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燙蠟的優點和缺點
優點:燙到傢具表面,不僅起到裝飾作用,還有很好的保護作用。首先,可以減小木材的干縮濕脹,防止傢具翹曲變形。蠟有一定的拒水性能,其滲透性較好,在高溫烘烤的作用下,進入到木材的管孔中,堵塞了管孔,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吸水失水的能力,減小傢具因外界環境變化而引起的形變。此外,木材因季節氣候的變換,會熱脹冷縮。冬季氣候寒冷,木材受其影響,管孔會收縮,這時,原本燙進管孔中的蠟會因其收縮而被擠壓出一部分;夏季氣候溫熱,木材的管孔又會擴脹,這時被擠壓出的蠟又會重新滲入到管孔中去,這樣反復的微調節,在傢具的結構部位是非常必要的,能夠減小因管孔完全封閉而引起的傢具結構處的變形。其次,可以增加傢具的硬度,使其經久耐用。燙進管孔中的蠟能增加木材的硬度,提高傢具的耐磨性,使傢具的邊線稜角處不會因為過度的磨損而影響其美觀性。再次,可以減小蟲蟻的侵蝕,防止傢具因蟲蛀腐朽而無法使用。由於蜂蠟中主要成分為高級脂肪酸和高級一元醇所形成的酯,所以對防腐、防蟲蛀有一定的功效,能延長傢具的使用壽命。
缺點:燙蠟對傢具的乾燥要求更高,如果乾燥不好,傢具就會出變形開裂,不如擦漆傢具保護得好。燙蠟後的傢具在使用過程中要多加小心,一旦有熱的、燙的水或者容器擱置在燙蠟的紅木傢具上,就容易出白圈,也不如擦漆傢具保養起來省心。
㈡ 紅木傢具用燙蠟好,還是生漆好
上漆好,我們知道紅木傢具有三種處理手法:一是光身、二是燙蠟、三就是上漆了。雖然古有「南漆北蠟之說」但那是由於以前南北氣候差異的不同而要有所區別對待。現在的工藝及材料早已克服了地域氣候的問題,所以上漆、燙蠟都可行。
先來說上漆吧,這上漆必須要用生漆,就是這種天然樹漆。因為它沒有化學添加劑,對紅木傢具沒有任何的腐蝕作用,還能在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增加紅木傢具的色澤度。
我們在上漆之前一定要將紅木傢具的毛坯打磨光滑。
然後用刷子薄薄的刷上一層,通常紅木上漆需要3-4道的工藝,而且每次上漆,手腕上的力度都要均勻,不然漆面容易起「浪頭」。
經過反復的上漆工序後,紅木傢具色澤艷麗、飽和,同時能防腐蝕、抗氧化。
再來說說燙蠟,中國對紅木傢具的「燙蠟」工藝可謂歷史悠久,古時北方多為大戶,氣候寒冷,而燙蠟要用的「蜂蠟」又極容易凝固,所以要一邊用火溫著一邊進行燙蠟,故而有了燙蠟一說。
燙蠟的工序同樣很繁瑣,我們需要先在紅木傢具上刷上一層薄蠟,然後等它完全浸透木料之後再重新刷上蜂蠟,要反復進行4-5道的工序。之後還要進行局部的點蠟,用蠟起子颳去多餘的蜂蠟,最後用柔軟的毛刷輕輕的撣去紅木傢具上的蠟屑。
對於雕花的紅木還要小心的用布進行擦拭。
其實上漆也好燙蠟也罷,都是對紅木傢具的一種保護。燙蠟能保留木紋的原始紋理;上漆能使紅木傢具色澤更加鮮艷。對於朋友買的紅木是餐桌,平時吃飯容易有油漬滴在上面,燙蠟會被吸收,所以我建議還是上漆的好。
㈢ 是不是紅木傢具都要燙蠟
是的,因為紅木不燙蠟沒有那種鮮亮的感覺,我朋友就是做紅木傢具的,他們所有的傢具都噴蠟
㈣ 什麼是燙蠟工藝
燙蠟工藝其實不復雜。蠟一般是用蜂蠟,如沒有也可用做蠟燭的白蠟。小面積燙蠟時可一手持蠟塊,一手用電烙鐵或火烙鐵融化臘塊,滴或塗到木器表面,使其形成薄薄一層。如果大面積燙臘,這道工序也可把臘塊放入金屬容器加熱融成臘液,再用毛刷或湯匙將臘液塗或澆到木器上,這樣可大大加快效率。然後用烙鐵熨燙蠟層,以熱力使臘液滲入木紋,這道工序最重要,一是必須充分融化臘液,適當保持加熱時間;二是不能太過,以不燙焦木纖維為度。全部燙完後,用稍粗的干布擦凈浮蠟,這時可用電吹風機稍稍加熱表面,這樣擦凈浮蠟容易一些。最後用凈布全面擦光木器,至此,燙臘工藝全部完成。
