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市場 > 民窯傢具代表什麼

民窯傢具代表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17 10:07:44

1. 中國古代四大民窯是什麼

中國古代四大民窯分別是汝窯、官窯、鈞窯、定窯。

汝窯:因產於汝州而得名,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村,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汝窯為魁"之稱。汝窯是中國北宋時期主要代表瓷器;

官窯:官窯是南宋宋高宗時期一些窯口專為宮廷燒制的瓷器,供御撿退,在當時俗稱"官窯"。窯址在今江蘇揚州。南宋官窯瓷器沿襲北宋風格,規整對稱,宮廷氣勢,高雅大氣,一絲不苟;

鈞窯:窯址在今河南禹州、鈞窯是在柴窯和魯山花瓷的風格基礎上綜合而成的一種獨特風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響,在宋徽宗時期達到高峰,其工藝技術發揮到極致。無論是呈色和各種紋理的表現,做到窯變可控隨心所欲的表現技術,後世至今無人能仿造;

定窯:定窯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它是繼唐代的邢窯白瓷之後興起的一大瓷窯體系。主要產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的澗磁村及東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帶,因該地區唐宋時期屬定州管轄,故名定窯。

2. 怎樣區分民窯跟官窯

瓷器分為民窯和官窯兩大類,要是想區分著兩者的話可以通過瓷器上面的圖案來分辨,正如它的名字一般,民窯通常只會流傳在民間,而不能讓皇帝看到的,這樣的話民窯所使用的圖案只能是一些普通的圖案,不會太過於突出,圖案都是非常朴實的,而官窯就不一樣了,用的圖案都是非常的華麗,幾乎很多代表了貴族的圖案都在瓷器上面,彰顯了這一個人的財力,而官窯是專門進貢個皇帝的,無論是圖案的華麗還是其他方面都是最好的,這就使得我們能夠區分民窯和官窯了。

民窯和官窯的顏色都是能區分的,在古代顏色有著非常大的區分,通常老百姓只能用一些普通的顏色,因為顏色的單調使得民窯不是特別的好看,而官窯的色彩非常的鮮艷,主要是以黃色、紅色等等的顏色為主,這一些顏色都是官窯才能使用的,而從色彩上面就能知道瓷器使用者的身份了。

3. 明末清初的傢具、瓷瓶求鑒定

大櫃是櫸木的,樣式是典型的晚清風格,荷葉,鎖紐應是後配,這類大櫃目前北京市場收購價為5500-6000之間,具體價格應具體談。
喜字大瓶是清中晚期至民國非常流行的民間婚嫁陪嫁用瓷,一般來說是五件套,一個喜字大瓶,兩個將軍罐,兩個花觚。五件為一套。
一般來說,青花喜字罐多出現於道光二十年以後,屬於民窯器常見紋飾裝飾風格,用於民間婚嫁陪嫁實用器,因此目前市場上比較多見,存世量不小,這類瓷器存世量大,大部分都是一般作品,要看年代,如民國器,市場價值一套完整的話一般5千元左右,如單一一瓶,市場價值在800-1300元之間。

4. 文物分一二三級的標準是什麼

定級標准
文物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是歷史的見證。中國是文明古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文物豐富

前4世紀東周,陵墓守衛神
多彩。自古以來,中國就十分重視對文物的研究,以不同種類的文物為研究對象,逐漸形成了金石學、古器物學、甲骨學、敦煌學等。從這個意義上說,文物學在中國是一門古老的學科。從這個意義上說,文物學在中國是一門古老的學科。然而,從現代意義上講,文物學在中國又是一門年輕的學科,它的研究起步較晚。20世紀70年代末,我和一些專家就建立文物學科學問題進行了探討。在長期的文物考古專業工作,以及文物保護、管理工作中,我有機會接觸各類文物,並在此過程種積極主動地向專家學者和廣大文物考古工作者學習,從而更迫切地感到應該建立文物科學,以指導文物研究、文物工作和文物事業地發展、充分發揮文物的作用。
李曉東,1936年生,山西芮城人。1961年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長期從事文物考古研究與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研究員。曾任河北省文物事業管理局局長、國家文物局巡視員和綜合財務司負責人等職,現任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主要著作《文物學》。

一級文物定級標准
(一)反映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生產關系及其經濟制度、政治制度,以及有關社會歷史發展的特別重要的代表性文物;
(二)反映歷代生產力的發展、生產技術的進步和科學發明創造的特別重要的代表性文物;
(三)反映各民族社會歷史發展和促 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的特別重要的代表性文物;
(四)反映歷代勞動人民反抗剝削、壓迫和著名起義領袖的特別重要的代表性文物;
(五)反映歷代中外關系和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教育、文化、藝術、宗教、衛生、體育等方面相互交流的特別重要的代表性文物;
(六)反映中華民族抗禦外侮,反抗侵略的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的特別重要的代表性文物;
(七)反映歷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發明家、教育家、文學家、藝術家等特別重要的代表性文物,著名工匠的特別重要的代表性作品;
(八)反映各民族生活習俗、文化藝術、工藝美術、宗教信仰的具有特別重要價值的代表性文物;

灑藍釉地描金纏枝蓮紋棒槌瓶 (5張)
(九)中國古舊圖書中具有特別重要價值的代表性的善本;

