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蘇州的著名景點
1、蘇州園林
俗語說:「江南園林甲全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園林從總體上說,具有三個特點,一是造園圖景摹仿自然:以自然山水為主題,因地制宜地利用人工去仿造自然景緻,講求詩情畫意。
二是造園注重淡雅幽靜三是建園突出民族風格。蘇州園林是中國南方古典園林的典型代表,園林中以拙政園、滄浪亭、獅子林、留園為著名,被譽為蘇州四大古代名園。
2、周庄古鎮
周庄古鎮是世界文化遺產預選地、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位於蘇州城東南,位於崑山、吳江、上海三地交界處。
周庄古鎮四面環水,因河成鎮,依水成街,以街為市。井字型河道上完好保存著14座建於元、明、清各代的古石橋。800多戶原住民枕河而居,60%以上的民居依舊保存著明清時期的建築風貌。
3、八虎丘
虎丘位於蘇州古城西北角的虎丘山風景名勝區,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悠久歷史,素有「吳中第一名勝」的美譽,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名言,使虎丘成為旅遊者的神往之地。
4、蘇州博物館
由著名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設計,有著傳統的蘇州園林風格,高低錯落,深灰色屋面與白牆相配,清新雅緻。屋頂上金字塔形的玻璃天窗讓博物館內充滿自然光線,館中還有庭院、水池、石橋,既傳統又現代。
5、平江路歷史街區
平江路歷史街區在拙政園以南,已有2500多年歷史,是保存完整的古街區。它與西邊的觀前街僅一巷之隔,卻有與其截然不同的清靜古樸氣息,可以說是不收門票的「古鎮」,隨便逛逛,邊看建築邊吃點小吃,十分愜意。
② 上海浦東大的建材市場在哪裡
方舟建材市場:上海市浦東新區秀沿路313號
新飾界五金建材市場:上海市浦東新區顧全路153號
鑫橋建材城:上海市浦東新區楊高北路5499號(近金海路)
上海市比較大的建材市場:
一、上海九星建材市場
上海九星建材市場是目前上海市規模最大的建材綜合性市場,號稱建材選購的「航空母艦」。一整天都逛不完,裡面有傢具、五金、家紡、地板等建材,總共有26大類。裝酷網小編提醒,到九星市場去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前往,不然就會逛地沒方向,這里很適合貨比三家,而且對於價格可以商量,選擇性很多,大有某寶的感覺,但是買建材千萬不能貪便宜喲。
九星市場地址:漕寶路1685號
八、上海宜家家居建材
上海宜家家居建材產品的種類也挺全的,大家千萬別以為宜家只是賣傢具的,其實各類建材產品其實它家都有。裝酷網小編總結,宜家在各大品牌家居市場中以價格便宜著稱,物品的設計和創意也適合年輕人,但是不得不說,價格和質量也是成正比的喲。最讓小編無奈的是,宜家的餐廳好評比宜家家居還要多,那麼高的人氣不少竟是餐廳吸引去的。
1.宜家家居北蔡店:北蔡鎮臨御路550號
2.宜家家居寶山店:滬太路1818號
3.宜家家居漕溪路店:漕溪路126號
九、上海好飾家建材市場
上海好飾家建材環境不錯,建材也屬於物美價廉的那種,優惠活動也很多。不過有朋友提醒,在好飾家買好東西記得前往服務台開發票,送貨上門的也要與商家協商好,對日後維權有利。
1.好飾家徐匯店:漕溪路198號
2.好飾家楊浦店:控江路1023號
3.好飾家汶水店:汶水路19號
4.好飾家松江店:榮樂中路(方舟廣場)318號
十、上海興力達裝飾建材
興力達也是上海比較老的建材市場了,東西還算全,價格也不貴,不過在建材商場紛紛高大上的今天已日漸式微。但是顧客少,也有好挑選的優勢在。
地址:凱旋路2588號
③ 上海比較知名的建材市場有哪些
一、上海九星建材市場
上海九星建材市場是目前上海市規模最大的建材綜合性市場,號稱建材選購的「航空母艦」。一整天都逛不完,裡面有傢具、五金、家紡、地板等建材,總共有26大類。裝酷網小編提醒,到九星市場去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前往,不然就會逛地沒方向,九星市場地址:漕寶路1685號。
二、上海百安居建材市場
上海百安居建材在上海的分店比較多,是上海建材市場里超市型的建材市場。小編總結,上海百安居建材的質量和服務都屬於上乘,在百安居買建材質量基本是可以放心的。
三、上海好美家建材市場