燙蠟技術最先被應用在青銅器表面,據容庚《商周彝器通考》中記載:「乾嘉以前出土之器,磨礱光澤,外敷以蠟」,可以讓青銅器歷經千年而不腐,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另據宮中內務府造辦處的《活計檔》,其中多處記載了宮廷備料常有黃蠟、白蠟,黃蠟即現在常用的蜂蠟,白蠟即川蠟。後來這種技藝被有心的匠人加以利用,應用在小件的根雕作品上,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進而發展應用到傢具表面。
燙蠟技術是中國明式傢具進行木材表面處理的一種裝飾方法,不僅能很好地展現木材優美的紋理,而且在木材表面形成了一層保護膜,以防止外界環境對木材的不利作用。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層保護膜由於不斷地受到空氣的氧化、人手的撫摸和抹布擦試等因素的影響,使傢具的表面、稜角和邊線等處出現了一種自然的、透亮的、溫潤如玉的表面形態,即「包漿」,產生「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的美感。
明式傢具的燙蠟技術,其保護作用突出,裝飾效果清雅,工藝進行的全過程以及使用的材料是無污染的,對人體無害的,是一種環保的表面裝飾手法,比較符合當今社會上日益高漲的「綠色環保」呼聲,其前景不容小視。因此繼承和應用傳統燙蠟技術在現代傢具生產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但遺憾的是,目前對於這方面的研究較少,有的也多是側重對明式傢具的造型、結構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則從保護作用、裝飾效果、綠色效應三方面闡釋了燙蠟技術的優越性,以期能為繼承和發揚傳統技術提供一點參考。
二、燙蠟的保護作用
明式傢具表面所燙的蠟其主要成份是蜂蠟,此外還有少量的川蠟等。蜂蠟是由蜜蜂(工蜂)腹部4對蠟腺分泌出來的蠟。蜂蠟具有防潮、絕緣、可塑和可燃等性質,在常溫下呈固體狀態,熔點較低,具有蜜、粉的特殊香味,顏色有淡黃、中黃或暗棕色及白色不等(見圖1)。蟲白蠟主產於我國四川,故又稱川蠟、中國蠟,它是生長於女貞、水白蠟等樹上的白蠟蟲所分泌的一種具有高分子化學結構的動物蠟。白蠟性質穩定,具有密閉、防潮、防銹、防腐和上光等作用,但是其性脆、易裂。
以蜂蠟為主,加入少量川蠟等其他物質所調和而成的混合蠟,其性質兼有蜂蠟和川蠟的優點,而對各自的缺點又可以互相彌補,所以將其燙到傢具表面,不僅起到裝飾作用,還有很好的保護作用。首先,可以減小木材的干縮濕脹,防止傢具翹曲變形。蠟有一定的拒水性能,其滲透性較好,在高溫烘烤的作用下,進入到木材的管孔中,堵塞了管孔,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吸水失水的能力,減小傢具因外界環境變化而引起的形變。此外,木材因季節氣候的變換,會熱脹冷縮。冬季氣候寒冷,木材受其影響,管孔會收縮,這時,原本燙進管孔中的蠟會因其收縮而被擠壓出一部分;夏季氣候溫熱,木材的管孔又會擴脹,這時被擠壓出的蠟又會重新滲入到管孔中去,這樣反復的微調節,在傢具的結構部位是非常必要的,能夠減小因管孔完全封閉而引起的傢具結構處的變形。其次,可以增加傢具的硬度,使其經久耐用。燙進管孔中的蠟能增加木材的硬度,提高傢具的耐磨性,使傢具的邊線稜角處不會因為過度的磨損而影響其美觀性。再次,可以減小蟲蟻的侵蝕,防止傢具因蟲蛀腐朽而無法使用。由於蜂蠟中主要成分為高級脂肪酸和高級一元醇所形成的酯,所以對防腐、防蟲蛀有一定的功效,能延長傢具的使用壽命。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其他表面裝飾材料所不具備的性質——蜂蠟對木器傢具來說是非常理想的保養用品。蜂蠟所含酯類中的軟酯酸蜂花酯(Myricyl palmitate,約佔80%,是蜂蠟的主要成分)對木材纖維有緊固作用;芳香性有色物質蟲蠟素(Cer olein)和揮發油對木材有養護、潤澤的作用。總之,燙過蠟的傢具,使用久遠其表面會產生「包漿」,能夠更好地保護和滋潤木材。