(十)反映有關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重大事件和傑出領袖人物的革命實踐活動,以及為中國革命做出重大貢獻的國際主義戰士的特別重要的代表性文物;
(十一)與中國近代(1840-1949)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著名烈士、著名英雄模範有關的特別重要的代表性文物;
(十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重大歷史事件、重大建設成就、重要領袖人物、著名烈士、著名英雄模範有關的特別重要的代表性文物;
(十三)與中國共產黨和近代其他各黨派、團體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愛國僑胞及其他社會知名人士有關的特別重要的代表性文物;
(十四)其他具有特別重要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代表性文物。

二級文物定級標准
(一)反映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及其經濟制度、政治制度,以及有關社會歷史發展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物;
(二)反映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或某一個時代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物;
(三)反映某一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或對研究某一歷史問題有重要價值的文物;
(四)反映某種考古學文化類型和文化特徵,能說明某一歷史問題的成組文物;
(五)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一般,但材質貴重的文物;
(六)反映各地區、各民族的重要民俗文物;
青銅器
(七)歷代著名藝術家或著名工匠的重要作品;
(八)古舊圖書中具有重要價值的善本;
(九)反映中國近代(1840-1949)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著名烈士、著名英雄模範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物;
(十)反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重大歷史事件、重大建設成就、重要領袖人物、著名烈士、著名英雄模範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物;
(十一)反映中國共產黨和近代其他各黨派、團體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愛國僑胞及其他社會知名人士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物;
(十二)其他具有重要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

三級文物定級標准
(一)反映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及其經濟制度、政治制度,以及有關社會歷史發展的比較重要的文物;
(二)反映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或某一時代的具有比較重要價值的文物;
(三)反映某一歷史事件或人物,對研究某一歷史問題有比較重要價值的文物;
(四)反映某種考古學文化類型和文化特徵的具有比較重要價值的文物;
(五)具有比較重要價值的民族、民俗文物;
(六)某一歷史時期藝術水平和工藝水平較高,但有損傷的作品;
(七)古舊圖書中具有比較重要價值的善本;
(八)反映中國近代(1840-1949)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著名烈士、著名英雄模範的具有比較重要價值的文物;
(九)反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重大歷史事件、重大建設成就、重要領袖人物、著名烈士、著名英雄模範的具有比較重要價值的文物;
(十)反映中國共產黨和近代其他各黨派、團體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愛國僑胞及其他社會知名人士的具有比較重要價值的文物;
(十一)其它具有比較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

