡管他從未接受過任何正規的教育,但柯布西耶受到過很多專家的影響。最初影響他的是著名的 建築大師 奧古斯特·貝瑞(Auguste Perret),並教會他如何使用鋼筋混泥土。

2.陳增弼: 中國傢具和室內設計大師
陳增弼,是老馮非常崇拜的一位中國傢具和室內設計大師。在老馮的記憶中,陳教授是典型的中國大知識分子。「儒雅」、「博學」、「嚴謹」、「和藹」,這些詞用在他身上都不為過。陳教授是我認識的知名專家中知識最淵博的一個人,也是最謙虛、和藹的一個人。

3.世界傢具設計大師--艾琳.格瑞
艾琳·格瑞(Eileen Gray,1879-1976)作為20世紀的一位先驅建築師,對現代傢具設計貢獻非常突出,格瑞生於愛爾蘭一個富足而又充滿藝術氣氛的家庭,幼年即表現出強烈個性和和對自己喜歡事情的頑強執著精神。格瑞19歲時進入當地的藝術學校學習繪畫,4年後隨全家移居巴黎,繼續學習繪畫。在巴黎格瑞很快對漆藝發生濃厚的興趣,在幾位著名的漆藝家的指導下,尤其是一位日報旅法的漆藝家的高超技藝對她影響都很大,格瑞很快就掌握了漆藝基本技法,隨後成為第一代現代漆藝著名大師之一.

4.世界傢具設計大師-阿爾托
阿爾托於1898年2月3日生於芬蘭的庫奧爾塔內小鎮(Kuortane),1921年畢業於赫爾辛基工業專科學校建築學專業。1923年起,先後在芬蘭的於韋斯屈萊市和土爾庫市開設建築事務所。
大約在1924年,他為學校設計了幾家咖啡館和學生中心,並為學生設計成套的寢室傢具,主要運用「新古典主義」的設計風格。同年,他與設計師阿諾.瑪賽奧(Aino Marsio)結婚,共同進行長達5年的木材彎曲實驗,而這項研究導致了阿爾瓦.阿爾托20世紀30年代革命性設計的產生。

5.世界傢具設計大師-奧古斯特·貝瑞(Auguste Perret)
對勒·柯布西耶影響很大的一個傢具設計大師.

H. 傢具都有什麼風格

在了解傢具發展歷史的過程中,重要的是把握各個歷史階段傢具的風格特徵,了解形成

這個風格特徵的社會、文化、經濟和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歷史原因,從而把握傢具發展變化的

內涵和規律。從公元前16世紀到現在,形成了以下幾種具有代表性的傢具風格:

1 古典傢具

古典傢具是指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5世紀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傢具。

2 哥特式

13世紀後期哥特式建築風靡於歐洲大陸。這種潮流也完全支配了當時傢具的發展。哥特

式傢具是由哥特式建築風格演變來的。

3 巴洛克風格

巴洛克風格最大的特徵是以浪漫主義作為造型藝術設計的出發點,它具有熱情奔放及豐

麗委婉的藝術造型特色,這一時期傢具風格並不受建築風格改變的影響,主要基於傢具本身

的功能需要及生活需要。其最大的特點是將富於表現力的細部相對集中,簡化不必要的部分

,而著重於整體結構,因而它舍棄了文藝復興時期復雜的裝飾,而加強整體裝飾的和諧效果

,使傢具在視覺上的華貴和功能上的舒適更趨統一。

4 洛可可風格

洛可可風格傢具於18世紀30年代逐漸代替了巴洛克風格。由於這種新興風格成長在法王

「路易十五」統治的時代,故又可稱為「路易十五風格」。洛可可(Rococo)是法文「岩石」

(Rocaille)和「蚌殼」(Coquille)的復合文字,意思是表達這種風格多以岩石和蚌殼裝飾的

特徵。

洛可可傢具的最大成就是在巴洛克傢具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優美的藝術造型與功能的舒適

效果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形成完美的工藝作品。洛可可風格傢具的最大成就就是將優美的藝

術造型與舒適的功能巧妙結合起來,形成完美的工藝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傢具的形式和室

內陳設、室內牆壁的裝飾完全一致,形成一個完整的室內設計的新概念。通常以優美的曲線

框架,配以織錦緞,並用珍木貼片、表面鍍金裝飾,使得這時期的傢具,不僅在視覺上形成

極端華貴的整體感覺,而且在實用和裝飾效果的配合上也達到了空前完美的程度。

5 新古典風格

新古典風格大致可以分為兩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大約自1760年至1800年間,稱為龐貝