㈤ 請問傢具打蠟的和燙蠟的什麼區別
請問傢具打蠟的和燙蠟的區別有:
1、操作不同:燙蠟需要按熬、烤、版刮、擦等一系列權步驟來嚴格進行;打蠟則只是用布將蠟在傢具上來回擦幾次。
2、所需時間不同:燙蠟通常要花好幾個工作日;打蠟往往只需一二十分鍾甚至幾分鍾時間,兩者所花工夫相差很多倍。
3、年代不一樣:燙蠟是傳統工藝;打蠟是現代工藝。
4、吃蠟程度不同:燙蠟能將蠟滲透到木頭裡面去,木頭吃蠟較深;打蠟只是將蠟擦在木頭表面,傢具表面看起來比較光亮,但木頭裡面根本沒有吃蠟,吃蠟程度淺。
5、蠟保持時間不同:一次比較規范的燙蠟對傢具的保養效果能保持十年以上;打蠟的往往使用一兩個月後,傢具上面的蠟就沒了,有的甚至過不了幾天上面的蠟就沒了。
㈥ 紅木傢具中打蠟和燙蠟的區別是什麼
1、操作不同:
燙蠟需要嚴格按照煮沸、烘烤、刮擦、擦拭等一系列步驟進行,打蠟則只是用工具把蠟擦拭傢具上。
2、時間不同:
燙蠟通常需要一段時間,是非常仔細的工藝,而打蠟通常只需要一天或者半天。
3、持續時間不同:
(1)燙蠟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層保護膜由於不斷地受到空氣的氧化、人手的撫摸和抹布擦拭等因素的影響,使傢具的表面、稜角和邊線等處出現了一種自然的、透亮的、溫潤如玉的表面形態。
(2)打蠟是在木頭表面擦蠟,使用一兩個月後,就會逐漸消失。
(6)為什麼有的傢具廠只做燙蠟擴展閱讀:
紅木製作的優點:
1、功能合理:
紅木傢具不如一般現代傢具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嗎?這是一般人的認識誤區。其實經過長期的推敲、改進,許多紅木傢具按照人體功能比例尺度,能符合人體使用功能上的要求,具有很高的科學性。以椅子為例,其中的彎背椅、圈椅均契合人體需要,坐感舒適。
2、造型優美:
莊重典雅的紅木傢具,在變化中求統一,雕飾精細,線條流暢。既有簡潔大方的仿明式,又有雕龍畫鳳、精心雕琢的仿清式,也有典雅大方的法式等,適合不同人的審美需求。
3、結構嚴謹,做工精細:
紅木傢具大都採用榫卯結合,做法靈妙巧合,牢固耐用,從力學角度來看具有很強的科學性。而且,中國傳統的紅木傢具,基本上都是由工藝師們一刀一鋸一刨完成的,每落一刀都花費工藝師的心機,同時還要講究整體藝術上的和諧統一。
4、用料講究:
真正的中國傳統紅木傢具均用質地優良、堅硬耐用、紋理沉著、美觀大方、富於光澤的珍貴硬木即紅木製成。
5、保值增值性:
集實用、觀賞、保值於一體。年代久遠、品質高超的中國傳統紅木傢具,是中外收藏家夢寐以求的珍品。加之紅木資源有限,紅木的生長周期又非常長,有的可達幾百年,因此,物以稀為貴的紅木傢具將越來越具有獨特的魅力。
㈦ 紅木傢具用燙蠟好,還是生漆好
紅木傢具的外飾工藝一般分三種,一是光身、生漆,燙蠟。光身,即傢具表面經過打磨後不再進行任何處理;生漆,即傢具表面飾以生漆;燙蠟,即傢具表面附一層蠟。
所謂「南漆北蠟」,就是指南方的紅木傢具上漆,北方的紅木傢具燙蠟。這里說的是之前,現在不一樣了,南方的傢具很多都上了蠟,而北方的傢具也有上漆。事實上,生漆或燙蠟,抑或是光身,都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好處。
現在的紅木傢具,基本上分為生漆型和燙蠟型兩種,到底哪個好?