上海好美家建材市場屬於比較老的建材市場,成立於1998年,是一家全國性的專業連鎖性建材超市。小編總結,好美家建材價格性價比挺高,建材價格比較親民,是咱老百姓適合逛的建材市場,但是售後吐槽略多。
四、上海九百建材市場
上海九百建材市場的建材種類也比較齊全,各區分店也多。裝酷網小編總結,九百建材市場屬於老牌建材市場,建材市場的人氣不高,品牌不全,東西也不算多,價格只是中等,算不上實惠,有些雞肋感。
五、上海紅星美凱龍建材市場
上海紅星美凱龍建材市場屬於高端建材市場,各類建材名牌家裝匯集,建材品種很齊全。傢具款式都挺新穎,價格大多不便宜,性價比很高,也常有商場優惠活動。
銀都路店規模較小,真北路的店是「新老兩店相鄰」,很難一天逛完,新店甚至有「有觀光車」,像紅星美凱龍這種高端市場,就算不買也一定要去看看款式、質量。
④ 當碩士生導師辛苦嗎
說鄭國有一商人,名曰弦高,以販牛為業。自昔王子頹愛牛,鄭、衛各國商人,販牛至周,頗得重利。今日弦高尚襲其業。此人雖則商賈之流,倒也有些忠君愛國之心,排患解紛之略。只為無人薦引,屈於市井之中。今日販了數百肥牛,往周買賣。行近黎陽津,遇一故人,名曰蹇他,乃新從秦國而來。弦高與蹇他相見,問:「秦國近有何事?」他曰:「秦遣三帥襲鄭,以十二月丙戌日出兵,不久即至矣。」弦高大驚曰:「吾父母之邦,忽有此難,不聞則已,若聞而不救,萬一宗社淪亡,我何面目回故鄉也?」遂心生一計,辭別了蹇他,一面使人星夜奔告鄭國,教他速作準備。一面打點犒軍之禮,選下肥牛二十頭隨身,余牛俱寄頓客舍。弦高自乘小車,一路迎秦師上去。來至滑國,地名延津,恰好遇見秦兵前哨,弦高攔住前路,高叫:「鄭國有使臣在此,願求一見!」前哨報入中軍。孟明倒吃一驚,想道:「鄭國如何便知我兵到來,遣使臣遠遠來接?且看他來意如何。」遂與弦高車前相見。弦高詐傳鄭君之命,謂孟明曰:「寡君聞三位將軍,將行師出於敝邑,不腆之賊,敬使下臣高遠犒從者。敝邑攝乎大國之間,外侮迭至,為久勞遠戍,恐一旦不戒,或有不測,以得罪於上國,日夜儆備,不敢安寢。惟執事諒之!」孟明曰:「鄭君既犒師,何無國書?」弦高曰:「執事以冬十二月丙戌日出兵,寡君聞從者驅馳甚力,恐俟詞命之修①,或失迎犒,遂口授下臣,匍匐請罪,非有他也。」孟明附耳言曰:「寡君之遣視,為滑故也,豈敢及鄭?」傳令:「住軍於延津!」弦高稱謝而退。西乞白乙問孟明:「駐軍延津何意?」孟明曰:「吾師千里遠涉,止以出鄭人之不意,可以得志。今鄭人已知吾出軍之日,其為備也久矣。攻之則城固而難克,圍之則兵少而無繼。今滑國無備,不若襲滑而破之。得其鹵獲,猶可還報吾君,師出不為無名也。」是夜三更,三帥兵分作三路,並力襲破滑城。滑君奔翟。秦兵大肆擄掠,子女玉帛,為之一空。史臣論此事,謂秦師目中已無鄭矣。若非弦高矯②命犒師,以杜③三帥之謀,則滅國之禍,當在鄭而不在滑也
⑤ 北京五頂八廟都是哪些
五頂廟是北京最著名的五座泰山神廟,亦稱碧霞元君廟,分別為東頂、
西頂、南頂、北頂、中頂。
東頂,在東直門外,俗呼東頂。因廟側有一株數百年的老榆樹,順義、通
縣一帶人又稱為孤榆樹廟,現已無存。
南頂,位於豐台區大紅門外南頂村,建於明代,清乾隆三十八年重修,民
國年間傾記,現已無存。
西頂也稱廣仁宮,位於海淀區四季青鎮藍靛廠,舊址為明正德朝創建的嘉
祥觀。萬曆十年(1582年)發內帑重建,十八年(1590年)建成,並賜額護
國洪慈宮萬曆庚寅(十八年、1590年)《洪慈宮完工記》碑。天啟朝再修天
啟四年(1624年)《敕賜洪慈宮碑記》碑。清康熙戊子(四十七年、1708年)
重葺,次年竣工,五十一年(1712年)改名廣仁宮。
廣仁宮明清以來,每年陰歷四月初一至十五開廟,清季甚至由官府派員來
此拈香。直至清末,香火不絕。民國時逐漸蕭條,1949年以後,神像及壁
畫被毀,碑碣被移走或砸碎,古樹枯死,廟址被侵佔,東配殿被劃出廟界
之外,其它殿宇也破敗不堪,或被拆改。以後為工廠佔用。2001年公布為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北頂,位於朝陽區大屯北頂村,清乾隆年間曾加以修繕,1976年因地震後
殿坍塌遂被改建為北頂小學校,現僅存山門和前殿,其餘盡毀。
中頂在右安門外十里草橋,乾隆三十五年曾修繕,民國時又重修,現存有
山門、大殿以及石獅和前人書寫的篆字匾額、撰文石碑。緊挨玉泉營環島,
玉泉營傢具、郁花園、玉泉營花卉市場、京滬高鐵、北京南站必經之路。
八廟是指太廟、奉先殿、傳心殿、壽皇殿、雍和宮、堂子、文廟和歷代帝王廟。
1、太廟,在今勞動人民文化宮內,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興建,是明清
兩代封建帝王供奉祖先的場所,即皇帝家廟。