式;第二階段自1800年至1830年間,稱為帝政式。龐貝式風格盛行於18世紀後半葉,當時的

法國路易十六式風格,英國喬治後期的羅伯特-亞當、赫巴懷特和謝拉頓風格,美國聯邦時

期風格以及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均屬於龐貝式風格的范疇。

6 民族古典傢具

受中國古典風格的影響,16世紀日本出現的書院建築,也十分講究隊陳列的布置,如中

國式的卷軸和書法,地上陳列的香爐、花瓶、精美的文房用具等等。

7 中國古代風格

中國傳統傢具的發展大約有3500年的歷史,講究端莊的氣質和豐華的文采以及豐富的內

涵。其中明清傢具創造了中國傳統傢具燦爛輝煌的成就,並對世界各國的傢具藝術有著不可

低估的影響。

8 中國明代風格

明太祖(朱元璋)於公元1368、年建立了明朝。明初興修水利,鼓勵墾荒,使遭到游牧民

族破壞的農業生產迅速地恢復和發展,隨之手工業、商業也很快得到發展,國際貿易又遠通

到朝鮮、日本、南洋、中亞、東非、歐洲等地。至明中葉,由於生產力的提高,商品經濟的

發展,手工業者和自由商人的增加,曾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由於經濟的繁榮,當時的建築業

、冶煉、紡織、造船、陶瓷等手工業均達到相當水平,明末還出現一部建造園林的著作一《

園治》,它總結了造園藝術經驗。明代傢具也隨著園林建築的大量興建而得到巨大的發展。

當時的傢具配置與建築有了更緊密的聯系,在廳堂、書齋、卧室等有了成套傢具的概念。一

般在建造房屋時就根據建築物的進深、開間和使用要求考慮傢具的種類、式樣、尺度等成套

地配製。這時期的傢具,不論硬木還是木漆傢具,甚至是民間的柴木傢具,都以它造型簡潔

、結構合理、線條挺秀舒展、比例適度、不施過多裝飾的那種素雅端莊的自然美而形成獨特

的風格,博得人們的贊賞,贏得國際的聲譽。

明朝時期,由於交通發達,海外貿易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對日本、中亞、南海各國均

有文化交流與貿易活動,出現了世界航海史上罕見的鄭和下西洋這一壯舉,對外貿易的繁榮

,不僅促進了國與國之間的貿易與外交往來,同時也激發了國內經濟的蓬勃發展。東南亞一

帶的優質木材,如花梨、紫檀等源源輸入中國,這些熱帶木材材質堅硬、強度高、色澤與紋

理優美,因而製作工藝精密,而且可以進行細致的雕刻與線型加工,經濟貿易與手工藝的進

一步發展終於使明式傢具達到了我國古典傢具的歷史高峰並因此而載人了世界史冊,這一時

期出現了一批傢具專業書籍,如午榮等人編著的《魯班經》、文震享編著的《長物志》、王

析、馬思義編著的《三才團會》和高鐮著的《逆生八箋》等,這些專業書籍豐富了傢具理論

知識,指導了設計,對傢具的製作與生產都起到了直接與間接的推動作用。

我國明代的傢具研究的著名學者揚耀先生在其著作中這樣寫到:「明式傢具有很明顯的

特徵,一點是由結構而成立的式樣;一點是因配合肢體而演出的權衡。從這兩點著眼,雖然

它的種類千變萬化,而歸綜起來,它始終維持著不太動搖的格調,那就是「簡潔、合度」,

但在見解的形態中,具有雅的韻味。這韻味表現在:

一、外形輪廓的舒暢與忠實;

二、各部線條的雄勁而流利,更加上它顧全到人體形態的環境,為體現處處適用的功能,而

做成適宜的比例和曲度。

明式傢具品類繁多,可粗略劃分成六大類:

1.椅凳類:有官帽椅、燈掛椅、靠背椅、圈椅、交椅、機椅、條椅、圓凳、春凳、鼓

墩等。

2.幾案類(承具類):有炕桌、茶幾、香幾、書案、平頭案、翹頭案、條案、琴桌、供

桌、八仙桌、月牙桌等。

3.櫃櫥類:有悶戶櫥、書櫥、書櫃、衣櫃、頂櫃、亮格櫃、百寶箱等。

4.床榻類:有架子床、羅漢床、平榻等。

5.台架類:有燈台、花台、鏡台、面盆架、衣架、承足(腳踏)等。

6.屏座類:有插屏、圍屏、座屏、爐屏、瓶座等。

明代傢具使用的木材也極為考究,明朝鄭和七下南洋,使我國和東南亞各國交往密切,

貿易往來頻繁,這些地區出產的優質木材,如黃花梨、紅木、紫檀、杞梓(也稱雞翅木)、

楠木等供應充足。由於明代多採用這些硬質樹種做傢具,所以又稱硬木傢具。在製作傢具時

充分顯示木材紋理和天然色澤,不加油漆塗飾,表面處理用打蠟或塗透明大漆。這是明代家

具的一大特色。明代傢具造型優美多樣,做工精細,結構嚴謹,之所以能達到這種水平,與

明代發達的工藝技術分不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硬木製成精美的傢具,是由於有

了先進的木工工具,明代冶煉技術已相當高超,生產出鋒利的工具。當時的工具種類也很多

,如刨就有推刨、細線刨、蜈蚣刨等;鋸也有多種類型, 「長者剖木,短者截木,齒最細

者截竹」等等。明代的能工巧匠利刃在手,為優美的傢具造型,為越來越多的功能要求創造

了不少新品種、新結構傢具。明式傢具採用框架式結構,與我國獨具風格的木結構建築一脈

相承。依據造型的需要創造了明榫、悶榫、格角榫、半榫、長短榫、燕尾榫、夾頭榫、以及

「攢邊」技法、霸王撐、羅鍋撐等多種結構。既豐富了傢具的造型,又使得傢具堅固耐用。

雖經幾百年至今我們仍能看到實物。總之,明式傢具製造業成就是舉世無雙的,許多西方設

計家為之傾倒。明式傢具的獨到之處是多方面的,這里讓我們借用I藝美術家田自秉教授用

四個字來概括它的藝術特色,即「簡、厚、精、雅」。簡,是指它的造型洗簡,不繁瑣、不

堆砌,比例尺度相宜、簡潔利落,落落大方。厚,是指它形象渾厚,具有庄穆、質朴的效果

。精,是指它做工精巧,一線一面,曲直轉折,嚴謹准確,一絲不苟。雅,是指它風格典雅

,令人耐看,不落俗套,具有很高的藝術格調。明式傢具在宋元傢具的基礎上得到了健康的

發展,這一發展一直延續到明末清初,形成了舉世聞名的「明式傢具」。今天所說的明式家

具作為一種風格特徵不受朝代的嚴格限制,明式傢具的突出成就主要體現在功能、結構、造

型、用材以及設計要素的完美統一上。

一、功能合理

明式傢具具有合理的功能。通過對現存大量實物的測量,可以發現各種明式傢具的我們

,用今天的設計眼光來看也是很科學的,一些關鍵部位的尺寸是根據人體尺度經仔細推敲確

認的,如圖2—8中所示的圈椅,早年曾有人對此作過測繪,發現這張椅子的主要功能尺寸與

現代椅驚人地相似,這反映了明式傢具在確定各種關鍵尺寸時是以人體尺度作為依據的。

明式椅子的靠背傾角和曲線同樣是科學的,椅子靠背應有適宜的傾角和曲線對今天來講

已經是常識,但是從傢具發展史上考察則是極其難能可貴的。

9 清代傢具風格

傢具製造在明和清初呈放異彩,達到我國古典傢具發展的高峰。我國研究古典傢具的專

家王世襄先生講過,明代和清前期(乾隆以前)是傳統傢具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蘇州、揚州

、廣州、寧波等地成為製作傢具的中心。各地形成不同的地方特色,依其生產地分為蘇作、

廣作、京作。蘇作大體繼承明式特點,不求過多裝飾,重鑿和磨工,製作者多揚州藝人;廣

作講究雕刻裝飾,重雕工,製作者多惠州海豐藝人;京作的結構用鰾,鏤空用弓,重蠟工,

製作者多冀州藝人。清代乾隆以後的傢具,風格大變,在統治階級的宮廷、府第,傢具已成

為室內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追求繁瑣的裝飾,利用陶瓷、琺琅、玉石、象牙、貝殼等

做鑲嵌裝飾。特別是宮廷傢具,吸收工藝美術的雕漆、雕填、描金等手法製成漆傢具。他們

刻意去追求裝飾卻忽視和破壞了傢具的整體形象,失去了比例和色彩的和諧統一。此種趨向

到清晚期更為顯著。1840年後我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各方面每況愈下,衰退不振,