一般文物定級標准
(一)反映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及其經濟制度、政治制度,以及有關社會歷史發展的具有一定價值的文物;
(二)具有一定價值的民族、民俗文物;
(三)反映某一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具有一定價值的文物;
(四)具有一定價值的古舊圖書、資料等;
(五)具有一定價值的歷代生產、生活用具等;
(六)具有一定價值的歷代藝術品、工藝品等;
(七)其他具有一定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
五、博物館、文物單位等有關文物收藏機構,均可用本標准對其文物藏品鑒選和定級。社會上其他散存的文物,需要定級時,可照此執行。
六、本標准由國家文物局負責解釋。
附:一級文物定級標准舉例
一、玉、石器時代確切,質地優良,在藝術上和工藝上有特色和有特別重要價值的;有確切出土地點,有刻文、銘記、款識或其他重要特徵,可作為斷代標準的;有明顯地方特點,能代表考古學一種文化類型、一個地區或作坊傑出成就的;能反映某一時代風格和藝術水平的有關民族關系和中外關系的代表作。
前15-14世紀商朝時期的鼎等青銅器
二、陶器代表考古學某一文化類型,其造型和紋飾具有特別重要價值的;有確切出土地點可作為斷代標準的;三彩作品中造型優美、色彩艷麗、具有特別重要價值的;紫砂器中,器形完美,出於古代與近代名家之手的代表性作品。
三、瓷器時代確切,在藝術上或工藝上有特別重要價值的;在紀年或確切出土地點可作為斷代標準的;造型、紋飾、釉色等能反映時代風格和濃郁民族色彩的;有文獻記載的名瓷、歷代官窯及民窯的代表作。
四、銅器 造型、紋飾精美,能代表某個時期工藝鑄造技術水平的;有確切出土地點可作為斷代標準的;銘文反映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的或書法藝術水平高的;在工藝發展史上具有特別重要價值的。
五、鐵器 在中國冶鑄、鍛造史上,佔有特別重要地位的鋼鐵製品;有明確出土地點和特別重要價值的鐵質文物;有銘文或錯金銀、鑲嵌等精湛工藝的古代器具;歷代名人所用,或與重大歷史事件有直接聯系的鐵制歷史遺物。
六、金銀器 工藝水平高超,造型或紋飾十分精美,具有特別重要價值的;年代、地點確切或有名款,可作斷代標準的金銀製品。
七、漆器 代表某一歷史時期典型工藝品種和特點的;造型、紋飾、雕工工藝水平高超的;著名工匠的代表作。
文物
八、雕塑造型優美、時代確切,或有題記款識,具有鮮明時代特點和藝術風格的金屬、玉、石、木、泥和陶瓷、髹漆、牙骨等各種質地的、具有特別重要價值的雕塑作品。
九、石刻磚瓦 時代較早,有代表性的石刻;刻有年款或物主銘記可作為斷代標準的造像碑;能直接反映社會生產、生活,神態生動、造型優美的石雕;技法精巧、內容豐富的畫像石;有重大史料價值或藝術價值的碑碣墓誌;文字或紋飾精美,歷史、藝術價值特別重要的磚瓦。
十、書法繪畫 元代以前比較完整的書畫;唐以前首尾齊全有年款的寫本;宋以前經卷中有作者或紀年且書法水平較高的;宋、元時代有名款或雖無名款而藝術水平較高的;具有特別重要價值的歷代名人手跡;明清以來特別重要藝術流派或著名書畫家的精品。
十一、古硯時代確切,質地良好、遺存稀少的;造型與紋飾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工藝水平很高的端、歙等四大名硯;有確切出土地點,或流傳有緒,製作精美,保存完好,可作斷代標準的;歷代重要歷史人物使用過的或題銘價值很高的;歷代著名工匠的代表作。
十二、甲骨 所記內容具有特別重要的史料價值,龜甲、獸骨比較完整的;所刻文字精美或具有特點,能起斷代作用的。
十三、璽印符牌 具有特別重要價值的官私璽、印、封泥和符牌;明、清篆刻中主要流派或主要代表人物的代表作。
十四、錢幣 在中國錢幣發展史上佔有特別重要地位、具有特別重要價值的歷代錢幣、錢范和鈔版。
十五、牙骨角器 時代確切,在雕刻藝術史上具有特別重要價值的;反映民族工藝特點和工藝發展史的;各個時期著名工匠或藝術家代表作,以及歷史久遠的象牙製品。
十六、竹木雕 時代確切,具有特別重要價值,在竹木雕工藝史上有獨特風格,可作為斷代標準的;製作精巧、工藝水平極高的;著名工匠或藝術家的代表作。
十七、傢具 元代以前(含元代)的木質傢具及精巧冥器;明清傢具中以黃花梨、紫檀、雞翅木、鐵梨、烏木等珍貴木材製作、造型優美、保存完好、工藝精良的;明清時期製作精良的髹飾傢具;明清及近現代名人使用的或具有重大歷史價值的傢具。
十八、琺琅 時代確切,具有鮮明特點,造型、紋飾、釉色、工藝水平很高的琺琅製品。
十九、織綉 時代、產地准確的;能代表一個歷史時期工藝水平的具有特別重要價值的不同織綉品種的典型實物;色彩艷麗,紋飾精美,具有典型時代特徵的;著名織綉工藝家的代表作。
二十、古籍善本 元以前的碑貼、寫本、印本;明清兩代著名學者、藏書家撰寫或整理校訂的、在某一學科領域有重要價值的稿本、抄本;在圖書內容、版刻水平、紙張、印刷、裝幀等方面有特色的明清印本(包括刻本、活字本、有精美版畫的印本、彩色套印本)、抄本;有明清時期著名學者、藏書家批校題跋、且批校題跋內容具有重要學術資料價值的印本、抄本。
二十一、碑帖拓本 元代以前的碑帖拓本;明代整張拓片和罕見的拓本;初拓精本;原物重要且已佚失,拓本流傳極少的清代或近代拓本;明清時期精拓套帖;清代及清代以前有歷代名家重要題跋的拓本。
二十二、武器 在武器發展史上,能代表一個歷史階段軍械水平的;在重要戰役或重要事件中使用的;歷代著名人物使用的、具有特別重要價值的武器。
二十三、郵品 反映清代、民國、解放區郵政歷史的、存量稀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具有特別重要價值的郵票和郵品。
二十四、文件、宣傳品 反映重大歷史事件,內容重要,具有特別重要意義的正式文件或文件原稿;傳單、標語、宣傳畫、號外、捷報;證章、獎章、紀念章等。
二十五、檔案文書從某一側面反映社會生產關系、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土地、人口、疆域變遷以及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事跡的歷代詔諭、文告、題本、奏摺、誥命、輿圖、人丁黃冊、田畝錢糧簿冊、紅白契約、文據、書札等官方檔案和民間文書中,具有特別重要價值的。
二十六、名人遺物 已故中國共產黨著名領袖人物、各民主黨派著名領導人、著名愛國僑領、著名社會活動家的具有特別重要價值的手稿、信札、題詞、題字等以及具有特別重要意義的用品。
註:二、三級文物定級標准舉例可依據一級文物定級標准舉例類推

