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想學傢具設計,到哪裡可以學
首先,腦子里有創意並不代表你能將它很好的表達出來,所以建議學一下傢具設計的軟體,CAD、3dmax等都是傢具設計最常用的軟體,隨便找一個軟體培訓班1、2個月就可以搞定的;傢具設計需要掌握的軟體主要是cad,二維用來畫傢具的三視圖,三維用來畫傢具的立體圖,然後可以把做好的立體圖導入到3D裡面渲出效果圖,當然3D也可以用來做傢具的模型,最後用PHOTOSHOP來修飾一下效果圖,最後交稿就交一個傢具設計圖(帶有傢具尺寸的三視圖)和傢具的效果圖。
其次,是要注意傢具設計的一些規范的制圖表達方法,建議你買一本《室內裝飾工程制圖》附帶練習冊,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的,還有一本也是輕工業出版社的《傢具制圖》,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也有一本《傢具學》這幾本都是比較不錯的學習傢具設計方面的書籍,第一本比較基礎,重點講的是制圖,後兩本是延伸。
最後要注意的是平時要多去一些傢具設計的網站,去看看傢具設計大師們的設計思維和世界傢具設計的經典潮流,提升你在傢具設計方面的藝術修養。
② 社會成年人到哪裡學傢具設計
一般的電腦培訓學校就可以學習傢具CAD 的
③ 想學做木工和實木高檔的傢具,應該去哪裡能找到學習的地方
佛山傢具廠最多了,從學徒開始慢慢做吧,或者去東陽,紅木傢具有名,不過沒技術的要熬很久
④ 紅木知識想學習紅木方面的知識哪裡有
最好的當然還是看專業書,比如傢具方面的有: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傢具研究》,胡德生先生的《明清宮廷傢具24講》,張德祥先生的《鑒定之傢具收藏》等。然後可以看一些木材方面的專業書,比如《東盟紅木》。
然後還可以看一些網站,推薦:中國紅木古典傢具網http://www.hm-3223.net/。這個應該可以算是當下中國最專業的紅木網站,不僅專業知識內容很豐富,市場情況也很多。
⑤ 紅木知識在哪裡學習好
1,到大學中學習植物學相關專業。
2,網上查找相關資料學習。
3,書店購買相關的書籍。
4,向通曉紅木知識的專家、學者請教。
紅木特點:
1)顏色較深,多體現出古香古色的風格,用於傳統傢具。
2)木質較重,給人感覺質量不錯。
3)一般木材本身都有自身所散發出的香味,尤其是紫檀木。
4)材質較硬,強度高,耐磨,耐久性好。
⑥ 哪裡有好的培訓傢具設計的。
傢具設計課程邀請函<深藍傢具設計培訓>由沈陽深藍教育培訓學校承辦。學校的創辦人深藍老師在行業內從業10餘年之久,是全國著名的行業培訓講師,曾多次受聘於校企,擔當設計大賽評委,他獨特的授課風格和高超的技術經驗受到全國各地零基礎學員的認可。學校實行校企聯合,與眾多傢具企業共同為每一位學員提供實踐中體驗技能的機會。「學社會所需,進職場無敵」是學校永遠的辦學宗旨!為補充全國傢具合格設計人才短缺的缺口,同時結合傢具行業數控化發展趨勢,本校將新型的雕刻技術融入現代化傢具設計教學中,力求培養出更具時代層次的傢具設計師!具體培訓課程入下:
⑦ 關於古代傢具製作方法有哪些書籍
1.《考工記》中有「木工」方面的內容,不過年代有點久遠
是中國目前所見年代最早內的手工業技術文獻,該書容在中國科技史、工藝美術史和文化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在當時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全書共7100餘字,記述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類30個工種的內容,反映出當時中國所達到的科技及工藝水平。
2.《留住老手藝:傳統古傢具製作技藝》
此書是對我國傳統手工藝的發掘和整理,可供木工程愛好者、古傢具收藏者及研究者學習參考。(網上查的)
僅供參考
⑧ 學木工,在哪裡學
你好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1、這個建議你可以到專業學校去培訓,與其他相比應該專業些。
2、一般學這樣的技術的費用大概在1000-7000之間。
3、這要看你所在的省份的,不同的省份價格也不同。