各具特色的外飾工藝,燙蠟法的紅木傢具可見材料花紋本色,生漆工藝更具裝飾性,對傢具也更有保護作用。若您購買的紅木傢具放置環境良好,且不會對傢具造成太大影響,則可選擇燙蠟。假如你想讓傢具看起來更明亮,或者在使用時對它有影響,建議你買生漆工藝紅木傢具。具體來說,餐桌餐椅,一般都是生漆更好,滴一些湯汁之類的也不費事。要是燙蠟,湯汁滲進去,保養起
來就有點麻煩了。因此,需要做具體的分析。對此,生漆或燙蠟當然也要看是什麼漆什麼蠟,紅木傢具用的漆是生漆,不是一般傢具用的那種化學漆;而且蠟是蜂蠟,也不能是普通的地板蠟,否則就是假貨,目前市場上確實有假貨,顧客要特別小心。
蠟質,是一種非常傳統的工藝,它既能有效地保護傢具的木質,又能顯示材料的自然本色,而且健康、環保,是一種值得推崇的工藝和養護方法,所以稱之為「燙蠟質」,它的工藝過程中,多離不開溫度。這是個「熱」字,表示和火的關系。但實際上,在北面燙蠟,還真離不開火。早先,人們在傢具表面上塗上蠟之後,就用火將蠟熔化。之後使用噴燈,烤蠟很方便。接著又用電吹風,到目前為止,這仍是北方熔蠟最常用的方法。但現在,一些企業使用進口傢具專用蠟,使用這種蠟時不需要加熱,當然不需要「燙」。
究竟為什麼要上蠟?蠟質防水性好,粘附於傢具表面,形成一層透明的隔離帶,防止濕氣和濕氣侵襲木質表面,對家居起到保護作用。並且它在傢具表面,愈擦亮愈亮麗,使傢具更美觀。
燙蠟的傢具,在出廠時,可謂是「千擦萬磨」,技術工人通過千千萬萬次的擦拭和反復打磨,用砂紙在傢具表面反復打磨,將木頭本身的毛茬徹底打平,直到傢具表面泛出光澤,然後開始上第一
次蠟,等過了一段時間等木材完全吸收蠟之後再重新打磨,為的是去除傢具表面的浮蠟,將滲入木紋內的蠟保持住,使木紋亮而不燥,這樣的工序要反復多次,直到傢具表現出潤澤、含蓄、古樸、典雅的氣質,這樣的傢具處理也算大功告成,也是出廠的成品。
㈧ 紅木傢具為什麼要打蠟上蠟好不好
紅木家來具打蠟上蠟和上漆
黃火炎焱
來自源專欄紅木
一、打蠟紅木傢具優缺點
1、什麼是打蠟? 通常人們所說的「打蠟」主要是指的是燙蠟。燙蠟是紅木傢具的另一種傳統表面塗飾工藝。很早的時候,人們把蠟塗在傢具表面後,用火把蠟烤熔了,把蠟燙在傢具表面,所以叫做「燙蠟」。後來有了噴燈,烤蠟就方便了。再後來用電吹風,直到現在,這仍然是北方最常用的熔蠟方法。
2、打蠟傢具更顯天然 燙蠟後的傢具經過人手撫摸,受到空氣的氧化,顏色變化很快,其色澤自然透亮溫潤,更能體現紅木本色,感覺就像與自然界融合,紅木傢具也像有了生命一樣。
3、紅木傢具打蠟工藝 北方紅木傢具大都使用燙蠟工藝,能否正確地燙蠟往往體現出企業工藝水平的高低。在燙蠟之前,需要對傢具精心打磨,一般用多種不同規格的砂紙分別打磨很多遍,打磨到位之後才開始上蠟。先將石蠟一點點地融化,使其盡量均勻地覆蓋在傢具表面,然後順著木紋一點點地趕下來。趕的時候特別講究方向,不能橫一下豎一下地隨意趕,否則蠟就會不均勻、不美觀,起不到很好的保養效果。真正好的燙蠟,還有一道工序,就是用小刮刀將傢具的細節處刮均勻,如傢具邊緣、拐角、雕刻、縫隙等處都要刮到位。
二、上漆紅木傢具優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