文物和古董的區別
部分收藏愛好者,在如何正確理解文物與古董、古玩、藝術品的辯證關系方面還存
帶形鉤 (西漢時期),鍍金青銅器
在著模糊認識。「文物」是指歷史遺留下來的,對研究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有價值的東西,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如建築、碑刻及各種藝術品等。按照《文物保護法》的規定,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地下、水域和領海中遺存的一切文物,屬於國家所有。與此同時,《文物保護法》還明確規定,屬於集體或個人所有的文物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文物,其所有權受法律保護。
「文物」兩字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是禮樂、典章制度的統稱。到唐代,其涵義與今天的涵義比較接近。文物從時間上看,有古代、現代,也有當代的。它涵蓋各個歷史時期。但文物是有一定層次的,文物分為珍貴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貴文物又可分為一級文物、二級文物、三級文物。《文物法》對一、二、三級文物標准作有界定和規定。我們通常所說的古董、古玩和藝術品,應該特指民間收藏的、不在國家禁止買賣之列的那部分文物。公民合法所有的文物,法律允許其相互交換或者依法轉讓和流通。
清朝以前,人們把珍貴的古物稱為「骨董」, 所謂「骨」,取肉腐而骨存之
陶器文物
意,意思是保存過去之精華。後來漸變為古董、古玩。實際上「古董」、「骨董」和「古玩」是一個意思,只不過由於時代的變遷,人們叫法不同而已。從文物和古董或古玩的比較來看,文物在時間的涵蓋上要大於古董或古玩,因為文物可以是古代,也可以是現代或當代,只要是優秀的文化產物都可以被列入文物范疇。而古董和古玩則不然,現代和當代的東西不能稱為古董和古玩。由於許多文物具有較高的藝術鑒賞價值,所以收藏愛好者又將其泛稱為收藏藝術品。一件古代藝術品,對文物部門來說就是文物,因為它有文化保護價值;對投資者來說就是古董,因為它有增值價值;對收藏家來說就是古玩藝術品,因為它有藝術鑒賞價值。國家出於保護文物的考慮,對於非國寶級的文物,鼓勵「藏寶於民」,並且允許民間依法流通,這為民間收藏事業的發展和古玩藝術品市場的興起鋪平了道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以及後來的國務院所頒布的一系列有關保護文物的法規,都沿用了「文物」一詞。直到1982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才把「文物」一詞及其所包括的內容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其范圍實際上包括了可移動的和不可移動的一切歷史文化遺存,在年代上已不僅限於古代,而是包括了近、現代,直到當代。
世界各國對不同類別的文物,各有其通常使用的名稱,但尚無概括所有類別文物的統稱。歐洲在17世紀英文和法文中都使用 Antique一詞,此詞一說源於拉丁文ante,原意是古代的,從前的。另一說則認為英文這個字是直接來源於法文,開始作為名詞使用時,主要是指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化遺物,後來才逐漸發展成泛指各個時代的藝術品,其詞義接近於中國所謂的古物、古董。日文所說的 「有形文化財」, 近似於中國所指的文物,但其涵義和范圍又不盡相同。在國際社會,由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ESCO,以下簡稱教科文組織)會議通過的一些有關保護文物的國際公約中,一般把文物稱作為「文化財產(Cultural Property)」或者「文化遺產(Cultural Heritage) 」,二者所指的內容並不是等同的。從公約所列舉的具體內容來看,前者是指可以移動的文物,後者是指不可移動的文物。埃及使用的阿拉伯文ξζ1(單數),Εγ1(復數)一詞,與中國所稱文物的概念是基本相同的。1983年埃及頒布的《埃及文物保護法》規定,在埃及國土上出現的或與其歷史有聯系的,凡一百年以前的,包括可移動的和不可移動的,具有歷史意義和價值的實物,都屬於文物 (ξζ1)。同時,還規定在一百年以內的有價值的實物,可根據文化主管部門的建議指定為文物。
關於文物的年代下限,在國際上起初曾定為1830年,起源於1930年美國的關稅條例。該條例規定凡1830年以前製作的藝術品可以免稅。以後在國際上,不少國家把這一年定為文物的年代下限。後來美國在1966年通過了新的關稅條例,又規定「自免稅進口報單提出之日起,凡一百年以前製作的文物」概予免稅進口。因而按國際上一般慣例,文物是指一百年以前製作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實物。但是也有的國家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另作規定,如希臘就把1450年作為文物的年代下限。

其它相關

文物出境審核標准
說明
一、為加強我國文化遺產保護,防止珍貴文物流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制定本標准。
二、文物進出境審核機構在開展文物出境審核工作時,執行本標准。
三、本標准以1949年為主要標准線。凡在1949年以前(含1949年)生產、製作的具有一定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原則上禁止出境。其中,1911年以前(含1911年)生產、製作的文物一律禁止出境。
四、少數民族文物以1966年為主要標准線。凡在1966年以前(含1966年)生產、製作的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文物禁止出境。
五、現存我國境內的外國文物、圖書,與我國的文物、圖書一樣,分類執行本標准。
六、凡有損國家、民族利益,或者有可能引起不良社會影響的文物,不論年限,一律禁止出境。
七、未列入本標准范圍之內的文物,如經文物進出境審核機構審核,確有重大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應禁止出境。
八、本標准所列文物分屬不同審核類別的,按禁止出境下限執行。
九、本標准由國家文物局負責解釋並定期修訂。
十、本標准實施後,此前國家文物局發布的其他規定與本標准不一致的,以本標准為准
文物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遺物、遺跡。它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文物是指具體的物質遺存,它的基本特徵是:第一,必須是由人類創造的,或者是與人類活動有關的;第二,必須是已經成為歷史的過去,不可能再重新創造的。目前,各個國家對文物的稱謂並不一致,其所指涵義和范圍也不盡相同,因而迄今尚未形成一個對文物共同確認的統一定義