2、奉先殿,在故宮內,殿內原安有神龕,以祭祀皇帝的先祖。
始建於明初。清沿明制,於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後又多次修繕。
3、傳心殿,位於故宮文華殿東側,原為供奉帝王、先師牌位的地方。
4、壽皇殿,在景山公園內北側,是供奉清代帝後、祖先神像之處,同時也
是帝後死後人葬前的停靈之所。
5、雍和宮,原為清雍正皇帝胤禎即位前的府邸,乾隆皇帝出生於此,後改
為喇嘛教的廟宇。該廟建築豪華,文物極豐,為北京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
6、堂子,位於南河沿南口路北、北京飯店貴賓樓所在地。堂子始建於1644年。
7、文廟,又稱孔廟,在雍和宮西側的國子監街內(成賢街),建於1306年,
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夫子的地方,現為首都博物館。
8、歷代帝王廟,坐落於阜內大街,明嘉靖十年(1531年)興建,主要祭祀我
國歷代的1位皇帝和79位名臣。
在北京還有「五壇八廟」的說法,分別為天壇、日壇、地壇、月壇、先農壇合稱「五壇」,與歷代帝王廟、太廟(勞動人民文化宮)、火神廟、堂子、壽皇殿(景山公園)、昭顯廟、凝和廟、宣仁廟共八廟。
⑥ 寧波周邊哪裡有比較好的旅遊景點
奉化溪口旅遊區
奉化溪口是全國AAAAA級旅遊區。以蔣中正(蔣介石)原籍為背景,以雪竇山和雪竇寺最為著名,還有蔣中正原住址及鎮上古香古色的文化,包含了武嶺門、武嶺學校、文昌閣(奎閣凌霄)、小洋房、蔣氏故居 (豐鎬房)、玉泰鹽鋪、摩訶殿、蔣母墓道、御書亭、錦鏡池、千丈岩瀑布、妙高台、千丈岩、雪竇寺、將軍楠、中旅社原址、三隱潭、徐鳧岩、亭下湖。
人文古跡
除去聞名兩岸三地的蔣介石,寧波也擁有眾多文化古跡。 位於餘姚的河姆渡遺址發掘於1973年,為中國南方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其中發現的稻米殘物和上百件骨耜將中國種植水稻的歷史提前到7000年前,糾正了中國栽培水稻的粳稻從印度傳入、秈稻從日本傳入的傳統說法,在學術界樹立了中國栽培水稻是從本土起源的觀點。 保國寺位於靈山山腹中,至今已有970多年歷史,以其精湛絕倫的建築工藝聞名。現存大雄寶殿重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六年(一0一三),是長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善的北宋木結構建築,在中國建築史上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整個大殿的全部結構皆用斗拱之間的巧妙銜接和精確的榫卯技術,不用一枚鐵釘將建築物的各個構件牢固地結合在一起,承托起整個殿堂屋頂50餘噸的重量。在大殿前槽天花板上,還巧妙地安排了三個與整體結構有機銜接的鏤空藻井,用天花板和藻井遮住了大殿的梁架,下面不容 易看到,故被稱為「無梁殿」,除建築風格獨特外,還有蟲不蛀,鳥不入,蜘蛛不結網,灰塵不上樑之奇。 天一閣藏書樓名出漢鄭玄《易經注》中「天一生水」一說,寓意以水制火,始建於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當時退隱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乾隆三十七年,下詔修撰《四庫全書》。由於范欽八世孫范懋柱進獻藏書眾多,乾隆皇帝敕命測繪天一閣房屋、書櫥款式,興造著名的「南北七閣」,用來收藏《四庫全書》,天一閣自此名聞全國。鴉片戰爭以後,隨著戰亂,樓中藏書逐漸散佚。解放後,在周恩來總理的關心和眾多本地藏書家的響應下,天一閣的珍本、善本數量得到了恢復,目前藏珍版善本達到了8萬多卷。 此外,阿育王寺、天童寺、它山堰、鎮海口海防遺址、上林湖越窯遺址、梁弄抗日根據地、慈城、前童古鎮、梁祝文化公園等也是寧波著名的文化旅遊景點。
自然風光
寧波的自然風光也別具特色。西靠四明山,東臨東海,獨特的地理位置賦予了寧波獨特的自然風光。 行李蕭蕭一擔秋,浪頭始得見漁舟。曉煙籠樹鴉還集,碧水連天鷗自浮。這首詩就是史浩寫的游東錢湖。東錢湖位於寧波市東側,距市中心十五公里,是浙江省最大的內陸天然淡水湖。群山環抱,秀峰崢嶸,千姿百態;四周有七十二條溪匯流於湖 ,縱橫貫注,素有「西子風光,太湖氣魄」之稱。擁有陶公釣磯、余相書樓、霞嶼鎖嵐、二靈夕照、蘆汀宿雁、白石仙枰、百步聳翠、上林曉鍾、雙虹落彩等「錢湖十景」。 月湖,位於寧波西南,開鑿於唐貞觀年間,是寧波市著名的風景名勝區。該湖呈狹長形,面積約0.2平 寧波博物館