4、還是建議你親自去體驗一下,這樣會更好些。
5、去考查一下,如果不錯,自己在決定。
6、一般學這個1-2個月,看你的上手能力。再自己決定。
⑨ 在中國木雕藝術哪裡最出名如果想學習木雕,哪裡較適合
中國的木雕藝術起源於新石器時期,距今7千多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已出現木雕魚。秦漢兩代木雕工藝趨於成熟,繪畫、雕刻技術精緻完美。施彩木雕的出現,標志著古代木雕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我國的木雕藝術源遠流長,發現的最早的木雕藝術品是在河姆渡出土的木雕魚和遼寧新樂出土的木雕鳥。浙江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木雕魚,呈「T」字形,象手杖柄,柄上刻有橫線、斜線和直線。另一件木雕魚長11厘米、高3.5厘米,很象一條活潑的游魚,是一件純供欣賞的藝術品。當時沒有金屬工具,憑原始的動物骨、齒和硬質的石塊來磨刻,製作的艱難程度可以想像。 商周時代,出現殷代王室的「六工」和周代的「八才」,說明木雕已經被納入國家管理范圍。遺留下來的木雕多為禮器,裝飾方法已有施漆、鑲嵌和雕花等多種。 春秋戰國的木雕工藝分成了建築裝飾木雕、木俑、宗教造像、禮祭等不同的木雕行業。盛行漆繪木雕,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戰國木雕女俑,俑體以長木削成,形體僅具輪廓大形,面貌、服飾皆為彩繪、鬢發整齊,是代表作品。 漢代墓葬出土了很多動物木雕,如牛、羊、馬、狗、豬、雞、鴨等,另外也有車、馬、船、耳環等器物。俑的體態表情生動,有男女侍、人首獸身俑、說唱俑、儀仗俑、武士俑、騎馬俑、生肖俑、動物俑、神獸俑、樂俑等。木材易腐爛,漢代以前的木雕流傳至今非常不容易。 晉代以後出現木偶,蜚聲中外的福建漳州布袋木偶「源於晉、興於宋、盛於明」。隋代至五代時,木雕的佛、菩薩、羅漢等寺院造像最為引人注目。 唐宋以來,越來越多的木雕多用於殿堂樓閣、廟宇民居的建築裝飾。日用品上的雕刻更為豐富多彩。唐代是中國工藝技術大放光彩的時期,木雕工藝也日趨完美 。許多保存至今的木雕佛像,是中國古代藝術品中的傑作,具有造型凝練、刀法熟練流暢、線條清晰明快的工藝特點,成為當今海內外藝術市場上的「寵兒」。明清時代的木雕品題材,多見為生活風俗、神話故事,諸如吉慶有餘、王谷豐登、龍鳳呈祥、平安如意、松鶴延年等木雕作品,深受當時社會歡迎。 木雕種類紛繁復雜,歸納起來有四大種類:東陽木雕、東清黃楊木雕、福建龍眼木雕和廣東金漆木雕。這四大流派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形成各自獨特的工藝風格,享譽全國,東陽木雕涎生於宋代的浙江東陽,擅長雕刻,圖案優美、結構精巧。清代乾隆年間,被稱之「雕花之鄉」的東陽 地區,竟有十多名工藝師被召進京城,修繕宮殿;樂清黃楊木雕從清代中期起就成為中國民間木雕工藝品之一,以雕小型黃楊木陳設品而聞名中外;明初有長樂人孔氏,利用天然疤痕樹根進行雕刻,是福建龍眼木雕特有的傳統工藝,被世人所重視;廣東金漆木雕起源於唐代,它用樟木雕刻,再上漆貼金,金碧輝煌,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江蘇木雕以其精湛的工藝,嚴謹的造型和細膩豐富的層次影響海內外,所雕作品如龍舟、樓圖、筆筒,如意以及地屏插牌尤具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是木雕中的精品。 現在的古玩市場可以看到明清兩代的宗教造像,建築木構件上的木雕裝飾,傢具的雕刻等等。尤其是清代,木雕技術達到了高峰,許多木雕工藝品作坊還從民間走向官辦,並相繼形成浙江東陽、樂清、福建福州、莆田、泉州,台灣鹿港、大溪、三義,廣東湖州、汕頭,山東曲阜、雲南劍川、江蘇、湖北、上海、四川等許多地方色彩鮮明的民間木雕流派。其中浙江東陽、福建福州、廣東潮州被稱之為我國木雕三大產地。 東陽木雕起源於唐朝,宋代製作的木雕佛像已有嫻熟的技藝。現藏於東陽市文化館的的一尊的木雕羅漢像,是從倒塌了的北宋建隆二年所建的東陽南寺塔內發掘來出的。明朝東陽木雕已極具藝術風格和裝飾特徵,從雕刻佛像到亭台、樓閣、住宅、門窗等,形成了完整的體系。