5. 宋代五大名窯都是官窯嗎那這裡面的「官窯」算什麼是就叫官窯還是泛指 之後的耀州窯 龍泉窯是民窯

宋代五大民窯除南宋官窯、汝窯和哥窯外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官窯!但其餘二窯都有民窯產品和「官供」產品,官供其實就是朝廷的定製產品。真正意義上連續燒制的官窯在明洪武後期開始,就是我們現在意義上說的官窯,是指朝廷指派督窯官常駐窯口,按照宮廷的圖樣,用最講究的工藝、最好的燒制技術,不計成本地燒制瓷器,並批量把成品進貢朝廷。用大白話說就是皇家窯口!
其實,早期的官供和官窯產品質區別並不大,只是形式上的區別,官供最早出現在唐代越窯,稱「秘色瓷」,這在1987年4月法門寺塔地宮出土14件的清單上有明確標注,為皇家供奉。五代時期的龍泉窯也為朝廷燒制貢瓷,宋人稱「秘色瓷」,為「龍秘」。宋人庄綽的《雞肋編》載:「處州龍泉縣」又出青瓷器,謂之色。錢氏所貢,蓋取於此。宣和中,禁庭制樣需索,益加工巧。」「錢氏」即五代江南一帶屬於吳越國的錢氏王朝統治,依據「禁廷」的「制樣需索」,為朝廷燒造「貢品」(本人在《藝術市場》07.7有專門論述)。
南宋時期龍泉窯的主要窯口溪口燒制的黑胎厚釉類產品,質量、工藝、藝術上甚至超越南宋官窯,並沒見民間陪葬同類產品,說明溪口產品不是民用的,龍泉縣志也有記載「州縣官嘗不得見」而直進宮廷,這也是個有力的說明。所以,在前幾年經過國內專家統一論證,浙江博物館的龍泉溪口薄胎厚釉類標本全部更換標牌為「龍泉官窯」,整器存世量甚至少於汝窯!
隨著考古的發展,五大名窯的冠名有被顛覆的可能。「素燒」指為了厚釉又不流掛,而不惜工本數次進出窯,上數道釉的一種工藝,這個工藝只有汝窯、南宋官窯、龍泉窯、哥窯。其他窯口則為一次施釉、一次燒成的民窯燒制模式(指元中期以前的單色釉歷史),更何況龍泉還燒制哥窯(這有明確記載,為一樓更正,現在龍泉的大窯稱弟窯)。
以上為本人回答您問題的原創(除引用歷史記載外),大致說明官窯的意思、模式及發展,也說明了五大名窯的今身及今後的展望,希望對您有幫助,謝謝!

6. 清朝官窯和民窯的區別

官窯起自唐,有兩種涵義,一是指貢器,一是指官廠。自唐代至元代,官窯多有貢器,少有官廠,採取的形式是「官監民燒」,燒出的瓷器,「千中選十,百中選一」,進貢給統治階級,這種瓷器就叫做貢瓷和官窯。那時,唐代在產瓷區設有司務,如唐景隆初(公元707—709年)褚綏為新平(景德鎮)司務,奉詔監燒獻陵祭器。宋代設監,如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派殿前承旨趙仁濟監理越州窯務。到了元代則設局,以提領監陶,後改為本設總管。他們燒出的 「景德年制」、「樞府』等款式的瓷器,分別稱為「景德窯』、「樞府窯」等。

明代採取「官辦民燒」的形式,開始有官廠,專燒進貢的瓷器,如在景德鎮設御器廠,特派廠官,經費出自地方,編役人夫,設窯達50多座,專門燒造御器即貢器。清代與明代不同,採取的是「官搭民燒」的形式,其產品分「欽限」和「部限」兩類,前者是專給皇帝用的,後者是給朝廷和外交禮賓用的。

民窯是對官窯而言。廣義地講,凡屬非官府經營的,進行商品性生產的瓷窯及其產品,都是民窯。

民窯的歷史遠比官窯早得多,陶瓷器均產生於民間中,到了唐代,瓷器成了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遠銷印度、埃及和波斯等地。據考證,在這些地區都發掘有唐三彩、越窯青瓷和邢窯白瓷等。民窯於此已有較大的發展,並帶有商品生產的性質。

唐代以後,各地民窯輩出,競相媲美,往往有供不應求之勢。其中著名的,宋代有鈞窯、汝窯、定窯等。宋元時,民窯發展較快,僅景德鎮的民窯就增加到300座之多。此時的民窯完全屬於商品生產的性質,民窯在產量上所佔的比重比官窯大得多,在質量上也有一定的發展。到了清代,民窯佔了壓倒優勢,官窯瓷器也為民窯所出。

7. 求簡述宋瓷五大民窯的主要藝術特點,簡述!!!

汝窯:釉色清潤,有氣泡,一般為滿釉,支釘燒

官窯:施多次釉,有時釉厚於胎,開片大,如冰裂,顏色深於汝窯淺於哥窯

哥窯:「金絲鐵線」即裂紋深淺相交,開片比官窯小

鈞窯:釉色以青藍為基調,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特色,釉面有「蚯蚓走泥」紋

定窯:倒扣燒制,器口沿呈黑色邊。

8. 清代有哪些著名工藝品

1.清代金銀器

清代金銀器工藝空前發展。其金工技術更加成熟,模鑄、焊接、錘打、鏤雕、鎏金、鏨花、累絲、鑲嵌珠玉等多種技術綜合運用,尤其還出現了在金銀器上點燒透明琺琅或以金掐絲填燒琺琅的新工藝,堪稱一絕,清代金銀器的產品小到金銀首飾,大到佛塔供器,品種繁多,豐富多彩。宮廷用金銀器更是遍及典章、祭祀、冠服、生活、鞍具、陳設和佛事各個方面。清代金銀器主要產於北京、南京、杭州、蘇州、揚州和廣州等地,這些地方的金銀器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非凡的技藝。清代、蒙古、西藏、維吾爾等少數民族的金銀器工藝也很發達。