方公里。宋元年間建成月湖十洲。南宋紹興年間,廣築亭台樓閣,遍植四時花樹,形成月湖上十洲勝景。宋元以來,月湖是浙東學術中心,是文人墨客憩息薈萃之地。唐代大詩人賀知章、北宋名臣王安石、南宋宰相史浩、宋代著名學者楊簡、明末清初大史學家萬斯同,這些風流人物,或隱居,或講學,或為官,或著書,都在月湖留下不可磨滅的印痕。現為寧波市區最重要的歷史文化保護區。 杭州灣濕地是中國八大鹹水濕地之一,位於杭州灣跨海大橋附近,地理位置顯要。濕地既包括廣闊的灘塗,也包括大片的蘆葦盪與荒草地,以良好的環境、豐富的食物,每年吸引了大量候鳥的光臨,成為鳥類遷徙必經的中轉站;同時,還有不少珍稀鳥類來這里繁殖、越冬。 此外,松蘭山、九峰山、九龍湖、五龍潭、南溪溫泉、野鶴湫旅遊風景區、浙東大峽谷等也是寧波有名的生態旅遊景點。 隨著寧波經濟的崛起,諸如天一廣場、老外灘、城隍廟步行街、開明服飾特色街、鳳凰山主題樂園等現代商業旅遊項目和寧波博物館、寧波城市展覽館、寧波美術館、寧波服裝博物館等現代文化旅遊項目也日益受到歡迎。
編輯本段文化與風俗
寧波地處浙東,深厚的文化傳統使得寧波不但擁有深刻的思想家,同時兼有百姓喜聞樂見的本土戲劇形式。東面東海,豐富的漁業資源造就了寧波菜別樣的風味。此外,寧波的方言和民俗也別有特色。
哲學和文化流派
四明學派:也稱「四明陸學」。南宋淳熙年間,有「淳熙四先生」之稱的明州學者楊簡、袁燮、沈煥等人以研究、師承陸九淵的以"心"為構成宇宙萬物來源的"心""理"合一的"心學"為主,兼綜朱子理學諸學學說而形成的學派。 姚江學派:亦稱陽明學派。其創始人為明代哲學家、餘姚人王守仁(別號陽明),因餘姚有姚江流經,故名。王守仁繼承和發揚了南宋陸九淵的心學,提出「心外無物」、「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哲學思想,集中國古代主觀唯心主義之大成,史稱「王學」。其主要繼承人有徐愛、錢德洪、沈國模、史孝咸等。 浙東學派:也稱浙江史學派,其創始人為明清之際啟蒙主義思想家、餘姚人黃宗羲。黃宗羲在政治上公開揭露和批判君主專制制度,指斥其為「使天下不得安寧」的罪惡之源,主張民權。經濟上提出「工商皆本」,學術提倡「經世致用」。除哲學、史學外,對天文、地理、數學、文學、藝術、宗教等方面都有研究,是清代最有影響的學派。其代表人物有萬斯大、萬斯同、全祖望、章學誠等。
地方戲曲曲藝
甬劇:始於清乾隆後期,初稱「串客」。系由田頭山歌、馬燈調、唱新聞等灘簧類民間戲、曲調演變而來。主要流傳於寧波、舟山一帶。最初的演唱者為鄉村的農民、工匠等手工業者,在廟會祭神、喜慶堂會時演唱,演唱的內容主要為新聞和民間生活故事,無表演動作,無樂器伴奏。清嘉慶年間(1796~1820),受「蘇灘」影響,開始有簡單的表演和胡琴伴奏。道光十年(1830)後,出現營業性演出的「串客班」。光緒十六年(1890)數名藝人到寧波演出走紅,"串客"改稱為"寧波灘簧"。曾一度改稱為"四明文戲"、"甬江古典"等,1950年5月始正式定名為甬劇。甬劇擅演清裝戲、近代戲、現代戲,表演細膩,語言、唱腔富有地方特色,內容適應市民的思想情趣,鄉土氣息濃郁。 姚劇:起源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主要流行於餘姚、慈溪、上虞、紹興一帶。由當地的農民、手工業者閑季組班演出,有「燈班」、「燈戲」、「串客」、「花鼓」、「鸚哥班」等稱呼。光緒年間(1875~1908),部分藝人赴滬演出,受蘇南等地劇種的影響,定名為「餘姚灘簧」,其主要特點是表演朴實、粗獷、自然,動作來自生活,節奏輕快有力,對白用生活語言,雜以插科打諢。1953年,部分藝人組成「餘姚灘簧小組」,1956年發展為劇團,正式定名為「姚劇」。 寧海平調:寧海縣地方劇種。始於明末清初。主要流傳於寧海、象山、三門、天台、奉化一帶。其唱腔特點、表演、伴奏手法近似新昌高腔,聲調高亢而婉約,一唱眾幫,對白以寧海書面官話為主,吐詞文雅。原均為男演員,50年代後始有男女合演。劇目有近百之多,內容以反對封建禮教、除暴安良為主。 四明南詞:也稱四明文書,屬彈詞類。主要流行於浙東地區,是由民間小調發展而來,清道光年間進入鼎盛時期。一般以堂會形式進行演唱,彈唱時,多為三人一檔,常用樂器以三弦、揚琴為主,伴以琵琶、二胡等。曲詞有詞調、賦調、正賦、平湖、緊平湖等五種,俗稱「五柱頭」。 寧波走書:又稱犁鏵文書、蓮花文書。主要流傳於寧波、舟山、台州一帶。最早產生於佃工在農作時的一唱一和中,曲調和樂器十分簡單。至清光緒年間,常用曲調發展到四平調、馬頭調、賦調等三種,俗稱"老三門"。後來又伴以四弦胡琴、二胡、月琴、琵琶、三弦等樂器。其中四弦胡琴是走書音樂獨具特色之處。同時,演唱形式也是由坐唱發展到表演,動作幅度較大,「寧波走書」也由此得名。