傢具行業也不例外。然而廣大的民間傢具製造業仍以追求實用、經濟為主,繼續向前發展。

它繼承了明式傢具構造上的某些傳統做法,但造型趨向復雜,風格華麗厚重,線條平直硬拐

,雕飾增多,並間以牙、角、竹、木、瓷、玉、琅、螺鈿等鑲嵌裝飾,卻忽視傢具結構的合

理性和人體使用功能的協調性,因而這時期的傢具顯得尺度大而重,同時又具那種官場顯示

財富、地位的雄偉氣派。由於它用料考究,製作精細,因此多用於宮廷、豪宅,並為富商們

所收藏。

10 近代傢具風格

19世紀中葉,隨著機械加工業的不斷發展,新材料、新工藝的不斷產生,促使設計師改

變舊有設計模式,尋找以適應工業化生產適應新材料、新工藝的新傢具設計風格。一個嶄新

的現代傢具設計的時代來到了。 現代傢具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9世紀後期

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是現代傢具的探索及發生的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

是現代傢具成熟和進一步發展的時期。二次大戰後至20世紀60年代傢具高度發展的時期。20

世紀70年代至今是科技高度發展、面向未來的多元時期。

一、19世紀後期

這是現代傢具的探索及發生時期,存在著兩條平等的路線。一條是以英國的威廉·莫里

斯為首的一批藝術家和建築家,他們竭力主張藝術家和工藝師相結合的路線,強調個人手工

的優異技能以求創新設計形式。盡管他們否定了機械生產的可行性,但由此而創造出一種具

有簡單朴實充滿著鄉土氣息的新型傢具風格。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運動的推動下,許多著名的

建築師都參與傢具設計,使現代初期傢具得以不斷發展。著名的代表人物有菲力蒲、韋勃、

查爾斯、雷尼、麥金托什等。

隨後在歐洲大陸發生了「新興藝術運動」。雖然該運動分別於比利時、法國、奧地利和

德國等地展開,但他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反對傳統風格,尋求一種可以代表他們時代的新設