2.清代琺琅器
清代琺琅工藝繼承明代景泰藍(掐絲琺琅)傳統而進一步發展,尤其在乾隆時期空前發達,器形應用范圍擴大,大到傢具、佛塔,小到鼻煙壺、文房用具,都用琺琅工藝製作。琺琅釉色也有增加,新出現了粉紅、翠綠、黑等新色,使琺琅色彩更加豐富。清代琺琅的主要成就是創燒出畫琺琅和鏨胎琺琅。畫琺琅,即銅胎畫琺琅,也叫「燒瓷」。與瓷胎畫琺琅一樣,是康熙時從西方引進的,二者僅胎不同,一個是銅胎,一個是瓷胎,其他都非常相似。畫琺琅有兩大類,一類為實用品,如瓶、盤、碗、罐、盒、香爐、鼻煙壺等;一類為裝飾品,多用於傢具、鍾表的嵌件。鏨胎琺琅,是在金屬胎上錘打、押金刻,浮雕出紋樣,然後填充琺琅葯料,經焙燒、磨光、鍍金而成。原為西歐工藝。清時傳入中國,乾隆時盛行,乾隆後期因琺琅工藝濫用,導致琺琅工藝整體水平下降。

3.清代玻璃器
我國的古代玻璃工藝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在清代達到了繁榮階段。清代玻璃生產分南北兩地,南方以廣州為中心,北方以博山縣的顏神鎮為中心。清光緒三十年(1904),清廷在博山縣的東北設立了玻璃公司,聘請了7名德國技師製造玻璃,傳播了歐洲的玻璃製作技術。清代玻璃色澤艷麗,輕薄質脆,其最重要的創造技藝是「套料」,就是在白玻璃胎上粘貼各種彩色玻璃的圖案坯料,然後經碾琢而成。其風格與當時的竹刻牙雕相似,「細如毫發」、「捫之有棱」,並發展到以彩色玻璃為胎。

4.清代陶瓷
清代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我國古代制瓷技術發展的黃金時代,雖其生產設備和工具並無多大變化,但從胎、釉成分的選擇和配製,到燒造、裝飾技術,都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清代陶瓷如北宋一樣有官窯與民窯之分。官窯專為宮廷需要燒造各類瓷器,並仍以景德鎮為生產中心,廣泛影響著全國的民窯制瓷,主要成就有釉上彩、單色釉、青花、三彩等。富麗堂皇、明艷華麗是清宮瓷器的特點。景德鎮也有大理的民窯,其最富有特色的產品是五彩、青花和三彩。此外,江蘇宜興窯、福建德仕窯、廣東石灣窯都是著名的民窯基地。

5.清代傢具
清代傢具,初期基本上沿襲明式,乾隆時開始出現清代特點,造型越來越繁復,裝飾越來越華麗,使清代傢具發展到頂峰,乾隆以後開始衰落,清末直接影響京作、蘇作、廣作等民間傢具興起。清代傢具以宮廷傢具為代表,乾隆時的清宮傢具就像當時其他宮廷工藝一樣,也是多種工藝手法綜合運用,除了彩畫、雕刻外,還廣泛吸收漆藝裝飾手法,例如剔紅,更有甚者,還鑲嵌琺琅、瓷片、玉石、螺鈿等,器形繁鎖堆砌,裝飾富麗堂皇,技術巧奪天工,但藝術格調下降,不及明式傢具高雅。

6.清代婦女服飾
在我國歷史上,滿族婦女給人的感覺比以往歷代的婦女都修長。這並不是滿族婦女都長得高大,而是藉助於服飾的緣故。譬如滿族婦女梳的旗髻,就比普通漢族婦女的發髻高出五至六寸;又如裝有"花盆底"的旗鞋,也比普通女鞋高出二至三寸,有的甚至四至五寸。這樣兩者相加,就高出一尺左右,加之滿族婦女所穿的服裝,又多以長袍為主,長袍的下擺多垂至地面,掩住旗鞋,更顯出婦女俊俏頎長的身姿。長袍外面加一件馬甲,也是滿族婦女十分喜愛的裝束。這種馬甲與男式馬甲一樣,也有大襟、對襟及琵琶襟等形制,長度多在腰際,並綴有各式花邊。漢族婦女服飾,在嘉慶、道光之前,仍保持著明代的形制,以衫裙為主。乾隆年間的婦女衫襖,式樣比較寬大,長度一般在膝蓋以下。腰間系一條寬闊的巾帶,內穿長裙。衣領仍用圓領或斜領,很少用高領。嘉慶以後,衣衫趨向窄小,長度也有明顯縮短。有的還在衫襖外面加罩一件無領無袖的齊膝背心。下裳除穿裙子之外,也有穿褲的。褲子的樣式也時有變化,初用大褲管,後漸改成小褲管,褲管的末端鑲有花邊。從光緒年間起,由於褲子的流行,婦女穿裙者漸漸少見