方言
寧波話屬於吳語甬江片,寧波話中保留了不少中古音,藉助於《廣韻》《玉篇》這些古典的工具書,可以查到它們的最原始的寫法。當然,這些字往往十分冷僻難認,非專業人員一般不可能讀出和讀准。但是,如果從詞義的角度來看寧波方言,會發現它的三音節、四音節的俚語、俗語、比喻語、方言成語以及更多音節的短語和諺語(話頭),不但可以書寫,而且十分精彩生動,這些正是寧波話的最活最有生命力的因素。 此外,寧波話中的象聲疊韻詞、固定搭配、倒置、擬聲等語言特點和眾多極具鄉土特色的民諺也給寧波話帶來了不可多得的意趣。 自「五口通商」開埠,西方文化東漸,舶來品也日益進入市民生活視野。舊時稱西方為西洋,故有許多名詞冠以「洋」前綴,成為一種特定歷史時期的語言現象。
民俗
地處浙東的寧波在越文化的長期影響下,在優越的自然環境中,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風俗。 八月十六中秋節:全國各地以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惟寧波以十六為中秋。追其來由,有兩種說法:一說元末江浙左丞、太尉方國珍以自己的生日改之;一說南宋時宰相、鄞縣(現鄞州)人史浩,當時,其任宰相之職,每逢中秋節便回家陪其母過中秋節,有年中秋節因朝中有事,故不能及時趕回,而家中人也深信其會回來過節,等到第二天,即八月十六那天,史浩果然趕了回來,此後人們為了紀念這份孝心,故選擇在八月十六過中秋節。每逢中秋節,家人團圓,趕神會,觀龍舟,吃月餅,亦互贈月餅。寧波月餅以苔菜、水昌月餅見強,別具風味。 大頭和尚舞:在寧波市郊、鄞州廣為流傳,昔日每逢新春佳節,民間舞蹈「大頭和尚」便以「太平會」名義,走村串戶,恭賀新禧,消災祈福。其表演是將紙制大頭和尚變形面具套在頭上,由兩個分帖子的人領路挨家戶分帖,口講吉利話,待戶主出錢後,便將賀年帖貼在門上,然後再表演舞蹈,動作機械、詼諧、滑稽,鑼鼓節奏別具一格,充滿歡樂氣氛。 龍舞:寧波流傳最廣的民間舞蹈之一。寧波鄉村許多地方辟有龍潭,農民歷來有舞龍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風俗,常見於迎神賽會及各種廟會。寧波龍色彩豐富,形式多樣,有布龍、綉花龍、雙龍盤柱、打結龍、斷尾巴龍、小人龍、草龍等,一般為9節、12節,多至18節、24節,現作為群眾性文娛活動,常於春節、元宵節和慶祝集會組隊表演,奉化條宅村龍舞曾多次參加全國民間舞蹈會演並獲獎。 獅舞:在寧波市寧海縣一帶較為流行,一般在夏歷正月或佛教有關節日,數十名農民組班,去各村輪流舞獅,以示敬祖迎神、辟邪祛妖。獅舞有獨舞、對舞、群舞,以三獅共舞為多,一雄一雌一仔,邊舞邊敲鑼打鼓,以表演"搶五燈"為最精彩,即在場地中間、四角各置一盞燈,獅子在中間狂舞、嬉打、咬打、搶燈,四周皆圍觀群眾。 賽龍舟:為水鄉的民間習俗。寧波的賽龍舟一般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和八月十六舉行。前者相傳是楚國愛國詩人、三閭大夫屈原投汨羅江的日子,劃龍舟,表示人們競相營救。後者則為寧波的中秋節。除舉行廟會外,賽龍舟可增加節日娛樂氣氛。舊時寧波城區賽龍舟主要在塘河中舉行,鄞縣的東錢湖的龍舟最負盛名。龍舟分青龍、黃龍、白龍等,龍(船)首高昂,劃船人服裝與舟同色,一人立於舟前敲鑼指揮,一聲炮響,龍舟齊發,鑼鼓聲與岸上觀看的人群呼喊聲不絕於耳,場面甚為熱烈,先到終點者為勝。 梁山伯祝英台故事:梁祝的民間傳說,最早見於南北朝梁元帝時(552~555)的《金縷子》一書。晚唐的《宣室志》有更詳細的描述:東晉時上虞祝氏女英台,女扮男裝求學,與會稽的梁山伯同學三年。後祝英台先歸家,次年梁山伯去祝家拜訪,才知其為女性,央人求聘,而祝已許馬氏子。後山伯為縣令,勤政愛民,死於任上,葬在城西鄉。後祝英台過山伯墓,痛哭呼號,墓自裂,祝跳入梁墓中同葬。宋《乾道四明圖經》中有「義婦冢」及梁祝故事的記載。現寧波西鄉有梁祝合葬墓及梁山伯廟。寧波有「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廟到一到」的諺語。現梁祝故事以電影、戲劇、曲藝等各種藝術形式流傳,范圍非常之廣,涉及浙江、江蘇、河北、山西等十幾個省,並流傳到歐美各國,被稱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全國有梁祝的墳墓9處,「讀書處」5處,但梁山伯廟僅寧波一處。
飲食