至今部分保存了下來的有明朝永樂年間建造的盧宅「肅雍堂」,它共有完整廳堂9幢、前後廳堂2200餘楹、12座騎街牌坊,其中一座牌坊全部採用木結構,瓦檐、斗拱,木雕裝飾極為精細,對稱典雅。清乾隆時期東陽曾有四百人進京為故宮雕刻宮燈和陳設品。這時東陽木雕也逐漸步入百姓的日常生活,現在可以看到屏風、壁掛、樟木箱、首飾箱、櫥箱、梳妝台、宮燈、火爐凳、傢具等。 東陽木雕以樟木為主要材料,除此之外,還有紫椴、銀杏、柚木、紅木、水曲柳等。樟木材質細密,硬度適中,耐水濕,能避蟲柱,為東陽木雕首選用材。東陽木雕注重實用與欣賞相結合,講究中國畫的筆意美,構圖布局疏密得體,變化多端。有圓雕、浮雕、全雕、半雕之分。雕刻內容取材於古典文學名著,構圖飽滿,層次豐富,富有立體感。 福建木雕工藝比較有名。明末清初,長樂人孔氏,曾利用天然疤痕的樹根進行雕刻,利用其自然生長形成的各種形狀外觀,創造出了獨具特色的木雕作品。福建多密林,出產許多珍貴的木材,如紅木金錢松、樟木、格木、檀香和尤眼等。福建龍眼木雕大多以圓雕為主。題材多為古典人物的老翁、仕女、仙佛、武士、大肚彌勒、普賢、壽星、鐵拐李、觀音、羅漢、漁翁、達摩等等。龍眼木雕要經過打坯、修光、磨光、漂凈、涼干、染色、上漆、擦臘、裝牙眼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龍眼木雕在明代已發展,清代的龍眼木雕已由福州,擴大到莆田、惠安、泉州等地。龍眼木雕有三大流派,以陳天賜為代表的大坂流派,多以人物雕刻為主,作品神形兼備。仕女臉部圓潤高雅,溫柔可人;仙佛形態各異,衣紋飄動有致;武將富有氣魄,盔甲花飾變化無窮。以柯慶元為代表的象圓流派,人物動態逼真,講求面部神韻,衣紋柔軟。動物類品種豐富。以王清清為代表的雁塔流派,其以漆器、建築的花飾雕刻為主,擅透雕、薄雕及鑲嵌,追求布局和透視,立體感強。刀法靈利,雕鏤玲瓏剔透。 潮洲木雕在廣東東部潮安、潮陽、普寧、饒平、澄海為主要分布地區。作品題材繁多,主要材料為樟木、苦楝、杉木、酸枝、柚木等。雕刻手法大致為浮雕、通雕、圓雕、沉雕四種。作品構圖飽滿,布局合理,刀法明快。建築裝飾雕刻通常採用杉木,傢具器物雕飾則多采有樟木。從雕刻形式上看,最常見的有「黑漆裝金」,即先在雕刻物上以黑色的漆料,然後鋪上金箔。「五彩裝金」,即以大青綠或紫紅或粉黃裝彩,然後用金色烘托。「本色素雕」,即保持木之本色,不加油漆。潮洲金木雕出現在唐開元年間,唐代建造的潮洲開元寺的半拱即用金漆木雕裝飾。到了明代,潮洲人重修開元寺時,建築物上大量採用金木雕和神龕木雕,此外其禪門、窗欞刻人物花果、飛禽等,隨處可見,技藝精湛,木雕「千佛塔」堪稱神品。 黃楊木雕始於浙江樂清市,黃楊木雕以圓雕為主,製作過程有構思草圖、塑制泥稿、選用木料、操作粗坯、鏤雕實坯、精心修細、擦砂磨光、細刻發紋、打蠟光光、配合底座等。傳統黃楊木雕題材是觀音、羅漢、八仙等。黃楊木為常綠灌木,生長極慢,有「千年不大黃楊木」說法。所以黃楊木體積較小,很少直徑半尺以上。黃楊木的質地堅韌,紋理細膩,色彩黃亮,比較珍貴。 江西余江木雕向以取材范圍廣泛,在明末就已出名,清末製作的佛教雕刻現在贏得了東南亞佛教信徒的青睞。在香港1998年秋季拍賣會上,一件余江佛龕成交價高達32萬港幣。清代的雕花木箱等在國內拍賣會上也常有不俗的拍績。 雲南劍川有「木雕之鄉」之稱。劍川木雕具有造型古樸典雅、構圖完整、雕刻精細、油漆明亮四大特點。近年劍川木雕出現用大理石作為雕件的裝飾。劍川木雕的古舊藏品在收藏市場上受到集藏界的青睞,尤其是明代古典紅木精雕門窗。 海南椰雕用椰殼雕刻而成。早在唐代就有椰殼製品風行於世了。古用椰殼雕刻成茶具、酒具等。雕椰的手法大多自然古樸,有平面浮雕、立體浮雕、沉雕,造形大方,圖案新穎。 台灣木雕 在台灣鹿港、大溪和三義等縣街上到處都是木雕工藝品商店和木雕作坊,尤其是三義縣近1公里的街道兩旁的木雕商店多達300餘家,有「木雕城」之稱。 鹿港木雕以中國傳統風格為主,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其題材以民間傳說、戲曲人物、歷史故事及佛、神、祖、仙,吉祥圖案和文房清供、博古玩賞等等。風格與福建泉州雕刻大致相同。 大溪木雕常利用各類樹木的虯根疤節為原料,利用木材本色和天然造型,隨形設計,因材施藝,刀工、刀法隨意性較強,以天然逼真取勝。 三義木雕在藝術上,有天然、抽象、傳統、日本風格等等。其中又以福建木雕風格為主導。因為三義木雕商通常在福建等製成半成品,運至台灣精雕細刻成成品,以降低成本。