9. 民窯和官窯有什麼區別嗎

民窯就是民間製作的,官窯就是國家製作的的。就是現在的民企和國企一樣

10. 民窯的民窯代表磁州窯

磁州窯是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一個民窯體系,也是著名的漢族民間瓷窯,窯址在今河北邯鄲磁縣的觀台鎮與彭城鎮一帶,磁縣宋代屬磁州,故名。據考察,磁州窯創燒於北宋中期,並達到鼎盛,南宋、遼金元、明清仍繼續燒制,燒造歷史悠久,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流傳下來的遺物也多。
磁州窯的器型和紋飾為民間所喜聞樂見,影響范圍較廣,發展迅速。北方各地紛紛仿製,中心窯場以邯鄲市的觀台鎮為中心,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磁州窯體系,主要分布在河南鶴壁集窯,修武當陽峪窯,禹縣的扒村窯,登封曲河窯,山西介休窯,霍縣窯,山東淄博窯,江西吉安吉州窯,福建泉州,四川廣元等,都大量燒造與磁州窯風格相近似的瓷器。
磁州窯以生產白釉黑彩瓷器著稱於世,黑白對比,強烈鮮明,圖案十分醒目,刻、劃、剔、填彩兼用,並且創造性地將中國繪畫的技法,以圖案的構成形式,巧妙而生動地繪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它開創了我國瓷器繪畫裝飾的新途徑,同時也為宋以後景德鎮青花及彩繪瓷器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歷史上有關宋代磁州窯瓷器的文獻記載,宋代尚未見到,主要集中出現在明清兩朝。明代初年有曹明仲的《格古要論》、王佐《新增格古要論》、謝肇制《五雜俎》、清初《磁州志》、《明會典》、朱琰《陶說》、蘭浦《景德鎮陶錄》和許之衡的《飲流齋說瓷》等書,磁州窯瓷器在造型、釉色、燒造地及工藝特色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記載和描述。
磁州窯是中國著名的漢族民間陶瓷窯系,位於今河北省邯鄲市彭城和磁縣等地,是北方陶瓷的代表。
這些地區宋代屬河南漳德府磁州,故素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說。 磁州窯是宋代成就突出,富有民間特色的瓷窯。
磁州窯的釉色較為豐富,有白釉,黑釉,醬釉;和綠釉等.尤以白釉最為出名.在裝飾上主要採用黑白對比的方法,其中以畫花,剔花及珍珠地最為盛行.畫花系以當地所產的花斑石為繪料,在白色的釉地上畫出黑色的花紋,其紋飾多以枝葉並茂的折枝花和生動多姿的魚間窯以獨特的創造性,一改宋代以前我國南青北白的單色裝飾方式,開創白地黑花釉下彩繪陶瓷製品的裝飾先河。並創造一系列的裝飾紋式的格律。在色釉基礎上,又創造了在已燒制的白瓷表面加彩,二次燒烤成色的世界上最早的釉上彩繪宋紅綠彩。單以上兩項技術成果與藝術成就,已確立了在世界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
賦予創造性的磁州窯匠,在宋、金、元時代共創造了三十多種裝飾陶瓷技法,如:白地刻劃、鐵銹花、珍珠地、白地褐彩、白剔花、黑釉剔花、芘紋刻劃等等。簡直可以說集陶瓷裝飾方法之大成,影響著後世。特別是黑繪白地黑花寥寥數筆寫出個圖形,生動無比。形成了獨特的有規無束剛勁豪放,瀟灑自如的藝術風格。在表現題材上,世俗所見、花鳥魚蟲、龍鳳鹿馬、市儈景物、童叟仕宦、詩歌詞賦、兒歌詞曲無所不繪,真可謂是一部歷史民俗圖象。
磁州窯系龐大黃河南北均有此類風格製品,清末民初,此窯大量生產青花製品,覆蓋華北華南廣大地區,蘭花花碗、盤等用品。代表民間青花的盛世。現代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瓷區之一,其產品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具有極高的欣賞、收藏、使用價值。 位於磁州地區的峰峰先民們,早在7500年前便開始了燒制陶器,彭城以北20公里的磁山新石器時期的遺址,曾出土過大量的夾砂褐陶和紅陶器,中國社會科學院將其命名為「磁山文化」。從而確定了這個地區作為古老陶器發祥地的歷史地位。
兩晉南北朝時期,彭城、臨水地處中原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成為京師鄴城西郊的名勝之地。陶冶技術也趨於成熟,已經燒制出了青瓷和化妝白瓷,完成了由陶向瓷的飛躍。在過去的考古調查中曾發現臨水窯窯址,出土百餘件青瓷碗,這些器物有一半以上開始在口部施用白化妝土,上罩以青黃色透明釉,化妝部分顯現出黃白色,這是磁州窯釉陶向化妝白瓷過渡的初級階段。1975年又在臨水發現了一處唐代古窯址及化妝白瓷器殘片。說明此時磁州窯化妝白瓷的燒制已經步入成熟時期,窯器也由支燒改為籠(匣缽)缽裝燒。