寧波地處東海之濱,海鮮名聞內外,向以蒸、烤、燉制海鮮見長,別具特色,輕形式,重實味,鮮咸相兼,美味可口,寧波人昵稱「下飯」。烹飪製作大都採取蒸、燴,特別講究火候、刀功,極注重色、香、味。寧波十大名菜為冰糖甲魚、剔骨鍋燒河鰻、苔菜小方烤、雪菜大黃魚、腐皮包黃魚、網油包鵝肝、荷葉粉蒸肉、黃魚海參羹、彩熘全黃魚、炒鱔背。尤以冰糖甲魚、鍋燒河鰻為寧波傳統名菜之最。 此外,各種飯後點心也別具風味。較有名的是寧波十大名點:豬油湯團、龍鳳金團、水晶油包、豆沙八寶飯、豬油洋酥塊、三絲宴面、鮮肉小籠包子、燒賣、鮮肉餛飩、酒釀圓子。其中,尤以寧波豬油湯團為全國聞名。 此外,象山海鮮、奉化芋艿頭、奉化水蜜桃、餘姚年糕、尚田草莓、餘姚楊梅、三北豆酥糖、寧波草席、河姆渡茭白也小有名氣。 冰糖甲魚:寧波十大名菜之首,吃來軟糯潤口、香甜酸咸,風味獨特。此菜是一種滋補品,甲魚與冰糖同燉,具有滋陰、調中、補虛、益氣、祛熱等功能。 邱隘鹹菜:寧波特產。盛產於鄞州東鄉邱隘鎮,用雪裡蕻菜腌制。雪裡蕻菜冬種春收,腌制依據放鹽多少來錯開上市季節。邱隘鹹菜色澤黃亮,有香、嫩、鮮、微酸特點,能生津開胃,可炒、煮、烤、燉、蒸、生拌、配菜餚、做湯料、做餡子。做配料可解魚腥,除油膩,"鹹菜黃魚"為寧波名菜,俗話"三天不吃鹹菜(齏)湯,兩腿感到酸汪汪"。邱隘鹹菜已有近百年歷史,近年,邱隘真空包裝食品廠改進鹹菜生產衛生設備與保鮮貯存,使其暢銷國內外。 寧波湯團
豬油湯團:寧波人過春節,有吃豬油湯團習俗,正月初一,家家戶戶吃湯團,湯團圓圓,象徵團圓。寧波湯團皮薄而柔滑,色白光亮,糯而不黏,入口流餡,油燙香甜,自成特色。寧波市區開設有「缸鴨狗」湯團店,近年來還出口冰凍寧波豬油湯團到港澳台及歐美各地。 溪口千層餅:寧波特產。製作配料嚴格,選白凈芝麻、冬季苔菜、本地麥麵粉、糖、油按配比拌和,烘烤溫度要適中,酥而不焦,每餅27層。鬆脆異常,咸中帶甜,滿齒清香。 餘姚楊梅:寧波特產。肉質細軟,甜蜜醇厚,形如珠而色如瑪瑙。有白種、粉紅種、紅種、烏種四大類,以烏種的荸薺種為最佳,因其成熟時呈紫黑色,似荸薺而名之。楊梅時節較短,初夏紅種的早大種先熟,白種水晶楊梅最遲上市,俗稱「夏至楊梅滿山紅,小暑楊梅要出蟲」。楊梅形狀可愛,汁液鮮潔可口,味甜如蜜,作為時鮮水果,品種繁多。加工後有蜜餞楊梅干、楊梅飲料、 楊梅醬、糖水楊梅等,楊梅汁有生津、止渴、祛暑作用,楊梅燒酒是消暑佳品。餘姚楊梅為國家農業部「七五」期間投資建設的"名、特、優、稀"商品基地之一,慈溪也是楊梅重要產地。 浙貝母:寧波特產。是貝母的一種,因產於浙江,故名「浙貝」,又稱大貝。原產象山,是寧波市鄞州區著名經濟特產和貴重中葯材,亦稱"象貝",為「浙八味」之一。貝母性微寒,味甘苦,主治傷寒煩熱、咳嗽上氣,安五臟,利骨髓,消炎、潤心肺,兼有消炎退腫,治痔癰節腫毒等功效。鄞州樟村一帶盛產,下半年種下,次年5月收獲,鄞州鄞江鎮產量佔全浙江省的70%,被稱為「浙貝之鄉」。
傳統工藝
骨木嵌鑲:傳統工藝。其歷史可上溯到1000多年前的隋唐時期,明代骨木嵌鑲主要用於傢具的雕飾。 清乾隆年間,寧波的骨木嵌鑲工藝以其特有的地方風格和精緻的技藝名聞遐邇,被列為「貢品」。在製作方法上分為高嵌、平嵌和混合嵌。高嵌採用象牙、黃楊木、竹黃、臘石等作為圖面紋飾的原料,鋸成形後,嵌在木坯上。平嵌採用象牙、骨片、螺甸、木片等,依圖面紋飾平嵌入木坯後用刻刀勾線而成。嵌鑲的構圖有「丹青圖」和「古體」之分,前者近似明清間的風俗畫,後者形同漢畫,其內容以表示吉祥、長壽、富貴為主題,以人物、山水、花鳥為題材,產品有床、幾、椅、廚等。 朱金木雕:傳統工藝。又稱漆金木雕。在明清時期,工藝製作已達到了較高水平。它是在木雕製品的基礎上以硃砂色為底,貼金飾彩而成,顯得金碧輝煌。木雕以樟木、椴木、銀杏等優質木材為原料,運用浮雕、透雕、圓雕等手法根據不同對象雕刻而成,題材多取於戲劇故事,造型古樸生動,刀法深厚。有的玲瓏剔透、栩栩如生,有的比較粗獷。朱金木雕主要用於寺、廟、祠堂等建築及木床、花轎等大型傢具和神像等。 泥金彩漆:傳統工藝。寧波漆器的歷史,可以上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泥金」名稱始於商周。 其做法是將金箔研成粉狀,與大漆調合後或塗或填。漆器以木胎為主,也有以竹片、竹編為胎。以朱紅和黑色為漆器的基本色調。傳統的製作方法有紋飾在透明的漆膜裡面的沉花,紋飾在漆膜表面的平花,用堆塑、鑲嵌等手法使紋飾出於漆膜表面的浮花等三大類,而浮花工藝為寧波漆器傳統工藝中較有代表性的手法。漆器的裝飾以金為主,有描金、貼金、堆金、追金、開金、平金等手法,題材有花鳥、山水人物及寓吉祥如意的圖案等。 金銀彩綉:又稱"仿古彩",為傳統寧綉中的精品。寧綉與湘綉、蘇綉、京綉、粵綉、蜀綉被譽為中國六大名綉。