計形式。這一運動的代表人物有奧托·瓦格納、阿道夫·洛斯和凡·德·菲爾德等。

另一條路線的代表人物是德國的米夏爾·托奈特。

你說的田園風格的傢具,那隻是這些風格的分類,如:現代田園風格

I. 椅子設計的現代感的變遷

椅子設計中現代感的變遷
很多從事設計的人都在問,到底什麼是時尚的、具有現代感的設計,怎樣才能設計出受歡迎的作品。王受之先生曾經說過,如果不了解設計的歷史,特別是現代主義的發展史,想知道什麼是最新的設計是不可能的。設計是記載人類社會發展的符號和語言,包括物質生產領域和意識形態領域。設計絕不是個人的奇思異想,它反映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以時間為序,在很大的空間跨度上例舉幾款椅子的設計,簡要說明它的現代感體現。
(1)中國的明式木椅
明代傢具的藝術特色,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即簡、厚、精、雅。簡是指它造型洗練,不繁瑣,不堆砌,落落大方。厚是指它形象渾厚,具有庄穆、質朴的效果。精是指它做工精細,一線一面,曲直轉折,嚴謹准確,一絲不苟。雅是指它風格曲雅,令人耐看,不落俗套,具有很高的藝術格調。在製作工藝上,可以說明式傢具已接近完美。但我個人認為,在設計構想上,還沒有突破早先床椅不分的界限。整個造型方正敦厚,扶手和靠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可以說還是一張簡化的「床」或「塌」。
(2) 18世紀後半葉的歐美風潮
18世紀中葉後,人們開始厭倦矯飾的巴洛克和洛可可,掀起了一股新古典的熱潮。這是一種更為理性的方式,盡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繁雜裝飾。主要是從古希臘羅馬以及遙遠的中國吸取養料,並且開始使用紡織織物製作坐墊來增加舒適度。
1謝拉頓設計的新古典傢具
新古典是指資本主義初期最先出現在文化上的一種思潮,在建築和設計史上指18世紀60年代開始在歐美盛行的古典形式。羅馬龐貝遺址被發掘之後,人們發現古典藝術的質量遠遠勝過矯飾的巴洛克和洛可可,於是設計轉而為一種更為理性的形式。謝拉頓(GeorgeSheraton,1751—1806)是當時新古典的傢具大師。他的椅子設計重點裝飾放置於靠背之上,變化很多,但椅腿卻很少有曲線裝飾,表現出單純的結構感。 2切普代爾生產的椅子
切普代爾有名的風格之一是出自中國的所謂「中國風」,切普代爾生產的椅子所有的靠背均不同。但腿則都遵循一種基本形式,前腿是直的,後腿略為向外彎曲,其中有5把支持椅腿的木撐也是按同樣的方式布置的,其餘的變化也很小。這些椅子中,人們可以看到一種肯定的結構邏輯的意識。
(3)19世紀的設計風格
19世紀的設計風格一方面受新技術的影響很大,另一方面理性主義也被提到一個很高的高度。同時人們對裝飾還是戀戀不舍,能用技術來達到裝飾的目的,也是人們所樂於接受的。19世紀的設計風格就是這樣在混亂中統一。
1 新技術條件下的設計
19世紀傢具設計最有名的例子是維也納托勒公司所生產的彎木傢具,這是引入新技術的成果。他的公司將新技術與新的美學統一起來,生產出了價廉物美而能為大多數人所用的傢具。維也納咖啡館椅十分簡潔,每一個構件都毫不誇張,椅子的構造反映了結構的邏輯性。貝爾特(JohnHenryBelter)所生產的傢具用壓花、雕刻等技術來進行裝飾,使得較為樸素的彎木傢具能適應於時代的裝飾趣味。
2高直風格
麥金托什設計的高直的風格座椅這反映出有時對於形式的追求也會影響到產品的結構與功能。他所設計的著名的椅子一般都是坐起來不舒服的,並常常暴露出實際結構的缺陷,製造方法上也無技術性創新。為了緩和刻板的幾何形式,他常常在油漆的傢具上繪出幾枝程式化了的紅玫瑰花飾。
霍夫曼本人的設計風格深受麥金托什的影響,喜歡規整的垂直構圖,並逐漸演變成了方格網的形式,形成了自己鮮明的風格,並由此獲得了「棋盤霍夫曼」的雅稱。
(4)20世紀上半葉的現代主義設計 現代主義運動是一場極為深遠和廣泛的設計運動。採用理性和規整的形式,結合新技術和新材料,並且要適合於批量生產。現代主義運動在各國有不同的表現,在此主要例舉最為典型的荷蘭和德國的設計。
1 荷蘭風格派的設計
紅/藍椅是風格派的典型作品,在藝術史上人們難以找到一件相比擬的作品能如此完美地體現一種藝術理論。它由機制木條和層壓板構成,13根木條相互垂直,形成了基本的結構空間,各個構件間用螺釘緊固搭接而不用榫接,以免破壞構件的完整性。椅的靠背為紅色的,坐墊為藍色的,木條漆成黑色。木條的端部漆成黃色,以表示木條只是連續延伸的構件中的一個片斷而已。
2 包豪斯的鋼管椅
在包豪斯的傢具車間,布勞耶創造了一系列影響極大的鋼管椅,開辟了現代傢具設計的新篇章。這些鋼管椅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性,造型輕巧優雅,結構也很簡單,成了現代設計的典型代表。1929年米斯設計了巴塞羅那世界博覽會德國館,這座建築物本身和他為其設計的巴塞羅那椅成了現代建築和設計的里程碑。與布勞耶一樣,米斯也長於鋼管椅設計,1927年他設計了著名的魏森霍夫椅。
(5)20世紀的<strong>斯堪</strong>的<strong>納維亞設計</strong>