到了宋代,磁州窯開始步入興盛時期。磁州窯是宋代北方民間瓷器的典範,無論在造型或裝飾上都著眼於實用、美觀和經濟。在長期的陶與瓷的實踐中,逐漸形成了獨特風格與特徵(即白化妝技法),多用統一的造型、獨特的裝飾技藝構成了磁州窯產品的風格體貌,體現出地方特點、民族風格和時代特色。它的產品多是日常生活必須的盤、碗、罐、瓶、盆、盒之類的用具,線條流利、自由奔放,表現出民間藝術所共有的豪放朴實的風格。宋代的磁州窯汲取題材廣泛,形成多樣,寓意豐富。並將陶瓷技藝和美術揉融在一起,將陶瓷器物提到了一個嶄新的藝術境界,開創了陶瓷藝術的新紀元。在磁州窯的諸多品種中,尤以白地黑花(鐵銹花)、刻劃花、窯變黑釉最為著名。它的裝飾技法突破了當時流行的五大名(官)窯(汝、官、鈞、哥、定)的單色釉局限,運用了數十種豐富多彩的裝飾技法。磁州窯的匠師們吸收了傳統的水墨畫和書法藝術的技法,創造了具有水墨畫風的白地黑繪裝飾藝術,開啟了中國瓷器彩繪裝飾的先河,它那一氣呵成的嫻熟畫藝,令許多藝術大師嘆為觀止。
到了元代,彭城地區的磁州窯又掀起了一個制瓷高潮,除繼承宋金時期傳統品種外,又擴大了生產規模,大型器物的生產也增多。產品趨向厚重,器型碩大、圓渾,紋飾主要有雲龍、雲風、雲雁和魚藻紋等。1973年,在彭城大路溝曾出土有「大元國至元三年……」的石制碾槽,並出土了很多元代典型的魚藻盆殘片。其型制、裝飾風格與北京元大都出土的魚藻盆極為相似。一直以來,在彭城的舊城改造中更是大批量、大規模地發現和出土了數以萬計的元代瓷器、瓷片。
明代彭城磁州窯仍保持著相當大的產量,並在彭城設置了官窯,在磁州南關設立了存放官家酒壇的倉庫——「官壇廠」,以備順滏陽河舟運入京。彭城作為磁州窯的中心,也隨之而成為北方瓷都。
清朝初期,彭城磁州窯又進入一個比較繁榮的時期,窯場增多,窯型改大,品種增多,產量增大,日用瓷覆蓋民間市場。《磁州志》記載,「彭城滏源里居民善陶缸之屬,舟車絡繹,售於他郡」。民間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說。清未由於「洋瓷」的大批調入,致使磁州窯生產下降,品種銳減,傳統的藝術風格漸趨沒落,彭城鎮僅剩缸磁窯130等座,瓷業工人千餘名。 磁州窯的胎體使用的是當地一種比較特殊的高嶺土,結構較疏鬆,淘煉不細,顆粒粗,常有未燒透的孔隙和鐵質斑點,含鋁量較高,另外原料中含量鐵、鈦等著色雜質高,胎色呈灰白或灰褐色。主要有青土、白鹼、缸土、籠土、黃土(黑葯土)、紫木節、紫砂土、耐火粘土、水冶長石等。磁州窯瓷器的胎質有兩種,一是胎質堅細,呈灰白色。另一種是胎質粗松,呈紅褐色。器物拿在手裡感覺不是很重,而民國及近代仿品普遍是堅硬偏厚重。磁州窯的制坯技藝也豐富多樣,有雕塑、拉坯、盤條、印坯等技法。
磁州窯還往往使用化妝土施加在胎的表面,化妝土最早為白色優質瓷土製成的泥漿,是為了適應粗瓷細作,掩飾胎體表面的凹凸不平,從而提高瓷器的外觀質量和釉的白度及光亮度。後又出現了有色化妝土。從館藏陶瓷枕來看,白釉黑花卧女枕,其赭黃色衣衫即施了一層赭黃色化妝土,上繪黑花,再施透明釉燒制而成。白釉剔花嬰戲蓮紋枕是在較厚的化妝土上進行剔刻,再剔去紋飾外的化妝土,亦是化妝土藝術的變化。珍珠地劃花枕,亦先施較厚的白色化妝土,經刻劃紋飾、戳印珍珠地後,又在紋飾內著一層色粉,(有的不著色粉)用力蹭擦,使花紋、珍珠地的凹處著滿色粉,施釉燒好之後,紋飾內呈褐紅色,非常漂亮。磁州窯巧妙利用化妝土,達到了不同的藝術效果,使化妝土成為一種裝飾藝術,並達到了高超的水平。燒制方法,多採用匣缽裝燒,燒成溫度在1250℃左右。器內一般多掛釉。碗、盤一類採用疊燒法,器內留有五個條形支燒痕。瓶、罐的圈足及枕的底部往往露胎無釉。白釉多是白中泛黃的奶白色,具有象牙白的質感,釉層也不是很厚,沒有肥潤感及垂釉現象,不太透明勻凈,釉面光澤感不是很強,常見有細碎開片。這時期還燒造黑釉、綠釉、黃釉、醬釉及孔雀藍釉、紅釉、三彩。另外在白瓷基礎上燒出釉下彩繪,如:白釉綠斑、白釉褐斑、白釉釉下黑彩、白釉釉下黑彩劃花、白釉釉下劃花填綠彩、白釉釉下醬彩、白釉釉下醬彩劃花,珍珠地劃花、綠釉釉下黑彩、白釉紅綠彩、白釉紅綠黃黑彩等。

閱讀全文

與民窯傢具代表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洪山區辦公傢具哪裡買 瀏覽:370
礦山井下如何預防水害 瀏覽:668
家用電器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瀏覽:930
亞振傢具的軟裝的什麼公司做的 瀏覽:179
電路的設計與實現 瀏覽:417
如何提高傢具設計的造型能力 瀏覽:326
江門什麼傢具品牌好 瀏覽:701
露台防水什麼溫度不能做了 瀏覽:466
張店家電維修上門服務 瀏覽:864
小天才北京售後維修點 瀏覽:832
屏幕顯示器拆機維修視頻 瀏覽:624
電路圖中NO什麼意思 瀏覽:260
後置指紋維修大約需要多少錢 瀏覽:454
px8防水什麼級別 瀏覽:60
重慶安裝售後維修招聘 瀏覽:552
小米家電維修店 瀏覽:726
楚留香傢具如何 瀏覽:972
小米激活保修 瀏覽:921
山西傢具企業 瀏覽:944
國外傢具設計網站有哪些 瀏覽: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