金銀彩綉採用各色真絲織品為原料,在彩綉、平綉圖案周圍盤綉以金線和銀線而成。古色古香,富麗堂皇。底色以深色為主,主要有深紅、深藍、墨綠、黛色、鐵銹紅、咖啡色等,製作工藝可分為網綉、包金綉、墊金綉三大類。題材有龍鳳、花卉、佳禽等。主要用於綉衣、靠墊、檯布、床罩、軟包等生活用品。 寧波草席:古稱明席(寧波古為明州),也稱甬席(寧波簡稱甬),俗稱"滑子"、"席子"。以盛產於寧波西鄉黃古林一帶的席草,用白麻筋或綠麻作經線編織而成。寧波草席質地精密,厚實挺括,剛勁有彈性,柔軟光滑,能散熱降溫,收藏方便,經久耐用,鋪墊、打包、掛門窗均可使用。 寧波草帽:寧波市西郊和慈溪、鄞州、餘姚農村不少婦女善編草帽,常作為家庭副業。以草編之鄉慈溪長河鄉編織的金絲草帽最優,輕若雲,亮似雪,美觀實用,經漂白染色、綉畫、裝飾,可與時裝配套,既是遮陽實用品,又是裝飾性工藝品。草帽按原料分,有金絲、麥稈、維特克、咸草、席草、龍須草、黃草、雞冠草、紙草、黃花菜葉、勒菲草等10餘種,年總產2000餘萬頂,除席草帽500餘萬頂內銷外,多以半成品出口,由國外根據流行服裝設計帽型,配裝飾後投入市場。 寧波竹編:寧波是竹編之鄉,四明山盛產毛竹,歷史上就用竹編制各種簡朴實用的籃、籮、簟、筐、籠等。明、清江南舉人赴京應試的考籃、食籃皆竹編,現鄞州、奉化、餘姚有數十家鄉村辦竹編廠,工人善用篾絲、篾片,巧妙地編製成神形酷肖、情趣盎然的各種動物,並和傳統的罐、籃、盒、盤結合起來,製成雞罐、鴨盤、貓頭鷹盒、花盆套、花瓶、廢紙簍等,既實用,又可觀賞,暢銷海外。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0年,寧波市的「寧波金銀彩綉」,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三批名錄,傳統美術項目類別,序號8。2006年,寧海縣平調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戲劇類別,序號9。
⑦ 上海市豫園怎麼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豫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A級景區)是江南古典園林史上巔峰作品之一,始建於明嘉靖己未年(公元1559年),距今已有四百五十餘年歷史。豫園也是「海派書畫」的發祥地,1909年,「豫園書畫善會」在豫園藏書樓中成立,至今已有百年歷史。
豫園位於上海老城廂的東北部,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南雖與上海城隍廟、上海豫園商城毗鄰,但粉牆黛瓦內,少受牆外商家、食家之擾,獨享「城市山林」之清幽雅趣。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美國總統柯林頓、德國總理施羅德、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等各國政要首腦、賢達聞人都曾來園參觀訪問。
園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他為了讓父親安享晚年,經過二十餘年的苦心營造,建成了豫園。「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園」,有「豫悅老親」的意思。
豫園由明代造園名家張南陽精心設計,並親自參與施工。整座園林規模宏偉、景色佳麗。古人稱贊豫園「奇秀甲於東南」、「東南名園冠」。現豫園佔地二十餘畝,樓閣參差,山石崢嶸,樹木蒼翠,堪稱步步勝景,以清幽秀麗,玲瓏剔透見長,具有小中見大的特點,體現了明清兩代江南園林建築的藝術風格。
豫園擁有為數眾多的明清古建築、館藏書畫、傢具、雜件、古樹名木等,具有較高的文物鑒賞價值。這些古建築、文物字畫、古董傢具、古樹名木等,與豫園的典雅景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從人文、歷史、地理、藝術、建築等多角度地向觀眾展示了上海地區四百五十多年來的歷史變遷和社會活動情況,堪稱一座濃縮了上海明代以來歷史沿革的「實景式博物館」。
豫園現保存了清代晚期以來的主要格局,園內有三穗堂、仰山堂、鐵獅子、大假山、萃秀堂、點春堂、玉玲瓏、玉華堂、靜觀、古戲台等諸多文物景點。其中「玉玲瓏」為宋代「花石綱」遺物,鐵獅子為元代文物。
「點春堂」曾為「上海小刀會」(1853年—1855年)起義城北指揮部,現堂內還展示陳列著起義軍使用過的武器、自鑄的 「日月錢」、公示文告等文物。