瑞典的傢具設計體現了瑞典居家環境輕巧而富於人情味的格調,為家庭成員度過漫長而寒冷的冬季提供了重要的心理依託。馬特遜生產的曲線型的傢具,輕巧而富於彈性,提高了傢具的舒適性,同時又便於批量生產。對於舒適性的追求也影響到了材料的選擇,纖維織條和藤、竹之類自然而柔軟的材料被廣泛採用。在芬蘭,阿爾托於1928年設計的扶手椅是採用膠合板和彎木製成的,輕巧而適用,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點,既優美雅緻而又毫不犧牲其舒適性。瑞典設計具有一種溫馨、人文的情調,而且也有助於降低成本,因為木材在芬蘭是取之不盡的。
維納的設計極少有生硬的稜角,轉角處一般都處理成圓滑的曲線,給人以親近之感,「椅」的設計也是如此。它那抒情而流暢的線條、精緻的細部處理和高雅質朴的造型,又使它具有雕塑般的質量。他從1945年起設計的系列「中國椅」吸取了中國明代椅的一些設計特徵。
(6)20世紀中葉<strong>美國</strong>的<strong>有機現代主義</strong>
這些美國設計師將包豪斯的理論與20世紀的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美學的相結合,創造出了許多有影響的作品。伊姆斯為米勒公司設計了第一件作品——餐椅,是他早年研究膠合板的結果。椅子的坐墊及靠背模壓成微妙的曲面,給人
以舒適的支撐;鍍鉻的鋼管結構十分簡潔,並採用了橡膠減震節點。所有構件和連接的處理都非常精緻,使椅子穩定、結實而且很美觀。沙里寧的傢具設計常常體現出「有機」的自由形態,而不是刻板、冰冷的幾何形,這標志著現代主義的發展已突破了正統的包豪斯風格而開始走向「軟化」。這種「軟化」趨勢是與斯堪的納維設計聯系在一起的,被稱為「有機現代主義」。 (7)20世紀下半葉後的多元發展
1 人機工程學的應用
到20世紀50年代,人機工程學原理已為許多工業設計師所採用,因而得以改善產品的人機關系。這種座椅通過使人體坐姿前傾和膝部支承,讓脊椎和軀體處於一條直線上,保持自然的平衡狀態,從而使身體各部位能最佳地完成其功能,消除背部、頸部、臀部和腿部的應力。這種椅子在造型上也別具一格。
2 新現代主義
進入60年代後,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出現了一種復興20世紀20—30年代的現代主義、追求幾何形式構圖和機器風格的所謂「新現代主義」。為了體現出商業界的秩序與效率,設計應有冷漠、正規、中性的外觀特徵。在傢具和室內設計中廣泛使用鋼管和其他工業材料,突出體現金屬材料的冷漠感。在歐美其他國家,新現代主義也時興一陣。較為正規、嚴謹的新現代主義作品不少出於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師之手。如鋼片椅就顯得穩重而嚴謹。1969年,阿基佐姆設計了「米斯」椅,以一種幽默的手法來模仿米斯的巴塞羅那椅。「米斯」椅採用了鍍鉻方鋼、橡膠板等工業材料及尖銳的三角形造型,把新現代主義推向了極端。
3波普風格
波普風格(Pop)又稱流行風格,它代表著20世紀60年代工業設計追求形式上的異化及娛樂化的表現主義傾向。義大利的波普設計則體現出軟雕塑的特點,傢具的設計在體型上含混不清,並通過視覺上與別的物品的聯想來強調其
非功能性,如把沙發設計成嘴唇狀,或者做成一隻大手套的樣式。 所謂現代感的變遷,實際上表現為審美觀念的變遷。但歸根究底還是受到物質條件左右的。這也是符合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比如新材料新技術的出現。鋼管、塑料和新的紡織織物被大量應用到設計產品中。彎木技術和膠合板技術等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到今天,物質文明高度發展,逐漸出現一些以意識為主導因素的設計。比如波普藝術和綠色設計等。限制設計的客觀物質因素變少了,人們的審美接受能力也變開放了。設計便也越來越向多元化發展了。

閱讀全文

與麥金托什最具代表性的傢具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家電維修做兼職 瀏覽:923
帶水防水補漏怎麼做鑄鐵管 瀏覽:745
哪裡有賣整套二手傢具家電 瀏覽:644
電器維修部營業執照 瀏覽:394
金昌補漏防水怎麼做 瀏覽:696
一套雲米家電多少錢 瀏覽:600
榮耀武漢售後維修點 瀏覽:98
冰櫃保修分商用和家用嗎 瀏覽:155
美的最好的家電是什麼 瀏覽:218
葉梨傢具在名家居世博園哪裡 瀏覽:939
已經停產的電器能保修嗎 瀏覽:356
震旦181進維修模式視頻 瀏覽:198
成都蘇泊爾售後維修點查詢 瀏覽:103
垃圾池維修材料需要什麼 瀏覽:237
木製傢具和水泥地面哪個好 瀏覽:209
貴陽美的空調維修電話 瀏覽:729
牙科氣泵怎麼維修 瀏覽:128
創意家居微博 瀏覽:837
愛家電飯煲廠家多少錢 瀏覽:206
湖南南方別墅地下室防水怎麼做 瀏覽: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