「玉玲瓏」為豫園的鎮園之寶,與蘇州瑞雲峰、杭州縐雲峰並稱江南三大名峰。該石峰具有太湖石的皺、漏、瘦、透之美,孔多如蜂巢,呈現「百孔淌泉,百孔冒煙」的奇觀。
作為「海派書畫」的發祥地,豫園擁有豐富的書畫館藏,近年來,不但堅持舉辦館藏書畫展覽,還陸續與國內外著名文物機構聯合舉辦了「吳昌碩書畫展」、「承德避暑山莊宮廷文物珍品展」、「四川遂寧國寶宋瓷展」、「南京博物院藏歷代金銀器珍品展」、「故宮珍藏文物鍾表展」、「故宮博物院藏清宮賞玩展」、「故宮博物院藏清宮帝後印璽展」等精品展。
飛豬上還可以查看更多有關於豫園的介紹和玩法還有周邊的景點
⑧ 蘇州市都有哪些民間文化
傳統藝術:有緙絲、刺綉、玉雕、木雕、牙雕、核雕、瓷刻、竹刻、剪紙、泥塑、草編、燈彩、九連環、民俗掛件等上千個品種。
傳統節目:蘇州彈詞(蘇州彈詞的表演通常以說為主,說中夾唱。唱時多用三弦或琵琶伴奏,說時也有採用醒木作為道具擊節攏神的情形)。
民間工藝:蘇綉、制扇、玉雕、緙絲、木刻年畫、紅木小件、劇裝戲具、民族樂器等等。
園林文化:蘇州園林
建築文化:古代建築的布局規劃、風格獨特和工藝精湛的建築構件,也括木雕、磚雕、石雕和聞名遐邇的「金磚」等。
民俗文化:其在時令、節氣、觀光、禁忌、祭祀、服飾、曲藝、方言、民謠、器具等方面,更表現出濃郁的地方風情。
美食文化。
⑨ 上海為靖實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上海為靖實業有限公司是2015-11-10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上海市青浦區南巷路1號2層F區178室。
上海為靖實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10118MA1JL12KXN,企業法人蔣莉,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上海為靖實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銷售建築材料、建築裝潢材料、家居用品、傢具及配件、窗簾布藝、家用電器、電子產品、電訊器材,信息科技、網路科技、計算機科技、通訊科技、電子科技、環保科技專業領域內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開發、技術轉讓,貨物運輸代理(除危險化學品),倉儲服務(除危險化學品),建築工程,建築裝飾工程,園林綠化工程,土石方工程,建築防水工程,市政工程,室內外裝潢及設計,建築設計,水電安裝,鋼結構安裝,房地產開發,商務信息咨詢,企業形象策劃,市場營銷策劃,投資管理。 【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上海為靖實業有限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上海為靖實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⑩ 上海靖吉實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上海靖吉實業有限公司是2015-10-12在上海市寶山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上海市寶山區滬太路6486弄16號-3。
上海靖吉實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10113MA1GK058X0,企業法人陳章旺,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上海靖吉實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金屬材料、裝潢材料、建築材料、機械設備及配件、電氣設備、五金交電、辦公設備及用品、工藝禮品、電子產品、包裝材料、機電設備及配件、計算機軟硬體及配件(除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傢具、汽摩配件、通訊器材、儀器儀表、電動工具批兼零、代購代銷;投資管理(除股權投資管理);園林綠化工程;商務信息咨詢;普通機械設備安裝。 【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上海靖吉實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